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E外交”攻心术升级 宣传攻势转向网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20:35:05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2/24/c_121116777.htm

今年10月1日起,美国之音将全面停止中文广播。图为美国之音播音室
1111.jpg

国务院重点抓,将网络等新媒体工具作为对中国宣传战的利器

  很多年纪较长的中国听众可能都听过美国之音(VOA)的广播。几十年来,这家老牌媒体巨头一直是受众最多的西方中文广播机构。然而,2月16日,美国政府部门传出消息,美国之音的中文广播和电视节目将全面停止。

  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宣布,美国国务院将推出中文的“推特”(Twitter)帖子,以和华人直接交流。耐人寻味的是,这两件看起来不怎么搭边的事件,背后却有着紧密的关联性。专家认为,围绕“美国外交利益”这个关键词,美国的对华“攻心术”已经发生了新变化。

宣传攻势转向网络

  据悉,从今年10月1日起,美国之音将会全面停止中文短波、中波以及卫星电视广播, 全面取消粤语广播,普通话广播裁员超过二分之一, 将从目前的69人裁减到31人。

  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中国进行广播政治宣传的时代将结束。美国之音从1942年开始一直是受众最多的西方中文广播机构。根据美国广播理事会最新市场调查,美国之音中文广播在中国的广播听众超过BBC和自由亚洲电台的总和。

  不过,美国之音的中文网站将被保留。其普通话节目将转入互联网。美国广播理事会战略与预算委员会主席恩德斯·温布什是该计划的支持者。他说,在中国收听短波广播的人数过去几年一直微不足道,而中国现在是世界上使用互联网人数最多的国家。

  当然,也有人对停播计划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些批评人士认为,美国之音此举目光短浅。他们还对节目全部上网的策略是否符合逻辑提出疑问。此外,也有一些美国之音的老听众对停播消息表示了惋惜之情。

  美国之音是否应中断对华中文广播争议未休,一些敏感的观察家们却纷纷注意到了另一条消息:2月1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华盛顿乔治大学发表网络自由讲演。她表示,美国国务院在使用阿拉伯语及波斯语发送“推特”信息后,还准备推出中文及俄文的“推特”账户。并且,美国今年将花费2500万美元,用来保护网络作者,帮助他们突破网络限制。

  观察家认为,美国之音停播华语与“推特”被美国政府热捧,此消彼长之间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内部宣传资源的一种调整。从中不难看出,美国政府正日益重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影响力,希望借此加强对中国的宣传攻势。



2222.jpg

1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共同会见记者。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对华“推特”效果不确定

  虽然仅是一个成立不满5年的社交网站,“推特”在美国政坛却受到了极大青睐。奥巴马、麦凯恩、戈尔、施瓦辛格都是“推特”使用者。身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更是一位“推特”明星,他在该网站上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160万名“followers (追随者)”。《纽约时报》认为,美国国务院与“推特”之间关系显示,奥巴马政府已经把社交网站视为“外交箭袋中的一支新箭”。

  “在这样的前提下,美国人进一步意识到‘推特’这类工具的重要作用,也促使其加快脚步发布中文和俄文版本。”一位网络安全专家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

  北京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程曼丽认为,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所处的也是一个媒介化社会,尤其在中国,互联网在这里拥有最多的用户。2010年被看成是微博元年,中国的微博用户一下子发展到了近千万人。美国以及西方媒体非常关注中国的微博。在新的时代,美国会采取更符合这个时代特征的新的媒体手段,来对中国进行传播。

  不过,美国国务院推出中文“推特”之后会做什么,能取得什么效果,还要等其真正推出来以后才知道。从目前来看,中国网民已经习惯了已有的微博,中文“推特”可能会出现跟国内服务商抢用户的情况。此外,网络专家认为,美国大使馆、美国国务院等在中国的博客网站上都有相关内容,所以,再在“推特”上用一个专门的账号,发布一些针对国内的消息源,效果可能未见得有多好。而且,如果美国政府发布一些针对中国网民,又不同于国内权威解读的消息,“能起到多大作用,就要看网民对他们的信任度有多高。说到底,它就是网民对其信任度的一个投票”。

