全民高利贷狂欢 雪崩之后谁埋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0:45:57
高利贷风暴席卷神州,不论是富裕的沿海地区还是偏僻的内陆乡村,不管穷人还是上市公司,都被卷入这场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但疯狂之后到底谁来埋单?

  全民放贷狂潮在内地已不可遏止。以往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民间借贷规模汹涌,现在连经济落后的地方也开始疯狂放贷,不仅是富人,很多穷人也拿保命钱疯狂投入。

  在江浙一带农村,家家参与高利贷,而且发展成类似传销模式,亲戚、朋友抱成一团。截至上月底,六十四家上市公司的一百七十亿元委托贷款大多已流向了高利贷市场。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表示,保守估计目前沿海地区约有三万亿元银行贷款流入高利贷市场。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一些地方高利贷年利息高达百分之四十,有的甚至百分之一百。巨额利益驱动下,参与者早已忘记风险,满足于刀口舔血的暴利。在这场全民放贷运动中,大量的公司和个人赚取了远超做实业利润的快钱,然而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高利贷不过是击鼓传花游戏,随时会崩盘。

  这场席卷全国的高利贷浪潮,不论是规模还是利率都已疯狂,而卷入人数之多、涉及地域之广,亦是几十年来仅见。有经济学家称,这场高利贷狂欢将成为中国特色的次贷危机,彻底绑架中国经济,一旦发生雪崩现象,轻则银行挤提,企业大面积倒闭,重则百姓上街,亡党亡国。

  事实上,浙江温州、福建厦门一带,银行员工当高利贷掮客,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出现离职、逃跑甚至跳楼等情况屡屡出现,有些贷款者被放贷者二十四小时禁锢,有的甚至被杀害。由于一宗高利贷案件往往涉资亿万,牵涉的人数众多,一旦雪崩,往往会形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结果由谁来埋单呢?

  面对这场金融风暴,内地监管当局后知后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官员只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却看不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从全民炒股,到近几年的全民炒房,再到如今的高利贷盛行,赌徒般的投机氛围如阴魂不散,时时诱惑着中国老百姓。投机盛行带来的社会、经济浮躁,正使中国的未来走向愈发不清晰,也蕴藏着更多的危机。
高利贷风暴席卷神州,不论是富裕的沿海地区还是偏僻的内陆乡村,不管穷人还是上市公司,都被卷入这场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但疯狂之后到底谁来埋单?

  全民放贷狂潮在内地已不可遏止。以往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民间借贷规模汹涌,现在连经济落后的地方也开始疯狂放贷,不仅是富人,很多穷人也拿保命钱疯狂投入。

  在江浙一带农村,家家参与高利贷,而且发展成类似传销模式,亲戚、朋友抱成一团。截至上月底,六十四家上市公司的一百七十亿元委托贷款大多已流向了高利贷市场。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表示,保守估计目前沿海地区约有三万亿元银行贷款流入高利贷市场。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一些地方高利贷年利息高达百分之四十,有的甚至百分之一百。巨额利益驱动下,参与者早已忘记风险,满足于刀口舔血的暴利。在这场全民放贷运动中,大量的公司和个人赚取了远超做实业利润的快钱,然而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高利贷不过是击鼓传花游戏,随时会崩盘。

  这场席卷全国的高利贷浪潮,不论是规模还是利率都已疯狂,而卷入人数之多、涉及地域之广,亦是几十年来仅见。有经济学家称,这场高利贷狂欢将成为中国特色的次贷危机,彻底绑架中国经济,一旦发生雪崩现象,轻则银行挤提,企业大面积倒闭,重则百姓上街,亡党亡国。

  事实上,浙江温州、福建厦门一带,银行员工当高利贷掮客,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出现离职、逃跑甚至跳楼等情况屡屡出现,有些贷款者被放贷者二十四小时禁锢,有的甚至被杀害。由于一宗高利贷案件往往涉资亿万,牵涉的人数众多,一旦雪崩,往往会形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结果由谁来埋单呢?

