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三峡工程前期设计欠完善 将优化水库调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4:55:08
  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接受本报专访时,首次全面阐述三峡工程产生的不利影响——

  前期设计欠完善 优化调度补瑕疵

  长江中下游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旱情,不少人追问原因时,对三峡工程颇有微词——认为三峡工程阻断了暖湿气流下泄通道、蓄水导致下游湖泊水面缩小、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5月1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其中“三峡后续工作主要任务目标”有一条:“对长江中下游河势重点影响区的处理,提出‘工程整治、生态修复、观测研究和水库优化调度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记者昨在武汉专访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巡视员王井泉。他表示,三峡工程在设计时确实没有充分考虑大坝建成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三峡工程对洞庭湖、鄱阳湖蓄水也有影响;同时明确表示长江中下游今年的大旱并非三峡工程之过,分析指出三峡工程利大于弊,将通过优化水库调度减轻三峡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

  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今年长江中下游的大旱是三峡水库造成的吗?

  王井泉: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只要略懂水文气象知识的人,就应该很清楚,三峡工程坝高只有185米,这个高度不可能对气候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周围的山体都是两三千米高。到了三峡库区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与周围雄伟的山体相比,三峡大坝显得相当渺小。如果说对气候有影响,也只是对局部的小范围的,表现在库区降雨量增加,水库蓄水后,不是水面的地方变成了水面,水面的蒸发要比陆地大得多,蒸发上去的水如果遇到特定的条件,就形成降雨。

  记者:三峡大坝对下游湖泊水体是否造成影响?

  王井泉:事实上确实有影响。三峡水库的放水期是5月25日至6月10日,这期间,三峡库区水位要从155米降到145米。10天之内,库区水位要降10米,这意味着将有50亿立方米的水量泄到下游,除排泄上游正常来水外,一天要增加3000多立方米/秒的流量,增加了下游的防洪压力,这时鄱阳湖正好进入主汛期(鄱阳湖4-8月是汛期,5-6月是主汛期),三峡水库增加这么多流量下去,鄱阳湖泄洪压力大大加重。

  三峡水库蓄水期对洞庭湖影响更大些,因为它离三峡水库更近。三峡水库原来设计的蓄水期是10月1日至11月底,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水位降低,离上游较近的洞庭湖水位就会给长江“补水”,即用洞庭湖的水补了三峡水库拦蓄的水。等到洞庭湖补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轮到鄱阳湖补水。

  记者:对此有何补救措施?

  王井泉:可通过三峡水库优化调度解决这个问题,提前蓄洪和推迟下泄,就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如在设计泄洪期到来时,鄱阳湖进入汛期了,就可推迟下泄,减轻下游压力。

  蓄水期提前,增加抗旱功能,对缓解两湖和湘江、赣江的旱情也有积极作用。

  按照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的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今后三峡水库蓄水期开始时间提前到9月15日。去年8月底在调度运用时,已经考虑到提前蓄水。当时根据天气情况,预计不会出现大的洪水,即提前蓄水,把运行水位抬到较高的位置,达到158米多一点。提前蓄水的好处是,把蓄水期拉长,蓄满的可能性就大得多,可供来年抗旱使用;延长蓄水期的好处是,蓄水强度相对较小。

  蓄水意味着下泄流量减少,如果蓄水时间短,洞庭湖和鄱阳湖往长江里补水时,流得就比较快,不利于湘江和赣江的抗旱。蓄水时间延长后,可减缓两湖补水时的流速,从而减轻湘赣两江的旱情。

  将蓄水期提前到9月份后,9月份长江流量在20000立方米/秒,拦蓄掉一点,相对数不是很大,对下游影响就不大;到了10月份,长江的流量降到12000立方米/秒,且时间越往后流量越小,如果拦蓄掉4000-5000立方米每秒,对下游就很不利。

  记者:设计时考虑到蓄水时间和下游湖泊之间的关系吗?