“E外交”逐步升级

希拉里垂青“E外交”
  2002年,美国外交官詹姆斯·霍姆斯组建了“E外交研究小组”。2003年,该小组并入美国国务院,更名为“E外交办公室”。如今,美国白宫、国务院等政府部门的官网都在首页标出该部门在“脸谱”、Youtube等网站的链接。

  2009年11月,在奥巴马访华前,美国驻华大使馆还专门邀请了一些博客作者,举办针对中国博客的奥巴马访华吹风会。

国务卿希拉里上任后,一直致力于推行E外交,重视利用“脸谱”、“推特”、Youtube这些平台传递外交政策信息。随着网络在全球各地的事件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美国政府更是加大了在线宣传的力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钱立伟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表示,就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希拉里还会见了各大网络公司的负责人,公开表示美国会利用网络推行“民主化进程”。美国政府希望利用网络达到政府目的,这是显而易见的。

事实上,近两三年来,美国以“网络自由”为名,一直在巩固其在互联网领域的霸权。2009年4月,摩尔多瓦发生未遂“颜色革命”,因有“推特”参与,这次革命被称为“推特革命”。2009年5月,根据美国政府授意,微软公司切断了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和朝鲜的MSN即时通讯服务端口。2010年1月,谷歌公司威胁退出中国市场,希拉里随即宣称要“维护网络信息自由流动”。

网络安全专家告诉本报记者,美国在网络上投入了很多资源。目前,互联网上运行的硬件、软件绝大部分来自美国。可以说,美国在网络中的资源十分充足,“如果美方有针对性地去做一些事情,对方是很难防范的”。



相关链接:

美国之音:对华宣传战喉舌

“美国之音”(VOA)是美国广播事业管理委员会监管下的一个政府机构,创立于1942年,一直被视为美国政府的“喉舌”。特别是冷战时期,美国之音和自由欧洲、自由亚洲一起,在美国政府资助下,在全球力推美国价值观。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之音加强了对中国广播,扩大中文部编制。而且,在众多语部中,中文部的地位要远高于其他语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它对中国的重视。

近年来,美国之音的一些新节目赢得了听众的喜爱。然而,一项听众调查显示,美国之音短波电台广播只赢得了约0.1%的听众。

在预算压力之下,美国计划削减通过美国之音电台网络进行的对华电台广播。自2008年美国广播理事会制定新战略以来,采用更新技术一直是该机构的一个目标。

据美国广播理事会的听众调查,有7%的中国人每周用手机上网,中国农村用手机上网的人比城市还多。根据新的计划,美国广播理事会将继续制作音频和视频内容,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平台发送,包括智能手机。(赵全敏)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2/24/c_121116777.htm

今年10月1日起,美国之音将全面停止中文广播。图为美国之音播音室
1111.jpg

国务院重点抓,将网络等新媒体工具作为对中国宣传战的利器

  很多年纪较长的中国听众可能都听过美国之音(VOA)的广播。几十年来,这家老牌媒体巨头一直是受众最多的西方中文广播机构。然而,2月16日,美国政府部门传出消息,美国之音的中文广播和电视节目将全面停止。

  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宣布,美国国务院将推出中文的“推特”(Twitter)帖子,以和华人直接交流。耐人寻味的是,这两件看起来不怎么搭边的事件,背后却有着紧密的关联性。专家认为,围绕“美国外交利益”这个关键词,美国的对华“攻心术”已经发生了新变化。

宣传攻势转向网络

  据悉,从今年10月1日起,美国之音将会全面停止中文短波、中波以及卫星电视广播, 全面取消粤语广播,普通话广播裁员超过二分之一, 将从目前的69人裁减到31人。

  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中国进行广播政治宣传的时代将结束。美国之音从1942年开始一直是受众最多的西方中文广播机构。根据美国广播理事会最新市场调查,美国之音中文广播在中国的广播听众超过BBC和自由亚洲电台的总和。

  不过,美国之音的中文网站将被保留。其普通话节目将转入互联网。美国广播理事会战略与预算委员会主席恩德斯·温布什是该计划的支持者。他说,在中国收听短波广播的人数过去几年一直微不足道,而中国现在是世界上使用互联网人数最多的国家。

