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之死:抓她的人每人得三块光洋三斤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6:38:24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正文2011年05月19日 09:01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华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19/6491505_0.shtml
核心提示:“来抓杨开慧的人,每人得了三块光洋、三斤肉。当天晚上他们就在福临铺大吃大喝了一顿,第二天才把杨开慧押解到长沙。”据开慧纪念馆的解说员介绍,“当时是福临镇铲共义勇队的范觐溪来抓的人,天还没亮就带了人把杨开慧、毛岸英和保姆陈玉瑛用鸡公车送到了长沙城的司禁湾陆军监狱署。”
本文摘自:《长沙晚报》2011年5月5日A12版,作者:朱华,原题:《墙缝中沉寂半世纪 革命深情感天动地》

本报“寻找身边的红色记忆”活动推出后,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告诉我们,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杨开慧烈士的故居曾经发现她的手稿,极具历史价值,这条线索激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寻访由此展开……

五月三日,长沙县开慧乡板仓小镇,棉花坡上的杨柳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记者走进位于开慧乡板仓屋场的杨开慧故居,土砖墙、小青瓦,绿树环绕。在故居东头北边的杨开慧住房内,旧木床、书桌、青花瓷坛整齐摆放,光阴荏苒却好似独独忘却了这个地方,时间停留在了一九二八年。那个留着清爽短发的坚毅女子好似仍旧坐在书桌前,点着一盏煤油灯,用毛笔书写着封封深情。以一腔热血和对毛主席的忠贞留下了一曲令后人景仰的爱情绝唱。

线索档案

杨开慧手稿复制品,原件现存于省博物馆。1982年3月,在修缮杨开慧烈士故居——长沙县开慧乡板仓杨家老屋时,从杨开慧卧室后墙的泥砖缝中发现。手稿内容涉及杨开慧一生中许多重要和一些鲜为人知的问题,如她对爱情的无比坚贞、对妇女解放的高度关心、对白色恐怖的愤怒抨击等。

面对爱情愿与“他”共被杀命运

“自从我完全了解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意义,我觉得我是为母亲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假如他被敌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跟着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摘自杨开慧手稿《从六岁到二十八岁》

1982年3月10日,杨开慧烈士故居的修缮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工人们从杨开慧卧室后墙的齐楼板处往下拆除到第五行老砖时,一叠被厚重泥灰包裹着的整齐手稿被意外发现。“当时手稿整齐地折叠在一起,直放在砖缝中,砖缝外面还糊上了一层泥灰。”据杨开慧纪念馆办公室主任刘向上向记者介绍,1982年发现的手稿共12页,其中自传体散文一篇3页,为官堆纸(古书的用纸种类,色黄),每页纵长24.3厘米,横长51.8厘米;其余9页为深绿色方格手边作文纸,每页纵长22.8厘米,横长26.8厘米。行文系用毛笔从右至左直行书写。手稿共约4200字,行草字体,字迹清秀流畅,纸张发黄,有几页字迹略有残缺。

1990年11月14日,再次对故居进行翻修时,工人又在砖缝中发现了另一批4页手稿。后经鉴定,均确为杨开慧留下的手稿。藏于墙缝多年后,七篇诗文重见天日,杨开慧那深明大义的传奇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在杨开慧纪念馆内,陈列着数份杨开慧手稿的复制件。在烽火硝烟的动荡岁月中,那段以国家大局、人民利益为重的刻骨爱情被“霞姑”隽秀的字迹,永恒镌刻在泛黄残缺的稿纸上。一篇自传体散文、两首诗、两篇杂文和两封没有发出的信……

在捕杀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中,杨开慧将这些手稿藏于墙缝中、挑梁下,无疑是希望有朝一日,能被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丈夫看见,这是一个普通女子对爱人的深情。“唯一遗憾的是,手稿被发现的时间晚了那么几年,不然,毛主席还有机会看到这些迟到的深情。”杨开慧纪念馆刘向上无限感叹地说。

不惧死神写下“遗嘱信”托孤

“我好像已经看到了死神——唉!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致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摘自杨开慧手稿《给一弟的信》

