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RH动车组其国产化率,这里有个新文章大家探讨一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3:57:52


原文连接:http://business.sohu.com/20110621/n310974347.shtml


摘录其中的一个问答
 《21世纪》:现在的CRH动车组其国产化率究竟能达到多少,做到自主化了吗?

  周翊民:到海关总署去了解就知道了,核心部件都是西门子等国外公司的。但是应该承认,这几年引进这些车以后,铁路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确实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核心研发能力还没有。



全文转载

“运行于京沪高铁上的动车组CRH380,原型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一是日本的新干线,二是德国西门子的ICE3。日本川崎重工和德国西门子这些国外高铁巨头跟铁道部签合同的时候,明确规定他们出售的车,最高时速只能达到300公里。言下之意,如果中国自己改装,吃掉安全余量,跑到350甚至380公里的时速,一旦出了事故,他们不负责任。”

  对于铁道部近期把京沪、武广等高铁的时速降到300公里,周翊民是打心里赞成的,“4月份,我给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写了一封信,建议把高铁时速降下来,信中提了四点理由。没过几天,盛光祖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就提出要给高铁降价降速。”

  周翊民曾任铁道部的副总工程师、科技司司长、高速办副主任,是铁路机车、动车组方面的行家。至于京沪高速的论证、可研、立项等,周翊民几乎全程参与了,对于京沪高铁的前世今生,周翊民如数家珍,“从上世纪80年代末,时任铁道部部长李森茂立意要建京沪高铁以来,已经20多个年头了。这中间经过的不必要的折腾和波折太多了。”

  一问:高铁为何要降速?

  买300公里时速的车跑350的速度。

  《21世纪》:一般人有个疑问:京沪、武广客专都是按照350公里时速的标准修建,现在要降到300公里甚至以下,会不会是一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周翊民:刘志军在任期间要求所有装备上的指标都搞成世界一流,世界第一在他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什么都要世界第一。我们买的德国车CRH3和CRH5,还有与日本合资的青岛四方工厂生产的CRH2。外方卖给我们的合同上明确写着最高运营速度是300公里,因此,刘志军的350公里是假350公里,他是想买300公里每小时的车,跑3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

  那么人家的车能否跑350公里呢?可以,但会吃掉安全余量。不是中国自己的设计,一旦出现问题,中国自己没有经验和技术去解决,后果不堪设想。

  350公里这还不够,后来又出来380公里,为什么会出来呢,就是舆论对他压力很大,日本、德国的报刊对中国大力宣扬自己研发出了350公里时速的动车不满意,他们明确尖锐地提出中国的提速只是吃掉了安全系数的结果。

  实际上他们的车都做过400公里以上的安全试验,来测试这个车的性能和考虑它的安全余度。1996年6月 12日日本新干线列车的实验速度跑到了440公里,法国人在很早以前也试验过574公里的最高速度了,因此实验速度和运营速度是两码事,但是当时的铁道部却将试验速度宣传成中国的新发明。

  《21世纪》:除了安全性,降速还有哪些方面的考虑?

  周翊民:还有噪音问题。按照国际测试标准,当车速在300公里时,离钢轨1米5,离中心线25米的地方噪声不得超过75分贝。航空航天专家告诉我速度和噪声成5-7次方的关系,如果速度太高,会产生音爆。

  《21世纪》:有些人担心,很多动车组都是在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和试验的情况下,就仓促上了,是否存在这种现象?

  周翊民:国外的高速列车只有经过3到5年的实际运行实验才能定型,而380呢?任务才下来一两年就开始批量生产了。

  现在我们买的车跑300公里、16辆编组的话,功率是14400千瓦,青岛四方工厂生产的CRH380车功率是22400千瓦,我计算过,速度增加了27%,可是能耗要增加56%,那其他的配套设备如果也按照380来设计,牵引供电的变电所的容量也得按照22400千瓦的标准来做。花那么多成本去改造,最后380的速度却只是瞬间跑一会儿。

  国外所谓300公里是持续在跑300公里。而我们现在号称380公里的铁路比如京津城际现在只是短暂地跑320到330公里。

  今后京沪高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比如过桥要降速、进入城市要降速等等。那么区间能不能持续运行呢?现在我们都是按照350公里的标准5500米甚至于7000米的曲线半径来计算的。持续跑起来以后的磨耗情况和稳定性怎样呢?这些不经过几百万公里的实验是不能够确定的。所以四月份我给盛光祖写信讲了四条理由陈述必须把速度降下来。很巧的是,在写信之后,他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讲要把速度降下来。

  二问:京沪高铁用车是如何选定的?

