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航母计划出台始末(“友邦惊诧”论者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1 00:10:57


里面有对郑明、张序三和于瀛(中国船舶信息中心研究员、中船重工集团军工咨询委员)等老一辈当事人的采访。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08月11日14:49

http://news.sohu.com/20110811/n316092693.shtml

  苏联解体后,大量军工企业许多业务下马,航母项目亦在其中。

  1991年年底或1992年初,一位中国院校的老师与乌克兰造船学院的同行交流联系时,对方提及自己国家的航母造不下去了,就放在学校附近,邀请其有空过来看看。

  从乌克兰回来之后,这位老师马上向上级汇报了此事。1992年3月,一支来自中国的航母考察团莅临乌克兰城市尼古拉耶夫(这座城市当时在地图上找不到)。考察团成员由造船技术专家和军方代表组成。

  这个考察团的任务有两个:一、了解这艘船的性能怎么样,二、了解乌克兰方面的意向如何。

  当时,解体后的苏联正在被15个共和国重新分割,1985年开始建造的“瓦良格”号继续留给乌克兰。因为没钱,1992年1月,该航母停建。

  此时,该船的工程量已经完成60%多。全舰已从船台下水,停泊在船坞码头,舰上有的大型设备已装上,电缆也有不少铺设到位。

  当时乌克兰计算,解体该舰需2.5亿美元,但出售解体后的废钢却只能得到500万美元。于是,乌克兰积极为“瓦良格”寻找下家。

  当时考察团成员看到,“瓦良格”上还有好多设备没有安装,动力装置只是放在底座,没有上螺丝。“这些设备之所以没有安装,或是因为设备还没有交付,或是因为设备到了,但没钱安装。”

  据知情人士透露,“瓦良格”的废弃命运在苏联解体之前已有征兆。“各种配置交的不那么及时了。这里面有技术问题,也有经济问题,比如船厂如果没给预付款,各个厂就不能发货。”

  考察团到了乌克兰以后,对方非常热情,认为是“同志”来了。 “就是很信任你,以为你能帮我把这个‘儿子’养活。有的人还说,我也到你们那里去干吧。”

  考察团还发现,离“瓦良格”不远处,停着一艘核动力航母的舰体。“比‘瓦良格’更加现代化,厂方透露说要拆了卖给一家美国公司,卖的很便宜。”当中方人员询问厂长能不能过去看看,对方说:“有什么好看的呀,造船厂里正在拆船。”

  对“瓦良格”的考察在考察团里很快就有了答案:一、这艘航母性能很好,值得要;二、乌克兰厂方是愿意卖的,甚至连人带马都给你。

  前海军副司令员张序三说,这样的考察团总共派遣了多次。海军当时的思路,一是买个半成品,另一个是自行研制,“前一种更适合起步”。

  回国后,考察团给上级写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在现在看来都是实事求是的。

  报告递上去以后,一直没有回复。向有关部门询问,答复是“正在研究”。郑明说,他很理解,在航母一事上,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答复。“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就说研究研究。结果就可能延误了时机。”

  张序三说,当时对改造的投入大体有个估算,差不多要花几百个亿,才能把“瓦良格”完全建成,后来有关部门再一计算,费用又加了200亿。于是,这件事一直搁置起来。郑明1994年从海装部长的位子上退下时,对他的长官、海军司令说,“我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参与航母的研制。”

  变废为宝

  1998年,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买下“瓦良格”,据说拟改造成娱乐用船。交船前,乌克兰迫于第三国的压力,将“瓦良格”上的舰载武器设备和动力系统等设备拆卸一空。

  郑明为此非常惋惜。他说,如果中乌两国协商购买,派人严加把守,就不会发生很多设备被拆被盗的情况。

  很多人怀疑创律旅游娱乐公司有军方背景。在其老板徐增平的履历中,其军旅经历和兼任中国体育工作者协会(香港)主席的经历,让人浮想联翩。

  但郑明和于瀛都否认了这种猜测。

  尽管废旧,这艘船在被拉回中国途中,还是在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被卡。土耳其给出的理由是,这条船没有动力,如果过海峡搁在那儿了,谁都过不了了。另外,土耳其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根据《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瓦良格”飞行甲板的长度超过300米,可以供战斗机起降,仍具有军事价值,所以不能通过。

