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高铁,钱在何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1:57:48
http://www.cankaoa.com/Article/waiguoren/29880.html


6月30日,一列和谐号列车正缓缓驶离北京南站。当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英国《金融时报》7月8日载文《中国高铁,钱在何方?》,摘要如下:


  在许多人看来,因为前期投入大、早期盈利性差,高铁可能会成为压垮铁道部财政的最后一根稻草。从理论上评估铁道部的会计报表,在今后2至3年,银行贷款利息和高铁折旧高峰将至,铁道部将入不敷出。但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将会有许多渠道缓解铁道部的巨大财政压力,让它柳暗花明又一村。


  虽然铁道部的盈利能力长期备受争议,但实际上,中国铁路系统在过去十年中,每年都有600亿元左右的税前盈利,是世界上盈利最好的铁路运营机构之一。但铁道部又并非仅仅是一个铁路运营商,它同时承担着建设铁路的任务,600亿对于铁路网络的建设来说可谓杯水车薪。比如,仅2010年一年,中国投入的铁路建设资金(以高铁为主)就高达7000亿元人民币。长期以来,铁道部以600亿税前利润和一些国家财政投入,维护和发展着中国铁路网路,资金不足是中国铁路建设和服务长期滞后的一个原因。


  以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中国政府在2009年以4万亿资金大举投资基建,中国铁路建设进入大跃进时代。高铁将彻底改变铁道部“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铁道部在“十一五”期间投资共两万多亿,负债比率逐年上升,而资产周转率逐年下降。

http://www.cankaoa.com/Article/waiguoren/29880.html


6月30日,一列和谐号列车正缓缓驶离北京南站。当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英国《金融时报》7月8日载文《中国高铁,钱在何方?》,摘要如下:


  在许多人看来,因为前期投入大、早期盈利性差,高铁可能会成为压垮铁道部财政的最后一根稻草。从理论上评估铁道部的会计报表,在今后2至3年,银行贷款利息和高铁折旧高峰将至,铁道部将入不敷出。但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将会有许多渠道缓解铁道部的巨大财政压力,让它柳暗花明又一村。


  虽然铁道部的盈利能力长期备受争议,但实际上,中国铁路系统在过去十年中,每年都有600亿元左右的税前盈利,是世界上盈利最好的铁路运营机构之一。但铁道部又并非仅仅是一个铁路运营商,它同时承担着建设铁路的任务,600亿对于铁路网络的建设来说可谓杯水车薪。比如,仅2010年一年,中国投入的铁路建设资金(以高铁为主)就高达7000亿元人民币。长期以来,铁道部以600亿税前利润和一些国家财政投入,维护和发展着中国铁路网路,资金不足是中国铁路建设和服务长期滞后的一个原因。


  以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中国政府在2009年以4万亿资金大举投资基建,中国铁路建设进入大跃进时代。高铁将彻底改变铁道部“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铁道部在“十一五”期间投资共两万多亿,负债比率逐年上升,而资产周转率逐年下降。



 截至2010年末,铁道部负债总额高达1.8万亿元,其中逾70%是长期债务。由于大量新运行的高铁开始折旧,同时偿还利息的高峰期也在逐渐逼近,预计到2012年,铁道部的税前利润可能会沦为赤字,无法依靠铁路收入来维持其正常运行和偿还贷款利息。与此同时,高铁在建规模还在大幅增长, 在建工程比重从之前五年的17%翻番至现在的34%。为了继续建设这些已开工项目,预计未来五年内每年需要投入约6000亿元。鉴于铁道部年收入仅为5000至6000 亿元,且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BITDA) 仅为1000至2000 亿元,我们相信,不依靠大规模融资活动,是不可能支持如此巨额投资的。


