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发动机的拓展性较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1:25:05


美国上个世纪50年代搞出了J52和J57两个涡喷机型,通过这两个机型,分别搞出了JT-8D和JT-3D涡扇机型,J-57还延伸出了J-75涡喷,形成了系列。

如此一来,不管是40千牛的非加力涡喷发动机,还是122千牛的加力涡扇发动机(瑞典RM-8),65-90千牛的非加力涡扇发动机,110千牛的加力涡喷发动机,几乎所有的军用民用主流发动机都可以在这两个系列中实现。


而苏联,虽然搞了R-11,R-13,R-25,但是由于发动机性能比较差,比较单一,无法改进和改进,只能作为军用发动机使用,也不能改涡扇,军用推力只能在38-40千牛内,使用的范围很小。

是否是美国以上两款发动机的高低压压气机级数较多,比较容易改涡扇和增加推力。而苏联则追求一机一型发动机,忽视了通用性。造成苏联发动机型号过多,性能也不行。

美国这两个系列发动机相当于苏联10几款不同型号的发动机。

R27和R29是否可以看做是R-11的发展型?

美国上个世纪50年代搞出了J52和J57两个涡喷机型,通过这两个机型,分别搞出了JT-8D和JT-3D涡扇机型,J-57还延伸出了J-75涡喷,形成了系列。

如此一来,不管是40千牛的非加力涡喷发动机,还是122千牛的加力涡扇发动机(瑞典RM-8),65-90千牛的非加力涡扇发动机,110千牛的加力涡喷发动机,几乎所有的军用民用主流发动机都可以在这两个系列中实现。


而苏联,虽然搞了R-11,R-13,R-25,但是由于发动机性能比较差,比较单一,无法改进和改进,只能作为军用发动机使用,也不能改涡扇,军用推力只能在38-40千牛内,使用的范围很小。

是否是美国以上两款发动机的高低压压气机级数较多,比较容易改涡扇和增加推力。而苏联则追求一机一型发动机,忽视了通用性。造成苏联发动机型号过多,性能也不行。

美国这两个系列发动机相当于苏联10几款不同型号的发动机。

R27和R29是否可以看做是R-11的发展型?
感觉军用推力在5000公斤以上的双转子涡喷改造潜力很大,加上加力后,可以得到7500-8000公斤的加力涡喷,增加风扇改造低压压气机增加外涵道后,可以得到一款推力6600-7000公斤的涡扇,加装加力后,可以得到一款11000公斤的加力涡扇。

苏联的R-11系列怎么改,最大推力总是4000公斤左右,不管是单发机还是双发机,满油带外挂起飞都要使用加力,造成燃油不足。
以前谈过中国搞过涡喷9,属于涡喷-6的加大推力型,加力推力4500公斤左右,不知道最大推力多少?

涡喷-7丙的加力推力可能在7000公斤左右,是否在得到R-13后,就停止了涡喷-7丙的发展?

涡扇-7的参数是多少?据说是用于老歼-10,原型是否是涡喷-7改的呢?
后来苏联也重视了扩展性,看看伊夫琴科-进步设计局的那些发动机吧
看吴大观航发论文集,他1989年2月就预测昆仑要歇菜,看来预测的真准啊。
大大2000 发表于 2011-9-9 10:11
看吴大观航发论文集,他1989年2月就预测昆仑要歇菜,看来预测的真准啊。
核心机是不能拼凑的
有一定的现实原因,但也有编号方式的差异。
几年前的一个架空设想:如果1973年中国引进的是RM-8而不是斯贝

70年代初期,中国研制涡扇-6遇到重大技术瓶颈无法解决,研制的歼-9也屡屡下马上马折腾。1973年初,周恩来召集国防科工委、军委空军、三机部、外贸部、外交部、国家计委、财政部、中调部等各单位研究引进西方先进航空发动机事宜。

会上提出军用斯贝的引进,周恩来同时提出,如果选择只有一家,在技术选择和引进条件、价格上我方处于不利地位,最好是货比三家。军委空军和三机部经过筛选,提出4个方案,即英国军用斯贝、瑞典RM-8、苏联D-30改加力型(图-134的发动机,D-20P的改型,D-20P国内1964年就进口了,原定仿制,型
号为涡扇-5,后下马,涡扇-5型号给了涡喷-6的后风扇涡扇改型,1973年也下马)、苏联P-29。

4个方案中,斯贝可以经谈判得到,RM-8可以向瑞典政府申请,D-30加力型需先从苏联进口相应的图-134后,国内仿制并改型。P-29准备从特殊渠道获得仿制。军委空军和三机部的意见是:斯贝虽然得到较为容易,但是推力较小,推比不高,现实中,只有英国的F-4采用,且使用中发现性能一般,飞机型号性能会受到影响;RM-8的推力适合,与国内研制的涡扇-6相当,也有成熟飞机采用;D-30改型,从引进到仿制,再到改型,估计要8年(乐观估计),而且其参数不高,只是设想,应该是备用方案;P-29获得需要特殊渠道,时间很难把握,得到后仿制的时间也不容易控制,也属于备用方案。

