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林彪胞弟:牺牲真相牵连三元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3:59:22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2011年07月06日 08:41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朱岩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06/7466263_0.shtml
核心提示:李作鹏又传达叶群的话说:“首长认为,徐向前在太原战役之前和彭德怀的接触不是偶然的,可以专门审查一下彭德怀,去秦城调薄一波来问,赵尔陆已死,周士第还在,可以问周,聂荣臻也是前委的人也要问到。”



本文摘自:《现代快报》2010年1月13日A29版,作者:朱岩,原题:《林彪之弟林向荣 牺牲后的政治风波》

早些年曾出版过一部叫《林氏三兄弟》的书,讲述了林彪与堂兄林育英、林育南两位烈士的不同人生道路。鲜为人知的是,林彪的同胞兄弟林向荣,也是解放战争中太原战役时牺牲的一位烈士。虽不及那两位堂兄声名显赫,但林向荣也为新中国的成立,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林彪兄弟姊妹共六人

林彪兄弟姊妹六个,除年龄最大的姐姐和年龄最小的妹妹外,中间是四兄弟,他们从大到小分别叫庆佛、育容(林彪)、育菊(林程)、向荣。这四兄弟字号按照“正、大、光、明”四字排序,林彪字“祚大”,而林向荣字“祚明”。林彪与林向荣都与其母亲容貌相似,但二人性格却迥异:林彪沉默好静,而林向荣活泼好动。

大革命时期,林彪就离开家乡南下广州,成了黄埔军校的第四期学员,此后长时间没有和家人联系。1937年初,林育菊曾经到了延安并见到了二哥林彪,林彪时任红军大学校长,他向弟弟介绍了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并且送给他一份“红大”的招生简章,让他带回去广为宣传。在家中的林向荣知道了二哥的音讯特别是看到这份简章后欣喜异常,立刻表示要去延安参加革命。他还召集了另外几个青年一行9人一起上路,其中还有林彪的侄子林欣然、外甥陈得之。1938年林彪出国病休之后,林向荣已成为抗日军政大学的第四期学员。他毕业之后分配到晋察冀边区第三军分区。

到解放战争开始之后的1946年6月,林向荣已经担任晋察冀军区独立第五团的团长了。当时我父亲朱卿云是他的搭档、该团的政委。从1941年起,林向荣就与我父亲并肩战斗。1949年2月,他们所在的华北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旅在顺义改编为第二十兵团第六十六军第一九七师,我父亲任师政治部主任,林向荣则任该师五九○团的团长。
林向荣倒在诈降敌人枪下

1949年3月,六十六军奉命参加解放太原的会战。六十六军于3月12日从驻地出发,3月20日到达太原北郊。当时成立了以徐向前为司令员兼政委的太原前线指挥部,彭德怀也亲临前线指挥。

4月19日晚,六十六军进入阵地,准备拂晓开始行动。半夜里,一九七师阵地前面阳曲镇的守敌投诚,于是一九七师兵不血刃占领了阳曲镇。次日凌晨3点,一九七师从阳曲镇出击,直扑设在黄花园沟南的敌暂编三十九师师部,当场击毙了试图顽抗的敌师长刘鹏翔。全师乘胜向敌纵深发展,向南攻占了古檀、新店,接着与一九八师会合,继续沿铁路向南横扫。

两个小时后,部队开始进攻化工厂,这是国民党军北郊工厂防线的核心据点。就在此时,出现了蹊跷的情况。对面的敌人打出了白旗,并用扩音机喊话:“我们同意休战,请贵军师级长官前来商谈受降事宜……”

此时,林向荣主动请缨,他认为敌人完整投降的可能性不大,应由他带领一排人前去试探,万一敌人施展诡计我们也能随机应变。师领导同意了他的意见,并叮嘱整个部队:随时准备出击接应!

