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个东西给大家看看 历史资料卷 猎杀红色十月:苏美潜艇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21:16:32
    此文作者列别季科是俄罗斯著名军事专家,他主要是从苏联和俄罗斯的角度出发,简单描述了二战后,冷战背景下,从1945年到1995年,苏联(俄罗斯)在新型潜艇研制、大洋航线开发、远洋战斗出海值勤、与美军潜艇在世界各海域进行激烈对抗等方面的内幕,对苏联解体后,在21世纪处于劣势地位的俄海军潜艇部队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表示忧虑。个别数据可能有所出入,不够完善,一些观点也仅代表作者个人,敬请读者明鉴。(高原编译)(千龙军事 mil.qianlong.com专稿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引言

二战尘埃尚未落定,苏联就迎来了又一次严峻挑战,冷战的全面爆发造就了苏美在世界各地半个多世纪的激烈对抗。冷战的政治基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消灭苏联这一有重大影响力的世界大国,谋求世界领导地位,以最终夺取它国资源,推动美国的发展。这一政策在其进攻性军事战略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无论是美国核武器垄断时期的“大规模报复战略”,还是“超越遏制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等,都是以武器装备竞赛、核讹诈、武力威胁和使用为主要手段,辅以政治和经济压力,以保障躲在大洋屏障内的美国本土的绝对安全。

苏联海军的历史作用就是突破美国的大洋屏障,苏联潜艇首先做到了这一点。在完成此历史性突破之前,苏联潜艇要装备、掌握新型战略武器,进入世界大洋中的前沿阵地,开发极地地带和赤道地区的新航线,潜入神秘的大洋深处,保护苏联国家利益,保护世界各国所有爱好和平的民族的利益。

二战结束后,曾经的盟国变成了你死我活的对手。在海洋力量对比上,苏联处于不利地位,在主要类型水面战舰的实力对比上,北约国家的力量是苏联的22倍,在潜艇方面,是苏联的2.5倍,而且,美国还垄断着核武器!

因此,苏联国家党政领导明白,在水面舰队建设方面,与拥有绝对优势的对手进行较量,在短期内是没有前景的,因此把军队优先建设方向转移到了潜艇,从而使苏联以较少的经济支出,在最短的时间内,极大地提升了海军的攻击能力,壮大了武装力量实力,拥有了与美国对抗的资本。

一、新型潜艇和武器装备的研制

从二战后到1991年解体,苏联一直在进行新型潜艇和武器装备的研制。不过,新装备的研制进程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潜艇则更是具有双重风险。

1952年,首批潜艇开始装备到苏联海军各舰队服役,主要是613型、611型、A615型潜艇。与二战时的潜艇相比,它们拥有一系列完善的技术优势和较高的现代化战术性能。新型潜艇的潜航速度提高了0.5-1倍,下潜深度提高了1倍,水下不间断续航能力提高了1-2倍,最远航程增加了1.5-6倍。在水下航程方面,A615型小型潜艇是“婴儿”XV系列潜艇的46倍,而671型中型潜艇能够以20节的潜航速度连续航行6个小时。613型C-80号、C-61号、Б-61号、611型C-99号、A615型М-254号、М-255号潜艇完成了初期的装备试验、出海演练、战备值勤等任务,执行了首次远洋出海任务,首次进行了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导弹鱼雷、新型鱼雷等武器装备的发射试验,检验了动力装置、声纳站、救援设备、破冰钻探设备的性能,完成了对潜水员水下服役生理、心理、技能、水下爆炸对潜水员的影响等一系列水下研究和试验任务,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潜水员,特别是未来新一代核潜艇潜水员,为苏联海军潜艇部队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后,苏联海军开始进行最大规模潜艇部队的建设,试验和研制各种新型导弹武器。由于首批导弹试验工作中充满了大量未知的、不可预测的东西,因而对各级指挥官、艇长、全体乘员,在勇气和责任方面提出了较大的要求。1955年9月16日,科兹洛夫少校指挥Б-67号潜艇,完成了世界上首次水下弹道导弹发射任务,1957年9-10月间,叶夫多基莫夫少校指挥611-П型Б-64号潜艇完成了首批П-10巡航导弹发射任务,22天之后,科罗博夫少校指挥C-146号潜艇完成了首批П-5巡航导弹的发射任务,1962年2月,博特金中校指挥K-142号潜艇完成了新型Р-21弹道导弹首次水下发射任务,1963年12月,瓦加诺夫中校指挥K-19号核潜艇,完成了Р-21弹道导弹系列水下发射任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发射试验任务都取得了成功,事故经常发生,一些艇长为此受到处罚,当时的制度就是这样,在一些时候,装备保护显得异常重要。

由于潜艇水下发射巡航导弹的试验获得了成功,苏联开始大量建造可装备巡航导弹的644型和665型潜艇,由于巡航导弹的装备和发射对操纵技术的要求特别高,而这些潜艇在技术战术、稳定性能等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因此,每次出海任务都有生命危险。这些潜艇从1963年起开始被651型巡航导弹潜艇替换,首艇K-156号的艇长别尔科夫琴科,如今还在俄海军舰队中服役。

1957年,拉扎列夫艇长指挥C-144号潜艇,在新地岛海上试验场首次进行核弹头鱼雷发射试验,成功发射了两枚鱼雷,全部命中靶标。核弹头鱼雷首次发射试验的成功为这种武器的研制、生产和使用奠定了基础,5年后,核弹头鱼雷成为了苏联海军潜艇的编制弹药。

新型柴油动力潜艇的接力棒则于60年代由641型和633型柴油潜艇接过,首艇分别是Б-94号和C-350号。这是一种全新的潜艇,武器装备精良,水下噪音大幅降低,由于它们的存在,开始迫使美国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制订美军潜艇部队的行动战术,从此在世界大洋中变得更加谨慎。

1958年7月4日,苏联核潜艇的初生儿,K-3号潜艇首次在核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出海远航,从而开辟了苏联海军发展的新时代。其后,627型、656型、675型、645型、655型第一代核潜艇先后出海,许多人为核潜艇的研制、使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60年代中期,第二代新型高质量核潜艇的建造工作开始全速进行,第二代核潜艇的研制、试验、航线开发、出海值勤等任务对潜水员的勇敢精神和责任心的要求也非常高。苏联海军从此开始建设远洋舰队,在667A型、667Б型、667БД型、667БДР型、670型、671型、661型、705型核潜艇及641Б型、877型柴油潜艇问世后,苏联海军开始拥有在远洋方向执行多种战斗任务的能力。

在第2代核潜艇建造期间,苏联海军潜艇部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上第一艘装备洲际弹道导弹的667Б型导弹核潜艇开始纳入战斗编成,在北方舰队服役,其武器威力是美国投向广岛的原子弹威力的120倍,不仅能在海上使用,还可在基地码头直接发射。反舰和反潜巡航导弹水下发射方案顺利实现。661型K-162号核潜艇达到了创纪录的44.7节潜航速度。世界上第1种装备自动化操纵系统的705型潜艇极大地提高了核潜艇和新型柴油潜艇的战斗性能。到80年代,苏联在核潜艇的数量上已经超过了美国,双方力量对比变为1.35:1,并且一直保持到90年代初苏联解体时为止。

第3代核潜艇的建造意义更大,因为它象征着苏联海军潜艇开始取得质量上的优势,这是苏联潜艇制造业真正的辉煌。941型、667БДРМ型、949型、945型、685型、971型等各种型号和级别的核潜艇先后研制成功,在武器装备试验、航线开发、出海值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成就:1980年,鲍里谢耶夫指挥K-524号核潜艇在北极地带完成了“熊座”导航系统的测试;1981-1982年间,巴尔京、库维尔斯基、奥梅利琴科、帕特鲁舍夫、叶列缅科和别杰里诺夫等艇长分别指挥各自的核潜艇,完成了冰下导弹发射试验任务;1981-1983年间,斯梅塔宁指挥671БДМ型K-254号潜艇上完成了首次战略巡航导弹发射任务;1984年8月5日,切尔诺夫指挥潜艇首次下潜到了1027米深的海底;1987年,别尔津指挥潜艇完成了北极地带首次导弹发射任务;1989年12月5日,叶戈罗夫指挥装备了16具导弹发射架的潜艇完成了首次多枚导弹发射任务;1993年7月,667БДРМ型核潜艇首次完成16枚舰载导弹全部发射任务,分别命中堪察加和其它地区的靶标;从1978年起,在之后的17年内,布列德涅夫上校指挥K-201号潜艇先后共完成了49次“紫晶”导弹发射任务,创造了核潜艇导弹武器发射方面的新纪录;水下排水量达50000吨的941型“鲨鱼”级(由于主要装备“台风”洲际弹道导弹系统,又被北约称为“台风”级)重型战略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和装备,创造了核潜艇研制史上的新纪录,无论是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在船体构造和规模上,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核潜艇。

在苏联潜艇研制和武器装备试验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取得了无数的成绩,创造了多项奇迹,当然,也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和挑战,许多人为此献出了生命,几乎每年都有事故和人员伤亡。

苏联潜艇事故多发,既有其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首先是研制和使用单位协调不力,军工综合体根据财政年度预算自行制订生产标准和进度计划,独立执行,产品质量缺少有效的监督,交付期限也经常推迟,海军基本上只是被动接收,一旦接收到的装备有故障和缺陷,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也只能克服,从而大大增加了使用风险。另外,生产、研制单位过多,体制混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同一种武器系统有多家不同的研制单位。其它原因有:生产技术和工艺相对落后、钢材质量不好、岸基设备不够完善、现代化设备保障不尽如人意、从业人员培训水平不高。这些都造成了舰艇整体建造局势较为复杂,这也是苏联海军潜艇级别、型号、变型较多的一个主要原因。美国只有3-4种基本级别的潜艇,而苏联至少有20种级别,如果算上各种变型和改型的话,共有97种型号的潜艇。其次,苏俄潜艇的主要基地,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部署条件都比较恶劣,也对潜艇设备和潜水员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漫长的夜晚、无边的黑暗、严寒、冰雪、风暴等恶劣的生存条件,都是严重的挑战,都可能造成各种事故的发生和人员的伤亡。