  面对这场金融风暴,内地监管当局后知后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官员只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却看不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从全民炒股,到近几年的全民炒房,再到如今的高利贷盛行,赌徒般的投机氛围如阴魂不散,时时诱惑着中国老百姓。投机盛行带来的社会、经济浮躁,正使中国的未来走向愈发不清晰,也蕴藏着更多的危机。
详细讲讲原理,我不太懂
简单说就是 旁氏骗局
谁参与谁负责。

国家都明文说了高利贷不受保护。好像是超过法定贷款利率的四倍就算高利贷了
楼上的太乐观了,高利贷崩盘之时就不是谁参与谁负责的问题了
之所以民间兴起这个,还不是因为银行被国家垄断,本来应该是正常的融资渠道其实是不正常的,是为国家牟利的机构, 那么民间只好自己自发的形成了一个资金流动的圈子,没有地位不受保护也缺乏规范自生自灭, 这确实不是老百姓的问题,经济自有其规律, 被扭曲的制度下就会有扭曲的对策。
三大管制酿就高利贷苦酒



2011/9/7 FT中文网



    高利贷风险节节上升,但人们依然挺而走险。反讽的是,在一个因超发货币而广受诟病的货币体制中,货币本身却成为稀缺资源,一度成为无风险套利工具。

    高利贷案件频发,说明已经进入高危区,目前以民间金融进入高利贷市场的人是在接最后一棒。

    主要是低效管制惹的祸。



一曰信贷管制



    信贷管制是紧缩货币的核武器。受到大型企业与地方投融资平台、全球低息潮的困扰,中国央行既不能加息又不愿意发放保值贴补债券,汇率升值抑制通胀效果有待检验,信贷管制成为紧缩货币的上佳选择。



    目前对银行的信贷管制已经到达极致,信贷额度被大幅削减,银行的日均存贷比要上报,信贷权上收分行甚至总行。贸易融资类授信被停止,以往被视为大餐的地方平台贷在今年4月也受到控制。在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通知》中,银监会要求所有银行对平台贷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信贷审批权统一上收总行。今年7月,在2011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特别提出要认真处理好铁路系统贷款和公路建设贷款问题,同时也提出要防范“影子银行”业务风险。此后的8月22日下午,在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建设银行领导层表示表示“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是控制新增贷款规模,收回支行铁道部贷款审批权”,“建行已经对整个公路投资进行了严格控制,调整风险限额,全部上收支行公路信贷审批权,尤其严控云南地区”。看来,作为银行利基的存贷差将缩小,银行不得不在中间业务收入等方面突围。



    中小企业是信贷管制直接的、永远的受害者。一旦开始信贷管制,中小企业马上失血,为了缓解资金紧张情况,不惜以高利贷饮鸩止渴,信贷管制培育了肥沃的高利贷需求土壤。笔者曾听温州企业家描述,一些取得银行授信的企业误以为只要有周转的头寸就可以继续获得银行贷款,不料银行收回贷款后再不发贷,导致企业处于不借高利贷等死、借高利贷找死的绝境之中。



    紧缩货币无罪,但紧缩货币以紧缩信贷的方式进行,并且打压的大棒永远打在民企、中小企业的身上,则是计划色彩浓厚的信贷管制之罪。



    今年4月13日,传说资产高达40亿元的包头巨商金利斌以惨烈的方式自焚身亡,身后留下14多亿元的高利债务,包头部分商业银行、农信社、典当行、担保公司及大量个人卷入其中。这一方式,是民间金融面对金融失血症困顿挣扎的象征。



二曰利率管制



    中国金融机构的利率受到严厉管制。经过艰苦的利率改革,利率改革成果局限于实行较小的浮动区间。2004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报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对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但其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为基准利率的2.3倍。所有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保持不变,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今年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发布报告指出,应抓住时机逐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而不是一次性完全放松利率管制;应先允许部分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试行市场化定价,限制不达标金融机构的定价权。提出的调控目标包括将贷款利率下限由现行的贷款基准利率0.9倍放宽至0.8倍。