  正因如此,许多人认为铁道部可能会技术性“破产”。但笔者认为,我们不必过于为此焦虑。他国经验以及铁道部在中国的特殊身份,会帮助它“船到桥头自然直”。


  先回顾一下世界铁路史。日本自1872年起运营铁路,经历过“国有、私有化、再国有化、再私有化”的过程。1987年,因不堪新干线巨额赤字,日本被迫实施铁路改革,从那以后日本铁路一直以有效、安全闻名于世。美国自1830年开始运营铁路,也经历过“自由竞争、 严格监管、 取消监管、 重新监管”的过程,虽然其运营效率直至今天还广受诟病,但今天的美国铁路是世界上盈利最好的铁路。


  虽然日美两国铁路运营体系完全不同,但困境中的改革却有类似之处,即放松管制,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允许铁路系统中的企业尽可能追求利润。一般而言,每次放松管制之后,铁路都会焕发出活力、企业盈利能力都会增强。但商人的逐利本能和铁路运输的特殊性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往往在放松管制几十年之后,国家又不得不回过头重新加强监管。周而复始,似乎是一个轮回。其根本原因在于,铁路的特殊性带来了垄断性和高效率运行、公益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


  目前中国对铁路的管制比美国《斯塔格斯铁路法》实施前更严厉,国有化程度也比1987 年日本国有铁道公司改革前更高。铁道部直接管理16 个地方铁路局和两大铁路公司——广铁集团公司和青藏铁路公司。客运和货运价格不仅受到管制,而且几乎固定不变。铁路运营的目的不是盈利,更多是为了支持战略规划和半军事化用途。过去30 年来,国内改革铁路体制的呼声一直不断,但直到现在,铁道部仍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

  为什么改革难?有必要先讨论一下改革的阻力。换句话说,现存体制是否有其合理性?


  首先,从政府角度来看,铁路营运的资金回报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铁路是否盈利不应该单纯计算某条线路的上座率。铁路会对经过地区的经济产生辐射效应,促进商务和休闲游、提高物流运作。这些无法仅仅用铁路运营的盈利来衡量。


  其次,是通胀问题。很多国家的客运和货运主要依靠铁路,因此补贴铁路运输可以帮助政府控制通胀。由于铁路是比较便宜的出行选择,维持低票价能对低收入人群起到帮助作用。自1955年以来,中国普通铁路的客运票价仅上调过3次,从每公里0.018元涨到现在的0.058元,远远低于同时期的通胀涨幅。如果铁路可以像高速公路一样乱收费的话,估计今天铁道部的财政也不会这样捉襟见肘。


  第三,提高工作效率是美国日本铁路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其中裁员自然必不可免。但这样看似简单的改革手段,未必适用于中国国情。考虑到这些社会责任,我们很难要求铁道部像东海道新干线一样盈利。


  然而,中国铁路仍然亟需改革,不改革不得已提高运营能力、解决资金的燃眉之急。综合美日的铁路改革经验,考虑到中国的铁路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笔者认为,改革的方向应当包括:弱化价格管制、商业化运作、收入多元化、分享土地增值以及借助资本市场等。


  首先要做的自然是弱化价格管制。铁路目前的定价系统既非基于成本,也非根据需求,而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从乘客和货主角度来看,如果总是买不到部分线路的列车票、或者在某些季节总是无法获得服务,那么必然存在供需失衡的问题。应当允许票价浮动,这对铁路公司和用户而言都是好事——铁路公司可以获取更高的收入和利润,乘客也可以享受以前无法获得的服务。

   其次,是收入多元化。和日本一样,铁路公司可以在车站修建购物中心并租赁给商铺和餐饮店。由于火车站客流量庞大,这些地段被认为是商业地产的理想位置。同样的,货运铁路公司可以延伸到仓储和其他物流业务,从而在纵向价值链中实现扩张。


  再者,分享土地增值也是一个有效手段。铁路会带来土地升值。铁路公司可以选择在相对偏远的地区建造车站来从中获利,并参与附近的房地产开发。港铁公司基本就采取这一运营模式。


