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即将装备8架伊尔78大型空中加油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6:08:44
<P>中国空军即将装备8架伊尔78大型空中加油机,第一批3架,2006年完全交付。主要是为了给苏30(F11)加油。F8II、F10、B7、B6、Y8、伊尔76经加装受油装置后,也可以由伊尔78加油。</P>
<P>伊尔78大型空中加油机将与22架加油量较小的B6U共同组成中国战略空军的后勤支柱。</P>
<P>2004年初,俄伊留申航空综合体宣布中国在研究大量购买伊尔-76MD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的可能性。据非正式消息来源报道,中国方面希望得到30架伊尔-76MD和6架伊尔-78。目前俄空军共有220~270架伊尔-76飞机,其中大部分是伊尔-76MD型,俄各民航航空公司共使用约200架伊尔-76飞机。伊尔-76MD装备4台Д-30КП航空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90吨,最大载重48吨,巡航速度每小时800千米,空降时速度每小时260千米,最远航程7500千米(最大载重时4400千米),翼展50.5米,机长46.59米,高14.76米,乘员7人,配有导航雷达、气象雷达及机载计算机等先进电子设备。</P>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7 17:52:20编辑过]
<P>中国空军即将装备8架伊尔78大型空中加油机,第一批3架,2006年完全交付。主要是为了给苏30(F11)加油。F8II、F10、B7、B6、Y8、伊尔76经加装受油装置后,也可以由伊尔78加油。</P>
<P>伊尔78大型空中加油机将与22架加油量较小的B6U共同组成中国战略空军的后勤支柱。</P>
<P>2004年初,俄伊留申航空综合体宣布中国在研究大量购买伊尔-76MD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的可能性。据非正式消息来源报道,中国方面希望得到30架伊尔-76MD和6架伊尔-78。目前俄空军共有220~270架伊尔-76飞机,其中大部分是伊尔-76MD型,俄各民航航空公司共使用约200架伊尔-76飞机。伊尔-76MD装备4台Д-30КП航空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90吨,最大载重48吨,巡航速度每小时800千米,空降时速度每小时260千米,最远航程7500千米(最大载重时4400千米),翼展50.5米,机长46.59米,高14.76米,乘员7人,配有导航雷达、气象雷达及机载计算机等先进电子设备。</P>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7 17:52:20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7 17:35:30编辑过]
为什么不用我们自己的油6?
近来,印度的那格普尔机场越来越引起国际传媒注意。印度空军在这里组建了一个空中加油机中队。在俄罗斯支持下,印度向乌兹别克订购的6架伊尔-78空中加油机也将陆续飞来这里。之前,印空军已选派飞行员和技术人员赴乌学习伊尔-78空中加油机的驾驶、空中加油及维护与保养技术。印度因此成为世界上第6 个具有空中加油能力的国家。伊尔-78是种什么样的空中加油机呢?
伊尔-78并非是一种专门研制的加油机,它走的也是在运输机上改型的路子。它改自战略运输机伊尔-76。1984年伊尔-78空中加油机成功进行了首次试飞。19 87年,这种新型的空中加油机正式进入苏联部队服役。西方人给它起了一个“米达斯”的绰号。这个绰号是西方人破天荒地对苏联军机的一种大方,因为他们以前给苏联伊尔系列飞机起的绰号都是诸如“黑鸭”、“山楂花”、“小船坞”什么的,而“米达斯”则是希腊神话故事里的一位点石成金的国王。
伊尔-78“米达斯”外形上与伊尔-76没有太大的差别。它采用上单翼后尾式气动布局,翼展50.5米,机长46.5米,机高14.7米。其动力装置为4台D-30KP型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达117.7千牛。该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165吨,最大载油量76吨,最大平飞速度85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80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3万米。机组人员7人。
它保留了伊尔-76货舱的载运能力,但在机身内增设了两个较大的、可移动的金属油箱。在该机左右机翼的下方和机尾左侧,各装挂有一台UPAZ-1A型空中加油吊舱,每个吊舱的正常输油率为1000升/分钟左右。其最大可供油量达65吨,供油30吨时的空中加油活动半径为2500公里,供油60吨时的空中加油活动半径为1000公里。
伊尔-78与有世界空中加油机“王牌”之称的美国KC-135A空中加油机相比,很有自己所长。它的最大起飞重量比KC-135A的134.72吨要重30多吨,最大可供油量比KC-135A的46.8吨要重18吨多,实用升限也要高许多。看来,伊尔-78空中加油机在世界空中加油机中也有当“国王”的本钱,无愧“米达斯”的绰号。
现在,伊尔-78“米达斯”又有很大改进,技术提升。改进型伊尔-78叫伊尔 -78M。它在飞机的货舱内增设了第3个金属油箱,其最大可供油量提高到106吨。这大概是目前世界空中加油机之最了。伊尔-78M和伊尔-78一样,采用的也是现今使用比较广泛的“软管”式空中加油系统,在机上共设有3个空中加油吊舱,2个新型的UPAZ-1M空中加油吊舱安装在主翼下方,另1个吊舱则位于机身尾部的左面。该机输油软管的拖出长度要大一些,在进行空中加油时安全性自然也就相对较高一些。新研制的UPAZ-1M空中加油吊舱,性能比UPAZ-1A吊舱先进,输油能力提高为大约2340升/分钟。
目前,伊尔-78M空中加油机已投入小批量生产。伊尔-78、伊尔-78M是为俄罗斯空军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空军所装备的主力加油机型。印度是新增客户。空中加油机是空中力量的倍增器。有了空中加油机,就能使空中打击能力能冲击得更远。随着伊尔-78空中加油机的引进和装备,印度空军的“翅膀”就会更有力量。</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7 17:43:36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7 17:55:45编辑过]
还是只有买!
<P>预计伊尔78和苏30先装备海军航空兵,组成远程海上打击威慑力量。2次空中加油后的苏30的作战半径达到3000公里,足以使霉国航母考虑是否距离台湾太近。</P>
<P>
</P>
<P>  請教樓主,為何中國大陸沒有引進伊留申76的自製計劃??還是我漏了這條新聞?還有就是中國大陸目前也並無自己這種級別的大型運輸機.和研發計劃?莫非是俄國不願給嗎?</P><P>  中國大陸目前的預警機,加油機,戰略運輸,戰術空降等,甚至於未來的民用市場都用得上它,,但目前為止都是外購,那麼未來肯定還是會繼續增加伊留申76的機隊的,全部都以外購方式進行的話,這和中國大陸一向的行事風格不太一樣....</P><P>  再請教.</P><P>  個人覺得以中國目前的需求量,外購也並不比自製差到那兒去,預警機也還用不上幾架,加油機,空降等都算上來,其實中國也還負擔的起,而且緃觀世界上現在也沒有那麼多的需求量,中國自製(不管多少百分比),也肯定自己用的可能大些,是否就會比較合算也還不一定,而我之所以會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自己思索不出這問題很久了,因為這個級別的機型自不自製代表著中國未來的企圖,和建軍規模.方向!</P><P>  請問對於這種級別的機型,最低製作數量多少(大概就行了)才能達到一條生產線的基本回收條件?</P><P>  一次這麼多問題,不太禮貌,請樓主多見諒,如蒙指導,給個大概的答案就行.不好讓你太勞累!!</P><P>  PS:如果覺得敏感不宜討論就跳過吧!</P>
<B>以下是引用<I>儒雷</I>在2004-9-7 18:17:00的发言:</B>

