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研所内贼泄密触目惊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8 17:22:55
同位素氮15化合物,是全球仅3、4个国家有能力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凝聚着上海化工研究院四代科技人员几十年的心血,被该院列为“一号商业秘密”。
<P>美国来函震惊四座
     2002年传来的一则消息,让化工院领导十分震惊,美国一家公司来函说,他们收到昆山埃索托普化工有限公司传真,称该公司生产的氮15价格低廉,希望他们进货。
     化工院是全国惟一掌握氮15技术的单位,怎么突然又冒出一家生产氮15产品的公司?“ 一号商业秘密”被泄露出去,肯定是院里出了“ 内贼”,但泄密者又是谁呢?很快,近期相继辞职到外地办公司的高级工程师程尚雄、强剑康和工程师陈伟元成为重点嫌疑对象,因为他们不仅知道氮15是单位的“一号工程”,有的还是该工程的主要参与者、负责人员。
     不出所料,正是这三双“黑手”,将公司的“一号商业秘密”化公为私,把它当成了牟取个人私利的摇钱树。</P>
<P>“ 黑手”竟是研究主力
     2001年上半年,曾与化工院打过交道的昆山王老板和苏州某公司李某,找到程尚雄,商量共同出资成立一家单一生产同位素氮15化合物的公司,由程尚雄出任总经理,双方一拍即合。随后,程尚雄又拉上陈伟元、强剑康共同成立了埃索托普化工有限公司。在三人相继辞职准备创办公司时,化工院曾有所警觉,要求他们不得泄露化工院氮15秘密,更不得研制生产。然而,当化工院派人寻踪到埃索托普公司所在地,眼见的一切让他们震惊:同样的生产设备、同样的生产装置、同样的工艺流程,连氮15的主要技术要点、装置尺寸和工艺参数也被照搬过去了,而程尚雄此时正在工厂里指挥生产……
     據統計,從埃索托普公司成立至去年8月,他們生產銷售的各類氮15標記化合物,已造成化工院經濟損失100餘萬元。</P>
<P>法网恢恢斩断黑手
     埃索托普化工有限公司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上海市化工研究院的技术秘密并使用,今年5月被一审法院判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被告陈伟元因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3万元,被告程尚雄、强剑康以同样罪名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同时依法没收作案赃物。三名被告不服有罪判决进行上诉,案件于今年7月再次开庭审理,上海市检察二分院派员出庭支持普陀区人民检察院的控诉。日前,二审法院对此案作出维持原判的判决。</P>同位素氮15化合物,是全球仅3、4个国家有能力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凝聚着上海化工研究院四代科技人员几十年的心血,被该院列为“一号商业秘密”。
<P>美国来函震惊四座
     2002年传来的一则消息,让化工院领导十分震惊,美国一家公司来函说,他们收到昆山埃索托普化工有限公司传真,称该公司生产的氮15价格低廉,希望他们进货。
     化工院是全国惟一掌握氮15技术的单位,怎么突然又冒出一家生产氮15产品的公司?“ 一号商业秘密”被泄露出去,肯定是院里出了“ 内贼”,但泄密者又是谁呢?很快,近期相继辞职到外地办公司的高级工程师程尚雄、强剑康和工程师陈伟元成为重点嫌疑对象,因为他们不仅知道氮15是单位的“一号工程”,有的还是该工程的主要参与者、负责人员。
     不出所料,正是这三双“黑手”,将公司的“一号商业秘密”化公为私,把它当成了牟取个人私利的摇钱树。</P>
<P>“ 黑手”竟是研究主力
     2001年上半年,曾与化工院打过交道的昆山王老板和苏州某公司李某,找到程尚雄,商量共同出资成立一家单一生产同位素氮15化合物的公司,由程尚雄出任总经理,双方一拍即合。随后,程尚雄又拉上陈伟元、强剑康共同成立了埃索托普化工有限公司。在三人相继辞职准备创办公司时,化工院曾有所警觉,要求他们不得泄露化工院氮15秘密,更不得研制生产。然而,当化工院派人寻踪到埃索托普公司所在地,眼见的一切让他们震惊:同样的生产设备、同样的生产装置、同样的工艺流程,连氮15的主要技术要点、装置尺寸和工艺参数也被照搬过去了,而程尚雄此时正在工厂里指挥生产……
     據統計,從埃索托普公司成立至去年8月,他們生產銷售的各類氮15標記化合物,已造成化工院經濟損失100餘萬元。</P>
<P>法网恢恢斩断黑手
     埃索托普化工有限公司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上海市化工研究院的技术秘密并使用,今年5月被一审法院判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被告陈伟元因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3万元,被告程尚雄、强剑康以同样罪名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同时依法没收作案赃物。三名被告不服有罪判决进行上诉,案件于今年7月再次开庭审理,上海市检察二分院派员出庭支持普陀区人民检察院的控诉。日前,二审法院对此案作出维持原判的判决。</P>
专利所有人是谁?
我觉得AA应该加强经济情报领域的监管和反商业间谍措施。这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
<P>就是,加紧对国外的盗版工作,但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知识产权呀!</P>
商业意识不强啊
内奸~~~
<P>加紧专利保护!</P><P>但是,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大规模跳槽,这难道不反映了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才最关键。</P>
国家如果及早把科研成果转化了,这些人还有机会下手吗?要自己反思一下!
不会吧!!!这都没人管管?
<P>很严峻的事实,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这方面做的很差。</P><P>转个弯想想,为什么要抵制日货,买自己的不行吗?不行,不是买不到就是质量差或者贵。</P><P>什么时候这方面做好了,什么时候游行就少了</P>
我们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手段太落后了!
关键是国家对有实力的高科技人才重视程度不够,关心不够,才导致这些人才的不平衡心理!辛苦很长时间研究出产品,除了领导口头上的奖励和一些纸上的不切实际的奖励之外,再没任何可以激励他们东西,也给予对他们的研究成果价值的体现。
判不怎么样嘛
还好没卖给国外
判的很轻呀
判得太轻啦,有机会我也干
枪毙
想当工程师的学生少了 清华校长谈工程教育之病

