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公务自行车是头痛医脚的公车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3:45:37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4-10/2962092.shtml

中国青年报:公务自行车是头痛医脚的公车改革
2011年04月10日 13:4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4)  【字体:↑大 ↓小】

  据报道,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为了倡导公务员绿色出行,购买了5辆公务自行车。此举使得公车使用习惯“悄然改变”,较近距离的公务活动不再派车,直接导致了公车使用率“大大降低”。

  这一消息最初给人的印象是,公众广泛期待、舆论千呼万唤的公车改革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公务员身体力行,以低碳的方式进行公务活动,既解决了居高不下、资金庞大的公车消费问题,又为社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起到带头作用。

  近年来,公车消费与公款吃喝、公款出国一起广受社会诟病。由于支出不透明、缺少监督,“三公消费”浪费了大量的政府财力和公共资源,也是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设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必须从治理“三公消费”做起,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呼声和舆论共识。据北京市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万多辆。这一数据引发了热议,一些人认为,这个数字与公众的普遍印象存在较大差距,质疑其有“隐瞒”之嫌。随后,相关部门负责人澄清,北京市属党政机关的公车,与在北京的党政机关的公车,有概念上的重要区别,不能将其混淆。这里所说的“公车”概念,是指北京市财政拨款购买、供养的车辆。

  其实,北京市公开公车数量,已经是破了天荒。这一破冰之举,对于解决公车消费问题迈出了重要而积极的一步。然而,面对公车消费痼疾,可以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但像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那样,购买公务自行车试图改变公车消费的现状,就有点“很傻很天真”了。

  首先,公车改革的重点,并不是普通公务员。公车消费主要集中在具有一定职务、一定级别的官员身上。一个单位的公车,往往优先保证主要官员的使用,甚至已经成为这些官员的“专车”,从车辆使用、司机配备、维修费用等方面,基本上固定化。虽然根据规定,只有副部级以上干部才能配备专车,但在实际操作中,只要掌握一定社会资源,或者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地方或部门领导,都有自己的“专车”。甚至在一些县市,哪怕是科级干部,都拥有属于自己专用的公车。相形之下,普通公务员用车,基本上是主要负责官员不用的情况下,才能根据轻重缓急予以安排。而越是基层单位和偏远地区,这样的机会就越少。换句话说,对于很多基层公务员而言,即使没有提供公务自行车,他们也要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去联系工作。

  其次,治理公车消费之所以踟蹰不前,难有作为,就在于触及了一些官员的实际利益。不少人将公车的品牌优劣、价格的高低贵贱都视为级别、待遇的重要体现,甚至是身份的象征。在不触动现有格局和既得利益的情况下,又给普通公务员配备、使用自行车,不但实际上增加了行政支出成本,也会形成新的车辆配备格局。普通干部自行车,科级干部桑塔纳,处级干部奥迪车——这样的公车消费格局,虽然不符合有关部门制定的配车标准,但却可能成为各地争相效仿的“经验之谈”。

  应该说,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根据自身情况,购买使用公务自行车,是一种有待检验的新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花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纳税人。因而,这种尝试或者推广经验本身,都必须慎之又慎。但愿公务自行车的出现,只是公车改革之海里的一朵浪花,更大、更艰巨的改革考验,还有待全社会共同来应对。(刘 畅)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4-10/2962092.shtml

中国青年报:公务自行车是头痛医脚的公车改革
2011年04月10日 13:4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4)  【字体:↑大 ↓小】

  据报道,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为了倡导公务员绿色出行,购买了5辆公务自行车。此举使得公车使用习惯“悄然改变”,较近距离的公务活动不再派车,直接导致了公车使用率“大大降低”。

  这一消息最初给人的印象是,公众广泛期待、舆论千呼万唤的公车改革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公务员身体力行,以低碳的方式进行公务活动,既解决了居高不下、资金庞大的公车消费问题,又为社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起到带头作用。

  近年来,公车消费与公款吃喝、公款出国一起广受社会诟病。由于支出不透明、缺少监督,“三公消费”浪费了大量的政府财力和公共资源,也是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设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必须从治理“三公消费”做起,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呼声和舆论共识。据北京市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万多辆。这一数据引发了热议,一些人认为,这个数字与公众的普遍印象存在较大差距,质疑其有“隐瞒”之嫌。随后,相关部门负责人澄清,北京市属党政机关的公车,与在北京的党政机关的公车,有概念上的重要区别,不能将其混淆。这里所说的“公车”概念,是指北京市财政拨款购买、供养的车辆。

  其实,北京市公开公车数量,已经是破了天荒。这一破冰之举,对于解决公车消费问题迈出了重要而积极的一步。然而,面对公车消费痼疾,可以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但像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那样,购买公务自行车试图改变公车消费的现状,就有点“很傻很天真”了。

  首先,公车改革的重点,并不是普通公务员。公车消费主要集中在具有一定职务、一定级别的官员身上。一个单位的公车,往往优先保证主要官员的使用,甚至已经成为这些官员的“专车”,从车辆使用、司机配备、维修费用等方面,基本上固定化。虽然根据规定,只有副部级以上干部才能配备专车,但在实际操作中,只要掌握一定社会资源,或者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地方或部门领导,都有自己的“专车”。甚至在一些县市,哪怕是科级干部,都拥有属于自己专用的公车。相形之下,普通公务员用车,基本上是主要负责官员不用的情况下,才能根据轻重缓急予以安排。而越是基层单位和偏远地区,这样的机会就越少。换句话说,对于很多基层公务员而言,即使没有提供公务自行车,他们也要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去联系工作。

  其次,治理公车消费之所以踟蹰不前,难有作为,就在于触及了一些官员的实际利益。不少人将公车的品牌优劣、价格的高低贵贱都视为级别、待遇的重要体现,甚至是身份的象征。在不触动现有格局和既得利益的情况下,又给普通公务员配备、使用自行车,不但实际上增加了行政支出成本,也会形成新的车辆配备格局。普通干部自行车,科级干部桑塔纳,处级干部奥迪车——这样的公车消费格局,虽然不符合有关部门制定的配车标准,但却可能成为各地争相效仿的“经验之谈”。

  应该说,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根据自身情况,购买使用公务自行车,是一种有待检验的新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花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纳税人。因而,这种尝试或者推广经验本身,都必须慎之又慎。但愿公务自行车的出现,只是公车改革之海里的一朵浪花,更大、更艰巨的改革考验,还有待全社会共同来应对。(刘 畅)
青年报这文章也蛋疼。

人买5辆自行车本来已经是在扯淡作秀了,还能引来这么长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