<P>  請教樓主,為何中國大陸沒有引進伊留申76的自製計劃??還是我漏了這條新聞?還有就是中國大陸目前也並無自己這種級別的大型運輸機.和研發計劃?莫非是俄國不願給嗎?</P>
<P>  中國大陸目前的預警機,加油機,戰略運輸,戰術空降等,甚至於未來的民用市場都用得上它,,但目前為止都是外購,那麼未來肯定還是會繼續增加伊留申76的機隊的,全部都以外購方式進行的話,這和中國大陸一向的行事風格不太一樣....</P>
<P>  再請教.</P>
<P>  個人覺得以中國目前的需求量,外購也並不比自製差到那兒去,預警機也還用不上幾架,加油機,空降等都算上來,其實中國也還負擔的起,而且緃觀世界上現在也沒有那麼多的需求量,中國自製(不管多少百分比),也肯定自己用的可能大些,是否就會比較合算也還不一定,而我之所以會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自己思索不出這問題很久了,因為這個級別的機型自不自製代表著中國未來的企圖,和建軍規模.方向!</P>
<P>  請問對於這種級別的機型,最低製作數量多少(大概就行了)才能達到一條生產線的基本回收條件?</P>
<P>  一次這麼多問題,不太禮貌,請樓主多見諒,如蒙指導,給個大概的答案就行.不好讓你太勞累!!</P>
<P>  PS:如果覺得敏感不宜討論就跳過吧!</P>

