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于我国铁路提速引进动车组的一点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8 11:02:09
<P>       关于我国铁路提速引进动车组的几个问题.
</P>
<P>      近来,随着国家铁路提速动车组的招标.在广大网友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网友认为我们国家的机车车辆已经可以基本满足提速的需要.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机车和动车组?甚至提高到了爱国与卖国的层次上去考虑问题.我觉得有必要把我自己了解的一些东西与大家分享.
      首先:SS8机车在实验中达到240km/h的速度,为什么不用SS8机车担任提速牵引任务?我们的SS8电力机车试验时达到的速度,是在理想的牵引条件下瞬间达到的速度.和长时间的持续保持一个较高的速度不是一个概念.要保证在较高的持续速度下运行,对机车各系统的要求都很高.我们的牵引电动机和车底运行部件就无法满足要求.而且当时试验时候仅仅牵引了3辆车厢.现在我们的列车都是18辆或者19辆为一个编组.即使在广州~深圳间的准高速城际列车最少都是5个车厢,也仅仅能达到160km/h.
       其次:我们的前几次提速都是在既有线路上进行的,在不对原有线路进行大规模改造和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限制性区段的线路和道岔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的目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约投资;见效快.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一个简单快速提升我国铁路旅行速度的好办法.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由于是利用既有线路进行的提速,受既有线路设计标准低的客观影响.机车车辆的运行品质明显恶化.造成了机车部件的早期损坏,.这样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 我们的机车装备工业的技术储备不足. </P>
<P>       我们的提速机车和动车组在电器部分和机械部分的缺陷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逐渐暴露出来,SS8机车的运行部件频繁发生变形,裂纹和固定螺栓断裂;这些隐患和故障一旦引发事故,很可能就是车翻人亡.由于广大铁路员工的积极工作,确保了运行安全.但是我们保证安全的根本应该是优良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而不应该仅仅是员工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由于设计方面的缺陷,现在SS8型电力机车已经停产.SS9型电力机车也由于运行部件的原因只能在170km/h以下运行.最大规模投入商业运行的"蓝箭"动车组在广州~深圳间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也是故障不断.经常被迫取消列车班次.虽然株州机车厂的技术人员积极工作,也不能保证该车组的正常运用.</P>
<P>      再说说很多人寄予厚望的"中华之星".由于我们国家机车装备工业的技术落后,在这个车型上实际是使用了很多的进口设备,遍及电器,机械,空气制动三大系统.关键的技术差不多都是进口的.高速机车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集中体现了我们国家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不是简单的组合就可以达到某一个速度.在这个背后有许多的基础性研究和工作.</P>
<P>
   下面的这个资料是2003年9月19~20日,中国铁道学会铁道车辆委员会联合牵引动力委员会、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和山东铁道学会在长春共同举办了《高速动车组专家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中国南、北车公司,8家工厂,3家研究所,2 所大学,2个铁路局,铁道部高速办、科技司、运输局装备部等22个单位的46位领导和专家。</P>
<P>会议的研讨中第5部分"建议综合"是这样说的:</P>
<P>5.1 引进急需技术
  认真分析在高速动车组产品开发、制造工艺、关键部件及运用检修等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抓住这次技贸结合引进国外200km/h动车组和300km/h以上高速动车组的大好时机,积极引进急需的关键技术,努力提高我国机车车辆的整体水平。
5.2 技术引进时要结合我国国情
  在引进的同时,要考虑好200km/h动车组和300km/h以上高速动车组的关系;要根据动车组的类型、运用情况、检修力量的布局研究制定好运用检修规范;要结合我国机车车辆集成及其关键部件制造的现状拟定好引进动车组的国产化方案。
5.3 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要积极探索在新的形势下铁路机车车辆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要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科研力量的积极性,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积极应用国际上成熟的先进技术,努力实现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
5.4 完善“先锋号”和“中华之星”高速动车组
  要进一步完善“先锋号”和“中华之星”高速动车组的试验、运用考验和技术评估工作,积极发展和完善现有成果与更好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相辅相成的。
