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孤军--------------八旗军队最后的辉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6:14:13
黑水孤军--------------八旗军队最后的辉煌
  在平定准格尔战争还未完全落幕时,由于乾隆对南疆政策的失误,使回部的白山派从新壮大起来,大小和卓迅速地就举起了反叛清帝国的大旗。乾隆一方面急于在经过长期艰苦的对准格尔的战争后恢复秩序,一方面抱有对回部的轻视------毕竟就在不久以前,那个叛乱的大小和卓兄弟布拉尼敦和霍集占还是由于清军的解救才被从拘禁下解救出来,于是命定边将军兆惠在无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迅速进军霍集占所据守的叶尔羌,以期一战而定天山南北。

   兆惠,满洲正黄旗人,在乾隆期的准格尔战争和大小金川等战争中,多次立下过战功,因平定准格尔战争中屠杀准格尔人而被历史学家视为凶残的屠杀者,是乾隆期的重要的军事将领。
  1758年七月,兆惠帅八旗精锐部队京师锐健营到达南疆,和其余额鲁特,八旗,绿营,索伦等军驻防在伊犁等地。期间集结军队,收集物资,准备进军叶尔羌。此时,乾隆给兆惠下了一份谕旨,严厉指责他“不愿前行,意图观望”。在受到皇帝的强大压力下,兆惠匆匆带领800人前往阿克苏,在集结了4000军队以后,不待其余部队和物资来临,兆惠又仓促进军,开始了这次几乎令他全军覆灭的黑水之战

   此次进兵叶尔羌的清军由4000人组成,其中的主力是跟随兆惠从京师来到新疆的八旗锐健营,这是在第一次金川战争后组建的八旗的精锐部队,也可以说是当时八旗军中甚至中国各军队中最为精锐的部队,他们以火枪和弓箭为主要作战武器,是一支轻装的步骑混合部队。除了锐健营,其余的部队也都是参加过平准战争的绿营,索伦呵其他八旗军队,总之是一支作战经验丰富,意志坚强,不畏困苦的部队。

   大和卓布拉尼敦住房在喀什葛儿,小和卓霍集占驻防在叶尔羌,互为支援。其中叶尔羌为南疆重镇,城大人多,有12座城门。霍集占的军队有2万多人,骑兵众多,也拥有很多的火枪,他割掉野外的庄稼,把人民集中在城中。坚清壁野,重兵以待清军。

   1758年的十月份,在经过1000多里的艰苦的戈壁行军后,兆惠来到了叶尔羌附近。为了防止喀什葛儿的大和卓从 背后袭击清军,他令副都统爱隆啊分兵600人向西前行以扼守喀什葛儿方向。自带3000多人直抵叶城。

   此刻的清军,孤军深入,人困马乏。战马只剩1000多匹,由于匆促出兵,火枪所用的枪子和弓箭也携带不多,所幸的是粮食还有不少,足够全军两个月的食用。清军在稍事调整后,10月13日就向叶尔羌发动进攻,开战不久,就占领了城墙附近的土台。和卓军退入城中,凭借城墙,发火枪抵御清军的进攻。清军既没有大炮和其他攻城的器械,无法进攻城墙。又由于人数太少,无法包围叶城,开始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兆惠在深思熟虑后,决定在城郊的黑水河(叶尔羌河)畔靠近水源的一处树林中扎营呵敌军相持,这样既可以防止被优势敌军合围而缺水,也可以防止敌人用骑兵冲击。

   立营数天后,靖逆将军纳穆札尔和参赞大臣三泰帅200名士兵,奉旨前往敌前以取代兆惠。行至叶尔羌地域时,遭到3000名维军骑兵围攻,全部阵亡。兆惠全军与后方道路已经隔绝,完全成了孤军。
  
  立营7天后,兆惠通过侦查,得知霍集占在城南的英奇山放有牧群,于是决定亲自带领1000健锐营士兵前往夺取马匹和其他牲畜,用作乘骑和军粮。1758年10月20日,在夺取了黑水河上的渡桥后,兆惠先行渡过河去,1000清军随即相继渡河,以攻打畜牧场。在刚刚渡过400人后,桥梁由于年久失修,轰然断裂,清军被河水分割与两岸。此时,城中的维吾尔军队出动1.5万步兵和骑兵,把渡过河的清军团团围住。兆惠帅400人拼死抵抗,不停的用弓箭和火枪射击蜂拥而至的敌军,前后杀伤1000多人。怎奈敌军太多,守备高天喜,统领额实,侍卫特通额,副都统三格先后战死。清军被分割包围。不多会,所挈带的弓箭和火枪枪子都已用尽,兆惠的面部呵腿部负伤,坐骑也两次中枪倒毙,渡河的清军陷入了绝境。
当此关头,剩余的清军用马刀等短兵器一面与敌军格斗,一面人自为战,突围到河边,浮水逃生,仅余不足一半人逃回了营寨。霍占集指挥军队,乘胜直扑清军的黑水营。兆惠军营寨外所挖的壕沟很浅,临时搭建的寨磊也很低矮粗糙。敌步骑军毫不费力的踏过壁垒,直接攻击清军。3000余清军不到1天时间就用光了弓箭和火枪枪子,但依托这有利地形—树林,他们用刀矛肉搏,奋力的与敌人作战,杀伤大量的维吾尔军。霍占集日夜不分的进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5天。在遭到大量伤亡后,叶尔羌军的攻势被迫停了下来。于是在清军营寨外修筑壁垒,准备长期围困,等清军粮尽。

   形势危急,兆惠遣7人分两批突围出去,携带告急文书奔赴阿克苏。阿克苏将兆惠军的危急情况上报乾隆。

   在清军的拼死抵抗后,维军重兵围困,并掘黑水河试图湮灭清军。清军在营寨中挖掘排水沟,化解了这一险情。于是维军每日释放火枪,杀伤被围清军。弹丸射入树干中,清军挖开树干,得到大批弹丸,用以回击敌军,于是用火枪稳固了营寨,暂时度过了危机。

   立营20多天后,出现了转机。不肯附和叛乱的和卓家族的别克额色伊等联合柯尔克孜布鲁特进攻英吉沙。叛军十分惊恐,怀疑是和清军合谋而为,于是大和卓派人向兆惠请和,兆惠遵照乾隆以前的谕旨,命大和卓擒霍占集,这个是布拉尼敦无法做到的。于是兆惠只能继续被困于黑水营中。