<P>
<P>你是台湾还是香港的?现在急需大量外购,因为2005年解放台湾!</P>
<P>《造大飞机须谨慎 先军后民定准位》

          华夏英雄 2004-03-11

  在航天界的“神舟五号”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这一历史性壮举的鼓舞下,航空界也开始摩拳擦掌要实现中国人“造大飞机”的梦想。“两会”期间,有委员提交了《关于发展我国大型飞机的提案》。一时间关于“上支线还是上干线?”,“先军用还是先民用?”,“造什么样的大飞机?”,“大飞机放在什么地方制造?”等问题又成了大家热烈讨论的重要话题。集思广益和充分论证是件好事情,但在看了《大国要造大飞机》和《上海要造大飞机,欲与波音空客试比高》的文章后,本人觉得国人应当理性的看待“造大飞机”的问题,所以特发表以下几点不同的看法。

一. 必须坚持“集中精力先搞支线客机”的方针

  飞机制造业既是一个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又是一个高科技和高风险的产业。发展之路必须经历“从小到大”和“从弱到强”的全过程,没有捷径道路可以偷步。理性的决策者必须严肃对待科学、必须理性面对风险。任何“急功近利”和“贪大求洋”的计划都会导致惨痛失败,运十的失败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有的文章说:“运十早在1970年就开始研制了,仅比空客晚两年,如果坚持下来早就可以与空客并驾齐驱了”。错!在1970年,欧洲的奔驰、宝马和劳斯莱司早已名扬天下了,而我们中国人造的汽车还跨不出国门,工艺技术水平相差很远。连汽车都没有造好的工业基础硬要着急上大客机项目,怎能不失败?!

  欧洲人造了几十年的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从大型涡扇发动机到全套航电设备完全自给自足,囤积了丰厚的技术储备才敢联合整个欧洲的力量上大型客机项目。我们一个被封锁和制裁了几十年的国家,连照着葫芦画瓢般仿造苏联飞机都感到技术力量吃力,小涡喷发动机在试车台上吹不了一百小时就爆炸了,从多谱勒雷达到惯导系统还都是技术盲区的时代,哪有技术储备直接上大型远程涡扇民用客机?没有金刚钻非要硬揽瓷器活,怎能不砸烂坛子敲破碗?典型的败家子行为!幸亏小平同志实事求是,果断让运十及时“下岗”,没有继续勒紧裤带向这个黑洞再投钱,才保住了其他战斗机生产线。如果让运十与运七、运八一起再苦撑几十年,不但一样没有结果,恐怕中国的整个航空业早就彻底破产了!