一行人出发了,林向荣与警卫员各自骑在马上,走在最前头。这段时间好像特别漫长,大家心里都忐忑不安。突然间,敌人阵地那边响起了猛烈的枪声,果然有诈!大部队随即出击接应,但立即被敌军密集的火力所阻击,伤亡严重,不得不停止进攻。到了21日凌晨,上级指挥部调来了炮兵增援,一九七师在炮火的掩护下,采取两面夹击的打法,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苦战,彻底摧毁了化工厂的敌人工事,歼灭了守敌。

这时大家才发现,敌人有意把林向荣和他那一排人引到了一个三面受到交叉火力威胁又无险可守的一片“绝地”中。据一个侥幸生还的战友说,虽然面临绝境,林团长仍试图反击,交火中他的警卫员先中弹倒下,就在林团长上前救护时,也被机枪子弹击中,当场牺牲。

出征太原前,当部队还在顺义时,林彪出于手足之情,把这位胞弟接到北平城内住了几天,这是他们兄弟参加革命后的首次相聚。林向荣回到部队后说,哥哥看到他的成长十分高兴,还勉励他今后再立新功。没想到这竟成了他们的永诀。按照部队中“三十、团”(即超过三十岁的团级干部)才能批准结婚这一规定,林向荣牺牲时还是孑然一身。

一九七师领导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惊、痛心,主持师政治部工作的我父亲更为失去这位多年相伴的战友难过至极。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林向荣的挺身而出代替了他。由父亲起草的师党委发给林彪的慰问信中,全体领导向林彪表达了哀悼之情,并且检查了我方过于大意对同志爱护不够的责任。林彪立即回了信:为革命而牺牲完全应该,这完全可以理解!当时林彪这种坦然、大度的处理方式令所有人感动不已。

林彪一直未将弟弟林向荣牺牲之事告诉父亲,总是说他出国学习去了,不料林立果17岁时在他爷爷面前不经意地说了一句:“我叔叔1949年就已经在太原牺牲了……”老人顿时崩溃了。

文革时林彪借此事整人

到了“文革”时期,当年林向荣牺牲一事又被林彪一伙重新提起。1967年3月29日,徐向前被宣布接受审查。4月1日上午,叶群对吴法宪等人说:“林总的亲弟弟林向荣同志死在太原战役中,据说他死得很蹊跷,你们要为首长分忧。”李作鹏又传达叶群的话说:“首长认为,徐向前在太原战役之前和彭德怀的接触不是偶然的,可以专门审查一下彭德怀,去秦城调薄一波来问,赵尔陆已死,周士第还在,可以问周,聂荣臻也是前委的人也要问到。”林彪一伙布下了一张大网,要借此事整一批老干部。徐向前当时毫不知情,周恩来也不知道这件事,就连江青、张春桥也不知道这件事。

1967年4月8日,外调工作组回来向叶群、吴法宪汇报:“林向荣死于机关枪子弹,左前胸和腹部各中弹一枚,当场牺牲,没有后背中弹的记录。”由此看来并无可疑之处。4月11日,中央召开批斗徐向前的会议,吴法宪等人质问徐向前此事,徐向前勃然大怒,回答:“这是早有定论的事,你们又翻腾出来居心何在?”会场一片混乱。周恩来当即制止再议此事。江青也问吴法宪:“这是谁让搞的专案?中央一专、二专怎么不知道?富治同志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总理也不知道,你们为什么不请示中央?不上联席碰头会?”叶群说:“这是一件和彭德怀有关的事,林总事前知道。”

1968年10月18日,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对林彪说:“战争年代谁家不死人?我的两个弟弟都死了,他们也都是烈士嘛。”林彪表态:“主席一门忠烈,是我们的表率。”林彪死后,毛泽东对周恩来、徐向前说:“林彪、叶群他们搞了一个专案,我事前不知道,总理也不知道,是江青告诉我的,我早就说过战争年代谁家不死人,我的两个弟弟、六个亲属都死了,我还能找谁去查?这件事不准再提,都是林彪背着我搞的。”至此,这事才算完全平息。

我父亲生前总说:“我将来最终要和这两个战友去做伴,一个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另一个就是林向荣,他们是我一生永远不能忘记的人。”现在,他们已全都安息在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里了。

