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的“宝马”运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2:22:50


华晨汽车宁做“山寨”宝马 不愿重组

http://auto.sina.com.cn/news/2011-08-18/0929824413.shtml
===============================


华晨汽车宁做“山寨”宝马 不愿重组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08月18日 09:29   证券时报 字号:大 中 小   郑洋



  2011年华晨汽车的表现,似乎让其掌门人祁玉民可以暂时舒一口气。

  让祁玉民可以松一口气的是,由于华晨集团在2009年从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华晨中国(1114.HK)、*ST金杯(600609.SH)手中高价购回了连年亏损的中华业务,两家公司的2010年业绩都呈现了阴转晴——华晨中国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12.71亿元,成功扭亏(其2008年亏损3.14亿元,2009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达-16.40亿元)。而2008、2009年连续亏损的*ST金杯,201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13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达9,265万元,上交所决定撤销其退市风险警示。切断了亏损源后,华晨集团终于把两家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的雷区拉了回来。

  而外界对中华品牌新车型中华530的“山寨”质疑,则让一直恪守着正向研发模式的自主品牌中华,蒙上了一层阴影。

  中华业务曾经在中汽车自主品牌建设中风头无二,是华晨集团三大业务板块(中华、金杯及华晨宝马)中决定华晨集团存亡的节点。民族证券的分析师曹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华业务的优势很明显,但问题也较多,归根结底是华晨集团自己的问题。目前集团的利润还是要依赖于华晨宝马,但其业务长期的看点仍在于中华何时可以实现盈利。

  没落的贵族

  提及中华,仰融是绕不过的风云。1997年6月,中华轿车开发项目正式开始,华晨方面出资6200万美元,请意大利汽车设计大师久加诺主持设计中华汽车,并斥资1亿美元委托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开发了重要的总成和配套件。1998年秋天,华晨选择了全球前50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意大利公开招标,并从中选定15家签定了供货协议。

  一系列大手笔国际化的研发投入在中国汽车史上尚无先例,而截至目前亦未见后来者。2000年12月中华牌轿车样车正式下线,但斯时,由于仰融执意将罗孚项目落户宁波,导致其与辽宁政府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中华的命运已随之变得模糊了。

  按照规定,轿车生产要先递交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得到政府首肯才能动工。由于中华轿车研发之初,仰融与当地政府尚处于蜜月期,中华轿车是在边生产边办手续。按照仰融的计划,中华轿车本应在2001年7月开进市场。可在中华样车下线后,由于仰融“移情”宁波,此前看起来并不是问题的中华轿车的生产销售许可证却迟迟没有下发。直至2002年仰融被迫出走美国,几乎同时,中华轿车就拿到了生产销售许可证、而其与宝马合资的项目也出现了确切的前景。开辟了彼时国内制造轿车的全新路径的仰融,却以自己出局的方式为其缔造的中华轿车献祭。

  尽管近年来,大洋彼岸的仰融频频传出希望回归华晨的愿望,并勾勒出如果没有当年的变故,今日华晨应有的胜景。可世间事难有如意。

  2002年8月,中华轿车上市,在当年就售出8000多辆;2003年其销量突破2.5万辆。但短暂的辉煌过后,中华品牌即走上了没落。2004年,大幅降价的“中华”销售量为1.09万辆,同比下降57%,经营亏损6亿元,这种颓势一直延续至今。

  “混乱的供应商体系”

  对于中华业务此后的低迷,华晨对此的解释是,中华前期昂贵的开发成本以及过低的销量导致中华的巨亏。

  当然,这只是华晨方面的说法。也有声音称现任掌门人祁玉民的内耗战术难逃其咎。从官员位置上空降华晨的祁玉民,在上任后开始逐渐“收权”,亲自担任了A股两家上市公司ST金杯与申华控股的董事长,并改变了内部管理结构。直接导致了杨波、赵福全、刘志刚、何国华等一批高管退出,这对于仰融离去后已经承受过一次大失血的华晨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于,仰融出走后,华晨集团就打破此前确立的零部件购买体系。