  当然,也有人对停播计划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些批评人士认为,美国之音此举目光短浅。他们还对节目全部上网的策略是否符合逻辑提出疑问。此外,也有一些美国之音的老听众对停播消息表示了惋惜之情。

  美国之音是否应中断对华中文广播争议未休,一些敏感的观察家们却纷纷注意到了另一条消息:2月1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华盛顿乔治大学发表网络自由讲演。她表示,美国国务院在使用阿拉伯语及波斯语发送“推特”信息后,还准备推出中文及俄文的“推特”账户。并且,美国今年将花费2500万美元,用来保护网络作者,帮助他们突破网络限制。

  观察家认为,美国之音停播华语与“推特”被美国政府热捧,此消彼长之间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内部宣传资源的一种调整。从中不难看出,美国政府正日益重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影响力,希望借此加强对中国的宣传攻势。



2222.jpg

1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共同会见记者。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对华“推特”效果不确定

  虽然仅是一个成立不满5年的社交网站,“推特”在美国政坛却受到了极大青睐。奥巴马、麦凯恩、戈尔、施瓦辛格都是“推特”使用者。身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更是一位“推特”明星,他在该网站上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160万名“followers (追随者)”。《纽约时报》认为,美国国务院与“推特”之间关系显示,奥巴马政府已经把社交网站视为“外交箭袋中的一支新箭”。

  “在这样的前提下,美国人进一步意识到‘推特’这类工具的重要作用,也促使其加快脚步发布中文和俄文版本。”一位网络安全专家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

  北京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程曼丽认为,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所处的也是一个媒介化社会,尤其在中国,互联网在这里拥有最多的用户。2010年被看成是微博元年,中国的微博用户一下子发展到了近千万人。美国以及西方媒体非常关注中国的微博。在新的时代,美国会采取更符合这个时代特征的新的媒体手段,来对中国进行传播。

  不过,美国国务院推出中文“推特”之后会做什么,能取得什么效果,还要等其真正推出来以后才知道。从目前来看,中国网民已经习惯了已有的微博,中文“推特”可能会出现跟国内服务商抢用户的情况。此外,网络专家认为,美国大使馆、美国国务院等在中国的博客网站上都有相关内容,所以,再在“推特”上用一个专门的账号,发布一些针对国内的消息源,效果可能未见得有多好。而且,如果美国政府发布一些针对中国网民,又不同于国内权威解读的消息,“能起到多大作用,就要看网民对他们的信任度有多高。说到底,它就是网民对其信任度的一个投票”。

“E外交”逐步升级

希拉里垂青“E外交”
  2002年,美国外交官詹姆斯·霍姆斯组建了“E外交研究小组”。2003年,该小组并入美国国务院,更名为“E外交办公室”。如今,美国白宫、国务院等政府部门的官网都在首页标出该部门在“脸谱”、Youtube等网站的链接。

  2009年11月,在奥巴马访华前,美国驻华大使馆还专门邀请了一些博客作者,举办针对中国博客的奥巴马访华吹风会。

国务卿希拉里上任后,一直致力于推行E外交,重视利用“脸谱”、“推特”、Youtube这些平台传递外交政策信息。随着网络在全球各地的事件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美国政府更是加大了在线宣传的力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钱立伟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表示,就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希拉里还会见了各大网络公司的负责人,公开表示美国会利用网络推行“民主化进程”。美国政府希望利用网络达到政府目的,这是显而易见的。

事实上,近两三年来,美国以“网络自由”为名,一直在巩固其在互联网领域的霸权。2009年4月,摩尔多瓦发生未遂“颜色革命”,因有“推特”参与,这次革命被称为“推特革命”。2009年5月,根据美国政府授意,微软公司切断了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和朝鲜的MSN即时通讯服务端口。2010年1月,谷歌公司威胁退出中国市场,希拉里随即宣称要“维护网络信息自由流动”。

网络安全专家告诉本报记者,美国在网络上投入了很多资源。目前,互联网上运行的硬件、软件绝大部分来自美国。可以说,美国在网络中的资源十分充足,“如果美方有针对性地去做一些事情,对方是很难防范的”。



相关链接:

