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工荒影响在美进口商 部分企业转至越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1:28:46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3-16/175522127048.shtml
一个美国商人的“中国烦恼”

  全球纠结中国“用工荒”

  印度、越南欲取代中国成“世界工厂”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对于一个劳动力依然极度过剩的国家,珠江三角洲等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地区在春节后出现严重用工荒的报道让人很有些难以理解。”《华尔街日报》对此浓墨重笔地惊呼道。

  不仅如此,世界主要媒体都聚焦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上,谷歌新闻英文版相关中国“用工荒”报道数量超过9000条。

  世界如此关注,不由得让《世界博览》编辑部重新审视“用工荒”对世界产生的“蝴蝶效应”。

  于是,我们锁定了一位在美国本土销售中国商品的商人,通过他的“中国苦恼”来折射用工荒对美国的影响,以及“中国造”涨价后他们的打算;本刊特约记者还一线调查了越南制造业,寻找为何跨国企业纷纷将订单从中国转向那里的答案;我们还探访印度,剖析它是否有成为“中国替代者”的潜质。

  所有这些只是为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或许正经历着“世界工厂”的另一种“真实”:在中国人口红利越来越少的情形下,曾经的优势无疑将是一段莫名的隐痛;而在产业升级尚未实现的历史缝隙中,“涅槃”的痛苦正从那里不断涌出。

  “世界的中国纠结”,无论是烦恼还是窃喜,一个新的时代可能已经开篇;遭遇与机遇,其实就像钱币的正反面一样——就看你摁住了哪一面。

  “用工荒”影响波及美国

  一个美国进口商的“中国烦恼”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用工荒”正以蝴蝶效应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的进口商们。

  特约记者 | 尚未迟(发自美国)

  在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东南角区域,集中了很多从事服装纺织品进口批发的华裔商人,他们的货源地大多在中国南方各地,因此,对“用工荒”问题给自己生意上带来的影响都颇有感触。年近五十的潘先生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

  无奈的潘先生

  潘先生在20年前从香港移民来美,在洛杉矶经营服装进口批发生意已经有十年多了,主要从中国广东佛山和福建厦门等地进口服装,然后批发给美国西南部各州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在2005年美国经济景气较好的时候,潘先生还曾经试图向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供应牛仔裤,但考虑到货款回笼周期太长导致资金周转不畅等因素,他还是主攻一些小型连锁超市和小型批发商,积累了相当稳定的客户群。

  谈起中国南方“用工荒”的蝴蝶效应,潘先生的话匣子一打开就难以合拢了。他对《世界博览》记者说,“在美国做了几年服装进口生意之后,我就感受到中国年不太好过,后来总结出一些经验,比如每年到了秋季,我都会比平常多订一个季度的货,因为临近年底的感恩节和圣诞节旺季,销售量会增加很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农历新年期间中国的生产厂家基本上都停工,不再接受新订单,或者把供货价格提高,而交货速度会变得很慢,因为工人大多数回老家过年了。”

  以往,潘先生会在元宵节前后向中国的生产厂家下达春季服装的订单,此时的供货价格和发货速度都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但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潘先生得到的回应是供货价格提高了将近2成,而且交货速度还要延长至少3个星期。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今年厂家通过邮件发过来的款式种类比往年要少很多,甚至部分所谓的新款,可以明显看出是在去年款式的基础上稍微进行修改而来的。

  潘先生说,“我最近面临很大的压力,深怕一些客户会向我的竞争对手订货,从而直接导致订单量下降,进货成本进一步增加,这样一来就很快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周期里面。”作为一个进口批发商,最害怕的就是遇到这样的局面。而潘先生的最大供货商是在广东佛山的一家服装厂,经过多次交涉,厂家表示非常抱歉,但春季服装实在没有办法减价,也没有办法再增加更多的款式,因为今年的“用工荒”实在太严重了。

