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吨级!这个可以有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9:56:56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4e25c80100vkgn.html

航母——是流动的国土,是国家的意志 是国家力量的象征!

航母的威慑力就是在于它的巨大威力,给敌国以强大的压力。总有一天,我们的领导也会说:我们的航母在哪里!

建造18万吨的大型航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巨型航母,是体现创新精神,展现我中华智慧创造力凝聚力的标志是大国国力的具体体现。 480米长的起飞跑道、电磁弹射或者高速铁路用的高能高速电机驱动--辅助推进可以实现陆航的固定翼作战飞机在航母上的常规起降!实现陆航固定翼机上舰,可以节省多少时间和金钱啊!现役的大部分的固定翼作战飞机换了推力大的发动机都可以上舰的。让敌国胆寒,有汉奸也许在想如何屏蔽诋毁此贴呢。

目前最大的航空母舰只有10万吨级,按照美国航母观来说18万吨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吨位,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知难行易,我们建造美国标准的10万吨级航空母舰困难重重,反而是设计建造18万吨以上的航空母舰却相对容易而且符合国情。就现有的技术来探讨,做大的易做小反而难啊做适合自己的大有大的道理。(我们搞奥运会 世博会 规模可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费不少啊。包括广州的亚运会据说也烧了不少钱焰火礼花的烧钱规模就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了!扯远了 呵呵)

中国发展航母,尤其是发展美国式的蒸汽弹射大型航空母舰,可谓困难重重,概括起来有这么点:

第一,成本高昂。建造美国式的蒸汽弹射大型航空母舰航空母舰造价60亿美金,舰载飞机100多亿美金,护航舰队100多亿美金,全寿命周期费用500多亿美金。对于每年军费只有区区数百亿美金的中国来说这不啻为天文数字。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再说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等啊......

第二,缺乏多项专有技术。蒸汽/电磁弹射器、大型升降机、蒸汽/电磁阻拦装置等设备和技术几乎只有美国拥有并且经过了几十年发展才逐渐完善,中国自行研制开发需要漫长的周期和大量的资金而且风险高效益差;

第三,缺乏多种舰载飞机。舰载预警机、舰载战斗机、舰载反潜巡逻机等三种必不可少的飞机中,现成的舰载战斗机只有苏33这一种并不理想的型号可供选择,舰载预警机和舰载反潜巡逻机则需要重新研制。这导致整个项目的成本、周期、风险进一步加大。

第四,航空母舰作战体制和经验一片空白。使用航空母舰进行作战,与陆基航空兵差异巨大,另有一套完整的作战体制和管理方法,这是各大海军强国经过了大半个世纪实战检验和理论研究才逐渐积累起来的。中国连稍大一点的舰队作战的经验都没有,要独自摸索出航空母舰特混编队作战体制和管理方法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第五,航空母舰专有人才十分匮乏。固定翼舰载机飞行员、航母地勤人员、飞行甲板/机库调度员、航母空勤管理人员、弹射器操作与维护人员等等都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中国在没有经验和导师的情况下要形成有效的战斗力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周期和高昂的训练成本。

第六,生存能力饱受质疑。中国的航空母舰一旦成军,还没等到形成战斗能力,就必将成为各假想敌国首要攻击对象,必将面临各种高技术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尤其是美国军队)使用各种类型智能兵器的饱和攻击。如果这种集合了大量海军资源和国家荣耀的作战平台被击沉,那么无论是在实质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将对中国造成沉重的打击。且由于中国没有任何人研制和使用过航空母舰,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疑虑。这种对于航空母舰关键未知因素的疑虑,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航空母舰的发展。

担心助长中国威胁论大幅度升级。对于中国来说,5、6万吨的中型航母甚或10万吨的大型航母大小一样是威胁,最适合甚至唯一的选择就是研制18万吨以上的航母。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吨位增加到18万吨以后,飞行甲板空间大幅度增加可以实现常规起降,可以使用长达480米的普通跑道来起降飞机(配置轻型的简易机械阻拦装置辅助降落即可),不必使用蒸汽弹射器以及蒸汽阻拦装置,而电磁弹射器与之相关的技术、资金和风险问题不复存在。我国是世界第二个拥有电磁推进技术的国家,和时速超过450公里的高铁电力动能驱动技术。

第二,由于舰上空间足够大,可以使用固定的斜坡来作为飞行甲板和机库之间的联结通道。飞机上下斜坡可以使用

牵引车或者小功率的自动扶梯(类似一个大型跑步机)。当然也可以使用结构简单省地方的大型升降机。

第三,中国几乎所有的现役战斗机和研制中的下一代战斗机不经过任何改装就能直接用于航空母舰。在同等条件陆基战斗机比同级的舰载等战斗机性能更加优越,这意味着一些表现中庸的陆基战斗机上舰之后将会出类拔萃,

例如经过现代化改装的歼8IIF就能够以出色的高空高速截击能力(22000米,2.3Ma,中程导弹射程增加50%)力压F18E/F和F35这些最大飞行速度不超过1.8Ma、作战高度18000米以下的典型舰载战斗机。而作战半径高达1650公里、最大速度1.7Ma、载弹量6.5吨、兼具空战能力的"飞豹"也将是任何类型水面舰队的噩梦。其他更先进的战机如歼 10和苏30MKK上舰之后的作战能力也只会更加强大,更不用说还能配置下一代重型战斗机。

第四,舰载预警机和舰载反潜巡逻机的飞行平台更容易获得。比如可以使用运7长航程型号为基础进行研制(机长24.31米、机高 8.891米、翼展29.2米、最大起飞重量24吨、最大商载5.5吨、巡航时速420千米/小时、最大续航时间10小时)。运7长航程型除了起降距离和尺寸比"鹰眼"预警机稍为大一些以外,其他性能指标都非常适合舰载使用。而在16.8万吨级航空母舰上,对动力系统经过适当改进的运七长航程完全可以在 460 米跑道上起降,相比"鹰眼"预警机载机更大的载重量和机内空间反而变成了突出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新舟-600 运7长航程型是国产飞机,技术成熟,价格低廉,改装和上舰都非常快捷和容易。

第五,和10万吨级航空母舰相比,18万吨级航母与陆地空军基地更为相似,因此可以大量借鉴陆基航空兵的作战体制和管理方法,从而避开一系列别人长年积累而我们完全空白的需要利用特殊的航母使用经验才能解决的问题。

第六,航空母舰专有人才匮乏的问题难度大幅降低。不再需要蒸汽弹射器/阻拦装置的操作与维护人员这类特殊人才;航母地勤人员、飞行甲板/机库调度员、航母空勤管制人员这些专门人才的要求不会像10万吨级航母那样苛刻,可以从陆基空军基地大量引进;不要求进行大角度高速俯冲降落和弹射起飞的飞行员也更加容易选拔和培养。

第七,无人机上舰的限制条件大幅度放宽。由于不需要弹射起飞,并且跑道的宽度最大可以达到40米,一些类似于"全球鹰"(翼展 35 米)和"翔龙"(翼展25米)那样的大型无人机机翼(可折叠)就能够用于航空母舰,从而提供10万吨级航空母舰无法企及的对空中目标、水面目标、水下目标和地面目标进行大范围、全空域、全天候、长航时的侦察/搜索/警戒等信息战能力。