美国之音:对华宣传战喉舌

“美国之音”(VOA)是美国广播事业管理委员会监管下的一个政府机构,创立于1942年,一直被视为美国政府的“喉舌”。特别是冷战时期,美国之音和自由欧洲、自由亚洲一起,在美国政府资助下,在全球力推美国价值观。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之音加强了对中国广播,扩大中文部编制。而且,在众多语部中,中文部的地位要远高于其他语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它对中国的重视。

近年来,美国之音的一些新节目赢得了听众的喜爱。然而,一项听众调查显示,美国之音短波电台广播只赢得了约0.1%的听众。

在预算压力之下,美国计划削减通过美国之音电台网络进行的对华电台广播。自2008年美国广播理事会制定新战略以来,采用更新技术一直是该机构的一个目标。

据美国广播理事会的听众调查,有7%的中国人每周用手机上网,中国农村用手机上网的人比城市还多。根据新的计划,美国广播理事会将继续制作音频和视频内容,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平台发送,包括智能手机。(赵全敏)
希拉里垂青“E外交”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3/25/content_11065190.htm

222.jpg
  3月6日,在瑞士日内瓦,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右)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出席双边会谈时同时按下一个红色按钮。这个有红色按钮的小装置是希拉里送给拉夫罗夫的礼物。按钮上方写有俄文“负担过重”,下方写有英文“重启”字样。希拉里当日在结束与拉夫罗夫的会谈后表示,这次会谈是美俄双边关系的一个新开端。 新华社/法新

    若干年前,英文字母“E”兴起,代表“电子”,加在一些词汇前使它们显得新潮。E邮件、E银行、E小说、E购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种电子方式。

    眼下,美国国务院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领导下,拥抱新媒体,开展“E外交”,利用网络宣传美国外交政策,重塑白宫形象。

    新技术

    美国国务院眼下着手推动网络电子外交,传播美国外交政策信息。希拉里团队将前总统乔治·W·布什执政时期的国务院网站(www.state.gov)升级改版。

    美联社报道,网站上的谷歌地图显示希拉里每次出访行程,网友可在网络虚拟空间跟随希拉里出访。

    新版美国国务院网站将原有专栏“向国务卿提问”更名为“给国务卿发短消息”,供网友通过网络或手机向希拉里提问。

    新版国务院网站链接其他网站,供网友全方位了解希拉里的外交行程。这些网站包括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视频网站Youtube、微型博客网站Twitter以及“雅虎”图片共享网站Flickr。

    2007年,在时任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的发言人肖恩·麦科马克推动下,国务院网站首度开设“外交笔记”博客,以一种更加平民化的方式向外界传递美国政府外交政策。

    “外交笔记”改版后新增不少专题、图表,可链接更多外交官的博客。

    “E外交”

    希拉里办公室主任谢里尔·米尔斯说:“在外交新时代,运用新媒体是关键。利用新媒体发挥美国外交‘巧实力’并扩大交流,对实现美国外交政策目标至关重要。”

    “巧实力”是希拉里提出的一项外交新战略,有别于以军事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硬实力”,也有别于以传统和文化影响力为主的“软实力”。

    美联社援引希拉里助手的话报道,希拉里本人经常积极回答国务院网站上的网友提问,针对博客内容发表评论等。

    希拉里2月告诉国务院工作人员:“除特定领域,美国政府在技术方面几乎落后于每个人。依我看,我们在浪费时间、金钱和机会,因为我们没有做好与商界和公众高效交流的准备。”

    美联社报道,国务院的“E外交”已初见成效。上周,美国外交官利用国务院网站与Twitter的链接发现有人散布谣言,而谣言可能导致美国驻马达加斯加大使馆遭围攻。

    人气旺

    希拉里去年竞选总统期间已懂得如何用网络“造势”,经常上网与支持者交流,利用网络筹集竞选资金。

    新版国务院网站为她赢得更多“粉丝”。国务院内部数据显示,“外交笔记”的日浏览量从一年前1万人次增至眼下2万人次。自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上任以来,经由国务院网站注册Twitter和“脸谱”的用户数量分别增加两倍和2.5倍。

    针对网友提出的“美国该不该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举行直接会谈?”和“与日本学生座谈,你感觉如何?”等问题,希拉里在网站上认真回答。

