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浮沉三十年,中美军事关系如何走出怪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3 18:14:06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12/3105468.shtml

      时隔七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再次访美,陈炳德此次访美,至少表明两军关系终于迎来又一个相对平稳期。这个“平稳期”来之不易。过去三十多年里,中美军事交流中断又重启达六次之多,暴露了两军关系敏感脆弱的现实困境。


  正如一些军事专家分析,中美三十多年的交往具有这样一个“波动规律”:升温——受挫——降温——恢复——再升温——再受挫——再降温——再恢复。目前,缺乏战略互信的中美两军,其交往仍没有走出这个“怪圈”。

  十年蜜月

  军事关系在国家关系中具有特殊意义,常被称作“风向标”和“晴雨表”。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由于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深刻矛盾,两军是朝鲜、越南等战场上的对手。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带动了两军关系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蜜月期”,两国各级别、军种的军事代表团互访络绎不绝。1980年1月,时任美国防长的哈罗德·布朗成为首位到访中国的美防务高官。布朗发表声明说,美国将向中国提供新的技术。同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的耿飙率团访美,陪同访问的有副总参谋长刘华清。中国代表团登上了美国海军CV-61“突击者”号航空母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母。

  1984年中国国防部长张爱萍访美,期间两国签署了《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协议》,这是中美首个军事技术合作协议。美方甚至主动提出在一些敏感领域与中国合作,向中国出售了当时先进的“黑鹰”武装直升机,承诺帮助中国空军改进和升级歼-8战斗机。

  在中美军事交流中,海军是两军互访最多的军种,1986年11月,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莱昂斯上将率领“里斯夫”号巡洋舰、“奥尔登多夫”号驱逐舰和“伦兹”号护卫舰,共894人,抵达青岛港,实现了美国军舰对新中国的“处女航”。这个时期中美两军交往之热络,仅从1988年就可窥见一斑。这一年,美国国防部长卡卢奇、空军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和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等军方重量级人物悉数访华。

  制裁、台海

  炸馆、撞机

  风云突变。1989年成为中美两军关系史的分水岭。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对中国进行“制裁”,两国关系全面倒退,两军交往戛然而止。时任中国防长秦基伟之前收到的访美邀请化为一纸空文,还未完成的美国帮助中国改装歼-8战机的项目也就此结束,那架尚未安装好“五脏六腑”的样机也因此一直沉睡在美国飞机制造厂的厂房中。

  冰冻的军事关系在1994年开始融化。这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徐惠滋访美,两个月后,美国国防部长佩里访华,中断了5年的两军高层交往重新恢复。

  可惜,好景不长。1995年5月,克林顿政府悍然宣布同意李登辉访美,打破了将近17年不准台当局最高层领导访美的“禁令”。中美关系降到建交以来的最低点。

  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中国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导弹发射演习,震动美国朝野,美国派出航母战斗群通过台湾海域。两军关系再次剑拔弩张。

  随后在双方努力下,两国关系的大局开始转暖,带动了两军关系由“阴”转“晴”。国防部长迟浩田在1996年12月实现对美国访问。

  1997年3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哈尔滨”号、“珠海”号和“南仓”号先后访问美国夏威夷珍珠港和圣迭戈港,填补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未访问美国本土的空白。

  “中美互不将各自控制下的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这是美国总统克林顿1998年访华期间,中美元首宣布的重大军事举措。两军一些机制化磋商如海上安全磋商、人道主义救援等也在这一年启动。

  然而,1999年5月,发生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中美关系再次开“倒车”,中国外交部随即宣布推迟中美两军高层交往。

  当“炸馆”事件影响逐渐褪去,2000年,中美两国副国防部长级防务磋商、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照常举行,美国防长科恩等高官相继访华,两军关系几乎要恢复正常。

  但表面的平静下面,一场危机正在酝酿。美方舰机长期对中国大范围、高强度的侦察活动,为两军埋下了擦枪走火的导火索。2001年4月1日,美国驻西太平洋的侦察机闯入中国海南岛附近上空,中美两军军用飞机相撞,两军关系降到“冰点”。变本加厉的是,这期间美国还宣布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大批先进武器。作为抗议,中国曾拒绝美国军舰停泊香港。

  “9·11”后的三大绊脚石

  突如其来的“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军事战略部署,也迅速挽救了中美军事关系。

  2001年9月开始,两军不仅重启了定期磋商机制,确立了多层级的军事人员互换留学和访问制度,而且还建立了一些在紧急状态下规避直接冲突的制度。2003年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访美。2005年10月,就任美国国防部长四年多的拉姆斯菲尔德第一次访问北京。访问期间,拉姆斯菲尔德参观了第二炮兵司令部,这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向外军领导人敞开大门。