5.5 加强基础研究
  针对目前我国动车组产品存在的性能、可靠性、制造工艺、关键部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建议加强基础研究,尤其是原始性试验研究,力争从根本解决这些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P>
<P>        综合来看,我们国家的机车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还不足以保200km/h甚至更高速度运行的绝对安全和投入商业运行中的稳定性.国家和铁道部制定的原则是引进,消化,吸收.改进我们自己的机车和车辆.我们承认落后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摆正位置和心态才有利于发挥国家统一规划,集中力量,取得突破.我们热切盼望能在我们自己的国产高速动车组奔驰在国内的各条铁路线上.但是我们也不能在技术和设备没有保障的情况下盲目的提出国产化.本着为国家负责,为人民负责的态度.我支持国家通过招标的方式,引进技术,积极消化吸收为我所用!</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9 22:48:51编辑过]
<P>       关于我国铁路提速引进动车组的几个问题.
</P>
<P>      近来,随着国家铁路提速动车组的招标.在广大网友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网友认为我们国家的机车车辆已经可以基本满足提速的需要.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机车和动车组?甚至提高到了爱国与卖国的层次上去考虑问题.我觉得有必要把我自己了解的一些东西与大家分享.
      首先:SS8机车在实验中达到240km/h的速度,为什么不用SS8机车担任提速牵引任务?我们的SS8电力机车试验时达到的速度,是在理想的牵引条件下瞬间达到的速度.和长时间的持续保持一个较高的速度不是一个概念.要保证在较高的持续速度下运行,对机车各系统的要求都很高.我们的牵引电动机和车底运行部件就无法满足要求.而且当时试验时候仅仅牵引了3辆车厢.现在我们的列车都是18辆或者19辆为一个编组.即使在广州~深圳间的准高速城际列车最少都是5个车厢,也仅仅能达到160km/h.
       其次:我们的前几次提速都是在既有线路上进行的,在不对原有线路进行大规模改造和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限制性区段的线路和道岔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的目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约投资;见效快.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一个简单快速提升我国铁路旅行速度的好办法.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由于是利用既有线路进行的提速,受既有线路设计标准低的客观影响.机车车辆的运行品质明显恶化.造成了机车部件的早期损坏,.这样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 我们的机车装备工业的技术储备不足. </P>
<P>       我们的提速机车和动车组在电器部分和机械部分的缺陷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逐渐暴露出来,SS8机车的运行部件频繁发生变形,裂纹和固定螺栓断裂;这些隐患和故障一旦引发事故,很可能就是车翻人亡.由于广大铁路员工的积极工作,确保了运行安全.但是我们保证安全的根本应该是优良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而不应该仅仅是员工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由于设计方面的缺陷,现在SS8型电力机车已经停产.SS9型电力机车也由于运行部件的原因只能在170km/h以下运行.最大规模投入商业运行的"蓝箭"动车组在广州~深圳间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也是故障不断.经常被迫取消列车班次.虽然株州机车厂的技术人员积极工作,也不能保证该车组的正常运用.</P>
<P>      再说说很多人寄予厚望的"中华之星".由于我们国家机车装备工业的技术落后,在这个车型上实际是使用了很多的进口设备,遍及电器,机械,空气制动三大系统.关键的技术差不多都是进口的.高速机车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集中体现了我们国家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不是简单的组合就可以达到某一个速度.在这个背后有许多的基础性研究和工作.</P>
<P>
   下面的这个资料是2003年9月19~20日,中国铁道学会铁道车辆委员会联合牵引动力委员会、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和山东铁道学会在长春共同举办了《高速动车组专家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中国南、北车公司,8家工厂,3家研究所,2 所大学,2个铁路局,铁道部高速办、科技司、运输局装备部等22个单位的46位领导和专家。</P>
<P>会议的研讨中第5部分"建议综合"是这样说的:</P>
<P>5.1 引进急需技术
  认真分析在高速动车组产品开发、制造工艺、关键部件及运用检修等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抓住这次技贸结合引进国外200km/h动车组和300km/h以上高速动车组的大好时机,积极引进急需的关键技术,努力提高我国机车车辆的整体水平。
5.2 技术引进时要结合我国国情
  在引进的同时,要考虑好200km/h动车组和300km/h以上高速动车组的关系;要根据动车组的类型、运用情况、检修力量的布局研究制定好运用检修规范;要结合我国机车车辆集成及其关键部件制造的现状拟定好引进动车组的国产化方案。