在每日的鏖战和饥饿死亡中时间渡过了漫长的2个多月。1759年1月6日。富德帅领16000名八旗,绿营呵索伦援军终于来到了距黑水孤军约400里的忽而满。霍军5000人在此狙击清军。双方用火枪和弓箭相互射击。清军玛瑺帅骑兵用弓箭奔驰射击,突入敌军。战马中枪而死,玛瑺于是用短兵呵敌人接战,身上负伤十多处。战斗经行了4昼夜。9日在渡过黑水河后,距离黑水军还有300里路。维军集中了各处大批军队占据沿途各要点,清军几乎不能前行。救援陷入了僵局。此时当初分兵扼守喀什葛儿方向的副都统艾隆额在听闻援兵已到后,帅所分600人赶来支援。途中又遇到巴里坤大臣阿里衮所帅600人和,马2000匹,骆驼1000头的 支援部队。两军合为一处,一起奋力冲锋,所带的马驼3000一起奔驰,一时尘烟蔽日,声势大振。叛军不知虚实,向后败退。兆惠听闻援军到来,也帅军 冲出营寨,前后夹击维军。霍占集军败入叶尔羌,黑水军之围被解,这时距兆惠被围困已近过去了3个月。解围后清军回阿克苏休整,数月后集结军队完毕后进军即平定了大小和卓。

黑水之战是平回疆的重要战役,此战中由于乾隆的轻敌冒进,导致兆惠孤军在缺少弹药的情况下被优势敌军围困3个月。最后能成功获救,不被消灭,一方面由于兆惠本人的坚定地意志和丰富的军事经验,另一方面是由于乾隆时期的八旗军,特别是八旗锐健营还具有相当强的战斗力,这也算是八旗军最后的辉煌了。此后过了不久的时间八旗军就走上了衰败的道路,40多年后到嘉庆道光年间时,八旗军队已近腐败到不堪使用了。那个武功盛极一时的八旗京师锐健营也成了八旗子弟遛鸟玩乐的庇护所了。
黑水孤军--------------八旗军队最后的辉煌
  在平定准格尔战争还未完全落幕时,由于乾隆对南疆政策的失误,使回部的白山派从新壮大起来,大小和卓迅速地就举起了反叛清帝国的大旗。乾隆一方面急于在经过长期艰苦的对准格尔的战争后恢复秩序,一方面抱有对回部的轻视------毕竟就在不久以前,那个叛乱的大小和卓兄弟布拉尼敦和霍集占还是由于清军的解救才被从拘禁下解救出来,于是命定边将军兆惠在无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迅速进军霍集占所据守的叶尔羌,以期一战而定天山南北。

   兆惠,满洲正黄旗人,在乾隆期的准格尔战争和大小金川等战争中,多次立下过战功,因平定准格尔战争中屠杀准格尔人而被历史学家视为凶残的屠杀者,是乾隆期的重要的军事将领。
  1758年七月,兆惠帅八旗精锐部队京师锐健营到达南疆,和其余额鲁特,八旗,绿营,索伦等军驻防在伊犁等地。期间集结军队,收集物资,准备进军叶尔羌。此时,乾隆给兆惠下了一份谕旨,严厉指责他“不愿前行,意图观望”。在受到皇帝的强大压力下,兆惠匆匆带领800人前往阿克苏,在集结了4000军队以后,不待其余部队和物资来临,兆惠又仓促进军,开始了这次几乎令他全军覆灭的黑水之战

   此次进兵叶尔羌的清军由4000人组成,其中的主力是跟随兆惠从京师来到新疆的八旗锐健营,这是在第一次金川战争后组建的八旗的精锐部队,也可以说是当时八旗军中甚至中国各军队中最为精锐的部队,他们以火枪和弓箭为主要作战武器,是一支轻装的步骑混合部队。除了锐健营,其余的部队也都是参加过平准战争的绿营,索伦呵其他八旗军队,总之是一支作战经验丰富,意志坚强,不畏困苦的部队。

   大和卓布拉尼敦住房在喀什葛儿,小和卓霍集占驻防在叶尔羌,互为支援。其中叶尔羌为南疆重镇,城大人多,有12座城门。霍集占的军队有2万多人,骑兵众多,也拥有很多的火枪,他割掉野外的庄稼,把人民集中在城中。坚清壁野,重兵以待清军。

   1758年的十月份,在经过1000多里的艰苦的戈壁行军后,兆惠来到了叶尔羌附近。为了防止喀什葛儿的大和卓从 背后袭击清军,他令副都统爱隆啊分兵600人向西前行以扼守喀什葛儿方向。自带3000多人直抵叶城。

   此刻的清军,孤军深入,人困马乏。战马只剩1000多匹,由于匆促出兵,火枪所用的枪子和弓箭也携带不多,所幸的是粮食还有不少,足够全军两个月的食用。清军在稍事调整后,10月13日就向叶尔羌发动进攻,开战不久,就占领了城墙附近的土台。和卓军退入城中,凭借城墙,发火枪抵御清军的进攻。清军既没有大炮和其他攻城的器械,无法进攻城墙。又由于人数太少,无法包围叶城,开始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兆惠在深思熟虑后,决定在城郊的黑水河(叶尔羌河)畔靠近水源的一处树林中扎营呵敌军相持,这样既可以防止被优势敌军合围而缺水,也可以防止敌人用骑兵冲击。

   立营数天后,靖逆将军纳穆札尔和参赞大臣三泰帅200名士兵,奉旨前往敌前以取代兆惠。行至叶尔羌地域时,遭到3000名维军骑兵围攻,全部阵亡。兆惠全军与后方道路已经隔绝,完全成了孤军。
  
