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海军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9:07:20
<P><B>转自:德国军事中心</B></P>
<P></P>
<P>一、战列舰 Schlachtschiffe</P>
<P></P>
<P>停泊在基尔港的第一和第二战列舰队</P><P><B>转自:德国军事中心</B></P>
<P></P>
<P>一、战列舰 Schlachtschiffe</P>
<P></P>
<P>停泊在基尔港的第一和第二战列舰队</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1 16:19:02编辑过]
拿骚号</P></P></P></P>威斯特法仑号</P></P></P></P>莱茵兰号</P></P></P>波森号</P></P></P>
<P>赫尔戈兰级战列舰</P><P>SMS Helgoland, Ostfriesland, Thueringen, und Oldenburg</P><P></P><P>从1909年开始,德国和英国的造舰竞赛如火如荼地展开。拿骚级战列舰开工后不久,获知英国海军正在建造安装13.5英寸(343毫米)口径主炮的无畏舰,德国海军就开始觉得它们装载的280毫米主炮威力不足,决定在新建造的四艘战列舰上安装口径为305毫米(12英寸)的主炮。为了驱动加大了的军舰,在这一级战列舰上安装了三座烟囱,这也是德国海军中唯一一级有三座烟囱的无畏舰(旧式战列舰除外)。该级舰以德意志帝国的四个地区命名。其中,赫尔戈兰岛是德国在不久前用非洲的桑给巴尔岛同英国交换的,后来成为德国在北海上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P><P>这一级的四艘战列舰在一战中曾经多次参加战斗。在日德兰海战中,它们战斗在第一线,并且均在战斗中受伤( 赫尔戈兰和奥尔登堡各中一弹,奥斯特弗里斯兰触雷)。 <P>战争结束之后,这四艘战列舰均被移交给盟国。赫尔戈兰移交给英国;奥斯特弗里斯兰移交给美国;图林根移交给法国;奥尔登堡移交给日本。由于德国战列舰的状态普遍不好,因此战胜国没有将其拿来加入本国海军使用,而是都在不久之后就将其出售报废了。 <P>就象拿骚级战列舰一样,赫尔戈兰级战列舰也使用往复式蒸汽机。但是德国海军自从1904年在吕贝克号轻巡洋舰上试验了蒸汽轮机的技术以来,就不断对其进行大型化的改进工作。随着技术的成熟,下一级德国战列舰——国王级,开始以蒸汽轮机作为主要动力来源。</P><B>数据</B></P>舰名:   赫尔戈兰(建造代号Ersatz Siegfried) | 奥斯特弗里斯兰(建造代号Ersatz Oldenburg) | 图林根(建造代号Ersatz Beowulf) | 奥尔登堡(建造代号Ersatz Frithiof)</P>船厂:   霍瓦尔德船厂/基尔 | 皇家造船厂/威廉港 | 威塞尔船厂/不来梅 | 硕效船厂/但泽</P>开工日期:11/11/1908 | 10/19/1908 | 11/2/1908 | 3/1/1909</P>下水日期:9/25/1909 | 9/30/1909 | 11/11/1909 | 6/30/ 1910</P>服役日期:8/23/1911 | 8/1/1911 | 9/10/1911 | 3/1/1912</P>沉没:奥斯特弗里斯兰号于1921年7月21日,在弗吉尼亚州亨利角外海作为靶舰被美国海军飞行员米切尔炸沉</P>解体:赫尔戈兰号1921年在英国解体;图林根号1923年在法国洛里昂解体;奥尔登堡号1921年在荷兰的多德雷赫特解体</P>排水量:22,808吨(设计) / 24,700吨(最大)</P>尺寸(米): 167.20(全长) x 28.50 x 8.94</P>动力:15台苏尔寿-桑尼克罗夫特锅炉(燃煤),三座四缸往复式蒸汽机,28000马力
3轴,2舵并列配置</P>最大速度21节,续航能力5500海里/10节;2700海里/20节</P>主炮:12门305mm/50倍径炮,6座双联炮塔</P>副炮:14门150mm/45倍径炮,舷侧单装</P>防鱼雷艇/防空炮:14门单装88mm/45倍径炮</P>鱼雷:6座500mm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前后各一门,A炮塔和D炮塔两侧各一门)</P>乘员: 1069人(军官42名)</P>
<P>赫尔戈兰号</P><P></P><P></P><P></P><P>奥斯特弗里斯兰号</P><P></P><P></P><P></P><P>纽约船坞中的奥斯特弗里斯兰号。注意最左边的艉部水下鱼雷发射管</P><P></P><P></P><P></P><P>奥斯特弗里斯兰号参加1921年米切尔试验的照片</P><P></P><P></P><P></P><P>图林根号</P><P></P><P></P><P>奥尔登堡号</P><P></P>
