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高铁之FU LZJ 末路:从宠儿到弃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3 19:43:58
http://bbs.ourail.com/thread-109344-1-1.html

   高铁之父 LZJ 末路:从宠儿到弃儿7 J1 M9 Y/ z' ]) n
3 w* U& S$ I2 [
      文 │ 本刊记者 陈率
2011年1月19日,一年一度的春运拉开帷幕,这是一年之中铁路人最为繁忙的一段时间。但颇为反常的是作为铁道部机关报的《人民铁道报》头版上,经常亮相的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罕见地消失了近半个月,所有的活动均由副部长代为出席。

直到春运进行得如火如荼的1月27日,刘志军才又重新出现在京沪高铁济南西站工地。此后的半个月时间,这位“中国高铁之父”一刻不停,长时间、长距离连续乘坐了沪杭高铁、长吉城际高铁、包西铁路等等他任上开通或上马的铁路线,行程7000余公里。此时的中国铁路一把手已经知道自己的事业生涯时日无多,要在走之前再检阅一遍自己任上的所有成果。

2月12日,新华社正式发布消息,刘志军涉嫌严重违纪,被免去铁道部党组书记职务。之后,老铁路人,曾任济南铁路局局长、铁道部副部长的海关总署署长盛光祖回归老本行,成为铁道部新部长。

因为刘志军及其左膀右臂强力推进的全国高铁建设而声誉日隆的“明星部委”,其风驰电掣、高歌猛进的“跨越”时代,轰然结束。

“跨越”部长的大跨越

刘志军,其貌不扬,没有煊赫的家世背景。他早年初中毕业就去修铁路,是修路队的文书,几乎一辈子在铁路圈子里打拼,从基层做起,一步步往上爬,直至成为了全国铁路的“大管家”。因为急欲改变中国铁路落后的现状,多次提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刘志军也被不少路内人戏称为“刘跨越”。

2003年,刘志军从前任傅志寰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铁道部新部长。由于多年的铁路建设投入欠账,刘接手的“铁老大”辉煌家底早已没落。当时有一个颇为形象且引用频繁的说法,就是“中国人均拥有铁路不到一根香烟的长度”。高峰时货运“一车难求”、客运“一票难求”的窘困,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遭遇。相比飞机与汽车,长期徘徊在时速100公里左右的火车是国人心目中的低端交通工具,而各大城市的火车站皆是人员庞杂、藏污纳垢之所,普通人避之不及。目睹德、日、法、加等铁路强国动辄时速200公里以上的现代化高铁系统,刘志军决心全面改造中国铁路。

刘志军的第一次机会来自于京沪高铁是采用成熟的“高速轮轨”技术,还是更新、更快但造价也更高的“磁悬浮技术”的大论战。那场两派之间你来我往的拉锯战,且不论哪方更有理有据,它最重大的功绩就是在客观上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地面长距离轨道交通即将发生一个巨变,舆论准备已然充分。当时的铁道部作为事实上的“高速轮轨派”,很明智地没有以整个部门形式官方地卷入这场论战。口水战的级别一直停留在“磁悬浮派”的中科院院士与“高速轮轨派”的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这样的技术专家之间。

2002年12月31日,上海磁悬浮示范运营线通车,其后这段建设于上海市郊的线路又传出将向南延伸至杭州的消息。“磁悬浮派”的风头到了顶点,然而他们在工程项目中的进展也到此为止了。刘志军领导的铁道部却避开了无休止的争论,开始实施他“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甚至不惜最终摒弃研究多年的我国自行设计的“中华之星”动车组。这件事情也让先后两任铁道部长备受诟病,“中华之星”的下马与“运十”大飞机的陨落被相提并论,成为一些人眼中民族高端制造失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两大例证。但刘志军坚持己见,在北京布下了一场“二桃杀三士”的博弈谈判大局。

2004年夏,德国(西门子)、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四巨头齐集北京。原本这又是一场外资分食蛋糕的盛宴,但刘志军却充分利用了铁道部的计划经济体制,密令全国各大铁路装备制造商不许私自另开谈判。刘志军成功地使对手相信,自己手里将掌握全世界一半的铁路建设资金,能决定每一家公司的前途。四巨头开始了内部的自相残杀,最核心的技术转让门槛也越降越低。最终西门子因为拒绝大幅度转让技术而坐失订单,日、法、加各分得一杯羹,三国技术系统成为中国引进的第一批时速250公里动车组的原型。同时,铁道部也为德国人预留了后路,几年之后,西门子成为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的供应商之一,但刘志军还是为他们找了一个厮杀对手:日本。

刘志军以及千千万万铁路人的高铁梦在他第二个任期开始的时候得到了广阔的施展空间。机会来自于2008年底的国际金融危机,几乎一夜之间,快速反应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出台,新画的高铁蓝图以恢弘的气势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开花。当年难以想象的时速200-250公里的高铁入门标准摆到如今都嫌落后,标杆性工程——京沪高铁的设计时速被一再提高。人们也总能看见刘志军带领总工程师等手下一帮得力干将在沪杭高铁、京沪高铁先导段等新修线路上亲自押车,进行一次次冲高实验。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时速486.1公里被纳入中国名下,中国350公里平均运营时速也成为世界高铁运营的最高标准。事实也有力地回击了不少人评论的中国高铁只是涂了国产漆、装了国产螺丝的洋货的说法——如果山寨比正版跑得还要快、还要好,那么这个山寨还能称之为山寨么?