  铁道部是花三份钱办了一件事。

  《21世纪》:什么车能用于京沪高铁,是如何定下来的?

  周翊民:当时我们组织了一批专家对各国的高铁机车做比对,这些车型包括日本的新干线300、500、700系,法国的TGV、德国的ICE、意大利的ETR-500,经过对各个参数的反复比对之后,才确定京沪高铁的机车选型。那是在2001年。当时的结论是:建议京沪高铁铁路用车的牵引动力采用分散动力型,列车分长、短两种编组,长编组定员约1200人(16辆编组),短编组定员约600人。列车车体宽度取3380mm。针对引进国外先进水平的高速列车,应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列车最大轴重定为17t。

  《21世纪》:也就说这一标准一定,法国TGV和中国国产的“中华之星”等动力集中型列车基本就被淘汰出局了?

  周翊民:对,当时法国的TGV技术是动力集中的,但是法国的列车车辆编组少,一列车定员才375人,所以虽是动力集中,还是能够跑到300公里时速。但这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列车要拉1000多人,动力集中是绝对不可以的,所以必须是动力分散,这些都是有结论的。

  《21世纪》:当时选型比对方案规定:针对引进的高速列车应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但为何又同时采用了西门子和日本的技术,甚至当时在招标的时候连法国这种动力集中型的也参与进来,引发所谓的“三国演义”,其间曲折又是如何?

  周翊民:铁道部开始买的不是高速列车,而是从加拿大的庞巴迪、法国的阿尔斯通和日本买了200公里时速的列车。如果是我,我会让三家来竞争,最后来选择一家,花钱最少,价格是最便宜的。但当时的铁道部却是花三份钱办了一件事。

  在200公里机车基础上,铁道部又引进了真正的高速铁路,一个是四方工厂的日本技术,一个是唐山工厂的德国技术,80个德国专家在唐山工厂帮着干。

  对于之前提到的买车合同上明确规定的运营速度为300公里的事情,德国西门子驻中国公司的交通运输部门总裁跟我一起吃饭,我问过他对于现在铁道部讲跑350公里有什么看法?他说,第一我们只要有订单,你们在中国怎么说我们不管;第二我卖给你的车是300公里,你们超过300公里的运营出了问题,我们不负责任;第三,不能出口,我们的技术转让给你,只能在中国使用。这就是铁道部觉得必须要自己弄出个380的理由。

  《21世纪》:现在的CRH动车组其国产化率究竟能达到多少,做到自主化了吗?

  周翊民:到海关总署去了解就知道了,核心部件都是西门子等国外公司的。但是应该承认,这几年引进这些车以后,铁路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确实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核心研发能力还没有。

  《21世纪》: 那中国如何走自主研发之路,需要推倒重来吗?

  周翊民:我看不需要推倒重来,这个就叫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但是核心部件还是要自己搞。我在给盛光祖的信上谈了什么叫自主创新,起码要符合四方面的条件,第一车头的流线型头型必须自己搞,法国的TGV、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德国的ICE他们的头型辨识度很高,通过外观业内人士一看就知道这是哪国的车。第二是转用架,高速列车是否安全,核心在其腿转用架上。第三是交流传动系统、网络控制系统和电流系统,包括电机是否自己设计。第四是整个车的系统集成是自己设计的,而现在基本跟人家一模一样。我认为不要太过分强调排外。自主创新有一个过程,在通过用了国外的车之后发现它有什么缺点,再搞一个比它更好的,才能让人家将来服你。现在虽然还没到这个阶段,但可以一步一步走。我认为中国的机车车辆工业的科技队伍力量相当强,是国内各个工业部门中技术开发力量最强之一。

  《21世纪》:京沪高铁用一个多月时间来调试,从安全性角度来看,够吗?

  周翊民:用短时间一两个月联调联试就说很好,可以运营了,但是从长时间来说,我们还要观察。我举个例,台湾300公里的高速铁路就出现了路基下沉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目前这几条高速铁路小问题常有,有些问题看来小,实际不小,但都保密。比如说武广线曾经发生了一个电机的端盖飞出来了;200公里的北京到沈阳的CRH5多次因为中途故障而停车。太原到石家庄的石太线才建了2年,已经出现了沉降,据说线路沉降最大处达到40厘米;据说京津城际也出现了一定沉降。沉降是一个多多少少都会有的问题,有一个允许的幅度,超过了这个幅度就要减速了。

  三问:京沪高铁上座率能保证吗?