2004/09/20 14:25 北京青年报

  9月7日至10日,由中国工程院、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和美国工程教育学会(ASEE)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共有来自美、英、法、德、日、韩等国约350名代表出席,其中包括中方的100多位院士。这是ASEE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国际工程教育大会,前两届分别在德国的柏林和美国的纳什维尔举行。

  “中国是未来的制造业大国,未来的中国急需大量的工程师,工程教育在中国的前途不可限量。”作为美国工程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组织——美国工程教育协会(ASEE)这样解释他们为什么第一次选择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工程教育大会。

  然而一个并不乐观的现实是:20年前,中国工科专业学生的比例占总数的大约60%,而现在这一比例已降低到原来的1/3;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优秀的学生争着上工科,而现在则纷纷选择金融、银行、IT等“有名有利”的热门行业,即使是一些已经就读工科的学生也多半在转变方向;来自人才市场的反馈是:拥有高学历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的工程技术人员遭受冷遇,而生产一线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工人却十分短缺。

  中国的工程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B>三大不足制约工程教育发展</B>

  在9月7日的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直言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他指出,有三大不足制约了工程教育的良性发展:一是人才培养结构体系不够完善。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工程教育曾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方面,使得有些专科、本科教育的层次、界限不够清晰,专科教育往往成为本科教育的“浓缩”。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划分过细,知识面较窄,结构也不尽合理,而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体系尚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在岗继续教育和素质、能力的提高。二是面向实际的工程训练不足。工程教育中存在重“学”轻“术”的倾向使得许多工程院校直接为工业企业培养人才的人数偏少,学生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缺乏对现代工程所必须具备的有关经济、社会方面的知识的了解,缺乏参与现代工程的领导、决策、协调、控制的初步能力和管理素质。三是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既不具备美国工业界对进入企业的毕业生进行必要的工程师岗位培训系统,又缺乏德国工科大学毕业生所具有的参与工程实践和实习的足够训练。与企业联系不密切,也使学校难于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发展社会急需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出现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的局面。