  据厂家方面介绍,往年元宵节前后,到老家过年的工人们基本都回到工厂,开始恢复正常的生产作业,而且款式一般都已经设计到位,但今年元宵节过后两个星期,工人返厂率还不到6成,厂家不得不提高工资到处招聘。在去年薪水的基础上增加10%开始,一直到增加近50%,还是没有招聘到足够多的熟练缝纫工。结果就是产量不足,新款式减少,生产效率降低,供货成本增加。

  “越南制造”发威

  无奈之中,厂家向潘先生承诺,他们可以尽量提早给客户提供今年夏季的服装式样,并且争取今年夏季的服装批发价格和去年持平。对此,潘先生虽然在口头上表示感激,但心里还是觉得不太踏实。

  他对《世界博览》特约记者说,“目前这种高成本聘请工人的情况在短时间恐怕无法解决,工资一旦涨上去就很难下调,这上涨了近一半的铁板钉钉的劳工成本,只能在供货价格方面进行消化”。

  “这两年的生意真是越来越难做了,美国消费者的钱包不鼓,人民币升值持续不断,还有去年以来的棉花涨价,再加上今年的劳工成本飞涨,进口服装单件价格成本越来越高,而有些产品的质量反而越来越差。”潘先生慨叹道,“但幸运的是,我的客户群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流失,也许是因为我的对手也都遇到同样的问题,大家都是小心翼翼地在厂家和批发商之间周旋。”

  谈到目前的对策,潘先生向《世界博览》记者透露,他即将去中国江西、湖南等地考察一些具有较好出口资质的服装生产厂家,把冬装和春装的订单分散到那边去。“我听说广东佛山的厂家就有很多工人是从这两个省来的,想必那里的当地熟练缝纫工人会比较多一些。”至于是否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寻找可替代的供货商,潘先生很明确地表示,自己还是熟悉中国大陆的经营环境和文化氛围,业务沟通与交通来往都比较便捷,近期还不想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寻找值得信任的合作者。

  不过他也表示,自己已经感受到来自当地一些越南裔服装进口商的竞争压力。“越南人也过农历新年,但没听说有生产厂家长时间缺工的问题,所以他们从越南进货一直比较顺畅,价格也不贵,不过样式和质量还是不如我们从中国南方进口的。我依然有信心留住自己的主要客户。”

  产业链优势尚存

  《世界博览》记者随后通过电话连线采访了在纽约等地经营袜子进口批发生意的林先生,他的年纪比潘先生小几岁,但在美国做进口商的经历却多了几年,因此也有不少想法和见地是蛮独到的。

  从小在浙江瑞安长大的林先生向记者表示,自己在很早以前就遇到过春节前后供货瓶颈的问题,因此,对于选择生产厂家方面考虑得比较周到,现在的主要供货厂家就在自己熟悉的家乡——瑞安。

  瑞安80%的工人来自当地的农村,而且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一个规则或者说是习惯,每到黄金周期间都是有足够多的工人自愿当班,当然他们会得到合理的加班费,而放假轮休的只是办公人员,因此基本上不影响生产出货。

  “我们的厂家对于工人管理下足了功夫,在提高福利之外还增加了一些人情味,因此逢年过节也都能确保供货顺畅,适当增加一点劳工成本是可以接受的。”林先生说,“导致供货价格提高的成本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原料和辅料涨价,包装费和运费涨价等,但是我们在美国市场坚持自主品牌,经营利润还是有保障的。如果是给大型连锁超市供货商做贴牌加工,利润空间就非常有限了,再遇到因厂家开工不足而导致批量上不去的情况,这个生意就很难做了。”

  坚决不做贴牌加工的林先生补充说,“美国韩裔进口商也大多是从中国大陆进货的,他们的品牌经营理念是值得我们华裔同行学习的,低价竞争的办法无法消化那些难以控制的涨价因素。其实这十年来,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产品的认可度是越来越高了,只要我们的产品保持优良的品质和较高的性价比,这个市场是可以越做越大的。”

  至于会不会像潘先生一样到劳工充裕的内陆省份寻找新的供货生产厂家,林先生表示暂时不会,因为能够全面确保产品质量的成熟供应链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搬走的。他说,“你可以移植几棵树,但要搬迁一片树林谈何容易?以袜子和皮鞋制造业来讲,在浙南地区有一应俱全的配套供应链,小到针线辅料,大到包装纸箱,以及高效的物流系统,还有义乌这样独一无二的小商品集散基地,到哪里可以比较完全地复制出来呢?”