<P>凯撒级战列舰</P><P>SMS Kaiser, Friedrich der Grosse, Kaiserin, Konig Albert und Prinzregent Luitpold</P><P></P><P>作为公海舰队(Hochseeflotte)最大的主力舰,五艘凯撒级在一战期间成为德国海军战斗力量的核心。该级舰共有五艘:凯撒号(德文意为皇帝)、腓特烈大帝号、凯瑟林号(皇后号)、阿尔伯特国王号(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之子)、路易特波尔德摄政王号(路易特波尔德是巴伐利亚王国的亲王,在巴伐利亚“童话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神秘地死亡之后,担任摄政王)。它们经历了日德兰海战和1917年对俄国的讨伐战争而幸存了下来,在战后移交给英国,全部凿沉在斯卡帕湾。凯撒级是第一级使用蒸汽轮机动力的德国战列舰,作为一种新技术的尝试,路易特波尔德摄政王号还准备安装柴油机作为主动力(但是最后没有安装)。</P><B>数据</B></P>舰名:   凯撒(建造代号Ersatz Hildebrand) | 腓特烈大帝(建造代号Ersatz Heimdall) | 凯瑟林(建造代号Ersatz Hagen) | 阿尔伯特国王(建造代号Ersatz 膅ir)| 路易特波尔德摄政王(建造代号Ersatz Odin)</P>船厂:   皇家造船厂/威廉港 | 伏尔甘船厂/汉堡 | 霍瓦尔德船厂/基尔 | 硕效船厂/但泽 | 日耳曼尼亚船厂/基尔</P>开工日期:9/11/1909 | 1/26/1910 | 7/2/1910 | 7/17/1910 | 10/1/1910</P>下水日期:3/22/1911 | 6/10/1911 | 11/11/1911 | 1/27/ 1912 | 2/17/1912</P>服役日期:8/1/1912 | 10/15/1912 | 5/14/1913 | 7/31/1913 | 8/19/1913</P>沉没:全部于1919年6月21日在英国的斯卡帕湾自沉</P>排水量:24,724吨(设计) / 27,000吨(最大)</P>尺寸(米): 172.40(全长) x 29.00 x 9.10</P>动力:16台苏尔寿锅炉,3台帕森斯/AEG-寇蒂斯蒸气轮机,31000马力
3轴,2舵并列配置</P>最大速度21节,续航能力7900海里/12节;2400海里/21节</P>主炮:10门305mm/50倍径炮,5座双联炮塔</P>副炮:14门150mm/45倍径炮,舷侧单装</P>防鱼雷艇/防空炮:12门单装88mm/45倍径炮</P>鱼雷:5座500mm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前部一座,A炮塔和D炮塔两侧各一座)</P>乘员: 1084人(军官41名)</P>
<P>凯撒号下水仪式</P><P></P><P>海上的凯撒号,右舷和左舷外观</P><P></P><P></P><P>兴登堡号(下)和阿尔伯特国王号</P><P></P><P></P><P>摄政王号</P><P></P><P>皇后号下水仪式</P><P></P>
<P>国王级战列舰</P><P>SMS Koenig, Grosskurfurst, Markgraf, Kronprinz Wilhelm</P><P></P>国王级战列舰是第一级采用全部主炮沿中线布置方式的德国主力舰。这样,在舷侧齐射时,可以保证每个方向都有10门主炮同时射击。但是面临换装13.5英寸主炮的英国主力舰,国王级仍然使用的12英寸口径主炮在火力上未免过于单薄。</P>该级舰以德国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头衔命名。Konig(Koenig)意为“国王”;Grosskurfurst意为“大选帝侯”,纪念历史上著名的勃兰
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冯·霍亨佐伦;Markgraf为历史上神圣罗马帝国边境地区总督(相当于英文中的Margrave),德意志帝国统治者霍亨佐伦家族的远祖,来自德国南部霍亨佐伦-西格马林根的弗雷德里克·冯·霍亨佐伦伯爵就是在1411年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封为柏林地区的边境总督,不久又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开创了普鲁士王国400年的基业;Kronprinz意为“王储”,相当于英文的Crown Prince。1918年,王储号改名威廉王储号,以纪念德皇政府成立30周年。</P>该级四艘军舰在一战中均参加了日德兰海战。除了威廉王储号之外,另外三艘船均在这场规模巨大的海战中受伤。但是王储号的幸运生涯没有维持多久。它在1916年11月被英国的J-1号潜艇击伤。1917年3月,王储号又与大选帝侯号相撞。在同年10月,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展开了同俄国作战的“阿尔比翁”行动,国王级的四艘战列舰都参加了战斗。大选帝侯号在丹麦波恩霍尔姆岛以东300海里处触雷受伤,国王号和王储号同两艘俄国旧战列舰Slava号和Grazhdanin号展开炮战,击沉前者,重创后者。</P>一战结束后,国王级的四艘主力舰同德国海军其他主力舰一同被引渡到英国,准备接受协约国的处理。1919年6月21日,四舰在“彩虹行动”中自沉。由于沉没在深水区,所以只有边境总督号被打捞起来解体。其他三艘战列舰的残骸在60年代被出售给英国政府,目前仍然长眠在斯卡帕湾的海底,成为吸引各国潜水爱好者的诱人目标。</P><B>数据</B></P>舰名:   国王(建造代号Ship of the Line "S") | 大选帝侯(建造代号Kurfurst Friedrich Wilhelm) | 边境总督(建造代号Ersatz Weissenburg) | 威廉王储(建造代号Ersatz Brandenburg)</P>船厂:   皇家造船厂/威廉港 | 伏尔甘船厂/汉堡 | 威塞尔船厂/不来梅 | 日耳曼尼亚船厂/基尔</P>开工日期:10/3/1911 | 10/3/1911 | 11/17/1911 | 6/1/1912</P>下水日期:3/1/1913 | 5/5/1913 | 6/4/1913 | 2/21/ 1914 </P>服役日期:8/9/1914 | 6/30/1914 | 10/1/1914 | 11/8/1914</P>沉没:全部于1919年6月21日在英国的斯卡帕湾自沉。边境总督号于1938年打捞,在罗塞斯解体。其余三艘水面以上部分拆毁,大部残骸留在海中</P>排水量:25,796吨(设计) / 28,600吨(最大)</P>尺寸(米): 175.40(全长) x 29.50 x 9.19</P>动力: 12台燃煤锅炉,3台燃油锅炉;3台帕森斯蒸汽轮机(国王,王储);3 台AEG-伏尔甘涡轮机(大选帝侯);3 台伯格曼蒸汽轮机(边境总督)(边境总督号曾计划安装3台6缸MAN大型柴油机,未果)。43300马力
