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质疑18亿亩耕地红线 与会嘉宾拂袖而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5:51:21
http://news.163.com/08/1225/05/4U04CD7H0001124J.html

核心提示:24日,茅于轼出任理事长的北京某研究所发布“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的研究报告,称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耕地保护会导致房价大涨。对此,与会的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怒而退场。

茅于轼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昨日发布“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报告,结论为,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面对此观点,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在发布会现场拂袖而去。国务院三农问题智囊则明确表示,天则的结论“经不起讨论”,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突破。

“耕地和粮食产量无直接关系”

与会嘉宾:原粮食储备局局长拂袖而去

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主持的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课题学术成果发布会昨日在北京举行。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教授在会上指出,中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曾经发生严重的饥荒。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于五十年前,国内国外的条件和环境全都变了。国内已经解决了粮食的生产和分配问题;国外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和全球化的市场。发生饥荒的可能性即使不等于零,也是微乎其微的。“可是我们的粮食政策还立足于饥荒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假定上。”

茅于轼称,特别值得担心的是把粮食安全和保护耕地面积联系起来,要求确保18亿亩耕地不许突破。我国改革以后的三十年人口增加了45%,粮食产量增加了60%,而耕地是减少的。可见耕地和粮食产量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对茅于轼教授的观点,应邀嘉宾、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教授说,原来以为是一个研讨会才来参加,如果只是一个学术成果发布会,他的很多反对意见将无法充分阐述。随后,他退出了会场。

“保护耕地致房价大涨”

国务院专家:经不起讨论 提高利用率不需占土地

在发布会上,茅于轼教授说,目前保护耕地面积政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房地产的价格大幅度上升。价格上升并不是钢筋混凝土贵,也不是劳动力的工资高,而是土地供给有限。另外一个长远的后果就是延缓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几亿人口要进城不可能不占用农地。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课题组成员赵农研究员表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因而提供充足的粮食用以确保大众的消费,是完全必要的。而我国的体制改革之所以发端于广大农村,正是因为粮食的短缺构成了当时社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所以,当时将粮食安全列为中国的首要国策,是非常必要的。三十年之后,粮食安全的问题在众多的重大国家政策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退居次要。将粮食安全与保护耕地面积绝对地对应起来,或者说要求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务院三农问题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这个结论经不起讨论,事实是,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占地130多平方米,而国际上才80多平方米,现在中国需要的不是占用农民的耕地,而是需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市场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国务院智囊:中国若缺粮,全球谁供应得起?

在发布会现场,《每日经济新闻》问茅于轼,按照天则的研究结论,是不是说中国已经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也不存在耕地保护问题,只要有市场,一切都可以解决?

茅于轼回答称,是这样的。在市场经济的自由交易、要素替代的机制下,在国家粮食库存和外汇收入充足的情况下,基本不会发生所谓的粮食安全问题。在现代中国,粮食不安全或大饥荒的事例只发生在经济不自由的计划经济时期。无视耕地作为一种农业要素具有可替代性,并将它与粮食产量——乃至粮食安全绝对地“捆绑”起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经验上都是缺乏根据的。政府划定的耕地红线注定是要被突破的,而且原有的21亿亩红线已然被破,这条红线束缚的只是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上述国务院三农问题专家指出,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一方面靠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即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突破,一方面靠提高生产能力。目前的条件下,靠更新生产能力提高单产已经很难了,所以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最重要的保障。对茅于轼通过国际市场购买的说法,他很不以为然:“每年全球粮食交易量才2亿多吨,而中国每年粮食需求为5亿吨,中国如果缺粮,谁供应得起?!”(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个人简历:

茅于轼,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父亲茅以新是铁路机械工程师,伯父茅以升是桥梁专家。http://news.163.com/08/1225/05/4U04CD7H0001124J.html

核心提示:24日,茅于轼出任理事长的北京某研究所发布“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的研究报告,称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耕地保护会导致房价大涨。对此,与会的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怒而退场。

20081225093033575af.jpg (19.91 KB, 下载次数: 3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3-25 23:18 上传

茅于轼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昨日发布“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报告,结论为,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面对此观点,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在发布会现场拂袖而去。国务院三农问题智囊则明确表示,天则的结论“经不起讨论”,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突破。

“耕地和粮食产量无直接关系”

与会嘉宾:原粮食储备局局长拂袖而去

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主持的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课题学术成果发布会昨日在北京举行。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教授在会上指出,中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曾经发生严重的饥荒。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于五十年前,国内国外的条件和环境全都变了。国内已经解决了粮食的生产和分配问题;国外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和全球化的市场。发生饥荒的可能性即使不等于零,也是微乎其微的。“可是我们的粮食政策还立足于饥荒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假定上。”

茅于轼称,特别值得担心的是把粮食安全和保护耕地面积联系起来,要求确保18亿亩耕地不许突破。我国改革以后的三十年人口增加了45%,粮食产量增加了60%,而耕地是减少的。可见耕地和粮食产量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对茅于轼教授的观点,应邀嘉宾、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教授说,原来以为是一个研讨会才来参加,如果只是一个学术成果发布会,他的很多反对意见将无法充分阐述。随后,他退出了会场。