  中国在吸取了运七、运八和运十等经验教训之后,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确立了先集中力量搞好支线客机的正确方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支线客机自给自足和抢占竞争力还不太激烈的国际支线客机市场,让中国民机工业有个好的切入点和把握好的发展机遇。当我们插在空客和波音两个航空巨人脚缝之间的两只脚站稳后,在有了扎实的技术储备和雄厚的国力之后,再轻装上阵造干线大飞机。那时候不只是三足鼎立的格局,恐怕是西方不亮东方亮了。

二. 必须坚持“先造军用大运输机,后造民用大客机”的基本国策

  大型民用客机市场是波音和空客的自留地,中国要想直接在欧美瓜分了的自留地里插足,不但困难重重,恐怕凶多吉少。最简单的几个小招就会使美梦成为噩梦。在去年寒冷的一天,一架漂亮的“协和式”飞机从美国纽约起飞,在凄风苦雨的夜幕中飞抵英国伦敦机场,给多灾多难的“协和式”飞机画上了一个带泪珠的句号。几十年前,当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两倍的“协和式”客机处女航时,整个欧洲在沸腾。超过美苏的自豪感洋溢在欧洲人的脸上,憧憬着广阔无边和没有竞争对手的超音速客机市场给欧洲带来好运。

  美国人没有超音速客机,前苏联的仿冒品又不幸夭折。不可否认,漂亮的欧洲“协和式”让美国人和苏联人低下了高贵的头。但是,在苏美称霸的时代,哪有欧洲小弟出头的机会。美国人以超音速飞机噪音超标为由禁止“协和式”着陆,经过长期艰苦的谈判,“协和式”飞机最终只允许在白天才能在美国规定的几个机场起降,“协和式”飞机在美圆和大棒的夹击下收起了它那漂亮的翅膀。中国如果直接造大型客机,美国人随便挑几个毛病就会使中国造的大型客机长期拿不到适航证。中国加入世贸美国是最大的受益国,美国人还是让中国人在门外等了十三年,“黑发人都等成了白发人”。中国造的大飞机对美国人是最大的挑战,美国人难道不让中国人等三十年?实力雄厚的欧洲人都被美国拖垮了“协和式”超音速飞机,难道中国人仓促上阵造出的大飞机还能顶得住欧美的两面夹击?

  再举一个小例:飞过空客A-320的飞行员,如果让它改飞波音的B-737(包括新的700型和800型),他肯定牢骚满腹。飞空客是一种享受,飞行员相当于飞行程序管理员。飞波音的飞行员就要累多了(当然飞中国仓促制造的大飞机肯定比飞波音更累)。为什么中国人每年还要买价高货次的波音飞机?哎!中国人也有难言之隐。所以说未来20年1500架1000亿美金的大客机市场问题要认真研究和全面分析,别一相情愿,头脑发热。

  民用大飞机一定要慎重缓行。但是,军用大飞机则完全相反,一定要快上和早行。有些人提出先发展大型民用客机,再发展衍生的军用机(如预警机和加油机等)。错!在技术力量有限和国防急需的特殊环境下制定大型机的发展规划,必须是以军用为主,民用机为衍生机的指导方针。

  因为:一是民用机技术要求高,民用载客大飞机适航条件要求高,调研、论证、研发时间长,时间上无法满足军队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二是军用机使用条件不同于民用机,依据军用标准研发的运输机可以衍生出民用客机,但是,以民用客机为标准研发的大型客机就难以适应军用机的需要。例如,AN-70可以在310M-350M的前线短窄水泥跑道上起降,可以在600M-800M的野战草地土跑道起降,而民用大型飞机则难以兼顾这一军用基本要求。三是民用机可以市场采购,但军用机就难以采购。即使装备了美国和欧俄的军用运输机和预警机及加油机又有战时可靠性问题。四是军用机可以从简到繁,有利于技术储备。军用机可以先拉货后拉人,试飞期就可直接投入运货使用。军用机要求不高,单机价格低,研发周期短,开发费效比高。五是受美国制裁和军事禁运的国家很多,军用机出口市场远比民用机市场稳固可靠。等等。所以造大飞机必须坚持“先军后民”的基本国策。


三. 军用大飞机必须适合中国国情和有中国特色

  造什么样的军用大飞机?造世界一流的军用大飞机肯定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但是,我们又必须根据自己的国力和财力以及实际技术力量出发,量力而行。所造大军用飞机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把握性。一定要依据中国军队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制定适合未来战争需要的军用大型飞机。一定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开发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军用飞机。