1978-1979年间的冬天,巴伦支海完全冰冻,本来就较小的海上训练场缩减到了相当于贝加尔湖大小的规模,这对潜艇部队来说,几乎没有了生存空间,简直无法想象,25艘核潜艇在这片狭小的水域里进行战斗训练,怎样才能不发生事故。



    此文作者列别季科是俄罗斯著名军事专家,他主要是从苏联和俄罗斯的角度出发,简单描述了二战后,冷战背景下,从1945年到1995年,苏联(俄罗斯)在新型潜艇研制、大洋航线开发、远洋战斗出海值勤、与美军潜艇在世界各海域进行激烈对抗等方面的内幕,对苏联解体后,在21世纪处于劣势地位的俄海军潜艇部队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表示忧虑。个别数据可能有所出入,不够完善,一些观点也仅代表作者个人,敬请读者明鉴。(高原编译)(千龙军事 mil.qianlong.com专稿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引言

二战尘埃尚未落定,苏联就迎来了又一次严峻挑战,冷战的全面爆发造就了苏美在世界各地半个多世纪的激烈对抗。冷战的政治基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消灭苏联这一有重大影响力的世界大国,谋求世界领导地位,以最终夺取它国资源,推动美国的发展。这一政策在其进攻性军事战略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无论是美国核武器垄断时期的“大规模报复战略”,还是“超越遏制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等,都是以武器装备竞赛、核讹诈、武力威胁和使用为主要手段,辅以政治和经济压力,以保障躲在大洋屏障内的美国本土的绝对安全。

苏联海军的历史作用就是突破美国的大洋屏障,苏联潜艇首先做到了这一点。在完成此历史性突破之前,苏联潜艇要装备、掌握新型战略武器,进入世界大洋中的前沿阵地,开发极地地带和赤道地区的新航线,潜入神秘的大洋深处,保护苏联国家利益,保护世界各国所有爱好和平的民族的利益。

二战结束后,曾经的盟国变成了你死我活的对手。在海洋力量对比上,苏联处于不利地位,在主要类型水面战舰的实力对比上,北约国家的力量是苏联的22倍,在潜艇方面,是苏联的2.5倍,而且,美国还垄断着核武器!

因此,苏联国家党政领导明白,在水面舰队建设方面,与拥有绝对优势的对手进行较量,在短期内是没有前景的,因此把军队优先建设方向转移到了潜艇,从而使苏联以较少的经济支出,在最短的时间内,极大地提升了海军的攻击能力,壮大了武装力量实力,拥有了与美国对抗的资本。

一、新型潜艇和武器装备的研制

从二战后到1991年解体,苏联一直在进行新型潜艇和武器装备的研制。不过,新装备的研制进程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潜艇则更是具有双重风险。

1952年,首批潜艇开始装备到苏联海军各舰队服役,主要是613型、611型、A615型潜艇。与二战时的潜艇相比,它们拥有一系列完善的技术优势和较高的现代化战术性能。新型潜艇的潜航速度提高了0.5-1倍,下潜深度提高了1倍,水下不间断续航能力提高了1-2倍,最远航程增加了1.5-6倍。在水下航程方面,A615型小型潜艇是“婴儿”XV系列潜艇的46倍,而671型中型潜艇能够以20节的潜航速度连续航行6个小时。613型C-80号、C-61号、Б-61号、611型C-99号、A615型М-254号、М-255号潜艇完成了初期的装备试验、出海演练、战备值勤等任务,执行了首次远洋出海任务,首次进行了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导弹鱼雷、新型鱼雷等武器装备的发射试验,检验了动力装置、声纳站、救援设备、破冰钻探设备的性能,完成了对潜水员水下服役生理、心理、技能、水下爆炸对潜水员的影响等一系列水下研究和试验任务,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潜水员,特别是未来新一代核潜艇潜水员,为苏联海军潜艇部队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后,苏联海军开始进行最大规模潜艇部队的建设,试验和研制各种新型导弹武器。由于首批导弹试验工作中充满了大量未知的、不可预测的东西,因而对各级指挥官、艇长、全体乘员,在勇气和责任方面提出了较大的要求。1955年9月16日,科兹洛夫少校指挥Б-67号潜艇,完成了世界上首次水下弹道导弹发射任务,1957年9-10月间,叶夫多基莫夫少校指挥611-П型Б-64号潜艇完成了首批П-10巡航导弹发射任务,22天之后,科罗博夫少校指挥C-146号潜艇完成了首批П-5巡航导弹的发射任务,1962年2月,博特金中校指挥K-142号潜艇完成了新型Р-21弹道导弹首次水下发射任务,1963年12月,瓦加诺夫中校指挥K-19号核潜艇,完成了Р-21弹道导弹系列水下发射任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发射试验任务都取得了成功,事故经常发生,一些艇长为此受到处罚,当时的制度就是这样,在一些时候,装备保护显得异常重要。

由于潜艇水下发射巡航导弹的试验获得了成功,苏联开始大量建造可装备巡航导弹的644型和665型潜艇,由于巡航导弹的装备和发射对操纵技术的要求特别高,而这些潜艇在技术战术、稳定性能等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因此,每次出海任务都有生命危险。这些潜艇从1963年起开始被651型巡航导弹潜艇替换,首艇K-156号的艇长别尔科夫琴科,如今还在俄海军舰队中服役。

1957年,拉扎列夫艇长指挥C-144号潜艇,在新地岛海上试验场首次进行核弹头鱼雷发射试验,成功发射了两枚鱼雷,全部命中靶标。核弹头鱼雷首次发射试验的成功为这种武器的研制、生产和使用奠定了基础,5年后,核弹头鱼雷成为了苏联海军潜艇的编制弹药。

新型柴油动力潜艇的接力棒则于60年代由641型和633型柴油潜艇接过,首艇分别是Б-94号和C-350号。这是一种全新的潜艇,武器装备精良,水下噪音大幅降低,由于它们的存在,开始迫使美国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制订美军潜艇部队的行动战术,从此在世界大洋中变得更加谨慎。

1958年7月4日,苏联核潜艇的初生儿,K-3号潜艇首次在核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出海远航,从而开辟了苏联海军发展的新时代。其后,627型、656型、675型、645型、655型第一代核潜艇先后出海,许多人为核潜艇的研制、使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60年代中期,第二代新型高质量核潜艇的建造工作开始全速进行,第二代核潜艇的研制、试验、航线开发、出海值勤等任务对潜水员的勇敢精神和责任心的要求也非常高。苏联海军从此开始建设远洋舰队,在667A型、667Б型、667БД型、667БДР型、670型、671型、661型、705型核潜艇及641Б型、877型柴油潜艇问世后,苏联海军开始拥有在远洋方向执行多种战斗任务的能力。

在第2代核潜艇建造期间,苏联海军潜艇部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上第一艘装备洲际弹道导弹的667Б型导弹核潜艇开始纳入战斗编成,在北方舰队服役,其武器威力是美国投向广岛的原子弹威力的120倍,不仅能在海上使用,还可在基地码头直接发射。反舰和反潜巡航导弹水下发射方案顺利实现。661型K-162号核潜艇达到了创纪录的44.7节潜航速度。世界上第1种装备自动化操纵系统的705型潜艇极大地提高了核潜艇和新型柴油潜艇的战斗性能。到80年代,苏联在核潜艇的数量上已经超过了美国,双方力量对比变为1.35:1,并且一直保持到90年代初苏联解体时为止。

第3代核潜艇的建造意义更大,因为它象征着苏联海军潜艇开始取得质量上的优势,这是苏联潜艇制造业真正的辉煌。941型、667БДРМ型、949型、945型、685型、971型等各种型号和级别的核潜艇先后研制成功,在武器装备试验、航线开发、出海值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成就:1980年,鲍里谢耶夫指挥K-524号核潜艇在北极地带完成了“熊座”导航系统的测试;1981-1982年间,巴尔京、库维尔斯基、奥梅利琴科、帕特鲁舍夫、叶列缅科和别杰里诺夫等艇长分别指挥各自的核潜艇,完成了冰下导弹发射试验任务;1981-1983年间,斯梅塔宁指挥671БДМ型K-254号潜艇上完成了首次战略巡航导弹发射任务;1984年8月5日,切尔诺夫指挥潜艇首次下潜到了1027米深的海底;1987年,别尔津指挥潜艇完成了北极地带首次导弹发射任务;1989年12月5日,叶戈罗夫指挥装备了16具导弹发射架的潜艇完成了首次多枚导弹发射任务;1993年7月,667БДРМ型核潜艇首次完成16枚舰载导弹全部发射任务,分别命中堪察加和其它地区的靶标;从1978年起,在之后的17年内,布列德涅夫上校指挥K-201号潜艇先后共完成了49次“紫晶”导弹发射任务,创造了核潜艇导弹武器发射方面的新纪录;水下排水量达50000吨的941型“鲨鱼”级(由于主要装备“台风”洲际弹道导弹系统,又被北约称为“台风”级)重型战略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和装备,创造了核潜艇研制史上的新纪录,无论是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在船体构造和规模上,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核潜艇。

在苏联潜艇研制和武器装备试验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取得了无数的成绩,创造了多项奇迹,当然,也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和挑战,许多人为此献出了生命,几乎每年都有事故和人员伤亡。

苏联潜艇事故多发,既有其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首先是研制和使用单位协调不力,军工综合体根据财政年度预算自行制订生产标准和进度计划,独立执行,产品质量缺少有效的监督,交付期限也经常推迟,海军基本上只是被动接收,一旦接收到的装备有故障和缺陷,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也只能克服,从而大大增加了使用风险。另外,生产、研制单位过多,体制混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同一种武器系统有多家不同的研制单位。其它原因有:生产技术和工艺相对落后、钢材质量不好、岸基设备不够完善、现代化设备保障不尽如人意、从业人员培训水平不高。这些都造成了舰艇整体建造局势较为复杂,这也是苏联海军潜艇级别、型号、变型较多的一个主要原因。美国只有3-4种基本级别的潜艇,而苏联至少有20种级别,如果算上各种变型和改型的话,共有97种型号的潜艇。其次,苏俄潜艇的主要基地,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部署条件都比较恶劣,也对潜艇设备和潜水员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漫长的夜晚、无边的黑暗、严寒、冰雪、风暴等恶劣的生存条件,都是严重的挑战,都可能造成各种事故的发生和人员的伤亡。

