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中国比100年前的德国更高明更有优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19:04:31
首先说下我自己的看法:

     中国和德国都属于陆权强国,看这些年我们的快速发展,心里很振奋,但也有些担心,因为外部力量对我们的围堵一天天在加强,我最怕的就是我们走上当年德国的老路,一切都毁于一旦。

      一战前的德国,可以举个例子,那时德国人的煤炭和钢铁都已经超过英国了,但面对英国人的全球海军德国人相当无力。当年德国人想修通柏林到巴格达的铁路,以此来躲过英国人在海上的优势,这跟我们今天想打通丝绸之路来躲过美国人在海上的围堵有多么相似。可事与愿违,英国人不合作,最终一战的结果都很清楚了,英国人保住了全球霸权的位子,德国的强国梦却破碎了。
     
   二战德国人的方式过于疯狂,欧洲人自己互掐,结果是欧洲完全被打烂,英国人霸权的位子也不保,让美国人接过了霸主的位子。

   反观今天的中美,中国要发展,要扩大生存空间,美国则极力维护现有秩序,以保证其霸权位子。这似乎又回到了一战前德国和英国的状况,只是历史会再一次重复吗?我相信中国和美国都不希望打一场热仗,因为一旦打起来,中国被打烂,美国的霸权位子也不保,得便宜的肯定是其它国家。大家都能从历史中得到一些启示,也许到最后,所谓“G2”,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只是以何种方式实现“G2”呢?
。。。。。。。。。。。。。。。。。。。。。。。。。。。。。。。。。。。。。。。。。。。。。。。。。。。。。。

【日本《外交家》杂志网站4月6日文章】题:中国和德意志帝国(作者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副教授詹姆斯·R·霍姆斯)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有关中国崛起和美国衰落的观点认为,大肆宣传中国的实力,同时夸大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损失会“导致中国的自大和美国的担忧”,从而减少亚洲大国之间和平共处的机会。奈的结论颇有道理。对战略形势的错误理解会导致错误的战略。不过他的结论是通过一个值得怀疑的历史类比得出的,将中国的崛起与一个世纪前的德意志帝国相比较。

约瑟夫·奈说,实际上,那时的德国比现在的中国威胁性大多了。今年1月他在文章中写道:“中国对美国构成的威胁离1900年德国对英国的威胁差远了。”假如是这样的话,华盛顿方面大可不必紧张地随时准备应对幻想中的中国威胁。

这种观点既对也不对。中国与德意志帝国的相似度超过了奈的认识,而其区别是,相比德国对英国,中国对美国的海上霸权会构成一种更严峻而顽固的挑战。不管从哪个角度说,历史都没有给我们多少安慰。

首先是相似性。奈认为:“德国的工业实力在1900年就已经超过英国,而且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奉行冒险主义的、着眼全球的外交和军事政策也必将导致冲突。但今天中国的政策却侧重于其所在地区和自身经济发展。”的确,德国在许多经济指标上超过了英国,而中国在GDP这类指标上仍落后于美国。即便如此,德国也是到世纪之交时才开始将经济实力转化为海上实力———这也是英德交恶的主要原因。它的远洋舰队即使仍在筹建中也十分强大,就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一样。

威廉二世皇帝的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蒂尔皮茨在1898年才推动议会通过了首部海军法,允许组建一支有19艘战舰的舰队。1900年又出台了第二部海军法,舰船的数量翻了倍。不过要把法律授权变为军力还需要时间。在工业时代,设计和建造战舰需要很多年。柏林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领导人会发现自己与当时颓废的英国领导人处境相似:未来的敌人已经开始为一支尚未成熟的强大舰队打造龙骨,而这种疯狂的建造背后的意图还有待推测。我们不要回顾性地夸大德国的力量而贬低中国。

奈说,英国认为德国的冒险主义令人担忧是因为它着眼于全球,这种说法偏离了主题。英国对德国远大的帝国野心并没有多大意见。事实上,在德国统一之后的数年,英国还在鼓励这种行为。