第八,舰载机使用效率大幅度提高。10万吨级航母的舰载机数量最多为90架(为了保证效率通常不足80架),18万吨级航母的飞机数量在理论上可以达到160架以上,但实际使用只要90架有人飞机和30架无人机就足够了。由于弹射器、燃油、弹药和其它耗材的使用限制,10万吨级航空母舰90架舰载机每天起飞架次约为200(巅峰状态)和150(持续作战)。而同样使用90架有人飞机的16万吨级航空母舰每天出动频率将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30架长航时无人机还能保证每天有20架次的24小时巡逻飞行。此外,更大的吨位和更长的跑道使得飞机起降对于海浪的敏感性大幅度降低,可以在更加恶劣的气象条件下起飞和降落。

第九,生存能力大幅度提高。首先是主动防御能力的提高:由于可以使用和陆基飞机同等级别和长航时大型无人机的加入使得态势感知能力和范围大幅度增加;使用效率的提高使得每天可出动的飞机架次成倍增长。其次是被动抗打击能力的提高:吨位大量增加也意味着船体结构抗打击能力直线上升;相比 10万吨级航母所增加的飞机数量有限,这意味着在吨位上有着大量的富余,可以用来在要害部位增加装甲防护;电磁弹射器、飞机升降机和阻拦装置等大型复杂机电设备,跑道、机库、出入口等部位遭到打击之后均可迅速修复。而16.8万吨级航空母舰却可以通过切除参差不齐的弹洞边缘再铺垫焊接上普通的钢板就可以恢复跑道的使用。此外,18万吨级航空母舰有两条460米长的跑道,其中一条被击中不影响另一条的使用,而一些高性能的战斗机如L-15歼10和苏27在空战载荷状态下使用一半长度的跑道就能够起飞。

第十,吨位增加,成本反而下降。原因如下:

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在美国的10万吨级航空母舰上,仅仅使用和维护蒸汽弹射器就需要500多人,阻拦装置和升降机的使用和维护人员也不在少数,再加上作业空间的增加使得原本用于地面机场的各种自动化设备也能用于航空母舰(例如一体化的地勤车辆和自动挂弹车),在作战效率提高的同时,16.8万吨级航空母舰需要配备的人员数量反而大大少于10万吨级航空母舰,这是一个滑稽但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另外,包括舰载机飞行员在内的专门人才的要求降低,也使得选拔和培养成本降低了。这些都导致18万吨级航空母舰的综合人力成本相比10万吨级航空母舰低得多。节约了大量的舰载战斗机改装成本。以苏27为例,单价只有三千万美金,而同等性能的苏33单价超过了五千万美金,按照装备 60架计算,节约的资金高达12亿美金。由于机翼不用折叠,起落架不用特别加强,也不采用10万吨级以下航空母舰那种弹射起飞和高速降落的的"粗暴" 使用方式,飞机的寿命更长、维护成本更低。歼10和歼8歼7等空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可以使用几乎完全相同的作战飞机,还能节省一大笔研制费用,采购方面也由于批量更大单价也就更低。

由于海军现有的各种作战飞机(歼8IIF、轰7A、苏30MKK等)已经成批装备部队,可以连人带机直接配置给18万吨级航空母舰,无须另行采购和改装,更加可以节省大笔的资金。

预警机、反潜巡逻机、电子战机、通用运输/加油机这几种飞机都可以使用运7长航程型号进行改装,载机和设备基本上都具有国产化、标准化、模块化和通用化等特点,研制、采购和使用成本都会很低。

各种现有的机场设备(如一体化的地勤保障车辆、挂弹车、电瓶车、牵引车、检修维护车辆等等)稍加改装或者不用改装都能用于18万吨级航空母舰,飞行甲板有足够的空间给这些设备展开和使用,还能够使用斜坡式机库出入口自行在飞行甲板和机库之间往返行驶。这样又能节省一大笔地勤设备研制和采购费用。

再看看由于吨位加大而增加的费用约12亿人民币,就算按照美国的标准航空母舰建造人工费用占三分之一,每艘大型航母的工时费就是13亿美金,中国的人工费用通常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人工费用不会超过两亿美金。相当于舰载战斗机节约费用的零头而已。因此,中国建造18万吨级航空母舰的费用将会维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粗略估计大约为19亿美金。与美国建造10万吨级航空母舰花费的40亿美金相比,是比较合理的。

第十一,吨位增加,项目可行性反而更高。原因如下:

i. 需要进行全新设计的大项目减少了很多。电磁弹射器、阻拦装置、飞机升降机、舰载战斗机的起落架加强和机翼折叠技术、航母专用地勤设备等等。

ii. 各种舰载飞机都能够选择国产的成熟型号,飞行员、地勤人员、战术战法、作战体制和管理办法都可由陆基航空兵直接进行移植,都是现成的,可以非常可靠和迅速地形成战斗力。

iii. 中国从零开始发展和使用航空母舰不可避免会犯下很多的错误。航母吨位和空间的增加,对于设计、制造、使用中的各种错误和问题的适应性和包容性更强,出现差错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也会更多,改装升级的余地也更大,项目总体生存能力也就更强。18万吨航母宽度118米船的稳定性抗浪性要优良得多。飞机的着舰能力大大的提高,也许普通陆航飞行员也可轻松着舰和陆地没啥太大区别。

iv. 吨位大幅度增加到18万吨以后,最大的考验落在了造船技术上,这是作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中国最强的地方;如果吨位在10万吨级以下,最大的考验则是在以弹射器为代表的航母特种设备技术上,这是中国几乎完全空白的地方。只有扬长避短,才能保持项目可靠发展。

第十二,形成战斗力的周期大幅度缩短。各种舰载飞机、地勤设备、作战人员等战斗力要素几乎都是现成的,10万吨级以下航空母舰必须的那些特种设备并不需要,全新设计和建造的只有18万吨级航空母舰船体本身,因此项目周期可以空前缩短。例如:设计2年,建造2年,海试1年(包括海上飞行适应性训练),总共5年的时间就能基本形成战斗能力。这与国外很多所谓权威机构预测的20年时间天差地别。

第十三,起点高,真正满足中国需要。这是最后一个理由,也是最重要的理由。尽管这种航空母舰的成本只有美国10万吨级航母的 1/4~1 /5,形成战斗力也只要5年,但是其综合战斗能力却很强,超过美国现役大型航母,这才是中国真正需要的,甚至是唯一能够满足中国需要的。其他的,如中、小型航母不但无法解决中国在海洋上遇到的问题,反而还会增加更多的问题。而美国标准的10万吨级航母则是我们没有能力建造的。

前面从战术层面论述了中国必须也只有发展16.8万吨级以上航空母舰的理由和必要性,现在从战略层面谈谈这种航空母舰带来的好处和特点:

第一,可以从封闭结构、单一用途的航空母舰发展成为开放结构、多种用途的"通用母舰"。得益于吨位和空间的大幅度增加,可以将全舰分为上中下三个不同的工作区:上层是包括飞行甲板和机库的"飞行区";中层是"滚装区",各种车辆可以通过滚装跳板上下滚装甲板和码头;下层是"船坞区",可以在海上为潜艇、登陆艇、气垫船、各类小型舰艇等船只提供搭载、维护、检修服务和船员换防。相比航空母舰,"通用母舰"可执行的任务种类更多,作战弹性更大,总体成本更低。

第二,可以采用"舰机分离"的作战体制。舰载机和通用母舰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搭档,而是根据任务配置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舰载飞机。飞行区的基本航空设施可以通用于多种飞机。这样就可以非常迅速地从一种用途转向为另外一种用途。举一些比较极端的例子加以说明:搭载歼击机专注于防空;战斗轰炸机专注于进攻;搭载反潜巡逻机专注于反潜;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专注于信息战;无人机和通用运输/加油机专注于支援作战;战斗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专注于两栖作战等等。