  立营7天后,兆惠通过侦查,得知霍集占在城南的英奇山放有牧群,于是决定亲自带领1000健锐营士兵前往夺取马匹和其他牲畜,用作乘骑和军粮。1758年10月20日,在夺取了黑水河上的渡桥后,兆惠先行渡过河去,1000清军随即相继渡河,以攻打畜牧场。在刚刚渡过400人后,桥梁由于年久失修,轰然断裂,清军被河水分割与两岸。此时,城中的维吾尔军队出动1.5万步兵和骑兵,把渡过河的清军团团围住。兆惠帅400人拼死抵抗,不停的用弓箭和火枪射击蜂拥而至的敌军,前后杀伤1000多人。怎奈敌军太多,守备高天喜,统领额实,侍卫特通额,副都统三格先后战死。清军被分割包围。不多会,所挈带的弓箭和火枪枪子都已用尽,兆惠的面部呵腿部负伤,坐骑也两次中枪倒毙,渡河的清军陷入了绝境。
当此关头,剩余的清军用马刀等短兵器一面与敌军格斗,一面人自为战,突围到河边,浮水逃生,仅余不足一半人逃回了营寨。霍占集指挥军队,乘胜直扑清军的黑水营。兆惠军营寨外所挖的壕沟很浅,临时搭建的寨磊也很低矮粗糙。敌步骑军毫不费力的踏过壁垒,直接攻击清军。3000余清军不到1天时间就用光了弓箭和火枪枪子,但依托这有利地形—树林,他们用刀矛肉搏,奋力的与敌人作战,杀伤大量的维吾尔军。霍占集日夜不分的进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5天。在遭到大量伤亡后,叶尔羌军的攻势被迫停了下来。于是在清军营寨外修筑壁垒,准备长期围困,等清军粮尽。

   形势危急,兆惠遣7人分两批突围出去,携带告急文书奔赴阿克苏。阿克苏将兆惠军的危急情况上报乾隆。

   在清军的拼死抵抗后,维军重兵围困,并掘黑水河试图湮灭清军。清军在营寨中挖掘排水沟,化解了这一险情。于是维军每日释放火枪,杀伤被围清军。弹丸射入树干中,清军挖开树干,得到大批弹丸,用以回击敌军,于是用火枪稳固了营寨,暂时度过了危机。

   立营20多天后,出现了转机。不肯附和叛乱的和卓家族的别克额色伊等联合柯尔克孜布鲁特进攻英吉沙。叛军十分惊恐,怀疑是和清军合谋而为,于是大和卓派人向兆惠请和,兆惠遵照乾隆以前的谕旨,命大和卓擒霍占集,这个是布拉尼敦无法做到的。于是兆惠只能继续被困于黑水营中。

在每日的鏖战和饥饿死亡中时间渡过了漫长的2个多月。1759年1月6日。富德帅领16000名八旗,绿营呵索伦援军终于来到了距黑水孤军约400里的忽而满。霍军5000人在此狙击清军。双方用火枪和弓箭相互射击。清军玛瑺帅骑兵用弓箭奔驰射击,突入敌军。战马中枪而死,玛瑺于是用短兵呵敌人接战,身上负伤十多处。战斗经行了4昼夜。9日在渡过黑水河后,距离黑水军还有300里路。维军集中了各处大批军队占据沿途各要点,清军几乎不能前行。救援陷入了僵局。此时当初分兵扼守喀什葛儿方向的副都统艾隆额在听闻援兵已到后,帅所分600人赶来支援。途中又遇到巴里坤大臣阿里衮所帅600人和,马2000匹,骆驼1000头的 支援部队。两军合为一处,一起奋力冲锋,所带的马驼3000一起奔驰,一时尘烟蔽日,声势大振。叛军不知虚实,向后败退。兆惠听闻援军到来,也帅军 冲出营寨,前后夹击维军。霍占集军败入叶尔羌,黑水军之围被解,这时距兆惠被围困已近过去了3个月。解围后清军回阿克苏休整,数月后集结军队完毕后进军即平定了大小和卓。

黑水之战是平回疆的重要战役,此战中由于乾隆的轻敌冒进,导致兆惠孤军在缺少弹药的情况下被优势敌军围困3个月。最后能成功获救,不被消灭,一方面由于兆惠本人的坚定地意志和丰富的军事经验,另一方面是由于乾隆时期的八旗军,特别是八旗锐健营还具有相当强的战斗力,这也算是八旗军最后的辉煌了。此后过了不久的时间八旗军就走上了衰败的道路,40多年后到嘉庆道光年间时,八旗军队已近腐败到不堪使用了。那个武功盛极一时的八旗京师锐健营也成了八旗子弟遛鸟玩乐的庇护所了。
楼主原创?写得不错,很有可读性。
著名的黑水营么...当然,那个时候的云梯兵确实挺强的,所以史家一般才把康乾之时的没落从1759年算起,前有李侍尧的贪污,后有征缅的失利,这之后,清朝确实已经无可避免地走向腐朽没落了
吹过了点,大小卓这点实力遇上后金兴起之时,就不算盘菜。TB历史上WW那点事顶多就算个乱,从来不危及中土。
如此看来金庸在《书剑恩仇记》里面所写的黑水营之围纯属歪曲编造,还有梁羽生关于天山人民抗清什么的,那个时代是不是很兴演绎歪曲历史啊?
土鳖不是屎壳郎 发表于 2011-9-8 00:19
楼主原创?写得不错,很有可读性。
多谢夸奖,不要像小说就好
coolhihi 发表于 2011-9-8 08:55
著名的黑水营么...当然,那个时候的云梯兵确实挺强的,所以史家一般才把康乾之时的没落从1759年算起,前有李 ...
其实八旗在康熙时就开始没落了,但乾隆从新整顿八旗,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优布.特留尼希特 发表于 2011-9-8 09:50
吹过了点,大小卓这点实力遇上后金兴起之时,就不算盘菜。TB历史上WW那点事顶多就算个乱,从来不危及中土。
大小和卓不是军事实力强,而是地利对那个时代的军队而言确实是个很头疼的事
风君子 发表于 2011-9-8 13:07
如此看来金庸在《书剑恩仇记》里面所写的黑水营之围纯属歪曲编造,还有梁羽生关于天山人民抗清什么的,那个 ...
呵,金庸擅长的就是用真实的历史人物虚构情节
兆惠的确是个猛人,很能打。

大小和卓被定性为叛乱而不是起义,这很特别,因为那段历史离现在很近,证据确凿,翻不了案
八旗军队最后的辉煌是僧格林沁,多隆阿率领的内蒙,黑吉马队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的表现。

巴黎公社 发表于 2011-9-10 19:48
八旗军队最后的辉煌是僧格林沁,多隆阿率领的内蒙,黑吉马队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的表现。