真正让英国开始担心的是德国外交政策在海军上的体现。远洋舰队的设计传递了一个信号。船只的建造者必须在速度、航行范围、装甲和武器装备等因素中做痛苦的权衡。加强装甲或配备更大的火炮就会增加船的重量。船越重,燃料消耗越大,航行范围就会缩小。德国的海军设计师最后选择了火力和装甲———这就意味着驻扎在德国北部的战舰不可能航行出北海以外。随着远洋舰队的成形,英国官员们这才认识到德国要在家门口挑战英国皇家海军。与现在的情况一样,那时的海上霸主开始对崛起的对手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发展海上力量感到焦虑不安了。

现在来说说不同。相比德意志帝国,中国是个更理智的竞争对手。像德国一样,中国并没有花太多的资源购置船舰和武器来将势力扩展出近海范围。而与德国不同的是,中国也没有浪费更多的资源用于遥远、昂贵的帝国冒险。比起善变的威廉二世,中国领导人更擅长管理国家财富。

再说,中国的地理位置离现在的海上霸主很远,而德国不幸位于主要对手的家门附近。人民解放军充分利用了地理位置遥远的优势,这对美国造成了当年英国皇家海军从未遇到过的压力。英国指挥官不用担心要从不列颠群岛的基地长途跋涉去作战。皇家海军与德国战舰之间的交手只会在北海或英国外围进行。

相比之下,美国军队可能要从夏威夷甚至美国西海岸一路跑到西太平洋。中国军队设计了“反介入”战略(又称拒止战略———本报注)和军队来充分利用地利。概括地说,尽管在经济和军力上落后于美国,中国在自己的沿海具有很大的主场优势。德意志帝国的领导者会羡慕中国这种战略条件的。

中国领导人的海上战略只局限于亚洲并且只把资源留用于自家附近,这证明,比起威廉二世和他的军队将领,中国人更加审慎,也更适应自己的战略环境。奈教授是对的:亚洲并不是注定要发生海上冲突的。尽管如此,从德国人的标准来看,中国还是可能成为一个有力的对手。
http://news.ifeng.com/mil/4/detail_2011_04/07/5599155_0.shtml首先说下我自己的看法:

     中国和德国都属于陆权强国,看这些年我们的快速发展,心里很振奋,但也有些担心,因为外部力量对我们的围堵一天天在加强,我最怕的就是我们走上当年德国的老路,一切都毁于一旦。

      一战前的德国,可以举个例子,那时德国人的煤炭和钢铁都已经超过英国了,但面对英国人的全球海军德国人相当无力。当年德国人想修通柏林到巴格达的铁路,以此来躲过英国人在海上的优势,这跟我们今天想打通丝绸之路来躲过美国人在海上的围堵有多么相似。可事与愿违,英国人不合作,最终一战的结果都很清楚了,英国人保住了全球霸权的位子,德国的强国梦却破碎了。
     
   二战德国人的方式过于疯狂,欧洲人自己互掐,结果是欧洲完全被打烂,英国人霸权的位子也不保,让美国人接过了霸主的位子。

   反观今天的中美,中国要发展,要扩大生存空间,美国则极力维护现有秩序,以保证其霸权位子。这似乎又回到了一战前德国和英国的状况,只是历史会再一次重复吗?我相信中国和美国都不希望打一场热仗,因为一旦打起来,中国被打烂,美国的霸权位子也不保,得便宜的肯定是其它国家。大家都能从历史中得到一些启示,也许到最后,所谓“G2”,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只是以何种方式实现“G2”呢?
。。。。。。。。。。。。。。。。。。。。。。。。。。。。。。。。。。。。。。。。。。。。。。。。。。。。。。

【日本《外交家》杂志网站4月6日文章】题:中国和德意志帝国(作者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副教授詹姆斯·R·霍姆斯)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有关中国崛起和美国衰落的观点认为,大肆宣传中国的实力,同时夸大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损失会“导致中国的自大和美国的担忧”,从而减少亚洲大国之间和平共处的机会。奈的结论颇有道理。对战略形势的错误理解会导致错误的战略。不过他的结论是通过一个值得怀疑的历史类比得出的,将中国的崛起与一个世纪前的德意志帝国相比较。