  2006年7月,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访问美国。这年秋天,中美军事交流终于告别“纸上谈兵”,实现了20多年来的第一次重大务实性交流——首次中美联合军事演习。演习分别在美国圣迭戈附近海域和中国南海海域举行。

  2008年2月,酝酿10余年的中美军事热线“修成正果”。

  但仅仅八个月后,在快车道上奔跑了7年的中美军事交流,因美国向台湾当局出售多达64亿美元先进武器的计划再次“脱轨”。两军关系再次陷入僵局。

  2009年初,奥巴马入主白宫,显示出了修补中美关系的强烈意图。当年底,奥巴马访问北京,列出了2010年两军高层互访计划,包括陈炳德访美。

  但2010年1月,情况又一次急转直下,美方再次宣布对台军售,总价值达历史第二,忍无可忍的中国军方,第一个反制措施就是取消部分交流项目。

  事实上,美国借口《与台湾关系法》对台持续军售,一直是横亘在中美两军之间的一个巨大障碍。据统计,在中美建交后的30多年里,美国已对台军售二十多次,价值约400多亿美元。专家指出,如果美国不从根本上放弃对台军售,中美军事交往迟早还要触礁。

  除对台军售外,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指出,另外两个“绊脚石”分别是美国舰机对中国的侦察活动和美国《2000财年国防授权法》及其“迪莱修正案”等限制两军交流的法律。

  中美军事关系焦点话题

  1.对台军售

  美国不仅军费世界第一,军火销售也是世界第一。美国国会2008年报告显示,美国当年对外军售总额占全球的68.4%,其中一部分就流向了中国的台湾。

  美国对台军售在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同时,也给中美关系带来了严重消极影响。最近一次对台军售发生在2010年年初,根据这项向台湾地区出售武器的计划,美国向台湾地区出售的武器包括“黑鹰”直升机、“爱国者-3”反导系统(如左图)、“鱼鹰”级扫雷艇、“鱼叉”导弹、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等,总价值近64亿美元。

  2.对华侦查

  仰仗其科技和军事实力,美国多年来通过卫星、侦察机、舰船等在世界各地刺探搜集情报,中国的周边海域(黄海、东海、南海)则是美军的重点侦查区域之一。这些行动不仅违反了国际法,有时甚至侵犯了中国领空领土。2001年4月1日的南海撞机事件就是明显一例。

  最近的一次是2009年3月,美国“无瑕号”监测船(如右图)闯入南海中国专属经济区距离中国海岸线120公里处活动,随后还派出“钟云号”驱逐舰护航。“无瑕号”具备探测和追踪潜艇的能力。

  3.技术禁令与对华歧视

  多年来,美国一直严格限制其高技术及其产品对中国的出口,这不仅仅导致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而且限制了中美两军交流。比如,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2000财年国防授权法》,就含有少数议员提出的多项反华条款。美国国会2000年通过的《迪莱修正案》,则对美国与中国军事合作的12个领域做出限制……这些歧视性法案,有待美方调整或废止。

  4.联合演练

  在亚太地区,以各种名头与美国开展双边或多边联合军演的国家有日本、韩国、印度、菲律宾、泰国、越南、孟加拉、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国。相比之下,同一地区的中美两军间为数不多的联合演练则多局限在人道与救灾范围。

  5.假想敌

  美国内利斯空军基地的“红旗”军演从1975年起就开始了,强度、难度堪比实战。每年美国不惜血本在世界各地举行带有强烈针对性的双边和多边军事演习,不少专家直言,这其中有不少把中国作为假想敌的成分。

  6.军事透明

  除发表国防白皮书、举行发布会之外,中国还通过军队高层对话、联合军演、舰队互访、向各国驻华武官开放军营、观摩军事演习和训练等多种方式增加军队的透明度。今年中国国防部还正式建立了例行记者会制度,但美方却一直以军事透明化问题指责中国。

  7.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的争端是亚洲相关国家的内部问题,可通过双边协商友好解决。2002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增进有关国家之间互信、最终解决争议,创造了有利条件和良好氛围。但有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图谋把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趁火打劫、从中渔利。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插手南海问题。

  8.太空武器

  多年来美国一直反对他国发展包括反卫星武器在内的太空武器,而美国则是该领域发展最早、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不断扩大其太空军事技术优势,令人担忧或将引发新一轮太空军备竞赛。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12/3105468.shtml