    希拉里出任国务卿后首次出访亚洲、中东和欧洲期间,不少网友登陆国务院网站,关注她出席的官方会谈。即将结束中东之行时,国务院网站“给国务卿发短消息”专栏的留言量接近2000条。

    希拉里的出访视频上传至网站,包括她2月21日参观中国北京一家热电厂,与清华大学师生就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等话题展开交流。这段视频的点击率为1020万人次,跟帖评论5万多条,网友提问7000多条。(杜鹃)
美帝亡我之心不死,我亡美帝之心永存!
无所谓,我们有大中华局域网
我突然发现西方社会果然是放嘴炮的高手啊。
当年日本侵华时,很多农民也不支持抗日,都只惦记着家里的牛和庄稼呢。
撤换宣传"利器" "美国之音"停止中文广播意味什么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2/22/c_121106622.htm

图为“美国之音”播音室1.jpg



一个时代的终结

    2月16日,“美国之音”的上级机构美国广播理事会向国会提交其2012财年预算。如果国会批准,自今年10月1日开始,其普通话和粤语广播及电视节目将撤销,仅保留中文网站,中文部也将大幅裁员。

    隶属于美国国务院的“美国之音”自1942年创立以来,经历了二战胜利、苏联瓦解等重大事件。其中文部是白宫在中国灌输美国价值观的重要“喉舌”,向来备受重视。媒体称,此次停播将“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中国广播时代的终结”。

    “美国之音”遭此冷遇,立即引发各方猜测。广播理事会战略与预算委员会主席恩德斯·温布什站出来辩护称,“美国之音”并非要停止对华广播,而是将任务转移给其他电台。同时将“美国之音”的宣传任务转向网络,以增强传播效果。

    美撤换宣传“利器”

    为何“美国之音”要裁掉中文广播呢?显而易见的原因主要有:从技术变迁看,在互联网时代,广播确实显得落伍。“美国之音”中文部不得不承认,没有多少中国人听广播了;从预算角度看,奥巴马政府在面临财政赤字创历史新高的压力下,对业已“过时”的“美国之音”开刀合情合理。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不能忽视“美国之音”的一个细节,即保留中文网站。这意味着美国并非在宣传战场上让步,而是派新兵上阵。从去年到近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屡次强调,网络是美国海外宣传的最重要阵地,美国将争夺网络空间主导权。加之最近中东反抗浪潮中凸显的网络力量,“美国之音”中文广播的冷遇则不足为奇。

    白宫欲讨好北京?

    对于这项停播计划,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有激进的美国政客抨击此为“美国向中国低头的又一警钟。”

    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担心纯属杞人忧天。他们认为,“美国之音”是美国冷战时期的“历史遗物”。而如今,中美关系是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非冷战时期的敌对关系,也并非“零和”竞争关系。尤其在共同面对金融危机下,合作更显重要。因此,“美国之音”停止中文广播是顺应时代之举。(胡美玲)
“美国之音”对华广播将停止 为增加效果转战网络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2/17/c_121092448.htm


被视为“民主利器”的”美国之音“,这两天传出奥巴马政府为削减预算将取消其对华广播的消息,这激怒了一些西方政客。从1942年开始为美国政府服务算起,这个电台一直被美国视为“骄傲” ——它第一次发声是代表“人类正义”穿越到纳粹铁骑下的欧洲;它散布的西方价值观推动了“苏联不流血的瓦解”;而“红色中国”则是其近二十年来苦心经营的另一块阵地。去年《环球时报》记者访问“美国之音”总部时发现,其中文部的工作人员甚至毫不避讳该台的“反华”立场。可能即将叫停对华广播的消息传出后,迅速有美国政客抨击这是“美国对强势中国的畏缩”,还有境遇类似的“德国之声”感慨其为“一个时代的终结”。但在这些愤怒和悲情的渲染背后,有一个细节不应被忽视——据称“美国之音”要将未来的重点转向数字媒体,比如互联网广播。这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5日再次鼓吹要用互联网推进海外民主的做法极为呼应。有中国学者提醒,美国显然是发现了一个他们更具优势的“新战场”,未来的舆论公共空间争夺战将更为艰险。

“这将给中国发出错误信号?’