八旗军队在和太平天国北伐军的作战表现可以用“渣”来形容,北伐农民军之败在于孤军,在于无后勤和援兵。
巴黎公社 发表于 2011-9-10 19:48
八旗军队最后的辉煌是僧格林沁,多隆阿率领的内蒙,黑吉马队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的表现。


八旗军队在和太平天国北伐军的作战表现可以用“渣”来形容,北伐农民军之败在于孤军,在于无后勤和援兵。
僧格林沁最后也是死于捻军之手。
清后期的八旗 真的是个渣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1-9-10 23:01
八旗军队在和太平天国北伐军的作战表现可以用“渣”来形容,北伐农民军之败在于孤军,在于无后勤和援兵 ...
僧王指挥的八旗精兵全歼了太平天国最好的部队北伐军,在野战和追击中八旗军是占很大优势的.京城的八旗军固然成为了废物,关外的八旗军还是有很强战斗力的.
冰特凉 发表于 2011-9-11 00:13
僧格林沁最后也是死于捻军之手。
清后期的八旗 真的是个渣
     多隆阿的几千黑龙江骑兵纵横两湖赣皖战场,几乎没打过什么败仗.曾胡湘军同陈玉成的野战里,多隆阿一直是第一骁将,打败陈玉成的最大功臣.1862年多隆阿入陕,几千关外骑兵追着几十万回民军打,那是压倒性优势.
冰特凉 发表于 2011-9-11 00:13
僧格林沁最后也是死于捻军之手。
清后期的八旗 真的是个渣
如果八旗真的没有任何能打仗的将领,曾左李一早自立为王了,不要觉得曾左李都是白痴,不当帝王当奴才,也不要认为汉人都是傻子,被毫无作战能力的满人继续统治50年.
比起北伐的两万太平军老兵,西征只投入了7000太平军老兵.就这7000老兵中的一支部队,就把曾国藩打得全军溃败,投河自尽.同期僧格林沁则消灭了太平军最强大的主力军--北伐军
多隆阿,字礼堂,呼尔拉特氏,满洲正白旗人,黑龙江驻防。由前锋补骁骑校。咸丰三年,从胜保剿粤匪,解怀庆围。及贼扰畿辅,僧格林沁督师,徵兵黑龙江,多隆阿率二起马队从克连镇、冯官屯,擢佐领。

   
五年,调援湖北,隶将军都兴阿部下。破贼黄州、新洲,从克广济。六年,克武昌、汉阳,加副都统衔,补协领,充行营翼长。进剿蕲州,败贼於曹家河,复广济,次孔垅;贼复来犯广济,击走之。时湘军围攻九江,贼於对岸小池口筑土城,环以坚垒,附近数十里内,段窑、枫树坳、独山镇等处贼垒凡数十。七年三月,都兴阿与鲍超攻小池口,令多隆阿趋段窑,甫至,贼数千来拒,一战破之,毁其垒。扬言攻独山镇,而暗袭枫树坳,贼三路分拒,分击之。别遣队绕山南袭贼营,贼阵乱纷窜,进殪三千馀,乘胜疾趋独山镇。四鼓至,月明如昼,见贼垒浚深壕,木椿竹签环之,不易攻。以轻骑诱贼出,散队设伏,伺贼至,以劲骑冲突,又分队潜越壕纵火,贼大奔,追杀至晓,毙贼五千,生擒数百。自是贼畏其军,见旗辄走。

   
陈玉成率悍党踞黄梅,连营百里,官军屡挫。六月,多隆阿偕鲍超赴援,战於黄梅十里铺,分兵潜攻西路亿生寺贼垒,贼出不意,骇奔,而十里铺之贼亦大败;水师进毁童司牌贼垒,湘军自九江来援,合击,大破贼於黄蜡山,平贼垒凡百馀,逐北至宿松城下,遂克黄梅,以副都统记名。贼寻弃宿松而去,多隆阿率马队驻守。鲍超以步队屯二郎河。九月,贼陷太湖,分路来犯,偕鲍超合击於凉亭河,破之;又合击於枫香驿,贼死抗,鏖战逾时,尽破其垒,乃遁太湖。八年春,贼由渡船口等处上犯,将缀官军,以缓九江之攻。多隆阿伺其初至,急击走之。

   
四月,九江克复,多隆阿从都兴阿进规安庆,石牌为要冲,贼据山阻水为坚垒,水陆重兵守之。多隆阿攻上石牌,鲍超攻下石牌,同时并下。馀垒惊窜,马步截杀及落水溺毙者六千馀人,其酋以数十骑逃入安庆;遂进军逼安庆,破城外九垒,城贼屡出战,皆击败之。会李续宾战殁三河,桐、舒、潜、太诸县皆不守。安庆围师牵动,多隆阿退保宿松。次日,贼麕至,值大雾,多隆阿驱劲骑陷阵,敢死士随之,斫杀无算。鲍超军夹击,呼声震天,贼惊溃,自相践踏,陈玉成精锐损失过半。自三河失利后,得此捷,军声复震。

   
是年冬,都兴阿以病离营,奏多隆阿素当前敌,请所部悉令统带。诏责成督率将士,就近听胡林翼调度。九年春,进逼太湖。诸将犹谓贼锐,宜稍避,多隆阿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贼凭城出斗,力战挫之,营垒乃就。胡林翼遣唐训方会攻,而石牌复为贼踞,攻太湖城连月不克。多隆阿谓必先取石牌而后太湖可下,乃选精锐,自茶婆岭进兵,用火攻困之。贼由潜山、安庆两路来援,分马队击卻之。九月,复猛攻,焚其垒,歼贼酋霍天燕、石廷玉等,遂克石牌,令部将雷正绾驻守之。时湘军围安庆,陈玉成纠合捻匪纵十馀万来援,太湖当其冲。胡林翼调集诸将为备,多隆阿已授福州副都统,战略威望最著,遂令前敌诸军并受节制。岁将尽,贼分三路至,鲍超屯小池驿,蒋凝学屯龙家凉亭,多隆阿自以马步各队驻新仓,硃品隆与唐训方合军仍围太湖,初战,中贼伏,颇有伤亡。贼势专趋小池驿,鲍军为所困。多隆阿虑牵动局势,仅分队为护饷道。会金国琛等军出潜山高横岭、仰天庵,密约夹攻。