约瑟夫·奈说,实际上,那时的德国比现在的中国威胁性大多了。今年1月他在文章中写道:“中国对美国构成的威胁离1900年德国对英国的威胁差远了。”假如是这样的话,华盛顿方面大可不必紧张地随时准备应对幻想中的中国威胁。

这种观点既对也不对。中国与德意志帝国的相似度超过了奈的认识,而其区别是,相比德国对英国,中国对美国的海上霸权会构成一种更严峻而顽固的挑战。不管从哪个角度说,历史都没有给我们多少安慰。

首先是相似性。奈认为:“德国的工业实力在1900年就已经超过英国,而且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奉行冒险主义的、着眼全球的外交和军事政策也必将导致冲突。但今天中国的政策却侧重于其所在地区和自身经济发展。”的确,德国在许多经济指标上超过了英国,而中国在GDP这类指标上仍落后于美国。即便如此,德国也是到世纪之交时才开始将经济实力转化为海上实力———这也是英德交恶的主要原因。它的远洋舰队即使仍在筹建中也十分强大,就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一样。

威廉二世皇帝的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蒂尔皮茨在1898年才推动议会通过了首部海军法,允许组建一支有19艘战舰的舰队。1900年又出台了第二部海军法,舰船的数量翻了倍。不过要把法律授权变为军力还需要时间。在工业时代,设计和建造战舰需要很多年。柏林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领导人会发现自己与当时颓废的英国领导人处境相似:未来的敌人已经开始为一支尚未成熟的强大舰队打造龙骨,而这种疯狂的建造背后的意图还有待推测。我们不要回顾性地夸大德国的力量而贬低中国。

奈说,英国认为德国的冒险主义令人担忧是因为它着眼于全球,这种说法偏离了主题。英国对德国远大的帝国野心并没有多大意见。事实上,在德国统一之后的数年,英国还在鼓励这种行为。

真正让英国开始担心的是德国外交政策在海军上的体现。远洋舰队的设计传递了一个信号。船只的建造者必须在速度、航行范围、装甲和武器装备等因素中做痛苦的权衡。加强装甲或配备更大的火炮就会增加船的重量。船越重,燃料消耗越大,航行范围就会缩小。德国的海军设计师最后选择了火力和装甲———这就意味着驻扎在德国北部的战舰不可能航行出北海以外。随着远洋舰队的成形,英国官员们这才认识到德国要在家门口挑战英国皇家海军。与现在的情况一样,那时的海上霸主开始对崛起的对手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发展海上力量感到焦虑不安了。

现在来说说不同。相比德意志帝国,中国是个更理智的竞争对手。像德国一样,中国并没有花太多的资源购置船舰和武器来将势力扩展出近海范围。而与德国不同的是,中国也没有浪费更多的资源用于遥远、昂贵的帝国冒险。比起善变的威廉二世,中国领导人更擅长管理国家财富。

再说,中国的地理位置离现在的海上霸主很远,而德国不幸位于主要对手的家门附近。人民解放军充分利用了地理位置遥远的优势,这对美国造成了当年英国皇家海军从未遇到过的压力。英国指挥官不用担心要从不列颠群岛的基地长途跋涉去作战。皇家海军与德国战舰之间的交手只会在北海或英国外围进行。

相比之下,美国军队可能要从夏威夷甚至美国西海岸一路跑到西太平洋。中国军队设计了“反介入”战略(又称拒止战略———本报注)和军队来充分利用地利。概括地说,尽管在经济和军力上落后于美国,中国在自己的沿海具有很大的主场优势。德意志帝国的领导者会羡慕中国这种战略条件的。