  最后,借助资本市场。从目前来看,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和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是成功的。部分盈利的铁路线路是股权投资者的理想目标,因为它们提供了类似高速公路股的稳定现金流。对于不怎么盈利的线路,可以探索发行债券来获取建设资金。由于带有准政府性质以及隐性政府保证,债券融资成本会低于银行贷款利率。


  铁道部的财务状况的确不够好,不断攀高的债务没有显示任何近期会好转的迹象,营业利润也不足以偿还债务。然而,依据日本经验,笔者相信,出于中国铁路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只要政府想继续发展铁路行业,就会不断向其投入资金,脆弱的资产负债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未来会“破产”。当然,政府也可以像80年代的美国和日本一样实施改革,剥离铁道部的债务,让该行业摆脱财务困境。从很多意义上,改革宜早不宜迟,未雨绸缪好于亡羊补牢。


 截至2010年末,铁道部负债总额高达1.8万亿元,其中逾70%是长期债务。由于大量新运行的高铁开始折旧,同时偿还利息的高峰期也在逐渐逼近,预计到2012年,铁道部的税前利润可能会沦为赤字,无法依靠铁路收入来维持其正常运行和偿还贷款利息。与此同时,高铁在建规模还在大幅增长, 在建工程比重从之前五年的17%翻番至现在的34%。为了继续建设这些已开工项目,预计未来五年内每年需要投入约6000亿元。鉴于铁道部年收入仅为5000至6000 亿元,且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BITDA) 仅为1000至2000 亿元,我们相信,不依靠大规模融资活动,是不可能支持如此巨额投资的。


  正因如此,许多人认为铁道部可能会技术性“破产”。但笔者认为,我们不必过于为此焦虑。他国经验以及铁道部在中国的特殊身份,会帮助它“船到桥头自然直”。


  先回顾一下世界铁路史。日本自1872年起运营铁路,经历过“国有、私有化、再国有化、再私有化”的过程。1987年,因不堪新干线巨额赤字,日本被迫实施铁路改革,从那以后日本铁路一直以有效、安全闻名于世。美国自1830年开始运营铁路,也经历过“自由竞争、 严格监管、 取消监管、 重新监管”的过程,虽然其运营效率直至今天还广受诟病,但今天的美国铁路是世界上盈利最好的铁路。


  虽然日美两国铁路运营体系完全不同,但困境中的改革却有类似之处,即放松管制,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允许铁路系统中的企业尽可能追求利润。一般而言,每次放松管制之后,铁路都会焕发出活力、企业盈利能力都会增强。但商人的逐利本能和铁路运输的特殊性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往往在放松管制几十年之后,国家又不得不回过头重新加强监管。周而复始,似乎是一个轮回。其根本原因在于,铁路的特殊性带来了垄断性和高效率运行、公益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


  目前中国对铁路的管制比美国《斯塔格斯铁路法》实施前更严厉,国有化程度也比1987 年日本国有铁道公司改革前更高。铁道部直接管理16 个地方铁路局和两大铁路公司——广铁集团公司和青藏铁路公司。客运和货运价格不仅受到管制,而且几乎固定不变。铁路运营的目的不是盈利,更多是为了支持战略规划和半军事化用途。过去30 年来,国内改革铁路体制的呼声一直不断,但直到现在,铁道部仍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

  为什么改革难?有必要先讨论一下改革的阻力。换句话说,现存体制是否有其合理性?


  首先,从政府角度来看,铁路营运的资金回报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铁路是否盈利不应该单纯计算某条线路的上座率。铁路会对经过地区的经济产生辐射效应,促进商务和休闲游、提高物流运作。这些无法仅仅用铁路运营的盈利来衡量。


  其次,是通胀问题。很多国家的客运和货运主要依靠铁路,因此补贴铁路运输可以帮助政府控制通胀。由于铁路是比较便宜的出行选择,维持低票价能对低收入人群起到帮助作用。自1955年以来,中国普通铁路的客运票价仅上调过3次,从每公里0.018元涨到现在的0.058元,远远低于同时期的通胀涨幅。如果铁路可以像高速公路一样乱收费的话,估计今天铁道部的财政也不会这样捉襟见肘。