“保护耕地致房价大涨”

国务院专家:经不起讨论 提高利用率不需占土地

在发布会上,茅于轼教授说,目前保护耕地面积政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房地产的价格大幅度上升。价格上升并不是钢筋混凝土贵,也不是劳动力的工资高,而是土地供给有限。另外一个长远的后果就是延缓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几亿人口要进城不可能不占用农地。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课题组成员赵农研究员表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因而提供充足的粮食用以确保大众的消费,是完全必要的。而我国的体制改革之所以发端于广大农村,正是因为粮食的短缺构成了当时社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所以,当时将粮食安全列为中国的首要国策,是非常必要的。三十年之后,粮食安全的问题在众多的重大国家政策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退居次要。将粮食安全与保护耕地面积绝对地对应起来,或者说要求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务院三农问题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这个结论经不起讨论,事实是,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占地130多平方米,而国际上才80多平方米,现在中国需要的不是占用农民的耕地,而是需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市场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国务院智囊:中国若缺粮,全球谁供应得起?

在发布会现场,《每日经济新闻》问茅于轼,按照天则的研究结论,是不是说中国已经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也不存在耕地保护问题,只要有市场,一切都可以解决?

茅于轼回答称,是这样的。在市场经济的自由交易、要素替代的机制下,在国家粮食库存和外汇收入充足的情况下,基本不会发生所谓的粮食安全问题。在现代中国,粮食不安全或大饥荒的事例只发生在经济不自由的计划经济时期。无视耕地作为一种农业要素具有可替代性,并将它与粮食产量——乃至粮食安全绝对地“捆绑”起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经验上都是缺乏根据的。政府划定的耕地红线注定是要被突破的,而且原有的21亿亩红线已然被破,这条红线束缚的只是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上述国务院三农问题专家指出,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一方面靠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即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突破,一方面靠提高生产能力。目前的条件下,靠更新生产能力提高单产已经很难了,所以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最重要的保障。对茅于轼通过国际市场购买的说法,他很不以为然:“每年全球粮食交易量才2亿多吨,而中国每年粮食需求为5亿吨,中国如果缺粮,谁供应得起?!”(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个人简历:

茅于轼,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父亲茅以新是铁路机械工程师,伯父茅以升是桥梁专家。
当初不如射墙上的典型
这TMD是什么样的“专家”啊 看看小日本在地震中物资奇缺的表现 就知道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了
还完全依靠市场就可以 把国家命脉放在别国的手里 狗屁一样的专家
真JY无下限。
标准的老SB
我记得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美国人对日本施加压力,让日本改善住房条件(真不知道美国人为什么管那么宽);
我猜测如果我们不在乎耕地的话,住房条件也是可以改善的;
所以中国需要以某种方式获得土地
美国人资助
是什么 不解释
看看美国人都资助谁 就明白了
微乎其微?出了就是灭顶之灾!
领X的工钱,说X定的话,仅此而已,人家也是为了生计啊
看看给他钱的人,就知道他是个什么货色了,这样的东西竟然有那么多人去捧?
老而不死是为贼,形容的就是这种人
本来以这老头的年纪,咱中国人讲个敬老爱幼,俺不该说啥的。
不过这种 质疑18亿亩耕地红线 的NC言论,稍微高中毕业有点国际关系常识的人也说不出来吧。丫的还真敢说。真TMD老而不死是为贼!
kf9999 发表于 2011-3-25 23:21


    +10086
我国还有不少丘陵地带,修房子可以开山平地。按房产的稀缺性观点,粮食更应该涨个高价。
我奶奶在世的时候, 不管年景如何,一定要保证她自己有一屯满满的小麦,而她从来不吃那个屯的。

这就是中国农民最朴素的思想。
老而不死是为贼
精英卖国,为唐臣先生哀!
如果说白痴是民主的必然条件,那么我倒希望香港台湾的人一直白痴下去。
茅SB其心险恶啊!
iphone短缺是无所谓的,粮食短缺是要命的。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粮食安全是中国头等大事,怎么重视都不过分。粮食增产潜力有限,不像工业品扩大生产规模那么直接快捷,这就意味着一定规模的耕地面积是必须死保的。
靠国际市场?只有傻子才认为像粮食这样的大宗战略物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JYSB,老贼NC。
13亿中国人,最不能缺的就是粮食。我国牺牲了许多经济作物的自给,才勉强保住了主粮的自给啊!
其实我国还是很大肚的,能容忍这样的人这么长时间。
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主持的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课题学术成果发布会昨日在北京举行。
======================================