1978-1979年间的冬天,巴伦支海完全冰冻,本来就较小的海上训练场缩减到了相当于贝加尔湖大小的规模,这对潜艇部队来说,几乎没有了生存空间,简直无法想象,25艘核潜艇在这片狭小的水域里进行战斗训练,怎样才能不发生事故。



在A615型柴油潜艇的试验过程中,经常发生船体进水事故,主要原因是潜艇调压器不够完善、高压空气系统和柴油机易爆、液压装置易裂、失火、弹药爆炸,另外还经常发生电子设备和其它技术设备故障。

核潜艇则更容易发生与电子设备相关的各种事故,占总事故率的80%,经常会导致核反应堆运转不受控制、大面积失火、立管被淹没等严重事故。由于管道敷设中焊封质量不高,容易形成裂缝,从而导致海水进入船体内部,造成各种事故,而最典型的故障则是因主要电容器密封不严,导致补给水盐渍化、蒸汽发生器渗漏、反应堆盖渗漏甚至爆炸等事故。仅在1970年至1990年间,苏联核潜艇共发生了338起各种泄露和喷射事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辐射危害,其中,K-19号、K-27号、K-429号核潜艇燃料泄露事故造成的辐射危害达到了6000-90000伦琴/小时的水平。

北方舰队最初装备的5艘核潜艇共发生了286次不同程度的故障,其中,从1964-1994年30年间,就发生了144次技术事故和严重灾祸。

在所有事故原因中,教训特别深刻的就是造船厂向舰队交付的潜艇具有非常高的噪声水平,出海航行时,为了控制噪声水平,通常会关闭潜艇中噪声较大的振动机制,但是,却会因此妨碍潜艇在必要的时刻客观现实地评价水下局势。苏联最初装备的K-3号、K-5号、K-8号、K-14号、K-19号潜艇都有较大的噪声,是美国潜艇噪声水平的100倍,结果,在二战后发生的20次美苏潜艇碰撞事故中,大部分都是因为噪声原因而引起的,当然也有行动不当方面的原因,同时不排除美国潜艇多次故意撞击的阴谋。1969年11月15日,在科拉半岛沿岸战斗训练场水域60米深处,苏联K-19号潜艇与对其进行监视的美国“长尾鲨鱼”级“小鲨鱼”号核潜艇发生严重碰撞事故,K-19号潜艇当场沉没,遭受了沉重的人员伤亡,而美国潜艇竟然没有当场沉没,神奇地脱离事故海域。

任何新事物,特别是核能的应用和发展,很多时候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因此,苏联海军在遭受各种核潜艇事故的同时,还要面临其它灾难性的后果,而放射性废料的埋藏就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核废料全部装到特殊的储存器中,埋藏在北部和东部冻土地带,随着时间流失,核废料达到了临界质量,出现辐射威胁问题,这一问题也需要潜水员来解决。

就这样,在复杂的条件下,在各种困难和挑战中,苏联远洋舰队逐渐建成,在50年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共有750名海军潜艇官兵遇难,其中60%是柴油潜艇潜水员,共有11.5艘潜艇因各种原因发生事故沉没,它们是C-17号、М-200号、М-256号、С-80号、Б-37号、К-129号、К- 8号、С-178号、К-219号、К-278号、Б-33号潜艇,其中的“半个”是指北方舰队的C-350号潜艇,1962年1月11日,在波利亚内发生爆炸事故,虽然没有沉没,却长时间不能继续服役。

二、进入大洋海域冷战阵地

苏联潜艇部队在初具实力之后,开始远洋出海,开辟航线,进入大洋海域的冷战阵地。初期出海航行的基本目的是了解大洋海域的战役局势,探查北约和美国海军反潜部队的行动性质和方法。

最初的航行具有长时间远航试验性质。1955年,洛佐夫斯基少校指挥613型潜艇首艇在巴伦支海完成了为期30天的远航壮举;1956年,太平洋舰队潜艇首次进行海底战斗侦察远航任务;1956年7月16日,波尼卡罗夫斯基少校指挥C-87号潜艇出海执行战斗侦察任务,一直航行到西经175度附近海域,几乎走遍了太平洋北部海域,之后,斯梅尔京中校指挥C-173号潜艇,米洛瓦诺夫少校指挥C-91号潜艇,分别前往楚科奇海和环珊瑚岛海域执行战斗侦察任务,随后,北方舰队C-195号和C-197号潜艇也开始执行海底战斗侦察远航任务,最后,黑海舰队扎捷耶夫少校指挥C-98号潜艇也在黑海海域完成了类似出海任务。在这些航行中,最著名的一次当属1956年,太平洋舰队波波夫中校指挥Б-63号潜艇,首次完成了当时苏联海军潜艇最长时间(75天)的航行任务。

尽管在最初的这些出海航行中,所有潜艇人员都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较高的战斗素养,保障完成了远航任务,但是,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潜航技术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而在太平洋亚热带海域行动时则暴露出了潜艇在内部居住环境方面的一系列缺陷。这些远航任务完成后,有122人退出了潜水员队伍,转到岸上基地服役,其中有32%的人患上了心血管系统疾病。

1957年,米哈伊洛夫斯基中校指挥Б-77号,察廖夫中校指挥Б-66号潜艇,分别出航太平洋,实现了潜艇完全续航力的最大航程航行,其中Б-66号成为苏联海军第一艘越过赤道线到达南纬6度海域的潜艇。1957年,北方舰队C-267号和C-284号潜艇也分别实现了完全续航力的远洋航行。

随着远航经验的积累,活动区域的不断扩大,苏联海军又对潜艇部队提出了更为复杂的任务。1958年,太平洋舰队Б-68号、Б-71号潜艇编队成功完成了一项最重要的战斗任务,顺利突破了北约和美国严密设防的反潜防御地带,探明了美国海军反潜部队的构成体系,摸清了它们的活动特点。1958年,北方舰队马利科夫中校指挥Б-75号潜艇首次在大西洋海域越过赤道,到达地球南部,最远到达了南纬150‘的海域。

此后,苏联海军司令部决定继续组织超远程航行,开发地球南部从未有人到过的海域。第一艘执行类似航行任务的Б-82号潜艇,在北方舰队什维佐夫中校的指挥下,在“多瑙河”油船保障下,从北方出发,秘密潜航到南纬40度海域,135天后安全返回基地。之后,太平洋舰队戈洛索夫中校指挥Б-72号潜艇,从东方出发,在“舍维克”油船保障下,秘密潜航到南纬60度海域,直到德赖西卡海峡,然后安全返航。最著名的一次远航从1959年10月开始,到1960年3月结束,由Б-90号、Б-68号611型潜艇组成的编队在别什戈尔特上校指挥下,在“加里宁”号内燃机船和“维柳伊斯克”号油船保障下,从北方舰队基地出发,经科拉湾,进入大西洋,绕过非洲,经印度洋中部,绕澳大利亚,最后抵达太平洋舰队的堪察加基地。潜艇编队在150天的时间内,航行了2.3万英里,是苏联海军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绕澳大利亚的跨大洋、跨舰队的潜艇编队超级远航。

上述潜艇在赤道地区的漫长航行实践及C-79号、C-91号潜艇在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的活动经验表明,苏联潜艇及潜水员不能很好地适应在这些地区的行动,首先是潜艇内部通风、降温设备较差,艇内温度较高,水下航行条件非常艰苦,潜水员容易患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各种皮肤病。

在复杂的国际战役局势下,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苏联海军第40潜艇独立支队在叶戈罗夫上校的指挥下,完成了进入冷战阵地的任务,1958年,顺利部署到了阿尔巴尼亚海域。1959年,该支队科兹洛夫中校指挥C-360号潜艇,在地中海海域执行首次全续航力航行任务时,途中被美国第6舰队反潜部队发现,被美军潜艇追踪了整整3个昼夜,最后终于摆脱了敌人的纠缠,完成了航行任务。其它潜艇也在格列宾西科夫、叶梅利亚诺夫、科马罗夫等艇长的指挥下,完成了主动侦察任务。他们在南地中海海域的行动使美国海军第6舰队极度紧张,这也是美苏潜艇首次远洋对抗。1960年,北约在比斯开湾举行“流星”演习期间,支队K-14号潜艇在马林中校指挥下,在复杂气候条件下,首次采取主动战斗行动,长时间追踪敌方舰艇,并多次进入攻击区域,展示了苏联海军较高的战术性能。

与此相对应,美军潜艇也在大洋海域冷战阵地,越来越坚决、越来越频繁地寻找与苏联潜艇交锋的机会。1961年,苏联海军第40潜艇支队卡拉什尼科夫中校指挥的K-11号潜艇,在地中海水下首次与美国潜艇直接接触,双方对峙不下,紧张的50分钟过去后,又对峙到了第75分钟,最终没有发生武装冲突,分别离去。

此后,苏联潜艇也开始在大洋深处频繁搜索、追逐、跟踪、秘密监视美军潜艇,这些行动要求潜水员非常的勇敢、机敏和冷静的计算,要灵活机动,控制好沉重的、有很大惯性的核潜艇,在双方直接近距离接触时能够完成机动航行,避免碰撞和武力冲突。

1962年,是苏美对抗最激烈的一年,在两个地区,印度尼西亚和古巴,几乎是同时爆发了军事政治危机。特别是在古巴,双方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及毁灭性核战争的阴影笼罩在整个世界上空。

在印度尼西亚,从1962年8月15日起,苏联海军潜艇第50支队在鲁柳卡少将的总体指挥下,把C-22号、C-236号潜艇部署到了印尼附近海域,其任务是消灭从西伊里安(印尼)疏散荷兰人的北约船只。