  王井泉:设计时考虑得确实比较少,泥沙专家组也曾想过9月份蓄水,但考虑到枯水期蓄水时泥沙的淤积,9月份长江来水流量丰沛,水流夹带的泥沙多。如果把水拦在里库区里,就把泥沙也拦了下来。另外,泥沙淤积对重庆港区也很不利,毕竟航运也是三峡的一大任务,所以最后论证的结果是10月份蓄水。

  记者:有专家称,不应对三峡水库的抗旱功能有过高要求,如何解释?

  王井泉:这个说法是对的,因为本来初步设计时,对抗旱考虑得较少,再加上长江中下游旱到这种程度,完全靠三峡水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三峡水库帮一下忙可以,在实现主要功能时尽可能考虑抗旱,但要在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不能要求太高。公众担忧也有一定道理,但根据长江中下游的实际情况,干旱应该不会再发展到更严重的程度。当然,如果再继续旱下去,还可以考虑水库的综合功能,三峡水库汛期时,限制水位、船闸的底线是海拔139米,到时就看国家的决心,是断航还是抗旱。如果断航,船只可通过“翻坝”的方式通过大坝,即从大坝上用吊桩机把船运过去。如果是载人的船只,就把人从坝上转移过去;如果是货物,就将货物分散后翻坝。当然,这是不得已的、极端的情况,到时就看怎么权衡这个利弊了。

  记者:三峡集团公司总经理也称,三峡水库无抗旱功能,是这样吗?

  王井泉:三峡工程原来设计的是三大功能:防洪、发电、航运。从2008年开始,长江在枯水期特别干旱,湘江、赣江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它们取水都发生了困难,地方政府就提出了要求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补充下游的水源,抗旱的功能就被提了出来。

  如果国务院批准,增加“生态修复”“抗旱”两项功能,三峡工程就有五大功能,谁先谁后、如何协调是优化调度要考虑的问题。三峡水库偌大一项工程,不可能在设计时考虑得尽善尽美,很多问题会在使用中暴露出来,需要研究者和管理者不断调整使用方案,将效用发挥到最大,把不利影响减到最小。

  记者:三峡工程对中下游生态是否有影响,设计时有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王井泉:设计三峡水库时,对建成后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考虑得确实比较少。

  目前带来的生态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下游水生动物的影响。三峡大坝建成后,大洪水到来时,拦截一部分在水库里,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使得水流“均匀化”,这样一来,一些鱼类可能就“不高兴”了,因为它可能喜欢水流更急一些,水位更高一点,这样才更有利于它繁殖后代。二是水生植物受到影响,下游湖泊水位太低,会产生富营养化现象。

  由于当初对生态方面考虑欠缺,也没有在蓄水前或设计时,对重点区域做生态方面的监测,所以现在拿不出相关的监测数据。发现这些问题后,即请研究人员着手研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成果,如多大的流量、多高的水位、河水呈现怎样的变化过程,才能适合水中生物的生活,鸟类在多高水位的湿地上才能生存得更欢畅一些,都还没有明确的结论。这些问题都是下一步优化调度方案中要考虑的。(特派记者 姜燕 )

  三峡工程利远大于弊

  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王井泉说,三峡工程利远大于弊。

  库区的“弊”主要有这三个方面:库区的地质灾害问题;生态问题;移民问题。对下游的弊端主要有两个:一是生态问题,小河沟富营养化;二是冲刷河床,可能造成河势岸坡不稳定。

  “利”有三方面:一是增强防洪功能。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主要是为了解决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二是改善航运条件。建了三峡水库后,把暗礁浅滩都淹到水下去了,现在航运能通过5000吨级的船,目前航道正在考虑“万吨船队”的通航。三是提供清洁能源。三峡工程一年发电量800多亿度。

  三峡工程的这三个好处,算笔经济账,收益远比五个弊端的治理费用高出许多。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01/3083451.shtml
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接受本报专访时,首次全面阐述三峡工程产生的不利影响——