  “我也弄不明白中华为什么亏得这么惨,其实无论是中华还是此后推出的尊驰、骏捷系列,走的都是中高端路线,且销量从长期看也一直在增长。但奇怪的是,别人家都挣钱,中华却在亏损,而且窟窿越来越大”一位接近华晨集团内部的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中华可能是主流车企里零配件供应最为混乱的一家,由于华晨集团资金运转相对困难,中华系车型经常遭遇零配件供应商因拖欠货款而单方面停止供货,此时只能再找一家愿意赊货的供应商。因而,华晨同一批出厂的整车都可能在使用不同的零配件,这也让质量体系很难稳定”上述人士称。

  亏损重负反被竞逐

  虽然中华业务走入了一个连华晨自己都未必说得清的怪圈,但自2009年初,《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圈定了四大四小的产业格局,并亮出了鼓励国内汽车集团公司之间进行并购重组的底牌,没有“入局”的华晨就成了众多车企并购竞逐的对象,北汽、广汽甚至此前在华晨“很受伤”的一汽都流露出愿意重组华晨的意愿。

  众多行业大佬为何纷纷钟情于华晨?

  对比之下不难发现,华晨旗下中华、华晨宝马及金杯三大业务中,虽然华晨宝马是其主要的利润来源,但无论是广汽还是北汽,都不缺少提供利润的合资品牌。况且此前知名汽车评论人士吴琼曾指出,由于华晨宝马向德国宝马总部指定采购等行为,华晨宝马的利润率不足4%。而华晨一度最具优势的轻型商用车业务也已受到了多重挑战。

  可在仰融时代就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自主品牌理念和生产能力的中华,对于广汽、北汽等缺乏自主品牌的汽车集团来说,却着实是非常大的诱惑。

  宁做“山寨”宝马 不愿重组

  由重组来解决华晨困境,几乎是国内汽车业众多意见领袖一致为华晨开出的处方。也许是华晨的问题太过复杂,而中华业务多年亏损让华晨没有太多的财力去整合自身的种种顽疾,大家只能寄望于向其输入新鲜的血液。

  尽管重组的橄榄枝也频频伸向华晨,但一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当年为保住辽宁成为华晨的大本营不惜与仰融反目的当地政府,并不愿意见到华晨花落旁家。

  然而,拒绝动手术的华晨却在以自己的方式妥协,以中华530的方式妥协,虽然这种妥协是外界最不愿意见到的。一度被业内看作是最具研发实力及品牌价值的自主品牌企业华晨,曾经耗资40亿元的中华品牌,尽管潦倒落寞了多年,却依然可以吸引众多买家的目光,在笔者看来,其根源就在于其一直恪守的“正向研发”模式。不幸的是,如今这种模式正在被腐蚀被改写。试想,如果有一天中国汽车业再现了“华晨的车门可以直接安在宝马上”的一幕,那么中华混迹在若干所谓的“自主品牌”中还有什么不同?而谁还愿意斥巨资去重组华晨?彼时留给华晨的,恐怕真的只有倒下了。








华晨汽车宁做“山寨”宝马 不愿重组

http://auto.sina.com.cn/news/2011-08-18/0929824413.shtml
===============================


华晨汽车宁做“山寨”宝马 不愿重组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08月18日 09:29   证券时报 字号:大 中 小   郑洋



  2011年华晨汽车的表现,似乎让其掌门人祁玉民可以暂时舒一口气。

  让祁玉民可以松一口气的是,由于华晨集团在2009年从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华晨中国(1114.HK)、*ST金杯(600609.SH)手中高价购回了连年亏损的中华业务,两家公司的2010年业绩都呈现了阴转晴——华晨中国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12.71亿元,成功扭亏(其2008年亏损3.14亿元,2009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达-16.40亿元)。而2008、2009年连续亏损的*ST金杯,201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13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达9,265万元,上交所决定撤销其退市风险警示。切断了亏损源后,华晨集团终于把两家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的雷区拉了回来。

  而外界对中华品牌新车型中华530的“山寨”质疑,则让一直恪守着正向研发模式的自主品牌中华,蒙上了一层阴影。

  中华业务曾经在中汽车自主品牌建设中风头无二,是华晨集团三大业务板块(中华、金杯及华晨宝马)中决定华晨集团存亡的节点。民族证券的分析师曹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华业务的优势很明显,但问题也较多,归根结底是华晨集团自己的问题。目前集团的利润还是要依赖于华晨宝马,但其业务长期的看点仍在于中华何时可以实现盈利。

