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欲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4:18:58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3-16/175522127048_2.shtml
中国失去的,被印度人毫不犹豫地捡了回来

  印度欲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由于中国“用工荒”,印度服装业来自欧美的订单已经增长了超过10%。

  整理 | 李强

  对于中国的“用工荒”,印度媒体乐观地预言:“印度制造业的机会到了。”

  《印度经济时报》就是乐观者之一。该报3月初发表评论说:“经历了十年快速发展之后,中国工业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动荡局面。感谢独生子女政策让中国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印度终于有机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了。”

  从世界后勤到世界工厂

  有一个传说至今仍在印度广为流传。

  据说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外贸部某位高官到印度访问时说:“我来印度,是想看看中国15~20年后会发展成什么样。”他的本意可能并非中国比印度落后20年,而是害怕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中国社会也会出现印度当时的混乱局面。但不少印度人坚信,本国在国际竞争中对中国占有优势。

  看到欧美跨国企业的新工厂落户在越南、印度尼西亚和中亚,印度经济界也高呼:“新的机遇到了。”

  印度经济界并不是盲目乐观,其人口结构要远远优于中国。联合国预测,2010~2020年间,印度将新增1.2亿劳动人口,而同一时期,中国仅能提供1900万新劳动力。再过10年,两国之间的差距会更加明显。中国开始进入老龄社会,劳动力不断减少,而印度依然有上亿人口要找工作。

  由于在IT业和服务业的成功,印度现在已经被称为“世界的后勤”。未来,印度还可能成为世界工厂。根据德勤全球制造业小组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在世界居于首位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印度能够超越韩国、美国和日本成为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第二的国家就让人不解了。

  其实这份报告强调的是“竞争力”三个字,也就是潜力。印度拥有众多科学和工程人才,拥有熟练运用英语的劳动力大军,还拥有可灵活制定政策的政府管理体制。正是考虑到这些优势,德勤全球制造业小组才预言印度会成为世界主要制造中心。

  但潜力归潜力,印度的制造业相对于中国真的有优势吗?

  压榨女工换来的低成本

  目前,在中国想找出带有“印度制造”字样的商品,恐怕只能到服装店了。纺织业是印度最主要的制造业,每年印度出口商品中,纺织品占16.6%。

  班加罗尔被视为印度的IT产业中心,但很多人不知道,那里还是印度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每天清晨,火车慢悠悠地驶进班加罗尔车站,几分钟时间里,数万名年轻姑娘涌向车站出口——她们是住在周边市镇的纺织女工,最远的住在40多公里外的小镇上。

  印度目前有3500万纺织业工人,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中国只有1900万纺织工人。仅在班加罗尔一地,就有1200多家服装厂和超过50万纺织服装业工人。

  这些纺织厂现在正等待着中国错失的订单。因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这里的日子一直不好过。来自欧美国家的订单锐减,工厂只能大幅裁员,印度人第一次认识到,似乎纺织业并不能提供稳定的工作。

  班加罗尔地区生产的服装大多是只能在欧美国家超市销售的廉价货。2009年,这里一家名为Sonal的服装厂因缺乏订单停工,1500名工人同时失业。在小城杜达巴拉普尔,大多数年轻人都到30公里外的班加罗尔服装厂打工,2009年,这个小镇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失业。

  最严重的时候,印度全国有50万纺织业工人失业。

  服装厂是许多印度农村女孩走出家门找工作的第一站,也可能是她们唯一能找到工作的地方。失业的威胁让印度服装业得以维持较低的工资水平。

  印度学者苏哈思尼·辛格(Suhasini Singh)评论说:“印度在全球纺织服装业取得的成功,是建立在无数女性牺牲自身基本权益的基础上的。许多生产线上的女工每小时要缝制100多件衣服,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们没有休息日,甚至没时间去厕所。”根据印度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印度肺结核病人中,有80%是纺织业工人,因为他们工作的车间环境恶劣,空气中漂浮的纤维绒毛上附着着大量致病菌和病毒。