   
十年正月,贼移垒罗山冲、白沙畈,与城贼互应。多隆阿定计以大围包裹援贼,以伏兵横截城贼,令步队诱敌,马队骤起围击。唐训方钞其后,硃品隆扼其右,鲍超遏其前,自率马步冲突陷阵,贼大败。次日,分军三路,鲍超等东出小池驿,硃品隆等西趋罗山冲,多隆阿自居中路,见贼屯袤广二十馀里,陈玉成踞罗山冲,尤为悍贼所聚,列队进攻,为贼阵所压,遂督中西两路效力攻山,奋呼直上,贼始败窜。鲍超亦由小池驿连破四路之贼,合队追奔,同攻贼垒,乘风纵火,贼栅、贼馆顷刻延烧,大小营垒百馀,一律平毁。金国琛等沿山兜击,贼前后受敌,夺路狂窜,连夜追剿,擒斩无算。城贼闻败,宵遁,伏兵四起,截杀未逸者,尽数歼之,即日克复太湖,乘胜追贼至潜山城下,亦克之。是役时称奇捷,推多隆阿首功,诏加头品顶戴。贼既败,回踞桐城,增垒为固。七月,多隆阿率军进逼城西,昼夜环攻,其西北山冈曰毛狗洞,贼垒最据形势,攻下之。俯瞰全城,掘隧道轰之,未克。陈玉成复纠捻匪自舒城来援,十月,於挂车河隔河而阵,连战败之。复与李续宜约期合攻,裹贼於中,战酣,以马队钞击,贼大败,歼殪近万,解散胁从万馀,贼弃垒夜遁,赐黄马褂。

   
陈玉成屡为多隆阿所挫,知不敌,乃谋犯湖北。是年冬,又纠众绕英、霍,陷蕲水,掠黄州、德安。十一年春,折回趋安庆,经挂车河,耀兵而过。多隆阿曰:“此示假道,不欲战也。”设伏山隘,令贼过呼噪勿击,而以轻骑蹑之,斩馘甚众。玉成入安庆,筑垒集贤关,多隆阿进驻高路埔。桐城、庐江诸贼二万馀,将与玉成联合。多隆阿分五路进击,迭败之於练潭、横山堡、金神墩、新安渡,馀贼遁回桐城。未几,悍贼黄文金纠众二万馀踞天林庄,击走之。陈玉成留悍党守集贤关,自率马步五六千窜马踏石,欲与桐城诸贼会合。多隆阿要击於河岸,卻之。四月,玉成复率诸酋合粤、捻三万馀人图上犯,以解安庆之围。多隆阿分路设伏,扼之於挂车河,左右往来冲击,伏发,四面夹攻,歼毙八九千,追剿,五战皆捷。贼仍退桐城,安庆之援遂绝。

   
官文、胡林翼疏陈多隆阿朴诚忠勇,智略冠军,为众所悦服,於是奉帮办军务之命。八月,安庆克复,急令穆图善攻桐城,即日克之。数日中连克宿松、黄梅,而舒城贼亦弃城走庐州,予云骑尉世职。擢正红旗蒙古都统,又擢荆州将军。进规庐州,同治元年春,连破贼,绝其运道,贼党相率投诚,散遣千馀人。四月,大破援贼,陈玉成战败不敢入城,窜走,遂克庐州。令穆图善、雷正绾追玉成,玉成奔寿州,为练总苗沛霖擒献胜保营,诛之。捷闻,优诏褒嘉,加予骑都尉世职。

   
寻命督办陕西军务,率所部西征。时粤匪陈得才合捻匪姜台凌、张洛行众二十万,三路窥陕。多隆阿令雷正绾、陶茂林率三千人前驱,大军继之,七月,抵商南。陈得才蹑后路,图截饷道,乃率穆图善回军掩击,大破贼於荆子关。贼夜遁,令马队追贼,步队休息,自携数十人入商南,姜台凌大队突薄城下。调卫队四营犹未至,阳示镇静,设伏城外,亲率百馀人开城冲出,伏兵齐应,贼不知众寡,仓皇退窜。次日,复出城诱战,正与相持,总兵硃希广率四营由间道来援,连日力战,擒斩二千馀,贼乃西窜,檄温德勒克西马队要截,王万年步队蹑追。金顺守荆子关,陶茂林遏武关,自率亲军於捉马沟筑垒,贼夜来袭,俟其近,排枪砲击之,穆图善自外夹攻,毙贼无算。至晓,见贼蚁聚,亘数十里,令降俘指认贼旗居中之红边白旗为姜台凌,先集攻之。战方酣,自率穆图善从山侧绕击,贼败如山倒,斫杀万计,追至三角池,截其尾队。姜台凌仅以身免,张洛行闻风亦遁。诏嘉其旬日内剿除巨寇,颁赐黄马褂及江绸刀<角枼>,以示优异。

    时胜保入陕督师,移多隆阿赴南阳防剿,连败贼於樊城、唐县。寻复命赴陕。十一月,入潼关。胜保以罪逮,诏授多隆阿钦差大臣,督办军务。

   
回匪方炽,遍扰东西北三路,陕南则为粤、捻、川匪所出没。多隆阿令雷正绾任西路,自剿东路,克韩村、背坡诸贼营,同州解围。二年春,督军并攻王阁村、羌白镇,破之。回匪自倡乱,至是始被痛创,遂进攻仓头镇。多隆阿积劳致病,将士亦多染疫,遣将分攻庞谷、雷化、乔千、孝义诸镇,皆克,惟仓头为老巢,负嵎未下。四月,移营进逼,挥军纵击,破其土城,贼大奔,追杀无算,东路肃清。令曹克忠一军赴西安护运道,自率穆图善等攻高陵,分路夹击,八月,克之,扫荡附近贼巢。