第三,可以获得廉价而强悍的航空母舰,颠覆航母作战地位和作用的传统观念。18万吨级航母的建造费用大约12亿美金,采用经过现代化改装的歼8IIF、轰7A、运7系列等有人飞机90架和翔龙无人机30架的费用大约15亿美金(使用歼10和苏30MKK的费用要增加6~8亿美金),其他舰载设备和费用3亿美金,这样一艘全副武装的航空母舰费用仅为30亿美金,和美国10万吨级航母连机带舰180多亿美金相比差额巨大,而综合战斗力基本相当甚至更强。这使得航空母舰从昂贵稀罕的"奢侈品"变成了物美价廉的"日用品",可以放开手脚地大量生产、大量准备、大量使用,从而完全改变中国海军舰队的战略实力和地位。

第四,彻底改变潜艇部队作战使用方式。航母编队拥有强大的态势感知和信息作战能力,长航时无人机可以24小时为潜艇提供隐蔽的通信中继,这将完全改变潜艇部队强大但却近视的形象,赋予其呈几何指数增长的作战能力,使潜艇部队第一次真正可以进行编队作战和网络中心战。18万吨级通用母舰的船坞功能还能够使常规潜艇海上持续作战能力大幅度上升,装备AIP系统的先进常规潜艇甚至因此可以全程潜伏作战。

第五: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是赤裸裸的无耻和无聊的把戏,那些宣称中国威胁论的人恨不得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都停滞不前。如果因此而停止我们发展航空母舰的努力是愚不可及的行为。

第七,更加适合进行反恐作战和人道主义救援。因为"舰机分离"和"通用母舰"两大特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撤除用于大规模战争的作战飞机和相关设备,更换为适合反恐作战和人道主义救援的直升机、运输机和无人机,并搭载相应的作战、运输和后勤车辆以及适合滨海地区的作战舰艇、登陆艇、气垫船。必要时可以临时收容数以万计的难民。

港口码头需要特殊设计和建造才能满足18万吨级通用母舰的要求。但是对于建筑大国的中国来说应该不算什么。至于出访外国找不到停泊的港口也不是问题,18万吨级通用母舰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海上基地",人员和物资上下码头可以使用船坞区搭载的小型舰艇;另外,这么大的军舰可能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和苏 伊士运河进入大西洋,但这也不是问题,可以预见的若干年内中国海军还不需要到大西洋去作战。再说北极就要通航了更近更划算啊,谁还走窄小的运河啊。

问题; 主要的麻烦可能还在于观念的转变。

当美国标准的航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的时候,当国内的人们还在为建造所谓的5万吨级左右中型航空母舰而左右摇摆的时候,当7万吨级航空母舰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设想的时候,当研制10万吨级航空母舰被看作痴人说梦的时候,要理解和接受18万吨级的航空母舰乃至"通用母舰"的概念何其艰难。

1、对于美国来说,弹射器、阻拦装置、大型升降机、战斗机机翼折叠、起落架加强这些技术,已经是成熟的低成本技术,不用白不用。所以谁都可以造18万吨航母,就美国人不行,这要一造,就点醒中国人了。没有美国技术限制的航母,迟早被中国人造得跟玩具一样便宜,那就战场市场会场都完蛋了;

2、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限制。美国人要来来去去跑大西洋,航母太大不行。现在暂时还轮不到中国人开了航母去大西洋撒野,所以老美的要10万吨,中国人要18万吨,北极冰溶就可以通航了,有捷径走为啥绕道去走花钱狭窄的运河啊。

① 美国CVX大型航空母舰,排水量约10万吨,长度330米,宽度75米;吃水11.4米,

② 设想的中国未来航空母舰,排水量18万吨,长度480米,宽度115米。吃水12米,全舰搭载有人飞机115架

(战斗机/战斗轰炸机60架,预警机6架,反潜巡逻机12架,电子战飞机8架,通用运输机/加油机4架)以及无人机30架(一般为"翔龙"长航时大型无人机,通过更换不同的传感器和机载设备来执行侦察、预警、反潜、电子战、通信中继/潜艇通信等任务)。

③ 全通甲板飞行跑道左右2条,23米宽480米长。42米宽*480米两条跑道

⑤ 中置前后双舰岛式上层建筑使用核动力和电磁推进的混合动力方式

⑥ 左右两条飞行跑道可以同时常规起降两架战斗机,也可采用电磁弹射起飞,或者高速大功率电动机(高铁机车动力)起飞,起飞区可以同时停放4架战斗机(前后用尾焰导流板隔开)。平均每分钟可以起飞或者降落4架战斗机。

这么大的航母追求的是威慑遏制和进攻,不是偷袭,在卫星上肉眼也能看见。不要掉入老美的隐形陷阱。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强大希望大家都来顶。

造18万吨大航母是完全可行的,我国已有造30万吨超大型油轮的经验和能力,有高强度钢,有核动力潜艇,有高温气冷堆,有引进德国的磁悬浮和自创造的电磁弹射也可常规起降。这样我们可以不用购买昂贵的苏---33舰载机,不用研究也不用买老旧的落后的费能的蒸汽弹射器。如不用蒸汽弹射器省了多少空间、省了多少钱,重要的是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弹射器系统重量上千吨,需人员300多人,每一次任务需要浪费几百吨宝贵的淡水,需要高强度的维护维修老美也头疼)。蒸汽弹射器的缺陷

(1)维护成本大,U型密封条更换频繁而又十分麻烦,对材质要求高;

(2)使用蒸汽弹射器成本大,效率低,配套设施多,系统烦琐,各个环节要求高;

(3)需消耗大量淡水,美国曾为此考虑过蒸汽冷凝回收装置,终因体积大及效率低而取消。弹射起飞必须有一批弹射器的控制人员和维护人员。4个弹射器共需要300余人。由于弹射器是弹射起飞航母战斗力发挥的关键,所以这组人员对航母的作用可想而知。但是,弹射器使用复杂,检修任务也相当的繁重。美国的C-11-2型弹射器每弹射500次就要海上停飞,由随舰人员进行检修1-2天,而且日常航行中对其检查和维修也是相当繁重的。弹射起飞对航母的动力要求较高。因为弹射的动力是高温高压蒸汽,而这些蒸汽是由主机锅炉产生的,所以使用蒸汽弹射无疑会降低航母的输出功率。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的弹射器若以一分钟每架的速度连续弹射8架,会使航母的功率在短时间内下降32%,可见弹射对动力的消耗之大。就技术特性而言,电磁弹射器的优点主要有如下5点:1.使用范围更广:无论是未来可能出现更重的飞机,还是当前小而轻的无人机,电磁弹射器都可以弹射。2.可用性得到了提高:当前使用的蒸汽弹射器的两次重大故障间的平均周期是405周,而电磁弹射器可以达到1300周。3.减少了运行和支援费用:只需要90人就可以操作它,比蒸汽弹射器节省300人。4.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电磁弹射器的效率大约是蒸汽弹射器的10倍,约为60%左右。5.减少对舰上辅助系统的要求:蒸汽弹射器依赖于航母提供的大批辅助系统,电磁弹射器则简化了许多,它从关闭状态到待用状态的时间不到15分钟,这让蒸汽弹射器望尘莫及。