与此同时,西印度群岛局势恶化,苏联根据“阿纳德尔”计划,开始向古巴提供援助,苏联海军司令部决定把北方舰队第20分舰队部署到古巴的马里埃尔港口,由雷巴尔科少将率领,共11艘潜艇,其中7艘为629型潜艇,派遣纳特年科夫中校指挥Б-75号潜艇打头阵,在编队前面先行对美军关塔那摩基地进行侦察。美国海军很快就掌握了苏联海军潜艇编队动向,派出了大量兵力,在西印度群岛附近海域进行拦截和封锁。双方短兵相接,局势非常凶险,1962年9月11日苏联海军进入高度战备状态。1962年10月1日,由Б-4号、Б-36号、Б-56号、Б-130号4艘潜艇组成的编队在第69潜艇支队司令阿加法诺夫上校的指挥下,前往古巴海域,在巴哈马群岛地区,被美军发现、跟踪,Б-4号潜艇摆脱了美军纠缠,另外3艘潜艇无法顺利摆脱美军反潜部队的追踪,能源耗尽后,被迫浮出水面,美军则示威性地向苏联海军潜艇附近水域发射深水炸弹,动用航炮轰炸,使用机枪扫射,采用无线电干扰方式压制苏联海军通信频道,绕着苏联潜艇进行危险的机动,炫耀武力。同时,在西印度群岛危机框架下,苏联海军吉列耶夫中校指挥Б-88号潜艇在西印度群岛附近的太平洋海域活动,它直接逼近了美国海军基地,搜索“星座”号航母及其舰载航空兵突击群,没有被美军发现。这样,兵分两路的6艘潜艇中,只有3艘,即Б-4号、Б-88号、Б-75号,没有被美军发现并包围。

苏联海军潜艇此次向古巴方向突破遭到失败有多种原因,主要是缺少摆脱美军反潜部队追踪的经验和司令部指挥错误。在潜艇部署过程中,小面积机动区域和待机区域被分割,没有后备区域,没有向岛屿突破时宽阔的侧翼保障,没有考虑到白天和夜晚在通信联系、确定方位等方面的差别。

苏联国防部对古巴危机中的失败恼羞成怒,当时的第一副国防部长格列契科元帅宣称,宁愿使潜艇沉没,也不能浮出水面投降。但美国人是实用主义者,更客观、更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局势,明白在美国海岸附近与苏联进行激烈对抗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最后采取了相对理智的行动,迫使苏联潜艇乘兴而来,扫兴而去。

不过,苏联海军并没有就此罢休。到1963年底,苏联已经在美国沿海直接部署了5艘潜艇,分别是Б-139号、Б-77号、Б-76号、Б-74号、K-153号,在美军反潜防御区域内积极活动,成功完成战斗侦察任务后,先后安全返回基地。

苏美潜艇不仅在西印度群岛危机中短兵相接,在其它海域也经常发生冲突。1963年,太平洋舰队施特罗夫少校指挥的C-141号潜艇,被美国77.4航母突击群和70.3航空兵搜索突击群发现,遭到攻击,艇尾上部结构被炸毁,在反击中艰难地脱离战区,摆脱了美军追逐。同样是在1963年,北方舰队斯柳萨列夫中校指挥K-133号核潜艇,在大西洋赤道地区海域执行首次全续航时的战斗航行任务,侦察并研究在赤道地区建立新声纳站的可能性问题,途中与美军潜艇发生了武装冲突。

总之,苏联海军潜艇在1956-1963年间,首次进入大洋海域冷战阵地,迫使美国军政领导承认一个不太愉快的事实,即苏联海军的威胁已经完全逼近到美国沿海地区,美国的大洋屏障由于苏联潜艇的存在而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三、夺取北极地带战略制高点

北冰洋是美苏潜艇远洋争夺战中的战略制高点,苏美都清楚,谁拥有北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双方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到60年代初,苏联对于北冰洋海底地形的认识水平非常有限,整体概念也是仅仅根据СП-1、СП-2、СП-3漂流站的测量结果和极地科考队员考察结果得出的。当时,罗蒙诺索夫山脉已经发现,位置也已经确定,而极地海域海底地形构造,由于受数十次冰下龙卷风的影响,比较复杂,位置不能精确确定。当时的海上导航图对整个北冰洋的介绍都比较少,美国、加拿大、日本和苏联都独自进行了地质勘察工作,结果也相互保密。

苏联潜艇最初在北极地带航行的经验仅局限在北方海上航线框架内,共1200-1500海里长,非常艰险。在1959年前,共有54艘潜艇到过这里,它们在北方航线上显得非常艰难,到处是破碎的或密不透风的冰层,必须紧跟在破冰船后面前进。1956年,卡缅斯基上校指挥由8艘潜艇组成的编队,未能突破冰层的包围,被迫在科累马河潘杰列耶夫卡支河冰层下面,度过了最艰难的一个冬天。

但是,自从核潜艇问世后,这一情况有了实质性的转变,由于核潜艇能够突破较大的冰层空间,能够从冰下发动出其不意的致命攻击,北极地带的战略意义更加重要。1957年9月,美国海军“鹦鹉螺”号核潜艇在安德森艇长指挥下,进行了北极航行的首次尝试,最远到达了北纬87度海域。1958年8月3日,安德森指挥装配了新型导航设备的“鹦鹉螺”号核潜艇首次到达了北极。

苏联海军自然不甘落后,北方舰队C-347号、Б-76号、Б-70号潜艇组成的编队在巴伦支海完成了冰下航行,研究冰层下面接收无线电传递信号的可能性问题,在厚密的冰层下向北航行了约90海里后,潜艇开始返航,由于能量电容不足,被迫提前浮出冰面,未能顺利返回不冻水域。这是苏联新型柴电潜艇针对美军潜艇北极航行所做出的首次“回应安德森” 行动(北方舰队潜水员北极冰下航海行动的非正式称呼)。1959年,奥西片科上校指挥K-3号潜艇,在北极地带的冰下航行了260海里。1961年,4艘核潜艇分别完成了北极地带的航行,其中,雷科夫指挥K-52号核潜艇在冰下航行了516海里,日利佐夫指挥K-3号核潜艇到达了北纬82度海域。1962年,切尔纳文中校指挥K-21号核潜艇,完成了冰下50昼夜1700海里的航行任务,研究并掌握了冰下航行战术,包括冰下空间定位方式、冰洞寻找、顺利浮出冰层等方法。1962年7月17日,日利佐夫指挥K-3号潜艇,借鉴切尔纳文中校的航海经验,终于到达了地球的尽头,北极点,这一功绩具有非常重大的军政意义,它向全世界表明,北极地带已经不再是美国潜艇一家活动的地区。

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以后,在几乎无人问津的、荒芜的北极地带,进行冰下航行都非常艰险,充满了不确定性,突然发生意外、遭遇紧急局势的可能性非常高。冰层形成的不可预测性、随时撞上冰山和深水冰块的可能性、导航仪器工作的不稳定性、发生各种故障(特别是火灾)的危险性,都要求潜水员们有极度的勇敢精神和责任感,有较好的心理素质,需要经常保持警惕。在北极地带,没有一条固定的线路,每次极地航行都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不是任何人都能完成这一冒险航行的,经常有人拒绝执行这种任务。

1963年,杜比亚加中校指挥K-115号潜艇,米哈伊洛夫斯克上校指挥K-178号潜艇,完成了苏联海军历史上首次从北冰洋到太平洋的舰队间航行,在6天时间内在北极冰下航行了1600海里。1963年9月24日,北方舰队司令卡萨托诺夫海军上将亲自指挥K-181号潜艇(艇长为瑟索耶夫中校),到达了北极,并在地球子午线更替处浮出海面,当时的海军领航主任莫特罗霍夫、海军司令部战役局局长申德尔、第一区舰队副司令布达耶夫、第3潜艇总队副队长雷科夫也随艇参加了此次航行。1968年,装备了核武器的K-42号、K-55号核潜艇完成了太平洋冰下航行任务。1977-1978年间,苏联海军还进行了更加冒险的跨舰队冰下航行。

在东方,太平洋舰队670型K-429号、K-325号、K-212号单反应堆核潜艇向东航行,突破楚科奇海冰层,经北冰洋,到达北方舰队基地。在楚科奇海冰层下航行时,非常危险,冰下局势比较复杂,这一地区许多地方水深不足50米,潜艇上方是厚达10-15米的冰层,冰层与甲板室之间只有3-4米的不冻水层,龙骨下面是4-5米的水层,还经常被大量的冰块包围,在这种条件下,潜艇无法自动驾驶,只能手动操纵,潜水员们从心理上到生理上都高度紧张。1985年和1986年,K-308号、K-313号潜艇分别从北冰洋航行至太平洋,在经过只有29米深的楚科奇海时,都没有浮出水面。在80年代,太平洋舰队潜艇共完成了28次跨舰队间冰下航行任务。

在北方,1971年,北方舰队667A型K-411号导弹核潜艇完成了北极航行。1971年,阿诺辛上校指挥K-147号潜艇,经历了漫长的北极之行,在冰下行驶了约10000海里。1974年,阿尼金指挥潜艇到达了弗兰格尔岛以北800海里远的海域。1982年,别尔津中校指挥K-211号潜艇,首次在极夜期间,完成了环绕北冰洋的航行,乌沙科夫中校指挥K-255号潜艇在北极地带的战斗情报侦察航行中,穿过了加拿大列岛马克-克卢尔海峡。1982年,朱拉夫列夫上校指挥K-279号导弹潜艇在白海执行为期6个月的冰下战斗侦察任务,整个冬天全部在冰封的水下空间值勤,直到春天冰化为此,潜艇乘员轮换由破冰船保障进行。1986-1987年间的冬春季节,列宾上校指挥TK-12号潜艇在白海完成了同样的任务。1985年,普罗托波夫上校指挥K-524号潜艇,穿过格陵兰与加拿大列岛间的狭窄海峡,从北极地带进入巴芬湾,然后返回北极,表明北方舰队潜艇有能力经北极部署到太平洋,突破北约在格陵兰海域的反潜防线。

苏联海军潜艇的北极航海行动,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也经常发生各种事故。1984年,朱拉夫列夫上校指挥K-273号潜艇在巴芬海执行战斗值勤任务时,在水下197米深处,以7节的航速,撞上了冰山,结果以45度倾角沉入了287米的海底深处。