“随着北京逐步扩大在美国和全世界的宣传攻势,奥巴马政府周一宣布,将于今年取消美国之音对华短波广播。”美国《华盛顿时报》2月15日报道了这样一条让西方反华势力极不舒服的消息。报道说,在“美国之音”的上级机构美国广播理事会的2012年财政年度预算报告中,停止“美国之音”对华短波广播被描述为削减预算的举措。该理事会计划将重点从短波转向数字媒体,如互联网广播等。“美国之音”台长丹·奥斯丁最近向中文部员工宣布了这一计划。他表示,尽管面临着部门的反对,但他支持美国广播理事会的计划。如果美国国会批准这一计划,自1942 年以来开设的“美国之音”,其所有对华短波广播和电视广播都将在今年1O月1日停止。文章还分析叫停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政府拒绝为美国对华广播提供帮助,“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宣传广播公司将在美国启动60个分站,美国的有线电视网络能够收看到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作为连锁反应,该消息立即引起了美国国内一些势力的不满。加利福尼亚共和党议员、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成员罗拉巴克声称:“这是又一个警报,美国在中国面前畏缩了。中国人民是我们最重要的盟友,信息的自由流动是我们最重要的武器。”一名接近“美国之音”的政府官员说:“这将给中国发出错误的信号。停止‘美国之音’对华广播意味着一个重要途径的消失,通过它,那些未经过滤的新闻厂播得以进入中国。”

“美国之音”将取消对华广播的消息也引起台湾岛内媒体的关注。据“中央社” 16日报道,“美国之音”想大删汉语普通话广播预算800万美元,裁员55%。报道说,“美国之音”普通话广播有69名员工,依据新会计年度预算计划,将裁员38人;广东话广播的7名员工则全部裁掉。《台北时报》16日引述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问题专家阿瑟:瓦尔顿的话说:“这是令人震惊的愚蠢行为……我本来以为这是一个拙劣的讥讽,但恐怕这是真的。”

为核实美国媒体的报道,《环球时报》记者试图与“美国之音”总部取得联系。截至北京时间16日晚22点45分,“美国之音”公共事务部的电话一直处于留言状态。也有圈内人士分析认为,“美国之音” 对华汉语普通话和粤语的广播究竟是否同时关闭,仍存在变数,有待“美国之音” 方面今后公布。

“美国之音”中文部对华“黄金时代”结束

在中国人的印象里,“美国之音”一直在毫不避讳地要煽动起中国的社会动荡。 2010年6月,美国国务院邀请了中国记者代表团赴美,参观“美国之音”位于华盛顿的总部是其中一项活动。在那里,《环球时报》记者看到了“美国之音”所称的“格言墙”,墙上就有达赖等人的名字以及他们说过的话。“美国之音”的反华味道令人印象深刻,在其送给记者们的 2010年年历中,有两页跟中国有关,包括该台技术人员在中国周边部署技术装置加强对中国广播的图片,还有该台记者在天安门广场做报道称“中国还面临新闻自由问题”的图片。在“美国之音”仅仅几分钟的宣传片中,中国被几次提到。“美国之音”总部的楼很大,语部很多,中文部的地位要远高于其他语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家媒体对中国的重视。在交谈中,《环球时报》记者能感觉到该台中文部的一种情绪,他们明白自己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该台一名工作人员说,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不用通过收听“美国之音”来了解中国的情况了。他们还说,他们自己其实并不了解在中国到底有多少听众。

“美国之音”中文部的人员介绍说,他们以往对中国的报道侧重于政治,但近来已经有所变化,中国的风土人情、商机等内容开始出现增加。他们不避讳反华的立场,但也承认中国获得的发展。他们还说,以前中国官方对“美国之音”持敌视态度,包括中国使馆人员,而现在中国官员对他们的态度已经变得更加开放,甚至跟他们开始积极接触。在当时,记者们还没有感受到“美国之音”的财政危机竟然如此之大,只是听到其中一些人抱怨,他们年薪只有六七万美元,与美国其他媒体同行相比相形见绌。