5.3 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要积极探索在新的形势下铁路机车车辆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要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科研力量的积极性,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积极应用国际上成熟的先进技术,努力实现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
5.4 完善“先锋号”和“中华之星”高速动车组
  要进一步完善“先锋号”和“中华之星”高速动车组的试验、运用考验和技术评估工作,积极发展和完善现有成果与更好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相辅相成的。
5.5 加强基础研究
  针对目前我国动车组产品存在的性能、可靠性、制造工艺、关键部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建议加强基础研究,尤其是原始性试验研究,力争从根本解决这些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P>
<P>        综合来看,我们国家的机车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还不足以保200km/h甚至更高速度运行的绝对安全和投入商业运行中的稳定性.国家和铁道部制定的原则是引进,消化,吸收.改进我们自己的机车和车辆.我们承认落后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摆正位置和心态才有利于发挥国家统一规划,集中力量,取得突破.我们热切盼望能在我们自己的国产高速动车组奔驰在国内的各条铁路线上.但是我们也不能在技术和设备没有保障的情况下盲目的提出国产化.本着为国家负责,为人民负责的态度.我支持国家通过招标的方式,引进技术,积极消化吸收为我所用!</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9 22:48:51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30 23:22:29编辑过]
<P>我个人不反对从哪里引进设备。但引进这个东西,对铁路而言是否必要?在公路、航空的竞争下,铁路引进的经济效益到底多大?风险几何?</P><P>实际线路提速不仅仅是个车辆问题,还有线路、站点的设备、综合管理问题,如果这些上不去,一样也不行吧?有“既有线路设计标准低的客观影响.机车车辆的运行品质明显恶化.造成了机车部件的早期损坏”这么个结论,那么引进的车辆是否能可靠运行在这种线路上?谁家论证过?</P><P>“ 综合来看,我们国家的机车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还不足以保200km/h甚至更高速度运行的绝对安全和投入商业运行中的稳定性”,这话似乎有理(偶不是业内人事,不了解),但谁家又做过引进设备的论证?证明引进设备“具有在200km/h甚至更高速度运行的绝对安全和投入商业运行中的稳定性?”</P><P>这些年铁路提速也进步不小了,如果再进一步,会发生这么多的问题,那就先停下来,自己先补课,把功课作足再上。不要忘了,这些年来,好东西引进了,但用不起来的事情也太多太多。一味追求国产化率固不可取,但洋跃进一样害死人!</P><P>一句话:再也别做没条件也上的事情,停下来检讨检讨吧!</P>
<P>严重支持3楼 三菱每年要从我国买入数以千记的特制熔断器瓷套 我们卖给他的价格是60元RMB他们组装好后转卖给我们是100美圆 我们明明知道亏得大(组装成本大概是20~30RMB 我们能做出来)可还得做 因为我们造不出用那种熔断器的开关中的某些部件!!!我们的基础研究没跟上来啊。。。。。。。。。</P>
<P>啊呀!老点真车迷也!</P><P>关于中华之星,我知道的情况是,此车根本就是为专用客运高速线研制的,研制之初就没有用于既有线路提速的打算.该车的构造速度为270KM/H.设计经济时速是200KM/H,而既有线改造后,极限速度的200KM/H,平均时速大概都只有160KM/H,中华之星根本跑不起来.所以,它不会参加既有线路改造的投标.</P><P>另外,此次招标的重点并不是动车组,而是300组车底,预计明年用于济青提速的机车是SS9G,济南的司机已经去北京摸车了.关于SS8的高速牵引试验,那只是试验,不说明问题,其实SS8在是实际使用中已经出现启动时粘着摩擦系数太小的问题,人家起速慢都是因为功率不足,惟独SS8是粘着摩擦系数太小,没办法,轴重不够啊.SS8在京广线上遇到长大坡道明显就力不从心了!</P>
<P>这里还有车迷啊[em01]~</P><P>SS9有126吨,SS8才88吨。让SS8小马拉大车本来就违背了设计初衷。</P><P>蓝箭被广为垢病,也是正常现象。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和不断的改进,想一步登天拿出最完美的设计,是不现实的。只有积累和完善设计经验,才有可能诞生更经得其考验的作品。</P><P>运十的得失尚未成定论,但我坚信现代化不是买来的,是靠自己干出来的。</P><P>大家都是关心铁路的人,希望一起多探讨。</P>
高人在上,受小弟一拜!!
<P>关于蓝箭  伊朗的朋友很感兴趣</P><P>也有消息说 广深公司明年春运前引进进口动车更换蓝箭</P><P>现在大家讨论的有点偏了   似乎把重点落在是否小日本中标的消息上</P><P>我也可以告诉大家  现在的中标结果还没公布  那些说小日本中标的结果都是谣传</P><P>当初SS8就是为广深研发的...它适合跑小编组</P><P>至于18节左右的编组 还是靠SS9G或者7E吧</P><P>不过 我问过很多驾驶SS9G的大车 他们都说  SS9G的质量不敢恭维</P><P>希望株厂能把质量给提上去.....</P><P>送上一张我在深圳平湖拍的蓝箭给楼上几位前辈..</P>
<P>还有一张是 蓝箭+SS8  汇车的美图</P>
<B>以下是引用<I>Supersniper</I>在2004-8-31 13:48:00的发言:</B>