  许多女孩称自己工作的服装厂为“地狱”。班加罗尔的纺织女工巴努说:“哪怕请一天假,也要扣工资。我们的工作没有保障,监工总是威胁我们不好好干活就滚蛋。”

  2007年,纺织女工阿姆死在了班加罗尔的“三角服饰厂”。厂方对其家人解释说她是自杀。但工友们后来对媒体透露,阿姆去世当天,在工厂里遭到了监工的谩骂和侮辱,他们甚至把她推倒,然后朝她身上扔东西。三角服饰厂有1500名工人,隶属于拥有超过4万名员工的Gokuldas集团,这个集团为彪马等欧美著名品牌生产服装。

  这种情况并非偶然。员工稍有过失就遭到监工的辱骂甚至殴打在印度的服装厂中是常有的事儿,甚至有女工在服装厂里被殴打致死的报道。但这样的报道往往只是出现在本地报纸的角落,甚至不能激起人们一丝愤怒。

  中国工人要求更高的薪酬待遇,而在印度,虽然1994年政府就颁布了最低工资法案,但直到今天也没有在中小企业实施。印度大多数纺织工厂属于中小企业。因为在很多印度人看来,只有政府和IT公司才是正规的工作岗位,适用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国际劳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印度纺织工人没有任何社会保险。在一些工厂中,厕所甚至饮用水都是奢侈品。工人每天要干10~12个小时,如果想周末休息也可以,那每天工作时间就要延长两个小时。印度纺织厂所有的生产线旁都没有椅子,所有人都要站着干活。在这些生产线上,技术最熟练的缝纫工一天最多能赚到140卢比(约合20元人民币)。印度纺织厂使用的机器比中国落后15年,许多人因操作失误失去了手指。

  尽管如此,低成本确实为印度争取到了来自中国的订单。根据印度《商业标准报》2月22日报道,印度纺织服装业发现,新一年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订单已增加大约10%~15%。印度纺织工业协会负责人表示,“由于中国劳动成本上升,一些原本计划给中国公司的订单现在已经转向了印度,尽管印度出口量目前只占全球服装出口市场的4%,而中国依然占据将近30%。”

  有哪些先天不足?

  这些订单或许并不能说明什么。

  尽管印度政府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自诩热门投资地点,但统计数字却给印度人泼了一盆冷水。过去一年,进入印度的外资已经减少近1/3。

  根据印度央行发表的一项报告显示,在印度,取得环境许可与土地所有权极为费时,政府繁文缛节,公共建设落后,这些都导致外资不敢在印度大规模投资建厂。

  落后的制造业水平也可能是跨国企业望而却步的原因,甚至会让印度凭借低价格从中国手中抢走订单的如意算盘落空。

  去年圣诞节,承载着印度航天大国梦的“GSLV”大推力火箭再次出现故障,升空后连同搭载的印度产通讯卫星一起爆炸,化为碎片。印度舆论分析认为,制造工艺不过硬是造成火箭爆炸的主要原因。

  在印度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更多地展现出其精神层面的创造力。印度是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古老宗教的发源地,同时在哲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却没有流传下来精美的古代工艺品或者令人叹为观止的手工器物。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印度制造业“先天不足”的一个例证。

  即使是今天,许多来到印度旅游的国人离开前都会失望地发现购买纪念品是件很犯愁的事儿。印度街头贩卖最多的纪念品是一种核桃大小的小木雕,有大象等各种动物图案,但雕工粗糙,又缺乏非洲文化那种古朴的美感。对比中国旅游景点各种精美的纪念品,印度人动手能力之差可见一斑。