  前期设计欠完善 优化调度补瑕疵

  长江中下游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旱情,不少人追问原因时,对三峡工程颇有微词——认为三峡工程阻断了暖湿气流下泄通道、蓄水导致下游湖泊水面缩小、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5月1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其中“三峡后续工作主要任务目标”有一条:“对长江中下游河势重点影响区的处理,提出‘工程整治、生态修复、观测研究和水库优化调度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记者昨在武汉专访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巡视员王井泉。他表示,三峡工程在设计时确实没有充分考虑大坝建成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三峡工程对洞庭湖、鄱阳湖蓄水也有影响;同时明确表示长江中下游今年的大旱并非三峡工程之过,分析指出三峡工程利大于弊,将通过优化水库调度减轻三峡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

  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今年长江中下游的大旱是三峡水库造成的吗?

  王井泉: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只要略懂水文气象知识的人,就应该很清楚,三峡工程坝高只有185米,这个高度不可能对气候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周围的山体都是两三千米高。到了三峡库区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与周围雄伟的山体相比,三峡大坝显得相当渺小。如果说对气候有影响,也只是对局部的小范围的,表现在库区降雨量增加,水库蓄水后,不是水面的地方变成了水面,水面的蒸发要比陆地大得多,蒸发上去的水如果遇到特定的条件,就形成降雨。

  记者:三峡大坝对下游湖泊水体是否造成影响?

  王井泉:事实上确实有影响。三峡水库的放水期是5月25日至6月10日,这期间,三峡库区水位要从155米降到145米。10天之内,库区水位要降10米,这意味着将有50亿立方米的水量泄到下游,除排泄上游正常来水外,一天要增加3000多立方米/秒的流量,增加了下游的防洪压力,这时鄱阳湖正好进入主汛期(鄱阳湖4-8月是汛期,5-6月是主汛期),三峡水库增加这么多流量下去,鄱阳湖泄洪压力大大加重。

  三峡水库蓄水期对洞庭湖影响更大些,因为它离三峡水库更近。三峡水库原来设计的蓄水期是10月1日至11月底,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水位降低,离上游较近的洞庭湖水位就会给长江“补水”,即用洞庭湖的水补了三峡水库拦蓄的水。等到洞庭湖补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轮到鄱阳湖补水。

  记者:对此有何补救措施?

  王井泉:可通过三峡水库优化调度解决这个问题,提前蓄洪和推迟下泄,就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如在设计泄洪期到来时,鄱阳湖进入汛期了,就可推迟下泄,减轻下游压力。

  蓄水期提前,增加抗旱功能,对缓解两湖和湘江、赣江的旱情也有积极作用。

  按照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的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今后三峡水库蓄水期开始时间提前到9月15日。去年8月底在调度运用时,已经考虑到提前蓄水。当时根据天气情况,预计不会出现大的洪水,即提前蓄水,把运行水位抬到较高的位置,达到158米多一点。提前蓄水的好处是,把蓄水期拉长,蓄满的可能性就大得多,可供来年抗旱使用;延长蓄水期的好处是,蓄水强度相对较小。

  蓄水意味着下泄流量减少,如果蓄水时间短,洞庭湖和鄱阳湖往长江里补水时,流得就比较快,不利于湘江和赣江的抗旱。蓄水时间延长后,可减缓两湖补水时的流速,从而减轻湘赣两江的旱情。

  将蓄水期提前到9月份后,9月份长江流量在20000立方米/秒,拦蓄掉一点,相对数不是很大,对下游影响就不大;到了10月份,长江的流量降到12000立方米/秒,且时间越往后流量越小,如果拦蓄掉4000-5000立方米每秒,对下游就很不利。

  记者:设计时考虑到蓄水时间和下游湖泊之间的关系吗?