  没落的贵族

  提及中华,仰融是绕不过的风云。1997年6月,中华轿车开发项目正式开始,华晨方面出资6200万美元,请意大利汽车设计大师久加诺主持设计中华汽车,并斥资1亿美元委托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开发了重要的总成和配套件。1998年秋天,华晨选择了全球前50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意大利公开招标,并从中选定15家签定了供货协议。

  一系列大手笔国际化的研发投入在中国汽车史上尚无先例,而截至目前亦未见后来者。2000年12月中华牌轿车样车正式下线,但斯时,由于仰融执意将罗孚项目落户宁波,导致其与辽宁政府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中华的命运已随之变得模糊了。

  按照规定,轿车生产要先递交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得到政府首肯才能动工。由于中华轿车研发之初,仰融与当地政府尚处于蜜月期,中华轿车是在边生产边办手续。按照仰融的计划,中华轿车本应在2001年7月开进市场。可在中华样车下线后,由于仰融“移情”宁波,此前看起来并不是问题的中华轿车的生产销售许可证却迟迟没有下发。直至2002年仰融被迫出走美国,几乎同时,中华轿车就拿到了生产销售许可证、而其与宝马合资的项目也出现了确切的前景。开辟了彼时国内制造轿车的全新路径的仰融,却以自己出局的方式为其缔造的中华轿车献祭。

  尽管近年来,大洋彼岸的仰融频频传出希望回归华晨的愿望,并勾勒出如果没有当年的变故,今日华晨应有的胜景。可世间事难有如意。

  2002年8月,中华轿车上市,在当年就售出8000多辆;2003年其销量突破2.5万辆。但短暂的辉煌过后,中华品牌即走上了没落。2004年,大幅降价的“中华”销售量为1.09万辆,同比下降57%,经营亏损6亿元,这种颓势一直延续至今。

  “混乱的供应商体系”

  对于中华业务此后的低迷,华晨对此的解释是,中华前期昂贵的开发成本以及过低的销量导致中华的巨亏。

  当然,这只是华晨方面的说法。也有声音称现任掌门人祁玉民的内耗战术难逃其咎。从官员位置上空降华晨的祁玉民,在上任后开始逐渐“收权”,亲自担任了A股两家上市公司ST金杯与申华控股的董事长,并改变了内部管理结构。直接导致了杨波、赵福全、刘志刚、何国华等一批高管退出,这对于仰融离去后已经承受过一次大失血的华晨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于,仰融出走后,华晨集团就打破此前确立的零部件购买体系。

  “我也弄不明白中华为什么亏得这么惨,其实无论是中华还是此后推出的尊驰、骏捷系列,走的都是中高端路线,且销量从长期看也一直在增长。但奇怪的是,别人家都挣钱,中华却在亏损,而且窟窿越来越大”一位接近华晨集团内部的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中华可能是主流车企里零配件供应最为混乱的一家,由于华晨集团资金运转相对困难,中华系车型经常遭遇零配件供应商因拖欠货款而单方面停止供货,此时只能再找一家愿意赊货的供应商。因而,华晨同一批出厂的整车都可能在使用不同的零配件,这也让质量体系很难稳定”上述人士称。

  亏损重负反被竞逐

  虽然中华业务走入了一个连华晨自己都未必说得清的怪圈,但自2009年初,《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圈定了四大四小的产业格局,并亮出了鼓励国内汽车集团公司之间进行并购重组的底牌,没有“入局”的华晨就成了众多车企并购竞逐的对象,北汽、广汽甚至此前在华晨“很受伤”的一汽都流露出愿意重组华晨的意愿。

  众多行业大佬为何纷纷钟情于华晨?