什么货色,一清二楚.
到了现在美帝滥发钞票加上玩生物燃料造成全世界粮价飙升的今天,居然还有SB说这种话,应该进行精神到肉体的彻底毁灭
百度百科

  茅于轼是近年来争议极大的经济学家,1993年,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是茅于轼人生的分水岭。这是一家民间经济研究所,在美国人眼里,只要是民间的,就会是公允的;只要是民间的,政治就是正确的。美国福特基金会带有偏见地看中了茅于轼和他的研究所,开始资助他的研究项目,这个信号传递给某些“经济学家们”,这些“经济学家”第一反应就是,既然是福特基金资助,那一定“经济成了家”。于是,一改以前对茅于轼冷漠的态度,接纳了他。茅于轼成“家”而暴得大名,是一个从民间到“主流”的逆向过程。   茅于轼没在有影响的经济学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就硬指标而言,茅于轼不合格。茅于轼缺席了中国最初每一次的重大经济变革,而他极力鼓吹的“教育产业化”、“高校学费涨价”,实践证明,是一次彻底的失败。在实际操作中,茅于轼也就不合格。唯一能说明茅于轼“经济学家”身份的,是1985年出版的《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一书。然而,同样内容的书,早在1939年就已经在前苏联面世,作者康托洛维奇凭此书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时间都早于茅于轼成书时间十四年之久。这不能叫学术成果,倒与学术腐败、抄袭论文是一般面目。而《谁妨碍了我们致富》这类畅销书,只是经济学爱好者的作文,尽管不乏阅读趣味,但与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关系不大。   天则经济研究所和传知行经济研究所得到资助“就包括福特、CATO Institute、企业基金会(AEI)、遗产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亚当斯密社 Adam Smith Institute、开放基金会(索罗斯的那个)、国家民主基金会(NED,直接或间接),大部分都是右翼社团或者特殊使命社团”。他们也许不会有明确的指令,但一定会通过有选择的交流和有目的的探讨来推销对他们有利的理论。至少他们要对得起基金会的股东。

恩,看来此汉奸已经臭大街了。
就这种拿人钱财替人当炮党的货色还想当JY,纯粹是213
果然是经济学界的肥猪瘤
怎么不见F22大叔过来为茅不死洗地?
拂袖而去太不专业,反而落下口实,举例反驳又不是很难,前两年几个以大米为主食国家(海地、菲律宾等)粮食饥荒导致国际大米价格暴涨的事实其实就可以作为当面一板砖;其次将耕地与房产价格挂钩本身也经不起推敲,以事实作为依据反驳老妖精的观点是起码的素质,也是宣传的重要手段,这是一个正面作战的基本要素,拂袖而去!!!再批评就不和谐了!!
“对茅于轼教授的观点,应邀嘉宾、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教授说,原来以为是一个研讨会才来参加,如果只是一个学术成果发布会,他的很多反对意见将无法充分阐述。随后,他退出了会场。”
看来根本就没人家说话的机会~~~
回复 30# 挖卡卡
纯打口水仗或者苛责的话,好歹当过粮食储备局的局长,混江湖也有些日子了吧,这个高铁生搞不清什么会就去参加当嘉宾,不怕站错队啊?!要个会议日程表什么的是基本素质吧!?
回复 21# 兴安岭


    等缺的时候再种?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推动这个说法的,无非是想动摇社会的稳定罢了。
每年全球粮食交易量才2亿多吨,而中国每年粮食需求为5亿吨,中国如果缺粮,谁供应得起?!”(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假定全部从国际市场上获得本身就很荒谬
。。。中国遇到粮食安全问题建国以来只有一次,就是三年困难时期,而那一次确实是靠国际市场解决了的
。。。1960年底,中国从国外大批进口小麦,并得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信贷支持,一年内进口550万吨小麦,占当时全国商品粮的20%,并每年保持该数量(与各出口国都签订了长期粮食贸易协定),顺利渡过了难关
。。。21亿亩被突破,18亿亩也会被突破,这点茅是对的
老狗!
f22 发表于 2011-3-26 08:36

饿死那么多人叫顺利度过难关?不怕冤魂爬出来上身阿?………还有,敢问那几个能援助我国粮食的发达国家,耕地面积占国土多少?人均耕地又比我国多多少?
。。。21亿亩被突破,18亿亩也会被突破,这点茅是对的


---------------------------

应该不会.至少二十年内看不到.

农民抛荒和退耕的地还很多.

到了粮食很紧张时,恢复就是,要不了几年.
kf9999 发表于 2011-3-25 23:21


  说的好!怎么出了这么个老NC!
f22 发表于 2011-3-26 08:36


    那时的人口多少?现在呢?以后呢?
f22 发表于 2011-3-26 08:36

出口国都签订了长期粮食贸易协定),
  这里牵扯的有2个因素  一个是涨价因素  一个是降价因素
     无论涨跌 对中国社会的冲击都是无法想象的
。。。21亿亩被突破,18亿亩也会被突破,这点茅是对的
    这个我也赞同  就跟我认为地球有一天会毁灭一样
    当然我据的这个例子有点极端  但意思一样
      不能因为这个目标有可能有天会受不住  所以现在就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