苏联海军潜艇在北极地带单独或编队航行中,主要解决北极海域冰下战斗实施的战术方法问题,在北极附近及其它地区使用洲际弹道武器的可能性问题,试验新型武器装备,同时对北冰洋进行导航和地质水文研究。从整体上讲,在开发北极方面,苏联的成就远远超过了美国,到1984年为止,美国潜艇共完成了26次极地航行,苏联则超过了70次,之后还在不断增加,冰下航行的技巧和水平也在提高,在36年的时间里,苏联潜艇共完成了152次极地航行,22人被授予苏联英雄和俄罗斯英雄称号。苏联潜艇部队在北极地区的战略争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确保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军政战略任务,防护国家免受来自北方的攻击。

四、世界大洋深处激烈的较量

苏联海军在潜艇部队建设取得突破后,从1964年起,开始在远洋海域定期执行战斗值勤任务,作为一种新型舰队战役使用形式,防止敌方从海上发动突然袭击,与美国海军进行激烈的较量,保障苏联在世界大洋关键地区的战略利益。

苏联海军领导向潜艇部队提出的任务是:实现战略导弹核潜艇的经常性战斗巡逻,做好对敌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的准备;搜索、追踪敌方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航母战斗群;阻止敌方在苏联海岸线附近的活动;保障苏联在世界大洋地区的利益。

美国自然是针锋相对,双方的较量愈演愈烈,导致世界大洋的军政局势日益激化,最后问题严重到了可能引发战争的地步。1968年,北约最高司令部明确规定,北约国家的舰艇可以摧毁100海里距离内、拒绝浮出水面的苏联潜艇。苏联政府随即发布相应声明,威胁摧毁100海里内的美军潜艇,同时大幅增加在大洋海域值勤的潜艇部队实力。由于苏联潜艇部队实力大增,能够对美军潜艇进行毁灭性的反击,美国开始采取另外的斗争方式。

为实现自己的海洋霸权战略,美国在苏联周围海域经常保持24艘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6-7支航母多用途战斗集群、大规模反潜部队和航空兵集群的部署,全面包围苏联,并建立前沿反潜阵地,设置由无线电电子和雷达干扰站组成的链,截取苏联潜艇与基地无线电战斗通信情报,监视苏联潜艇的一举一动。到1975年,美军水下监视设备和机动部队,控制了大西洋约8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约占苏联潜艇大西洋活动海域的40%,控制了太平洋1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占苏联潜艇太平洋活动区域的16.5%,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苏联潜艇活动的隐秘性,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追踪苏联潜艇的活动。在北约举行的所有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演习中,70-72%的演习科目是为了演练同苏联海军战斗值勤部队的斗争方式。

为了在同美军潜艇不断增强的对抗中获得主动,成功完成战略值勤任务,苏联海军对舰队指挥部和潜艇艇长们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特别要求战略导弹核潜艇要能对付敌方多个地面目标,最初规定要经常瞄准300个目标,后来增加到1200多个。1967年,海军总司令下令完成导弹核潜艇定期值勤任务,由于当时的理论基础水平没有达到,必要的战役战术考虑不周,现实的船舶制造能力有限,这一计划没能全部完成。况且,当时,在战役紧张局势地区,美苏力量对比不平衡,苏联有8-9艘战略导弹核潜艇经常进行战斗值勤,美国则有24艘。

70年代末,美国开始在欧洲部署能在8-10分钟内飞到莫斯科的“潘兴-2”导弹,感到巨大威胁的苏联海军最大程度地挖掘所有舰载和岸防资源,战略导弹核潜艇返航后通常仅休整7天,然后重新出海,执行战斗值勤任务。北方舰队战略核潜艇达到了非常高的战役紧张度,舰队经常有12-13艘(个别时候14艘)导弹核潜艇同时进行战斗值勤。不过,这种紧张局势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2-3年后,所有“潘兴-2”导弹全部撤出了西欧。

从1967年到1993年,苏联海军战略导弹核潜艇和柴电导弹潜艇共完成了2183次战斗出海值勤任务,如果以每次出海时间平均75天计算的话,26年的时间里,导弹潜艇乘员们共在世界大洋深处度过了454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苏联海军组织了一些超长距离远洋航行。1966年,由K-116号、K-133号核潜艇组成的编队,在索罗金少将指挥下,在“萨雷切夫”和“多瑙河”油轮保障下,从北方舰队出发,经大西洋,绕南美洲,最后到达太平洋的堪察加基地,此次为期52天、航程达19864海里的跨大洋航行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次超级环球旅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政治和国际意义,表明苏联海军拥有现代化的潜艇部队,具备了海上战略核力量机动能力,能够建成全球海洋基础上的“发射平台”,能够对美国进行战略打击。667A型K-408号(1966年)、667A型K-415号(1972年)潜艇、667Б型K-171号和671型K-469号潜艇编队(1975年)、667БДР型K-455号和K-490号潜艇编队(1979年)随后也完成了北冰洋和太平洋间的跨大洋战斗值勤任务。

对苏联海军来说,核潜艇跨大洋航行及667Б型洲际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服役(1974年),标志着美国海洋防护屏障彻底不复存在。

在苏美远洋对抗的初期,美军“大规模报复”战略是建立在海基战略核武器及航母战斗群的基础之上的。美军的航母多用途战斗群具有非常强大的作战实力,反潜区域半径360公里,雷达场半径650公里,攻击纵深1200公里,攻击威力相当于投掷到广岛的核炸弹威力的3400倍,对苏联海军、陆军侧翼部队集群和其它重要的地面设施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不过,从1964年开始,美军航母战斗群的活动开始受到苏联海军战斗值勤部队(潜艇、水面舰艇、航母)的控制,其中,潜艇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6年,鲍里索夫上校指挥K-181号潜艇,在大西洋海域,首次成功搜索并跟踪到了美国“萨拉托加”号航母,4昼夜的连续跟踪是苏联海军潜艇对付美军航母的最初经验。1979年,这一经验得到了完善,K-469号潜艇在太平洋海域,连续7个昼夜紧紧跟踪“里根”号航母。在地中海,苏联潜艇对美国航母进行了更加频繁的跟踪。在对美军航母实施控制行动期间,苏联海军各战斗值勤部队异常紧张,总跟踪时间达到了587天,其中,潜艇直接跟踪时间为45-47天。美军为此头痛不已。

大洋对抗中的苏联潜艇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以各种形式(单独或编队),采取各种方法,如基地监视、区域搜索、同程搜索、短期搜索、反潜战役搜索等,跟踪美军战略导弹核潜艇。

1967年,K-135号潜艇对美军“帕特里克”号战略导弹核潜艇进行了5个半小时的跟踪,1971年,K-147号对美军另一艘战略潜艇进行了长达30小时的跟踪。仅在1968-1978年间,苏联海军各部队共发现了1478艘外国潜艇,仅1978年一年的跟踪时间就达到了420小时23分钟。10年内,潜艇直接跟踪了828艘潜艇,占被发现的外国潜艇总数的56%。当然,这种近程跟踪活动也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在潜艇对抗情况下,保持5-26锚链长(海上测量距离单位,合185.2米)的跟踪距离,进行危险的机动航行,还要面对美军强大的反潜部队的威胁,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1964年,在地中海值勤的苏联海军波罗的海舰队C-250号、C-187号潜艇被美军航母攻击部队集群包围,苏美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太大,平均1艘苏军潜艇对美军23艘舰艇、180架飞机(包括基地巡逻航空兵飞机),1名苏联潜水员对265名美军官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针对潜艇的兵力部署是平均16艘舰艇、7架飞机对付1艘潜艇,70名官兵对1名潜水员,二战时,这一数字增长到25艘舰艇、100架飞机,100人对1人。通过这一对比数字,可以看到,美军为对付苏军潜艇投入了巨大的兵力,而且这还只是在地中海地区。

苏军派往地中海值勤的最初几艘潜艇都被美军发现,

处于敌方反潜部队绝对优势兵力的包围之下。地中海对苏联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侧翼,同时还是连接印度洋和欧洲的要道,周围有着巨大的原料基地,战略意义非常重要。海军司令部紧急增派北方舰队和黑海舰队的潜艇进行支援,随着兵力的不断增加,力量对比逐渐发生变化,苏军潜艇的战斗值勤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1969年,北方舰队第161潜艇支队在切尔纳文上校指挥下,在地中海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战斗值勤,1973年,北方舰队潜艇支队在地中海的战斗值勤时间增加到了13个月。双方力量对比有了巨大变化,1艘苏军潜艇只面对2-3艘美军舰艇,15架飞机,人员对比也变为1:27。

美国第6舰队面对苏联海军的兵力部署扩张趋势,感到非常紧张。在阿以冲突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苏联潜艇支队开始积极搜索、追踪美国海军第6舰队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和航母战斗群,Б-130号、Б-409号潜艇则负责为苏联前往叙利亚的船只提供护航任务。在局势激化的情况下,苏联海军第5分舰队和美国第6舰队都进入了高度战备状态,以色列也紧急装配了13艘核潜艇,苏联潜艇则得到了消灭视线内美军潜艇的命令。可以说,世界处于战争边缘,幸运的是,一切都得到了遏制,阿以冲突没有继续发展,只停留在地区冲突的规模上。

1976年,苏联海军第4分舰队完成了为期8个月的战斗值勤任务,从1966年到1976年,分舰队潜艇共完成了192次出海任务,平均每艘潜艇在亚热带海域航行1185天。

由于苏美海军潜艇对抗日益激烈,随着战斗值勤海域的不断扩大,苏联海军开始积极寻找潜艇部队在世界大海中的机动部署地点。

首先是大西洋海域,1967年,弗拉基米尔斯基海军上将亲自指挥了代号为“涨潮”的大西洋海域赤道地区考察行动,K-128号、Б-21号、Б-36号、K-123号潜艇参加了此次为期8个月的考察行动,其中K-123号潜艇完成了3次出海考察任务,平均每次49天。行动结束后,苏联海军选定几个西非国家的港口作为机动部署地点,1969年,第一艘苏联潜艇Б-26号部署到了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从1977年起,苏联潜艇开始在安哥拉海岸执行定期值勤任务。