  对比之下不难发现,华晨旗下中华、华晨宝马及金杯三大业务中,虽然华晨宝马是其主要的利润来源,但无论是广汽还是北汽,都不缺少提供利润的合资品牌。况且此前知名汽车评论人士吴琼曾指出,由于华晨宝马向德国宝马总部指定采购等行为,华晨宝马的利润率不足4%。而华晨一度最具优势的轻型商用车业务也已受到了多重挑战。

  可在仰融时代就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自主品牌理念和生产能力的中华,对于广汽、北汽等缺乏自主品牌的汽车集团来说,却着实是非常大的诱惑。

  宁做“山寨”宝马 不愿重组

  由重组来解决华晨困境,几乎是国内汽车业众多意见领袖一致为华晨开出的处方。也许是华晨的问题太过复杂,而中华业务多年亏损让华晨没有太多的财力去整合自身的种种顽疾,大家只能寄望于向其输入新鲜的血液。

  尽管重组的橄榄枝也频频伸向华晨,但一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当年为保住辽宁成为华晨的大本营不惜与仰融反目的当地政府,并不愿意见到华晨花落旁家。

  然而,拒绝动手术的华晨却在以自己的方式妥协,以中华530的方式妥协,虽然这种妥协是外界最不愿意见到的。一度被业内看作是最具研发实力及品牌价值的自主品牌企业华晨,曾经耗资40亿元的中华品牌,尽管潦倒落寞了多年,却依然可以吸引众多买家的目光,在笔者看来,其根源就在于其一直恪守的“正向研发”模式。不幸的是,如今这种模式正在被腐蚀被改写。试想,如果有一天中国汽车业再现了“华晨的车门可以直接安在宝马上”的一幕,那么中华混迹在若干所谓的“自主品牌”中还有什么不同?而谁还愿意斥巨资去重组华晨?彼时留给华晨的,恐怕真的只有倒下了。






只靠中华,俊杰,FRV,FSV来冲销厂房设备材料人工成本,

这些车还基本都是在原型车的基础上走正向开发流程,

尤其近两年只靠更小的FRV和FSV两款车,

轿车方面怎么可能有盈利?

不是中华比较完整掌握了开发流程,

品质控制也越来越成功,

后面推出的FRV,FSV可能一直销量不错吗?

喷的真容易.


PS:说"正向开发"并不那么严谨.
基于宝马5系开发 华晨计划推出H7系车型

http://www.autohome.com.cn/news/201109/238841.html
===============================

2011年09月05日 01:00   来源:汽车之家   类型:原创   编辑:兴珉


    [汽车之家 消息]近日有业内人士于微博平台中透露,继华晨汽车推出中华H530之后,正计划基于第五代宝马5系整车技术开发全新H7系车型。据悉,目前与宝马方面的谈判已结束,整车研发阶段指日可待。


    其实,华晨汽车早已为入市中级车市场做了准备,上海车展亮相的大中华概念车就是一次预热举动。而未来H7系列车型不排除会借鉴曾经亮相的大中华概念车设计元素,而底盘与技术会基于第五代宝马5系研发。不过由于保密的缘故,官方还未公布有关H7的更多细节,更多消息汽车之家将继续关注。(文/汽车之家 兴珉)
2011-9-5 07:15 上传

2011-9-5 07:20 上传

2011-9-5 07:20 上传

巴伐利亚汽车厂肯定是会走大众三世同堂的路的,因为中国市场接受
造汽 发表于 2011-9-5 07:29
巴伐利亚汽车厂肯定是会走大众三世同堂的路的,因为中国市场接受
有这个底子起步做中大型车也很不错了,至少中华的品牌认同能提起来些.

再加上双方合作开发MPV,华晨二次崛起的起点真的算不低.

感觉BMW还算厚道的,至少比大众厚道,

当初中华的生产线调试,宝马出了不少力,现在卖发动机和底盘技术给华晨做自主,

大众可是把资源掌握的太过分了,别说老宝来拉新宝来和浪伊不给做自主,

桑塔那捷达到现在都不给,所谓联合研制就是联合拉皮...

当然宝马大方跟双方产品不直接竞争有关,但更多也跟华晨一个劲琢磨做新产品有关,

祁玉民接管后的俊杰和俊杰FRV系列证明华晨发展前景很不错,技术水平也可以,

华晨目前也算是有一定实力的厂商了,在国外卖的还不错,尤其埃及,

如果合作的很顺利,日后宝马和华晨会在更多车型上共享平台,摊薄成本.

