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争的真相】——战争究竟是为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23:16:00
原文见国防时报2011.8.8第18版深度报道 作者:唐倩
现无链接,键盘码字,彰显诚意,不删不减,尊重原作。

一个国家的军事行动,归根结底是为它的国家利益、经济利益服务的。美国的军事战略看上去很纯粹、很军事,但是它的箭头却坚定指向它的国家利益,而且还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军队为国家利益服务”。战争只是美国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它主要实现国家利益的方式还是通过美元。美国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它的国家利益主要表现为金融利益;二是它的军事战略可以直接为实现其金融利益服务。这是一种新型战争。它可能成为一种国家间替代暴力战争的手段,从而演化成一种软暴力、软战争,而这种战争带来的杀伤效果,却丝毫不亚于一场暴力战争,如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向我们展示的那样。
那么,美国是如何用金融战争替代武力战争来控制全世界的?
1.        美国如何控制全世界
1944年7月,美国推出了一个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它的实质用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全世界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这个时候的美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储备,通过建立“布雷登森林体系”。美国人一举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1971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宣布美元跟黄金脱钩,美国放弃这一确立美元霸权地位的“布雷登森林体系”——在越南打了将近17年得仗,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渐减少,战争还没结束,美国已是捉襟见肘,钱不够花了。而那时的美国人却不能像今天应对金融危机这样,打开印钞机随心所欲地印美元。因为有“布雷登森林体系”横在那里,没有足够多的黄金,就不能印足够多的美元!
美国人当然也明白,超量印钞就是自掘坟墓。那么,有没有一个方法,可以让美元流向世界,财富流向美国?让多印美元能获得好处?换言之就是信用货币如何获得信用?
美国人想到了一个关键方法:让美元与石油挂钩。机会很快就来了。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坐拥石油的阿拉伯人用石油做武器,抬高油价打击西方,很快西方就承受不住了。这时,时任美国财长的西蒙秘密飞到沙特,告诉他们“你们想把油价打多高我们不管,但是要想不让美国人与你们为敌,你们必须接受一个条件,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沙特人同意了这个要求。从此,全世界的石油交易与美元挂钩,而美元的信用也就在此后40年里,牢牢地与全球的能源需求挂上了钩。你可以不信任美元,但不可以不信任石油;你可以不使用美元,但不能不使用能源。要获得石油,只要不是产油国,就必须要用美元去买。
为了使各国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一事实,美国人用比较优势理论把世界分成了两块,一块是美国;另一块是全世界。美国把本国所谓的垃圾产业、夕阳产业纷纷转移到其他国家,转移到新兴国家包括中国,而让它70%的就业人口转向从事金融和金融服务业。全球产业大分工的格局就此形成:美国人负责生产美元,而全世界负责生产用美元交换的产品。这就是这一轮所谓“全球化”的本质。
美国用自己的金融体系,把全世界与美国紧紧捆绑在一起,这种由美国向世界输出美元,而世界向美国提供产品的交易模式,其结果就是全球财富快速向美国集中。美国就是这样通过美元,对全世界实现了金融殖民。
2.        美式战争的全部秘密
过去20年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连打过四场对外战争的国家——1991年和2003年得伊拉克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以及2001年得阿富汗战争,这里还不包括今年参与的的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这四场战争,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战理由看上去都十分充分而且冠冕堂皇,谁会把他们与一张轻飘飘的绿纸联系在一起?
美国人为什么要打伊拉克战争?答曰:为了石油。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占领伊拉克以后,却不从伊拉克免费拉走一桶石油?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哈佛大学讲师琳达•比尔穆斯在2008年合著的《3万亿美元的战争》一书中指出,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全球油价暴涨主因。
石油交易以美元结算,油价飙升也就意味着拉高了全球的美元需求,也就是说,美国人通过战争打出了全球的美元需求。伊拉克战争之前,国际原油价格约为38美元一桶,战争结束后飙升到近150美元一桶,相当于一场战争把全球对美元的需求打高了近4倍。当全世界需要更多的美元去购买石油时,最高兴的除了产油国,就是美国政府。以给全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名义开动美元印钞机,对美国来说,不仅意味着更多的铸币税收入,还意味着更多的“绿纸换实物”。
战争不仅可以打出全世界对美元的需求,还可以打坏别国、别地区的投资环境,在降低别国货币信用的同时,像去驱赶羊群一样把美元驱赶回美国,维系美国经济的流动性。科索沃战争即是如此。
在科索沃战争爆发前,有关资料数据显示,约有7000多亿美元的热钱在欧洲游荡。战争打响后,有4000多亿美元立刻从欧洲抽逃,其中2000多亿去了美国,另外的2000多亿则去了中国香港——而恰在这时,美国人用5枚精确制导炸弹,“误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一周后直流香港的2000多亿热钱从香港抽逃。最后去了哪儿呢?美国。
同理,2001年美国仓促打响了阿富汗战争,不是为了反恐,而是要打回全球资本对美国投资环境的信心。
3.        中国要小心了
为了维系这张“绿纸”的信用,美国无所不用其极。用军事战争变相打击欧元是一例,用金融战争直接打击日元则是另一种玩法。