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IEEE)学会《SPECTRUM ONLINE》网站11月12日报道称,今年秋天,美海军开始测试2套革命性的航母弹射系统。海军的想法是利用直线感应电动机,通过相应系统极高速运动将飞机弹射升空。这类似于磁悬浮列车所用技术。月份,2个系统的模型交付美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在新泽西州的实验站,在那里,电磁飞机弹射系统(EMALS)正在模拟弹射床上进行试验。系统具有完整的功能,但只有半长弹射轨道——50米长。2套系统分别属于通用原子公司和诺思罗普船用系统公司,2套系统正在展开竞争,胜者要用在未来的CVN-21航空母舰上。目前即使先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还在使用几十年前的老技术——蒸汽弹射,系统重量达近千吨,在2~3秒加速到每小时240千米。蒸汽弹射器是一个混乱的蒸汽管路、阀和液压系统的迷宫,是属于火车技术的范围。它的爆发力来自非常大的由蒸汽驱动的活塞,其弹射机大而笨重,效率很低。电磁飞机弹射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弹射控制范围,适合弹射飞机的范围很广。被加速飞机的重量约在4.5~45吨,弹射时速在100千米~370千米之间,控制灵敏度灵活,这是蒸汽弹射器不能达到的。电磁飞机弹射系统的心脏是103米长的直线感应电动机,它推动与飞机相连接的电枢。这与磁悬浮列车相似。但后者的运动是漂浮在空气中,而电磁飞机弹射系统则要与滚轮接触。电磁飞机弹射系统具有连续自监视的闭路系统,连续调节速度和功率,以便适应每种飞机机型的弹射剖面。与传统弹射器相比,电磁飞机弹射器除具有较大控制灵活性之外,其重量和大小只相当于蒸汽弹射器的一半。消除了高压、高温蒸汽管路和阀的迷宫,可减少值勤作业和战斗危险。电磁飞机弹射系统的维修人员将减少30%。而且未来电磁飞机弹射系统是模块化的,便于维修和改进时不同组件和分系统的交换。

凡是反对的都该反思我们落后的根源,就是没有创新,不敢创新,跟着别人的屁股走,也就不思进取,但求无过,怕但失败的风险和责任。国家应该建立有关政策,重大创新设备国家可先投资补贴并可投保,国家要大力扶持新技术,不要失去尝试的勇气。

上海江南造船厂长兴岛基地内的3号船坞,长580米、宽120米,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船坞。随着航空工业发动机新技术的发展,推力不断加大,放眼未来大部分战机均可短距起飞,高瞻远瞩建造480米长的常规起降航空母舰是我国的最佳选择!

俄罗斯使用实际是英国创造的12度上翘角滑跃式起飞甲板,是在牺牲飞机的作战性能上实现的,滑跃式起飞油耗大,起飞重量小的多,飞机作战半径小,载弹量也大打折扣。只是适用小国,超级大国都用大型航母的。

关于动力问题,航母还是核动力的好,经济耐用。

航空母舰用的高强度钢宝钢和抚顺早已在生产。再说核潜艇早已能造。核潜艇对动力系统和钢板的要求要高于航空母舰。有问题是要去解决的。所以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现在重要的是有没有智慧,有没有胆量去解决问题。

航母是个很好的威慑敌人遏制战争的工具。 核弹的作用主要也是威慑敌国和遏制战争的,十几年就全部报废了。核弹遏制战阵的作用是在发射架上的,要比发出去的作用大。航母的作用更是超出许多啊。有的人叫喊航母容易遭到攻击,可是我们沿海好多的大城市(上海天津广州)更容易受到攻击啊,我们就不建设大城市了?我们也有能力击沉一艘敌国的航空母舰,但是的有这个胆量开战才行,可能去攻击一艘潜艇,谁也没有胆子去攻击一个航母舰队,因为这就可能意味着核战的爆发,所以说航母是流动的国土,是国家意志力的体现,她是一种力量的宣泄,她的作用就是遏制战争威吓敌人给敌人造成强大的心里压力,达到不战屈人之兵。为国家的利益服务。我国在海外的基地几乎没有,并且容易受制于人,所以拥有航母在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国家形象等方面有着潜艇无法替代超越的作用。

我要强调的是战略眼光——这是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凝聚力决定的。日韩早已能够建造40万吨的大型油轮了,这仅仅是一种制造能力吗?这是一种民族的力量,一种坚强自信的创造力!这是国力和智慧的象征。我们的国家已经沉寂了好长时间了,就是模仿花银子买,能买来最新技术吗?能仿来国家安全吗?该醒一醒了!!!

多功能 常规起降新概念——汉级核动力航母

排水量18万吨

全长486米

全宽115米

吃水12米

排水量18万吨

双舰岛设计,舰岛中置,前舰岛 激光攻防系统 后舰岛多功能综合指挥岛

起飞模式电磁弹射或者高速电机动力(高铁电力机车的成熟技术已达到480公里时速)和常规起飞两种模式

动力:先进核动力加电磁动力驱动

载机 125架 机种 歼10C

双跑道 小 26米宽×480米长 可常规起降各种作战飞机

大42米宽×480米长 可常规起降各种大型作战飞机

大量进口舰载机往往受制于人,一旦舰载机被“卡脖子”,那么整个航母编队就只能呆在岸边了。因此,能够研制、生产先进的短距起降固定翼舰载机对于发展航母大国的国防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国舰载机必须由中国自己造!!!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4e25c80100vkgn.html

航母——是流动的国土,是国家的意志 是国家力量的象征!

航母的威慑力就是在于它的巨大威力,给敌国以强大的压力。总有一天,我们的领导也会说:我们的航母在哪里!

建造18万吨的大型航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巨型航母,是体现创新精神,展现我中华智慧创造力凝聚力的标志是大国国力的具体体现。 480米长的起飞跑道、电磁弹射或者高速铁路用的高能高速电机驱动--辅助推进可以实现陆航的固定翼作战飞机在航母上的常规起降!实现陆航固定翼机上舰,可以节省多少时间和金钱啊!现役的大部分的固定翼作战飞机换了推力大的发动机都可以上舰的。让敌国胆寒,有汉奸也许在想如何屏蔽诋毁此贴呢。

目前最大的航空母舰只有10万吨级,按照美国航母观来说18万吨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吨位,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知难行易,我们建造美国标准的10万吨级航空母舰困难重重,反而是设计建造18万吨以上的航空母舰却相对容易而且符合国情。就现有的技术来探讨,做大的易做小反而难啊做适合自己的大有大的道理。(我们搞奥运会 世博会 规模可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费不少啊。包括广州的亚运会据说也烧了不少钱焰火礼花的烧钱规模就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了!扯远了 呵呵)

中国发展航母,尤其是发展美国式的蒸汽弹射大型航空母舰,可谓困难重重,概括起来有这么点:

第一,成本高昂。建造美国式的蒸汽弹射大型航空母舰航空母舰造价60亿美金,舰载飞机100多亿美金,护航舰队100多亿美金,全寿命周期费用500多亿美金。对于每年军费只有区区数百亿美金的中国来说这不啻为天文数字。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再说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等啊......