  为了解决此事,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渠道与土耳其政府进行了多次接触。据知情人士透露,国防部、外交部和交通部都派人前往斡旋。大连造船厂前副厂长唐士源在电话中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也曾被派往土耳其协助拖船。

  2001年7月,原本站在反对放行一方的土耳其军方,态度开始转变。总参谋长凯维芮柯鲁应邀访问北京后,于8月初照会总理府“建议放行”。作为条件,土政府要求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争取每年有200万人次中国游客到土耳其,这将为其创造每年20亿美元的外汇。

  据知情人透露,购买“瓦良格”号花费了两千万美元,但买者没料到的是,经过旅途的折腾,这艘船抵达大连的时候,平添了500万美元的意外开支。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发现创律公司的资金来源存疑。经调查发现,创律购买“瓦良格”的款项,是从国有的华夏银行贷的,但这笔贷款并没有合法的手续。于是,创律公司被要求还款,在其无力还款的情况下,“瓦良格”被收归国有。

  对于此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前海军副司令员张序三说,“瓦良格”抵达大连后,徐增平曾经找到已退休在家的自己,表示只要军方想要,愿意原价卖给海军。张序三不敢做主,建议他去问问船舶第七研究院。

  “瓦良格”抵达大连后,相关方曾为如何处理它发生争执。担心此举会带来外交风险的有关部门对购买“瓦良格”颇有意见,一些其他的机构还曾建议将“瓦良格”拆成废钢铁。

  一直在航母问题上孜孜以求的军方有关部门认为这样做有点可惜,建议“将其改建成一艘训练舰也好”。于是,一个关于改建“瓦良格”号的报告报上去,并最终获批。

里面有对郑明、张序三和于瀛(中国船舶信息中心研究员、中船重工集团军工咨询委员)等老一辈当事人的采访。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08月11日14:49

http://news.sohu.com/20110811/n316092693.shtml

  苏联解体后,大量军工企业许多业务下马,航母项目亦在其中。

  1991年年底或1992年初,一位中国院校的老师与乌克兰造船学院的同行交流联系时,对方提及自己国家的航母造不下去了,就放在学校附近,邀请其有空过来看看。

  从乌克兰回来之后,这位老师马上向上级汇报了此事。1992年3月,一支来自中国的航母考察团莅临乌克兰城市尼古拉耶夫(这座城市当时在地图上找不到)。考察团成员由造船技术专家和军方代表组成。

  这个考察团的任务有两个:一、了解这艘船的性能怎么样,二、了解乌克兰方面的意向如何。

  当时,解体后的苏联正在被15个共和国重新分割,1985年开始建造的“瓦良格”号继续留给乌克兰。因为没钱,1992年1月,该航母停建。

  此时,该船的工程量已经完成60%多。全舰已从船台下水,停泊在船坞码头,舰上有的大型设备已装上,电缆也有不少铺设到位。

  当时乌克兰计算,解体该舰需2.5亿美元,但出售解体后的废钢却只能得到500万美元。于是,乌克兰积极为“瓦良格”寻找下家。

  当时考察团成员看到,“瓦良格”上还有好多设备没有安装,动力装置只是放在底座,没有上螺丝。“这些设备之所以没有安装,或是因为设备还没有交付,或是因为设备到了,但没钱安装。”

  据知情人士透露,“瓦良格”的废弃命运在苏联解体之前已有征兆。“各种配置交的不那么及时了。这里面有技术问题,也有经济问题,比如船厂如果没给预付款,各个厂就不能发货。”

  考察团到了乌克兰以后,对方非常热情,认为是“同志”来了。 “就是很信任你,以为你能帮我把这个‘儿子’养活。有的人还说,我也到你们那里去干吧。”