  投资怎么回收将成为一个问题。

  《21世纪》:京沪高铁开通之前,京津、沪宁城际已开通,一头一尾这么大的客流量被掐掉,京沪高铁的上座率如何保证?

  周翊民:实际上,很多旅客并非是坐直达班次。我最近得知的一个数据,北京到上海的京沪线上的旅客平均运距是530公里。因此不能简单的把京沪高铁理解成是全部是从北京到上海,大量的旅客还是中短途路线的。

  《21世纪》:这岂不是重复建设和严重的浪费?

  周翊民:对,我觉得这是严重的浪费。世界上还没有两个城市之间出现两条高速铁路,因为一条的运量足足有余。如果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每1小时发一趟,可以发12趟,如果每半小时发一趟可以发24趟,这已经绰绰有余了,而且并没有那么多客运量。现在京津的运量已经平衡了,大体是一年2000多万人。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东京到大阪一年能运输1.5亿人。所以高铁能力是足够的,关键是客流量不够。所以为什么要建两条呢?我和沈之介(时任铁道部总工程师)的看法,可以先建这两端,这两端就是将来京沪高速铁路的其中一部分,这个意见实际上邹家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早就提了,他认为当时经济有困难但高速铁路一定要建,一次性建成有困难,可以分段建设。刘志军其实也知道这个概念,但是他还是执意搞大跃进的跨越式发展。

  今后京沪高速铁路的投资怎么回收将成为一个问题。从北京到天津去的大多数都会选择京津城际的,一站就到了,因此京沪高速大部分肯定都是到天津更远的地方的,但是北京到济南才有几个人呢?同时沪宁高速每年的运力是6000万人,很厉害。除此之外,京沪高铁沿线车站大都建在远郊区,都远离城市。铁路和航空的区别在于世界各国的高速铁路车站都在市中心,德国柏林的大车站,新建了一个车站就建在类似北京天安门、上海人民广场那样的最市中心的位置的地下,实现垂直换乘、同站换乘。而我们的高速铁路车站建到郊外,就把铁路的优越性丢掉了。


原文连接:http://business.sohu.com/20110621/n310974347.shtml


摘录其中的一个问答
 《21世纪》:现在的CRH动车组其国产化率究竟能达到多少,做到自主化了吗?

  周翊民:到海关总署去了解就知道了,核心部件都是西门子等国外公司的。但是应该承认,这几年引进这些车以后,铁路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确实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核心研发能力还没有。



全文转载

“运行于京沪高铁上的动车组CRH380,原型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一是日本的新干线,二是德国西门子的ICE3。日本川崎重工和德国西门子这些国外高铁巨头跟铁道部签合同的时候,明确规定他们出售的车,最高时速只能达到300公里。言下之意,如果中国自己改装,吃掉安全余量,跑到350甚至380公里的时速,一旦出了事故,他们不负责任。”

  对于铁道部近期把京沪、武广等高铁的时速降到300公里,周翊民是打心里赞成的,“4月份,我给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写了一封信,建议把高铁时速降下来,信中提了四点理由。没过几天,盛光祖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就提出要给高铁降价降速。”

  周翊民曾任铁道部的副总工程师、科技司司长、高速办副主任,是铁路机车、动车组方面的行家。至于京沪高速的论证、可研、立项等,周翊民几乎全程参与了,对于京沪高铁的前世今生,周翊民如数家珍,“从上世纪80年代末,时任铁道部部长李森茂立意要建京沪高铁以来,已经20多个年头了。这中间经过的不必要的折腾和波折太多了。”

  一问:高铁为何要降速?

  买300公里时速的车跑350的速度。

  《21世纪》:一般人有个疑问:京沪、武广客专都是按照350公里时速的标准修建,现在要降到300公里甚至以下,会不会是一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周翊民:刘志军在任期间要求所有装备上的指标都搞成世界一流,世界第一在他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什么都要世界第一。我们买的德国车CRH3和CRH5,还有与日本合资的青岛四方工厂生产的CRH2。外方卖给我们的合同上明确写着最高运营速度是300公里,因此,刘志军的350公里是假350公里,他是想买300公里每小时的车,跑3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