  印度人拥有与国际接轨的语言优势,在逻辑思维、财会体制方面与美国和英国类似,因此近十年来服务业和软件产业快速发展。但就如历史重演一般,制造业却一直没有大的发展。

  目前,印度制造业对GDP的贡献只有17%,本国产品大多较为低端。据说印度国内生产销售的手机,不论是国际品牌还是本国品牌,零部件大部分要从中国进口。以至于一些印度经济学家在媒体上惊呼,印度与中国在制造业上的差距越拉越大。

  要真正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印度现在有多个问题需要解决,既要提升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还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因为让这么多人进入工厂工作的同时,就要考虑好他们一旦失业要怎么办。

  此外,印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让人意外:那就是印度式的民主。例如印度规定:要转让一块土地,需要75%的土地所有者同意才行,这让印度全国至今仍无法建设大规模的物流网络,建设大型工厂也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专访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部副主任李健

  中国用工荒会持续多久?

  未来30年,中国都要面临制造业成本不断增加的挑战,但可以借此机会调整产业结构。

  记者 | 李强

  《世界博览》:近几年,中国制造业的人力成本上升了多少?

  李健: “用工荒”以及制造业普遍加薪到底让成本增加了多少,行业内还没有精确的统计,目前只能依据一些媒体的估算。从2010年本田汽车厂工人工罢、要求加薪开始,沿海地区制造业工人薪酬普遍上涨了10%~20%。其实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从那时起,制造业工人的薪酬水平就一直在上涨。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最早提出中国的人口红利将消失。像从前那样,工厂工资十年不变仍然可以招到工人的日子已经永远过去了。

  《世界博览》:成本上升对外贸出口有没有影响?

  李健: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肯定会有。但2010年中国出口总量依然上涨了31.3%。十一五期间,年出口总量增速均达到15%以上。如果没有增加的这部分成本,估计中国出口的增速会更快。调整产业结构的压力也会相对小些,不会像现在这样紧迫。

  《世界博览》:据您了解,哪些产业受到的影响最严重?

  李健:在用工荒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肯定最大,比如纺织业、制鞋业、玩具业、电子产品生产等。这些企业里,工人薪酬支出占总成本的比例最高,所以受影响最大。

  与之相比,资本密集型,对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受到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

  《世界博览》:有报道说中国制造业成本近些年来一直在提高,哪些原因导致了成本提高?

  李健:中国不单单正在经过“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到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其他的生产要素价格也在上涨。

  中国曾经是煤炭出口大国,但现在却成了进口国。中国的资源,比方说水、电、石油以及各种服务价格都在上涨。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土地很便宜,企业很容易就可以兴建大片大片的厂房,但现在土地转让成本非常高,选址建厂不再像过去一样简单。

  2000年之后,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的问题也突显出来。过去,中国环保标准低,因此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本也比较低,而现在,国家对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也导致制造业成本的提高。

  《世界博览》:对于用工荒以及制造业成本的提高,中国目前有哪些对策?

  李健:中国的对策都写在了“十二五纲要”里面。例如将粗放型的经济转变为集约型,不再依赖要素,这个要素既包括各种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注重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升服务和产业竞争力。

  《世界博览》:发达国家的订单,是否有从中国流往其他国家的迹象?主要流入哪些国家?

  李健:现在看来,中国用工荒,制造业工人薪酬增加,成本上升,肯定会影响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已经不仅仅是价格一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另外,中国的招商环境也很好。

  尽管中国打工族正在要求更高的薪酬,但整体看来,中国工人吃苦耐劳的特点没有变化。

  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中国产业聚集度高。因此外国企业下单后,工厂可以很快备齐原料,完成生产。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可能不再是全球最低的,但供货能力可以说是全球最强的。

  因此,一些低附加值的产业,例如纺织服装业,正在从中国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例如许多欧美服装品牌会到东南亚、南亚寻找供货商。我们在国内买到的运动鞋,越南制造的也越来越多了。

  《世界博览》:您觉得用工荒的现象会持续多久?

