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6:39:33
美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如何影响中国经济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8日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8日电 题: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王宇、陈雅儒

  美国标准普尔公司日前下调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这是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历史上首次遭“降级”。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而它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也备受各方关注。

  外储经营压力有所增加

  作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目前我国拥有着3.2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在这些资产中,70%以上为美元资产。此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给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带来一定压力。

  “降级之后,可能会带来投资者对美债的抛售行为,不排除美元贬值的可能,这可能会让中国外汇储备遭遇一定的损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宋逢明警告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也认为,尽管美国不断强调国债安全性,但作为美国国债的重要股东,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保值压力确实不小。

  针对这一窘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建言称,中国目前亟待评估自己作为美债主要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并加快外储多元化的步伐。他建议,从短期看,中国可通过调整外汇储备资产结构降低风险,就中长期看,关键是将外汇储备规模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也表示,未来我国外汇储备管理要继续坚持多元化投资原则,加强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我造成的负面影响。

  引发热钱压境之忧

  由于此次降级是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史上首次”,因此其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震荡不言而喻。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事件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掀起一股“震荡波”,同时也将加快国际游资冲击新兴市场的步伐。

  尽管七国集团(G7)在8日亚太股市开市前发布联合声明称,将采取一切举措维持金融市场稳定,但日经指数、恒生指数、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以及沪深指数等亚太主要股市股指8日早间一经开市均出现了超过1%的跌幅。

  此外,由于一些国家基于对美元贬值影响到本国出口的担忧,纷纷采取了抑制本币升值的汇率政策。此前,投资者因担忧于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和欧洲的债务危机,曾大量买入日元和瑞士法郎等避险货币,导致这些货币大幅上涨,为此,日本和瑞士的中央银行都在过去几天采取了遏制本币升值的措施,由于美元持续走软导致本币大幅升值,威胁到本国出口,近期韩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巴西等不少国家都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汇市干预措施。

  货币市场的变化也令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可能直面热钱压境的风险。“相比于欧美等国,由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持续高增长,利率水平较高,汇率升值空间大,因此中国市场可能会成为部分国际游资的觊觎之地。”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称。

  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会带来美元走势的继续疲软,可能会给我国本已疲软的出口形势带来一定影响,同时增加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后,人民币会面临一定升值压力,未来几年中国进出口企业可能面临外需持续疲软、汇率升值、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不利环境。”张明说。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达到643.05,较上一个交易日骤升146个基点,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

  “由于美元是全球最主要贸易结算货币,美元的贬值将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这对进口大量原材料的我国来说,输入性通胀压力将有所增加。”丁一凡称。

  不过专家普遍认为,输入性通胀压力虽然会给今年我国物价形势增添不确定性,但总体而言,随着国内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价格总水平较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后期价格走势总体可控。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受制约

  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给全球经济的复苏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一旦长期国债利率上升,整个金融市场的融资成本都将会水涨船高。”张明引用摩根大通的一份数据称,本次美国信用降级将导致美国全社会融资成本每年增加1000亿美元,这会降低消费者信心,增加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同时也加大了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出台的概率。

  专家指出,欧美市场的变化以及美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前景,制约着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此前市场基于7月份我国物价水平可能保持高位的判断,对8月份央行再次加息的预期一度有所增强,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令央行加息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加不加息是个很纠结的事。”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认为,目前美国QE3的推出已是箭在弦上。这种情况下,中国央行对于加息可能会更为谨慎。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 ... /151110279296.shtml美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如何影响中国经济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8日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8日电 题: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王宇、陈雅儒

  美国标准普尔公司日前下调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这是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历史上首次遭“降级”。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而它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也备受各方关注。

  外储经营压力有所增加

  作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目前我国拥有着3.2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在这些资产中,70%以上为美元资产。此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给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带来一定压力。

  “降级之后,可能会带来投资者对美债的抛售行为,不排除美元贬值的可能,这可能会让中国外汇储备遭遇一定的损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宋逢明警告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也认为,尽管美国不断强调国债安全性,但作为美国国债的重要股东,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保值压力确实不小。

  针对这一窘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建言称,中国目前亟待评估自己作为美债主要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并加快外储多元化的步伐。他建议,从短期看,中国可通过调整外汇储备资产结构降低风险,就中长期看,关键是将外汇储备规模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也表示,未来我国外汇储备管理要继续坚持多元化投资原则,加强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我造成的负面影响。

  引发热钱压境之忧

  由于此次降级是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史上首次”,因此其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震荡不言而喻。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事件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掀起一股“震荡波”,同时也将加快国际游资冲击新兴市场的步伐。

  尽管七国集团(G7)在8日亚太股市开市前发布联合声明称,将采取一切举措维持金融市场稳定,但日经指数、恒生指数、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以及沪深指数等亚太主要股市股指8日早间一经开市均出现了超过1%的跌幅。

  此外,由于一些国家基于对美元贬值影响到本国出口的担忧,纷纷采取了抑制本币升值的汇率政策。此前,投资者因担忧于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和欧洲的债务危机,曾大量买入日元和瑞士法郎等避险货币,导致这些货币大幅上涨,为此,日本和瑞士的中央银行都在过去几天采取了遏制本币升值的措施,由于美元持续走软导致本币大幅升值,威胁到本国出口,近期韩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巴西等不少国家都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汇市干预措施。

  货币市场的变化也令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可能直面热钱压境的风险。“相比于欧美等国,由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持续高增长,利率水平较高,汇率升值空间大,因此中国市场可能会成为部分国际游资的觊觎之地。”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称。

  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会带来美元走势的继续疲软,可能会给我国本已疲软的出口形势带来一定影响,同时增加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后,人民币会面临一定升值压力,未来几年中国进出口企业可能面临外需持续疲软、汇率升值、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不利环境。”张明说。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达到643.05,较上一个交易日骤升146个基点,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

  “由于美元是全球最主要贸易结算货币,美元的贬值将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这对进口大量原材料的我国来说,输入性通胀压力将有所增加。”丁一凡称。

  不过专家普遍认为,输入性通胀压力虽然会给今年我国物价形势增添不确定性,但总体而言,随着国内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价格总水平较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后期价格走势总体可控。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受制约

  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给全球经济的复苏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一旦长期国债利率上升,整个金融市场的融资成本都将会水涨船高。”张明引用摩根大通的一份数据称,本次美国信用降级将导致美国全社会融资成本每年增加1000亿美元,这会降低消费者信心,增加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同时也加大了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出台的概率。

  专家指出,欧美市场的变化以及美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前景,制约着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此前市场基于7月份我国物价水平可能保持高位的判断,对8月份央行再次加息的预期一度有所增强,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令央行加息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加不加息是个很纠结的事。”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认为,目前美国QE3的推出已是箭在弦上。这种情况下,中国央行对于加息可能会更为谨慎。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 ... /1511102792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