    改革中如此微小的一步,完全无法成为民间市场利率的标竿。此时,民间高利贷已经如火如荼。目前连大型企业都无法在银行获得平价贷款,中小企业早已进入信贷严冬,市场实际利率节节上升,民间金融链条成为高利贷链条的代名词。



    不仅五花八门的民间资金进入高利贷市场,连一些正规的金融机构也溢出常轨,获取高利贷收益。银行觊觎高利贷厚利,纷纷暗度陈仓。今年7月18号《东方早报》发表文章,指出“高利贷资金链频现银行掮客”,直指部分商业银行联手担保公司抽取高额佣金。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民间借贷高峰地区的江浙,少数银行克扣已批下来的短期贷款,与担保公司联手,向急于获得中转资金的企业签订高利息贷款合同。



    暗度陈仓的手法层出不穷。担保公司是介入民间金融的急先锋。由于担保收益极低,只有千分之八的中介费,担保公司挟银保合作之便利条件,有银行与民间资金撑腰,成为民间金融市场的裸泳者。



    今年6月中旬以来,厦门融典担保有限公司涉嫌陷入数十亿元高利贷债务;今年1月,厦门一家担保公司负责人赖月香,涉嫌诈骗和非法集资也被立案侦。未来担保公司破产的消息,我们会听到的越来越多。担保公司早已突破了4倍的上限,利率在10倍或者银行利率的几十倍。7月,银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对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利益输送进行风险排查,并要求各地银监局严防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合作风险。但为时已晚。



    担保公司受到歧视,在银监系统与地方金融办之间来回折腾,成就了高利贷的“伟业”。根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0年底,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6894亿元,较上年增长69.9%;其中,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占融资性担保贷款总额的77.2%。试想,如果触角遍及万千中小企业的融资性担保业务成为中小企业的高利贷诱惑者,情况难以设想。



    市场价格受到管制,必然会以变相的办法重新浮现到市场。从银行到担保公司、从小额贷款公司到普通民众,全都涉足高利贷,说明中国金融机构已经脱媒,溢出了央行与银监会利率管制的边界,向民间市场渗透。由于这一渗透过程广阔而无监管,因此更形疯狂。



三曰融资渠道管制



    银行平价融资渠道不畅,往往成为大企业的红利,债权与证券融资需要特权,融资渠道管制催生无风险套利空间。



    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盛行。据人民网统计,截至9月6日,沪深两市有119份关于“委托贷款”的公告,涉及59家上市公司,累计贷款额度超过171.95亿元,同比增长近38.2%。委托贷款年利率最低的为12%,最高则达到24.5%,远高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资产回报率。



    根据人民网及相关媒体统计,119份“委托贷款”公告一共涉及69笔贷款,除去6笔贷款到期偿还和4笔贷款延期,剩下的58笔贷款当中有44笔从上市公司流出,16笔贷款流入上市公司。即便是上市公司作为借方的16笔委托贷款,也多是由其控股股东提供的关联交易,上市公司作为关联企业资金枢纽的作用相当明显。



    上市公司是资金枢纽,相当于小型血站,为关联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上市已经成为解决公司甚至解决所有关联公司资金困境的最佳途径,也成为以货币博取高收益的套利来源。投资者希望上市公司为社会、为股东创造价值,当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以委托贷款的方式为股东创造价值,说明资金配置的错乱。上市公司大多获得了超募,只要上市就黄金万两,这些公司获得了本不该获得的资金,通过委托贷款等方式,不务正业。



    民间金融盛行说明银行资源配置失效,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盛行更让人担心中国金融生态恶化,一方面是资金浪费溢出实体经济获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是无数的实体经济坐困信贷紧缩愁城,嗷嗷待哺。资金配置的不公、资金配置的无效人为造就资金实利阶层。