目前这样发展,也算现代--三菱模式.
桑塔纳不是给了上汽吗
做来做去,还是要买
说实话    中华的前脸越来越四不像   非要和宝马沾点关系    结果看着真的很难看    要么一样 要么改动大一点
华晨最终的命运就是被重组
yorkfield 发表于 2011-9-5 08:10
桑塔纳不是给了上汽吗
不是代价太高,到底也没给吗?

印象模糊了,可能有错...

fengxiang 发表于 2011-9-5 12:04
华晨最终的命运就是被重组
制约华晨发展的是钱,有辽宁的支持,重组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师母已呆...
topis5 发表于 2011-9-5 10:20
做来做去,还是要买

中大型车自己干也能做出来,

但自己干的话会出现H530的情况,

不少人觉得华晨黑,价格高了2W,

车托之家的论坛里闹的风风雨雨.
能搞成的话,也算是第一台后驱的自主品牌车了
那530到底算高啊还是不高啊……


华晨面对变革:将中华打造成一线品牌

http://www.autohome.com.cn/industry/201109/239039.html
===========================

2011年09月05日 10:27   来源:易车网   类型:转载   编辑:张蜜

    [汽车之家 产业动态]以全新的命名方式推出新车,华晨的变革似乎在发生隐性的变化。

    8月29日晚,在水立方蓝色“外衣”的映衬下,华晨汽车董事长兼总裁祁玉民宣布,中华H530上市销售,价格区间为7.98万元-12.58万元。就在4天前,华晨汽车旗下的首款SUV车型金杯S50也以分站上市的形式亮相兰州。

    两款新车的共同特点在于,区别于以往中文名字或英文名字,华晨首次将字母导入了命名体系。面对华晨新命名体系下的首款新车,外界的质疑几乎共同指向其与华晨的合资伙伴——宝马旗下5系轿车相似的外观设计。

    对于这样的指责,华晨方面表示,中华H530是由以设计顶尖车款闻名于世的意大利宾夕法尼亚工作室打造的
,“华晨的研发能力正在提高。”

    “H”的决心

    从两年前在水关长城推出中华新尊驰、中华骏捷FSV两款新车,到今天在水立方推出中华H530,华晨中华旗下产品的上市策略均与标志性建筑有关,显得颇为应景。

    按照祁玉民的说法,中华H530并非骏捷换代车型,其是定位于骏捷及骏捷FSV之间的一款全新战略车型。为此,华晨汽车不惜打破以往的命名体系。

    对于这次改变,祁玉民称:“中华H530中的‘H’既是华晨拼音缩写的首个字母,又是对华晨汽车‘高起点自主研发、高品质自主品牌、高目标跨越发展’的‘三高’战略的又一次深入解读。”

    言外之意,这次改变或许将成为中华品牌的一次突破,但中华的发展轨迹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

    公开数据显示,2002年8月中华轿车上市,当年销量即突破8000辆;2003年其销量突破2.5万辆。但到了2004年,大幅降价的“中华”销量仅为1.09万辆,同比下降57%,经营亏损6亿元,这种颓势一直延续至今。

    外界将问题归结于中华品牌前期的巨大投入和相对陈旧的车型。当然,受资金限制导致的此前混乱的零部件体系也是华晨深陷亏损泥潭的原因之一。有报道称,由于拖欠零部件供应商货款,华晨曾遭遇被零部件供应商单方面停止供货的尴尬境遇,并直接导致零部件质量欠缺一致性和稳定性,由此陷入了销量无法提升、资金周转不足、质量无法保证的恶性循环。

    试图改变

    “如果5年前你说我缺钱,我会承认,但是现在华晨不缺钱。”祁玉民公开表示。

    祁玉民称,在资金方面华晨并不担心,靠各个项目经营所得到的利润来投入新项目的开发,“比如华晨宝马赚的钱会发展客车”;而在资本市场中,华晨则利用香港的上市资金来进行研发投入。另外,专用车领域也会带来制造利润。而且,金杯客车项目本身也是利润来源。