  当记者提及一些美国进口商把目光转移到越南和印度的时候,林先生认为不必大惊小怪。他说,“至少就我熟知的袜子加工行业,中国厂商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我可以简要举个例子,2005年的时候,浙江诸暨有家袜子工厂搬迁到越南,主要目的是规避美国的纺织品进口配额,另外也可以节省大概20%的劳工成本。但是三年之后就不得不撤回来了,因为配套的供应链形成不了,哪怕是缝纫针坏了,也要到国内请师傅去修,机器设备的维修就更费时费力了。”

  林先生也表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某些纺织品加工业会变得更加成熟,但毕竟生产规模有限,很难赶超中国经过30年时间打造的成熟供应链。据他介绍,由于中国厂家对袜子生产设备的需求很大,意大利的有关设备制造商只做中国人的生意,无暇顾及其他国家厂家的订单。

  林先生还说,“虽然我自己没有去过南亚国家,但知道有同行和客户到那边订货,据说印度一些袜子厂家的包装纸箱只有两种规格,因为缺乏配套的纸箱生产商;而巴基斯坦只能做黑白灰颜色的袜子,因为没有相应的彩色印染厂。我觉得这其中还隐含一些经营文化的因素,我们中国人善于取长补短,扬长避短,这对于培育和完善加工行业的供应链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可以克服原料成本和劳工成本上涨的不利影响。”■

  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使越南也出现了“用工荒”

  欧美公司为何相中越南?

  越来越多的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企业逐渐从中国、泰国等传统市场转到越南。

  特约记者 | 刘刚  (发自越南)

  胡志明市是越南经济的火车头,市内的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吸收了全国各地大量的务工人员。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每个春节过后都会为招工发愁。尽管纺织、制鞋、电子、通讯、零售等用工大户在春节前就着手招聘工作,但仍无法解决“用工荒”。

  春节让离家在外的越南劳动者有机会回家团聚,而春节也让越南工业区、出口加工区内企业主寝食难安。他们担心春节长假过后工人不能按时返回工厂或者干脆不来上班。越南媒体报道说,今年春节后“用工荒”继续上演,虽然比去年春节有所减轻,但缺少工人比例仍在25%~30%。

  进入平衡发展期

  家在河内市郊区的陈芳兰曾在胡志明市一纺织企业打工两年。当《世界博览》记者问她为何放弃在胡志明市工作时,她解释道,“以前胡志明市的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数量全国第一。每年春节结束后重新返回胡志明市时,我还会带上周围的年轻人一起去,介绍他们到我们公司上班。但现在各省都陆续发展工业区经济,区内企业不断增加,我不想离家那么远,更愿意在家乡附近的工业区上班。”

  陈芳兰的讲述从侧面表明,越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正在改变。

  越南各地对外资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高度重视,这些企业不但为地方带来不菲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地方国内生产总值,也切实解决了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就业的难题,促进了地方社会的稳定。

  此外,随着越南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工人在胡志明市等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增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动力不足。陈芳兰坦言,同物价上涨幅度相比,工资虽然有所增加但也是杯水车薪。

  纺织和制衣业在越南制造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不但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还解决了一大批从农村涌向城市的劳动力就业难题。据几家纺织公司负责招聘的专员介绍,这些企业招聘工人的标准为初中以上学历。纺纱、织布、设备修理等熟练工人月工资在130万至160万越盾(1美元约合2.1万越盾)。

  普通工人的工资为140万到150万越盾。对于将刚刚进入纺织行业的工人,公司一般会提供为期20天左右的免费技能培训,培训期间每人可领取90万的基本补贴。工厂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三个月的试用期结束后,公司将为员工缴纳社会、医疗等保险。