    要改变高利贷盛行局面,改变资金恶性套利行为,惟有改变“三管制”现象,使货币调控手段向更公平、更有效、更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否则,金融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难,无解。
财政部9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8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64880.09亿元,同比增长28.3%;非税收入9406.2亿元,同比增长51.8%,主要是按有关规定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白云居士 发表于 2011-9-13 09:46
之所以民间兴起这个,还不是因为银行被国家垄断,本来应该是正常的融资渠道其实是不正常的,是为国家牟利的 ...
天朝有天朝的特殊性,你这个只能是批评家的立场。
深山大蛤蟆 发表于 2011-9-13 15:29
天朝有天朝的特殊性,你这个只能是批评家的立场。
特殊性这个遮羞布是掩盖不住所有的错误的,不然所有的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经济规律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白云居士 发表于 2011-9-13 16:57
特殊性这个遮羞布是掩盖不住所有的错误的,不然所有的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经济规律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
什么事都要有个过程,批评家往往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谁都不傻,赔钱的事儿誰干??
记者是把所有负面消息都写在一起,当然很吓人
白云居士 发表于 2011-9-13 09:46
之所以民间兴起这个,还不是因为银行被国家垄断,本来应该是正常的融资渠道其实是不正常的,是为国家牟利的 ...
高利贷兴起源于“银行比国家垄断”貌似有理,实则经不起推敲。

无论银行国有还是民营,都要收到央行的硬政策如准备金率的影响,除非政策松绑,比如给各银行自己制定利率的自由——不过这也不太可能,就连美帝在金融市场不成熟的时候也有过“Q条例”,遑论现在的中国。

中国部分地区高利贷横行的根源在于金融市场的不成熟,而市场的进步,需要在包括投资渠道、政府监管、国民投资心态等各个方面共同进步,缺一不可。在投资渠道和政府监管方面你指责政府没问题,但是在国民投资心态上还怪在政府头上就不对了。

在中国国民的普遍心态下,大致投资与赌博差不多,从众心理明显,而不愿意自己学习和分析;并且,有一点很不好的是,如果赚了就认为是自己独具慧眼该赚,如果赔了就开始找替罪羊埋怨国家。这样的国民投资心态,能孕育出正常的全民投资环境才怪了。

而投资心态的成熟,就是需要在投资方面大亏几次,见了血才知道疼。
只有当有很多人炒高利贷亏掉老本了,才会给以后的人敲响警钟。说起来很无奈,但现实就是如此。
joytony 发表于 2011-9-8 12:18
详细讲讲原理,我不太懂
拆东墙补西墙。
rwxing 发表于 2011-9-12 21:08
谁参与谁负责。

国家都明文说了高利贷不受保护。好像是超过法定贷款利率的四倍就算高利贷了
反正有受损方,也有既得利益者,到时候大难临头各自飞而已。
dywhite 发表于 2011-9-14 10:20
高利贷兴起源于“银行比国家垄断”貌似有理,实则经不起推敲。

无论银行国有还是民营,都要收到央行的 ...
请教这个时间点什么时候会到来呢?
xjy0791 发表于 2011-9-14 14:50
请教这个时间点什么时候会到来呢?
请不要说请教二字,担当不起。
我只是知道它现在不成熟,但我也不知道它多久会成熟。

参照老美当年的情况来看,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许中国也要出一个程度类似于1929-1933那样的全国性的投资失败,才能让官方和民众两方面都成熟起来。
虽然,就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出现最坏情况的概率比较低,但是肯定是有人要交点学费的。
dywhite 发表于 2011-9-14 15:08
请不要说请教二字,担当不起。
我只是知道它现在不成熟,但我也不知道它多久会成熟。
但是我相信国情不同,失败的情况也许对郭嘉来说影响不是很大,毕竟只是民间借贷而已。尽管有银行的资本进行参与,但不是主流。那么,即使有很多投资的失败,损失的对象往往是个人。最多是导致地方的金融管理人士负责。您看我这样的分析对吗?
xjy0791 发表于 2011-9-14 15:13
但是我相信国情不同,失败的情况也许对郭嘉来说影响不是很大,毕竟只是民间借贷而已。尽管有银行的资本进 ...
对其影响大小我不能发表看法,因为我没有任何准确的数据资料。