  那么人家的车能否跑350公里呢?可以,但会吃掉安全余量。不是中国自己的设计,一旦出现问题,中国自己没有经验和技术去解决,后果不堪设想。

  350公里这还不够,后来又出来380公里,为什么会出来呢,就是舆论对他压力很大,日本、德国的报刊对中国大力宣扬自己研发出了350公里时速的动车不满意,他们明确尖锐地提出中国的提速只是吃掉了安全系数的结果。

  实际上他们的车都做过400公里以上的安全试验,来测试这个车的性能和考虑它的安全余度。1996年6月 12日日本新干线列车的实验速度跑到了440公里,法国人在很早以前也试验过574公里的最高速度了,因此实验速度和运营速度是两码事,但是当时的铁道部却将试验速度宣传成中国的新发明。

  《21世纪》:除了安全性,降速还有哪些方面的考虑?

  周翊民:还有噪音问题。按照国际测试标准,当车速在300公里时,离钢轨1米5,离中心线25米的地方噪声不得超过75分贝。航空航天专家告诉我速度和噪声成5-7次方的关系,如果速度太高,会产生音爆。

  《21世纪》:有些人担心,很多动车组都是在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和试验的情况下,就仓促上了,是否存在这种现象?

  周翊民:国外的高速列车只有经过3到5年的实际运行实验才能定型,而380呢?任务才下来一两年就开始批量生产了。

  现在我们买的车跑300公里、16辆编组的话,功率是14400千瓦,青岛四方工厂生产的CRH380车功率是22400千瓦,我计算过,速度增加了27%,可是能耗要增加56%,那其他的配套设备如果也按照380来设计,牵引供电的变电所的容量也得按照22400千瓦的标准来做。花那么多成本去改造,最后380的速度却只是瞬间跑一会儿。

  国外所谓300公里是持续在跑300公里。而我们现在号称380公里的铁路比如京津城际现在只是短暂地跑320到330公里。

  今后京沪高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比如过桥要降速、进入城市要降速等等。那么区间能不能持续运行呢?现在我们都是按照350公里的标准5500米甚至于7000米的曲线半径来计算的。持续跑起来以后的磨耗情况和稳定性怎样呢?这些不经过几百万公里的实验是不能够确定的。所以四月份我给盛光祖写信讲了四条理由陈述必须把速度降下来。很巧的是,在写信之后,他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讲要把速度降下来。

  二问:京沪高铁用车是如何选定的?

  铁道部是花三份钱办了一件事。

  《21世纪》:什么车能用于京沪高铁,是如何定下来的?

  周翊民:当时我们组织了一批专家对各国的高铁机车做比对,这些车型包括日本的新干线300、500、700系,法国的TGV、德国的ICE、意大利的ETR-500,经过对各个参数的反复比对之后,才确定京沪高铁的机车选型。那是在2001年。当时的结论是:建议京沪高铁铁路用车的牵引动力采用分散动力型,列车分长、短两种编组,长编组定员约1200人(16辆编组),短编组定员约600人。列车车体宽度取3380mm。针对引进国外先进水平的高速列车,应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列车最大轴重定为17t。

  《21世纪》:也就说这一标准一定,法国TGV和中国国产的“中华之星”等动力集中型列车基本就被淘汰出局了?

  周翊民:对,当时法国的TGV技术是动力集中的,但是法国的列车车辆编组少,一列车定员才375人,所以虽是动力集中,还是能够跑到300公里时速。但这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列车要拉1000多人,动力集中是绝对不可以的,所以必须是动力分散,这些都是有结论的。

  《21世纪》:当时选型比对方案规定:针对引进的高速列车应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但为何又同时采用了西门子和日本的技术,甚至当时在招标的时候连法国这种动力集中型的也参与进来,引发所谓的“三国演义”,其间曲折又是如何?

  周翊民:铁道部开始买的不是高速列车,而是从加拿大的庞巴迪、法国的阿尔斯通和日本买了200公里时速的列车。如果是我,我会让三家来竞争,最后来选择一家,花钱最少,价格是最便宜的。但当时的铁道部却是花三份钱办了一件事。

  在200公里机车基础上,铁道部又引进了真正的高速铁路,一个是四方工厂的日本技术,一个是唐山工厂的德国技术,80个德国专家在唐山工厂帮着干。

  对于之前提到的买车合同上明确规定的运营速度为300公里的事情,德国西门子驻中国公司的交通运输部门总裁跟我一起吃饭,我问过他对于现在铁道部讲跑350公里有什么看法?他说,第一我们只要有订单,你们在中国怎么说我们不管;第二我卖给你的车是300公里,你们超过300公里的运营出了问题,我们不负责任;第三,不能出口,我们的技术转让给你,只能在中国使用。这就是铁道部觉得必须要自己弄出个380的理由。

  《21世纪》:现在的CRH动车组其国产化率究竟能达到多少,做到自主化了吗?