<P>...</P>
<P>运十的得失尚未成定论,但我坚信现代化不是买来的,是靠自己干出来的。</P>
<P>...</P>

<P>每年向美国送点钱,让美国支持一个中国,领导人高兴一点
<P>自己不造客机,年复一年,有个借口向美国送钱
<P>很好啊</P>
就是担心单纯引进阻碍了国内研发能力啊!核心技术不吃透,买的再好最终还是外人的!
<P>我好象被禁言了!!</P><P>试试能说不了!</P>
<P>任何事情都应该综合地去考虑,不能太片面!铁路我是外行,但我玩铁路大亨就有点体会,铁路系统不是全部都要最现代化,如果全用磁悬那肯定是亏本的!因为短途客运和公路交通发达的中途客运和货运,铁路不是经济的手段,以你个人考虑,如果到达某地方的时间差不多你会选择坐100元的豪华客车(每一小时开一班)还是120元的(每天开两班)的火车呢?广州到深圳为什么要选择国产蓝箭呢?我想是减少成本,因为该段铁路比较平坦,对列车的要求不高,既然国产的列车可以达到要求就应该使用国产,对于那些长途和区间段比较复杂和要求比较高的路线就应该使用性价好的列车,比如广州到北京就要使用性能高,安全性好有能比较快速的列车来跑,(当然也要在现有的铁轨基础下)满足安全和速度的要求,这些都要由专家们去评定,不是我们来定,国产现有的新型机车能否满足要求?运行的成本如何?都要以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无论日本,法国,加拿大,德国的实际铁路运输经营手法和管理都跟中国的不同,客货运量也不同,实际的需求也不同!如何综合评定呢?不是我们这些外行来说的算,要专家和铁路管理者来综合考虑,如果以后铁路系统由于选用的机车不能满足需要或者使的经营出现亏损那参加评定的人才算是罪人!论坛里的文章我都拜读了可惜好象没人就经营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呢?老拿机车的性能来评价?当然投标里也会有政治因素这个是中国的特色!太公分猪肉人人有分也是中国特色,比如广州的地铁工程和大学城工程不都是人人有份吗?不可能一个公司独缆的!至于背后有无受馈我不知道现在就能评说.</P><P> 我只希望所有参加评定招标的专家和管理者能以国家利益,从经营的长远利益出发综合考虑问题.谁损害国家的利益谁就是罪人!我们的机车生产厂家也不能因为失去了这个而灰心,应该从市场的角度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开发机车,技术当然要先进但如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就算你能跑1000公里/小时也没用!</P>
<P>我对铁路也是外行,但我的父母都是在铁路机关工作,听他们说,铁路现在的客运都是赔钱的,开得越多,赔的越多,但又不能不开,都是以货补客。</P><P>这次第六次提速主要是针对客运的,第五次提速的Z开头的列车的票价比打折后的飞机票差不多了,估计第六次提速后票价还要涨,那就和飞机票一样了,那你说你是坐飞机还是坐铁路</P>
<P>历史的经验证明,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都会失败。因为你的钱是可以量化的,对手的技术是不能量化的;</P><P>历史的经验还证明,洋人不卖的东西,我们还有可能搞成。比如原子弹、潜艇、油田的探测等等。</P><P>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是踏踏实实的干出来的。不可能花一点钱买来全套的核心技术,你还能全部消化吸收。换成是你你会这样卖?</P>
<B>以下是引用<I>二锅头爱好者</I>在2004-8-31 10:00:00的发言:</B>

