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如何分辨伪养生大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4:22:04
http://health.sina.com.cn/news/2011-08-19/073323016586.shtml  2011年08月19日07:33  新浪健康
  近些年国内刮起了一股养生热,在打着传统和科学的幌子下,很多大胆的言论、出位的观点捧红了一个个如张悟本般的“养生大师”。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科学理据支撑,这些“养生大师”的谎言大都被揭穿。痛心之余,我们却不能因为这些乱象而因噎废食,人们需要健康的身体,因此更加渴望科学正确的养生保健知识。

  为此新浪健康频道于8月18日15:00-16:00特邀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副主委、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袁钟做客新浪微访谈•名家谈健康栏目,为您解读保健乱象,支招科学养生。以下为精彩问答实录:

  提问:对于养生方面,书籍太多了,有一些自说自话的,我想请教您,如何喝水才健康,这个饮用水如何选择,还有水果怎么吃才合理一些?有哪些禁忌吗?还有以食物的颜色对某些人体的器官进行滋补,是科学的吗?

  袁钟:如何选择健康科普书籍,一看出版社,二看作者,三看内容。医学专业出版社具备出版健康科普图书资质,他们有专业的医学编辑编审,能保证三审。其他许多出版 社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另外我们要了解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及其从业时间,如心血管科普书作者应是从事该专业5年以上的人员。内容上更应当注意是否有科学依据

  提问:欢迎您为科普类报纸提一些办报的建议。谢谢您。

  袁钟:新闻工作者从事健康传播,更应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应该建立自己的专家队伍,帮助自己进行学术把关;在专业问题上要经常向专家请教,要介绍学术共同体所肯定的知识。尽量避免个人经验的内容。养生保健知识要避免涉及诊断治疗。

  提问:现在全国每年出版上千种养生书,但这些健康讲台往往被某些人气很高的“伪专家”占领了,真正权威专家撰写的寥寥无几。请袁老师给读者一些指导,购买时该如何擦亮眼睛呢?

  袁钟:1,面对各种医疗保健信息,请多问几个为什么;2,警惕以食品代替药物;3,警惕以功夫代替治疗;4,警惕民间大师;5,警惕乱造的健康新名词。

  提问:关注您的微博,觉得您是一个积极阳光、非常浪漫的人,请问您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视周围的人为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视周围的人为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我们是动物,动物就要"动"。我们的祖先是在树上跳来跳去,在山上跑来跑去的,我们如今不像"动物",倒像有生命但不爱动的"植物",时间长了很容易成为骨灰盒里面的"矿物"。

  提问:请问您自己平时是怎么养生的?比如说在吃的方面,您最注重什么?您买补品吗?您平时是怎么运动的,是怎么平衡工作与健康的关系的?

  从不买也从不吃补品。运动来说,喜欢打打篮球跑跑步,有机会旅游,到野外游泳。工作与健康,就是一句话"努力工作痛快玩。"

  提问:科学养生的观念很多人都有,但坚持下来的人不多,尤其是年轻人。多运动、健康饮食,年轻人做不到这些,对此您有什么指导的方法?

  袁钟:最近我去祭拜老父亲,走进陵园的时候,令我吃惊的是居然看见有不少生于七十年代中青年人的墓碑,我想他们可能是死于不良生活行为,车祸或是癌症等,实在很可惜。他们可以更早的预防疾病,避免祸灾的,从而不至于过早的离开。其中,多运动,健康饮食非常重要。

  提问:养生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也恰恰说明了民众们关注自己的健康,有这样的需求。您有什么好的办法教我们辨认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假的吗?或者推荐些可信的易懂的书。我很想系统了解这些知识。

  袁钟:请注意是否是医学专业出版社或有医学编辑室的科学出版社,并注意作者是否是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员,作者的语言表述是否严谨。

  提问:怎样做可以让一个人的精力充沛精神充足呢?对于每天只睡五个小时的人。

  袁钟:保证精力充沛一定要多锻炼身体,保证良好的饮食。美好的心态,尤其是睡觉前要学会多想美好的事情,才会多做美梦不做噩梦。

  提问:天天坐在办公室,怎样才能逼着自己注意养生?

  袁钟:如果你想自己的形体更美,心态更开朗,精力更充沛,大家更喜欢你,就开始运动吧。

  提问:百姓相信偏方是中国人的特色,在现代化的中国貌似并无多少改观。特别是在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荡浊扬清,是个很大的话题。而且,权威的专 家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正确的观点也值得研究,现在能讲的人太少了。如何培养中国好的科普专家?袁社长怎么想?

  袁钟:科学是解读自然奥秘,我们有许多人更乐于追求自然神秘,他们认为在自然界中一定存在各种神秘的东西,包括包治百病,长生不死,妙手回春的秘方,所以他们不懈的追求,从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药到如今红茶菌疗法,鸡血疗法,卤水疗法等,一代接一代层出不穷。

  提问:孤独是什么?孤独是精神的高消费,孤独会上瘾,无生无死,无苦无悲,无欲无求~您会孤独吗,当您周遭的人一个个故去,走到孤独的门槛,那时候您是如何?