3轴,2舵并列配置</P>最大速度21节,续航能力8000海里/12节;2400海里/21节</P>主炮:10门305mm/50倍径炮,5座双联炮塔</P>副炮:14门150mm/45倍径炮,舷侧单装</P>防鱼雷艇/防空炮:10门单装88mm/45倍径炮</P>鱼雷:5座500mm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前部一座,A炮塔和D炮塔两侧各一座)</P>乘员: 1136人(军官41名)</P>
<P>国王号</P><P></P><P></P><P></P><P>大选帝侯号</P><P></P><P></P><P></P><P>边境总督号</P><P></P><P></P><P>王储号</P><P></P>
<P>巴伐利亚级战列舰</P><P>SMS Bayern, Baden, Wuerttemberg, Sachsen</P><P></P>巴伐利亚级战列舰是庞大的德国公海舰队的最后遗响。</P>一战之前英国为日本建造的金刚号战列巡洋舰上,首次装备了14英寸口径的舰炮。皇家海军新一级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级,更是换装了口径空前的15英寸巨炮。受这些情报刺激,德皇下令埃森的克虏伯兵工厂研制380毫米口径的海军炮,并且设计建造一级搭载这种舰炮的超级无畏舰。</P>与那个时期英、美等国新建造的以油/煤混烧为动力的战列舰对比,巴伐利亚级全部使用燃煤锅炉,因为德国总参谋部提出警告说,如果海军主力舰依赖石油动力的话,与英国开战时,波斯湾和巴库(当时世界上两个主要的石油产地)原油都会被英国和俄国所垄断。在设计过程中,曾经计划让萨克森号搭载一台MAN大型六缸柴油机(11000马力),但是此计划最后被取消。巴伐利亚级的设计在一战德国战列舰当中是最漂亮的。该级战列舰以当时德意志帝国境内四个自治王国——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和萨克森王国命名。</P>在1916年5月日德兰海战爆发时,最先竣工的巴伐利亚号仍在海上试航当中。但是它赶上了德国海军的另外一场重要战斗——针对俄国的“阿尔比翁行动”。在波罗的海,巴伐利亚号船首触雷,艏鱼雷发射室进水,经过抢修后勉强驶入附近港口修理。回到德国后,巴伐利亚号和同级其他战列舰都取消了艏鱼雷发射管。</P>巴登号在1917年3月服役之后,作为德国海军舰队旗舰使用。德国投降后,本未打算引渡巴登号。但是协约国发现原定作为战争赔偿的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尚未竣工后,决定引渡巴登号。1918年12月18日,巴登号抵达斯卡帕湾。</P>1919年6月21日德国舰队在斯卡帕湾自沉。巴伐利亚号成功地沉入了海底,但是巴登号打开通海阀后,舰上人员被皇家海军人员阻止,巴登号被拖往岸边,搁浅在浅水区,不久打捞出水,作为靶舰使用。1921年,在皇家海军的舰炮射击实验中,巴登号被击沉。</P>符腾堡号和萨克森号舰体稍大,也有人将这两艘战列舰单独划分为萨克森级。两舰均未建造完工,于20年代初期在德国解体。</P><B>数据</B></P>舰名:   巴伐利亚(建造代号Ship of the Line "T") | 巴登(建造代号Ersatz Woerth) | 符腾堡(建造代号Ersatz Kaiser Wilhelm II) | 萨克森(建造代号Ersatz Kaiser Friedrich III)</P>船厂:   霍瓦尔德船厂/基尔 | 硕效船厂/但泽 | 伏尔甘船厂/汉堡 | 克虏伯船厂/基尔</P>开工日期:1/22/1914 | 12/22/1913 | 4/7/1914 | 1/4/1915</P>下水日期:2/19/1915 | 10/13/1915 | 6/20/1917 | 11/21/1916</P>服役日期:7/15/1916 | 3/14/1917 | — | —</P>沉没:巴伐利亚于1919年6月21日在英国的斯卡帕湾自沉;巴登号于同日自沉,被英国海军人员抢救,1921年8月16日作为靶舰击沉</P>解体:巴伐利亚号1934年打捞,1935年在罗塞斯解体;符腾堡于1922年在汉堡解体;萨克森于1922年在基尔解体</P>排水量:28,530吨(设计) / 32,200吨(最大)</P>尺寸(米): 180.00(全长) x 30.00 x 9.39</P>动力: 11台桑尼克罗夫特燃煤锅炉;3台帕森斯/硕效蒸汽轮机(萨克森号计划安装两台帕森斯涡轮机和一台MAN柴油机)。56000马力
3轴,2舵并列配置</P>最大速度22节,续航能力5000海里/12节</P>主炮:8门380mm/45倍径炮,4座双联炮塔</P>副炮:16门150mm/45倍径炮,舷侧单装</P>防鱼雷艇/防空炮:10门单装88mm/45倍径炮</P>鱼雷:5座600mm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前部一座,A炮塔和D炮塔两侧各一座)</P>乘员: 1171人(军官42名)</P>