<P>啊呀!老点真车迷也!</P>

<P>呵呵,专业级!</P>
<P>关于这次日笨企业中标高速铁路的事情,忍不住说几声。</P>
<P>1、关于招标</P>
<P>从目前来看,这次招标至少在程序上是合乎法律的,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铁道部有违法行为,也不能够因为有日笨企业中标就攻击铁道部有XX的行为。因为公开招标的规定就如此,建议大家下载【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学习。</P>
<P>2、关于日笨人在中标后的猫腻行为,这个只能说是我们自己的官员存在问题。马克思资本论说得好:资本家总是追求最大利润的。我们在招标书上和合同上没有对后续零配件和必须的配套设施做明确规定,人家当然要就此剥削你。其实不管是日笨还是米过企业,一概如此。不信诸位可以了解一下升级3年前购买的IBM或者HP主机其配件要多少钱,当然,合同有规定的除外。</P>
<P>3、既然是政府采购,政府就有责任首先扶持本国企业。因为你首先是本国人的政府,其次才是地球村的成员,普天之下,概莫能外。米国、日笨、欧洲的政府也是这么做的。以人为本,首先是以本国国民为本。</P>
<P>4、过于中华之星的性能问题,本人的看法是如果只是性能方面的差距,那就还是要向本国产品倾斜,除非是安全不能保障。说道广深高铁,本人经常来往于广州和深圳,似乎不见很多问题?不知道版主能否出示证据?</P>
<P>5、所谓的日元贷款,不提也罢!贷款就是贷款,经常把这个放在嘴边的先生不要忘记了,贷款是要还的,也是有利息的。而且日元贷款的数量,似乎不是很大,况且在每年税收超过20000亿人民币的今天,有没有必要把区区几十亿的日元贷款看的如此之高?没有日元贷款,还会有美元、欧元贷款进来,只要有钱可赚,什么元都会来的。</P>
<P>6、中日未来能否和平,本人的看法是不可能的。日笨和中国毕竟太近了,近的已经是互相碍手碍脚了。资源的争夺注定了双方不可能和平共处。远交近攻,这是千年以来证明了的正确的国策,除非一方彻底的承认失败并且融入另外一方,否则,中日根本不可能有和平可说。</P>
<P>7、中国能否通过购买日笨的机车学习到什么?我的看法是可以,但是可能性不会超过1%。日笨对其核心技术的封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早就吃过无数的苦头,无数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君不见,针式打印机的打印头技术,我们学会了吗?</P>
<P>8、还有很多很多,包括民族自尊等等,但是我只想说一句,既然不是朋友,就是假想的敌人,就应该遏制它。</P>
<P>9、铁道部也许有铁道部的苦衷,但是,希望铁道部乃至国务院的领导在决策之前三思:你们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国家的未来!</P>
<P>招标引进机车,车辆同时也引进技术,让国内的厂家消化吸收,然后再创新,少走弯路,节省大量的研发时间!</P><P>SS9不要有的人说的那么差,比SS8好了不少,关键还是走行部分不过关,还有就是好多关键部件需要进口,造价也不低! </P><P>铁路机车车辆企业有很多的弊端外人是难以想象的,比如说机车司机了望玻璃上一个小小的雨刷(刮雨器)漏水和刷片易脱问题, N十年都没有解决却开价近两千元. 招标引进国外机车车辆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想给国内机车车辆企业敲敲警钟,断了这种"只有我一家,不买也得买"的 "老大" 观念,告诉他们再不思进取,不下大力气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接下来就没饭吃了!</P>
<P>楼上说的有理!</P><P>特别是贷款这条,这些年我们自己的国有银行,好赖也有点货,最缺乏的就是好的贷款项目。</P><P>我就是不明白:如果说设备制造不行,那也就确实算了,但这些年国有银行的那么些百姓存款也没机会参与个好项目、楞要把自己的银行拖死啊?也不知道出的那门子邪?莫名其妙的把自己的金融机构抛开、还说这是有利条件?</P>[em0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 3:05:02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cjcwww</I>在2004-9-1 0:49:00的发言:</B>

<P>任何事情都应该综合地去考虑,不能太片面!铁路我是外行,但我玩铁路大亨就有点体会,铁路系统不是全部都要最现代化,如果全用磁悬那肯定是亏本的!因为短途客运和公路交通发达的中途客运和货运,铁路不是经济的手段,以你个人考虑,如果到达某地方的时间差不多你会选择坐100元的豪华客车(每一小时开一班)还是120元的(每天开两班)的火车呢?广州到深圳为什么要选择国产蓝箭呢?我想是减少成本,因为该段铁路比较平坦,对列车的要求不高,既然国产的列车可以达到要求就应该使用国产,对于那些长途和区间段比较复杂和要求比较高的路线就应该使用性价好的列车,比如广州到北京就要使用性能高,安全性好有能比较快速的列车来跑,(当然也要在现有的铁轨基础下)满足安全和速度的要求,这些都要由专家们去评定,不是我们来定,国产现有的新型机车能否满足要求?运行的成本如何?都要以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无论日本,法国,加拿大,德国的实际铁路运输经营手法和管理都跟中国的不同,客货运量也不同,实际的需求也不同!如何综合评定呢?不是我们这些外行来说的算,要专家和铁路管理者来综合考虑,如果以后铁路系统由于选用的机车不能满足需要或者使的经营出现亏损那参加评定的人才算是罪人!论坛里的文章我都拜读了可惜好象没人就经营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呢?老拿机车的性能来评价?当然投标里也会有政治因素这个是中国的特色!太公分猪肉人人有分也是中国特色,比如广州的地铁工程和大学城工程不都是人人有份吗?不可能一个公司独缆的!至于背后有无受馈我不知道现在就能评说.</P>
<P> 我只希望所有参加评定招标的专家和管理者能以国家利益,从经营的长远利益出发综合考虑问题.谁损害国家的利益谁就是罪人!我们的机车生产厂家也不能因为失去了这个而灰心,应该从市场的角度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开发机车,技术当然要先进但如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就算你能跑1000公里/小时也没用!</P>