  据越南统计总局数据显示,拥有1000名工人以上规模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6%,而77%的企业为中小企业。为数不多的大型纺织企业每月向工人支付230万至270万越盾的工资,其他中小企业向工人支付的工资大多在100万越盾左右。

  虽然工资水平高于政府规定的93万越盾的最低月工资标准,但为了留住工人,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将工资提高到150万越盾或更高,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但有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近期越南政府将电价上调15%以上以及燃油价格的大幅上调,工人生活成本增加,实际招聘工资要远高于上述水平。

  尽管企业使出涨薪的撒手锏,但却不能留住工人。据越南纺织制造业工会统计,行业内的大企业由于待遇较好,因此工人变动比例为15%至20%,在一些中小企业工人变动比例为20%至30%,而在一些外资企业里,这一比例高达40%。

  为招聘到足够的工人,企业不得不靠涨工资、增加补贴来吸引劳动力,在一些制造业集中的工业区内甚至还出现了互挖墙脚的恶性竞争。企业勒紧腰带改善工人薪酬待遇,而工人似乎并不买账。原因很简单,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基本生活成本增加,上涨的工资杯水车薪,不足以吸引劳动者。

  为什么选择越南?

  纺织、制衣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充足、稳定是保证企业生产线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尽管纺织制造业的附加值不高,却解决了200万越南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目前,越南75%的纺织产品用于出口,其中有55%出口到美国,20%出口到欧盟,10%出口到日本。越南纺织企业还积极主动开拓日本、俄罗斯、中东地区等新兴市场。

  特别是东盟同日本签署的贸易协定生效后,越南出口到日本市场的纺织品将享受进口零关税待遇。此外,越南纺织企业越来越重视国内市场开发。据统计,每年越南国内纺织品消费需求高达25亿至30亿美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南纺织、制衣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企业逐渐从中国、印度、泰国等传统市场转战越南。越南纺织产品质量高、品类全,供应稳定是吸引外商关注越南的原因。

  在东盟内部,越南的人工成本低于泰国,与印度尼西亚持平,但比柬埔寨、老挝、缅甸要高。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外商认为越南工人生产效率比老、柬、缅高,越南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质量已得到肯定,因此,更愿意将越南作为行业转移的目的地。

  据统计,目前约有441家韩国纺织企业来越南投资,2008年韩国企业在越南纺织制衣业投资7.37亿美元,仅次于投资中国的数额。

  在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越南纺织制衣业越来越被国际市场看好。但随着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加大对越南纺织品进口的限制,越南纺织制衣业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中国国内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了解“用工荒”的燃眉之急,曾传出到越南招聘工人的打算。对于这一传闻,越南各界反响不一。从事劳务输出业务的阮梅禄主要把越南适龄劳动力介绍到台湾工作。

  当《世界博览》记者问阮梅禄如何看中国大陆企业来越南招工的传闻时,她并不惊讶。她表示,“这对于越南的劳务输出公司来讲是个商机,关键是用工企业给出的待遇是否能吸引越南工人。”近年来,随着越南海外劳务输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越南劳动力有机会到国外工作。但不少越南劳动力到国外后发现实际的工作状态与之前介绍和想象的有很大差别。

  阮梅禄说,“现在并不缺劳务输出的名额,缺少的是劳动力。

  以前在越南农村地区很容易招到愿意到国外务工的年轻人,但现在他们看了有关越南工人在他国遭遇不公平对待的一些新闻报道后,对出国务工表现得很慎重。”

  陈芳兰也告诉记者,中国大陆的公司来越南招工是件好事情,但公司信誉要有保证,要为越南工人办理合法的务工许可。如果待遇很有竞争力,她愿意去中国大陆工作。

  越南等一些东南亚国家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从农村涌向城市的普通劳动者尚未具备同工业社会相匹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这成为导致“用工荒”和“工罢”等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些国家一味强调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化的物质层面建设关注过多,对特定人群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技能培养、精神塑造关注不够,因此,“用工荒”是城市化进程绕不开的一道坎。■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3-16/175522127048.shtml
一个美国商人的“中国烦恼”