  李健:用工荒带来的成本上升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未来30年中,中国都要面对这个挑战。■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3-16/175522127048_2.shtml
中国失去的,被印度人毫不犹豫地捡了回来

  印度欲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由于中国“用工荒”,印度服装业来自欧美的订单已经增长了超过10%。

  整理 | 李强

  对于中国的“用工荒”,印度媒体乐观地预言:“印度制造业的机会到了。”

  《印度经济时报》就是乐观者之一。该报3月初发表评论说:“经历了十年快速发展之后,中国工业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动荡局面。感谢独生子女政策让中国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印度终于有机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了。”

  从世界后勤到世界工厂

  有一个传说至今仍在印度广为流传。

  据说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外贸部某位高官到印度访问时说:“我来印度,是想看看中国15~20年后会发展成什么样。”他的本意可能并非中国比印度落后20年,而是害怕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中国社会也会出现印度当时的混乱局面。但不少印度人坚信,本国在国际竞争中对中国占有优势。

  看到欧美跨国企业的新工厂落户在越南、印度尼西亚和中亚,印度经济界也高呼:“新的机遇到了。”

  印度经济界并不是盲目乐观,其人口结构要远远优于中国。联合国预测,2010~2020年间,印度将新增1.2亿劳动人口,而同一时期,中国仅能提供1900万新劳动力。再过10年,两国之间的差距会更加明显。中国开始进入老龄社会,劳动力不断减少,而印度依然有上亿人口要找工作。

  由于在IT业和服务业的成功,印度现在已经被称为“世界的后勤”。未来,印度还可能成为世界工厂。根据德勤全球制造业小组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在世界居于首位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印度能够超越韩国、美国和日本成为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第二的国家就让人不解了。

  其实这份报告强调的是“竞争力”三个字,也就是潜力。印度拥有众多科学和工程人才,拥有熟练运用英语的劳动力大军,还拥有可灵活制定政策的政府管理体制。正是考虑到这些优势,德勤全球制造业小组才预言印度会成为世界主要制造中心。

  但潜力归潜力,印度的制造业相对于中国真的有优势吗?

  压榨女工换来的低成本

  目前,在中国想找出带有“印度制造”字样的商品,恐怕只能到服装店了。纺织业是印度最主要的制造业,每年印度出口商品中,纺织品占16.6%。

  班加罗尔被视为印度的IT产业中心,但很多人不知道,那里还是印度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每天清晨,火车慢悠悠地驶进班加罗尔车站,几分钟时间里,数万名年轻姑娘涌向车站出口——她们是住在周边市镇的纺织女工,最远的住在40多公里外的小镇上。

  印度目前有3500万纺织业工人,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中国只有1900万纺织工人。仅在班加罗尔一地,就有1200多家服装厂和超过50万纺织服装业工人。

  这些纺织厂现在正等待着中国错失的订单。因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这里的日子一直不好过。来自欧美国家的订单锐减,工厂只能大幅裁员,印度人第一次认识到,似乎纺织业并不能提供稳定的工作。

  班加罗尔地区生产的服装大多是只能在欧美国家超市销售的廉价货。2009年,这里一家名为Sonal的服装厂因缺乏订单停工,1500名工人同时失业。在小城杜达巴拉普尔,大多数年轻人都到30公里外的班加罗尔服装厂打工,2009年,这个小镇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失业。

  最严重的时候,印度全国有50万纺织业工人失业。

  服装厂是许多印度农村女孩走出家门找工作的第一站,也可能是她们唯一能找到工作的地方。失业的威胁让印度服装业得以维持较低的工资水平。

  印度学者苏哈思尼·辛格(Suhasini Singh)评论说:“印度在全球纺织服装业取得的成功,是建立在无数女性牺牲自身基本权益的基础上的。许多生产线上的女工每小时要缝制100多件衣服,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们没有休息日,甚至没时间去厕所。”根据印度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印度肺结核病人中,有80%是纺织业工人,因为他们工作的车间环境恶劣,空气中漂浮的纤维绒毛上附着着大量致病菌和病毒。