  考察团还发现,离“瓦良格”不远处,停着一艘核动力航母的舰体。“比‘瓦良格’更加现代化,厂方透露说要拆了卖给一家美国公司,卖的很便宜。”当中方人员询问厂长能不能过去看看,对方说:“有什么好看的呀,造船厂里正在拆船。”

  对“瓦良格”的考察在考察团里很快就有了答案:一、这艘航母性能很好,值得要;二、乌克兰厂方是愿意卖的,甚至连人带马都给你。

  前海军副司令员张序三说,这样的考察团总共派遣了多次。海军当时的思路,一是买个半成品,另一个是自行研制,“前一种更适合起步”。

  回国后,考察团给上级写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在现在看来都是实事求是的。

  报告递上去以后,一直没有回复。向有关部门询问,答复是“正在研究”。郑明说,他很理解,在航母一事上,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答复。“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就说研究研究。结果就可能延误了时机。”

  张序三说,当时对改造的投入大体有个估算,差不多要花几百个亿,才能把“瓦良格”完全建成,后来有关部门再一计算,费用又加了200亿。于是,这件事一直搁置起来。郑明1994年从海装部长的位子上退下时,对他的长官、海军司令说,“我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参与航母的研制。”

  变废为宝

  1998年,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买下“瓦良格”,据说拟改造成娱乐用船。交船前,乌克兰迫于第三国的压力,将“瓦良格”上的舰载武器设备和动力系统等设备拆卸一空。

  郑明为此非常惋惜。他说,如果中乌两国协商购买,派人严加把守,就不会发生很多设备被拆被盗的情况。

  很多人怀疑创律旅游娱乐公司有军方背景。在其老板徐增平的履历中,其军旅经历和兼任中国体育工作者协会(香港)主席的经历,让人浮想联翩。

  但郑明和于瀛都否认了这种猜测。

  尽管废旧,这艘船在被拉回中国途中,还是在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被卡。土耳其给出的理由是,这条船没有动力,如果过海峡搁在那儿了,谁都过不了了。另外,土耳其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根据《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瓦良格”飞行甲板的长度超过300米,可以供战斗机起降,仍具有军事价值,所以不能通过。

  为了解决此事,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渠道与土耳其政府进行了多次接触。据知情人士透露,国防部、外交部和交通部都派人前往斡旋。大连造船厂前副厂长唐士源在电话中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也曾被派往土耳其协助拖船。

  2001年7月,原本站在反对放行一方的土耳其军方,态度开始转变。总参谋长凯维芮柯鲁应邀访问北京后,于8月初照会总理府“建议放行”。作为条件,土政府要求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争取每年有200万人次中国游客到土耳其,这将为其创造每年20亿美元的外汇。

  据知情人透露,购买“瓦良格”号花费了两千万美元,但买者没料到的是,经过旅途的折腾,这艘船抵达大连的时候,平添了500万美元的意外开支。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发现创律公司的资金来源存疑。经调查发现,创律购买“瓦良格”的款项,是从国有的华夏银行贷的,但这笔贷款并没有合法的手续。于是,创律公司被要求还款,在其无力还款的情况下,“瓦良格”被收归国有。

  对于此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前海军副司令员张序三说,“瓦良格”抵达大连后,徐增平曾经找到已退休在家的自己,表示只要军方想要,愿意原价卖给海军。张序三不敢做主,建议他去问问船舶第七研究院。

  “瓦良格”抵达大连后,相关方曾为如何处理它发生争执。担心此举会带来外交风险的有关部门对购买“瓦良格”颇有意见,一些其他的机构还曾建议将“瓦良格”拆成废钢铁。

  一直在航母问题上孜孜以求的军方有关部门认为这样做有点可惜,建议“将其改建成一艘训练舰也好”。于是,一个关于改建“瓦良格”号的报告报上去,并最终获批。
说到底这是早有预谋的,创律演戏非常入角色
往事如风
从本文看,此船设备被拆卸并非有组织的,“只要严加看守就不会。。。”,说明拆卸的规模可能并不大,小偷小摸式的拆卸偷盗可能并不会给动力装置带来太大伤害。。。只是猜测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发现创律公司的资金来源存疑。经调查发现,创律购买“瓦良格”的款项,是从国有的华夏银行贷的,但这笔贷款并没有合法的手续。于是,创律公司被要求还款,在其无力还款的情况下,“瓦良格”被收归国有。