在对华广播黄金时代衰落之前,“美国之音”在俄罗斯已经遭受冷遇。2006年7月12日,“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前副台长赫尔在给《华盛顿邮报》的信中宣布,布什政府计划在今后几个月内完全停止“美国之音”对俄广播,同时还将大量减少国会资助的“自由之声”电台对俄广播。因为随着互联网目前日益普及,人们很容易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浏览信息。现在在俄罗斯,几乎无人再认真收听“美国之音”的广播。赫尔说,美国在冷战期间建立起来的强大宣传机器现在已经有点过时了。广播代价过于昂贵,在俄罗斯几乎没人再去收听,美国国会和政府也不愿意继续资助这些意义不大的宣传活动。

为美国服务已经68年

将取消“美国之音”对华短波广播的消息,被“德国之声”渲染为“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20世纪80年代学习英语的中国人大多离不开一个短波收音机,因为通过短波可以收听到“美国之音”来学习纯正的美国英语。但当他们通过各种努力留学到美国后,却发现“美国之音”反而在美国消失了。因为“美国之音”是美国政府的宣传机构,美国法律禁止向美国市民直接广播。

回顾历史,“美国之音”确切的首播是1942年2月24日,也就是美国宣布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79天之后。当天,播音员威廉·哈兰·海尔是用德语对听众说:“这里是从美国发出的一个声音,每天的这个时间我们都会向您提供有关战争的消息。消息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但我们将告诉您真实的情况。”很快,中文、俄文等广播相继出现。

随着二战结束,为了更好地为本国的对外政策服务,“美国之音”在冷战期间对自己的广播政策和播出节目进行了调整,比如在广播节目中不断赞美民主制度和经济制度在西方怎样运作和发挥作用。 “美国之音”播发的社论等节目具有极强的煽动性和颠覆性,被西方国家视为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有效工具。美国保守智库传统基金会2007年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观念很重要,美国向其他国家的民众推介美国的信念和信仰的能力将十分有效地增进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的信息战加快了苏联的崩溃和共产主义世界的瓦解。”过去40年中,像“自由欧洲之声”、美国之音、“美国信息处”等都在兜售民主、个人权利、自由市场的观念,最终,这些价值观推动了苏联不流血的瓦解。

即使在互联网刚在全球兴起的上世纪90年代,“美国之音”还能不断扩张自己的实力。“美国之音”播出节目的语种最多时超过50种。1994年“美国之音”成为世界上首家利用互联网络的国际广播电台,现在人们可以在其网页上找到播出的节目表,而且可以收听、收看和阅读播出节目的内容。上世纪90年代,海外所创办的藏语广播频道中,集中力量对西藏自治区进行广播宣传的有25个,而由美国国会支持的“美国之音”就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美国之音”于1991年设立了藏浯广播和藏语节目专栏。达赖就通过“美国之音”的藏语节目进行煽动活动。此后,美国政府不断加大扶植力度。1997年,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法案,授权政府在1998-1999年度为“美国之音”在内的对华广播拨款8000万美元。由于有了充足的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美国之音”随即加强了支持西藏分裂势力的宣传力度。藏语广播的波段由1991年的3个增至1997年的13个,广播方言由一种增加到3种,广播时间也由每天30分钟增加到每天3小时。美国媒体曾报道说,在2008年拉萨“3·14”事件发生前,“美国之音”的对藏广播又增加到4小时。

最近几年,“美国之音”还以不实报道诋毁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2006年8月10日“美国之音”网络版刊登了一篇以《非洲拉美国家为何不满中国公司》为题的文覃,该文章既没有现场采访,也没有对援引其他通讯社报道的内容进行核实。

“公共空间”渐成“新战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周琪 16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之音”在推广美国对外政策以及施加意识形态影响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今年其可能叫停对华广播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如今通过电台收听节目的人数每年在剧减;第二,美国政府对外宣传经费面临削减的压力;第三,新兴的媒体,特别是网络的影响力在对外政策方面的作用受到与日俱增的关注。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韩旭东教授16 日也表示,“公共空间”渐成世界争夺的 “新战场”。奥巴马政府在2月8日公布的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也明确强调了争夺公共空间与网络空间主导权和优势的战略方向与重点。关闭“美国之音”的步骤与这个战略恰恰遥相呼应。