  许多女孩称自己工作的服装厂为“地狱”。班加罗尔的纺织女工巴努说:“哪怕请一天假,也要扣工资。我们的工作没有保障,监工总是威胁我们不好好干活就滚蛋。”

  2007年,纺织女工阿姆死在了班加罗尔的“三角服饰厂”。厂方对其家人解释说她是自杀。但工友们后来对媒体透露,阿姆去世当天,在工厂里遭到了监工的谩骂和侮辱,他们甚至把她推倒,然后朝她身上扔东西。三角服饰厂有1500名工人,隶属于拥有超过4万名员工的Gokuldas集团,这个集团为彪马等欧美著名品牌生产服装。

  这种情况并非偶然。员工稍有过失就遭到监工的辱骂甚至殴打在印度的服装厂中是常有的事儿,甚至有女工在服装厂里被殴打致死的报道。但这样的报道往往只是出现在本地报纸的角落,甚至不能激起人们一丝愤怒。

  中国工人要求更高的薪酬待遇,而在印度,虽然1994年政府就颁布了最低工资法案,但直到今天也没有在中小企业实施。印度大多数纺织工厂属于中小企业。因为在很多印度人看来,只有政府和IT公司才是正规的工作岗位,适用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国际劳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印度纺织工人没有任何社会保险。在一些工厂中,厕所甚至饮用水都是奢侈品。工人每天要干10~12个小时,如果想周末休息也可以,那每天工作时间就要延长两个小时。印度纺织厂所有的生产线旁都没有椅子,所有人都要站着干活。在这些生产线上,技术最熟练的缝纫工一天最多能赚到140卢比(约合20元人民币)。印度纺织厂使用的机器比中国落后15年,许多人因操作失误失去了手指。

  尽管如此,低成本确实为印度争取到了来自中国的订单。根据印度《商业标准报》2月22日报道,印度纺织服装业发现,新一年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订单已增加大约10%~15%。印度纺织工业协会负责人表示,“由于中国劳动成本上升,一些原本计划给中国公司的订单现在已经转向了印度,尽管印度出口量目前只占全球服装出口市场的4%,而中国依然占据将近30%。”

  有哪些先天不足?

  这些订单或许并不能说明什么。

  尽管印度政府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自诩热门投资地点,但统计数字却给印度人泼了一盆冷水。过去一年,进入印度的外资已经减少近1/3。

  根据印度央行发表的一项报告显示,在印度,取得环境许可与土地所有权极为费时,政府繁文缛节,公共建设落后,这些都导致外资不敢在印度大规模投资建厂。

  落后的制造业水平也可能是跨国企业望而却步的原因,甚至会让印度凭借低价格从中国手中抢走订单的如意算盘落空。

  去年圣诞节,承载着印度航天大国梦的“GSLV”大推力火箭再次出现故障,升空后连同搭载的印度产通讯卫星一起爆炸,化为碎片。印度舆论分析认为,制造工艺不过硬是造成火箭爆炸的主要原因。

  在印度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更多地展现出其精神层面的创造力。印度是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古老宗教的发源地,同时在哲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却没有流传下来精美的古代工艺品或者令人叹为观止的手工器物。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印度制造业“先天不足”的一个例证。

  即使是今天,许多来到印度旅游的国人离开前都会失望地发现购买纪念品是件很犯愁的事儿。印度街头贩卖最多的纪念品是一种核桃大小的小木雕,有大象等各种动物图案,但雕工粗糙,又缺乏非洲文化那种古朴的美感。对比中国旅游景点各种精美的纪念品,印度人动手能力之差可见一斑。

  印度人拥有与国际接轨的语言优势,在逻辑思维、财会体制方面与美国和英国类似,因此近十年来服务业和软件产业快速发展。但就如历史重演一般,制造业却一直没有大的发展。

  目前,印度制造业对GDP的贡献只有17%,本国产品大多较为低端。据说印度国内生产销售的手机,不论是国际品牌还是本国品牌,零部件大部分要从中国进口。以至于一些印度经济学家在媒体上惊呼,印度与中国在制造业上的差距越拉越大。