中国领导人的海上战略只局限于亚洲并且只把资源留用于自家附近,这证明,比起威廉二世和他的军队将领,中国人更加审慎,也更适应自己的战略环境。奈教授是对的:亚洲并不是注定要发生海上冲突的。尽管如此,从德国人的标准来看,中国还是可能成为一个有力的对手。
http://news.ifeng.com/mil/4/detail_2011_04/07/5599155_0.shtml
相关资料:

提尔皮茨(1849年5月10日-1930年3月6日)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远洋海军的缔造者。他是一个极有胆魄的人物,不但决意为德国创建一支真正的远洋舰队,而且还希望这样一支舰队能够与英国皇家海军相匹敌。

以1898年第一舰队的组建为标志,提尔皮茨宣布新的《海军法》,开始了重新组建海军的过程。第一舰队包括17艘战列舰、9艘大型及26艘小型巡洋舰和其他小型舰只。这个规模的建设计划将使德国舰队与法国比肩,初步具有挑战英国的能力。随后的1900年,提尔皮茨再次修订海军法,开始了第二舰队的组建。他计划在17年之内使德国海军成为一支包括2艘旗舰、36艘战列舰、11艘大型和34艘小型巡洋舰的舰队。

提尔皮茨雄心勃勃,毫不掩饰他想建设一支足以与英国皇家海军匹敌的舰队。他同时声称:新建“这支大海军的目的,是要使最伟大的海权国家都不敢向它挑战,否则就有使自己优势遭到破坏的危险。”需要指出的是,该计划过于好高骛远,提尔皮茨的组建计划因此被批评为建立在不现实的期望上。

这个备战计划极大的刺激了英国,并引发了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英国人本来计划在1906年下水了新式“无畏”号主力战列舰后,稍稍放缓步伐,减少对财政的压力。但面对咄咄逼人的提尔皮茨,温斯顿·丘吉尔如此评论道:“大陆上的最大的军事强国决心在同时成为至少占第二位的海军强国,这是世界事务中一个具有头等重大意义的事件。”英国人决心保住它的海上霸主地位,也开始加速自己的舰艇制造计划。
切!看来md很希望中国是当年德国的下场啊,很不幸,中国和德国完全不一样…
我倒觉得现在中美关系,和当年美国独立以后的美英关系一样。。。
不要拿TG跟德国比
军事 武器装备群147228161

我倒觉得现在中美关系,和当年美国独立以后的美英关系一样。。。
daxtor 发表于 2011-4-12 17:41

应该说很像南北战争前的美英关系
   
英国对于美国南方诸州的拉拢扶植,与今天美国对台湾的做法何其相似

而美国面临内部不稳定因子的同时,目光远大的提出了“门罗主义”,并在不引起欧洲列强注意的情况下,低调而聪明的向西部和海外扩张(利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廉价买下路易斯安娜和佛罗里达,借1848年革命之际吞并墨西哥北部大片领土,借克里米亚战争机会从英国和俄国手中分别获得俄勒冈和阿拉斯加,趁英国陷入布尔战争之时击败英国一贯拉拢防止倒向法国的准盟友西班牙并吃下夏威夷.........),这和我们当今在亚太,非洲,拉美“闷声发大财”的政策不谋而合——当然现在这个世界,获得利益已无需仅靠占领土地

而南北战争标志着羁绊美国登上世界舞台的内部锁链消失,中国两岸有朝一日的统一,也会预示着中国的复兴
我倒觉得现在中美关系,和当年美国独立以后的美英关系一样。。。
daxtor 发表于 2011-4-12 17:41

应该说很像南北战争前的美英关系
   
英国对于美国南方诸州的拉拢扶植,与今天美国对台湾的做法何其相似

而美国面临内部不稳定因子的同时,目光远大的提出了“门罗主义”,并在不引起欧洲列强注意的情况下,低调而聪明的向西部和海外扩张(利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廉价买下路易斯安娜和佛罗里达,借1848年革命之际吞并墨西哥北部大片领土,借克里米亚战争机会从英国和俄国手中分别获得俄勒冈和阿拉斯加,趁英国陷入布尔战争之时击败英国一贯拉拢防止倒向法国的准盟友西班牙并吃下夏威夷.........),这和我们当今在亚太,非洲,拉美“闷声发大财”的政策不谋而合——当然现在这个世界,获得利益已无需仅靠占领土地