  周翊民:到海关总署去了解就知道了,核心部件都是西门子等国外公司的。但是应该承认,这几年引进这些车以后,铁路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确实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核心研发能力还没有。

  《21世纪》: 那中国如何走自主研发之路,需要推倒重来吗?

  周翊民:我看不需要推倒重来,这个就叫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但是核心部件还是要自己搞。我在给盛光祖的信上谈了什么叫自主创新,起码要符合四方面的条件,第一车头的流线型头型必须自己搞,法国的TGV、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德国的ICE他们的头型辨识度很高,通过外观业内人士一看就知道这是哪国的车。第二是转用架,高速列车是否安全,核心在其腿转用架上。第三是交流传动系统、网络控制系统和电流系统,包括电机是否自己设计。第四是整个车的系统集成是自己设计的,而现在基本跟人家一模一样。我认为不要太过分强调排外。自主创新有一个过程,在通过用了国外的车之后发现它有什么缺点,再搞一个比它更好的,才能让人家将来服你。现在虽然还没到这个阶段,但可以一步一步走。我认为中国的机车车辆工业的科技队伍力量相当强,是国内各个工业部门中技术开发力量最强之一。

  《21世纪》:京沪高铁用一个多月时间来调试,从安全性角度来看,够吗?

  周翊民:用短时间一两个月联调联试就说很好,可以运营了,但是从长时间来说,我们还要观察。我举个例,台湾300公里的高速铁路就出现了路基下沉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目前这几条高速铁路小问题常有,有些问题看来小,实际不小,但都保密。比如说武广线曾经发生了一个电机的端盖飞出来了;200公里的北京到沈阳的CRH5多次因为中途故障而停车。太原到石家庄的石太线才建了2年,已经出现了沉降,据说线路沉降最大处达到40厘米;据说京津城际也出现了一定沉降。沉降是一个多多少少都会有的问题,有一个允许的幅度,超过了这个幅度就要减速了。

  三问:京沪高铁上座率能保证吗?

  投资怎么回收将成为一个问题。

  《21世纪》:京沪高铁开通之前,京津、沪宁城际已开通,一头一尾这么大的客流量被掐掉,京沪高铁的上座率如何保证?

  周翊民:实际上,很多旅客并非是坐直达班次。我最近得知的一个数据,北京到上海的京沪线上的旅客平均运距是530公里。因此不能简单的把京沪高铁理解成是全部是从北京到上海,大量的旅客还是中短途路线的。

  《21世纪》:这岂不是重复建设和严重的浪费?

  周翊民:对,我觉得这是严重的浪费。世界上还没有两个城市之间出现两条高速铁路,因为一条的运量足足有余。如果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每1小时发一趟,可以发12趟,如果每半小时发一趟可以发24趟,这已经绰绰有余了,而且并没有那么多客运量。现在京津的运量已经平衡了,大体是一年2000多万人。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东京到大阪一年能运输1.5亿人。所以高铁能力是足够的,关键是客流量不够。所以为什么要建两条呢?我和沈之介(时任铁道部总工程师)的看法,可以先建这两端,这两端就是将来京沪高速铁路的其中一部分,这个意见实际上邹家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早就提了,他认为当时经济有困难但高速铁路一定要建,一次性建成有困难,可以分段建设。刘志军其实也知道这个概念,但是他还是执意搞大跃进的跨越式发展。

  今后京沪高速铁路的投资怎么回收将成为一个问题。从北京到天津去的大多数都会选择京津城际的,一站就到了,因此京沪高速大部分肯定都是到天津更远的地方的,但是北京到济南才有几个人呢?同时沪宁高速每年的运力是6000万人,很厉害。除此之外,京沪高铁沿线车站大都建在远郊区,都远离城市。铁路和航空的区别在于世界各国的高速铁路车站都在市中心,德国柏林的大车站,新建了一个车站就建在类似北京天安门、上海人民广场那样的最市中心的位置的地下,实现垂直换乘、同站换乘。而我们的高速铁路车站建到郊外,就把铁路的优越性丢掉了。
我想听听冰刃的看法
这明显不是体制问题


说着内行话的外行人,一个字——装!
尽管装的很高明——拿了一些事实来说明问题,但是说什么自己算过??FXXK,以为自己是谁啊?他这种程度的人,那计算公式里面各个元的含义是什么根本看不懂的!
顺便说一句,此人据说是XX高层里面已说英语为骄傲的留学派之一,这种人出来谈和中国发展以及中国百姓民生相关的话题,自己心里难道不觉得难受么??

