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国周边环境趋于恶化[要求置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8:23:34
[香港《信报》8月19日文章]题:和平崛起:北京如何化解周边敌意?(作者:香港政治评论员邱震海)</P>
最近半年,尤其是台湾大选之后,北京面临的整体国际环境明显恶化。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几个月前所谓的“中美关系是建交32年来最好的时期”的话语,经“5.20”后美国在对台军售问题上的翻云覆雨而成为一场滑稽的记忆。日本与中国在东海大陆架能源问题上的争执,俄罗斯“安大线”的夭折,以及来自南海疆域的种种敬警示讯号,均向人们作出某种提示。</P>
与此同时,北京最近正式提出“富国强兵”的口号,并以“能战方能言和”作为其逻辑注脚。正在沿海举行的军事演习,则似乎从一个侧面强化了这一气氛。</P>
现在看来,真正困难的是台湾问题:不管过去十年北京对台政策有多少失误,事到如今,北京再多的善意或“新思维”都已无济于事,对外为陈水扁置若罔闻,对内则难以为各种强硬派别和利益团体所接受。</P>
也正是在台湾问题的背景下,北京的军事强硬路线逐渐鲜明;而这一路线被放到中国整体国策框架下,就有了以强大国防保卫经济建设成果的迫切感。但北京需要非常清醒认识的一点是:台湾问题只是中国作为大国的一个比较主要的方面,中国的整体国策,尤其是处理经济和国防的关系,切忌仅从台湾问题出发,而应综合考虑中国的长远利益。中国的综合国力发展至今,“和平崛起”之路已经展开,其实面临一个任何大国崛起过程中难免的浮躁和自我膨胀情绪;而这种情绪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阻止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P>
逐渐险恶的周边环境</P>
严格说来,北京最近面临的国际形势恶化,只是中国近年逐渐险恶的周边环境的一个缩影。无论在东北亚还是东南亚,抑或在中亚和南亚,从北韩核危机到南海海域争端,从台海危机到日益紧密的美日军事联盟,从美军尖刀直插后背的阿富汗到印巴替在的核风险,中国面临的都是一团团正在炙热滚动的岩浆。</P>
究其原因,每一个潜在冲突点都有其直接契机和心理土壤,但从大框架上看无疑都与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有关,而且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而由台海危机而导致的战争风险,客观上加剧了周边国家对另的恐惧。同时不可否认,中国近年从民间到政府的自我膨胀情绪,客观上成为这一紧张因素的催化剂。“大国外交”“和平崛起”“富国强兵”“能战方能言和”等一系列口号和策略,在一个不恰当的时空环境里,将原本极富正面意义的事物推至极端,从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P>
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要经历少则三四十年,多则五六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崛起之路才刚刚迈出了第一步,整个本世纪上半叶都将伴随中国的崛起过程。北京有必要迅速化解目前在中国周围的敌意,从而为今后几十年的崛起铺垫一个平稳的基础。</P>
化解敌意的三个关键</P>
而在这方面,北京需要把握住三个关键:一、正确评估国际形势,尤其是周边环境及其敌意程度对中国的影响;二、正确把握台湾问题的力度及其在中国长远发展中的位置;三、正确把握“安全优先论”的尺度,及其对“中国威胁论”的副作用。</P>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互动活跃,敌我难分。由于国际格局处于急剧重组过程中,因此各种种势力(尤其是潜在敌对方)无不各自保持高度警觉,但又注重接触,希冀在探索式的互动中视对方政策取向来调整自身的政策。但正因如此,政策误判几率极高,决策者每每将互动中的临界行为视作实质策略,并制订相应的强硬措施,由引导致恶性循环。</P>
这一特点适用于中美、中日、中印和中俄关系,也适用于中国处理东南亚问题和台湾问题。而北京需要做的是:在探索式的互动中准确评估形势,恰当发出信号,从而使对方制订出友善的政策。</P>
当然,台湾问题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死结。但台湾问题除了可以运用上述思维外,同时还极须注意的是:中国的未来发展有其更为长远的利益,台湾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麻烦,但绝非决定性的障碍;切不可仅从台湾问题的角度来审视乃至确定国家长远策略。</P>
北京也须十分谨慎处理所谓的“安全优先论”或“富国强兵”策略。当然,任何一国的综合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面临“经济优先还是安全优先”的两难命题,但国力强大只是一般情况下国家安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若由此而导致周边敌意聚集(止前已有此趋势),那么一个军力强大的中国可能是一个更不安全的中国(更不要说由引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代价)。因此,虽然邓小平20年前的“韬光养晦”策略已有适应新形势的必要,但在相当长的阶段里,中国还是应选择“相对安全”的模式,亦即在基本消弭周边敌意的基础上,以先进但绝非超一流的军力,安享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内自由。</P>