   
关辅略定,而汉南诸贼纷扰。川匪蓝朝柱近踞盩厔,三年春,亲督兵力攻,城小而固,多隆阿愤甚,临高指挥督战,城已垂破,忽中枪,伤头目,将士攻城益力,旋克之。事闻,温诏慰劳,赐上方药,遣其子驰驿省视。寻命督办陕、甘两省军务。四月,创甚,卒於军。赠太子太保,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入祀京师昭忠祠,立功地建专祠,谥忠勇。
巴黎公社 发表于 2011-9-11 10:11
如果八旗真的没有任何能打仗的将领,曾左李一早自立为王了,不要觉得曾左李都是白痴,不当帝王当奴才,也不要 ...
咸丰泪流满面,有这么多能打仗的猛将,缘何跑去避暑。
僧格林沁要是战死在八里桥,偶会觉得他是后清数一数二的战将,但是他最后死在一个小捻军的手上。有勇无谋一莽夫而已
至于多隆阿,我个人以为他还在僧格林沁之下,与曾僧等人不是一个档次的,与李这样后期的擎天柱更不是一个档次的。另外,多隆阿死的时候左李尚在起步阶段。曾李左自立为王这又算哪门子事??
  清朝之所以能在维持统治50年,是惯性使然,中国历史上没有那个大一统王朝是突然崩溃烟消云散的。另外,能撑五十年慈禧的功劳很大,老婊子的权术与御下本事还是很有一套的。
  慈禧死后,清皇室手里仍然有可以制衡袁世凯的军事力量,奈何朝中无能人,政局糜烂,被袁世凯这个罢官回家的白丁玩弄于鼓掌之上,最后消亡。其灭亡的原因是上层的腐朽,并不是军事有多厉害。曾国藩的时候,中央政权的权威还在,对全国依然有掌控权力,主流民心还在朝廷,局势并不算是糜烂透顶。与多隆阿能不能打没啥关系。如果归功于八旗将士,这真有点滑稽了
巴黎公社 发表于 2011-9-11 10:06
多隆阿的几千黑龙江骑兵纵横两湖赣皖战场,几乎没打过什么败仗.曾胡湘军同陈玉成的野战里,多隆阿一直 ...
多隆啊确实是个战将,指挥作战胜多负少,但他从东北带的马队只有两三千人,后来他的作战都是指挥关内的其他部队和骑兵一同作战,所以不能把这些胜利都归于他的马队,毕竟人数太少了,并不是设么决定性的力量。况且他早早的就死了,和曾国藩不像称帝好像没有太大关系吧。
冰特凉 发表于 2011-9-11 13:26
咸丰泪流满面,有这么多能打仗的猛将,缘何跑去避暑。
僧格林沁要是战死在八里桥,偶会觉得他是后清数一 ...
清军和英法联军是两个时代的军队,对付农民起义军时,八旗军还是很强劲的。捻军是汉族人最后的精锐骑兵军队,多次给全副后膛枪,拥有欧洲教官的的新湘军,淮军以痛击,击败僧王也是多次失败后的绝地大反击。多隆阿是清军在长江流域主战场的野战总指挥,就野战能力来说当时无人可比,打败了太平军最精锐的部队-陈玉成军,没有他,曾胡早已跳长江而死。
李鸿章进攻苏南的战争基本靠英法联军和常胜军的大炮打的,在欧洲军队的帮助下,用科技差距200年的优势打败太平军中战斗力并不强的李秀成留守部队,算不得本事。
多隆阿是在双方装备差不多的情况下,正面骑兵野战打光了太平军中最精锐的部队-陈玉成军,多隆阿的指挥能力非李鸿章可比。

巴黎公社 发表于 2011-9-11 14:52
清军和英法联军是两个时代的军队,对付农民起义军时,八旗军还是很强劲的。捻军是汉族人最后的精锐骑兵军 ...


前边说曾左李,不自立是因为八旗将士很能打。多隆阿那么牛逼,朝廷还重用曾国藩干嘛
这"捻军是汉族人最后的精锐骑兵军队"又源自何处呢?先说清军拜于英法是“两个时代的军队”,然后说“对付农民起义”八旗军很“强劲”,再往后面就由“农民起义”就变成“精锐骑兵军队”了。然后,避开英法之后“野战无人可当的多隆阿”出现了。这还是你一个帖子里的话,思维跳跃左右互换的也太快了吧。
八旗很打农民起义时很“强劲”,至于八旗被击毙主帅,那是因为对手太强大了,败给“汉族最后的精锐骑兵军队”,不是因为旗兵是渣渣,而是敌人太牛X。面对英法打败,也不是八旗不勇猛,而是对手太强大,主帅不是野战无人可当的多隆阿 。总之八旗不是渣渣,是大清国的护国磐石,正因为八旗兵的勇猛善战,才剿灭太平天国,有了野战无人可当的多隆阿,才吓的曾国藩不敢有异心,吓的左宗棠李鸿章之流不敢称王自立。

  这地洗的,与“不是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巴黎公社 发表于 2011-9-11 14:52
清军和英法联军是两个时代的军队,对付农民起义军时,八旗军还是很强劲的。捻军是汉族人最后的精锐骑兵军 ...


前边说曾左李,不自立是因为八旗将士很能打。多隆阿那么牛逼,朝廷还重用曾国藩干嘛
这"捻军是汉族人最后的精锐骑兵军队"又源自何处呢?先说清军拜于英法是“两个时代的军队”,然后说“对付农民起义”八旗军很“强劲”,再往后面就由“农民起义”就变成“精锐骑兵军队”了。然后,避开英法之后“野战无人可当的多隆阿”出现了。这还是你一个帖子里的话,思维跳跃左右互换的也太快了吧。
八旗很打农民起义时很“强劲”,至于八旗被击毙主帅,那是因为对手太强大了,败给“汉族最后的精锐骑兵军队”,不是因为旗兵是渣渣,而是敌人太牛X。面对英法打败,也不是八旗不勇猛,而是对手太强大,主帅不是野战无人可当的多隆阿 。总之八旗不是渣渣,是大清国的护国磐石,正因为八旗兵的勇猛善战,才剿灭太平天国,有了野战无人可当的多隆阿,才吓的曾国藩不敢有异心,吓的左宗棠李鸿章之流不敢称王自立。