    “华晨还会通过其他领域的经营得到利润,比如宝马零部件的配套项目,以及华晨投资的发电站项目。”祁玉民不忘提醒记者。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认可,连续两年亏损的ST金杯已在2010年扭亏为盈,上交所决定撤销其退市风险警示。这似乎可以看做是华晨战略隐性改变的明证。

    祁玉民反复强调“创新”的意义,但同时直言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确存在巨大差距,“第一是核心技术,我们不如人家。坦率地说我们的差距无处不在,比如外观造型设计、底盘发动机设计、变速箱技术、汽车电子等;第二是品质,我们也要认识到差距,自主品牌的品质差距既有工艺装配的问题,也有软件的问题。”

    2006年底,在华晨效力两年多的研发主帅赵福全出走,赵在华晨任职期间,研发部门从十几人增至600多人,其离职一度让外界质疑华晨的后续自主研发能力。华晨相关负责人表示,以2009年为例,华晨一年内推出5款新车,今年除S50和H530外,年底前华晨还会推出一款新车,“在新车推向市场的节拍上,华晨并未落后。”此外,华晨的官方网站显示,其研发团队人数已近千人。“我们的1.5T发动机已经推向市场。”

    按照祁玉民的设想,华晨未来的发展将针对三大主题:首先,将中华打造成一线品牌,把金杯打造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品牌,把华晨宝马品牌打造成中国最好的豪华车品牌,同时创造一个出色的专用车品牌;其次,在研发方面,“安全,节能,环保”是华晨的研发主题;最后是“十二五”规划内,华晨汽车整车和发动机规模分别达到150万辆。

    对于未来的新车型,祁玉民称:“华晨汽车的5年规划已经完成,10年规划正在制定中,不过关于新车目前还不方便透露,但可以保证的是未来的每一辆车都会优于H530。”


华晨面对变革:将中华打造成一线品牌

http://www.autohome.com.cn/industry/201109/239039.html
===========================

2011年09月05日 10:27   来源:易车网   类型:转载   编辑:张蜜

    [汽车之家 产业动态]以全新的命名方式推出新车,华晨的变革似乎在发生隐性的变化。

    8月29日晚,在水立方蓝色“外衣”的映衬下,华晨汽车董事长兼总裁祁玉民宣布,中华H530上市销售,价格区间为7.98万元-12.58万元。就在4天前,华晨汽车旗下的首款SUV车型金杯S50也以分站上市的形式亮相兰州。

    两款新车的共同特点在于,区别于以往中文名字或英文名字,华晨首次将字母导入了命名体系。面对华晨新命名体系下的首款新车,外界的质疑几乎共同指向其与华晨的合资伙伴——宝马旗下5系轿车相似的外观设计。

    对于这样的指责,华晨方面表示,中华H530是由以设计顶尖车款闻名于世的意大利宾夕法尼亚工作室打造的
,“华晨的研发能力正在提高。”

    “H”的决心

    从两年前在水关长城推出中华新尊驰、中华骏捷FSV两款新车,到今天在水立方推出中华H530,华晨中华旗下产品的上市策略均与标志性建筑有关,显得颇为应景。

    按照祁玉民的说法,中华H530并非骏捷换代车型,其是定位于骏捷及骏捷FSV之间的一款全新战略车型。为此,华晨汽车不惜打破以往的命名体系。

    对于这次改变,祁玉民称:“中华H530中的‘H’既是华晨拼音缩写的首个字母,又是对华晨汽车‘高起点自主研发、高品质自主品牌、高目标跨越发展’的‘三高’战略的又一次深入解读。”

    言外之意,这次改变或许将成为中华品牌的一次突破,但中华的发展轨迹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

    公开数据显示,2002年8月中华轿车上市,当年销量即突破8000辆;2003年其销量突破2.5万辆。但到了2004年,大幅降价的“中华”销量仅为1.09万辆,同比下降57%,经营亏损6亿元,这种颓势一直延续至今。

    外界将问题归结于中华品牌前期的巨大投入和相对陈旧的车型。当然,受资金限制导致的此前混乱的零部件体系也是华晨深陷亏损泥潭的原因之一。有报道称,由于拖欠零部件供应商货款,华晨曾遭遇被零部件供应商单方面停止供货的尴尬境遇,并直接导致零部件质量欠缺一致性和稳定性,由此陷入了销量无法提升、资金周转不足、质量无法保证的恶性循环。