  全球纠结中国“用工荒”

  印度、越南欲取代中国成“世界工厂”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对于一个劳动力依然极度过剩的国家,珠江三角洲等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地区在春节后出现严重用工荒的报道让人很有些难以理解。”《华尔街日报》对此浓墨重笔地惊呼道。

  不仅如此,世界主要媒体都聚焦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上,谷歌新闻英文版相关中国“用工荒”报道数量超过9000条。

  世界如此关注,不由得让《世界博览》编辑部重新审视“用工荒”对世界产生的“蝴蝶效应”。

  于是,我们锁定了一位在美国本土销售中国商品的商人,通过他的“中国苦恼”来折射用工荒对美国的影响,以及“中国造”涨价后他们的打算;本刊特约记者还一线调查了越南制造业,寻找为何跨国企业纷纷将订单从中国转向那里的答案;我们还探访印度,剖析它是否有成为“中国替代者”的潜质。

  所有这些只是为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或许正经历着“世界工厂”的另一种“真实”:在中国人口红利越来越少的情形下,曾经的优势无疑将是一段莫名的隐痛;而在产业升级尚未实现的历史缝隙中,“涅槃”的痛苦正从那里不断涌出。

  “世界的中国纠结”,无论是烦恼还是窃喜,一个新的时代可能已经开篇;遭遇与机遇,其实就像钱币的正反面一样——就看你摁住了哪一面。

  “用工荒”影响波及美国

  一个美国进口商的“中国烦恼”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用工荒”正以蝴蝶效应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的进口商们。

  特约记者 | 尚未迟(发自美国)

  在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东南角区域,集中了很多从事服装纺织品进口批发的华裔商人,他们的货源地大多在中国南方各地,因此,对“用工荒”问题给自己生意上带来的影响都颇有感触。年近五十的潘先生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

  无奈的潘先生

  潘先生在20年前从香港移民来美,在洛杉矶经营服装进口批发生意已经有十年多了,主要从中国广东佛山和福建厦门等地进口服装,然后批发给美国西南部各州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在2005年美国经济景气较好的时候,潘先生还曾经试图向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供应牛仔裤,但考虑到货款回笼周期太长导致资金周转不畅等因素,他还是主攻一些小型连锁超市和小型批发商,积累了相当稳定的客户群。

  谈起中国南方“用工荒”的蝴蝶效应,潘先生的话匣子一打开就难以合拢了。他对《世界博览》记者说,“在美国做了几年服装进口生意之后,我就感受到中国年不太好过,后来总结出一些经验,比如每年到了秋季,我都会比平常多订一个季度的货,因为临近年底的感恩节和圣诞节旺季,销售量会增加很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农历新年期间中国的生产厂家基本上都停工,不再接受新订单,或者把供货价格提高,而交货速度会变得很慢,因为工人大多数回老家过年了。”

  以往,潘先生会在元宵节前后向中国的生产厂家下达春季服装的订单,此时的供货价格和发货速度都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但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潘先生得到的回应是供货价格提高了将近2成,而且交货速度还要延长至少3个星期。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今年厂家通过邮件发过来的款式种类比往年要少很多,甚至部分所谓的新款,可以明显看出是在去年款式的基础上稍微进行修改而来的。

  潘先生说,“我最近面临很大的压力,深怕一些客户会向我的竞争对手订货,从而直接导致订单量下降,进货成本进一步增加,这样一来就很快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周期里面。”作为一个进口批发商,最害怕的就是遇到这样的局面。而潘先生的最大供货商是在广东佛山的一家服装厂,经过多次交涉,厂家表示非常抱歉,但春季服装实在没有办法减价,也没有办法再增加更多的款式,因为今年的“用工荒”实在太严重了。

  据厂家方面介绍,往年元宵节前后,到老家过年的工人们基本都回到工厂,开始恢复正常的生产作业,而且款式一般都已经设计到位,但今年元宵节过后两个星期,工人返厂率还不到6成,厂家不得不提高工资到处招聘。在去年薪水的基础上增加10%开始,一直到增加近50%,还是没有招聘到足够多的熟练缝纫工。结果就是产量不足,新款式减少,生产效率降低,供货成本增加。