周恩来看后,批示:分别向英国和瑞典提出引进意向,得到答复后,再确定。英国得到意向需求后,征求美国意见,美国同意,英国通知中国可以引进。瑞典得到中国意向后,同样向美国提出意见,由于RM-8的原型为美国普惠公司的JT-8D民用型,必须得到美国同意,美国权衡后,原则上同意了瑞典向中国出
售RM-8的请求。

再获得英国瑞典的回复后,再次召开相关引进会议,会上最终确定引进瑞典RM-8型涡扇发动机,同时决定中国民航从美国波音公司引进42架波音-727客机,其中中国民航35架,空军7架(取代历史上从英国引进的三叉戟客机,不用斯贝军用发动机,也没必要引进装民用斯贝的三叉戟了)。

中美两国签署了波音707(10架,史实)和波音727的引进合同,同时中国又从美国普惠公司购买40台JT3D涡扇发动机(这是历史事实)和80台JT8D涡扇发动机作为备份,美国获得了这么大的商业合同,自然开心,对中国购买瑞典发动机专利放行。

中国组织空军和三机部代表团对瑞典沃尔沃公司进行考察,瑞典提出RM-8发动机有两种,一种是已经投产的RM-8A型,推力在11000公斤,一种是正在研制的8B型,推力为12750公斤。中国研究后决定与瑞典联合研制RM-8B型,国内的涡扇-6研制暂停,所有研制人员投入到联合研制RM-8B型中。

历史上瑞典研制RM-8A花费了2亿瑞典克朗(1970年币值),研制RM-8B又花费了2亿瑞典克朗(1970年币值)。架空中中国投入3亿瑞典克朗经费,参与研制RM-8B型并同时拥有技术专利和生产专利。

1974年底,中国研制人员陆续到达瑞典参与前期研制工作,1975年初,瑞典将已经造好的2台RM-8B原型机和3台毛料运到中国,便于中国在国内研制。

国内研制单位以606所为主要研制单位,西安430厂为生产单位,从410等厂抽调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参与。由于国内各种加工和精加工设备落后,国家特批从瑞典、英国、西德、奥地利、美国等国引进相应生产设备(历史上为了给生产斯贝配套,也从英国引进大量精加工设备)。同时国家确定430厂为波音727
的JT8D发动机大修厂,负责维修JT8D。

1977年底,瑞典毛料加工后组装而成的第一台中国版RM-8B研制完成,经过试验,达到预定性能。1982年底,首台中国毛料生产的RM-8B组装成功,命名为涡扇-9型。

架空中,研制过程中针对中国的实际需要,对涡扇-9做了相应改进,即减少风扇直径,采用原JT-8D-17型的风扇,缩小发动机直径,降低发动机涵道比,改型发动机命名为涡扇-9A,发动机直径缩减为1200毫米,涵道比降低为0.70,涡扇-9A于1985年初开始试飞。


1978年底,中国提出在与瑞典合作研制引进RM-8B的基础上,引进萨伯Ja-37全部技术。1979年中国与越南发生边境武装冲突,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西方对于加强中国在亚洲的防务变得重视起来,经美国同意,瑞典同意中国的引进要求,中国引进60架Ja-37,装中国制造的涡扇-9发动机,同时引进瑞典爱立信的PS-46火控雷达,平显等电子设备,马丁弹射座椅、天空闪光中距弹,其中凡属英国和美国公司的,逐一获英美政府许可。1980年初,中国瑞典正式签订引进Ja-37合同,同时国内歼-9下马,611所和132厂转为国产化JA-37,国产化JA-37命名为新歼-9。

随着涡扇-9A的研制和生产,以及配套引进的火控雷达、电子设备、导弹武器、弹射座椅等的国内生产,第一架国产新歼-9原型机于1985年初试飞,1988年底首批预生产型服役。

由于国产涡扇9发动机进展稳定,1985年底,国产轰-7原型机试飞,装2台涡扇-9AII型发动机。

1990年初,轰-7预生产型服役。

由于国内仿制涡扇-9,并大量进口使用JT8D发动机,70年代后期,中国从美国获得JT8D生产技术资料及J-52涡喷发动机。通过对比,J-52发动机性能远高于从罗马尼亚和埃及得到的苏联P-13发动机。中国决定仿制J-52,命名为涡喷-13,并研制加力型。

1984年底,中国版苏-25试飞,命名为强-6,装两台国产涡喷13非加力型,单台军用推力5100公斤。

1984年中,沈阳歼-8II试飞,装两台国产涡喷13加力型,单台军用推力5100公斤,加力推力7500公斤。

1984年底,成都歼-7IIM型试飞,装一台国产涡喷13加力型2改型,单台军用推力5500公斤,加力推力7800公斤。


80年代初期,中国与美国麦道公司决定联合生产麦道-80系列客机,发动机选定为普惠公司的JT8D200型,发动机决定在中国生产。
纯粹顶一下,怎么有点SC
LZ 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