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被指私自拍卖五件宋代书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2:09:35
核心提示:自展品遭窃事件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持续成为舆论关注焦点。日前,一则名为《故宫珍贵文物疑遗失!》的网帖,指故宫博物院私自拍卖馆藏珍贵文物“创收”,故宫方面再次受到各界质疑。


何栗《屏居帖》



富弼《儿子帖》


石介《与长官执事帖》


自展品遭窃事件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故宫博物院”)一直未走出舆论监督的聚光灯。近日,一则名为《故宫珍贵文物疑遗失!》的网帖,令身处“多事之秋”的故宫博物院,因被指私自拍卖馆藏珍贵文物“创收”而再遭质疑。

该网帖引用著名文物鉴定家裴光辉的日记指出,故宫博物院曾于1997年拍得并收藏了五件一度流失海外的北宋珍贵书札,但该批书札于2005年再次“现身”文物拍卖市场,并以超过1997年购入价3倍的价格,被拍出易主。



“故宫有何权利将当年动用公帑购藏的国有文物拍卖?”成为该网帖质疑的焦点。

中国青年报记者针对此事,向故宫博物院求证。今天,故宫方回应中国青年报表示:“故宫从来没收藏过网帖中所称的五件北宋书札。”

“故宫拍卖馆藏文物?”

今年5月16日,一位名为“湘江渔隐”的网友发帖称,故宫博物院于2005年,曾涉嫌将其珍贵的馆藏文物——五件北宋名人书札交拍卖行“炒卖创收”。其质疑的主要依据,是裴光辉先生的《格古日记》。

中国青年报记者登录裴光辉个人主页后发现,2005年9月18日,确有一篇名为“故宫拍卖馆藏文物?”的日记。作者在日记中写道:“有件藏在心里数月的事,实在是不吐不快,但说出来必定令人吃惊: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否将馆藏珍贵文物拿出来拍卖?”

日记原文称,在今年(指2005年——记者注)6月19日结束的北京翰海2005春季拍卖会上,有五件北宋名人书札以2227.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这五件北宋名人墨宝分别是富弼的《儿子帖》(成交价462万);吕嘉问的《与元翰札》(成交价346.5万元);左肤(又作“左膚”——记者注)的《与通判承议札》(成交价484万元);何栗的《屏居帖》(成交价385万元)和石介的《与长官执事札》(成交价550万元)。

“这五通书札,原为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藏品,后……漂流海外。1996年国内藏家在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50万美元购回,使墨宝荣归故里。1997年,这五件北宋名人墨宝出现在北京翰海1997春季拍卖会上,以总价682万人民币拍卖成交,得主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日记中说。

“令人奇怪的是:8年前已被北京故宫博物院购藏的珍贵文物,如今怎么又出现在拍卖行,并且以高出当年3倍多的价格售出?”作者在日记中质疑,“如情况属实,则是一起严重的违法事件。故宫应不至于利令智昏到了将馆藏珍贵文物拿出来拍卖的程度?”

日记末尾还附有五件书札的图片及各自的尺寸信息。

在北京瀚海拍卖有限公司网站上,记者查得在瀚海1997年、2005年两届春季拍卖会上,编号分别为618~622及1367~1371的这五件北宋书札,其成交价均与裴光辉日记中所称的一致。


为核实情况,中国青年报记者联系到了上述日记的作者裴光辉。裴光辉告诉记者,日记确系自己所写,而日记中声称的“故宫于1997年购藏五件北宋书札,2005年又以卖主身份拍出”以及两次拍卖的详细价格等信息,“来源于我的故宫朋友和我自己的调查。”

但裴光辉同时表示,此事已过多年,为慎重起见,需要再落实一下相关信息,“大约一周之内可以给出答复。”

经记者查询,裴光辉曾任文化部直属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专长领域为器物、字画,著有鉴赏专著20余种,现为独立文物鉴定人。

(本文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http://news.163.com/11/0805/09/7AMD3S1O0001124J.html核心提示:自展品遭窃事件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持续成为舆论关注焦点。日前,一则名为《故宫珍贵文物疑遗失!》的网帖,指故宫博物院私自拍卖馆藏珍贵文物“创收”,故宫方面再次受到各界质疑。


何栗《屏居帖》



富弼《儿子帖》


石介《与长官执事帖》


自展品遭窃事件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故宫博物院”)一直未走出舆论监督的聚光灯。近日,一则名为《故宫珍贵文物疑遗失!》的网帖,令身处“多事之秋”的故宫博物院,因被指私自拍卖馆藏珍贵文物“创收”而再遭质疑。