在印度洋海域的战斗值勤任务最初由黑海舰队潜艇部队承担,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的潜艇随后加入到这一行动中来。1967年,开始进行战斗考察任务,从1968年10月到1969年5月,同样是在弗拉基米尔斯基海军上将指挥下,开始进行代号“涨潮-2”的考察行动,研究潜艇和水面舰艇在印度洋机动部署的可能性。结果,苏联在印度洋的战略保障点和潜艇机动部署点选定了福尔秋浅滩,太平洋舰队的Б-95号、Б-98号潜艇积极参与了机动部署地点的建设工作,运送各种弹药、油料、维修设备、仪器等,在22个月的时间内航行了3.5万海里,完成了在印度洋赤道水域的值勤任务。1969年,太平洋舰队舰艇编队在“福金海军上将”号导弹巡洋舰的率领下,到达了印度洋,在福尔秋浅滩加油,补给食品。类似机动部署点在印度洋其它地方也有设置。1970年,675型K-7号核潜艇到达了印度洋,首次在印度洋进行了导弹发射试验。1974年,670型K-201号和671型K-314号潜艇完成了更为复杂的航行任务,它们从北方舰队出发,经大西洋,沿非洲海岸,到达印度洋,然后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太平洋沿岸的濒海边疆区。从1974年起,经常有1-2艘柴油潜艇在印度洋值勤,从1977年起,太平洋舰队开始在印度洋海域保持至少一艘核潜艇的定期值勤任务。

随着波斯湾周围局势的日益紧张,苏联海军开始组织北方舰队核潜艇在阿拉伯海进行战斗值勤。从1979年2月起到1981年,K-38号、K-488号、K-369号、K-317号、K-517号核潜艇分批在此值勤,平均期限为180天,主要任务是跟踪在波斯湾地区活动的北约国家航母,并对北约在印度洋海域的其它部队集群进行侦察。

二战后,苏联海军潜艇在与美军对抗过程中,参与了一系列局部战争和冲突。首先是1956年的埃及战争(中东战争),其次是1959-1962年的印度尼西亚冲突、1962年的西印度群岛(古巴)危机、1964-1975年的越南战争、1967年的中东战争、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事件、1971-1972年的印巴冲突、1973年的中东战争、1979年的中越冲突等。参与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时直接参与军事行动,有时在军事技术援助构架内提供军事援助,有时进行战略遏制。从1956年到1979年,苏联海军各舰队潜艇共参与了约112起军事冲突,约有50-60艘潜艇参加了战斗行动,但这一事实却没有得到官方承认,也没有文献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记录。

从1967年到1993年,苏(俄)多用途导弹潜艇共完成了2133次战斗值勤任务,也就是说,在26年时间内,潜艇乘员在海上度过了364年的时光,许多潜水员有20多次战斗出海经历,苏联潜艇的踪迹遍布了世界4个大洋、49个海。潜艇部队远洋战斗值勤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大洋中的军事战略局势,苏联从被动经均势最后取得了主动战略态势。海军潜艇部队中共有74人被授予苏联英雄或俄罗斯英雄称号(卫国战争期间只有28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人被授予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先后共有60万名官兵在潜艇部队服役,3000多人获得各种奖章,有6名潜水员成为海军元帅,其中叶戈罗夫、马卡洛夫、斯米尔诺夫、切尔纳文海军元帅还成长为舰队司令和苏、俄海军领导人,几十名潜水员成为海军上将。

五、21世纪,俄潜艇部队无法与美军抗衡

苏联解体后,继承苏联海军衣钵的俄罗斯海军虽然仍然拥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核力量,但已经是雄风不再,无法再现苏联时期的辉煌,已经不能与美军潜艇部队进行真正的抗衡了。20世纪末期,由于维修不及时,物质技术保障水平较低,俄导弹核潜艇的战斗力明显下降,且存在较为严重的事故隐患。

苏联解体后,俄海军不仅难在世界大洋内与美军潜艇抗衡,而且在近海交通线上的战斗值勤也显得困难,俄在西部和南部方向的海上前沿退回到了300年前的水平,仅为苏联时期的22%。波罗的海舰队遭受到了沉重的损失,黑海舰队也无法作为有较强战斗力的战役战略兵团,这两支舰队都不再有潜艇部队,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的状况也不乐观。

如今,俄海军所有战略导弹核潜艇已经全面老化,由于国家经济实力急剧下降,军费支出锐减,潜艇大量退役这一自然过程成为俄海军最大的伤痛。近年来,共有20多艘战略导弹核潜艇退役,截止到1997年,已经有156艘核潜艇退役,有40艘柴电潜艇需要更新蓄电池。目前,已经有200多艘核潜艇退役,退役核潜艇的销毁工作正在加速进行,而新型潜艇的研制和建造工作则比较迟缓,根本无法满足部队发展需求。

目前,俄海军只剩下8-10艘有战斗力的洲际弹道导弹核潜艇(约140枚导弹,700个核弹头),而美国则拥有18艘弹道导弹核潜艇,英国4艘,法国6-7艘。如今,美、英、法三国每天分别有10、2、2艘导弹核潜艇在进行战斗巡逻,携载2200多枚中等当量的核弹头,另外还有13艘导弹核潜艇,12艘多用途潜艇。相比较而言,俄海军战略导弹核潜艇中只有1/4在进行战斗值勤,大部分在基地内系留,根本无法应对一次可能的导弹核攻击。1992-1997年,俄海军舰艇编成数量缩减了50%,飞机数量缩减了78%,人员减少了51%,海军在武装力量中的比例也由16%下降到了13.3%。

根据俄美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到2003年,俄海基战略核力量仅拥有苏联解体时58%的战略潜力,约1750枚弹头,如果第4代战略核潜艇不能顺利完成建造任务的话,海基战略核力量会再减少1000枚弹头,将仅剩25-30%的水平,美国海基战略核力量则会取得压倒性战略优势,是它的3-4倍,俄将无法充分应对战略威胁应对。

由于特殊的地缘政治位置,俄必须同时成为陆上强国和海上强国。俄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夫强调,海军应当具备高效对抗能力,在必要时,不仅能在沿海区域,还能在遥远的大洋,与其它国家海军的现代化潜艇、水面舰艇、空中力量进行武装斗争,保护俄战略安全利益。为此,俄海军优先发展潜艇、近岸和远洋舰艇。俄军事专家认为,到2020年前,俄必须拥有至少95艘有战斗力的潜艇,其中至少要有15艘战略导弹核潜艇、50艘核潜艇、30艘柴电导弹鱼雷潜艇,虽然不能达到苏联解体时的水平,但至少应具备足以进行战略防御性质战役的总体战斗实力。

潜艇作为俄海军的主要力量,在21世纪必须有实质性的发展,主要要求是:静音、高速、下潜深、机动性能好、续航力强、航程远、生存力强、宜于维修、舰载武器系统通用程度高、战斗控制和技术保障系统自动化程度高、信息处理能力强。俄必须拥有较高战斗力的导弹核潜艇部队和多用途潜艇部队,保持海基战略核力量在三位一体核战略力量中至少50%的比重,对可能的大规模攻击进行充分的战略遏制,充分保障俄未来战略安全利益。

目前,俄海军共有75%的舰艇具备必需的战斗力水平,新型潜艇的建造工作迫在眉睫。1993年12月21日,俄国家核舰艇造船中心开始建造第4代多用途单反应堆核潜艇885型首艇“北德文斯克”号,这种21世纪的核潜艇装备新型反舰导弹和战略巡航导弹。1996年11月,俄海军开始在北德文斯克建造第4代战略核潜艇955型“北风之神”级“尤里?多尔戈卢基”号,原计划2002年下水,由于资金问题,有所推迟,在21世纪初每年部署1艘“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的计划也无法顺利实现。1997年12月26日,俄海军造船厂开始建造新一代677型柴电潜艇的首艇“圣彼得堡”号,这种潜艇由特殊金属制成,噪声水平较低,具有较高的声纳、红外隐身性能,新型蓄电池能保障10天不间断水下航行,可突破600海里障碍,在战术技术性能方面,比同类产品先进了10-15年。
在A615型柴油潜艇的试验过程中,经常发生船体进水事故,主要原因是潜艇调压器不够完善、高压空气系统和柴油机易爆、液压装置易裂、失火、弹药爆炸,另外还经常发生电子设备和其它技术设备故障。

核潜艇则更容易发生与电子设备相关的各种事故,占总事故率的80%,经常会导致核反应堆运转不受控制、大面积失火、立管被淹没等严重事故。由于管道敷设中焊封质量不高,容易形成裂缝,从而导致海水进入船体内部,造成各种事故,而最典型的故障则是因主要电容器密封不严,导致补给水盐渍化、蒸汽发生器渗漏、反应堆盖渗漏甚至爆炸等事故。仅在1970年至1990年间,苏联核潜艇共发生了338起各种泄露和喷射事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辐射危害,其中,K-19号、K-27号、K-429号核潜艇燃料泄露事故造成的辐射危害达到了6000-90000伦琴/小时的水平。

北方舰队最初装备的5艘核潜艇共发生了286次不同程度的故障,其中,从1964-1994年30年间,就发生了144次技术事故和严重灾祸。

在所有事故原因中,教训特别深刻的就是造船厂向舰队交付的潜艇具有非常高的噪声水平,出海航行时,为了控制噪声水平,通常会关闭潜艇中噪声较大的振动机制,但是,却会因此妨碍潜艇在必要的时刻客观现实地评价水下局势。苏联最初装备的K-3号、K-5号、K-8号、K-14号、K-19号潜艇都有较大的噪声,是美国潜艇噪声水平的100倍,结果,在二战后发生的20次美苏潜艇碰撞事故中,大部分都是因为噪声原因而引起的,当然也有行动不当方面的原因,同时不排除美国潜艇多次故意撞击的阴谋。1969年11月15日,在科拉半岛沿岸战斗训练场水域60米深处,苏联K-19号潜艇与对其进行监视的美国“长尾鲨鱼”级“小鲨鱼”号核潜艇发生严重碰撞事故,K-19号潜艇当场沉没,遭受了沉重的人员伤亡,而美国潜艇竟然没有当场沉没,神奇地脱离事故海域。

任何新事物,特别是核能的应用和发展,很多时候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因此,苏联海军在遭受各种核潜艇事故的同时,还要面临其它灾难性的后果,而放射性废料的埋藏就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核废料全部装到特殊的储存器中,埋藏在北部和东部冻土地带,随着时间流失,核废料达到了临界质量,出现辐射威胁问题,这一问题也需要潜水员来解决。