  袁钟:有人说死亡就像大学毕业,同学分到了美国,加拿大,或者中国东北,西南,理论上能见面,有的可能永远见不了面,但我们会永久的思念。走了老朋友,会有新朋友。新的乐趣新的观念,新的知识会让我们受益无穷,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提问:袁老师,您如何看到养生书籍、电视节目市场的乱象丛生?您认为专家和专业出版社目前在科普方面还有哪些做得不够的地方,才让伪专家得以有机可乘?

  袁钟:某个出版社社长告诉我,有人给他送了一本可以赚大钱的养生书,他看了稿子以后觉得稿子有问题,但是他深深感到这本书能使他的出版社起死回生,所以他后来不 得不出版了这本书,尽管赚了钱,但他们出版社的声誉受到了很大损害,并被罚款,结果鸡飞蛋打。所以出版者千万要挡得住诱惑。

  提问:您好,想问您一个问题,就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平时身体也没什么毛病,有没有必要去养生呢?

  袁钟:汽车要定时保养,比如三千公里或定期保养,人体更是一样,对于人体的保养就是要保持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控烟限酒,健康的生活行为,定期做体检等,这样才能像汽车一样保持良好状体,健康长寿。

  提问:袁老师 我妈妈特别迷养生 她现在每天早晚都会从头拍到脚 ,说是打通经络 请问您这个是正确的吗 而且她会让我们全家人喝 甘草 山楂泡水,但是我爸爸有低血压,这个可以吗?

  袁钟:我们的父母都特别喜欢养生保健的知识,但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注意识别作者是否是有一定经验的专业人员,出版单位是否是具备资质的医学出版社。警惕以食品代替药物,警惕以功夫代替治疗,警惕民间大师和编造的各种医学新名词。

  提问:你好!一会吃泥鳅,一会吃绿豆。打着养生的旗号忽悠,把中医的脸都丢尽了!究竟是老龄化社会,还是看病难又贵,才让这乱象频发?对此,你怎么看?如何打假?怎么杜绝?

  袁钟: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积累了几千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有相当部分是高概率现象,也需要科学验证。但我们的民族思维中,"求用"大于"求真",只看效果,不太追求说明道理。所以没有促进中医药学快速发展,甚至阻碍了她的进步。

http://health.sina.com.cn/news/2011-08-19/073323016586.shtml  2011年08月19日07:33  新浪健康
  近些年国内刮起了一股养生热,在打着传统和科学的幌子下,很多大胆的言论、出位的观点捧红了一个个如张悟本般的“养生大师”。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科学理据支撑,这些“养生大师”的谎言大都被揭穿。痛心之余,我们却不能因为这些乱象而因噎废食,人们需要健康的身体,因此更加渴望科学正确的养生保健知识。

  为此新浪健康频道于8月18日15:00-16:00特邀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副主委、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袁钟做客新浪微访谈•名家谈健康栏目,为您解读保健乱象,支招科学养生。以下为精彩问答实录:

  提问:对于养生方面,书籍太多了,有一些自说自话的,我想请教您,如何喝水才健康,这个饮用水如何选择,还有水果怎么吃才合理一些?有哪些禁忌吗?还有以食物的颜色对某些人体的器官进行滋补,是科学的吗?

  袁钟:如何选择健康科普书籍,一看出版社,二看作者,三看内容。医学专业出版社具备出版健康科普图书资质,他们有专业的医学编辑编审,能保证三审。其他许多出版 社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另外我们要了解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及其从业时间,如心血管科普书作者应是从事该专业5年以上的人员。内容上更应当注意是否有科学依据

  提问:欢迎您为科普类报纸提一些办报的建议。谢谢您。

  袁钟:新闻工作者从事健康传播,更应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应该建立自己的专家队伍,帮助自己进行学术把关;在专业问题上要经常向专家请教,要介绍学术共同体所肯定的知识。尽量避免个人经验的内容。养生保健知识要避免涉及诊断治疗。

  提问:现在全国每年出版上千种养生书,但这些健康讲台往往被某些人气很高的“伪专家”占领了,真正权威专家撰写的寥寥无几。请袁老师给读者一些指导,购买时该如何擦亮眼睛呢?

  袁钟:1,面对各种医疗保健信息,请多问几个为什么;2,警惕以食品代替药物;3,警惕以功夫代替治疗;4,警惕民间大师;5,警惕乱造的健康新名词。

  提问:关注您的微博,觉得您是一个积极阳光、非常浪漫的人,请问您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视周围的人为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视周围的人为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我们是动物,动物就要"动"。我们的祖先是在树上跳来跳去,在山上跑来跑去的,我们如今不像"动物",倒像有生命但不爱动的"植物",时间长了很容易成为骨灰盒里面的"矿物"。

  提问:请问您自己平时是怎么养生的?比如说在吃的方面,您最注重什么?您买补品吗?您平时是怎么运动的,是怎么平衡工作与健康的关系的?