该网帖引用著名文物鉴定家裴光辉的日记指出,故宫博物院曾于1997年拍得并收藏了五件一度流失海外的北宋珍贵书札,但该批书札于2005年再次“现身”文物拍卖市场,并以超过1997年购入价3倍的价格,被拍出易主。



“故宫有何权利将当年动用公帑购藏的国有文物拍卖?”成为该网帖质疑的焦点。

中国青年报记者针对此事,向故宫博物院求证。今天,故宫方回应中国青年报表示:“故宫从来没收藏过网帖中所称的五件北宋书札。”

“故宫拍卖馆藏文物?”

今年5月16日,一位名为“湘江渔隐”的网友发帖称,故宫博物院于2005年,曾涉嫌将其珍贵的馆藏文物——五件北宋名人书札交拍卖行“炒卖创收”。其质疑的主要依据,是裴光辉先生的《格古日记》。

中国青年报记者登录裴光辉个人主页后发现,2005年9月18日,确有一篇名为“故宫拍卖馆藏文物?”的日记。作者在日记中写道:“有件藏在心里数月的事,实在是不吐不快,但说出来必定令人吃惊: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否将馆藏珍贵文物拿出来拍卖?”

日记原文称,在今年(指2005年——记者注)6月19日结束的北京翰海2005春季拍卖会上,有五件北宋名人书札以2227.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这五件北宋名人墨宝分别是富弼的《儿子帖》(成交价462万);吕嘉问的《与元翰札》(成交价346.5万元);左肤(又作“左膚”——记者注)的《与通判承议札》(成交价484万元);何栗的《屏居帖》(成交价385万元)和石介的《与长官执事札》(成交价550万元)。

“这五通书札,原为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藏品,后……漂流海外。1996年国内藏家在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50万美元购回,使墨宝荣归故里。1997年,这五件北宋名人墨宝出现在北京翰海1997春季拍卖会上,以总价682万人民币拍卖成交,得主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日记中说。

“令人奇怪的是:8年前已被北京故宫博物院购藏的珍贵文物,如今怎么又出现在拍卖行,并且以高出当年3倍多的价格售出?”作者在日记中质疑,“如情况属实,则是一起严重的违法事件。故宫应不至于利令智昏到了将馆藏珍贵文物拿出来拍卖的程度?”

日记末尾还附有五件书札的图片及各自的尺寸信息。

在北京瀚海拍卖有限公司网站上,记者查得在瀚海1997年、2005年两届春季拍卖会上,编号分别为618~622及1367~1371的这五件北宋书札,其成交价均与裴光辉日记中所称的一致。


为核实情况,中国青年报记者联系到了上述日记的作者裴光辉。裴光辉告诉记者,日记确系自己所写,而日记中声称的“故宫于1997年购藏五件北宋书札,2005年又以卖主身份拍出”以及两次拍卖的详细价格等信息,“来源于我的故宫朋友和我自己的调查。”

但裴光辉同时表示,此事已过多年,为慎重起见,需要再落实一下相关信息,“大约一周之内可以给出答复。”

经记者查询,裴光辉曾任文化部直属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专长领域为器物、字画,著有鉴赏专著20余种,现为独立文物鉴定人。

(本文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http://news.163.com/11/0805/09/7AMD3S1O0001124J.html

左膚《与通判承议札》


吕嘉问《与元翰札》


故宫否认“炒卖回流文物”

故宫博物院是否真如网帖中所说“炒卖回流文物”?

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故宫博物院公关外联科。该科室今天向记者回应:“这五件宋代书札不是故宫博物院的藏品。”

记者又致电两次交易的“中间人”——北京瀚海拍卖有限公司,希望求证1997年及2005年两次拍卖的买卖双方信息。但该公司一名张姓经理向记者表示,依据《拍卖法》的相关规定,“委托方和买方都是保密的。”

但记者查询北京瀚海拍卖有限公司的官方主页后发现,在2004年11月6日一篇题为“十年春与秋”的公司新闻上明确写道:1997年春天,北京文物公司从美国拍卖会上竞得北宋5件名人书札。