  王井泉:设计时考虑得确实比较少,泥沙专家组也曾想过9月份蓄水,但考虑到枯水期蓄水时泥沙的淤积,9月份长江来水流量丰沛,水流夹带的泥沙多。如果把水拦在里库区里,就把泥沙也拦了下来。另外,泥沙淤积对重庆港区也很不利,毕竟航运也是三峡的一大任务,所以最后论证的结果是10月份蓄水。

  记者:有专家称,不应对三峡水库的抗旱功能有过高要求,如何解释?

  王井泉:这个说法是对的,因为本来初步设计时,对抗旱考虑得较少,再加上长江中下游旱到这种程度,完全靠三峡水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三峡水库帮一下忙可以,在实现主要功能时尽可能考虑抗旱,但要在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不能要求太高。公众担忧也有一定道理,但根据长江中下游的实际情况,干旱应该不会再发展到更严重的程度。当然,如果再继续旱下去,还可以考虑水库的综合功能,三峡水库汛期时,限制水位、船闸的底线是海拔139米,到时就看国家的决心,是断航还是抗旱。如果断航,船只可通过“翻坝”的方式通过大坝,即从大坝上用吊桩机把船运过去。如果是载人的船只,就把人从坝上转移过去;如果是货物,就将货物分散后翻坝。当然,这是不得已的、极端的情况,到时就看怎么权衡这个利弊了。

  记者:三峡集团公司总经理也称,三峡水库无抗旱功能,是这样吗?

  王井泉:三峡工程原来设计的是三大功能:防洪、发电、航运。从2008年开始,长江在枯水期特别干旱,湘江、赣江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它们取水都发生了困难,地方政府就提出了要求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补充下游的水源,抗旱的功能就被提了出来。

  如果国务院批准,增加“生态修复”“抗旱”两项功能,三峡工程就有五大功能,谁先谁后、如何协调是优化调度要考虑的问题。三峡水库偌大一项工程,不可能在设计时考虑得尽善尽美,很多问题会在使用中暴露出来,需要研究者和管理者不断调整使用方案,将效用发挥到最大,把不利影响减到最小。

  记者:三峡工程对中下游生态是否有影响,设计时有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王井泉:设计三峡水库时,对建成后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考虑得确实比较少。

  目前带来的生态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下游水生动物的影响。三峡大坝建成后,大洪水到来时,拦截一部分在水库里,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使得水流“均匀化”,这样一来,一些鱼类可能就“不高兴”了,因为它可能喜欢水流更急一些,水位更高一点,这样才更有利于它繁殖后代。二是水生植物受到影响,下游湖泊水位太低,会产生富营养化现象。

  由于当初对生态方面考虑欠缺,也没有在蓄水前或设计时,对重点区域做生态方面的监测,所以现在拿不出相关的监测数据。发现这些问题后,即请研究人员着手研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成果,如多大的流量、多高的水位、河水呈现怎样的变化过程,才能适合水中生物的生活,鸟类在多高水位的湿地上才能生存得更欢畅一些,都还没有明确的结论。这些问题都是下一步优化调度方案中要考虑的。(特派记者 姜燕 )

  三峡工程利远大于弊

  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王井泉说,三峡工程利远大于弊。

  库区的“弊”主要有这三个方面:库区的地质灾害问题;生态问题;移民问题。对下游的弊端主要有两个:一是生态问题,小河沟富营养化;二是冲刷河床,可能造成河势岸坡不稳定。

  “利”有三方面:一是增强防洪功能。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主要是为了解决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二是改善航运条件。建了三峡水库后,把暗礁浅滩都淹到水下去了,现在航运能通过5000吨级的船,目前航道正在考虑“万吨船队”的通航。三是提供清洁能源。三峡工程一年发电量800多亿度。

  三峡工程的这三个好处,算笔经济账,收益远比五个弊端的治理费用高出许多。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01/3083451.shtml
利弊说,嘿嘿。{:soso_e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