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俄中印合研第五代战机的可能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7:51:48
<B>   俄中印合研第五代战机的可能性</B>
近十年来, 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可谓“美人如花兮隔云端”。最近有消息说,从2001年起就已经展开合作的俄印两国有意邀请中国参与研制,据说该项目约需要80至100亿美元经费,如果资金到位,预计2010年就能批量生产,2011~2012年可望装备俄罗斯空军,并几乎与美国第五代战斗机(西方标准为第四代)同时投放国际市场。而印度斯坦飞机公司2002年8月就表示可提供15亿美元资金。乐观人士由此展望出一个“莫斯科-北京-新德里”战略大三角。
  
  无疑,国际先进水平的战斗机开发已经成为高投入高难度的事业,国际合作是当今潮流。但此类核心军事技术的合作远非博采众长那样美妙,技术上的不同需求只是考验之一,更具难度的是平衡技术实力不同的伙伴之间的核心利益。较弱者的最大利益是借机学习技术,尽早独立研制,有技术无资金一方的根本利益在于利用外资,降低风险,最重要的是追求扩大而不是缩小在合作伙伴国的市场份额。因此,在国际军备合作中,伙伴间尽可能彻底的信任和利益的可协调性起着决定作用,即便以欧洲盟国之间联合的深度,仍不时传来某一方退出某项军备合作的消息。中巴友谊牢不可破,但不管评价“袅龙”今日如何成功,这个项目从头算起,其间历时之长,波折反复之多,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三方合作也并非没有基础。对航空强国而言,考虑本国战略利益,在本国军队掌握最先进水平武器的前提下,以出口型(国际型)武器巩固盟友,赚取利润,为下一轮技术领先奠定基础,这种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是较为理想的情况,可惜目前俄罗斯在战斗机领域已经失去这个机遇,倒是美国在JSF的国际合作中正在实现这个如意算盘。但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绝不会在合作中将自己为第五代积累的家底真正共享(中国也同样不会)。最符合俄罗斯利益的合作选择是:以适度而绝非最优的性能水平,利用可能的双边或三方合作机遇,尽早将积压已久的第五代战斗机技术形成产品,继续以成本优势与JSF争夺市场。只要产品成功换代,启动新一轮战斗机出口高潮,就能获得资金,完成本国航空工业艰难的转型和本国最尖端产品的突破。
  
  中国当前正处在J-10、苏-27/30和FC-1三大型号逐步形成战斗力的阶段,下一步要想在消化已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制,还有个过程。
  
  此时投入巨资(俄罗斯对中国的资金期待不会低于对印度),去赶一个打算6年后就投产的“第五代”,恐怕缺乏足够的技术跨度和紧迫性。当然,中国的重大装备决策始终受到台湾问题的影响,如果台湾在战斗机方面有新的军购,比如引进JSF,当然容不得按部就班。不过,这种可能性并不大,美国F—16各型间已形成很大性能跨度,在一定时期内还存在通过“渐改”逐步帮助台湾对抗苏-27/30性能优势的余地。
  
  至于印度,航空工业的整体实力尚不够成熟,许可证生产了诸多型号,仍然没有形成可靠的研发能力。但也正因为差距更大,俄印之间在研发领域合作的幅度可以更大一些,因为俄罗斯不必过于担心印度短期内形成与自己竞争的产品。
  
  因此,一个“国际型”的第五代对我们的真正意义在哪里?这种合作离建设起一个具有实质性份量的大三角还有多远?恐怕值得深思。(文章选自《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杂志第37期)<B>   俄中印合研第五代战机的可能性</B>
近十年来, 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可谓“美人如花兮隔云端”。最近有消息说,从2001年起就已经展开合作的俄印两国有意邀请中国参与研制,据说该项目约需要80至100亿美元经费,如果资金到位,预计2010年就能批量生产,2011~2012年可望装备俄罗斯空军,并几乎与美国第五代战斗机(西方标准为第四代)同时投放国际市场。而印度斯坦飞机公司2002年8月就表示可提供15亿美元资金。乐观人士由此展望出一个“莫斯科-北京-新德里”战略大三角。
  
  无疑,国际先进水平的战斗机开发已经成为高投入高难度的事业,国际合作是当今潮流。但此类核心军事技术的合作远非博采众长那样美妙,技术上的不同需求只是考验之一,更具难度的是平衡技术实力不同的伙伴之间的核心利益。较弱者的最大利益是借机学习技术,尽早独立研制,有技术无资金一方的根本利益在于利用外资,降低风险,最重要的是追求扩大而不是缩小在合作伙伴国的市场份额。因此,在国际军备合作中,伙伴间尽可能彻底的信任和利益的可协调性起着决定作用,即便以欧洲盟国之间联合的深度,仍不时传来某一方退出某项军备合作的消息。中巴友谊牢不可破,但不管评价“袅龙”今日如何成功,这个项目从头算起,其间历时之长,波折反复之多,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三方合作也并非没有基础。对航空强国而言,考虑本国战略利益,在本国军队掌握最先进水平武器的前提下,以出口型(国际型)武器巩固盟友,赚取利润,为下一轮技术领先奠定基础,这种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是较为理想的情况,可惜目前俄罗斯在战斗机领域已经失去这个机遇,倒是美国在JSF的国际合作中正在实现这个如意算盘。但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绝不会在合作中将自己为第五代积累的家底真正共享(中国也同样不会)。最符合俄罗斯利益的合作选择是:以适度而绝非最优的性能水平,利用可能的双边或三方合作机遇,尽早将积压已久的第五代战斗机技术形成产品,继续以成本优势与JSF争夺市场。只要产品成功换代,启动新一轮战斗机出口高潮,就能获得资金,完成本国航空工业艰难的转型和本国最尖端产品的突破。
  
  中国当前正处在J-10、苏-27/30和FC-1三大型号逐步形成战斗力的阶段,下一步要想在消化已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制,还有个过程。
  
  此时投入巨资(俄罗斯对中国的资金期待不会低于对印度),去赶一个打算6年后就投产的“第五代”,恐怕缺乏足够的技术跨度和紧迫性。当然,中国的重大装备决策始终受到台湾问题的影响,如果台湾在战斗机方面有新的军购,比如引进JSF,当然容不得按部就班。不过,这种可能性并不大,美国F—16各型间已形成很大性能跨度,在一定时期内还存在通过“渐改”逐步帮助台湾对抗苏-27/30性能优势的余地。
  
  至于印度,航空工业的整体实力尚不够成熟,许可证生产了诸多型号,仍然没有形成可靠的研发能力。但也正因为差距更大,俄印之间在研发领域合作的幅度可以更大一些,因为俄罗斯不必过于担心印度短期内形成与自己竞争的产品。
  
  因此,一个“国际型”的第五代对我们的真正意义在哪里?这种合作离建设起一个具有实质性份量的大三角还有多远?恐怕值得深思。(文章选自《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杂志第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