“这些书札曾经谭敬、张珩等收藏名家递藏,见著于徐邦达先生《书画过眼要录》。徐先生重睹旧物,感慨道:‘称之国宝,实不为过。’”该主页新闻写道,在该公司同年的春季拍卖会上,“故宫博物院以660万元和170万元的高价,委托竞投到宋代五件名人书札和元代杨遵的《临张伯英二王四帖》。”

上述新闻曾被新华网北京频道以《金融风暴中的拍卖》为题转载。

2004年《荣宝斋》第3期上的《国宝回归话成就》一文中同样指出,这批珍贵的北宋书札在归国之后的首个“东家”,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北宋时期的书札已经是凤毛麟角,显得十分珍贵。其中北宋富弼的行书《儿子帖》、左肤的行书《与通判承议札》、何栗的行草书《屏居帖》、石介的行楷书《与长官执事札》、吕嘉问的行书《与元翰札》,在历史上是五通著名的书札,曾经被多次著录,并经过著名鉴定家、收藏家张珩先生鉴定收藏,后流落到美国。北京翰海公司1997年春季拍卖会从纽约征集到,故宫博物院以680万元购得。”

为进一步核实信息,记者又查阅了故宫博物院官方主页,发现在“院史编年”下设的“历年文物入藏”中,1998年有“收购宋人书札5件”入藏。

当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此事向故宫博物院公关外联科询问时,得到的答复没有变化。北京瀚海拍卖有限公司张经理也一直否认故宫博物院曾拍走过这五件书札。

张经理还表示,这几件书札已被拍卖过多次,“拍卖一定是循环的,不管是谁买走的,我们从他手里要过来再拍,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书札去向成“谜”,专家关注事态发展

截至发稿,经记者多方查询,此五件书札的去向依然不明。

据《北京晨报(微博)》等媒体报道,2005年瀚海春季拍卖会古代书画专场共推出176件拍品,而这五件书札在拍卖会上显得格外引人瞩目。


《文物保护法》第44条规定,禁止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将馆藏文物赠与、出租或者出售给其他单位、个人。

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的几位文物界专家均表示关注事态进展。

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李晓东都向中国青年报表示,查清此事的虚实是第一步。

截至发稿,这五件曾被徐邦达先生誉为“国宝”的书札的栖身之处,仍难以查询。记者只在瀚海拍卖有限公司的网站上发现这样一则信息:事隔4年之后的2009年,在瀚海拍卖公司于该年11月举行的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拍品列表上,《与元翰札》等五件宋代书札又位列其中。

(本文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故宫早晚被满遗挥霍光
都利令智昏了------还有神马干不出的,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四羊方尊也拿出来卖了吧
快点找到赖昌星第二啊
倒卖国家收藏文物,这是触犯刑法的犯罪,不过我看好相关责任人一个都没事
一查到底
zhepro 发表于 2011-8-5 13:44
一查到底
然后呢?
我爱老婆 发表于 2011-8-5 13:40
倒卖国家收藏文物,这是触犯刑法的犯罪,不过我看好相关责任人一个都没事
主要是看谁卖了……
公安部门为什么不查呢 ?
去也无踪 发表于 2011-8-5 15:05
然后呢?
好歹杀鸡儆猴
zhepro 发表于 2011-8-5 15:46
好歹杀鸡儆猴
很多时候最后是不了了之了。过了这个风口公众还有几个记得?


富弼的真迹首见,个人认为很一一般嘛。另外,宣统时宫里就有许多太监倒卖文物的。据说,溥杰也倒过。

富弼的真迹首见,个人认为很一一般嘛。另外,宣统时宫里就有许多太监倒卖文物的。据说,溥杰也倒过。
我以为信誓旦旦说自己很规范的,说不准就有事。
去也无踪 发表于 2011-8-5 15:05
然后呢?
下不为例
去也无踪 发表于 2011-8-4 20:05
然后呢?
主要领导罚酒三杯!外聘人员下岗!
ruanyin80 发表于 2011-8-5 16:59
富弼的真迹首见,个人认为很一一般嘛。另外,宣统时宫里就有许多太监倒卖文物的。据说,溥杰也倒过。
说得好!!