  “越南制造”发威

  无奈之中,厂家向潘先生承诺,他们可以尽量提早给客户提供今年夏季的服装式样,并且争取今年夏季的服装批发价格和去年持平。对此,潘先生虽然在口头上表示感激,但心里还是觉得不太踏实。

  他对《世界博览》特约记者说,“目前这种高成本聘请工人的情况在短时间恐怕无法解决,工资一旦涨上去就很难下调,这上涨了近一半的铁板钉钉的劳工成本,只能在供货价格方面进行消化”。

  “这两年的生意真是越来越难做了,美国消费者的钱包不鼓,人民币升值持续不断,还有去年以来的棉花涨价,再加上今年的劳工成本飞涨,进口服装单件价格成本越来越高,而有些产品的质量反而越来越差。”潘先生慨叹道,“但幸运的是,我的客户群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流失,也许是因为我的对手也都遇到同样的问题,大家都是小心翼翼地在厂家和批发商之间周旋。”

  谈到目前的对策,潘先生向《世界博览》记者透露,他即将去中国江西、湖南等地考察一些具有较好出口资质的服装生产厂家,把冬装和春装的订单分散到那边去。“我听说广东佛山的厂家就有很多工人是从这两个省来的,想必那里的当地熟练缝纫工人会比较多一些。”至于是否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寻找可替代的供货商,潘先生很明确地表示,自己还是熟悉中国大陆的经营环境和文化氛围,业务沟通与交通来往都比较便捷,近期还不想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寻找值得信任的合作者。

  不过他也表示,自己已经感受到来自当地一些越南裔服装进口商的竞争压力。“越南人也过农历新年,但没听说有生产厂家长时间缺工的问题,所以他们从越南进货一直比较顺畅,价格也不贵,不过样式和质量还是不如我们从中国南方进口的。我依然有信心留住自己的主要客户。”

  产业链优势尚存

  《世界博览》记者随后通过电话连线采访了在纽约等地经营袜子进口批发生意的林先生,他的年纪比潘先生小几岁,但在美国做进口商的经历却多了几年,因此也有不少想法和见地是蛮独到的。

  从小在浙江瑞安长大的林先生向记者表示,自己在很早以前就遇到过春节前后供货瓶颈的问题,因此,对于选择生产厂家方面考虑得比较周到,现在的主要供货厂家就在自己熟悉的家乡——瑞安。

  瑞安80%的工人来自当地的农村,而且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一个规则或者说是习惯,每到黄金周期间都是有足够多的工人自愿当班,当然他们会得到合理的加班费,而放假轮休的只是办公人员,因此基本上不影响生产出货。

  “我们的厂家对于工人管理下足了功夫,在提高福利之外还增加了一些人情味,因此逢年过节也都能确保供货顺畅,适当增加一点劳工成本是可以接受的。”林先生说,“导致供货价格提高的成本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原料和辅料涨价,包装费和运费涨价等,但是我们在美国市场坚持自主品牌,经营利润还是有保障的。如果是给大型连锁超市供货商做贴牌加工,利润空间就非常有限了,再遇到因厂家开工不足而导致批量上不去的情况,这个生意就很难做了。”

  坚决不做贴牌加工的林先生补充说,“美国韩裔进口商也大多是从中国大陆进货的,他们的品牌经营理念是值得我们华裔同行学习的,低价竞争的办法无法消化那些难以控制的涨价因素。其实这十年来,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产品的认可度是越来越高了,只要我们的产品保持优良的品质和较高的性价比,这个市场是可以越做越大的。”

  至于会不会像潘先生一样到劳工充裕的内陆省份寻找新的供货生产厂家,林先生表示暂时不会,因为能够全面确保产品质量的成熟供应链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搬走的。他说,“你可以移植几棵树,但要搬迁一片树林谈何容易?以袜子和皮鞋制造业来讲,在浙南地区有一应俱全的配套供应链,小到针线辅料,大到包装纸箱,以及高效的物流系统,还有义乌这样独一无二的小商品集散基地,到哪里可以比较完全地复制出来呢?”