说着内行话的外行人,一个字——装!
尽管装的很高明——拿了一些事实来说明问题,但是说什么自己算过??FXXK,以为自己是谁啊?他这种程度的人,那计算公式里面各个元的含义是什么根本看不懂的!
顺便说一句,此人据说是XX高层里面已说英语为骄傲的留学派之一,这种人出来谈和中国发展以及中国百姓民生相关的话题,自己心里难道不觉得难受么??
破鼓万人捶,看不起这种落井下石的。这砖痂的观点太肤浅,我看了都不服气,可见是个芦苇+竹笋。
不懂。多学习%%
石太线只不过是200公里的动车,而且整体都在穿山,地形情况复杂有沉降当然可以理解,问题是这厮什么都是“据说”“据说石太线沉降达到40厘米”“据说京津城际也出现了一定沉降”,吐槽都懒得来
hdnbow 发表于 2011-6-21 15:09
说着内行话的外行人,一个字——装!
尽管装的很高明——拿了一些事实来说明问题,但是说什么自己算过?? ...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科技司司长周翊民

副总工程师是外行人,看来铁道部的体制问题果然很严重。
刘志军造假世界第一啊,怪不得盛光祖上来第一件事就是减速!
发错板块了吧?
最高时速只能达到300公里”从何谈起?


实在是无语

实在是无语
赶羚羊 发表于 2011-6-21 15:52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科技司司长周翊民

副总工程师是外行人,看来铁道部的体制问题果然很严重。
副总工多了,也不就他一个啊。工务,电务,机务三大块,他是哪一块儿上来的?管运营的也有副总工,也能算这个么?至于车辆制造研发的更多还得看厂家和院所,他这种官是之间测数据的人么?
另外这话到底是不是他说的,或者说本意是否如此,非常值得怀疑,像TDB的一贯作风么?至于科技司这个不用我解释你也能明白,要说真能和CRH扯点关系的就是他貌似在什么高速办认了点什么主任还是啥的职。但是你跟我说他能算列车动力学的东西,我唯一能说的就是——这是扯淡……
hdnbow 发表于 2011-6-21 18:27
副总工多了,也不就他一个啊。工务,电务,机务三大块,他是哪一块儿上来的?管运营的也有副总工,也能算 ...
嗯,铁道部的副总工,那肯定外行人了。你说是吧?铁道部怎么能请内行做副总工呢?

赶羚羊 发表于 2011-6-21 18:36
嗯,铁道部的副总工,那肯定外行人了。你说是吧?铁道部怎么能请内行做副总工呢?


最高检的韩驻槟也干过TDB部长,你说那都是部长了,更得是专家吧,那是铁路专家还是公检法专家啊?
你要反CRH与我无关,你爱做不做与我无关,你爱听不听与我无关,你认为他是他就是,反正对于你来说他肯定是……
赶羚羊 发表于 2011-6-21 18:36
嗯,铁道部的副总工,那肯定外行人了。你说是吧?铁道部怎么能请内行做副总工呢?


最高检的韩驻槟也干过TDB部长,你说那都是部长了,更得是专家吧,那是铁路专家还是公检法专家啊?
你要反CRH与我无关,你爱做不做与我无关,你爱听不听与我无关,你认为他是他就是,反正对于你来说他肯定是……
hdnbow 发表于 2011-6-21 18:45
最高检的韩驻槟也干过TDB部长,你说那都是部长了,更得是专家吧,那是铁路专家还是公检法专家啊?
你要 ...
部长和总工是一个概念,果然是严重的体制问题啊。