  第三,提高工作效率是美国日本铁路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其中裁员自然必不可免。但这样看似简单的改革手段,未必适用于中国国情。考虑到这些社会责任,我们很难要求铁道部像东海道新干线一样盈利。


  然而,中国铁路仍然亟需改革,不改革不得已提高运营能力、解决资金的燃眉之急。综合美日的铁路改革经验,考虑到中国的铁路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笔者认为,改革的方向应当包括:弱化价格管制、商业化运作、收入多元化、分享土地增值以及借助资本市场等。


  首先要做的自然是弱化价格管制。铁路目前的定价系统既非基于成本,也非根据需求,而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从乘客和货主角度来看,如果总是买不到部分线路的列车票、或者在某些季节总是无法获得服务,那么必然存在供需失衡的问题。应当允许票价浮动,这对铁路公司和用户而言都是好事——铁路公司可以获取更高的收入和利润,乘客也可以享受以前无法获得的服务。

   其次,是收入多元化。和日本一样,铁路公司可以在车站修建购物中心并租赁给商铺和餐饮店。由于火车站客流量庞大,这些地段被认为是商业地产的理想位置。同样的,货运铁路公司可以延伸到仓储和其他物流业务,从而在纵向价值链中实现扩张。


  再者,分享土地增值也是一个有效手段。铁路会带来土地升值。铁路公司可以选择在相对偏远的地区建造车站来从中获利,并参与附近的房地产开发。港铁公司基本就采取这一运营模式。


  最后,借助资本市场。从目前来看,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和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是成功的。部分盈利的铁路线路是股权投资者的理想目标,因为它们提供了类似高速公路股的稳定现金流。对于不怎么盈利的线路,可以探索发行债券来获取建设资金。由于带有准政府性质以及隐性政府保证,债券融资成本会低于银行贷款利率。


  铁道部的财务状况的确不够好,不断攀高的债务没有显示任何近期会好转的迹象,营业利润也不足以偿还债务。然而,依据日本经验,笔者相信,出于中国铁路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只要政府想继续发展铁路行业,就会不断向其投入资金,脆弱的资产负债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未来会“破产”。当然,政府也可以像80年代的美国和日本一样实施改革,剥离铁道部的债务,让该行业摆脱财务困境。从很多意义上,改革宜早不宜迟,未雨绸缪好于亡羊补牢。
铁路怎么能只这么计算收益,带来整个国家的经济效益哪里是这点儿钱可以估量的,能够自负盈亏最好,不能,财政多少补贴些,也是正常的。
基础建设,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年有好几次大迁徙的国家,怎么能只算经济账?玩资本的鬼子在某些方面,是永远不会想明白的。
怎么能只算经济账
西方经济学家脑袋就是一根经,常常弄个没人看的懂的模型出来,还到处套用···
残山梦飞 发表于 2011-7-10 02:44
西方经济学家脑袋就是一根经,常常弄个没人看的懂的模型出来,还到处套用···
嘿嘿,就这个一根经,国内还有一些记者和专家奉为圣旨到处传呢!
残山梦飞 发表于 2011-7-10 02:44
西方经济学家脑袋就是一根经,常常弄个没人看的懂的模型出来,还到处套用···
人家是“经济学”家,研究的是经济学,不研究经济:D
包括铁路在内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要算成本,盈利的,不能因为某些非经济方面的因素而不考虑。毕竟要这些东西是要出钱的买的,不是老天爷白送的。一涉及到“钱”,其实是资源的分配,就得用科学的经济手段。神马是最重要的呢,砸钱造高铁还是搞水利,还是搞社保,甚至是买武器防屁民?不考虑经济都拍脑袋做决策?

像日本,英国 铁路“私有化”后,赚钱了政府大可脸上贴金说某某的“私有化”给力,失败了,可追究猪头当道的企业管理层。如此统治游戏不是和谐的政党会玩的。
别人说的是“不能只算经济帐”,到你这儿就成了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