1930年10月杨开慧在板仓被抓,敌人的严刑拷打也没撬开一个柔弱女子的嘴。杨开慧拒绝与毛泽东断绝夫妻关系,以一句“死不足惜”决然地从容赴死。

刘向上指着展柜中杨开慧写于1929年3月的《给一弟的信》告诉记者:“当时革命形势日益严峻,在两次逃脱敌人的追捕后,杨开慧已经预感自己将要牺牲,于是写下这封‘遗嘱信’,希望弟弟杨开明能为自己照顾年幼的孩子。也希望能通过杨开明将消息传递给身在外地的毛泽东。”冒着必死的“信念”,杨开慧将年幼的孩子托孤于堂弟杨开明,然而动荡的时局最终没能让她如愿。1929年底杨开明在汉口被捕。9个月后,他高呼着“共产党万岁”被刺刀刺死,与堂姐杨开慧在同一地点壮烈赴死。就义时年仅25岁。

“来抓杨开慧的人,每人得了三块光洋、三斤肉。当天晚上他们就在福临铺大吃大喝了一顿,第二天才把杨开慧押解到长沙。”据开慧纪念馆的解说员介绍,“当时是福临镇铲共义勇队的范觐溪来抓的人,天还没亮就带了人把杨开慧、毛岸英和保姆陈玉瑛用鸡公车送到了长沙城的司禁湾陆军监狱署。”解说员说:“当时杨开慧已经准备要转移了,只过两天就要走了,结果没想到还是被抓住了。”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保护手稿,保护这一份记录着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翻身做主而艰苦奋战的岁月,以及伟人遗留在那段岁月中的不朽爱情的珍贵文物,省文化局已派人将其征集交湖南省博物馆装裱入库珍藏,供后人感怀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时光。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正文2011年05月19日 09:01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华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19/6491505_0.shtml
核心提示:“来抓杨开慧的人,每人得了三块光洋、三斤肉。当天晚上他们就在福临铺大吃大喝了一顿,第二天才把杨开慧押解到长沙。”据开慧纪念馆的解说员介绍,“当时是福临镇铲共义勇队的范觐溪来抓的人,天还没亮就带了人把杨开慧、毛岸英和保姆陈玉瑛用鸡公车送到了长沙城的司禁湾陆军监狱署。”
本文摘自:《长沙晚报》2011年5月5日A12版,作者:朱华,原题:《墙缝中沉寂半世纪 革命深情感天动地》

本报“寻找身边的红色记忆”活动推出后,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告诉我们,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杨开慧烈士的故居曾经发现她的手稿,极具历史价值,这条线索激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寻访由此展开……

五月三日,长沙县开慧乡板仓小镇,棉花坡上的杨柳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记者走进位于开慧乡板仓屋场的杨开慧故居,土砖墙、小青瓦,绿树环绕。在故居东头北边的杨开慧住房内,旧木床、书桌、青花瓷坛整齐摆放,光阴荏苒却好似独独忘却了这个地方,时间停留在了一九二八年。那个留着清爽短发的坚毅女子好似仍旧坐在书桌前,点着一盏煤油灯,用毛笔书写着封封深情。以一腔热血和对毛主席的忠贞留下了一曲令后人景仰的爱情绝唱。

线索档案

杨开慧手稿复制品,原件现存于省博物馆。1982年3月,在修缮杨开慧烈士故居——长沙县开慧乡板仓杨家老屋时,从杨开慧卧室后墙的泥砖缝中发现。手稿内容涉及杨开慧一生中许多重要和一些鲜为人知的问题,如她对爱情的无比坚贞、对妇女解放的高度关心、对白色恐怖的愤怒抨击等。

面对爱情愿与“他”共被杀命运

“自从我完全了解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意义,我觉得我是为母亲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假如他被敌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跟着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摘自杨开慧手稿《从六岁到二十八岁》

1982年3月10日,杨开慧烈士故居的修缮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工人们从杨开慧卧室后墙的齐楼板处往下拆除到第五行老砖时,一叠被厚重泥灰包裹着的整齐手稿被意外发现。“当时手稿整齐地折叠在一起,直放在砖缝中,砖缝外面还糊上了一层泥灰。”据杨开慧纪念馆办公室主任刘向上向记者介绍,1982年发现的手稿共12页,其中自传体散文一篇3页,为官堆纸(古书的用纸种类,色黄),每页纵长24.3厘米,横长51.8厘米;其余9页为深绿色方格手边作文纸,每页纵长22.8厘米,横长26.8厘米。行文系用毛笔从右至左直行书写。手稿共约4200字,行草字体,字迹清秀流畅,纸张发黄,有几页字迹略有残缺。