<P>蓝箭的确能降低成本吗?  我看不是      蓝箭的车钩盖  质量真的不错
没跑多久就坏了  上次我到广深车辆段去看车   那里的朋友指着地上一堆车钩盖
告诉我  这盖经常坏   以前坏了就要跟株厂买    不过费用太高了   后面改成自己弄模生产了
所以现在蓝箭的车钩盖颜色是黄黄的 跟车身的颜色都不一样了..
<P>
<P>再说  蓝箭的座位...票上印的是新空调一等软座准高速   我朋友坐后问我  这硬得不能再硬的座位怎么能成为软座??我不知道怎么答他?!
<P>最怕就是蓝箭坏车  上次出的那个事故   弄得乘客又砸窗怎么的....最后还有乘客因为车厢里过闷晕倒了....
<P>
<P>广深公司即将引进新的动车组  蓝箭也将离开广深了........希望它能在其他地方继续发挥余热吧..
<P>个人比较喜欢现在环铁试验的长白山号...很像ICE3.....不过有车迷去偷拍后发现它的造工很差..失望</P>
<B>以下是引用<I>lylianga</I>在2004-9-1 2:20:00的发言:</B>

<P>招标引进机车,车辆同时也引进技术,让国内的厂家消化吸收,然后再创新,少走弯路,节省大量的研发时间!</P>
<P>SS9不要有的人说的那么差,比SS8好了不少,关键还是走行部分不过关,还有就是好多关键部件需要进口,造价也不低! </P>
<P>铁路机车车辆企业有很多的弊端外人是难以想象的,比如说机车司机了望玻璃上一个小小的雨刷(刮雨器)漏水和刷片易脱问题, N十年都没有解决却开价近两千元. 招标引进国外机车车辆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想给国内机车车辆企业敲敲警钟,断了这种"只有我一家,不买也得买"的 "老大" 观念,告诉他们再不思进取,不下大力气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接下来就没饭吃了!</P>

<P>
<P>SS9G的质量  相比之下还是差了点     我在沈阳机务段(SS9+SS9G大本营)问了很多大车   他们都说这车质量过不去  我想 常开这车的人比较有说服力吧?</P>
<P>上次在深圳  上了一台武南的SS9G   车上刚好有株厂的技术人员   我问大车乍会有技术人员跟车   大车告诉我这批SS9G老出问题  现在株厂派人跟车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株厂的人都告诉我   蓝箭跟SS9G在某些地方的质量是过不去的</P>
<P>不过我很喜欢SS9G  就是觉得它晃的太厉害了不爽...因为这样晃我无法拍车..</P>
<P>我有一个疑问:有交通部的存在,铁道部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如果说铁路网关系国家命脉,公路网,航空网呢!好象哪个都一样重要啊!!!!</P><P>感觉机构重叠了!</P>
<P>技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考虑民族感情就可以解决的。如果但是考虑民族感情就可以解决,我们当年搞喷气式飞机也就不用往苏联进口飞机研究了。当年我们搞原子弹,前期技术有苏联的支持(至少给了一个基础),后期有在国外归来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可以说,最基础的都不是我们国产的。所以我一直认为技术引进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这也非常合适现在我们中国的情况,我有钱,但是我没必要去买一种既贵又不好用的东西。</P><P>楼上的事例,韩国我不知道,不过我想如果这样的话,那警察局长就要下台了,你连匪徒都追不上,我要你警察何用?我要你警察是维持治安,不是要你去用国货。至于日本的F-2,已经停产了。90的性能不是一般的。</P>
<P>大家去看看这个帖子,我觉得分析还是挺全面的</P><P>http://www.tiexue.com/bbs/dispbbs.aspx?boardID=12&amp;ID=334719</P>
刚刚又在别处看到有人说第6次招标有结果了,到底出了吗?
<B>以下是引用<I>pengdong</I>在2004-9-1 10:49:00的发言:</B>

<P>我有一个疑问:有交通部的存在,铁道部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如果说铁路网关系国家命脉,公路网,航空网呢!好象哪个都一样重要啊!!!!</P>
<P>感觉机构重叠了!</P>