  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国工程教育委员会委员沈士团教授也指出,过去有很多专业性的工科大学和综合性的工科大学,现在工程教育的意识上有所退化和减弱,而且比较严重。他举例说明,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本科生的毕业设计30%是在企业和工厂进行的,校内也有生产实习,工科学生出校门时就有了二级工程师的水平。而现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情况有了一些变化,学生实习没处去,国有企业不接受,民营企业没这个能力。“培养工程师、培养人才是一个社会的责任,这一点是我们社会的企业家们,甚至是一些高层领导都还没有认识到的,这一点我们和西方国家有非常大的差距。”

  <B>为什么想做工程师的学生少了</B>

  我们曾经为拥有以茅以升、李四光、钱学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际著名工程大师和工程教育家而自豪,不少工科学生也以将来做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但现在工科偏冷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今年某省的高考状元原本准备上清华大学的,可后来又改了主意,因为他认为清华的工科太累太苦,于是转而选择了北京大学最时髦的生命科学学院。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近年来不少实力较强的理、工科大学竞相改为综合大学,随之而来的就是原来的工科优势逐渐丧失。在高校内部,大学科技成果的评价方向强调论文和SCI,多数大学教师对自己的发展定位也势必会向这个方面努力,于是工程背景被淡化。另一个趋势是更多的博士被聘为教师。他们在国内外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习,写出过优秀的研究论文。但问题是他们几乎100%没有工程实践背景。老师不会做工程,又怎么能带出

  善于做工程的学生呢?在学生的实践方面,许多工厂希望来的都是能够用的,很少给予指导和帮助,甚至拒绝接受实习的学生,避免增加企业成本。

  据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介绍,截至2003年,中国设有工科专业的院校达到1303所,占普通本专科院校总数的83.95%;工科学生达到369.3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3.33%;工学专业共培养研究生36.31万人,约占全国研究生培养人数的38.84%。貌似庞大的一个群体事实上已经呈现下滑趋势,“我国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大国,但学工程的人正在减少”。

  国家发展最基础的部分是工科,国家实力的根本也在工科。来自美国的一名专家在会上表示,我们希望吸引最聪明的学生进入工程教育领域。清华大学副校长余寿文教授也在媒体见面会上别有深意地提出:“如何吸引最优秀的年轻人像20世纪下半叶那样乐意做一名工程师,是值得工程教育深思的问题。”

  <B>工程教育出路在何方</B>

  中国是一个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高等工程教育在中国已有百年以上历史,依靠高等工程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中国掌握了以大庆油田开发、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大型桥梁工程等为标志的重大工程建设的系统技术以及煤炭、冶金、石油化工、制造、电力、交通等主要产业中的一些创新性技术。针对目前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吴启迪副部长表示,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加快改革,调整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

  顾秉林校长认为,要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重基础。特别是加强数理基础知识的教育以及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训练,要大幅度删减陈旧的课程,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二是重交叉。在现有工程教育中,要努力增加学生跨学科选择专业训练和工程研究方向的机会;三是重人文。人文教育体现了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必须把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引入工程教育;四是重实践。这种实践活动包括校内的工程技术训练、科研项目的参与和校外的实习三部分,同时要努力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此外,还要注意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体制改革问题,对生产实践第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以及国际合作问题。沈士团教授则认为,作为学校的领导阶层,要根据学校的特色来规划和发展,千万不要放弃自己形成的特色,追求某一种潮流。在学生方面,还是要想办法引起他们对于工程的兴趣。

  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能否尽快培养与造就一大批高质量、多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为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工程科技进步做出新的重要贡献,就成为提高国家工业竞争力、实现强国之梦的关键,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记者:周春林)
<P>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才是根本的办法。</P><P>领导们先反省!</P>
<B>以下是引用<I>lumuyu</I>在2004-9-20 10:07:00的发言:</B>

<P>就是,加紧对国外的盗版工作,但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知识产权呀!</P>

<P>支持</P>
这样的事 绝对不能说你辞职就算了的 以后得研究一种技术 洗他们的脑!
这都没人管?
我要自己有个集团公司 预算的33%会花在商业谍报方面[em05]
<P>判的太轻了嘛~!这要是捞了个几千万,坐9个月的牢散什么~!还好只是几百万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