第二,缺乏多项专有技术。蒸汽/电磁弹射器、大型升降机、蒸汽/电磁阻拦装置等设备和技术几乎只有美国拥有并且经过了几十年发展才逐渐完善,中国自行研制开发需要漫长的周期和大量的资金而且风险高效益差;

第三,缺乏多种舰载飞机。舰载预警机、舰载战斗机、舰载反潜巡逻机等三种必不可少的飞机中,现成的舰载战斗机只有苏33这一种并不理想的型号可供选择,舰载预警机和舰载反潜巡逻机则需要重新研制。这导致整个项目的成本、周期、风险进一步加大。

第四,航空母舰作战体制和经验一片空白。使用航空母舰进行作战,与陆基航空兵差异巨大,另有一套完整的作战体制和管理方法,这是各大海军强国经过了大半个世纪实战检验和理论研究才逐渐积累起来的。中国连稍大一点的舰队作战的经验都没有,要独自摸索出航空母舰特混编队作战体制和管理方法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第五,航空母舰专有人才十分匮乏。固定翼舰载机飞行员、航母地勤人员、飞行甲板/机库调度员、航母空勤管理人员、弹射器操作与维护人员等等都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中国在没有经验和导师的情况下要形成有效的战斗力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周期和高昂的训练成本。

第六,生存能力饱受质疑。中国的航空母舰一旦成军,还没等到形成战斗能力,就必将成为各假想敌国首要攻击对象,必将面临各种高技术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尤其是美国军队)使用各种类型智能兵器的饱和攻击。如果这种集合了大量海军资源和国家荣耀的作战平台被击沉,那么无论是在实质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将对中国造成沉重的打击。且由于中国没有任何人研制和使用过航空母舰,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疑虑。这种对于航空母舰关键未知因素的疑虑,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航空母舰的发展。

担心助长中国威胁论大幅度升级。对于中国来说,5、6万吨的中型航母甚或10万吨的大型航母大小一样是威胁,最适合甚至唯一的选择就是研制18万吨以上的航母。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吨位增加到18万吨以后,飞行甲板空间大幅度增加可以实现常规起降,可以使用长达480米的普通跑道来起降飞机(配置轻型的简易机械阻拦装置辅助降落即可),不必使用蒸汽弹射器以及蒸汽阻拦装置,而电磁弹射器与之相关的技术、资金和风险问题不复存在。我国是世界第二个拥有电磁推进技术的国家,和时速超过450公里的高铁电力动能驱动技术。

第二,由于舰上空间足够大,可以使用固定的斜坡来作为飞行甲板和机库之间的联结通道。飞机上下斜坡可以使用

牵引车或者小功率的自动扶梯(类似一个大型跑步机)。当然也可以使用结构简单省地方的大型升降机。

第三,中国几乎所有的现役战斗机和研制中的下一代战斗机不经过任何改装就能直接用于航空母舰。在同等条件陆基战斗机比同级的舰载等战斗机性能更加优越,这意味着一些表现中庸的陆基战斗机上舰之后将会出类拔萃,

例如经过现代化改装的歼8IIF就能够以出色的高空高速截击能力(22000米,2.3Ma,中程导弹射程增加50%)力压F18E/F和F35这些最大飞行速度不超过1.8Ma、作战高度18000米以下的典型舰载战斗机。而作战半径高达1650公里、最大速度1.7Ma、载弹量6.5吨、兼具空战能力的"飞豹"也将是任何类型水面舰队的噩梦。其他更先进的战机如歼 10和苏30MKK上舰之后的作战能力也只会更加强大,更不用说还能配置下一代重型战斗机。

第四,舰载预警机和舰载反潜巡逻机的飞行平台更容易获得。比如可以使用运7长航程型号为基础进行研制(机长24.31米、机高 8.891米、翼展29.2米、最大起飞重量24吨、最大商载5.5吨、巡航时速420千米/小时、最大续航时间10小时)。运7长航程型除了起降距离和尺寸比"鹰眼"预警机稍为大一些以外,其他性能指标都非常适合舰载使用。而在16.8万吨级航空母舰上,对动力系统经过适当改进的运七长航程完全可以在 460 米跑道上起降,相比"鹰眼"预警机载机更大的载重量和机内空间反而变成了突出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新舟-600 运7长航程型是国产飞机,技术成熟,价格低廉,改装和上舰都非常快捷和容易。

第五,和10万吨级航空母舰相比,18万吨级航母与陆地空军基地更为相似,因此可以大量借鉴陆基航空兵的作战体制和管理方法,从而避开一系列别人长年积累而我们完全空白的需要利用特殊的航母使用经验才能解决的问题。

第六,航空母舰专有人才匮乏的问题难度大幅降低。不再需要蒸汽弹射器/阻拦装置的操作与维护人员这类特殊人才;航母地勤人员、飞行甲板/机库调度员、航母空勤管制人员这些专门人才的要求不会像10万吨级航母那样苛刻,可以从陆基空军基地大量引进;不要求进行大角度高速俯冲降落和弹射起飞的飞行员也更加容易选拔和培养。

第七,无人机上舰的限制条件大幅度放宽。由于不需要弹射起飞,并且跑道的宽度最大可以达到40米,一些类似于"全球鹰"(翼展 35 米)和"翔龙"(翼展25米)那样的大型无人机机翼(可折叠)就能够用于航空母舰,从而提供10万吨级航空母舰无法企及的对空中目标、水面目标、水下目标和地面目标进行大范围、全空域、全天候、长航时的侦察/搜索/警戒等信息战能力。

第八,舰载机使用效率大幅度提高。10万吨级航母的舰载机数量最多为90架(为了保证效率通常不足80架),18万吨级航母的飞机数量在理论上可以达到160架以上,但实际使用只要90架有人飞机和30架无人机就足够了。由于弹射器、燃油、弹药和其它耗材的使用限制,10万吨级航空母舰90架舰载机每天起飞架次约为200(巅峰状态)和150(持续作战)。而同样使用90架有人飞机的16万吨级航空母舰每天出动频率将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30架长航时无人机还能保证每天有20架次的24小时巡逻飞行。此外,更大的吨位和更长的跑道使得飞机起降对于海浪的敏感性大幅度降低,可以在更加恶劣的气象条件下起飞和降落。

第九,生存能力大幅度提高。首先是主动防御能力的提高:由于可以使用和陆基飞机同等级别和长航时大型无人机的加入使得态势感知能力和范围大幅度增加;使用效率的提高使得每天可出动的飞机架次成倍增长。其次是被动抗打击能力的提高:吨位大量增加也意味着船体结构抗打击能力直线上升;相比 10万吨级航母所增加的飞机数量有限,这意味着在吨位上有着大量的富余,可以用来在要害部位增加装甲防护;电磁弹射器、飞机升降机和阻拦装置等大型复杂机电设备,跑道、机库、出入口等部位遭到打击之后均可迅速修复。而16.8万吨级航空母舰却可以通过切除参差不齐的弹洞边缘再铺垫焊接上普通的钢板就可以恢复跑道的使用。此外,18万吨级航空母舰有两条460米长的跑道,其中一条被击中不影响另一条的使用,而一些高性能的战斗机如L-15歼10和苏27在空战载荷状态下使用一半长度的跑道就能够起飞。

第十,吨位增加,成本反而下降。原因如下:

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在美国的10万吨级航空母舰上,仅仅使用和维护蒸汽弹射器就需要500多人,阻拦装置和升降机的使用和维护人员也不在少数,再加上作业空间的增加使得原本用于地面机场的各种自动化设备也能用于航空母舰(例如一体化的地勤车辆和自动挂弹车),在作战效率提高的同时,16.8万吨级航空母舰需要配备的人员数量反而大大少于10万吨级航空母舰,这是一个滑稽但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另外,包括舰载机飞行员在内的专门人才的要求降低,也使得选拔和培养成本降低了。这些都导致18万吨级航空母舰的综合人力成本相比10万吨级航空母舰低得多。节约了大量的舰载战斗机改装成本。以苏27为例,单价只有三千万美金,而同等性能的苏33单价超过了五千万美金,按照装备 60架计算,节约的资金高达12亿美金。由于机翼不用折叠,起落架不用特别加强,也不采用10万吨级以下航空母舰那种弹射起飞和高速降落的的"粗暴" 使用方式,飞机的寿命更长、维护成本更低。歼10和歼8歼7等空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可以使用几乎完全相同的作战飞机,还能节省一大笔研制费用,采购方面也由于批量更大单价也就更低。