在这方面,近年弥漫在大陆的轻外交、重军事的思潮,有必要引起北京的高度重视。<p></p></P>[香港《信报》8月19日文章]题:和平崛起:北京如何化解周边敌意?(作者:香港政治评论员邱震海)</P>
最近半年,尤其是台湾大选之后,北京面临的整体国际环境明显恶化。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几个月前所谓的“中美关系是建交32年来最好的时期”的话语,经“5.20”后美国在对台军售问题上的翻云覆雨而成为一场滑稽的记忆。日本与中国在东海大陆架能源问题上的争执,俄罗斯“安大线”的夭折,以及来自南海疆域的种种敬警示讯号,均向人们作出某种提示。</P>
与此同时,北京最近正式提出“富国强兵”的口号,并以“能战方能言和”作为其逻辑注脚。正在沿海举行的军事演习,则似乎从一个侧面强化了这一气氛。</P>
现在看来,真正困难的是台湾问题:不管过去十年北京对台政策有多少失误,事到如今,北京再多的善意或“新思维”都已无济于事,对外为陈水扁置若罔闻,对内则难以为各种强硬派别和利益团体所接受。</P>
也正是在台湾问题的背景下,北京的军事强硬路线逐渐鲜明;而这一路线被放到中国整体国策框架下,就有了以强大国防保卫经济建设成果的迫切感。但北京需要非常清醒认识的一点是:台湾问题只是中国作为大国的一个比较主要的方面,中国的整体国策,尤其是处理经济和国防的关系,切忌仅从台湾问题出发,而应综合考虑中国的长远利益。中国的综合国力发展至今,“和平崛起”之路已经展开,其实面临一个任何大国崛起过程中难免的浮躁和自我膨胀情绪;而这种情绪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阻止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P>
逐渐险恶的周边环境</P>
严格说来,北京最近面临的国际形势恶化,只是中国近年逐渐险恶的周边环境的一个缩影。无论在东北亚还是东南亚,抑或在中亚和南亚,从北韩核危机到南海海域争端,从台海危机到日益紧密的美日军事联盟,从美军尖刀直插后背的阿富汗到印巴替在的核风险,中国面临的都是一团团正在炙热滚动的岩浆。</P>
究其原因,每一个潜在冲突点都有其直接契机和心理土壤,但从大框架上看无疑都与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有关,而且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而由台海危机而导致的战争风险,客观上加剧了周边国家对另的恐惧。同时不可否认,中国近年从民间到政府的自我膨胀情绪,客观上成为这一紧张因素的催化剂。“大国外交”“和平崛起”“富国强兵”“能战方能言和”等一系列口号和策略,在一个不恰当的时空环境里,将原本极富正面意义的事物推至极端,从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P>
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要经历少则三四十年,多则五六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崛起之路才刚刚迈出了第一步,整个本世纪上半叶都将伴随中国的崛起过程。北京有必要迅速化解目前在中国周围的敌意,从而为今后几十年的崛起铺垫一个平稳的基础。</P>
化解敌意的三个关键</P>
而在这方面,北京需要把握住三个关键:一、正确评估国际形势,尤其是周边环境及其敌意程度对中国的影响;二、正确把握台湾问题的力度及其在中国长远发展中的位置;三、正确把握“安全优先论”的尺度,及其对“中国威胁论”的副作用。</P>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互动活跃,敌我难分。由于国际格局处于急剧重组过程中,因此各种种势力(尤其是潜在敌对方)无不各自保持高度警觉,但又注重接触,希冀在探索式的互动中视对方政策取向来调整自身的政策。但正因如此,政策误判几率极高,决策者每每将互动中的临界行为视作实质策略,并制订相应的强硬措施,由引导致恶性循环。</P>
这一特点适用于中美、中日、中印和中俄关系,也适用于中国处理东南亚问题和台湾问题。而北京需要做的是:在探索式的互动中准确评估形势,恰当发出信号,从而使对方制订出友善的政策。</P>
当然,台湾问题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死结。但台湾问题除了可以运用上述思维外,同时还极须注意的是:中国的未来发展有其更为长远的利益,台湾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麻烦,但绝非决定性的障碍;切不可仅从台湾问题的角度来审视乃至确定国家长远策略。</P>
北京也须十分谨慎处理所谓的“安全优先论”或“富国强兵”策略。当然,任何一国的综合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面临“经济优先还是安全优先”的两难命题,但国力强大只是一般情况下国家安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若由此而导致周边敌意聚集(止前已有此趋势),那么一个军力强大的中国可能是一个更不安全的中国(更不要说由引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代价)。因此,虽然邓小平20年前的“韬光养晦”策略已有适应新形势的必要,但在相当长的阶段里,中国还是应选择“相对安全”的模式,亦即在基本消弭周边敌意的基础上,以先进但绝非超一流的军力,安享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内自由。</P>
在这方面,近年弥漫在大陆的轻外交、重军事的思潮,有必要引起北京的高度重视。<p></p></P>
自说自话,
<P>顶!~</P>
<P>谢谢楼上的支持,看来本文无人想看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