<P>巴伐利亚号</P><P></P><P></P><P></P><P></P><P></P><P>巴登号</P><P></P><P></P><P></P><P></P><P>符腾堡号</P><P></P><P>萨克森号</P><P></P><P>该图片于1921年拍摄于汉堡,靠码头一侧的是解体中的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P><P></P>
<P>二、战列巡洋舰 Schlachtkruezer/Grosskruezer</P><P></P><P>得弗林格号、塞德立茨号和毛奇号战列巡洋舰(从左至右)</P>
<P>Grosse Kreuzer SMS Bluecher</P><P>布吕歇尔号大型巡洋舰</P><P></P><P></P><P>在皇家海军的无畏号战列舰下水后不久,德国的情报人员得知皇家海军正在建造一种划时代的新型装甲巡洋舰,装有战列舰级别口径的火炮,又具备巡洋舰级别的航速。这个时候,德国海军尚没听说过“战列巡洋舰”这个名词。但是总之他们知道英国的新巡洋舰很大就是了。作为对英国海军的回应,德意志国库向帝国海军拨款835万金马克,建造一条大号的装甲巡洋舰投石问路。新船以“重巡洋舰E号”的名义在基尔的皇家造船厂开工。1908年下水,以战胜拿破仑的普鲁士元帅格哈德·冯·布吕歇尔命名。</P>  按照分类标准,德国海军的巡洋舰可分为Schlachtkreuzer(战列巡洋舰)、Panzerschiffe(装甲巡洋舰/重巡洋舰)和Schwere Kreuzer(轻巡洋舰)几个级别。布吕歇尔号则被分类为Grosse Kruezer(大型巡洋舰)。它是德国第一艘重火力、高航速、与英国的战列巡洋舰作战的巡洋舰,但是在很多方面,它不过是沙恩霍斯特级巡洋舰的简单放大型。所以一般把它算在战列巡洋舰里的时候,都是很勉强。布吕歇尔号安装六座双联210毫米(8.3英寸)炮塔,前后各一座,左右舷各两座,成六边形配置。以巡洋舰的火力来说,可谓充分。但是,不幸的是,它设计来要去对付的对手,是英国的无敌号战列巡洋舰——装备8门12英寸炮,武装到了牙齿、又身手敏捷的大家伙。布吕歇尔拿来与它对抗的结果,已经在多格尔沙洲之战中显示得很清楚了——在皇家海军舰队的围攻下,布吕歇尔战沉。不过可以宽慰德皇的是,无敌号建成之后,自知布吕歇尔不是其对手,德国海军的设计人员又回到了绘图板上,这次拿出的是一艘真正的战列巡洋舰——冯·德·坦恩号。</P>  ——曾经有网友询问“SMS”的意思。德意志帝国海军的军舰舰名前冠以SMS的缩写字母,全拼为Seiner Majestat Schiff,意思是德皇陛下军舰,类似皇家海军的HMS(seiner是德语第三人称单数er、es的第二格代词)。</P>数据<P>建造代号:重巡洋舰E号(Heavy Cruiser E)</P><P>建造商:基尔 皇家造船厂</P><P>开工日期:1907年</P><P>下水日期:1908年4月11日</P><P>服役日期:1909年10月1日</P><P>沉没:1915年1月24日,北海多格尔沙洲,被皇家海军第一、第二战列巡洋舰分队击沉</P><P>排水量:15,842吨(设计) / 17,500吨(最大)</P><P>尺寸(米): 161.8 x 24.5 x 8.84</P><P>动力装置:18台锅炉,3台直立式四缸蒸汽机,最大功率34,000马力;3轴,3螺旋桨,单舵</P><P>航速:最大24.8节</P><P>续航力:12节时6600海里,18节时3520海里</P><P>主炮:12门 210毫米(8.3英寸)/45倍径炮 6座双联炮塔,六边形排列</P><P>副炮:8门 150毫米(5.9英寸)/45倍径炮 炮座单装</P><P>防鱼雷艇/防空炮:16门Sixteen 88毫米(3.5英寸)/45倍径炮 炮廓单装</P><P>鱼雷发射管:4座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首尾各一座,两舷A炮塔下方各一座</P><P>乘员:853人,41名军官</P>
<P>线图</P><P></P><P>明信片,1912年</P><P></P><P>右舷</P><P></P><P>右后舷</P><P></P><P>左前舷</P><P></P>
<P>德国的地理位置决定其无法拥有一支真正强大的海军</P><P>就算风光无限的公海舰队,也是始终跟在英国屁股后面造舰,悲哀。。。</P>
<P>Schlachtkreuzer SMS Von der Tann</P><P>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P><P></P><P></P>在无敌号战列巡洋舰服役之后五天,德国海军与之抗衡的一艘全新战列巡洋舰在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开工了。不同于抓来凑数的布吕歇尔号,这艘新军舰是设计用来与英国的同级军舰竞争的,是一艘真正的战列巡洋舰。所以在其火炮配置和布局上,可以看到与无敌号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不同的是用280毫米克虏伯炮来对付英国的12英寸维克斯炮——实战结果证明,德国的大口径海军用火炮在射速和命中率方面的优势,足以抵消与英国海军炮之间这一英寸的差异。在当时英德海军竞争的大背景下,在本舰尚处于蓝图阶段的时候,德国海军又开始设计其后继者,下一级战列巡洋舰——毛奇级。</P>本舰以巴伐利亚将军路德维希·参孙·阿瑟·冯·德·坦恩男爵命名。他出生于滑铁卢战役之日——所以在名字中加上了惠灵顿公爵的名字阿瑟,以资纪念。冯·德·坦恩男爵早年在巴伐利亚王国军队中服役,参加过普奥战争。在普法战争期间,他指挥巴伐利亚军团转战色当、卢瓦尔河和奥尔良,立下了显赫战功。与其命名人相似,这艘火力凶猛的战列巡洋舰也是几乎参加了德意志帝国海军在大西洋的每一场战斗,从袭击英格兰东海岸到在日德兰海战中击沉英国的不倦号战列巡洋舰。</P>该舰在战后被指名赔偿给协约国,引渡给英国后,于1919年6月在斯卡帕湾自沉。