朱岩文摘自《党史博览》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2011年07月06日 08:41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朱岩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06/7466263_0.shtml
核心提示:李作鹏又传达叶群的话说:“首长认为,徐向前在太原战役之前和彭德怀的接触不是偶然的,可以专门审查一下彭德怀,去秦城调薄一波来问,赵尔陆已死,周士第还在,可以问周,聂荣臻也是前委的人也要问到。”



本文摘自:《现代快报》2010年1月13日A29版,作者:朱岩,原题:《林彪之弟林向荣 牺牲后的政治风波》

早些年曾出版过一部叫《林氏三兄弟》的书,讲述了林彪与堂兄林育英、林育南两位烈士的不同人生道路。鲜为人知的是,林彪的同胞兄弟林向荣,也是解放战争中太原战役时牺牲的一位烈士。虽不及那两位堂兄声名显赫,但林向荣也为新中国的成立,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林彪兄弟姊妹共六人

林彪兄弟姊妹六个,除年龄最大的姐姐和年龄最小的妹妹外,中间是四兄弟,他们从大到小分别叫庆佛、育容(林彪)、育菊(林程)、向荣。这四兄弟字号按照“正、大、光、明”四字排序,林彪字“祚大”,而林向荣字“祚明”。林彪与林向荣都与其母亲容貌相似,但二人性格却迥异:林彪沉默好静,而林向荣活泼好动。

大革命时期,林彪就离开家乡南下广州,成了黄埔军校的第四期学员,此后长时间没有和家人联系。1937年初,林育菊曾经到了延安并见到了二哥林彪,林彪时任红军大学校长,他向弟弟介绍了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并且送给他一份“红大”的招生简章,让他带回去广为宣传。在家中的林向荣知道了二哥的音讯特别是看到这份简章后欣喜异常,立刻表示要去延安参加革命。他还召集了另外几个青年一行9人一起上路,其中还有林彪的侄子林欣然、外甥陈得之。1938年林彪出国病休之后,林向荣已成为抗日军政大学的第四期学员。他毕业之后分配到晋察冀边区第三军分区。

到解放战争开始之后的1946年6月,林向荣已经担任晋察冀军区独立第五团的团长了。当时我父亲朱卿云是他的搭档、该团的政委。从1941年起,林向荣就与我父亲并肩战斗。1949年2月,他们所在的华北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旅在顺义改编为第二十兵团第六十六军第一九七师,我父亲任师政治部主任,林向荣则任该师五九○团的团长。
林向荣倒在诈降敌人枪下

1949年3月,六十六军奉命参加解放太原的会战。六十六军于3月12日从驻地出发,3月20日到达太原北郊。当时成立了以徐向前为司令员兼政委的太原前线指挥部,彭德怀也亲临前线指挥。

4月19日晚,六十六军进入阵地,准备拂晓开始行动。半夜里,一九七师阵地前面阳曲镇的守敌投诚,于是一九七师兵不血刃占领了阳曲镇。次日凌晨3点,一九七师从阳曲镇出击,直扑设在黄花园沟南的敌暂编三十九师师部,当场击毙了试图顽抗的敌师长刘鹏翔。全师乘胜向敌纵深发展,向南攻占了古檀、新店,接着与一九八师会合,继续沿铁路向南横扫。

两个小时后,部队开始进攻化工厂,这是国民党军北郊工厂防线的核心据点。就在此时,出现了蹊跷的情况。对面的敌人打出了白旗,并用扩音机喊话:“我们同意休战,请贵军师级长官前来商谈受降事宜……”

此时,林向荣主动请缨,他认为敌人完整投降的可能性不大,应由他带领一排人前去试探,万一敌人施展诡计我们也能随机应变。师领导同意了他的意见,并叮嘱整个部队:随时准备出击接应!