就这样,在复杂的条件下,在各种困难和挑战中,苏联远洋舰队逐渐建成,在50年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共有750名海军潜艇官兵遇难,其中60%是柴油潜艇潜水员,共有11.5艘潜艇因各种原因发生事故沉没,它们是C-17号、М-200号、М-256号、С-80号、Б-37号、К-129号、К- 8号、С-178号、К-219号、К-278号、Б-33号潜艇,其中的“半个”是指北方舰队的C-350号潜艇,1962年1月11日,在波利亚内发生爆炸事故,虽然没有沉没,却长时间不能继续服役。

二、进入大洋海域冷战阵地

苏联潜艇部队在初具实力之后,开始远洋出海,开辟航线,进入大洋海域的冷战阵地。初期出海航行的基本目的是了解大洋海域的战役局势,探查北约和美国海军反潜部队的行动性质和方法。

最初的航行具有长时间远航试验性质。1955年,洛佐夫斯基少校指挥613型潜艇首艇在巴伦支海完成了为期30天的远航壮举;1956年,太平洋舰队潜艇首次进行海底战斗侦察远航任务;1956年7月16日,波尼卡罗夫斯基少校指挥C-87号潜艇出海执行战斗侦察任务,一直航行到西经175度附近海域,几乎走遍了太平洋北部海域,之后,斯梅尔京中校指挥C-173号潜艇,米洛瓦诺夫少校指挥C-91号潜艇,分别前往楚科奇海和环珊瑚岛海域执行战斗侦察任务,随后,北方舰队C-195号和C-197号潜艇也开始执行海底战斗侦察远航任务,最后,黑海舰队扎捷耶夫少校指挥C-98号潜艇也在黑海海域完成了类似出海任务。在这些航行中,最著名的一次当属1956年,太平洋舰队波波夫中校指挥Б-63号潜艇,首次完成了当时苏联海军潜艇最长时间(75天)的航行任务。

尽管在最初的这些出海航行中,所有潜艇人员都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较高的战斗素养,保障完成了远航任务,但是,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潜航技术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而在太平洋亚热带海域行动时则暴露出了潜艇在内部居住环境方面的一系列缺陷。这些远航任务完成后,有122人退出了潜水员队伍,转到岸上基地服役,其中有32%的人患上了心血管系统疾病。

1957年,米哈伊洛夫斯基中校指挥Б-77号,察廖夫中校指挥Б-66号潜艇,分别出航太平洋,实现了潜艇完全续航力的最大航程航行,其中Б-66号成为苏联海军第一艘越过赤道线到达南纬6度海域的潜艇。1957年,北方舰队C-267号和C-284号潜艇也分别实现了完全续航力的远洋航行。

随着远航经验的积累,活动区域的不断扩大,苏联海军又对潜艇部队提出了更为复杂的任务。1958年,太平洋舰队Б-68号、Б-71号潜艇编队成功完成了一项最重要的战斗任务,顺利突破了北约和美国严密设防的反潜防御地带,探明了美国海军反潜部队的构成体系,摸清了它们的活动特点。1958年,北方舰队马利科夫中校指挥Б-75号潜艇首次在大西洋海域越过赤道,到达地球南部,最远到达了南纬150‘的海域。

此后,苏联海军司令部决定继续组织超远程航行,开发地球南部从未有人到过的海域。第一艘执行类似航行任务的Б-82号潜艇,在北方舰队什维佐夫中校的指挥下,在“多瑙河”油船保障下,从北方出发,秘密潜航到南纬40度海域,135天后安全返回基地。之后,太平洋舰队戈洛索夫中校指挥Б-72号潜艇,从东方出发,在“舍维克”油船保障下,秘密潜航到南纬60度海域,直到德赖西卡海峡,然后安全返航。最著名的一次远航从1959年10月开始,到1960年3月结束,由Б-90号、Б-68号611型潜艇组成的编队在别什戈尔特上校指挥下,在“加里宁”号内燃机船和“维柳伊斯克”号油船保障下,从北方舰队基地出发,经科拉湾,进入大西洋,绕过非洲,经印度洋中部,绕澳大利亚,最后抵达太平洋舰队的堪察加基地。潜艇编队在150天的时间内,航行了2.3万英里,是苏联海军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绕澳大利亚的跨大洋、跨舰队的潜艇编队超级远航。

上述潜艇在赤道地区的漫长航行实践及C-79号、C-91号潜艇在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的活动经验表明,苏联潜艇及潜水员不能很好地适应在这些地区的行动,首先是潜艇内部通风、降温设备较差,艇内温度较高,水下航行条件非常艰苦,潜水员容易患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各种皮肤病。

在复杂的国际战役局势下,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苏联海军第40潜艇独立支队在叶戈罗夫上校的指挥下,完成了进入冷战阵地的任务,1958年,顺利部署到了阿尔巴尼亚海域。1959年,该支队科兹洛夫中校指挥C-360号潜艇,在地中海海域执行首次全续航力航行任务时,途中被美国第6舰队反潜部队发现,被美军潜艇追踪了整整3个昼夜,最后终于摆脱了敌人的纠缠,完成了航行任务。其它潜艇也在格列宾西科夫、叶梅利亚诺夫、科马罗夫等艇长的指挥下,完成了主动侦察任务。他们在南地中海海域的行动使美国海军第6舰队极度紧张,这也是美苏潜艇首次远洋对抗。1960年,北约在比斯开湾举行“流星”演习期间,支队K-14号潜艇在马林中校指挥下,在复杂气候条件下,首次采取主动战斗行动,长时间追踪敌方舰艇,并多次进入攻击区域,展示了苏联海军较高的战术性能。

与此相对应,美军潜艇也在大洋海域冷战阵地,越来越坚决、越来越频繁地寻找与苏联潜艇交锋的机会。1961年,苏联海军第40潜艇支队卡拉什尼科夫中校指挥的K-11号潜艇,在地中海水下首次与美国潜艇直接接触,双方对峙不下,紧张的50分钟过去后,又对峙到了第75分钟,最终没有发生武装冲突,分别离去。

此后,苏联潜艇也开始在大洋深处频繁搜索、追逐、跟踪、秘密监视美军潜艇,这些行动要求潜水员非常的勇敢、机敏和冷静的计算,要灵活机动,控制好沉重的、有很大惯性的核潜艇,在双方直接近距离接触时能够完成机动航行,避免碰撞和武力冲突。

1962年,是苏美对抗最激烈的一年,在两个地区,印度尼西亚和古巴,几乎是同时爆发了军事政治危机。特别是在古巴,双方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及毁灭性核战争的阴影笼罩在整个世界上空。

在印度尼西亚,从1962年8月15日起,苏联海军潜艇第50支队在鲁柳卡少将的总体指挥下,把C-22号、C-236号潜艇部署到了印尼附近海域,其任务是消灭从西伊里安(印尼)疏散荷兰人的北约船只。

与此同时,西印度群岛局势恶化,苏联根据“阿纳德尔”计划,开始向古巴提供援助,苏联海军司令部决定把北方舰队第20分舰队部署到古巴的马里埃尔港口,由雷巴尔科少将率领,共11艘潜艇,其中7艘为629型潜艇,派遣纳特年科夫中校指挥Б-75号潜艇打头阵,在编队前面先行对美军关塔那摩基地进行侦察。美国海军很快就掌握了苏联海军潜艇编队动向,派出了大量兵力,在西印度群岛附近海域进行拦截和封锁。双方短兵相接,局势非常凶险,1962年9月11日苏联海军进入高度战备状态。1962年10月1日,由Б-4号、Б-36号、Б-56号、Б-130号4艘潜艇组成的编队在第69潜艇支队司令阿加法诺夫上校的指挥下,前往古巴海域,在巴哈马群岛地区,被美军发现、跟踪,Б-4号潜艇摆脱了美军纠缠,另外3艘潜艇无法顺利摆脱美军反潜部队的追踪,能源耗尽后,被迫浮出水面,美军则示威性地向苏联海军潜艇附近水域发射深水炸弹,动用航炮轰炸,使用机枪扫射,采用无线电干扰方式压制苏联海军通信频道,绕着苏联潜艇进行危险的机动,炫耀武力。同时,在西印度群岛危机框架下,苏联海军吉列耶夫中校指挥Б-88号潜艇在西印度群岛附近的太平洋海域活动,它直接逼近了美国海军基地,搜索“星座”号航母及其舰载航空兵突击群,没有被美军发现。这样,兵分两路的6艘潜艇中,只有3艘,即Б-4号、Б-88号、Б-75号,没有被美军发现并包围。

苏联海军潜艇此次向古巴方向突破遭到失败有多种原因,主要是缺少摆脱美军反潜部队追踪的经验和司令部指挥错误。在潜艇部署过程中,小面积机动区域和待机区域被分割,没有后备区域,没有向岛屿突破时宽阔的侧翼保障,没有考虑到白天和夜晚在通信联系、确定方位等方面的差别。

苏联国防部对古巴危机中的失败恼羞成怒,当时的第一副国防部长格列契科元帅宣称,宁愿使潜艇沉没,也不能浮出水面投降。但美国人是实用主义者,更客观、更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局势,明白在美国海岸附近与苏联进行激烈对抗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最后采取了相对理智的行动,迫使苏联潜艇乘兴而来,扫兴而去。

不过,苏联海军并没有就此罢休。到1963年底,苏联已经在美国沿海直接部署了5艘潜艇,分别是Б-139号、Б-77号、Б-76号、Б-74号、K-153号,在美军反潜防御区域内积极活动,成功完成战斗侦察任务后,先后安全返回基地。

苏美潜艇不仅在西印度群岛危机中短兵相接,在其它海域也经常发生冲突。1963年,太平洋舰队施特罗夫少校指挥的C-141号潜艇,被美国77.4航母突击群和70.3航空兵搜索突击群发现,遭到攻击,艇尾上部结构被炸毁,在反击中艰难地脱离战区,摆脱了美军追逐。同样是在1963年,北方舰队斯柳萨列夫中校指挥K-133号核潜艇,在大西洋赤道地区海域执行首次全续航时的战斗航行任务,侦察并研究在赤道地区建立新声纳站的可能性问题,途中与美军潜艇发生了武装冲突。