这太腹黑了
车MM写得好。
车mm…顶起…
好险啊
cheMM的帖,顶一下
hopefully 发表于 2011-8-12 14:28
说到底这是早有预谋的,创律演戏非常入角色
政府发现创律贷款手续不合格,创律无法还款,所以只好拿瓦良格抵债~!

——纯粹的经济问题嘛,一点儿都不牵扯军事、政治。照章办事,不要过分解读





补充一些料:


2001年5月,我国交通部救助打捞局局长宋家慧同志被国务院委以“拖带‘瓦良格’号回国工程”专家组组长的重任,奉命组织救捞系统力量,将其从乌克兰经土耳其海峡拖带回中国。宋家慧获得国防科工委的表扬和交通部嘉奖:在国际拖航史上创造了在狭窄、弯多、曲率半径小的航道上以及其他特定复杂条件下拖带无动力航母的先例,标志着我国在复杂水域条件下的大型漂浮物拖航技术方面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

在西非外海,“瓦良格”号又遇到了大麻烦:她的两个舵由于长期受到涌浪冲击而发生了角度偏移,导致船体像当年退役后拖航的墨尔本号那样,老是向右拐弯,给拖船队造成了极大困扰。船员们在海上趁着涌浪暂时变小的间隙,抓紧宝贵的时机,修复了这一故障。

2001年12月,南非的好望角已是近在眼前了,这里也是令航海者最为费心的航区之一,其涌浪非常巨大。此时,我国交通部广州海上救助打捞局有着“救捞标兵”美誉的“穗救201”轮在刘清松船长率领下也加入了拖带和护航“瓦良格”号的行列。12月11日,“瓦良格”号顺利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船队经莫桑比克的马普托,在马达加斯加岛的西南外海与油船会合补充燃油。之后从几个热带风暴之间安然穿过,一帆风顺地横渡印度洋。


有些至今没解密,价格就是自相矛盾。徐花了2500万美元,但在国内筹款上亿美元。占大头的几千万美元上哪去了?难道用在乌克兰发红包了?
"担心此举会带来外交风险的有关部门" 是外卖部吗
che 发表于 2011-8-12 14:41
补充一些料:
che mm关于这些钱的去向,你的判断是什么?
feiya 发表于 2011-8-12 14:42
"担心此举会带来外交风险的有关部门" 是外卖部吗
除了外交部没别的了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发现创律公司的资金来源存疑。经调查发现,创律购买“瓦良格”的款项,是从国有的华夏银行贷的,但这笔贷款并没有合法的手续。于是,创律公司被要求还款,在其无力还款的情况下,“瓦良格”被收归国有。"————腹黑的兔子
我总觉得如果一个帖子标题加粗加色之后,有些人不是会更加注意而是会忽略。。。
这是很好的帖子,怎么回复的人不多呢
感觉只出了一半,车MM多写点
还在继续忽悠啊


也就是说,兔子和土鸡交易了那么久才放行的大船,拖到大连的时候还是奔着赌船的目的去的,只是因为违法没收,才想起来可以改个航母玩玩。
原来过家家无处不在!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也就是说,兔子和土鸡交易了那么久才放行的大船,拖到大连的时候还是奔着赌船的目的去的,只是因为违法没收,才想起来可以改个航母玩玩。
原来过家家无处不在!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发现创律公司的资金来源存疑。经调查发现,创律购买“瓦良格”的款项,是从国有的华夏银行贷的,但这笔贷款并没有合法的手续。于是,创律公司被要求还款,在其无力还款的情况下,“瓦良格”被收归国有。
看到这一段,锅笑了
hopefully 发表于 2011-8-12 14:42
che mm关于这些钱的去向,你的判断是什么?
徐总说他在乌克兰拼命扔美元现钞红包,漫天撒钱,多出来的钱就是这么花掉的。