  这地洗的,与“不是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巴黎公社 发表于 2011-9-11 14:59
李鸿章进攻苏南的战争基本靠英法联军和常胜军的大炮打的,在欧洲军队的帮助下,用科技差距200年的优势打败太 ...
200年这种说法太夸张了,其实那个时候的军事差距没有那么大,晚清败于自己的腐朽,而不是军事。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1-9-11 16:24
200年这种说法太夸张了,其实那个时候的军事差距没有那么大,晚清败于自己的腐朽,而不是军事。
苏南太平军大部分使用竹矛,少部分使用火绳枪,而淮军拿着的是新式针发雷管枪,还有常胜军的蒸汽炮舰和线膛大炮.这科技严格意义上有300年差距.
冰特凉 发表于 2011-9-11 15:31
前边说曾左李,不自立是因为八旗将士很能打。多隆阿那么牛逼,朝廷还重用曾国藩干嘛
这"捻军是汉族人最 ...
新捻军是多次打败过用洋枪,洋炮装备的淮军的.1860年的僧王对付英法联军时,是用火绳枪,刀矛,弓箭这些300年前的武器武装起来的
冰特凉 发表于 2011-9-11 15:31
前边说曾左李,不自立是因为八旗将士很能打。多隆阿那么牛逼,朝廷还重用曾国藩干嘛
这"捻军是汉族人最 ...
八旗打败了老捻军多少次?张乐行怎么死的?陈得才怎么自杀的.雉河集大战,霍山黑石渡大战规模超过湘军的任何会战.
巴黎公社 发表于 2011-9-11 18:13
苏南太平军大部分使用竹矛,少部分使用火绳枪,而淮军拿着的是新式针发雷管枪,还有常胜军的蒸汽炮舰和线 ...
牵强,春秋笔法
巴黎公社 发表于 2011-9-11 18:22
八旗打败了老捻军多少次?张乐行怎么死的?陈得才怎么自杀的.雉河集大战,霍山黑石渡大战规模超过湘军的任何 ...
  你的帖子思维跳跃太快了,概念左右互换,说真的看你的帖子很费力,我前回你的帖子是,本不想回的。这次说什么也不浪费脑子思考了。
  《前边说曾左李,不自立是因为八旗将士很能打。多隆阿那么牛逼,朝廷还重用曾国藩干嘛
这"捻军是汉族人最后的精锐骑兵军队"又源自何处呢?先说清军败于英法是“两个时代的军队”,然后说“对付农民起义”八旗军很“强劲”,再往后面就由“农民起义”就变成“精锐骑兵军队”了。然后,避开英法之后“野战无人可当的多隆阿”出现了。这还是你一个帖子里的话,》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中文没学好,只一段话就前后矛盾。啥时候能好好表述一段文字,在来发帖子讨论吧。

巴黎公社 发表于 2011-9-11 18:13
苏南太平军大部分使用竹矛,少部分使用火绳枪,而淮军拿着的是新式针发雷管枪,还有常胜军的蒸汽炮舰和线 ...


刚才要去吃饭,现在有时间回复你
1 你所谓的淮军新式的“针发雷管枪”,当时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你是把前装的火帽撞击式击发枪和后装的击针式枪混为一谈了。所谓的雷管就是就是装雷酸汞的火帽,而前装枪击发火帽的还是击锤,而不是击针。只有后装的枪才用击针。这是第一个错误。
2 淮军当年和太平军在苏南的战斗时使用的还是前装的火帽击发式枪,而多年后才开始仿制和使用后装式枪。前装式火帽枪的弹,火药还要从前膛分装,它的优点是发火装置更为可靠,不怕下雨等不良环境。它的射速虽然比老式的火绳枪,燧发枪有所提高,但没有根本的改变,这个是第二个错误。
3 我们来看1860年5月19日太平军攻克丹阳之战,阵亡的清军提督王浚,寿春总兵熊天喜,副将蔡启荣都是被火枪打死,可见此刻太平军主战武器为火枪,而不是你说的竹矛。李秀陈多方托人购买火器,所以才能打死洋枪队几百人,缴获火枪2000多支,各种炮上百门,如果用你所谓的竹矛,可以做到吗?
4 再来看炮,1856年太平军在武昌失利,一次被清军夺炮100多门,1855年在纯口被夺炮60门,1854年在岳州受挫丢失大炮50多门,同样是上列攻克丹阳之战,太平军在土山上架设大炮轰击清军。可见无论从数量还是使用频率上来看,炮也是太平军的主战武器。
所以你那军200年甚至300年的军事差距一说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巴黎公社 发表于 2011-9-11 18:13
苏南太平军大部分使用竹矛,少部分使用火绳枪,而淮军拿着的是新式针发雷管枪,还有常胜军的蒸汽炮舰和线 ...


刚才要去吃饭,现在有时间回复你
1 你所谓的淮军新式的“针发雷管枪”,当时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你是把前装的火帽撞击式击发枪和后装的击针式枪混为一谈了。所谓的雷管就是就是装雷酸汞的火帽,而前装枪击发火帽的还是击锤,而不是击针。只有后装的枪才用击针。这是第一个错误。
2 淮军当年和太平军在苏南的战斗时使用的还是前装的火帽击发式枪,而多年后才开始仿制和使用后装式枪。前装式火帽枪的弹,火药还要从前膛分装,它的优点是发火装置更为可靠,不怕下雨等不良环境。它的射速虽然比老式的火绳枪,燧发枪有所提高,但没有根本的改变,这个是第二个错误。
3 我们来看1860年5月19日太平军攻克丹阳之战,阵亡的清军提督王浚,寿春总兵熊天喜,副将蔡启荣都是被火枪打死,可见此刻太平军主战武器为火枪,而不是你说的竹矛。李秀陈多方托人购买火器,所以才能打死洋枪队几百人,缴获火枪2000多支,各种炮上百门,如果用你所谓的竹矛,可以做到吗?
4 再来看炮,1856年太平军在武昌失利,一次被清军夺炮100多门,1855年在纯口被夺炮60门,1854年在岳州受挫丢失大炮50多门,同样是上列攻克丹阳之战,太平军在土山上架设大炮轰击清军。可见无论从数量还是使用频率上来看,炮也是太平军的主战武器。
所以你那军200年甚至300年的军事差距一说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1-9-12 00:40
刚才要去吃饭,现在有时间回复你
1 你所谓的淮军新式的“针发雷管枪”,当时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你是 ...
太平军的火枪并不多,而且主要是17世纪初期水平的火绳枪,打死人就能证明新式枪?就是南宋的突火枪也能打死人。太平军大部分部队都是用竹矛,藤牌武装起来的,这有很多西方人的访问记录为证,也能从清军每一次战役的缴获记录看到。我建议你去读一下太平天国亲历记,看看真实的太平军装备水平。至于大炮问题,太平军的炮基本是17世纪初期水准的土炮,根据文物看连明末关宁军的炮都不如,和英法军的新式大炮有300年的科技距离。
李秀成军的几次胜利,其实都是靠部队不惜伤亡的进行肉搏近身突击做到的。苏南保卫战中的最大胜利华士之战,就是以千余手持双刀的骑兵的坚定冲击取得的。此战太平军击毙“常胜军”800人,打死7名欧洲军官,分别为隶属于第四团的求利考夫上尉、赫富斯中尉、卜森上尉;第五团的格雷夫斯上尉以及第六团的吉本上尉、道陵上尉、卜腊特上尉。