      时隔七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再次访美,陈炳德此次访美,至少表明两军关系终于迎来又一个相对平稳期。这个“平稳期”来之不易。过去三十多年里,中美军事交流中断又重启达六次之多,暴露了两军关系敏感脆弱的现实困境。


  正如一些军事专家分析,中美三十多年的交往具有这样一个“波动规律”:升温——受挫——降温——恢复——再升温——再受挫——再降温——再恢复。目前,缺乏战略互信的中美两军,其交往仍没有走出这个“怪圈”。

  十年蜜月

  军事关系在国家关系中具有特殊意义,常被称作“风向标”和“晴雨表”。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由于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深刻矛盾,两军是朝鲜、越南等战场上的对手。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带动了两军关系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蜜月期”,两国各级别、军种的军事代表团互访络绎不绝。1980年1月,时任美国防长的哈罗德·布朗成为首位到访中国的美防务高官。布朗发表声明说,美国将向中国提供新的技术。同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的耿飙率团访美,陪同访问的有副总参谋长刘华清。中国代表团登上了美国海军CV-61“突击者”号航空母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母。

  1984年中国国防部长张爱萍访美,期间两国签署了《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协议》,这是中美首个军事技术合作协议。美方甚至主动提出在一些敏感领域与中国合作,向中国出售了当时先进的“黑鹰”武装直升机,承诺帮助中国空军改进和升级歼-8战斗机。

  在中美军事交流中,海军是两军互访最多的军种,1986年11月,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莱昂斯上将率领“里斯夫”号巡洋舰、“奥尔登多夫”号驱逐舰和“伦兹”号护卫舰,共894人,抵达青岛港,实现了美国军舰对新中国的“处女航”。这个时期中美两军交往之热络,仅从1988年就可窥见一斑。这一年,美国国防部长卡卢奇、空军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和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等军方重量级人物悉数访华。

  制裁、台海

  炸馆、撞机

  风云突变。1989年成为中美两军关系史的分水岭。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对中国进行“制裁”,两国关系全面倒退,两军交往戛然而止。时任中国防长秦基伟之前收到的访美邀请化为一纸空文,还未完成的美国帮助中国改装歼-8战机的项目也就此结束,那架尚未安装好“五脏六腑”的样机也因此一直沉睡在美国飞机制造厂的厂房中。

  冰冻的军事关系在1994年开始融化。这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徐惠滋访美,两个月后,美国国防部长佩里访华,中断了5年的两军高层交往重新恢复。

  可惜,好景不长。1995年5月,克林顿政府悍然宣布同意李登辉访美,打破了将近17年不准台当局最高层领导访美的“禁令”。中美关系降到建交以来的最低点。

  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中国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导弹发射演习,震动美国朝野,美国派出航母战斗群通过台湾海域。两军关系再次剑拔弩张。

  随后在双方努力下,两国关系的大局开始转暖,带动了两军关系由“阴”转“晴”。国防部长迟浩田在1996年12月实现对美国访问。

  1997年3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哈尔滨”号、“珠海”号和“南仓”号先后访问美国夏威夷珍珠港和圣迭戈港,填补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未访问美国本土的空白。

  “中美互不将各自控制下的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这是美国总统克林顿1998年访华期间,中美元首宣布的重大军事举措。两军一些机制化磋商如海上安全磋商、人道主义救援等也在这一年启动。

  然而,1999年5月,发生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中美关系再次开“倒车”,中国外交部随即宣布推迟中美两军高层交往。

  当“炸馆”事件影响逐渐褪去,2000年,中美两国副国防部长级防务磋商、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照常举行,美国防长科恩等高官相继访华,两军关系几乎要恢复正常。

  但表面的平静下面,一场危机正在酝酿。美方舰机长期对中国大范围、高强度的侦察活动,为两军埋下了擦枪走火的导火索。2001年4月1日,美国驻西太平洋的侦察机闯入中国海南岛附近上空,中美两军军用飞机相撞,两军关系降到“冰点”。变本加厉的是,这期间美国还宣布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大批先进武器。作为抗议,中国曾拒绝美国军舰停泊香港。

  “9·11”后的三大绊脚石

  突如其来的“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军事战略部署,也迅速挽救了中美军事关系。

  2001年9月开始,两军不仅重启了定期磋商机制,确立了多层级的军事人员互换留学和访问制度,而且还建立了一些在紧急状态下规避直接冲突的制度。2003年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访美。2005年10月,就任美国国防部长四年多的拉姆斯菲尔德第一次访问北京。访问期间,拉姆斯菲尔德参观了第二炮兵司令部,这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向外军领导人敞开大门。