</P>数据<P>建造代号:重巡洋舰F号(Heavy Cruiser F)</P><P>建造商:汉堡 布洛姆·福斯造船厂</P><P>开工日期:1908年3月25日</P><P>下水日期:1909年3月20日</P><P>服役日期:1910年9月1日</P><P>沉没: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湾自沉</P><P>排水量:19,370吨(设计) / 21,300吨(最大)</P><P>尺寸(米): 171.6 x 26.6 x 9.17</P><P>动力装置:18台锅炉,2台帕森斯蒸汽轮机,最大功率42,000马力(进行改装后达79,000马力);4轴,4螺旋桨,双舵</P><P>航速:最大24.8节,改装之后达27.4节</P><P>续航力:14节时4400海里,18节时3520海里</P><P>主炮:8门 280mm (11.1英寸)/45倍径炮 四座双联炮塔</P><P>副炮:10门 150毫米(5.9英寸)/45倍径炮 炮座单装</P><P>防鱼雷艇/防空炮:12门120mm炮,4门 88毫米(3.5英寸)/45倍径炮 (改装后)炮廓单装</P><P>鱼雷发射管:4座500毫米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首尾各一座,两舷A炮塔下方各一座</P><P>乘员:923人,41名军官</P>
<P>德国海军搞搞袭击舰、潜艇这类刺客还是挺好的</P><P>和皇家海军单挑就。。。</P><P>而且他们海军似乎不如陆军空军,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一场缓慢,没有航母不说,战列舰的设计也是落后的一塌糊涂。。。</P><P>PS:德国bc我以前发过,^_^[em07]</P>
<P>在船厂浮船坞上的冯·德·坦恩号</P><P></P><P>左舷</P><P></P><P>左舷,1918年</P><P></P><P>左舷船艏</P><P></P><P>右舷,1913年</P><P></P><P>左舷船艉</P><P></P><P>右舷,1916年</P><P></P><P>右舷船艏</P><P></P><P>左舷</P><P></P><P>右舷,1911年</P><P></P><P>舯部细节</P><P></P><P>日德兰海战后的艉部损伤</P><P></P>
<B>以下是引用<I>汉唐再现</I>在2004-10-1 17:07:00的发言:</B>

<P>德国海军搞搞袭击舰、潜艇这类刺客还是挺好的</P>
<P>和皇家海军单挑就。。。</P>
<P>而且他们海军似乎不如陆军空军,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一场缓慢,没有航母不说,战列舰的设计也是落后的一塌糊涂。。。</P>
<P>PS:德国bc我以前发过,^_^[em07]</P>

<P>没关系,既然发了就发完吧!
<P>PS:我赞同汉唐兄的观点.尽管我对军事不在行,不过从经济政治角度可以证明你的观点的正确性!</P>
研究军事也一定要顺带学习学习政治经济,可惜这方面我就更菜了
<P>Schlachtkreuzer SMS Moltke und Goeben</P><P>毛奇号、戈本号战列巡洋舰</P><P></P><P>赫尔穆特·冯·毛奇男爵家族徽记</P><P></P><P>赫尔穆特·卡尔·伯恩哈德·冯·毛奇(1800—1891),普鲁士和德意志总参谋长,著名军事家。一称老毛奇。生于梅克伦堡帕尔希姆一破落贵族家庭。1805年移居丹麦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吕贝克(今属德国)。1818年毕业于哥本哈根皇家军校,进丹麦军队服役。1822年转入普鲁士军队,获少尉衔。次年进普鲁士陆军学院深造。1828年调总参谋部测绘局。1835~1839年任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军事顾问。1840年调柏林第4军团参谋部供职。1842年参与指挥修筑汉堡至柏林铁路,开始认识到铁路对军队机动和后勤保障的重大作用。1845~1846年任普鲁士亨利亲王副官。1846年调科布伦茨第8军团参谋部供职。1848年任马格德堡第4军团参谋长。1855年任弗里德里希·威廉亲王(后为普鲁士国王和德意志帝国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副官。1857~1888年任普军和德军总参谋长,改组总参谋部,扩充军队,改进装备。1866年普奥战争中指挥普军获胜。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后,指挥3个军团迎战法军,在色当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实现德意志统一作出重大贡献,受封伯爵并于次年晋升元帅。此后,主要研究德国东、西两线作战问题。1888年退役后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卒于柏林。他重视铁路、电报等新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强调参谋人员对完善军队指挥的重要作用,在战争动员、军队编成、作战指挥、武器装备等方面多有建树。战争指导上,主张先敌动员、快速突破、分进合击、外线作战和速战速决。其军事理论在西方有较大影响。有《毛奇全集》、《毛奇军事著作》等传世。</P>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军事家,1908年德国造舰计划中的G号重巡洋舰(战列巡洋舰)被命名为毛奇号。