由于海军现有的各种作战飞机(歼8IIF、轰7A、苏30MKK等)已经成批装备部队,可以连人带机直接配置给18万吨级航空母舰,无须另行采购和改装,更加可以节省大笔的资金。

预警机、反潜巡逻机、电子战机、通用运输/加油机这几种飞机都可以使用运7长航程型号进行改装,载机和设备基本上都具有国产化、标准化、模块化和通用化等特点,研制、采购和使用成本都会很低。

各种现有的机场设备(如一体化的地勤保障车辆、挂弹车、电瓶车、牵引车、检修维护车辆等等)稍加改装或者不用改装都能用于18万吨级航空母舰,飞行甲板有足够的空间给这些设备展开和使用,还能够使用斜坡式机库出入口自行在飞行甲板和机库之间往返行驶。这样又能节省一大笔地勤设备研制和采购费用。

再看看由于吨位加大而增加的费用约12亿人民币,就算按照美国的标准航空母舰建造人工费用占三分之一,每艘大型航母的工时费就是13亿美金,中国的人工费用通常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人工费用不会超过两亿美金。相当于舰载战斗机节约费用的零头而已。因此,中国建造18万吨级航空母舰的费用将会维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粗略估计大约为19亿美金。与美国建造10万吨级航空母舰花费的40亿美金相比,是比较合理的。

第十一,吨位增加,项目可行性反而更高。原因如下:

i. 需要进行全新设计的大项目减少了很多。电磁弹射器、阻拦装置、飞机升降机、舰载战斗机的起落架加强和机翼折叠技术、航母专用地勤设备等等。

ii. 各种舰载飞机都能够选择国产的成熟型号,飞行员、地勤人员、战术战法、作战体制和管理办法都可由陆基航空兵直接进行移植,都是现成的,可以非常可靠和迅速地形成战斗力。

iii. 中国从零开始发展和使用航空母舰不可避免会犯下很多的错误。航母吨位和空间的增加,对于设计、制造、使用中的各种错误和问题的适应性和包容性更强,出现差错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也会更多,改装升级的余地也更大,项目总体生存能力也就更强。18万吨航母宽度118米船的稳定性抗浪性要优良得多。飞机的着舰能力大大的提高,也许普通陆航飞行员也可轻松着舰和陆地没啥太大区别。

iv. 吨位大幅度增加到18万吨以后,最大的考验落在了造船技术上,这是作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中国最强的地方;如果吨位在10万吨级以下,最大的考验则是在以弹射器为代表的航母特种设备技术上,这是中国几乎完全空白的地方。只有扬长避短,才能保持项目可靠发展。

第十二,形成战斗力的周期大幅度缩短。各种舰载飞机、地勤设备、作战人员等战斗力要素几乎都是现成的,10万吨级以下航空母舰必须的那些特种设备并不需要,全新设计和建造的只有18万吨级航空母舰船体本身,因此项目周期可以空前缩短。例如:设计2年,建造2年,海试1年(包括海上飞行适应性训练),总共5年的时间就能基本形成战斗能力。这与国外很多所谓权威机构预测的20年时间天差地别。

第十三,起点高,真正满足中国需要。这是最后一个理由,也是最重要的理由。尽管这种航空母舰的成本只有美国10万吨级航母的 1/4~1 /5,形成战斗力也只要5年,但是其综合战斗能力却很强,超过美国现役大型航母,这才是中国真正需要的,甚至是唯一能够满足中国需要的。其他的,如中、小型航母不但无法解决中国在海洋上遇到的问题,反而还会增加更多的问题。而美国标准的10万吨级航母则是我们没有能力建造的。

前面从战术层面论述了中国必须也只有发展16.8万吨级以上航空母舰的理由和必要性,现在从战略层面谈谈这种航空母舰带来的好处和特点:

第一,可以从封闭结构、单一用途的航空母舰发展成为开放结构、多种用途的"通用母舰"。得益于吨位和空间的大幅度增加,可以将全舰分为上中下三个不同的工作区:上层是包括飞行甲板和机库的"飞行区";中层是"滚装区",各种车辆可以通过滚装跳板上下滚装甲板和码头;下层是"船坞区",可以在海上为潜艇、登陆艇、气垫船、各类小型舰艇等船只提供搭载、维护、检修服务和船员换防。相比航空母舰,"通用母舰"可执行的任务种类更多,作战弹性更大,总体成本更低。

第二,可以采用"舰机分离"的作战体制。舰载机和通用母舰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搭档,而是根据任务配置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舰载飞机。飞行区的基本航空设施可以通用于多种飞机。这样就可以非常迅速地从一种用途转向为另外一种用途。举一些比较极端的例子加以说明:搭载歼击机专注于防空;战斗轰炸机专注于进攻;搭载反潜巡逻机专注于反潜;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专注于信息战;无人机和通用运输/加油机专注于支援作战;战斗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专注于两栖作战等等。

第三,可以获得廉价而强悍的航空母舰,颠覆航母作战地位和作用的传统观念。18万吨级航母的建造费用大约12亿美金,采用经过现代化改装的歼8IIF、轰7A、运7系列等有人飞机90架和翔龙无人机30架的费用大约15亿美金(使用歼10和苏30MKK的费用要增加6~8亿美金),其他舰载设备和费用3亿美金,这样一艘全副武装的航空母舰费用仅为30亿美金,和美国10万吨级航母连机带舰180多亿美金相比差额巨大,而综合战斗力基本相当甚至更强。这使得航空母舰从昂贵稀罕的"奢侈品"变成了物美价廉的"日用品",可以放开手脚地大量生产、大量准备、大量使用,从而完全改变中国海军舰队的战略实力和地位。

第四,彻底改变潜艇部队作战使用方式。航母编队拥有强大的态势感知和信息作战能力,长航时无人机可以24小时为潜艇提供隐蔽的通信中继,这将完全改变潜艇部队强大但却近视的形象,赋予其呈几何指数增长的作战能力,使潜艇部队第一次真正可以进行编队作战和网络中心战。18万吨级通用母舰的船坞功能还能够使常规潜艇海上持续作战能力大幅度上升,装备AIP系统的先进常规潜艇甚至因此可以全程潜伏作战。

第五: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是赤裸裸的无耻和无聊的把戏,那些宣称中国威胁论的人恨不得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都停滞不前。如果因此而停止我们发展航空母舰的努力是愚不可及的行为。

第七,更加适合进行反恐作战和人道主义救援。因为"舰机分离"和"通用母舰"两大特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撤除用于大规模战争的作战飞机和相关设备,更换为适合反恐作战和人道主义救援的直升机、运输机和无人机,并搭载相应的作战、运输和后勤车辆以及适合滨海地区的作战舰艇、登陆艇、气垫船。必要时可以临时收容数以万计的难民。

港口码头需要特殊设计和建造才能满足18万吨级通用母舰的要求。但是对于建筑大国的中国来说应该不算什么。至于出访外国找不到停泊的港口也不是问题,18万吨级通用母舰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海上基地",人员和物资上下码头可以使用船坞区搭载的小型舰艇;另外,这么大的军舰可能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和苏 伊士运河进入大西洋,但这也不是问题,可以预见的若干年内中国海军还不需要到大西洋去作战。再说北极就要通航了更近更划算啊,谁还走窄小的运河啊。

