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龙可否取消单垂尾,在前后翼连接(即与地面垂直)部分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01:54:32
这样可以降低机高减小雷达反射面积。如果此部分长度不够,可以增加前后翼高差以增加,总比用单垂尾雷达反射面积小很多吧。

这样可以降低机高减小雷达反射面积。如果此部分长度不够,可以增加前后翼高差以增加,总比用单垂尾雷达反射面积小很多吧。

复合材料单垂尾,但不会有多大影响
增加了前后翼高差,那前后翼的连接部分就会增大,这样和垂尾有什么区别呢?

陆地飞鹰 发表于 2011-6-30 13:01
增加了前后翼高差,那前后翼的连接部分就会增大,这样和垂尾有什么区别呢?


不一定需要增加前后翼高差,我没有计算,即使增加,双舵面高度也比单舵面高度小得多吧?而且原来的连接处本来闲着也反射雷达,加舵后只是增加了一点反射面而已。总之,在隐身方面,感觉翔龙翼面还没有很好优化。
陆地飞鹰 发表于 2011-6-30 13:01
增加了前后翼高差,那前后翼的连接部分就会增大,这样和垂尾有什么区别呢?


不一定需要增加前后翼高差,我没有计算,即使增加,双舵面高度也比单舵面高度小得多吧?而且原来的连接处本来闲着也反射雷达,加舵后只是增加了一点反射面而已。总之,在隐身方面,感觉翔龙翼面还没有很好优化。
垂尾不等于方向舵,主要起纵向稳定作用,纵向离气动中心越远越好,横向拉开没用
夜月松涛 发表于 2011-6-30 13:12
垂尾不等于方向舵,主要起纵向稳定作用,纵向离气动中心越远越好,横向拉开没用
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但不要忘了,现在不是柳叶七爷时代,电传飞控和机载计算机是干什么的?作为大型无人机,TG不可能舍不得用这些三四代机技术吧?凡事有利必有弊,关键看总体利弊得失。

我发现一个现象:四代机都有球形化的趋势,当然不是说做成球形,只是说长、宽、高都比较折中,不突出,这当然与内置弹仓有关,但我想可能也与隐身性有关,只是猜想。
唐鸢 发表于 2011-6-30 13:20
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但不要忘了,现在不是柳叶七爷时代,电传飞控和机载计算机是干什么的?作为大型无人 ...
对,比如B2就把这些都交给飞控了。但一个无人机都弄成天价没必要吧。
夜月松涛 发表于 2011-6-30 13:28
对,比如B2就把这些都交给飞控了。但一个无人机都弄成天价没必要吧。
是啊,这个说到点子了。
看来TG对翔龙飞行的稳定性没信心啊
1.对于这种大型无人侦察机,是隐身性要求高还是机动性要求高?飞控方面难度比三四代机小得多吧?
2.这种大型无人侦察机的造价不会比三四代机低一个数量级吧?(唐某以为可能比三代机低也低不了多少)
唐鸢 发表于 2011-6-30 13:44
1.对于这种大型无人侦察机,是隐身性要求高还是机动性要求高?飞控方面难度比三四代机小得多吧?
2.这种大 ...
1.首先是说加高上下翼连接处代替不了垂尾,加再高也没用。
2.飞控解决并不意味着编编软件,得有硬件配合。B2取消垂尾后是在主翼两端加可上下同时开合的扰流片解决偏航问题,这显著提升成本。无人侦察机本来不要求机动性,翼面可以很简单,甚至不设襟翼,减少活动件(因为现阶段活动件还须金属件连接,作动筒也得金属)。没金属件后固定件用透波材料制作(强度要求比战斗机低很多研发更容易)隐身岂不更好。
3.无人侦察机的造价应贵在电子设备上才贵得其所。
这点改进在技术方面应该不是问题,说到底只是成本问题。翔龙不是棍子筷子丝带等可以代替的,稍微多点成本和精力以提高隐身性,难道不值吗?
舵面的动作机构不是薄薄的翼尖能承受得起的

唐鸢 发表于 2011-6-30 13:20
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但不要忘了,现在不是柳叶七爷时代,电传飞控和机载计算机是干什么的?作为大型无人 ...


真空中球形的鸡是隐身的?哈哈开个玩笑

-。- 看错垂尾位置了

不过个人表示,垂尾对正向RCS无影响,至于侧向嘛。。可以检测到侧向来波时通知飞控让JJ倾斜几度,就躲开雷达了。。
唐鸢 发表于 2011-6-30 13:20
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但不要忘了,现在不是柳叶七爷时代,电传飞控和机载计算机是干什么的?作为大型无人 ...


真空中球形的鸡是隐身的?哈哈开个玩笑

-。- 看错垂尾位置了

不过个人表示,垂尾对正向RCS无影响,至于侧向嘛。。可以检测到侧向来波时通知飞控让JJ倾斜几度,就躲开雷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