人们在一件件标志性事件发生之后才发现刘志军麾下的南车、北车等龙头企业,在无数技术人员的努力下,练就了可怕的“吸星大法”:将世界各家高铁强国的技术尽数吸收、熔为一炉,以数年之功,就赶超了他们四五十年的发展历史。这就是当年刘志军提出“跨越式发展”时所能想象到的图景吧。随着中国高铁运营的成熟,这一成套系统反而成为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利器,开始了它的海外版图扩张。正是因为此,2010年甚至被有人称为“高铁年”。刘志军的事业与威望也达到了他人生的顶峰。http://bbs.ourail.com/thread-109344-1-1.html

   高铁之父 LZJ 末路:从宠儿到弃儿7 J1 M9 Y/ z' ]) n
3 w* U& S$ I2 [
      文 │ 本刊记者 陈率
2011年1月19日,一年一度的春运拉开帷幕,这是一年之中铁路人最为繁忙的一段时间。但颇为反常的是作为铁道部机关报的《人民铁道报》头版上,经常亮相的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罕见地消失了近半个月,所有的活动均由副部长代为出席。

直到春运进行得如火如荼的1月27日,刘志军才又重新出现在京沪高铁济南西站工地。此后的半个月时间,这位“中国高铁之父”一刻不停,长时间、长距离连续乘坐了沪杭高铁、长吉城际高铁、包西铁路等等他任上开通或上马的铁路线,行程7000余公里。此时的中国铁路一把手已经知道自己的事业生涯时日无多,要在走之前再检阅一遍自己任上的所有成果。

2月12日,新华社正式发布消息,刘志军涉嫌严重违纪,被免去铁道部党组书记职务。之后,老铁路人,曾任济南铁路局局长、铁道部副部长的海关总署署长盛光祖回归老本行,成为铁道部新部长。

因为刘志军及其左膀右臂强力推进的全国高铁建设而声誉日隆的“明星部委”,其风驰电掣、高歌猛进的“跨越”时代,轰然结束。

“跨越”部长的大跨越

刘志军,其貌不扬,没有煊赫的家世背景。他早年初中毕业就去修铁路,是修路队的文书,几乎一辈子在铁路圈子里打拼,从基层做起,一步步往上爬,直至成为了全国铁路的“大管家”。因为急欲改变中国铁路落后的现状,多次提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刘志军也被不少路内人戏称为“刘跨越”。

2003年,刘志军从前任傅志寰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铁道部新部长。由于多年的铁路建设投入欠账,刘接手的“铁老大”辉煌家底早已没落。当时有一个颇为形象且引用频繁的说法,就是“中国人均拥有铁路不到一根香烟的长度”。高峰时货运“一车难求”、客运“一票难求”的窘困,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遭遇。相比飞机与汽车,长期徘徊在时速100公里左右的火车是国人心目中的低端交通工具,而各大城市的火车站皆是人员庞杂、藏污纳垢之所,普通人避之不及。目睹德、日、法、加等铁路强国动辄时速200公里以上的现代化高铁系统,刘志军决心全面改造中国铁路。

刘志军的第一次机会来自于京沪高铁是采用成熟的“高速轮轨”技术,还是更新、更快但造价也更高的“磁悬浮技术”的大论战。那场两派之间你来我往的拉锯战,且不论哪方更有理有据,它最重大的功绩就是在客观上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地面长距离轨道交通即将发生一个巨变,舆论准备已然充分。当时的铁道部作为事实上的“高速轮轨派”,很明智地没有以整个部门形式官方地卷入这场论战。口水战的级别一直停留在“磁悬浮派”的中科院院士与“高速轮轨派”的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这样的技术专家之间。

2002年12月31日,上海磁悬浮示范运营线通车,其后这段建设于上海市郊的线路又传出将向南延伸至杭州的消息。“磁悬浮派”的风头到了顶点,然而他们在工程项目中的进展也到此为止了。刘志军领导的铁道部却避开了无休止的争论,开始实施他“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甚至不惜最终摒弃研究多年的我国自行设计的“中华之星”动车组。这件事情也让先后两任铁道部长备受诟病,“中华之星”的下马与“运十”大飞机的陨落被相提并论,成为一些人眼中民族高端制造失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两大例证。但刘志军坚持己见,在北京布下了一场“二桃杀三士”的博弈谈判大局。

2004年夏,德国(西门子)、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四巨头齐集北京。原本这又是一场外资分食蛋糕的盛宴,但刘志军却充分利用了铁道部的计划经济体制,密令全国各大铁路装备制造商不许私自另开谈判。刘志军成功地使对手相信,自己手里将掌握全世界一半的铁路建设资金,能决定每一家公司的前途。四巨头开始了内部的自相残杀,最核心的技术转让门槛也越降越低。最终西门子因为拒绝大幅度转让技术而坐失订单,日、法、加各分得一杯羹,三国技术系统成为中国引进的第一批时速250公里动车组的原型。同时,铁道部也为德国人预留了后路,几年之后,西门子成为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的供应商之一,但刘志军还是为他们找了一个厮杀对手:日本。