赶羚羊 发表于 2011-6-21 19:03
部长和总工是一个概念,果然是严重的体制问题啊。


有问题,问你爹,别问我
赶羚羊 发表于 2011-6-21 19:03
部长和总工是一个概念,果然是严重的体制问题啊。


有问题,问你爹,别问我
hdnbow 发表于 2011-6-21 19:16
有问题,问你爹,别问我
有问题,你问我就好了。

赶羚羊 发表于 2011-6-21 19:18
有问题,你问我就好了。


周翊民——
1、在刘志军时代任什么职?
2、什么专业出身?
3、现任什么职?
4、什么学科背景?
5、同问楼主(回答困难可以溜走)
其他问题——
1、什么叫体制?
2、体制为什么会存在问题?
3、总工程师是干什么的?
4、总工程师和体制以及问题之间有什么问题
5、CRH是什么意思?
6、为什么有人缝中必反?
7、为什么有人缝反中必开心?
8、CRH能跑多快?
9、线路沉降了吗?
10、什么叫线路沉降?
11、线路是什么?
12、动车组是什么?
13……

赶羚羊 发表于 2011-6-21 19:18
有问题,你问我就好了。


周翊民——
1、在刘志军时代任什么职?
2、什么专业出身?
3、现任什么职?
4、什么学科背景?
5、同问楼主(回答困难可以溜走)
其他问题——
1、什么叫体制?
2、体制为什么会存在问题?
3、总工程师是干什么的?
4、总工程师和体制以及问题之间有什么问题
5、CRH是什么意思?
6、为什么有人缝中必反?
7、为什么有人缝反中必开心?
8、CRH能跑多快?
9、线路沉降了吗?
10、什么叫线路沉降?
11、线路是什么?
12、动车组是什么?
13……
hdnbow 发表于 2011-6-21 18:27
副总工多了,也不就他一个啊。工务,电务,机务三大块,他是哪一块儿上来的?管运营的也有副总工,也能算 ...
请问你是那一块上来的总工?
真金不怕火炼
什么人一个,当时不说,现在胡说
早干嘛去了,现在出来扯淡,最BS这样的人,要么就早点说,要么就干好自己的事情,把影响降到最低,现在出来黑别人,有意思吗?
hdnbow 发表于 2011-6-21 19:22
周翊民——
1、在刘志军时代任什么职?
2、什么专业出身?
你这洗地很无力啊,虽然被人破坏了美梦很痛苦,但事实就是事实

隔夜茶 发表于 2011-6-22 10:02
你这洗地很无力啊,虽然被人破坏了美梦很痛苦,但事实就是事实


我不洗地,虽然我很少坐火车,但是CRH好,大家不都好么,非要看鬼子们的好才是好?
我不敢说CRH没有问题,不过就算是你,你觉得他说的东西你完全相信么?沉降40cm??4cm就很厉害了,40cm。别说200Km,就是2Km你也过不去吧。
都说了3大块基本的,没哪个工程师是通吃的,更加不要说技术细节了,真正的工程师可能像他那样一会儿扯线路,一会儿又扯牵引,最好在回到车辆上么?如果这真是他本人的发言,那就更加是扯淡+炒作了,何况我看了一下他在同济任名誉院长都是好几年以前的事情了,谁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的副总工啊???
隔夜茶 发表于 2011-6-22 10:02
你这洗地很无力啊,虽然被人破坏了美梦很痛苦,但事实就是事实


我不洗地,虽然我很少坐火车,但是CRH好,大家不都好么,非要看鬼子们的好才是好?
我不敢说CRH没有问题,不过就算是你,你觉得他说的东西你完全相信么?沉降40cm??4cm就很厉害了,40cm。别说200Km,就是2Km你也过不去吧。
都说了3大块基本的,没哪个工程师是通吃的,更加不要说技术细节了,真正的工程师可能像他那样一会儿扯线路,一会儿又扯牵引,最好在回到车辆上么?如果这真是他本人的发言,那就更加是扯淡+炒作了,何况我看了一下他在同济任名誉院长都是好几年以前的事情了,谁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的副总工啊???
关于高铁真真假假,不过这里面肯定有打击中国人民自信心得意图3
刚拿了点高端工业东西在世界上来卖就群起了功之
还不就是高铁动了很多人的奶酪
中国传统的酸臭文人真恶心!
飞扬一个帖子说的很好,我转一下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159/1106/343364.html
周翊民说:”"据说线路沉降最大处达到40厘米;据说京津城际也出现了一定沉降。”  
如果真出现这么大的沉降,高铁线路早不能用了。
他能说出这种话,说明他对高铁技术一窍不通。

他还说:“200公里的北京到沈阳的CRH5多次因为中途故障而停车。”——这可是200公里的车,也就是说,他认为这个引进的外国的200公里的车不合格?这不是抽了外国车自己的脸?