1908年12月7日,毛奇号在汉堡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厂船台上安放了第一根龙骨。该级舰的另外一艘以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中的普鲁士将军奥古斯特·卡尔·冯·戈本(1816—1880)命名。</P>也许是命运捉弄,尽管这两艘军舰在同一家船厂建造,但是服役之后就再也没有一起战斗过。毛奇号随公海舰队转战大西洋,在日德兰中了四发炮弹,还在吕佐号被击沉后担当过希佩尔的旗舰。在北大西洋的其他海战中,毛奇号也挨了数枚鱼雷,直到战后被引渡给英国,在斯卡帕湾迎来了自己的最后命运——在“彩虹行动”中自沉。</P>戈本号则和巡洋舰布雷斯劳(西里西亚工业城市,今属波兰,改名弗罗茨瓦夫)一起在1912年进入地中海,预备在战争爆发后对法国的地中海目标进行袭击。但是当战争真的爆发后,他们发现自己已经远远地处于敌人的大后方,远离本土基地,面临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尾追堵截。舰队从奥匈帝国的波拉港出发,向西行驶,争取溜出直布罗陀海峡。但是在冷静地衡量了自己的处境之后,Wilhelm Souchon率领的这支德国巡洋舰队在阿尔及利亚以北掉头东返,甩开阿奇博尔德·米尔恩海军中将率领的英国舰队围剿,开进了当时尚是中立国的君士坦丁堡。经过一番德国大使馆与多玛巴斯宫的宫廷交易之后,德国宣布把这两艘船出售给土耳其海军。船上的德国军官和水兵穿上了土耳其军装。青年土耳其运动头子英瓦尔·巴沙领导下的这个“欧洲病夫”正为英国强行扣留其购买的战列舰而耿耿于怀,德国军舰能送上门来当然很高兴。该舰被改名为塞利姆苏丹号,“Yavuz Sultan Selim”。后来又在1936年改名为“Yavuz”号。“Yavuz”在土耳其语中的意思是“勇敢的、严厉的、苛刻的、粗暴的、残忍的”。但是这艘船却是幸运的、长命的。一战中除了在克里米亚半岛南端的萨利赫角(Cape Sarych)与俄国海军的老战列舰打了一小仗之外,它在土耳其海军中基本上无所作为,战后在色佛尔条约中也免遭协约国引渡。由于土耳其在二战中采取了明智的中立政策,在其同时代的对手中,只有美国的得克萨斯号比它活得长久——服役年限则比它短。</P><P>1937年,土耳其对Yavuz号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安装了从法国进口的火控系统和从瑞典进口的防空武器。土耳其加入北约后,它按照北约标准进行了一些小改造。从1947年开始,这艘老舰便退居二线,作为预备役舰船。由于土耳其经济形势不好,这艘传奇出售给德国作为博物馆舰。但是由于苏联从中作梗——老毛子没有忘记萨利赫角,德国被迫在1963年取消了购买意向。Yavuz从土耳其海军中退役后便被封存弃置,直到1971年被出售解体。解体工作于1976年3月结束。一代名舰就这样消失了。</P>数据<P>舰名:毛奇(建造代号重巡洋舰G号/Heavy Cruiser G)| 戈本(建造代号重巡洋舰H号/Heavy Cruiser H)</P><P>建造商:汉堡 布洛姆·福斯造船厂</P><P>开工日期:12/07/1908 | 08/12/1909</P><P>下水日期:04/07/1910 | 03/28/1911</P><P>服役日期:09/30/1911 | 07/02/1912</P><P>退役日期:06/21/1919 | 08/16/1914(移交土耳其海军)</P><P>沉没:毛奇号 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湾自沉,1927年到1929年逐渐拆解。戈本号在1973年到1976年解体。</P><P>排水量:22,979吨(设计) / 25,400吨(最大)</P><P>尺寸(米): 186.6 x 29.4 x 9.19</P><P>动力装置:24台锅炉,2台帕森斯蒸汽轮机,最大功率52,000马力(过载功率56,000马力);4轴,4螺旋桨,双舵</P><P>航速:最大25.5节</P><P>续航力:14节时4120海里</P><P>主炮:10门 280mm (11.1英寸)/45倍径炮 五座双联炮塔  <I>德国海军11英寸炮塔结构剖面图</I></P><P>副炮:12门 150毫米(5.9英寸)/45倍径炮 炮座单装(戈本号1915年后改为10门)</P><P>防鱼雷艇/防空炮:12门 88毫米(3.5英寸)/45倍径炮 炮廓单装</P><P>鱼雷发射管:4座500毫米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首尾各一座,两舷A炮塔下方各一座</P><P>乘员:平时1050人,战时1350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1 17:22:45编辑过]
<P>毛奇号</P><P></P>
<P>Schlachtkreuzer SMS Seydlitz</P><P>塞德利茨号战列巡洋舰</P><P></P><P>塞德利茨号舰徽</P><P></P><P>塞德利茨号水线图,1918年</P>塞德利茨号是毛奇级的改进型。该舰以18世纪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普鲁士的著名将领弗里德里希·威廉·冯·塞德利茨男爵(1721-1773)命名。塞德利茨号舰体比毛奇级长,在装甲和水密防护上做了一些大的改进。其侧面装甲防护水平可以与吨位类似的战列舰相媲美。该舰安装了经过验证性能良好的280毫米50倍径炮。但是其英国对手——狮级战列巡洋舰已经安装了343毫米的主炮。在多格尔沙洲之战中,她挨了两发炮弹,都打在了后部两座主炮炮塔上,人员死伤狼籍,炮塔失去作战能力,但是由于出色的设计和损管工作,没有发生类似英国战舰的弹药殉爆。