  要真正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印度现在有多个问题需要解决,既要提升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还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因为让这么多人进入工厂工作的同时,就要考虑好他们一旦失业要怎么办。

  此外,印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让人意外:那就是印度式的民主。例如印度规定:要转让一块土地,需要75%的土地所有者同意才行,这让印度全国至今仍无法建设大规模的物流网络,建设大型工厂也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专访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部副主任李健

  中国用工荒会持续多久?

  未来30年,中国都要面临制造业成本不断增加的挑战,但可以借此机会调整产业结构。

  记者 | 李强

  《世界博览》:近几年,中国制造业的人力成本上升了多少?

  李健: “用工荒”以及制造业普遍加薪到底让成本增加了多少,行业内还没有精确的统计,目前只能依据一些媒体的估算。从2010年本田汽车厂工人工罢、要求加薪开始,沿海地区制造业工人薪酬普遍上涨了10%~20%。其实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从那时起,制造业工人的薪酬水平就一直在上涨。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最早提出中国的人口红利将消失。像从前那样,工厂工资十年不变仍然可以招到工人的日子已经永远过去了。

  《世界博览》:成本上升对外贸出口有没有影响?

  李健: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肯定会有。但2010年中国出口总量依然上涨了31.3%。十一五期间,年出口总量增速均达到15%以上。如果没有增加的这部分成本,估计中国出口的增速会更快。调整产业结构的压力也会相对小些,不会像现在这样紧迫。

  《世界博览》:据您了解,哪些产业受到的影响最严重?

  李健:在用工荒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肯定最大,比如纺织业、制鞋业、玩具业、电子产品生产等。这些企业里,工人薪酬支出占总成本的比例最高,所以受影响最大。

  与之相比,资本密集型,对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受到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

  《世界博览》:有报道说中国制造业成本近些年来一直在提高,哪些原因导致了成本提高?

  李健:中国不单单正在经过“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到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其他的生产要素价格也在上涨。

  中国曾经是煤炭出口大国,但现在却成了进口国。中国的资源,比方说水、电、石油以及各种服务价格都在上涨。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土地很便宜,企业很容易就可以兴建大片大片的厂房,但现在土地转让成本非常高,选址建厂不再像过去一样简单。

  2000年之后,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的问题也突显出来。过去,中国环保标准低,因此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本也比较低,而现在,国家对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也导致制造业成本的提高。

  《世界博览》:对于用工荒以及制造业成本的提高,中国目前有哪些对策?

  李健:中国的对策都写在了“十二五纲要”里面。例如将粗放型的经济转变为集约型,不再依赖要素,这个要素既包括各种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注重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升服务和产业竞争力。

  《世界博览》:发达国家的订单,是否有从中国流往其他国家的迹象?主要流入哪些国家?

  李健:现在看来,中国用工荒,制造业工人薪酬增加,成本上升,肯定会影响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已经不仅仅是价格一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另外,中国的招商环境也很好。

  尽管中国打工族正在要求更高的薪酬,但整体看来,中国工人吃苦耐劳的特点没有变化。

  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中国产业聚集度高。因此外国企业下单后,工厂可以很快备齐原料,完成生产。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可能不再是全球最低的,但供货能力可以说是全球最强的。

  因此,一些低附加值的产业,例如纺织服装业,正在从中国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例如许多欧美服装品牌会到东南亚、南亚寻找供货商。我们在国内买到的运动鞋,越南制造的也越来越多了。

  《世界博览》:您觉得用工荒的现象会持续多久?

  李健:用工荒带来的成本上升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未来30年中,中国都要面对这个挑战。■
中国早就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了。不是这个转化周边小屁国根本就没有机会。
另外庆幸自己不是印度人。
阿三先解决运输问题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