    试图改变

    “如果5年前你说我缺钱,我会承认,但是现在华晨不缺钱。”祁玉民公开表示。

    祁玉民称,在资金方面华晨并不担心,靠各个项目经营所得到的利润来投入新项目的开发,“比如华晨宝马赚的钱会发展客车”;而在资本市场中,华晨则利用香港的上市资金来进行研发投入。另外,专用车领域也会带来制造利润。而且,金杯客车项目本身也是利润来源。

    “华晨还会通过其他领域的经营得到利润,比如宝马零部件的配套项目,以及华晨投资的发电站项目。”祁玉民不忘提醒记者。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认可,连续两年亏损的ST金杯已在2010年扭亏为盈,上交所决定撤销其退市风险警示。这似乎可以看做是华晨战略隐性改变的明证。

    祁玉民反复强调“创新”的意义,但同时直言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确存在巨大差距,“第一是核心技术,我们不如人家。坦率地说我们的差距无处不在,比如外观造型设计、底盘发动机设计、变速箱技术、汽车电子等;第二是品质,我们也要认识到差距,自主品牌的品质差距既有工艺装配的问题,也有软件的问题。”

    2006年底,在华晨效力两年多的研发主帅赵福全出走,赵在华晨任职期间,研发部门从十几人增至600多人,其离职一度让外界质疑华晨的后续自主研发能力。华晨相关负责人表示,以2009年为例,华晨一年内推出5款新车,今年除S50和H530外,年底前华晨还会推出一款新车,“在新车推向市场的节拍上,华晨并未落后。”此外,华晨的官方网站显示,其研发团队人数已近千人。“我们的1.5T发动机已经推向市场。”

    按照祁玉民的设想,华晨未来的发展将针对三大主题:首先,将中华打造成一线品牌,把金杯打造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品牌,把华晨宝马品牌打造成中国最好的豪华车品牌,同时创造一个出色的专用车品牌;其次,在研发方面,“安全,节能,环保”是华晨的研发主题;最后是“十二五”规划内,华晨汽车整车和发动机规模分别达到150万辆。

    对于未来的新车型,祁玉民称:“华晨汽车的5年规划已经完成,10年规划正在制定中,不过关于新车目前还不方便透露,但可以保证的是未来的每一辆车都会优于H530。”
话说当年中华也是自主阵营里的排头兵啊,到现在尼玛还用三菱的机头。一点技术含量都木有。
还扯了个“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的大旗,爱你妹啊。
整个就一乡村非主流
dajiangtu 发表于 2011-9-10 07:08
话说当年中华也是自主阵营里的排头兵啊,到现在尼玛还用三菱的机头。一点技术含量都木有。
还扯了个“爱我 ...
中华自主的第一代发动机有1.8缩行程到1.6的,俊杰上就有,但是成本高.

后来中华新开发了1.5,但是俊杰FRV和FSV上的三菱1.5换自主1.5时,

市场反应就一般,很多人要指定三菱1.5,不要中华的1.5.

中国的消费者还是很保守的,比如很多老车的热卖,企业在很多时候还是有不得已的地方.

所以尽管现在又出了更新的自主1.5和1.5T,而且已经批量生产,

但前期在上自主发动机的时候还要谨慎,中华自主发动机会一步到位上个1.5T,

取得消费者信任之后再推自主1.5,这样才能把市场和消费者认可打出来,宣传方面也会好一些.
一些人的观点着实奇怪,

即便三星输了官司,国人买三星的仿IPHONE照样觉得很潮,

甚至觉得很NB,非要炫耀一番,即便是三星剽窃来的.

相反,华晨委托意大利设计宾尼法利纳设计H530外观也被认为是山寨的,

恶心的,丢人的,甚至不可接受的耻辱.

的确很有意思.
哦对了还有,

即便印度人收购了路虎,捷豹,

购买路虎捷豹仍然是一种品位和象征,

中国人收购了VOLVO,

购买VOLVO就变成了买吉利车,丢人+跌份儿...

也很有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