总之,苏联海军潜艇在1956-1963年间,首次进入大洋海域冷战阵地,迫使美国军政领导承认一个不太愉快的事实,即苏联海军的威胁已经完全逼近到美国沿海地区,美国的大洋屏障由于苏联潜艇的存在而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三、夺取北极地带战略制高点

北冰洋是美苏潜艇远洋争夺战中的战略制高点,苏美都清楚,谁拥有北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双方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到60年代初,苏联对于北冰洋海底地形的认识水平非常有限,整体概念也是仅仅根据СП-1、СП-2、СП-3漂流站的测量结果和极地科考队员考察结果得出的。当时,罗蒙诺索夫山脉已经发现,位置也已经确定,而极地海域海底地形构造,由于受数十次冰下龙卷风的影响,比较复杂,位置不能精确确定。当时的海上导航图对整个北冰洋的介绍都比较少,美国、加拿大、日本和苏联都独自进行了地质勘察工作,结果也相互保密。

苏联潜艇最初在北极地带航行的经验仅局限在北方海上航线框架内,共1200-1500海里长,非常艰险。在1959年前,共有54艘潜艇到过这里,它们在北方航线上显得非常艰难,到处是破碎的或密不透风的冰层,必须紧跟在破冰船后面前进。1956年,卡缅斯基上校指挥由8艘潜艇组成的编队,未能突破冰层的包围,被迫在科累马河潘杰列耶夫卡支河冰层下面,度过了最艰难的一个冬天。

但是,自从核潜艇问世后,这一情况有了实质性的转变,由于核潜艇能够突破较大的冰层空间,能够从冰下发动出其不意的致命攻击,北极地带的战略意义更加重要。1957年9月,美国海军“鹦鹉螺”号核潜艇在安德森艇长指挥下,进行了北极航行的首次尝试,最远到达了北纬87度海域。1958年8月3日,安德森指挥装配了新型导航设备的“鹦鹉螺”号核潜艇首次到达了北极。

苏联海军自然不甘落后,北方舰队C-347号、Б-76号、Б-70号潜艇组成的编队在巴伦支海完成了冰下航行,研究冰层下面接收无线电传递信号的可能性问题,在厚密的冰层下向北航行了约90海里后,潜艇开始返航,由于能量电容不足,被迫提前浮出冰面,未能顺利返回不冻水域。这是苏联新型柴电潜艇针对美军潜艇北极航行所做出的首次“回应安德森” 行动(北方舰队潜水员北极冰下航海行动的非正式称呼)。1959年,奥西片科上校指挥K-3号潜艇,在北极地带的冰下航行了260海里。1961年,4艘核潜艇分别完成了北极地带的航行,其中,雷科夫指挥K-52号核潜艇在冰下航行了516海里,日利佐夫指挥K-3号核潜艇到达了北纬82度海域。1962年,切尔纳文中校指挥K-21号核潜艇,完成了冰下50昼夜1700海里的航行任务,研究并掌握了冰下航行战术,包括冰下空间定位方式、冰洞寻找、顺利浮出冰层等方法。1962年7月17日,日利佐夫指挥K-3号潜艇,借鉴切尔纳文中校的航海经验,终于到达了地球的尽头,北极点,这一功绩具有非常重大的军政意义,它向全世界表明,北极地带已经不再是美国潜艇一家活动的地区。

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以后,在几乎无人问津的、荒芜的北极地带,进行冰下航行都非常艰险,充满了不确定性,突然发生意外、遭遇紧急局势的可能性非常高。冰层形成的不可预测性、随时撞上冰山和深水冰块的可能性、导航仪器工作的不稳定性、发生各种故障(特别是火灾)的危险性,都要求潜水员们有极度的勇敢精神和责任感,有较好的心理素质,需要经常保持警惕。在北极地带,没有一条固定的线路,每次极地航行都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不是任何人都能完成这一冒险航行的,经常有人拒绝执行这种任务。

1963年,杜比亚加中校指挥K-115号潜艇,米哈伊洛夫斯克上校指挥K-178号潜艇,完成了苏联海军历史上首次从北冰洋到太平洋的舰队间航行,在6天时间内在北极冰下航行了1600海里。1963年9月24日,北方舰队司令卡萨托诺夫海军上将亲自指挥K-181号潜艇(艇长为瑟索耶夫中校),到达了北极,并在地球子午线更替处浮出海面,当时的海军领航主任莫特罗霍夫、海军司令部战役局局长申德尔、第一区舰队副司令布达耶夫、第3潜艇总队副队长雷科夫也随艇参加了此次航行。1968年,装备了核武器的K-42号、K-55号核潜艇完成了太平洋冰下航行任务。1977-1978年间,苏联海军还进行了更加冒险的跨舰队冰下航行。

在东方,太平洋舰队670型K-429号、K-325号、K-212号单反应堆核潜艇向东航行,突破楚科奇海冰层,经北冰洋,到达北方舰队基地。在楚科奇海冰层下航行时,非常危险,冰下局势比较复杂,这一地区许多地方水深不足50米,潜艇上方是厚达10-15米的冰层,冰层与甲板室之间只有3-4米的不冻水层,龙骨下面是4-5米的水层,还经常被大量的冰块包围,在这种条件下,潜艇无法自动驾驶,只能手动操纵,潜水员们从心理上到生理上都高度紧张。1985年和1986年,K-308号、K-313号潜艇分别从北冰洋航行至太平洋,在经过只有29米深的楚科奇海时,都没有浮出水面。在80年代,太平洋舰队潜艇共完成了28次跨舰队间冰下航行任务。

在北方,1971年,北方舰队667A型K-411号导弹核潜艇完成了北极航行。1971年,阿诺辛上校指挥K-147号潜艇,经历了漫长的北极之行,在冰下行驶了约10000海里。1974年,阿尼金指挥潜艇到达了弗兰格尔岛以北800海里远的海域。1982年,别尔津中校指挥K-211号潜艇,首次在极夜期间,完成了环绕北冰洋的航行,乌沙科夫中校指挥K-255号潜艇在北极地带的战斗情报侦察航行中,穿过了加拿大列岛马克-克卢尔海峡。1982年,朱拉夫列夫上校指挥K-279号导弹潜艇在白海执行为期6个月的冰下战斗侦察任务,整个冬天全部在冰封的水下空间值勤,直到春天冰化为此,潜艇乘员轮换由破冰船保障进行。1986-1987年间的冬春季节,列宾上校指挥TK-12号潜艇在白海完成了同样的任务。1985年,普罗托波夫上校指挥K-524号潜艇,穿过格陵兰与加拿大列岛间的狭窄海峡,从北极地带进入巴芬湾,然后返回北极,表明北方舰队潜艇有能力经北极部署到太平洋,突破北约在格陵兰海域的反潜防线。

苏联海军潜艇的北极航海行动,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也经常发生各种事故。1984年,朱拉夫列夫上校指挥K-273号潜艇在巴芬海执行战斗值勤任务时,在水下197米深处,以7节的航速,撞上了冰山,结果以45度倾角沉入了287米的海底深处。

苏联海军潜艇在北极地带单独或编队航行中,主要解决北极海域冰下战斗实施的战术方法问题,在北极附近及其它地区使用洲际弹道武器的可能性问题,试验新型武器装备,同时对北冰洋进行导航和地质水文研究。从整体上讲,在开发北极方面,苏联的成就远远超过了美国,到1984年为止,美国潜艇共完成了26次极地航行,苏联则超过了70次,之后还在不断增加,冰下航行的技巧和水平也在提高,在36年的时间里,苏联潜艇共完成了152次极地航行,22人被授予苏联英雄和俄罗斯英雄称号。苏联潜艇部队在北极地区的战略争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确保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军政战略任务,防护国家免受来自北方的攻击。

四、世界大洋深处激烈的较量

苏联海军在潜艇部队建设取得突破后,从1964年起,开始在远洋海域定期执行战斗值勤任务,作为一种新型舰队战役使用形式,防止敌方从海上发动突然袭击,与美国海军进行激烈的较量,保障苏联在世界大洋关键地区的战略利益。

苏联海军领导向潜艇部队提出的任务是:实现战略导弹核潜艇的经常性战斗巡逻,做好对敌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的准备;搜索、追踪敌方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航母战斗群;阻止敌方在苏联海岸线附近的活动;保障苏联在世界大洋地区的利益。

冷战还是比较瘆人滴。  
文章太长了,猎杀红色十月还不错···
感觉太强大了,战争太残酷了。


编辑掉{:soso_e189:}

编辑掉{:soso_e189:}
1005019410 发表于 2011-6-20 09:54
在A615型柴油潜艇的试验过程中,经常发生船体进水事故,主要原因是潜艇调压器不够完善、高压空气系统和柴油 ...
K19被撞沉了吗?垃圾文就不要转了
好文啊,好久没有这样的文章了
可惜没有TG的份,TG就现在核潜艇都在近海过家家呢,有什么消息也不宣传。哪像没帝,走的就是威慑的路
毛子的海军精华就是潜艇。
多的一毛。。。
abrahamleon 发表于 2011-6-20 20:00
可惜没有TG的份,TG就现在核潜艇都在近海过家家呢,有什么消息也不宣传。哪像没帝,走的就是威慑的路
是你没见过而已不是不存在,中苏核潜艇对抗的事情中方没公开资料出来,但是从前苏联那边也看得到中国核潜艇去过苏联近海过家家的端倪.
mrutama 发表于 2011-6-20 20:36
是你没见过而已不是不存在,中苏核潜艇对抗的事情中方没公开资料出来,但是从前苏联那边也看得到中国核潜艇 ...
真正有实力的,哪个不显摆显摆的,不拿出来溜溜,就是实力还不够,藏着掖着,好让对手判断不明,畏首畏尾。
好长的文章啊
abrahamleon 发表于 2011-6-20 21:19
真正有实力的,哪个不显摆显摆的,不拿出来溜溜,就是实力还不够,藏着掖着,好让对手判断不明,畏首畏尾 ...
出来溜溜的丰功伟绩就在海版老资料里,都猖狂到堵着别人家门口了,还有重大的疑似斩获。你见识少而已,不代表中国潜艇没去显摆
像红色海军致敬。
红色海军{:soso_e100:}先顶后看
自个顶一下
感觉世界其他国家距离美苏两个怪物的差距不可以理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