  美国和俄罗斯是军用大飞机的强国,很多大型军用飞机值得中国借鉴。但是,中国又不能亦步亦趋跟在美俄的后面依照葫芦画瓢。大飞机一定要有中国特色和符合中国国情。下面先分析中国军队急需什么样的大飞机:

  1.中国军队现在急需能够运载35吨以上货物直接在前线短窄跑道和土跑道降落的大型军用运输机。2.能够快速和可靠地跨越台湾海峡直接空投中型装甲战车或飞临南沙群岛空投300名士兵。3.一机多用,能够方便衍生出加油机和预警机,并且能够在没有海外基地的情况下,满足衍生加油机和预警机跨越第一岛链在西太平洋上巡航需要。4.造价低, 低能耗,维护简便,经济实用。5.技术有保障,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6.既有先进性又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成本低,出口利润大。7.能够衍生为民用客机,并为未来新型大客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中国新起炉台另开灶上大型军机恐怕在遥远的将来才能装备部队。如果要依葫芦画瓢就只能从目前中国已有的俄罗斯伊尔-76、空客的A-320系列、波音的B-737和B-767系列中去选择了。波音和空客的这几款机型既不适合军用,技术支援又困难重重。伊尔-76做军用到是合适,只是对刚起步的中国航空业来说可能太大了点,怕难消化。再加上这又是老毛子的主力运输机+衍生加油机(伊尔-78)+预警机(A-50),俄罗斯人恐怕难全力合作。如果继续在运-八基础上改进和发展,可能又不能适应未来军队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比较理想的机型是以乌克兰和俄罗斯联合开发的安-70(An-70)宽体短距起降中型运输机为基础,结合俄罗斯别-200多用途水陆两用飞机的技术和经验,开发出有中国特色的多用途水陆两用宽体短距起降中型节能运输机。特点是:中型+宽体+短距起降+水陆两用+节能+多用途。

  An-70正常载重为35吨(最大起载为47吨),可以运载300名伞兵和直接空投中型装甲战车,可以在310-350米的前线机场短窄跑道上安全起降,还可在600-800米的土跑道上满载起降。载重30吨航程5000公里,载重20吨时航程7400公里,宽体机身加上最低的能耗,很适合做滞空时间长、航程远、低能耗的加油机和预警机平台。非常适合中国军队未来的需要。

  别-200是俄罗斯开发的双发多用途水陆两用飞机,陆地起飞距离600米,水上起飞距离1000米,1997年首飞,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水陆两用飞机。别-200与安-70容易实现技术移植和技术对接。中国未来大型军用运输机平台应当是安-70与别-200的混血儿。既满足较大载重、短距起降、低能耗三大指标,又能够水陆两用。这样的运输机平台很适合解放台湾的海洋作战。由于有海上起降的特性,可以直接从海上运输舰加油和补给,更适合做海上预警机和海上加油机。不但轻易解决了小型航母预警机无法上舰的难题,而且有利于中国将海防线外延1000公里的战略决策能够成为现实。有了这种多用途(暂且命名为“飞龙”)的水陆两用运输机平台,中国海、空军冲出岛链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到时候不但可以从西太平洋广阔的海域发起解放台湾的战斗,包围小小的日本岛也易如反掌,甚至连关岛也拉近到中国军队的枪口之下了。

  造水陆两用“飞龙”号大飞机可行性也较高。An-70虽然是好东西,但是乌克兰和俄罗斯各有自己的小算盘,两国分歧严重,使得安-70命运难卜,这也使得乌、俄两国对安-70技术转让均持开放态度。俄罗斯对别-200需求不大,转让别-200的技术比转让伊儿-76更容易。再加上中国已经有了仿制安-24/26(运七)和仿制安-12(运八)的经验,有水-轰五水上飞机生产开发的技术积累,完全有能力在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发出实用性最高、经济性最好、开发周期最短、发展前景最好的“飞龙”系列多用途水陆两用大飞机来。