  当记者提及一些美国进口商把目光转移到越南和印度的时候,林先生认为不必大惊小怪。他说,“至少就我熟知的袜子加工行业,中国厂商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我可以简要举个例子,2005年的时候,浙江诸暨有家袜子工厂搬迁到越南,主要目的是规避美国的纺织品进口配额,另外也可以节省大概20%的劳工成本。但是三年之后就不得不撤回来了,因为配套的供应链形成不了,哪怕是缝纫针坏了,也要到国内请师傅去修,机器设备的维修就更费时费力了。”

  林先生也表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某些纺织品加工业会变得更加成熟,但毕竟生产规模有限,很难赶超中国经过30年时间打造的成熟供应链。据他介绍,由于中国厂家对袜子生产设备的需求很大,意大利的有关设备制造商只做中国人的生意,无暇顾及其他国家厂家的订单。

  林先生还说,“虽然我自己没有去过南亚国家,但知道有同行和客户到那边订货,据说印度一些袜子厂家的包装纸箱只有两种规格,因为缺乏配套的纸箱生产商;而巴基斯坦只能做黑白灰颜色的袜子,因为没有相应的彩色印染厂。我觉得这其中还隐含一些经营文化的因素,我们中国人善于取长补短,扬长避短,这对于培育和完善加工行业的供应链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可以克服原料成本和劳工成本上涨的不利影响。”■

  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使越南也出现了“用工荒”

  欧美公司为何相中越南?

  越来越多的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企业逐渐从中国、泰国等传统市场转到越南。

  特约记者 | 刘刚  (发自越南)

  胡志明市是越南经济的火车头,市内的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吸收了全国各地大量的务工人员。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每个春节过后都会为招工发愁。尽管纺织、制鞋、电子、通讯、零售等用工大户在春节前就着手招聘工作,但仍无法解决“用工荒”。

  春节让离家在外的越南劳动者有机会回家团聚,而春节也让越南工业区、出口加工区内企业主寝食难安。他们担心春节长假过后工人不能按时返回工厂或者干脆不来上班。越南媒体报道说,今年春节后“用工荒”继续上演,虽然比去年春节有所减轻,但缺少工人比例仍在25%~30%。

  进入平衡发展期

  家在河内市郊区的陈芳兰曾在胡志明市一纺织企业打工两年。当《世界博览》记者问她为何放弃在胡志明市工作时,她解释道,“以前胡志明市的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数量全国第一。每年春节结束后重新返回胡志明市时,我还会带上周围的年轻人一起去,介绍他们到我们公司上班。但现在各省都陆续发展工业区经济,区内企业不断增加,我不想离家那么远,更愿意在家乡附近的工业区上班。”

  陈芳兰的讲述从侧面表明,越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正在改变。

  越南各地对外资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高度重视,这些企业不但为地方带来不菲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地方国内生产总值,也切实解决了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就业的难题,促进了地方社会的稳定。

  此外,随着越南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工人在胡志明市等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增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动力不足。陈芳兰坦言,同物价上涨幅度相比,工资虽然有所增加但也是杯水车薪。

  纺织和制衣业在越南制造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不但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还解决了一大批从农村涌向城市的劳动力就业难题。据几家纺织公司负责招聘的专员介绍,这些企业招聘工人的标准为初中以上学历。纺纱、织布、设备修理等熟练工人月工资在130万至160万越盾(1美元约合2.1万越盾)。

  普通工人的工资为140万到150万越盾。对于将刚刚进入纺织行业的工人,公司一般会提供为期20天左右的免费技能培训,培训期间每人可领取90万的基本补贴。工厂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三个月的试用期结束后,公司将为员工缴纳社会、医疗等保险。