一行人出发了,林向荣与警卫员各自骑在马上,走在最前头。这段时间好像特别漫长,大家心里都忐忑不安。突然间,敌人阵地那边响起了猛烈的枪声,果然有诈!大部队随即出击接应,但立即被敌军密集的火力所阻击,伤亡严重,不得不停止进攻。到了21日凌晨,上级指挥部调来了炮兵增援,一九七师在炮火的掩护下,采取两面夹击的打法,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苦战,彻底摧毁了化工厂的敌人工事,歼灭了守敌。

这时大家才发现,敌人有意把林向荣和他那一排人引到了一个三面受到交叉火力威胁又无险可守的一片“绝地”中。据一个侥幸生还的战友说,虽然面临绝境,林团长仍试图反击,交火中他的警卫员先中弹倒下,就在林团长上前救护时,也被机枪子弹击中,当场牺牲。

出征太原前,当部队还在顺义时,林彪出于手足之情,把这位胞弟接到北平城内住了几天,这是他们兄弟参加革命后的首次相聚。林向荣回到部队后说,哥哥看到他的成长十分高兴,还勉励他今后再立新功。没想到这竟成了他们的永诀。按照部队中“三十、团”(即超过三十岁的团级干部)才能批准结婚这一规定,林向荣牺牲时还是孑然一身。

一九七师领导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惊、痛心,主持师政治部工作的我父亲更为失去这位多年相伴的战友难过至极。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林向荣的挺身而出代替了他。由父亲起草的师党委发给林彪的慰问信中,全体领导向林彪表达了哀悼之情,并且检查了我方过于大意对同志爱护不够的责任。林彪立即回了信:为革命而牺牲完全应该,这完全可以理解!当时林彪这种坦然、大度的处理方式令所有人感动不已。

林彪一直未将弟弟林向荣牺牲之事告诉父亲,总是说他出国学习去了,不料林立果17岁时在他爷爷面前不经意地说了一句:“我叔叔1949年就已经在太原牺牲了……”老人顿时崩溃了。

文革时林彪借此事整人

到了“文革”时期,当年林向荣牺牲一事又被林彪一伙重新提起。1967年3月29日,徐向前被宣布接受审查。4月1日上午,叶群对吴法宪等人说:“林总的亲弟弟林向荣同志死在太原战役中,据说他死得很蹊跷,你们要为首长分忧。”李作鹏又传达叶群的话说:“首长认为,徐向前在太原战役之前和彭德怀的接触不是偶然的,可以专门审查一下彭德怀,去秦城调薄一波来问,赵尔陆已死,周士第还在,可以问周,聂荣臻也是前委的人也要问到。”林彪一伙布下了一张大网,要借此事整一批老干部。徐向前当时毫不知情,周恩来也不知道这件事,就连江青、张春桥也不知道这件事。

1967年4月8日,外调工作组回来向叶群、吴法宪汇报:“林向荣死于机关枪子弹,左前胸和腹部各中弹一枚,当场牺牲,没有后背中弹的记录。”由此看来并无可疑之处。4月11日,中央召开批斗徐向前的会议,吴法宪等人质问徐向前此事,徐向前勃然大怒,回答:“这是早有定论的事,你们又翻腾出来居心何在?”会场一片混乱。周恩来当即制止再议此事。江青也问吴法宪:“这是谁让搞的专案?中央一专、二专怎么不知道?富治同志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总理也不知道,你们为什么不请示中央?不上联席碰头会?”叶群说:“这是一件和彭德怀有关的事,林总事前知道。”

1968年10月18日,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对林彪说:“战争年代谁家不死人?我的两个弟弟都死了,他们也都是烈士嘛。”林彪表态:“主席一门忠烈,是我们的表率。”林彪死后,毛泽东对周恩来、徐向前说:“林彪、叶群他们搞了一个专案,我事前不知道,总理也不知道,是江青告诉我的,我早就说过战争年代谁家不死人,我的两个弟弟、六个亲属都死了,我还能找谁去查?这件事不准再提,都是林彪背着我搞的。”至此,这事才算完全平息。

我父亲生前总说:“我将来最终要和这两个战友去做伴,一个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另一个就是林向荣,他们是我一生永远不能忘记的人。”现在,他们已全都安息在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里了。

朱岩文摘自《党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