1990年11月14日,再次对故居进行翻修时,工人又在砖缝中发现了另一批4页手稿。后经鉴定,均确为杨开慧留下的手稿。藏于墙缝多年后,七篇诗文重见天日,杨开慧那深明大义的传奇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在杨开慧纪念馆内,陈列着数份杨开慧手稿的复制件。在烽火硝烟的动荡岁月中,那段以国家大局、人民利益为重的刻骨爱情被“霞姑”隽秀的字迹,永恒镌刻在泛黄残缺的稿纸上。一篇自传体散文、两首诗、两篇杂文和两封没有发出的信……

在捕杀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中,杨开慧将这些手稿藏于墙缝中、挑梁下,无疑是希望有朝一日,能被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丈夫看见,这是一个普通女子对爱人的深情。“唯一遗憾的是,手稿被发现的时间晚了那么几年,不然,毛主席还有机会看到这些迟到的深情。”杨开慧纪念馆刘向上无限感叹地说。

不惧死神写下“遗嘱信”托孤

“我好像已经看到了死神——唉!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致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摘自杨开慧手稿《给一弟的信》

1930年10月杨开慧在板仓被抓,敌人的严刑拷打也没撬开一个柔弱女子的嘴。杨开慧拒绝与毛泽东断绝夫妻关系,以一句“死不足惜”决然地从容赴死。

刘向上指着展柜中杨开慧写于1929年3月的《给一弟的信》告诉记者:“当时革命形势日益严峻,在两次逃脱敌人的追捕后,杨开慧已经预感自己将要牺牲,于是写下这封‘遗嘱信’,希望弟弟杨开明能为自己照顾年幼的孩子。也希望能通过杨开明将消息传递给身在外地的毛泽东。”冒着必死的“信念”,杨开慧将年幼的孩子托孤于堂弟杨开明,然而动荡的时局最终没能让她如愿。1929年底杨开明在汉口被捕。9个月后,他高呼着“共产党万岁”被刺刀刺死,与堂姐杨开慧在同一地点壮烈赴死。就义时年仅25岁。

“来抓杨开慧的人,每人得了三块光洋、三斤肉。当天晚上他们就在福临铺大吃大喝了一顿,第二天才把杨开慧押解到长沙。”据开慧纪念馆的解说员介绍,“当时是福临镇铲共义勇队的范觐溪来抓的人,天还没亮就带了人把杨开慧、毛岸英和保姆陈玉瑛用鸡公车送到了长沙城的司禁湾陆军监狱署。”解说员说:“当时杨开慧已经准备要转移了,只过两天就要走了,结果没想到还是被抓住了。”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保护手稿,保护这一份记录着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翻身做主而艰苦奋战的岁月,以及伟人遗留在那段岁月中的不朽爱情的珍贵文物,省文化局已派人将其征集交湖南省博物馆装裱入库珍藏,供后人感怀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时光。
要是文革时发现才惨了,江青会让这种东西呈献给毛主席吗?早就销毁了。
毛泽东一家几乎都为了他的事业凋零而去,其个人感召力确实是不世出的,刘备级别的。自己家没沾上好处不说,几个老岳父家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现在毛少将吃点喝点真没有什么。
我以前老是把韩先楚和韩练成搞混!
绿色魔鬼 发表于 2011-5-19 21:34

同意!就当供尊佛罢了!否则倒有些人走茶凉刻薄寡恩了!
杨开慧才是真国母,贞烈的奇女子。
绿色魔鬼 发表于 2011-5-19 21:34


    李衲呢?
是这样的么
很伟大。毛主席一家人为革命的牺牲实在是太惨烈了。
还有毛泽民、毛泽覃,毛泽东一家确实没剩下几个人了。要是毛岸英和刘思齐留下了后代,今天会怎么样呢?
“自从我完全了解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意义,我觉得我是为母亲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假如他被敌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跟着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开慧不负润之,但润之负开慧太多。
老毛在情感生活上,不是很光辉
壮圆郎 发表于 2011-5-20 15:54
政治家往往更以政治利益为先,结果确实有负,润也对此愧疚终生,从霞牺牲后寄钱立碑和解放后与杨家的联系以及蝶恋花答李淑一可以看到
酒后胡言 发表于 2011-5-20 11:18