  据越南统计总局数据显示,拥有1000名工人以上规模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6%,而77%的企业为中小企业。为数不多的大型纺织企业每月向工人支付230万至270万越盾的工资,其他中小企业向工人支付的工资大多在100万越盾左右。

  虽然工资水平高于政府规定的93万越盾的最低月工资标准,但为了留住工人,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将工资提高到150万越盾或更高,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但有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近期越南政府将电价上调15%以上以及燃油价格的大幅上调,工人生活成本增加,实际招聘工资要远高于上述水平。

  尽管企业使出涨薪的撒手锏,但却不能留住工人。据越南纺织制造业工会统计,行业内的大企业由于待遇较好,因此工人变动比例为15%至20%,在一些中小企业工人变动比例为20%至30%,而在一些外资企业里,这一比例高达40%。

  为招聘到足够的工人,企业不得不靠涨工资、增加补贴来吸引劳动力,在一些制造业集中的工业区内甚至还出现了互挖墙脚的恶性竞争。企业勒紧腰带改善工人薪酬待遇,而工人似乎并不买账。原因很简单,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基本生活成本增加,上涨的工资杯水车薪,不足以吸引劳动者。

  为什么选择越南?

  纺织、制衣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充足、稳定是保证企业生产线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尽管纺织制造业的附加值不高,却解决了200万越南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目前,越南75%的纺织产品用于出口,其中有55%出口到美国,20%出口到欧盟,10%出口到日本。越南纺织企业还积极主动开拓日本、俄罗斯、中东地区等新兴市场。

  特别是东盟同日本签署的贸易协定生效后,越南出口到日本市场的纺织品将享受进口零关税待遇。此外,越南纺织企业越来越重视国内市场开发。据统计,每年越南国内纺织品消费需求高达25亿至30亿美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南纺织、制衣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企业逐渐从中国、印度、泰国等传统市场转战越南。越南纺织产品质量高、品类全,供应稳定是吸引外商关注越南的原因。

  在东盟内部,越南的人工成本低于泰国,与印度尼西亚持平,但比柬埔寨、老挝、缅甸要高。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外商认为越南工人生产效率比老、柬、缅高,越南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质量已得到肯定,因此,更愿意将越南作为行业转移的目的地。

  据统计,目前约有441家韩国纺织企业来越南投资,2008年韩国企业在越南纺织制衣业投资7.37亿美元,仅次于投资中国的数额。

  在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越南纺织制衣业越来越被国际市场看好。但随着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加大对越南纺织品进口的限制,越南纺织制衣业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中国国内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了解“用工荒”的燃眉之急,曾传出到越南招聘工人的打算。对于这一传闻,越南各界反响不一。从事劳务输出业务的阮梅禄主要把越南适龄劳动力介绍到台湾工作。

  当《世界博览》记者问阮梅禄如何看中国大陆企业来越南招工的传闻时,她并不惊讶。她表示,“这对于越南的劳务输出公司来讲是个商机,关键是用工企业给出的待遇是否能吸引越南工人。”近年来,随着越南海外劳务输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越南劳动力有机会到国外工作。但不少越南劳动力到国外后发现实际的工作状态与之前介绍和想象的有很大差别。

  阮梅禄说,“现在并不缺劳务输出的名额,缺少的是劳动力。

  以前在越南农村地区很容易招到愿意到国外务工的年轻人,但现在他们看了有关越南工人在他国遭遇不公平对待的一些新闻报道后,对出国务工表现得很慎重。”

  陈芳兰也告诉记者,中国大陆的公司来越南招工是件好事情,但公司信誉要有保证,要为越南工人办理合法的务工许可。如果待遇很有竞争力,她愿意去中国大陆工作。

  越南等一些东南亚国家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从农村涌向城市的普通劳动者尚未具备同工业社会相匹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这成为导致“用工荒”和“工罢”等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些国家一味强调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化的物质层面建设关注过多,对特定人群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技能培养、精神塑造关注不够,因此,“用工荒”是城市化进程绕不开的一道坎。■
调高出口越南电价50%,拉闸限电。。。。。。得瑟个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