如今中国的情形与日本有几分相似之处。中国以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美国组大的债权国。人民币也正在加进国际化进程,未来势必对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形成挑战。美国已将中国视为全球头号对手。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财政部6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4月底,外国债权人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到达约44891万亿美元,当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525万亿美元。并且,中国现在是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但是,中国手握这么大笔的美元财富,却很难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想购买高科技的军事技术,美国操纵的“巴统”(巴黎统筹委员会),使得整个欧洲国家不敢把先进的军事技术和产品卖给我们,这就堵住了中国很大一块消耗美元的去处。即使购买这些国家的民用高技术,美国政府也同样限制,这不是夸大其词,比如今年5月“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美国都禁止中国记者进场观看,可见其对中国在高技术上的封锁程度。而你若想购买美国资产,比如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美国国会反对;中国的华为收购美国的三叶公司,加以价值仅区区200万美元,还是被美国衣“国家安全”的理由被否决。中国最后发现凡是碰到美国任何有价值的资产都行不通,最后只能转到其他的方向去投资,应该说总可以了吧?但是,同样不行。中国跟苏丹合作,马上就有人拿“达尔富尔事件”说事,用“人道主义灾难”劳抹黑中国的投资形象。而当中国的企业去购买力拓公司的时候,美国政府又通过陆克文插进一只脚,直到把这件事搅黄为止。
所有这些看似彼此并无关联的事件,让中国几乎在任何一个方向都有钱没处花,最后只有一个流向不受限制,那就是美国国债。而美国马上就“量化宽松”,让美元连带美债贬值。有人说这一切都是市场行为,没有阴谋;交易双方都是自愿的,没有强迫。
事情果真如此吗?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时任财长的保尔森来到中国,要求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这里实际上就包含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中国为什么只能购买美国国债?因为如上所述,我们转了那么一大圈什么都很难买到,美元又在天天兑水贬值,能让手里所持美元保值的唯一也是最后的方法,只剩下购买美国国债。好歹国债还有利息,能够对冲掉一点美元贬值的幅度。在我看来,这就相当于美国人找了一个羊圈,然后告诉你,你可以选择不进去,却又让你无处可去,最后只能乖乖钻进羊圈。
美国人心里最清楚,今天的美国是一个建立在纸币上的帝国。要让这个帝国不垮塌,就必须保持美元的霸权。谁威胁到美元的霸权,美国就会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所有它能操纵的手段,予以无情打击。
崛起中的中国,必须对此有清醒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障我国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的责任,任重道远。中国航母的出现,是我们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走出的重要一步,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文见国防时报2011.8.8第18版深度报道 作者:唐倩
现无链接,键盘码字,彰显诚意,不删不减,尊重原作。

一个国家的军事行动,归根结底是为它的国家利益、经济利益服务的。美国的军事战略看上去很纯粹、很军事,但是它的箭头却坚定指向它的国家利益,而且还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军队为国家利益服务”。战争只是美国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它主要实现国家利益的方式还是通过美元。美国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它的国家利益主要表现为金融利益;二是它的军事战略可以直接为实现其金融利益服务。这是一种新型战争。它可能成为一种国家间替代暴力战争的手段,从而演化成一种软暴力、软战争,而这种战争带来的杀伤效果,却丝毫不亚于一场暴力战争,如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向我们展示的那样。
那么,美国是如何用金融战争替代武力战争来控制全世界的?
1.        美国如何控制全世界
1944年7月,美国推出了一个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它的实质用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全世界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这个时候的美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储备,通过建立“布雷登森林体系”。美国人一举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1971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宣布美元跟黄金脱钩,美国放弃这一确立美元霸权地位的“布雷登森林体系”——在越南打了将近17年得仗,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渐减少,战争还没结束,美国已是捉襟见肘,钱不够花了。而那时的美国人却不能像今天应对金融危机这样,打开印钞机随心所欲地印美元。因为有“布雷登森林体系”横在那里,没有足够多的黄金,就不能印足够多的美元!
美国人当然也明白,超量印钞就是自掘坟墓。那么,有没有一个方法,可以让美元流向世界,财富流向美国?让多印美元能获得好处?换言之就是信用货币如何获得信用?
美国人想到了一个关键方法:让美元与石油挂钩。机会很快就来了。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坐拥石油的阿拉伯人用石油做武器,抬高油价打击西方,很快西方就承受不住了。这时,时任美国财长的西蒙秘密飞到沙特,告诉他们“你们想把油价打多高我们不管,但是要想不让美国人与你们为敌,你们必须接受一个条件,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沙特人同意了这个要求。从此,全世界的石油交易与美元挂钩,而美元的信用也就在此后40年里,牢牢地与全球的能源需求挂上了钩。你可以不信任美元,但不可以不信任石油;你可以不使用美元,但不能不使用能源。要获得石油,只要不是产油国,就必须要用美元去买。
为了使各国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一事实,美国人用比较优势理论把世界分成了两块,一块是美国;另一块是全世界。美国把本国所谓的垃圾产业、夕阳产业纷纷转移到其他国家,转移到新兴国家包括中国,而让它70%的就业人口转向从事金融和金融服务业。全球产业大分工的格局就此形成:美国人负责生产美元,而全世界负责生产用美元交换的产品。这就是这一轮所谓“全球化”的本质。
美国用自己的金融体系,把全世界与美国紧紧捆绑在一起,这种由美国向世界输出美元,而世界向美国提供产品的交易模式,其结果就是全球财富快速向美国集中。美国就是这样通过美元,对全世界实现了金融殖民。
2.        美式战争的全部秘密
过去20年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连打过四场对外战争的国家——1991年和2003年得伊拉克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以及2001年得阿富汗战争,这里还不包括今年参与的的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这四场战争,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战理由看上去都十分充分而且冠冕堂皇,谁会把他们与一张轻飘飘的绿纸联系在一起?