  从不买也从不吃补品。运动来说,喜欢打打篮球跑跑步,有机会旅游,到野外游泳。工作与健康,就是一句话"努力工作痛快玩。"

  提问:科学养生的观念很多人都有,但坚持下来的人不多,尤其是年轻人。多运动、健康饮食,年轻人做不到这些,对此您有什么指导的方法?

  袁钟:最近我去祭拜老父亲,走进陵园的时候,令我吃惊的是居然看见有不少生于七十年代中青年人的墓碑,我想他们可能是死于不良生活行为,车祸或是癌症等,实在很可惜。他们可以更早的预防疾病,避免祸灾的,从而不至于过早的离开。其中,多运动,健康饮食非常重要。

  提问:养生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也恰恰说明了民众们关注自己的健康,有这样的需求。您有什么好的办法教我们辨认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假的吗?或者推荐些可信的易懂的书。我很想系统了解这些知识。

  袁钟:请注意是否是医学专业出版社或有医学编辑室的科学出版社,并注意作者是否是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员,作者的语言表述是否严谨。

  提问:怎样做可以让一个人的精力充沛精神充足呢?对于每天只睡五个小时的人。

  袁钟:保证精力充沛一定要多锻炼身体,保证良好的饮食。美好的心态,尤其是睡觉前要学会多想美好的事情,才会多做美梦不做噩梦。

  提问:天天坐在办公室,怎样才能逼着自己注意养生?

  袁钟:如果你想自己的形体更美,心态更开朗,精力更充沛,大家更喜欢你,就开始运动吧。

  提问:百姓相信偏方是中国人的特色,在现代化的中国貌似并无多少改观。特别是在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荡浊扬清,是个很大的话题。而且,权威的专 家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正确的观点也值得研究,现在能讲的人太少了。如何培养中国好的科普专家?袁社长怎么想?

  袁钟:科学是解读自然奥秘,我们有许多人更乐于追求自然神秘,他们认为在自然界中一定存在各种神秘的东西,包括包治百病,长生不死,妙手回春的秘方,所以他们不懈的追求,从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药到如今红茶菌疗法,鸡血疗法,卤水疗法等,一代接一代层出不穷。

  提问:孤独是什么?孤独是精神的高消费,孤独会上瘾,无生无死,无苦无悲,无欲无求~您会孤独吗,当您周遭的人一个个故去,走到孤独的门槛,那时候您是如何?

  袁钟:有人说死亡就像大学毕业,同学分到了美国,加拿大,或者中国东北,西南,理论上能见面,有的可能永远见不了面,但我们会永久的思念。走了老朋友,会有新朋友。新的乐趣新的观念,新的知识会让我们受益无穷,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提问:袁老师,您如何看到养生书籍、电视节目市场的乱象丛生?您认为专家和专业出版社目前在科普方面还有哪些做得不够的地方,才让伪专家得以有机可乘?

  袁钟:某个出版社社长告诉我,有人给他送了一本可以赚大钱的养生书,他看了稿子以后觉得稿子有问题,但是他深深感到这本书能使他的出版社起死回生,所以他后来不 得不出版了这本书,尽管赚了钱,但他们出版社的声誉受到了很大损害,并被罚款,结果鸡飞蛋打。所以出版者千万要挡得住诱惑。

  提问:您好,想问您一个问题,就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平时身体也没什么毛病,有没有必要去养生呢?

  袁钟:汽车要定时保养,比如三千公里或定期保养,人体更是一样,对于人体的保养就是要保持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控烟限酒,健康的生活行为,定期做体检等,这样才能像汽车一样保持良好状体,健康长寿。

  提问:袁老师 我妈妈特别迷养生 她现在每天早晚都会从头拍到脚 ,说是打通经络 请问您这个是正确的吗 而且她会让我们全家人喝 甘草 山楂泡水,但是我爸爸有低血压,这个可以吗?

  袁钟:我们的父母都特别喜欢养生保健的知识,但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注意识别作者是否是有一定经验的专业人员,出版单位是否是具备资质的医学出版社。警惕以食品代替药物,警惕以功夫代替治疗,警惕民间大师和编造的各种医学新名词。

  提问:你好!一会吃泥鳅,一会吃绿豆。打着养生的旗号忽悠,把中医的脸都丢尽了!究竟是老龄化社会,还是看病难又贵,才让这乱象频发?对此,你怎么看?如何打假?怎么杜绝?

  袁钟: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积累了几千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有相当部分是高概率现象,也需要科学验证。但我们的民族思维中,"求用"大于"求真",只看效果,不太追求说明道理。所以没有促进中医药学快速发展,甚至阻碍了她的进步。

从不买也从不吃补品
这样也可以,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