如果基本纯民间资本行为的话,你的看法完全没问题;
但有个潜在的风险,就是银行贷款的转借行为,比如现在很多国有企业和实业企业从银行得到贷款后,再转贷给地产或其它产业;又或者比如说,很多企业在政策限制开发贷款的前提下,抽调其它方面的资金搞开发,然后以流水资金等的名义找银行贷款。
这些东西,现在没有数据资料,问题也没有全面爆发,就很难下结论。

我在这个帖子里只是认为,这些失败,能够使民间投资者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高利贷就有高风险,想着赚钱的同时也要做好亏钱的准备。
这样,最终有助于中国投资环境的真正成熟。
如此而已。其它的我暂不深入发表意见了。
高利贷的问题非常严重
可能导致社会动荡
一旦出现大规模的资金断链
我这里内地地级市,到处都是
都不愿做实业
畸形的政治经济体制产生畸形的怪物!
又蠢,又贪,这两个因素缺一都不成事。
国内开始解决这个问题了。
疯狂的伊万伊万 发表于 2011-9-8 14:22
简单说就是 旁氏骗局
这不是旁氏骗局,概念用得不对
欢迎老大指导
dywhite 发表于 2011-9-14 15:08
请不要说请教二字,担当不起。
我只是知道它现在不成熟,但我也不知道它多久会成熟。
交学费,是肯定要交。美国那叫一次性交完。中国没那么聪明,所以要长期交,年年交。代代交。
这其实和华尔街没什么区别,那就是认为金融比实体挣钱过\多、投机绝对好于投资。
这与体制啊什么的没关系,总是这样一波一波的。
PS,人会学会教训是一个笑话。
白菜刀 发表于 2011-9-20 20:46
交学费,是肯定要交。美国那叫一次性交完。中国没那么聪明,所以要长期交,年年交。代代交。
美国要是交玩了也不至于会出现这次危机,
人类基本上是不会吸取教训的。
我认为银行在谁手里没有多大关系,主要是银行企业化,就要讲究资金安全性。说穿就是银行嫌贫爱富,银行对于富人和穷人的待遇是不一样的。对银行来说,我资金贷出去,就希望能安全,而富人有担保,穷人有担保么?没有。所以穷人要借钱只能找地下钱庄什么的借高利贷了。这就造成高利贷的繁荣了。
货币贬值速度超过高利息
资金都是趋利避害的,主要是看趋利为主还是避害为主,这个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高利贷之所以在目前实体无法保证有足够的利润还息的情况下能大规模存在,自然也有存在的理由.有那个媒体去探讨过这个呢,估计也不敢去探讨这个.
庞氏骗局和中国的高利贷还是有点区别的。 旁氏骗局原理其实很简单。某人和你说他投资一个项目有40%(例如),你出钱,一段时间后能获取多少。这个是一对一关系的。用传销来讲,这个只有一层 。而中国的高利贷,则是多层的,参与情况更为严重。 事实上高利贷最终流向是不固定的,有房地产,实业,投资等很多。高利贷的分层是一层层逐级的。假设在最后的资金流向上,有60%的利润,往上就50%,40%,30% 。直到最低级的10%甚至更少。 这样造成的后果是非常致命的。当最终所投资的对象还不起的时候,从60%到10%参与的人数全吊在那里了。

我呆过的温州,我一个同事就搞这个,他收集了一堆信用卡,一直提现参与 。利息其实不高,一个月5%撑死了,他贷给上家,上家继续再上家。逐级上去。可想而知,当最后一等级崩溃的时候,我这个同事的结局能有多惨,几十张信用卡的提现还款外加亲戚朋友的,用家破人亡不足以形容
XBBXDS 发表于 2011-11-5 17:14
这就是CD跪饼水平???渣渣渣!
cd谈军事还行,谈经济很烂的
白云居士 发表于 2011-9-13 16:57
特殊性这个遮羞布是掩盖不住所有的错误的,不然所有的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经济规律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
哈,有空解毒解毒华尔街对于经济规律的遵守和推动程度!看看跟TG的国有大银行那个对屁民更善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