  2006年7月,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访问美国。这年秋天,中美军事交流终于告别“纸上谈兵”,实现了20多年来的第一次重大务实性交流——首次中美联合军事演习。演习分别在美国圣迭戈附近海域和中国南海海域举行。

  2008年2月,酝酿10余年的中美军事热线“修成正果”。

  但仅仅八个月后,在快车道上奔跑了7年的中美军事交流,因美国向台湾当局出售多达64亿美元先进武器的计划再次“脱轨”。两军关系再次陷入僵局。

  2009年初,奥巴马入主白宫,显示出了修补中美关系的强烈意图。当年底,奥巴马访问北京,列出了2010年两军高层互访计划,包括陈炳德访美。

  但2010年1月,情况又一次急转直下,美方再次宣布对台军售,总价值达历史第二,忍无可忍的中国军方,第一个反制措施就是取消部分交流项目。

  事实上,美国借口《与台湾关系法》对台持续军售,一直是横亘在中美两军之间的一个巨大障碍。据统计,在中美建交后的30多年里,美国已对台军售二十多次,价值约400多亿美元。专家指出,如果美国不从根本上放弃对台军售,中美军事交往迟早还要触礁。

  除对台军售外,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指出,另外两个“绊脚石”分别是美国舰机对中国的侦察活动和美国《2000财年国防授权法》及其“迪莱修正案”等限制两军交流的法律。

  中美军事关系焦点话题

  1.对台军售

  美国不仅军费世界第一,军火销售也是世界第一。美国国会2008年报告显示,美国当年对外军售总额占全球的68.4%,其中一部分就流向了中国的台湾。

  美国对台军售在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同时,也给中美关系带来了严重消极影响。最近一次对台军售发生在2010年年初,根据这项向台湾地区出售武器的计划,美国向台湾地区出售的武器包括“黑鹰”直升机、“爱国者-3”反导系统(如左图)、“鱼鹰”级扫雷艇、“鱼叉”导弹、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等,总价值近64亿美元。

  2.对华侦查

  仰仗其科技和军事实力,美国多年来通过卫星、侦察机、舰船等在世界各地刺探搜集情报,中国的周边海域(黄海、东海、南海)则是美军的重点侦查区域之一。这些行动不仅违反了国际法,有时甚至侵犯了中国领空领土。2001年4月1日的南海撞机事件就是明显一例。

  最近的一次是2009年3月,美国“无瑕号”监测船(如右图)闯入南海中国专属经济区距离中国海岸线120公里处活动,随后还派出“钟云号”驱逐舰护航。“无瑕号”具备探测和追踪潜艇的能力。

  3.技术禁令与对华歧视

  多年来,美国一直严格限制其高技术及其产品对中国的出口,这不仅仅导致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而且限制了中美两军交流。比如,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2000财年国防授权法》,就含有少数议员提出的多项反华条款。美国国会2000年通过的《迪莱修正案》,则对美国与中国军事合作的12个领域做出限制……这些歧视性法案,有待美方调整或废止。

  4.联合演练

  在亚太地区,以各种名头与美国开展双边或多边联合军演的国家有日本、韩国、印度、菲律宾、泰国、越南、孟加拉、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国。相比之下,同一地区的中美两军间为数不多的联合演练则多局限在人道与救灾范围。

  5.假想敌

  美国内利斯空军基地的“红旗”军演从1975年起就开始了,强度、难度堪比实战。每年美国不惜血本在世界各地举行带有强烈针对性的双边和多边军事演习,不少专家直言,这其中有不少把中国作为假想敌的成分。

  6.军事透明

  除发表国防白皮书、举行发布会之外,中国还通过军队高层对话、联合军演、舰队互访、向各国驻华武官开放军营、观摩军事演习和训练等多种方式增加军队的透明度。今年中国国防部还正式建立了例行记者会制度,但美方却一直以军事透明化问题指责中国。

  7.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的争端是亚洲相关国家的内部问题,可通过双边协商友好解决。2002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增进有关国家之间互信、最终解决争议,创造了有利条件和良好氛围。但有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图谋把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趁火打劫、从中渔利。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插手南海问题。

  8.太空武器

  多年来美国一直反对他国发展包括反卫星武器在内的太空武器,而美国则是该领域发展最早、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不断扩大其太空军事技术优势,令人担忧或将引发新一轮太空军备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