而狮号被塞德利茨号还击的炮火击伤,不得不拖带回港。德国海军根据这次作战的教训,开始注意防止由于火炮或弹药库一处受损而全舰安全的问题,并改进了弹药库的防护措施。</P>在日德兰海战中,参加搜索舰队的塞德利茨号和得弗林格号一同击沉了皇家海军的玛丽女王号战列巡洋舰。当舍尔发现了杰利科规模庞大的主力舰队,下令全体撤退时,塞德利茨号已经挨了24发12英寸穿甲弹和1枚鱼雷,全部五座主炮炮塔都失去了作战能力。带着涌入船舱内的5300吨海水,塞德利茨号蹒跚返回了德国本土基地。其出色的损管和完美的防护设计令各国海军纷纷惊叹,在海战中,只有注重生存力的战舰才能存活下来。从此以后,各国在建造军舰时都吸取了德国在设计中采用的水密结构设计和炮塔防护的优点,它们被称为“后日德兰型”战舰。</P>返回德国后,塞德利茨号基本上就没有参加过德国海军的战斗活动。1918年它和公海舰队的其他军舰一道被英国引渡,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湾凿沉。</P>数据<P>舰名:塞德利茨(建造代号重巡洋舰J号/Heavy Cruiser J)</P><P>建造商:汉堡 布洛姆·福斯造船厂</P><P>开工日期:02/04/1911</P><P>下水日期:03/30/1912</P><P>服役日期:05/11/1913</P><P>沉没: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湾自沉,1928年11月打捞拆解</P><P>排水量:24,988吨(设计) / 28,550吨(最大)</P><P>尺寸(米): 200.6 x 28.5 x 9.29</P><P>动力装置:27台锅炉,2台蒸汽轮机,最大功率67,000马力(过载功率89,738马力);4轴,4螺旋桨,双舵</P><P>航速:最大26.5节,试航时达到了29.12节</P><P>续航力:14节时4200海里</P><P>主炮:10门 280mm (11.1英寸)/45倍径炮 五座双联炮塔  <I>德国海军11英寸炮塔结构剖面图</I></P><P>副炮:12门 150毫米(5.9英寸)/45倍径炮 炮座单装</P><P>防空炮:12门 88毫米(3.5英寸)/45倍径炮 炮廓单装</P><P>鱼雷发射管:4座500毫米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首尾各一座,两舷A炮塔下方各一座</P><P>乘员:平时1068人,战时1240人</P>
<B>以下是引用<I>cities_hunter</I>在2004-10-1 17:22:00的发言:</B>

<P>了</P>
<P>我们可以优势互补嘛!我以后会常来一/二战区逛逛,和你探讨一些问题! </P>


欢迎欢迎,二战区如今人气不足啊
<P>线图</P><P></P><P></P><P>舰艏</P><P></P><P>右舷舰艏</P><P></P><P>右舷舰艏,1913年</P><P></P><P>右舷</P><P></P><P>右舷舰艉</P><P></P><P>右舷,1917年</P><P></P><P>舰艉甲板</P><P></P><P>右舷,1917年</P><P></P><P>左舷,1917年</P><P></P><P>左舷,1918年</P><P></P><P>左舷舰艏</P><P></P><P>B炮塔和150毫米副炮</P><P>
</P>
<B>以下是引用<I>汉唐再现</I>在2004-10-1 17:28:00的发言:</B>


欢迎欢迎,二战区如今人气不足啊

<P>这需要你我共同努力,多发好帖子来吸引人气!</P>
向德国海军致敬!!!
<P>日德兰海战战损情况</P><P></P><P></P><P></P><P></P><P></P><P></P>
德舰的抗沉性很强,水密舱搞得很科学
<P>斯卡帕湾自沉</P><P></P><P></P><P></P><P></P>
<B>以下是引用<I>汉唐再现</I>在2004-10-1 17:43:00的发言:</B>
德舰的抗沉性很强,水密舱搞得很科学

<P>对于德国的舰船,无论一战二战我都是相当欣赏的,为什么在两次大战中均失败,主客观原因是很多的.我很不喜欢有的人把原因纯粹归咎在造船技术或武器技术上.</P>
<P>SMS Derfflinger, Luetzow, Hindenburg</P><P>得弗林格级战列巡洋舰</P><P></P><P></P><P>这三艘战列巡洋舰在一战期间南征北战,是德国海军的精华。该级舰采用平甲板舰型,主炮沿甲板中线布置,与同时期的英国和美国主力舰结构很相似。采用油煤混合燃烧动力。德国造船工业的高超水平在这里得到了发挥到极致的展示。三舰以德国的著名军事将领命名,得弗林格号名字来源于17世纪的勃兰登堡选帝侯的手下陆军元帅乔治·冯·得弗林格男爵;吕佐号的名字则来源于普鲁士骑兵军官,阿道夫·路德维希·威廉·冯·吕佐男爵。至于兴登堡……大家都知道他是谁吧?*^_^* <P>得弗林格号和新完成的吕佐号参加了日德兰大海战,在交战中击沉了英国的玛丽女王号和无敌号战列巡洋舰。吕佐号中弹24发,其中有4发15英寸炮弹,但是还是挣扎着返回了德国近海。但是由于战损严重(进水达7500吨),它无法通过基尔运河入口处的沙洲驶入运河,只好弃舰,由护航的G38号鱼雷艇击沉。得弗林格号中弹17发,其中4发为大口径炮弹,进水3000多吨,一面往外抽水,一面小心螺旋桨不被拖在船边的防鱼雷网缠绕起来,最终坚持返回了德国本土。在随后的维修中,得弗林格号和其他德国主力舰一样,去掉了没有多大用处的鱼雷防护网和部分88毫米炮。 <P>由于德国的船厂排满了建造任务,得弗林格级的第三艘——兴登堡号的建造工作一再耽误。它在得弗林格级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小改进,换装了更牢固的三脚舰桅,速度也比另外两艘要快。