问题; 主要的麻烦可能还在于观念的转变。

当美国标准的航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的时候,当国内的人们还在为建造所谓的5万吨级左右中型航空母舰而左右摇摆的时候,当7万吨级航空母舰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设想的时候,当研制10万吨级航空母舰被看作痴人说梦的时候,要理解和接受18万吨级的航空母舰乃至"通用母舰"的概念何其艰难。

1、对于美国来说,弹射器、阻拦装置、大型升降机、战斗机机翼折叠、起落架加强这些技术,已经是成熟的低成本技术,不用白不用。所以谁都可以造18万吨航母,就美国人不行,这要一造,就点醒中国人了。没有美国技术限制的航母,迟早被中国人造得跟玩具一样便宜,那就战场市场会场都完蛋了;

2、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限制。美国人要来来去去跑大西洋,航母太大不行。现在暂时还轮不到中国人开了航母去大西洋撒野,所以老美的要10万吨,中国人要18万吨,北极冰溶就可以通航了,有捷径走为啥绕道去走花钱狭窄的运河啊。

① 美国CVX大型航空母舰,排水量约10万吨,长度330米,宽度75米;吃水11.4米,

② 设想的中国未来航空母舰,排水量18万吨,长度480米,宽度115米。吃水12米,全舰搭载有人飞机115架

(战斗机/战斗轰炸机60架,预警机6架,反潜巡逻机12架,电子战飞机8架,通用运输机/加油机4架)以及无人机30架(一般为"翔龙"长航时大型无人机,通过更换不同的传感器和机载设备来执行侦察、预警、反潜、电子战、通信中继/潜艇通信等任务)。

③ 全通甲板飞行跑道左右2条,23米宽480米长。42米宽*480米两条跑道

⑤ 中置前后双舰岛式上层建筑使用核动力和电磁推进的混合动力方式

⑥ 左右两条飞行跑道可以同时常规起降两架战斗机,也可采用电磁弹射起飞,或者高速大功率电动机(高铁机车动力)起飞,起飞区可以同时停放4架战斗机(前后用尾焰导流板隔开)。平均每分钟可以起飞或者降落4架战斗机。

这么大的航母追求的是威慑遏制和进攻,不是偷袭,在卫星上肉眼也能看见。不要掉入老美的隐形陷阱。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强大希望大家都来顶。

造18万吨大航母是完全可行的,我国已有造30万吨超大型油轮的经验和能力,有高强度钢,有核动力潜艇,有高温气冷堆,有引进德国的磁悬浮和自创造的电磁弹射也可常规起降。这样我们可以不用购买昂贵的苏---33舰载机,不用研究也不用买老旧的落后的费能的蒸汽弹射器。如不用蒸汽弹射器省了多少空间、省了多少钱,重要的是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弹射器系统重量上千吨,需人员300多人,每一次任务需要浪费几百吨宝贵的淡水,需要高强度的维护维修老美也头疼)。蒸汽弹射器的缺陷

(1)维护成本大,U型密封条更换频繁而又十分麻烦,对材质要求高;

(2)使用蒸汽弹射器成本大,效率低,配套设施多,系统烦琐,各个环节要求高;

(3)需消耗大量淡水,美国曾为此考虑过蒸汽冷凝回收装置,终因体积大及效率低而取消。弹射起飞必须有一批弹射器的控制人员和维护人员。4个弹射器共需要300余人。由于弹射器是弹射起飞航母战斗力发挥的关键,所以这组人员对航母的作用可想而知。但是,弹射器使用复杂,检修任务也相当的繁重。美国的C-11-2型弹射器每弹射500次就要海上停飞,由随舰人员进行检修1-2天,而且日常航行中对其检查和维修也是相当繁重的。弹射起飞对航母的动力要求较高。因为弹射的动力是高温高压蒸汽,而这些蒸汽是由主机锅炉产生的,所以使用蒸汽弹射无疑会降低航母的输出功率。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的弹射器若以一分钟每架的速度连续弹射8架,会使航母的功率在短时间内下降32%,可见弹射对动力的消耗之大。就技术特性而言,电磁弹射器的优点主要有如下5点:1.使用范围更广:无论是未来可能出现更重的飞机,还是当前小而轻的无人机,电磁弹射器都可以弹射。2.可用性得到了提高:当前使用的蒸汽弹射器的两次重大故障间的平均周期是405周,而电磁弹射器可以达到1300周。3.减少了运行和支援费用:只需要90人就可以操作它,比蒸汽弹射器节省300人。4.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电磁弹射器的效率大约是蒸汽弹射器的10倍,约为60%左右。5.减少对舰上辅助系统的要求:蒸汽弹射器依赖于航母提供的大批辅助系统,电磁弹射器则简化了许多,它从关闭状态到待用状态的时间不到15分钟,这让蒸汽弹射器望尘莫及。

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IEEE)学会《SPECTRUM ONLINE》网站11月12日报道称,今年秋天,美海军开始测试2套革命性的航母弹射系统。海军的想法是利用直线感应电动机,通过相应系统极高速运动将飞机弹射升空。这类似于磁悬浮列车所用技术。月份,2个系统的模型交付美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在新泽西州的实验站,在那里,电磁飞机弹射系统(EMALS)正在模拟弹射床上进行试验。系统具有完整的功能,但只有半长弹射轨道——50米长。2套系统分别属于通用原子公司和诺思罗普船用系统公司,2套系统正在展开竞争,胜者要用在未来的CVN-21航空母舰上。目前即使先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还在使用几十年前的老技术——蒸汽弹射,系统重量达近千吨,在2~3秒加速到每小时240千米。蒸汽弹射器是一个混乱的蒸汽管路、阀和液压系统的迷宫,是属于火车技术的范围。它的爆发力来自非常大的由蒸汽驱动的活塞,其弹射机大而笨重,效率很低。电磁飞机弹射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弹射控制范围,适合弹射飞机的范围很广。被加速飞机的重量约在4.5~45吨,弹射时速在100千米~370千米之间,控制灵敏度灵活,这是蒸汽弹射器不能达到的。电磁飞机弹射系统的心脏是103米长的直线感应电动机,它推动与飞机相连接的电枢。这与磁悬浮列车相似。但后者的运动是漂浮在空气中,而电磁飞机弹射系统则要与滚轮接触。电磁飞机弹射系统具有连续自监视的闭路系统,连续调节速度和功率,以便适应每种飞机机型的弹射剖面。与传统弹射器相比,电磁飞机弹射器除具有较大控制灵活性之外,其重量和大小只相当于蒸汽弹射器的一半。消除了高压、高温蒸汽管路和阀的迷宫,可减少值勤作业和战斗危险。电磁飞机弹射系统的维修人员将减少30%。而且未来电磁飞机弹射系统是模块化的,便于维修和改进时不同组件和分系统的交换。

凡是反对的都该反思我们落后的根源,就是没有创新,不敢创新,跟着别人的屁股走,也就不思进取,但求无过,怕但失败的风险和责任。国家应该建立有关政策,重大创新设备国家可先投资补贴并可投保,国家要大力扶持新技术,不要失去尝试的勇气。

上海江南造船厂长兴岛基地内的3号船坞,长580米、宽120米,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船坞。随着航空工业发动机新技术的发展,推力不断加大,放眼未来大部分战机均可短距起飞,高瞻远瞩建造480米长的常规起降航空母舰是我国的最佳选择!