美国人为什么要打伊拉克战争?答曰:为了石油。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占领伊拉克以后,却不从伊拉克免费拉走一桶石油?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哈佛大学讲师琳达•比尔穆斯在2008年合著的《3万亿美元的战争》一书中指出,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全球油价暴涨主因。
石油交易以美元结算,油价飙升也就意味着拉高了全球的美元需求,也就是说,美国人通过战争打出了全球的美元需求。伊拉克战争之前,国际原油价格约为38美元一桶,战争结束后飙升到近150美元一桶,相当于一场战争把全球对美元的需求打高了近4倍。当全世界需要更多的美元去购买石油时,最高兴的除了产油国,就是美国政府。以给全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名义开动美元印钞机,对美国来说,不仅意味着更多的铸币税收入,还意味着更多的“绿纸换实物”。
战争不仅可以打出全世界对美元的需求,还可以打坏别国、别地区的投资环境,在降低别国货币信用的同时,像去驱赶羊群一样把美元驱赶回美国,维系美国经济的流动性。科索沃战争即是如此。
在科索沃战争爆发前,有关资料数据显示,约有7000多亿美元的热钱在欧洲游荡。战争打响后,有4000多亿美元立刻从欧洲抽逃,其中2000多亿去了美国,另外的2000多亿则去了中国香港——而恰在这时,美国人用5枚精确制导炸弹,“误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一周后直流香港的2000多亿热钱从香港抽逃。最后去了哪儿呢?美国。
同理,2001年美国仓促打响了阿富汗战争,不是为了反恐,而是要打回全球资本对美国投资环境的信心。
3.        中国要小心了
为了维系这张“绿纸”的信用,美国无所不用其极。用军事战争变相打击欧元是一例,用金融战争直接打击日元则是另一种玩法。
如今中国的情形与日本有几分相似之处。中国以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美国组大的债权国。人民币也正在加进国际化进程,未来势必对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形成挑战。美国已将中国视为全球头号对手。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财政部6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4月底,外国债权人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到达约44891万亿美元,当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525万亿美元。并且,中国现在是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但是,中国手握这么大笔的美元财富,却很难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想购买高科技的军事技术,美国操纵的“巴统”(巴黎统筹委员会),使得整个欧洲国家不敢把先进的军事技术和产品卖给我们,这就堵住了中国很大一块消耗美元的去处。即使购买这些国家的民用高技术,美国政府也同样限制,这不是夸大其词,比如今年5月“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美国都禁止中国记者进场观看,可见其对中国在高技术上的封锁程度。而你若想购买美国资产,比如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美国国会反对;中国的华为收购美国的三叶公司,加以价值仅区区200万美元,还是被美国衣“国家安全”的理由被否决。中国最后发现凡是碰到美国任何有价值的资产都行不通,最后只能转到其他的方向去投资,应该说总可以了吧?但是,同样不行。中国跟苏丹合作,马上就有人拿“达尔富尔事件”说事,用“人道主义灾难”劳抹黑中国的投资形象。而当中国的企业去购买力拓公司的时候,美国政府又通过陆克文插进一只脚,直到把这件事搅黄为止。
所有这些看似彼此并无关联的事件,让中国几乎在任何一个方向都有钱没处花,最后只有一个流向不受限制,那就是美国国债。而美国马上就“量化宽松”,让美元连带美债贬值。有人说这一切都是市场行为,没有阴谋;交易双方都是自愿的,没有强迫。
事情果真如此吗?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时任财长的保尔森来到中国,要求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这里实际上就包含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中国为什么只能购买美国国债?因为如上所述,我们转了那么一大圈什么都很难买到,美元又在天天兑水贬值,能让手里所持美元保值的唯一也是最后的方法,只剩下购买美国国债。好歹国债还有利息,能够对冲掉一点美元贬值的幅度。在我看来,这就相当于美国人找了一个羊圈,然后告诉你,你可以选择不进去,却又让你无处可去,最后只能乖乖钻进羊圈。
美国人心里最清楚,今天的美国是一个建立在纸币上的帝国。要让这个帝国不垮塌,就必须保持美元的霸权。谁威胁到美元的霸权,美国就会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所有它能操纵的手段,予以无情打击。
崛起中的中国,必须对此有清醒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障我国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的责任,任重道远。中国航母的出现,是我们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走出的重要一步,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内容好多和“美国为谁而战”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