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油气合作中的生意与政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1:38:22
中俄油气合作中的生意与政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2   


  
  中评社北京6月22日讯/上周国家主席胡*锦*涛成功访问俄罗斯,其间中俄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涵盖经济、贸易、投资及区域合作等各方面的协议,其中包括当下两国关系中的重头戏——— 能源领域的合作。不过,正如大多数分析人士事先预计的那样,外界广泛关注的天然气供应协议未能得到签署。资深评论员陈季冰就此撰文“中俄油气合作中的生意与政治”,作者认为,从这场至今仍未取得妥协的天然气价格争端中,我所看到的是,面对这个从来就不愿意接受普遍规则约束的生性傲慢的北方邻居,我们成功坚守了“生意归生意、政治归政治”的原则。详论如下:

  在意义重大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之际,上周国家主席胡*锦*涛成功访问俄罗斯,并在被称为“俄罗斯版达沃斯”的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发表了反响热烈的演讲。其间中俄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涵盖经济、贸易、投资及区域合作等各方面的协议,其中自然也包括当下两国关系中的重头戏——— 能源领域的合作。  

  不过,据财经网6月21日报道,正如大多数分析人士事先预计的那样,外界广泛关注的天然气供应协议未能得到签署。  

  自今年2月份两国在俄罗斯输中天然气价格问题上出现新的争端以来,双方的相关部门已经作了大量艰苦努力,试图在短期内取得谈判突破,但经济利益上的斤斤计较最终压倒了对圆满喜庆的政治气氛的追求,成为这一回合中俄天然气谈判中的主基调。这显示了一种令人高兴的变化,即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国际利益的显着增加和多样化,决策者在对外交往时已越来越清醒地将政治与经济区分开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一厢情愿地试图用经济让步去换取政治利益——— 事实证明,那种策略的效果极为有限和不稳定。   




http://www.zhgpl.com/crn-webapp/ ... amp;docid=101740905中俄油气合作中的生意与政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2   


  
  中评社北京6月22日讯/上周国家主席胡*锦*涛成功访问俄罗斯,其间中俄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涵盖经济、贸易、投资及区域合作等各方面的协议,其中包括当下两国关系中的重头戏——— 能源领域的合作。不过,正如大多数分析人士事先预计的那样,外界广泛关注的天然气供应协议未能得到签署。资深评论员陈季冰就此撰文“中俄油气合作中的生意与政治”,作者认为,从这场至今仍未取得妥协的天然气价格争端中,我所看到的是,面对这个从来就不愿意接受普遍规则约束的生性傲慢的北方邻居,我们成功坚守了“生意归生意、政治归政治”的原则。详论如下:

  在意义重大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之际,上周国家主席胡*锦*涛成功访问俄罗斯,并在被称为“俄罗斯版达沃斯”的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发表了反响热烈的演讲。其间中俄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涵盖经济、贸易、投资及区域合作等各方面的协议,其中自然也包括当下两国关系中的重头戏——— 能源领域的合作。  

  不过,据财经网6月21日报道,正如大多数分析人士事先预计的那样,外界广泛关注的天然气供应协议未能得到签署。  

  自今年2月份两国在俄罗斯输中天然气价格问题上出现新的争端以来,双方的相关部门已经作了大量艰苦努力,试图在短期内取得谈判突破,但经济利益上的斤斤计较最终压倒了对圆满喜庆的政治气氛的追求,成为这一回合中俄天然气谈判中的主基调。这显示了一种令人高兴的变化,即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国际利益的显着增加和多样化,决策者在对外交往时已越来越清醒地将政治与经济区分开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一厢情愿地试图用经济让步去换取政治利益——— 事实证明,那种策略的效果极为有限和不稳定。   




http://www.zhgpl.com/crn-webapp/ ... amp;docid=101740905
 据《21世纪经济报道》6月21日报道,中俄就俄罗斯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谈判早在2004年就开始,至今已历时7年,焦点问题是价格。双方于2010年9月27日签订有关主要条件的基本文件,计划2015年底开始出口天然气。根据协议,合同有效期为30年,出口数量为每年300亿立方米。今年1月1日5时48分,俄罗斯原油开始进入中方境内位于漠河县兴安镇的首站储油罐内,这也标志着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  

  但随着第一批俄罗斯原油进入中国,中俄双方围绕合同准确性和应付油款的争议也随之而起。据新华社引述俄罗斯《生意人报》的信息,中国方面一开始准备购买俄天然气的价格大概为165美元/千立方米,后来随着国际油气价格的飙升逐步提高到235美元/千立方米的上限。而俄方坚持,目前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为350美元/千立方米,尽管可以给中国打一些折扣,但这中间100多美元的价差显然是怎么都压不下来的。  