而南北战争标志着羁绊美国登上世界舞台的内部锁链消失,中国两岸有朝一日的统一,也会预示着中国的复兴
德国的强国之路是要通过侵略别国来实现的,我们现在需要吗?完全不需要!而且我们现在需要资源时,只要去买就行了,也不需要侵略别人。拿中德类比,那是无知的行为。
德国的人口比英国多50%,而中国比美国人口多四倍。
我更觉得美国象几千年前的董卓!
期待唠美把中国扫进历史垃圾堆里…哈哈$@#
我了个去...三炮的威力已经被世界认同了啊。。。
各国都开始组建三炮了。。
这还没怎么样呢,就先把法西斯的帽子给扣先来了。。。
德国相对于英国的崛起是竞争性崛起,而中国相对于美国是替代性崛起。
现在和20世纪初最大的区别就是那时候没有核武器,而现在有核武器,忽略这一点的任何战略研究都没有一看的价值
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关键是我们没有强烈的野心,至少可预见的未来看不到,而且中国和美国的利益纠葛也比英国和德国厉害啊
回复 11# askaka

第二帝国是军国主义,不是法西斯主义。   你搞错了
那时候是殖民时代,这是本质不同。
其实个人认为,MD如果不放弃绝对优势的概念,还没等TG追上,MD就自己先崩溃了
美国两次掌握世界霸权都不知道如何使用,不反思自己哪里白痴,却天天想遏制,等着吧,我们来教你如何做大国强国
英国一战二战都是靠着美国表亲才赢下来的,不知道美国这次要靠哪个,火星人么?
德国、日本都曾具备成为一流大国的机会和实力,但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做的太2
回复 11# askaka


    恩  我也是这个头像
你马比,美帝开始把中国跟二战的德国相提并论了,这是一种非常腹黑的类比,无论结论如何。
中国的战略学学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就行了,继续小白兔种萝卜静等事变。说不定伊斯兰和西方的冲突就像一战和二战一样把旧格局打烂,到时候乘势而上就行了。
什么德国、俄国、法国、日本都是失败的国家,都没取得过世界霸权,当反例就行了。
一战的时候,有法俄在大陆上夹击德国,二战的时候,有苏联在大陆上跟德国死磕,还有美国这个大侄子来救场,英国才打赢了战争。现在美国准备找谁在大陆上去死磕中国啊?又准备找谁来救场啊?
坚定埋头种萝卜
不过这十年影响最大的还是信息技术对社会带来的变革……
就看哪家先适应并先掌握新的游戏规则了
丝带002 发表于 2011-4-12 19:08

中国历史上就不是霸主,不称霸是中国几千年老的传统。

中国的文化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还有 天下大同,还有什么天下神马神马的

称霸这事,项羽说了,时不利兮骓不逝,包搞定的时候神马都能够搞定,搞不定的时候,自家的马都不会跑。
pheonix 发表于 2011-4-12 17:54


    外蒙也得收回,这样东北西北就连起来了,不过外蒙能不能收回是个大问号
1.这个是AV媒体在挑唆。也就是放不下MD给它的好处(琉球+钓鱼岛)。典型的生怕MD手里牵着它的狗绳掉了。
2.兔子现在和将来就是我的必须是我的,拿走的也得给老子拿回来。然后就继续闷头和所有国家做生意种萝卜。只要利益不受侵犯,天朝是与世无争的。最多哪里有冲突主动来找天朝调解,否则天朝不会干涉。这是天朝历史传承。
3.西方的文化就是占领,扩张,掠夺,奴役。这与兔子的做法有本质的不同。
frankpig 发表于 12-4-2011 22:58


    他不是还有宇宙大国和凹凸man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