<P>交通部管理公路和水运.铁道部曾经一度撤消归交通部管辖.后来又再次单独设立铁道部.
<P>就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来说,国内主要物资如煤炭.水泥,钢铁,粮食等均依靠铁路运输,在旅客运输方面,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旅客对高价格的运输产品承受能力较低.对铁路中长途运输的依赖性还是比较大的.</P>
<B>以下是引用<I>huangjun2</I>在2004-9-1 11:12:00的发言:</B>

<P>技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考虑民族感情就可以解决的。如果但是考虑民族感情就可以解决,我们当年搞喷气式飞机也就不用往苏联进口飞机研究了。当年我们搞原子弹,前期技术有苏联的支持(至少给了一个基础),后期有在国外归来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可以说,最基础的都不是我们国产的。所以我一直认为技术引进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这也非常合适现在我们中国的情况,我有钱,但是我没必要去买一种既贵又不好用的东西。</P>
<P>楼上的事例,韩国我不知道,不过我想如果这样的话,那警察局长就要下台了,你连匪徒都追不上,我要你警察何用?我要你警察是维持治安,不是要你去用国货。至于日本的F-2,已经停产了。90的性能不是一般的。</P>

<P>当年我们是一穷二白,需要一些技术援助。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底子了,所然不太厚,但也要发展。运十我们就不说了,毕竟他还没有正式运营航行过。而像蓝箭,ss9,ss8等都有营运经验了,只是有一些不大不小的问题如车钩盖质量不好,座位太硬等问题就让他下马是否太可惜了
<P>F-2停产了我还真不知道,90式的各种数据是不一般但可靠性不敢恭维</P>
<P>全是铁道部封闭的体制之过,纯属闭门造车。面对全国爱国网民的的疑问不闻不问。铁道部办事不够透明,爱国网民与铁道部没有沟通,以致谣言四起。面对谣言铁道部又不能提供足够的公正,权威的答案来平复谣言。这令我想起前一段的2代身份证事件,只要官方做了足够必要的信息公开来回应爱国网民的的疑问事情就会平息下来,毕竟现代的网民都是有足够的智慧来判断是非的。</P><P>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足请指证,谢谢!</P>
<B>以下是引用<I>buaawzq</I>在2004-9-1 13:20:00的发言:</B>
&gt;
<P>当年我们是一穷二白,需要一些技术援助。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底子了,所然不太厚,但也要发展。运十我们就不说了,毕竟他还没有正式运营航行过。而像蓝箭,ss9,ss8等都有营运经验了,只是有一些不大不小的问题如车钩盖质量不好,座位太硬等问题就让他下马是否太可惜了

<P>F-2停产了我还真不知道,90式的各种数据是不一般但可靠性不敢恭维</P>


往往就是那些不大不小的问题就能体现出整体的工业水平和技术问题。
造不如买,造要担风险,买没风险,还有回扣,可以 中饱 私囊。国家得力益远,口袋近。
<P>关于动车组还是先采用国外技术(法国技术是最好的,鬼子的管理技术是最好的),国内的机车水平太差了,我参加了2004.8.14铁路提速,大家所说的SS9机车,在提速前期,好像是7天9次出现需要救援,这种技术水平太差!其次是车辆,大家可以看看国产普通车辆合德国进口(Z字头基本是进口的)的差距!</P>
<P>     潜水很久在这个问题憋不住了.</P><P>     在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面开放的情况下,争论国产化感觉有些不合适.别人比我们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能用?就是SS8,SS9机车上也使用了很多的进口货.随便看看就可以发现电器保护开关是"西门子",空气压缩机是"克诺尔"油压减震器是德国的.它们能算纯正的国产吗?</P><P>     要达到预定的设计指标和性能,在国产设备不能满足技术要求的情况下.使用进口设备有什么错?再延伸开来说,引进外国技术迅速提高我们的铁路企业技术水平,同时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有什么错?</P><P>     把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提高到不适当的高度来看待,是不理性的.最后简单的补充一句:国家对铁道部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同意见!</P>
<B>以下是引用<I>江帆</I>在2004-9-1 17:56:00的发言:</B>

<P>关于动车组还是先采用国外技术(法国技术是最好的,鬼子的管理技术是最好的),国内的机车水平太差了,我参加了2004.8.14铁路提速,大家所说的SS9机车,在提速前期,好像是7天9次出现需要救援,这种技术水平太差!其次是车辆,大家可以看看国产普通车辆合德国进口(Z字头基本是进口的)的差距!</P>