刘志军以及千千万万铁路人的高铁梦在他第二个任期开始的时候得到了广阔的施展空间。机会来自于2008年底的国际金融危机,几乎一夜之间,快速反应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出台,新画的高铁蓝图以恢弘的气势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开花。当年难以想象的时速200-250公里的高铁入门标准摆到如今都嫌落后,标杆性工程——京沪高铁的设计时速被一再提高。人们也总能看见刘志军带领总工程师等手下一帮得力干将在沪杭高铁、京沪高铁先导段等新修线路上亲自押车,进行一次次冲高实验。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时速486.1公里被纳入中国名下,中国350公里平均运营时速也成为世界高铁运营的最高标准。事实也有力地回击了不少人评论的中国高铁只是涂了国产漆、装了国产螺丝的洋货的说法——如果山寨比正版跑得还要快、还要好,那么这个山寨还能称之为山寨么?

人们在一件件标志性事件发生之后才发现刘志军麾下的南车、北车等龙头企业,在无数技术人员的努力下,练就了可怕的“吸星大法”:将世界各家高铁强国的技术尽数吸收、熔为一炉,以数年之功,就赶超了他们四五十年的发展历史。这就是当年刘志军提出“跨越式发展”时所能想象到的图景吧。随着中国高铁运营的成熟,这一成套系统反而成为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利器,开始了它的海外版图扩张。正是因为此,2010年甚至被有人称为“高铁年”。刘志军的事业与威望也达到了他人生的顶峰。
战略机遇期可能就这样一晃而过,看看我国造船业的今天,想当年有多艰难,每造一首出口船都是倒贴钱。高铁建设有如今的成就不容易,要有战略眼光,要会用人。【亮剑】里的李云龙是个打仗的人才,刘在高铁建设上是个人才,是个战略人才。
一个人才呀,可惜了。
刘志军的落马也使得国民经济中最后一个计划色彩浓厚的部门——铁道部的改革再次提上议事日程。降级并入交通运输部、线路与运营分开、成立各大铁道公司、普铁补贴与高铁参与竞争分开等等方案重新摆上台面。无论怎样,“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这仍是一条改革的最高原则。但一场涉及相对封闭系统内300万人的巨变如何庖丁解牛,稳定各方利益又谈何容易。幸好,如今的中国铁路并非处在最坏的时候,尽管负债惊人,但新修线路纷纷落成开通客运后,既有线的运能释放给最为盈利的货运部门,短期内小心筹划,在长期中改革的回旋空间仍是充裕的。

而对刘志军本人来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可以说,是急欲赶超强国、渴望证明自己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大潮,成就了刘志军这样的人物,刘志军也抓住了时代赐予他的机会。“中国高铁之父”的赞誉并非浪得虚名,但他忘了中国铁路有现在的成就也绝非他一人的功劳。他本可赢得与詹天佑同样在青史留名的机遇,如今却无法避免地将沦为一名阶下囚。私德情操的遗憾将他人生几十年的努力成果毁于一旦,他自己跟自己开了个玩笑。中国高铁的建设进展会否因此缓慢下来,很多人在拭目以待。冒进可以回归理性,但显然谁都不愿意看到刘志军之后再无有为如刘志军者——这样的结局出现。
改革不是不可以,但是这个铁道部太大了,并入交通部会合适吗?
如果再有5年的时间。。。。

一声叹息
铁道部肯定有很多人不愿意并入交通部的

可是急于立功表现的某人,既然能够出卖高铁的未来前途,也会毫不犹豫把TDB整体出卖的
某人反正最后3年了 还有啥不敢干  反正就3年哪怕我转身之后洪水滔天···
还詹天佑呢?靠?
这帮贪官的哈巴狗不是一般的无耻,一个靠老婆上位的官僚和一个以技术见长的工程师类别???
对于LS这种2货永远是屁股决定脑袋 多说无益
冰刃 发表于 2011-4-18 21:49


    就是个民航系统的小虾米而已


那个所谓用谈判策略逼外国厂家开放技术的占大便宜的故事居然被天天拿来说事,而外国厂商居然不还口,他们到底是吃哑巴亏,还是私底下有巨大得利都难说。现在看来,很大可能是这些外商与某些人做配合堵当时反对引进技术的民意,而现在恐怕离了外国厂家的技术支持安全无保障。

那个所谓用谈判策略逼外国厂家开放技术的占大便宜的故事居然被天天拿来说事,而外国厂商居然不还口,他们到底是吃哑巴亏,还是私底下有巨大得利都难说。现在看来,很大可能是这些外商与某些人做配合堵当时反对引进技术的民意,而现在恐怕离了外国厂家的技术支持安全无保障。
现在380a/b的很多部件都基于激素和转让之后自行改进过的 和原版有所区别 新的部件 新的技术 新的专利 西门子自己都没资料谈何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