这个就跟张序三重申的“几百亿+200亿”人民币续建费用一样。
嘿嘿,现在持有“友邦惊诧论”的很多。。。。。。。。。。。。。。。。

feiya 发表于 2011-8-12 14:42
"担心此举会带来外交风险的有关部门" 是外卖部吗
同问
政府发现创律公司的资金来源存疑。经调查发现,创律购买“瓦良格”的款项,是从国有的华夏银行贷的,但这笔贷款并没有合法的手续。于是,创律公司被要求还款,在其无力还款的情况下,“瓦良格”被收归国有。啥都不说了
这里面的黑幕也许30年后能解密,有些也许都不会让大众知道。看出来土鳖干点事情还是很有长远眼光滴
羁鸟恋旧林 发表于 2011-8-12 15:26
政府发现创律公司的资金来源存疑。经调查发现,创律购买“瓦良格”的款项,是从国有的华夏银行贷的,但这笔 ...
这个理由很好很强大
原来那时候已经看见乌里扬诺夫斯克了啊,杯具的乌里扬诺夫斯克,杯具的尼古拉耶夫
che mm继续啊 !!
不过现在能给马厂长烧点纸了,老瓦已经复活滴!
当年建议拆掉老瓦的现在有活着的吗,人肉出来弄死他们
che 发表于 2011-8-12 14:41
补充一些料:
乌克兰的红包可不够。土耳其,还有沿途能找麻烦的国家里,需要打点的人多了。
没有未来的未来 发表于 2011-8-12 15:21
同问
从朱某人开始,外交部学会了大把撒钱的外交之旅,有个啥需要“破冰之旅”之类的,必然带上大批商业订单,给钱嘛,美其名曰要学会西方的“游说”。。。。。

秉承某人“我是来给你们消气来了”的优良传统,外交部表现偶尔很有亮点啊
feiya 发表于 2011-8-12 14:42
"担心此举会带来外交风险的有关部门" 是外卖部吗
秃子头上的虱子的事情问那么多干什么?
创律公司的老板还真是了得,有钱,还有势。
不仅从乌克兰买了壳子,还动员总参,外交部,交通部各路人马来运这个壳子。
真的造成赌场就好了。
担心此举会带来外交风险的有关部门对购买“瓦良格”颇有意见,一些其他的机构还曾建议将“瓦良格”拆成废钢铁。

外交部吗
嗬嗬,这看起来兔子是为了国有资产不被流失,被迫接手,然后没办法才改研究用滴,嗯嗯,就是介样。神马阴谋论都是浮云啊浮云。。。。兔兔干这事都是被迫啊被迫,遇然啊遇然,泥门千万别说偶黑黑。。。。偶最多就是有点紫紫
506参谋长 发表于 2011-8-12 15:48
担心此举会带来外交风险的有关部门对购买“瓦良格”颇有意见,一些其他的机构还曾建议将“瓦良格”拆成废钢 ...
应该不是外交部,外交部前期就参与过
“瓦良格”抵达大连后,相关方曾为如何处理它发生争执。担心此举会带来外交风险的有关部门对购买“瓦良格”颇有意见,一些其他的机构还曾建议将“瓦良格”拆成废钢铁。

一些其他的机构是否包括茅老狗的“天厕研究所”?
强汉天威 发表于 2011-8-12 15:58
“瓦良格”抵达大连后,相关方曾为如何处理它发生争执。担心此举会带来外交风险的有关部门对购买“瓦良格” ...
茅那个机构是民间的 其实是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吧
军国大事轮不到这老东西说话


原来是mm赶紧占座,期待补充

原来是mm赶紧占座,期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