四. 必须用战略眼光来确定大型军用飞机的生产基地

  大型军用飞机应当放在什么地方制造?既然是军用飞机,当然首先要考虑战争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地处东南沿海的上海在工业基础和交通条件方面有其优势,但是她又处在一个最不平静的地区。近有朝鲜危机、台海危机,远有中日潜在冲突、中美潜在冲突,任何一个地方擦枪走火都会给大腹便便的上海带来危险。每当CCTV报道上海和深圳这两个城市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时候,我就有一种莫名的危机感。如果有一天美国人对这两个城市实施一次“外科手术”,中国经济将面临一场灾难。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美国人的既定国策。

中国的西部是可靠的大后方,本来就有臃肿的运输机生产基地和现成的技术力量。万万不可再另起炉灶,否则只会重蹈运十的覆辙。生产基地应当坚定不移的放再在有“山、散、洞”基础条件的西部航空基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有备才能无患。当然,上海的优势也应当尽力发挥,庞大的水陆两用机群的维修基地可以设在上海。虽然维修的名不太正,但利却比生产制造厚很多。把西部和上海的优势结合起来,才是中国航空界的福音。</P>
<P>  感謝樓主辛苦的回應,順便回答你,我台灣的來的,希望沒給你帶來困擾!哎........大家都會怕網特...可以理解你.</P><P>  華夏英雄的帖子也就是個大概狀況.也沒有明確的提到什麼.....不過作為軍友,也夠了.再次感謝樓主這麼快的回應!!</P>
<P>好详细哦,</P><P>楼主厉害</P>[em05]
<P>H6做加油机应该只是个过渡……以它自身的油量,加多点回家都吃力,更别提SU27/30这类“油老虎”啦……</P>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我们的加油技术是来自伊朗,伊尔78回来后可能要进行改装才能和我们现在用的设备要匹配.
<P>暂时没有的时候就靠买了</P><P>然后回来消化....   不要指望一步登天才好啊</P>
8架好像不怎么够用啊。
<B>以下是引用<I>同舟</I>在2004-9-7 16:41:00的发言:</B>

<P>中国空军即将装备8架伊尔78大型空中加油机,第一批3架,2006年完全交付。主要是为了给苏30(F11)加油。F8II、F10、B7、B6、Y8、伊尔76经加装受油装置后,也可以由伊尔78加油。</P>
<P>伊尔78大型空中加油机将与22架加油量较小的B6U共同组成中国战略空军的后勤支柱。</P>
<P>2004年初,俄伊留申航空综合体宣布中国在研究大量购买伊尔-76MD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的可能性。据非正式消息来源报道,中国方面希望得到30架伊尔-76MD和6架伊尔-78。目前俄空军共有220~270架伊尔-76飞机,其中大部分是伊尔-76MD型,俄各民航航空公司共使用约200架伊尔-76飞机。伊尔-76MD装备4台Д-30КП航空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90吨,最大载重48吨,巡航速度每小时800千米,空降时速度每小时260千米,最远航程7500千米(最大载重时4400千米),翼展50.5米,机长46.59米,高14.76米,乘员7人,配有导航雷达、气象雷达及机载计算机等先进电子设备。</P>
<P>
</P>


Where does the news come from?
信不信由你,中国还要引进大运生产线呢!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哪
<B>以下是引用<I>yangjunjay</I>在2004-9-8 5:22:00的发言:</B>


Where does the news come from?


这位MM,这么简单的意思不能用汉语表达吗?
详细
看来的确是要搞战略空军了~~~
sorry! sometimes just too lazy.
<B>以下是引用<I>豆浆西施</I>在2004-9-7 21:20:00的发言:</B>

<P>H6做加油机应该只是个过渡……以它自身的油量,加多点回家都吃力,更别提SU27/30这类“油老虎”啦……</P>

<P>H6U只能给J-8D这个油老虎加油,不能给苏30MKK加油,后者还算不上油老虎</P>
<P>泄密了</P>
<P>哇!</P><P>台湾的都加入讨论了,楼主还真直接!</P>
10号没看见受油管啊啊啊啊!!!!!!!!!!1[em04]
啥时候我们能生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