俄罗斯使用实际是英国创造的12度上翘角滑跃式起飞甲板,是在牺牲飞机的作战性能上实现的,滑跃式起飞油耗大,起飞重量小的多,飞机作战半径小,载弹量也大打折扣。只是适用小国,超级大国都用大型航母的。

关于动力问题,航母还是核动力的好,经济耐用。

航空母舰用的高强度钢宝钢和抚顺早已在生产。再说核潜艇早已能造。核潜艇对动力系统和钢板的要求要高于航空母舰。有问题是要去解决的。所以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现在重要的是有没有智慧,有没有胆量去解决问题。

航母是个很好的威慑敌人遏制战争的工具。 核弹的作用主要也是威慑敌国和遏制战争的,十几年就全部报废了。核弹遏制战阵的作用是在发射架上的,要比发出去的作用大。航母的作用更是超出许多啊。有的人叫喊航母容易遭到攻击,可是我们沿海好多的大城市(上海天津广州)更容易受到攻击啊,我们就不建设大城市了?我们也有能力击沉一艘敌国的航空母舰,但是的有这个胆量开战才行,可能去攻击一艘潜艇,谁也没有胆子去攻击一个航母舰队,因为这就可能意味着核战的爆发,所以说航母是流动的国土,是国家意志力的体现,她是一种力量的宣泄,她的作用就是遏制战争威吓敌人给敌人造成强大的心里压力,达到不战屈人之兵。为国家的利益服务。我国在海外的基地几乎没有,并且容易受制于人,所以拥有航母在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国家形象等方面有着潜艇无法替代超越的作用。

我要强调的是战略眼光——这是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凝聚力决定的。日韩早已能够建造40万吨的大型油轮了,这仅仅是一种制造能力吗?这是一种民族的力量,一种坚强自信的创造力!这是国力和智慧的象征。我们的国家已经沉寂了好长时间了,就是模仿花银子买,能买来最新技术吗?能仿来国家安全吗?该醒一醒了!!!

多功能 常规起降新概念——汉级核动力航母

排水量18万吨

全长486米

全宽115米

吃水12米

排水量18万吨

双舰岛设计,舰岛中置,前舰岛 激光攻防系统 后舰岛多功能综合指挥岛

起飞模式电磁弹射或者高速电机动力(高铁电力机车的成熟技术已达到480公里时速)和常规起飞两种模式

动力:先进核动力加电磁动力驱动

载机 125架 机种 歼10C

双跑道 小 26米宽×480米长 可常规起降各种作战飞机

大42米宽×480米长 可常规起降各种大型作战飞机

大量进口舰载机往往受制于人,一旦舰载机被“卡脖子”,那么整个航母编队就只能呆在岸边了。因此,能够研制、生产先进的短距起降固定翼舰载机对于发展航母大国的国防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国舰载机必须由中国自己造!!!

博客 不可信
楼主在梦中造出来了
梦想?真的只是一个梦罢了,每一样都完全不切实际。
也许是个好主意,要赶超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路。跟着美帝跑要等到何年何月?
当年舰船中方就是鼓吹15万吨以上的
取长补短不错。这就跟政府禁嫖娼,但是嫖完后不给钱不就不是嫖娼了吗?
30wt的油轮好像才300多米长,50wt的海上巨人号才458米,这……480米长100多米宽的铁家伙恐怕不止18wt吧,我小白哦。
我们比美帝好的就是在大西洋没有什么必须利益需要快速到达,因此对于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适航性没有要求。因为我们未来只要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两洋即可,所以造舰吨位能允许通过印尼海域即可。
此建议甚好,我们的坞长530米,宽125米,我立即着手根据楼主的建议,设计一款根据民用标准设计的大型航空母舰(不,应该叫航空母船)。上报发改委和工信部,拨款建造。
我本混沌之思路,至此茅塞顿开,一片光明。
港口停得下么?
这个可以有,哇卡卡
貌似看见J8F了!
搞超大吨位超越MD,可以有
我们特种钢能造出来条件这么高的吗 另外这么多j10估计都能占现役的一部分了
按楼主数据,这个没法有。
18万吨,技术上是做不到楼主所说的甲板尺寸的。
楼主是把吨位和甲板尺寸直接按比例扩大的,但船是个三维体。。。
不过,从战略需求和地缘选择上,中国确实该造大航母,12,15,17,18都可以。
写的不错,开拓思路,超常规发展。做梦也好,梦想也好,很多科技的进步都是从梦想开始的,中国古代飞天不就是一种梦啊?一切皆有可能!!努力吧,加油吧!!
新浪博客的东西啊,我也曾经天真地相信过呢~
港口停泊不了
这种长度18万吨?用的复材吧!
在同等条件陆基战斗机比同级的舰载等战斗机性能更加优越,这意味着一些表现中庸的陆基战斗机上舰之后将会出类拔萃,

例如经过现代化改装的歼8IIF就能够以出色的高空高速截击能力(22000米,2.3Ma,中程导弹射程增加50%)力压F18E/F和F35这些最大飞行速度不超过1.8Ma、作战高度18000米以下的典型舰载战斗机。而作战半径高达1650公里、最大速度1.7Ma、载弹量6.5吨、兼具空战能力的"飞豹"也将是任何类型水面舰队的噩梦。其他更先进的战机如歼 10和苏30MKK上舰之后的作战能力也只会更加强大,更不用说还能配置下一代重型战斗机。
------------------------------------
我艹不带这么黑沈飞的
这帖子都出来好久了吧。。。
yyyy
哦,那就轮到美国人开始研发反舰弹道导弹了。
全是唾沫星子!!
航母真是越大越好吗?
知难行易,仅仅是因为无知无畏。
干脆说造80万吨多好,弹射器都不用了
搞那么大干什么?
吨位适中,兵力够用。对付大国多来几个编队,对付小国可以分散控制更多的地区。
你花人家两艘的钱造个超级大的,舰载机倒是多了,但控制范围受限于飞机作战半径,控制范围并不比10万吨级航母大。
而在这个控制范围内,组成外层防空的舰载机并不多。
你一艘航母的起降能力和控制范围怎么也比不过两艘小一些的航母,而且进攻作战可以两线作战,你一艘就一个方向,敌人可以集中兵力。
所以太大没必要。
难道有一个高铁吗
先买md 2艘。。。。再代工 福特级。。。2艘。。。然后再自主研发 2艘。。。。
进错了网站了?  
30wt的油轮好像才300多米长,50wt的海上巨人号才458米,这……480米长100多米宽的铁家伙恐怕不止18wt吧,我 ...
9w吨级别的民船和航母长宽比(水线位置)不一样…
我觉得这个有可行性啊,反正不用特别的技术,建一艘试试罗,反正天朝现在穷得只剩下钱了。如果测试失败,就改为公费旅游船,以后公务员啥的要出国玩,就用它了,这样会为纳税人节省不少钱的,而且在自己的船上面还可以办个党校学习班之类的,学习娱乐两不误。
太大没有必要,10万吨左右就差不多到了极限,也是合适的,不用再扩大了。
8万吨以上,就必须搞核动力了,否则跑不起来。{:soso_e120:}
我们能有8万吨的常规动力4弹射航母,都烧高香了,别YY18万吨的了,先把福莱斯特搞出来再吹,这可是人家扔进博物馆N年,也当靶船打的那个级别的航母。{:soso_e113:}
还不会走路,就开始YY跑过刘翔了。{:soso_e120:}
你们信吗?反正我是不信
嗯~为什么不直接造海上机场?日本就有。
还不如在东太平洋填个岛...想上啥上啥....{:soso_e136:}
希望有,支持
不相信,这个不可能的。造出来谁来承担金属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