戈登仅带着几十名残兵败卒狼狈脱逃。据《常胜军》一书记载:“这是戈登生平所遭遇到的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
巴黎公社 发表于 2011-9-12 09:20
太平军的火枪并不多,而且主要是17世纪初期水平的火绳枪,打死人就能证明新式枪?就是南宋的突火枪也能打 ...
只能说你看书不细
首先呤俐写的这本书和他本人的经历都被广泛质疑,引起相当大的争论,很多人认为是虚构的。即便是按书中的观点来看:
1 书中写道太平军分为三等,第一等是“真真的太平军”(原书),他们要么装本中式火枪或欧式滑膛枪,要么是骑兵。第二等是装备抬炮和戟的部队,应该是守城部队,“他们被认为是兄弟”。第三等都是新兵或体质低劣的,装备长矛。对比他对第二等士兵的“兄弟”一说,可见第三等装备长矛的士兵连”兄弟“也不是。按中国传统的军队构成来看,第三等士兵是军队中的杂役。
2 书中明确说的在嘉定之战中,守军5000人大多数装备竹矛,对比第一条书中的陈述,可知城中基本没有太平军的正规部队,这个也被后文中多处说到守城的还有小孩和老人妇人,并且用石块做武器一说所证明。
3 书中到处说到太平军和清军用炮和火枪作战,可见用火器作战很广泛。而且说到太平军购买西式滑膛枪的迫切,可见他们尽一切可能购买西式武器。还说道他们不能修理很多损坏的火枪枪机,可见这些枪都是西式的。
5 书中也多处说到太平军和淮军以及常胜军的差距主要是西式火炮造成的,而不是枪。

所以,综上所述,即使按存疑的呤俐的书中的观点,你的”200-300年的军事差距“一说也不能成立。
巴黎公社 发表于 2011-9-10 19:48
八旗军队最后的辉煌是僧格林沁,多隆阿率领的内蒙,黑吉马队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的表现。
那不叫辉煌,叫比烂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1-9-12 11:26
只能说你看书不细
首先呤俐写的这本书和他本人的经历都被广泛质疑,引起相当大的争论,很多人认为是虚构 ...
17世纪的火绳枪和19世纪后期的雷管枪差了十万八千里
呤俐需要在自己的墓碑上作假吗
巴黎公社 发表于 2011-9-14 21:01
17世纪的火绳枪和19世纪后期的雷管枪差了十万八千里
呵,看样说服你老兄也很难啊,那我们就继续来看吧。
1 再说一遍,1860年左右常胜军和淮军所用的是前装的火帽式发火滑膛枪和来复枪,射速并不高。相比较而言,来复枪的射速比滑膛枪的射速更慢。
2  1853年两江总督怡良奏,上海查获太平军的军火船一艘,上有洋枪60支,另跑了一艘,上有洋枪140支,可见太平军早就开始购买洋枪,并且数量不小。
3 太平军用各种方法购买洋枪,甚至连戈登都参与其中。幕王谭绍光给戈登的回信中这样写道“你处图利,我处置办,听从通商,原无禁令,此时你处如有枪炮洋货,仍旧照常来此交易”,在另一封回信中写道“枪炮等件,亦已领取,种种厚情,感激不尽。”可见这种交易的经常性和联系人的广泛性,连戈登都参与,那其他的与清政府没啥关系的洋人也更不会放弃赚钱的机会。
4 太平军也缴获不少洋枪,1860年李秀成一次就缴获2000支洋枪。太仓之战中,破清军30多处营寨,“得大炮洋枪不计其数”。松江之战中,“有上海来救之鬼,用舟装洋枪洋炮千余条而来,经我官兵出队与其迎战,鬼败我胜,将其火药洋炮枪为我所有”。
5  李秀成回救天京时,曾国荃就说太平军“火器精利于我百倍之多,又无日不以开花大炮子打垒内,洋枪多至二万杆(20000)”。左宗棠也说太平军“数年来,无一支贼不有洋枪洋炮。。。。上年程炳文赴鲍军门处投诚,禀缴洋枪7000余杆,而本部堂一军截剿湖州逆贼与皖浙江三省边境,所得洋枪亦不下万余杆”
6 帮助太平军训练的外国人马惇说“苏州城中可能有三万支外国枪(30000),。。忠王的一千名卫队完全佩带来复枪”。

这些资料够翔实得了吧,说明苏南的太平军洋枪炮也是不少的,所以你的论点还是不能成立的。
只能说你看书不细
首先呤俐写的这本书和他本人的经历都被广泛质疑,引起相当大的争论,很多人认为是虚构 ...
17世纪的火绳枪和19世纪后期的雷管枪差了十万八千里

----------------------------
火绳枪和前膛装填的火冒枪,从本质上讲没多大差别,射速也不会差太多,火药质量相等的话威力也差不多,只不过火冒枪可靠性更高,使用方便些而已,当然同期也有后膛装填的火帽枪,如霍尔步枪,德莱赛击针枪,射速提高了,但威力却缩水了,在无金属弹壳时代,后膛闭气终究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太平军据记载,四分之一士兵都是使用进口火枪,其余则是土制火绳枪,抬枪,冷兵器并用,往往一个最小士兵编制单位里混编,而湘军则相反,要么整队的兵士全部用抬枪,要么全部用刀矛,湘淮军初期武器装备不见得比太平军强哪去,当然太平军进口军火靠走私,高价收购,虽然满清于英法有协议禁止其出口武器,但太平军当时占据了江南富庶地带,倒是不差钱,重赏之下依然大批军火船开进了太平军的港口
     湘军取胜之道,在于扎硬寨,依靠壕沟壁垒,长期分割围困太平军,引其主动出击,保存已方实力消耗对手,一般避免主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