净坛使者
T62 发表于 2011-5-20 21:20


    这个…超恰当~~
壮圆郎 发表于 2011-5-20 15:54


    我失骄杨君失柳  真正的深情不是非要每天挂在嘴上念叨的 偶尔的真情流露反而更体现了深厚
xiaocaibing 发表于 2011-5-21 23:40
这首答李淑一更多算是忏悔吧。杨开慧30年牺牲的,此前一直在板仓,毛泽东是28年和贺子珍结的婚。彭德怀过长沙是否是因为毛的原因没有带走杨开慧,这事情太演义了,放一边不说,但在杨并没有牺牲的消息,毛有了新欢,这点来说是值得诟病的。在我看来,毛不但具有文人的才华,也有文人的风流情怀,这也不影响他成为所谓的伟人,但在情感上他不是完人,也正是如此,也许才衬托出周恩来同志在这方面的近于完人吧?
壮圆郎 发表于 2011-5-22 00:38


    这种东西 见仁见智
绿色魔鬼 发表于 2011-5-19 21:34
如果论综合能力
别说刘备
就是刘邦甚至刘秀、刘彻都不是毛的对手
绿色魔鬼 发表于 19-5-2011 21:34 赞同,主席一家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万字军骑士 发表于 22-5-2011 12:11

+10086
枪在手跟我走 发表于 2011-5-20 11:21


    严重同意
T62 发表于 2011-5-20 21:20


    不说话是可以的,何必这么刻薄呢???
壮圆郎 发表于 2011-5-20 15:54


但在他心中开慧的位置是无人可以取代的,他真正爱的也只有杨开慧。
b_b 发表于 2011-5-23 13:50
这个俺就不得而知了~
我失骄杨君失柳~
壮圆郎 发表于 2011-5-22 00:38
他与贺子珍多少有政治婚姻的成分在,不过后面与蓝萍这段,只能说他的女人其实都没有负过他。而为君者,父子兄弟尚能不顾,何况妻妾乎
绿色魔鬼 发表于 2011-5-19 21:34
毛泽东一家几乎都为了他的事业凋零而去,其个人感召力确实是不世出的,刘备级别的。自己家没沾上好处不说, ...
江女士不也是这一家的吗?
壮圆郎 发表于 2011-5-22 00:38
这首答李淑一更多算是忏悔吧。杨开慧30年牺牲的,此前一直在板仓,毛泽东是28年和贺子珍结的婚。彭德怀过 ...
基本同感。事情先后次序就是这样。没有必要刻意拔高或贬低。彭先生明知民国17年的事,还要从长沙带走杨女士,不是添乱吗?
壮圆郎 发表于 2011-5-22 00:38
这首答李淑一更多算是忏悔吧。杨开慧30年牺牲的,此前一直在板仓,毛泽东是28年和贺子珍结的婚。彭德怀过 ...
这点我完全同意,如果放在古代的开国帝王身上,毛的行为并无什么道德风险,顶多再册封一个妃子名份,但放在今天就完全说不过去了,如果杨没有死,毛和她见面后,是离还是不离呢?根本就说不过去。毛当年娶杨是因为他向往高级知识分子的前途,需要一个知书答礼的妻子来配他的精神需求。后面迷上贺,是因为他在山上打游击当土匪,需要一个风风火火能骑马能钻山沟逃命的压寨夫人,杨的被抓过程也可以看出,她太老实了,有点等待献身信仰,束手无策的书卷气,处处要人安排照顾,毛早期在党内自己的地位都不安全,杨这样的妻子很拖累人,不适应他的新身份。从这个过程来看,毛的感情生活也是相当现实和实用的。
霜天晓月 发表于 2011-5-20 15:17
还有毛泽民、毛泽覃,毛泽东一家确实没剩下几个人了。要是毛岸英和刘思齐留下了后代,今天会怎么样呢?
毛二世,毛太阳
天刑之 发表于 2011-5-23 11:23
不说话是可以的,何必这么刻薄呢???
有不说话的权力,也可以有刻薄的权力
哼哼 三块光洋可以买一头牛了  白给了这帮痞子流氓
欺负女人。


一代功成万骨朽!

一代功成万骨朽!
娶不娶贺怕由不得太祖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