  此外,双方在运费问题上也存在着难以调和的争议。俄方主张至中国边境的运费与至日本海海岸的运费完全相同,日本海海岸位于“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的终点。中方则认为,由于自俄罗斯至中国的运输距离比它短得多,运费理应设定得相对低一些。按照俄方说法,中国为此单方面减少了付款金额,每月实付金额与俄方设定金额相差4000万美元左右。俄方据此指责中方“违反协议”,称中方欠款已达2亿美元以上,并扬言要就此事向设在伦敦的国际仲裁法院提起诉讼。

  事实上,这远不是俄罗斯与中国在石油价格上的第一次冲突。2004年,俄石油从中石油手中获得60亿美元用于收购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这笔钱作为在2010年之前向中国提供4840万吨石油的预付款———每年约880万吨。合同一开始确定的价格是在布伦特原油价格的基础上减去3美元。但在2007年收购了尤科斯石油公司的5家炼油厂之后,俄石油无法再满足于之前确定的价格。它表示,与其他销路相比,俄石油在中国合同上每吨损失了40多美元,并警告说,如果中石油不改变价格公式,它将不再延长合同。但最终中方只同意提价0.675美元。  

  大致来看,这些争端背后的根本分歧在于定价机制———中方一直希望与俄罗斯协商取得某种固定价格,而俄罗斯则希望与市场价挂钩。  
客观地说,双方都有可以公开言说的商业理由及不便明言的政治考量。从中国的角度来说,2009年签署的一揽子能源协议中有所谓“石油换贷款”的约定,即中国从俄罗斯得到稳定优质的石油天然气进口,作为交换,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分别获得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贷款。既然如此,俄方理应在价格上给予中方比较大的折扣。另外,俄罗斯向中国供气不需要途经其他国家,而向欧洲供气需途经乌克兰与白俄罗斯,不仅涉及不菲的中转成本,还隐含国家关系起落的政治风险———2009年冬曾引发俄乌两国激烈口水战的“乌克兰单方面截留输欧油气”事件就是明证。

  在这场考验人耐心的艰难谈判中,俄罗斯人有两张非常有利的牌:第一,国际市场上原油和天然气的价格走势好像站在他们一边。他们认为,越往后拖,中国将不得不出越高的价;第二,除了中国以外,远东地区还有另一个与中国不相上下的大买家——— 日本,而且俄罗斯还可以利用中日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坐收渔人之利,今年3月份东日本大地震造成的能源供应紧张更是大大增强了俄罗斯人“店大欺客”的底气。  

  但历史一再证明,俄罗斯对中国打的算盘总有失算的地方,这次大概也不例外。近年来,中国明显加大了与中亚国家的外交攻势,众所周知,这是一片油气储量充沛的地区,其中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储量更高居全球第四。而且,它们也都在寻求天然气出口渠道多样化,以减少对俄罗斯需求的依赖,就像俄罗斯寻求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一样。6月16日,哈萨克斯坦石油和天然气部对外证实,到2013年,中亚至中国天然气管道输送能力将达650亿立方米,较原先预测值400亿立方米大幅上调了60%。这条全长近2000公里的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穿越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直至中国新疆,于2009年开通,目前年输送量为100亿立方米左右。而据俄方专家介绍,目前中国从中亚获取的天然气价格是165-195美元/千立方米,远比俄罗斯价格便宜。俄国内甚至还有人担心,随着中国从中亚获取廉价天然气的量越来越大,可能会导致未来有一天中国不再需要俄罗斯。
有一句谚语叫做“邻居是无法选择的”,何况像中国与俄罗斯这样一对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的重量级“邻居”,且双方又有着那么多共同的政治关切和经济互补性。因此,不管未来的能源谈判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中俄之间良好的合作是必须的。眼下看来,由于双方对天然气价格的心理价位之间的落差实在太大,短期内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正如俄罗斯能源部部长谢尔盖.什马特科上周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正确地指出的,双方都在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但这并不影响互信伙伴式的对话。“企图制定签署的时间表是不对的,这……是战略性的大交易,不应当匆忙行事。”  

  从这场至今仍未取得妥协的天然气价格争端中,我所看到的是,面对这个从来就不愿意接受普遍规则约束的生性傲慢的北方邻居,我们成功坚守了“生意归生意、政治归政治”的原则。俄罗斯也许的确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最重要的政治盟友,但经过30多年剧烈变革洗礼的现代中国,已经能够彻底走出那种“同志加兄弟”或“帝国主义加敌人”的国际关系模式。对待其他国家,比如美国或日本,也应当如此。

  来源:南方网2011年06月22日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