这年头,太监也没少了...
    中国青年报
  面对“私拍馆藏五件宋代书札”质疑,北京故宫博物院8月8日致函中国青年报称,1997年因经费未获上级批复致未能实现收购,并解释其官方网站及出版物《故宫博物院八十年》中“购入五件宋人书札”的记载系工作失误。但公众的质疑仍未冰释。《故宫博物院八十年》一书中“故宫博物院大事记”的整理者、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研究馆员李福敏今天透露,故宫向上级主管机构申请购买这五件宋代书札的请示日期是1997年6月18日,而公开资料显示,拍卖这五件书札的拍卖会——1997年翰海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古代书画专场——的举办日期,是1997年5月31日。

  李福敏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故宫博物院确实没有购入网帖中称的五件宋代书札。“如果入藏的话,必须要有相应的文物号。”她说,“我当时整理‘大事记’时,只看到了申请文件,没有核对批复和实物,现在也很后悔。”李福敏还称,这一失误是自己第一次整理大事记时“对很多程序都不太了解所致。”

  拍卖会结束后提交收购申请

  《故宫博物院八十年》中曾记载,故宫博物院从翰海拍卖公司“拍得宋人书札五件”的日期,是1997年6月18日。

  李福敏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这是故宫向上级主管机构申请购买这五件宋代书札的请示上登记的日期。”

  李福敏告诉记者,因为请示的日期是6月18日,所以她以为这批文物就是6月18日购买的。

  然而,记者在检索翰海拍卖有限公司的官方主页、各类拍卖信息网站后发现,1997年翰海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古代书画专场的举办日期,是1997年5月31日。

  故宫博物院为何在拍卖会结束半个多月后才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购买经费?李福敏并未给出明确答复。

  记者就此问题致电翰海拍卖有限公司咨询,该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按照翰海的通行做法,拍下后35天内付款都是可以的。”

  编写大事记时没有核查实物

  面对“故宫涉嫌私拍馆藏文物”的质疑,李福敏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明确表示,“故宫是国家的,怎么能随便处置文物呢?很可能是不了解故宫的人炒作所致。”

  对于故宫官方出版物《故宫博物院八十年》中“大事记”下的购入记录,李福敏表示,此系自己在编写大事记时,没有核查批复和实物而造成的。

  李福敏向记者表示,故宫进出的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的文物号。“这些都记在文物保管部的文物总账上,故宫自身的东西是‘故’字号,从外面收购来的是‘新’字号。”她说,“所有外购的文物,进来之前都得先经过文物保管处的登记批号,再下拨到具体部门保管,每次外出展览前,也都要经过文物保管部审批。”

  “而网帖中所说的五件宋代名人书札,经查并没有相应的文物号。”她说,“没有号的东西,肯定就没在故宫里。”

  然而,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及《故宫博物院八十年》中的明确购入记录,令公众面对故宫的最新回应时仍疑窦丛生。

  对此,李福敏表示,其在编写“大事记”时,对于“拍得宋人书札五件”一事,仅是根据公文档案中“上报申请经费”的请示作出的推断,没有核查批复和实物。

  “我当时只看到了一个请示,大致意思是说我们想买这个东西,希望文物局批复给我们。”她告诉中国青年报,“但是这个请示批没批,我没弄清楚,也没再去仔细考证。我现在查了一下档案,确实没有批复。”

  对很多程序都不了解

  故宫博物院在8日致中国青年报的函中也承认,相关“收购五件宋代书札”的记载属于失误。

  但多数网友对这一“失误说”表示不理解。网友“zzzj”诘问:“故宫岂容如此‘失误’?”另有网友质疑:“记录出现符号错误、错别字倒是可能,整条、整段的失误,就不是失误了。”

  此种失误缘何而生?李福敏告诉记者,对《故宫博物院八十年》中的记载失误,是由其当时“第一次整理大事记,对很多程序都不了解”导致的。

  “我现在也很后悔,当时没有跟文物保管部门核实。”李福敏称,此因自己承接整理大事记的工作时,对具体的程序还“不太了解”。

  “整理大事记,按理说应该由资深人员来做,我当时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了。”她说,“我是2000年才来故宫工作的,当时对故宫的管理细节不太了解,也不太懂故宫在文物方面的规章制度。只是作为一个阅卷的人员,根据档案来推断。”据记者调查,李福敏编写故宫博物院大事记的时间为2005年。

  李福敏还告诉记者,正常的整理程序,应该是先与故宫博物院文物保管部门进行核对,确认请示有没有得到批复,并确认这五件东西是不是在故宫里,一件一件核对实物后,才能在书中“落笔”。

  “当时不太了解制度和程序,如果再整理大事记的话,肯定不会再出现这个问题。”她表示。

  本报北京8月9日电

http://news.sina.com.cn/c/2011-08-10/051222965055.shtml
都是好字啊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