它保持了一战德国海军的两个纪录——最后建成的一艘战列巡洋舰;在斯卡帕湾最后被凿沉的一艘德国主力舰。它和它的姐妹舰得弗林格号一样,在战后被引渡到英国,最终于1919年6月的“彩虹行动”中,在苏格兰北部冰冷泥泞的海底找到了自己的归宿。</P>数据<P> </P><P>舰名:得弗林格(建造代号重巡洋舰G号) | 吕佐(建造代号奥古斯塔号/Ersatz Augusta)| 兴登堡号(建造代号黑尔达号/Ersatz Hertha) </P><P>建造厂: 汉堡 布洛姆·福斯造船厂 | 但泽 硕效船厂 | 威廉港 皇家船厂</P><P>开工日期: 03/30/1912 | 07/16/1912 | O10/01/1913</P><P>下水日期: 07/12/1913 | 11/11/1913 | 08/01/1915</P><P>服役日期:09/01/1914 | 08/08/1915 | 05/10/1917</P><P>沉没: 得弗林格号和兴登堡号 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湾自沉 |吕佐号 1916年7月1日在德国近海被德国鱼雷艇击沉</P><P>解体: 得弗林格 1939年打捞,1956年解体 | 吕佐 1961—1962年爆破解体 | 兴登堡 1930年7月打捞,1931—1932年解体</P><P>排水量: 得弗林格/吕佐 - 26600吨(设计)/31200吨(最大) | 兴登堡 - 26947吨(设计)/31500吨(最达)</P><P>尺寸(米): 得弗林格/吕佐 - 210.4 x 29.0 x 9.56 | 兴登堡 - 212.8 x 29.0 x 9.57</P><P>动力装置:14台锅炉,2台蒸汽轮机,最大功率63,000马力(过载功率72,000马力);4轴,4螺旋桨,双舵,纵向排列</P><P>航速:得弗林格/吕佐:26.5节 | 兴登堡:26.6节</P><P>续航力:14节时,得弗林格/吕佐为5600海里,兴登堡为6200海里</P><P>主炮:8门 305mm (12英寸)/50倍径炮 四座双联炮塔  </P><P>副炮:12门 150毫米(5.9英寸)/45倍径炮 炮座单装(兴登堡号为14门)</P><P>防鱼雷艇/防空炮:12门 88毫米(3.5英寸)/45倍径炮 炮廓单装(1916年后拆除,得弗林格号只保留2门,兴登堡号只保留4门)</P><P>鱼雷发射管:4座500毫米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首尾各一座,两舷A炮塔下方各一座</P><P>乘员:平时1112人,战时1390人</P>
<P>得弗林格号</P><P>设计建造工作</P><P>侧视图</P><P></P><P>俯视图</P><P></P><P>侧视图</P><P></P><P>装甲布置</P><P></P><P>1913年6月14日,下水前夕</P><P></P><P>舾装</P><P></P><P>舾装</P><P></P>
<P>战斗任务</P><P>公海舰队时期</P><P></P><P></P><P>1917年的状态,已经更换三脚舰桅</P><P></P><P></P><P>后部的150毫米副炮</P><P></P><P>1918年的状态</P><P></P><P></P><P></P><P></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1 18:16:40编辑过]
<P>斯卡帕湾自沉</P><P></P><P></P><P></P><P></P><P></P><P>1939年打捞情况</P><P></P><P>1939年打捞情况</P><P></P><P>1946年拆解情况</P><P></P><P>1946年的解体工作</P><P></P><P>解体工作</P><P></P><P></P><P> </P>
<P>吕佐号</P><P>设计和建造</P><P>侧面线图</P><P></P><P>侧视图和俯视图</P><P></P><P>侧视图</P><P></P><P>主桅杆和舰桥</P><P></P><P>下水,1913年11月25日</P><P></P><P>战斗任务</P><P></P><P></P><P></P><P>1916年</P><P></P><P></P><P>1915年</P><P></P><P></P>
<P>兴登堡号</P><P>设计和建造</P><P>舯部线图</P><P></P><P>侧视图</P><P></P><P>铺设龙骨,1913年</P><P></P><P>1914年3月25日,舰首的建造工作(德国联邦档案馆)</P><P></P><P>舰艏建造工作</P><P></P><P>舯部建造工作</P><P></P><P></P><P>舰艉建造工作</P><P></P><P></P><P>下水,1915年8月1日</P><P></P><P></P><P></P><P></P><P>舾装工作</P><P></P>
<P>战斗任务</P><P></P><P>锚泊状态,前面为得弗林格号</P><P></P><P>锚泊状态,其左侧是阿尔伯特国王号战列舰</P><P></P><P>从三脚桅上俯视舰桥</P><P></P><P>从三脚桅上俯视舰体中部结构</P><P></P><P>悬挂海军中将旗的兴登堡号</P><P></P><P>停泊在船坞中</P><P></P><P>舰艏挡浪板</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通过基尔运河,1917年</P><P></P><P></P><P>1917年8月状态</P><P></P><P></P><P></P><P></P><P></P><P></P><P></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