实际上,日本人卖给中国的列车,最高时速是250公里,日本从来没有卖给中国300公里的技术。
中国的高铁技术是在消化吸收西方高铁技术的基础上,自己摸索研发出来的。外国没有卖给我们350公里的技术以及后来380公里的技术,不代表我们没有这个技术。
铁路系统的工程师,在外国技术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这才达到了现在的成果。这些工作都被一笔勾销了。
中国380的车,外观上和西方的车完全不同,是中国自己吹风洞吹出来的——这个和西方完全不同的车,也是进口的吗?

日本和德国从来没有像他所说的那样“他们明确尖锐地提出中国的提速只是吃掉了安全系数的结果”,只是在中国提升技术的时候,日本发函过来说,我们提供给你们的最多只到250公里,你们这样改我不负责,你们提速后如果再出事和我们无关,中国说:可以,没问题。
日本和德国从来没有说过中国是吃掉安全系数后搞出来的速度。周翊民是在造谣。

周翊民还说:“如果速度太高,会产生音爆”
这就是纯粹为了喷而喷了。
这里对航空熟悉的人应该很多,战斗机达到声速后遇到音障,才会产生音爆。
这要求高铁的车速达到1倍声速(即1马赫)附近了——这不是扯淡吗?现在高铁的车速距离1马赫还远着呢。要达到音爆,高铁得跑到1224公里/小时。


周翊民还说:“除此之外,京沪高铁沿线车站大都建在远郊区,都远离城市。铁路和航空的区别在于世界各国的高速铁路车站都在市中心,德国柏林的大车站,新建了一个车站就建在类似北京天安门、上海人民广场那样的最市中心的位置的地下,实现垂直换乘、同站换乘。而我们的高速铁路车站建到郊外,就把铁路的优越性丢掉了。”
可以证明,周翊民对交通一窍不通。
柏林中央车站在市中心是历史因素形成的,
中国不把火车站放在人流中心的地方,是为了避免交通车流和通勤车流、商业车流重叠,加大市中心交通压力,同时也可以促进郊区开发。
如果在市中心放火车站,会堵成什么样子你知道吗?看看郑州二七广场的堵车情况就知道了。


周翊民还说:“而我们现在号称380公里的铁路比如京津城际现在只是短暂地跑320到330公里。”
坐过京津高铁、武广高铁的就知道,330以上的路段,都是长时间的,而不是短暂的。
而沪杭高铁虽然车站太多导致速度上不去,但是直达车340的路段也有二十多分钟。
周翊民纯属造谣。

周翊民还说:“我们买了德国车CRH3和CRH5“
实际上CRH5是引进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高速列车车型,根本不是德国的。可见这个周翊民根本不懂高铁。

周翊民还说:“铁道部开始买的不是高速列车,而是从加拿大的庞巴迪、法国的阿尔斯通和日本买了200公里时速的列车。如果是我,我会让三家来竞争,最后来选择一家,花钱最少,价格是最便宜的。但当时的铁道部却是花三份钱办了一件事。”
这就纯粹是诋毁了。
铁道部当时是引进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新干线等好几家来竞争,最后以最小的钱买到了最大的技术,而且几家的技术全部买断了,然后中国才能在各家的长处之上进一步研发。


另外,美国加州已经和中国南车签署了协议了,引进中国的高铁技术,在美国生产。
注意,是中国南车授权技术,在美国生产,不是在中国生产。
如果中国没有技术,没有专利,为什么美国要和中国南车签署技术授权协议?


现在中国高铁正在走向世界,正在全世界排挤其他国家的高铁市场份额,然后一群人就坐不住了,就开始诋毁中国的产品质量了,试图打垮中国的市场。
我相信这个周某的家属一定移民到了国外吧?而且一定拿到了很大一笔钱对吧?

我已经可以看到这样的结果了:中国在高铁研发上投入的钱全部打水漂,将来全世界都不采用中国的技术标准,中国成了孤立的一家。最后中国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标准,全面引进国外的车型和标准,
越南拒绝中国的高铁标准,事实证明越南笑到了最后。
然后中国十亿条裤子换一列高铁的事情,将再次发生。
 周翊民,教授级高工,铁道部专家。历任铁道部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总经理,铁道部科技司司长,副总工程师;铁道部政策咨询组组长,铁道部高速办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咨询中心副主任,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编委会主任,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名誉院长
================================================================================================================
百度来的,没什么实质内容
貌似是10年前担任的副总工程师,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