<P>有点问题  首先 今年提速是2004.4.18  不是8.14     最近好像局部调了一下图 没有提速吧?
<P>还有SS9  你说得也太差了吧 7天9次救援??  不可信     这样严重的问题株厂关门倒闭得了
<P>而且现在很多地方还在进SS9G   按你得说法  谁还敢买啊?
<P>Z字车用的是BSP(名称已改成25T)或者25T车底   不知道老兄说的全是德国进口是什么意思??
<P>生产25T的可是国内的车厂啊(不过有庞巴迪股份)
<P>
<P>PS:庞巴迪究竟是德国还是加拿大的??我怎么看到2个地方都有庞巴迪??</P>
只说一句:日本人从来不会给中国人技术的,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B>以下是引用<I>无敌88</I>在2004-9-1 21:17:00的发言:</B>
只说一句:日本人从来不会给中国人技术的,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P>
<P>是呀,我个人本来不反对买国外的技术,好的技术让他走进来本没什么错</P>
<P>但现在是我们能不能买来的问题,德国是不卖,法国的似乎又太贵,日本爱耍小花招是出了名的,骗了你那么多回难保这次不骗你</P>
<B>以下是引用<I>皑皑</I>在2004-9-1 18:02:00的发言:</B>

<P>     潜水很久在这个问题憋不住了.</P>
<P>     在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面开放的情况下,争论国产化感觉有些不合适.别人比我们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能用?就是SS8,SS9机车上也使用了很多的进口货.随便看看就可以发现电器保护开关是"西门子",空气压缩机是"克诺尔"油压减震器是德国的.它们能算纯正的国产吗?</P>
<P>     要达到预定的设计指标和性能,在国产设备不能满足技术要求的情况下.使用进口设备有什么错?再延伸开来说,引进外国技术迅速提高我们的铁路企业技术水平,同时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有什么错?</P>
<P>     把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提高到不适当的高度来看待,是不理性的.最后简单的补充一句:国家对铁道部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同意见!</P>

<P>照你的道理,好的东西都在国外,芯片有INTEL和AMD,飞机有空客和波音,汽车有世军各大汽车厂,还要中国自主的产品干吗?我们老老实实种点地,卖点玩具,做点打火机好了。
<P>我们的政府都去支持美国日本的先进企业得了,他们那里反正有最先进的技术。</P>
高铁就是运10的重演!
<B>以下是引用<I>皑皑</I>在2004-9-1 18:02:00的发言:</B>

<P>     潜水很久在这个问题憋不住了.</P>
<P>     在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面开放的情况下,争论国产化感觉有些不合适.别人比我们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能用?就是SS8,SS9机车上也使用了很多的进口货.随便看看就可以发现电器保护开关是"西门子",空气压缩机是"克诺尔"油压减震器是德国的.它们能算纯正的国产吗?</P>
<P>     要达到预定的设计指标和性能,在国产设备不能满足技术要求的情况下.使用进口设备有什么错?再延伸开来说,引进外国技术迅速提高我们的铁路企业技术水平,同时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有什么错?</P>
<P>     把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提高到不适当的高度来看待,是不理性的.最后简单的补充一句:国家对铁道部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同意见!</P>

<P>说得没错,SS9上面进口的东东太多了,与其高价进口散件,不如全车进口,还可以引进技术,有什么不可以?其实,我国的第一代电力机车的原形车就是进口车,后面才发展出现在的SS9改!为什么动车组现在准备走同样的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最后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国产车,有人就有这么大的意见呢?
<P>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消息,招标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好象是10%给了庞巴迪,90%由法日与国内的两家合资公司分摊!</P>
<B>以下是引用<I>lylianga</I>在2004-9-2 11:21:00的发言:</B>
&gt;
<P>说得没错,SS9上面进口的东东太多了,与其高价进口散件,不如全车进口,还可以引进技术,有什么不可以?其实,我国的第一代电力机车的原形车就是进口车,后面才发展出现在的SS9改!为什么动车组现在准备走同样的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最后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国产车,有人就有这么大的意见呢?

<P>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消息,招标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好象是10%给了庞巴迪,90%由法日与国内的两家合资公司分摊!</P>

<P>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这只是你的一厢情愿吧?
<P>你会对日本人说,来我把我们的先进技术给你,你去消化吸收创新吧!会么?
<P>最终我们的结局估计又是:引进-消化不了-再引进-再消化不了..........
<P>其实仔细想一想,所谓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都是很难行得通的,因为每一项系统的工程里面,涉及到技术细节的方方面面,很多都是日积月累起来的,都是经过无数经验和失败得出来的,想投机取巧,其结果永远只能掌握皮毛。
<P>因此中国现在最缺乏的不是所谓最先进的技术,我们需要的技术,应该是立足于我们现阶段技术水平的东西,是一些很基础的东西。
<P>运10的悲剧又要在高铁身上重演,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