也就是说,“美国之音”可能停止对华短波广播,绝不意味着美国其他针对中国的宣传手段也叫停。据报道,美国政府将继续“自由亚洲电台”的运营,这一官方色彩不那么严重、规模更小的新闻广播将继续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封闭国家”播出。当然,“自由亚洲电台”也将面临预算削减。美国广播理事会成员维姆布什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很清楚,我们要保持短波阵地,因此我们将美国之音的频率和时间段拨给了自由亚洲电台。我们并没有停止对中国的广播,我们只是重新校准了广播。”

与“美国之音”类似,英国广播公司的中文广播节目也长期自诩是“民主之声”。今年1月底,英国广播公司也宣布为节省成本,关闭包括汉语普通话等7种话言的广播。路透社分析说,美英等国关闭各自的对华广播绝不是放弃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的竞争,而是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电视以及互联网上,因为这些领域云集了更多的受众。对此,周琪表示,中国也应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更加有效地传播好中国的公共政策
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美国之音”——“民主利器”将停播汉语节目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2/17/c_121093498.htm


  1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共同会见记者。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1.jpg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2月15日报道 原题:美国之音将撤销其汉语广播和电视节目

    美国之音将撤销其普通话和粤语广播及电视节目,仅保留其中文网站,并进行大幅度裁员。

    2月14日,美国广播事业管理委员会向国会提交了其2012财年预算方案,其中包括了以上财政削减计划。

    该方案称,美国之音计划自今年10月1日开始全面停止其普通话短波、中波及卫星电视广播节目,全面取消粤语广播,并计划裁员45人,其中有38人将来自普通话栏目组。目前,美国之音普通话栏目组共有69名员工。

    美国广播事业管理委员会的这一方案是在奥巴马公布了美国政府2012财年预算方案后提交的。

    美国之音是美国广播事业管理委员会监管下的一个政府机构,创立于1942年,是全球最著名的汉语广播机构之一。这个决定将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美国之音将把汉语内容转至网络和新媒体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1-02/23/c_13745340.htm


“现在,很多人都很生气。”一名在美国之音汉语频道工作的员工说。她和她的许多同事一样,发现自己就快失业了。

    美国《华盛顿邮报》日前报道,负责掌管美国联邦政府或美国政府赞助的所有非军事国际广播服务的美国广播理事会(旗下包括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等电台),向国会提交了2012年年度预算案。在该预算案中,美国之音将撤销其普通话和广东话广播以及电视节目,仅保留其中文网站,并进行大幅度裁员。

    目前美国之音普通话广播有69名员工,依据2012年度预算计划,将裁员38人,只剩31人;广东话广播的7名员工则全部被裁撤。每年因此可节省预算8000万美元。

    美国之音此番停播汉语广播的决定,被德国之声电台网站评价为:“这个决定将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创立于1942年的美国之音以44种语言对全球广播。不过,在美国广播理事会上交这份预算案之前,为美国之音进行的最新听众调查显示,美国之音短波电台广播只赢得了约0.1%的人口。1996年开始普通话广播的自由亚洲电台听众比美国之音还要少,知名度也更低。除了收听人数的锐减,政府的财政压力也是主要考量的因素之一。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并不明朗,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赤字,裁撤汉语广播可以缓解一部分预算压力。

    在此之前,英国广播公司(BBC)刚在今年1月份宣布停播其全球广播服务的中文节目,同样也为节约成本。当时英国工会主席吉尔还颇为失落地表示,BBC的全球广播老大地位让位于美国了。不想美国很快就步了BBC的后尘。而在更早些时候,美国之音就已经在俄罗斯遭受冷落。2006年7月12日,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前副台长赫尔在给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信中宣布,小布什政府计划在今后几个月内完全停止美国之音的对俄广播,同时还将大量减少国会资助的自由之声电台对俄广播。因为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人们很容易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浏览信息。现在在俄罗斯,几乎无人再认真收听美国之音的广播。赫尔说,美国在冷战期间建立起来的强大宣传机器现在已经有点过时了。

    不过正如赫尔所言,广播退出历史舞台并不意味着美国宣传工作的终止。“美国之音将把汉语内容的放送转到网络和新媒体。”美国广播理事会称。该网站上的一篇文章表示,2012年度预算案表示,理事会正努力推动美国之音成为一个数字广播平台。

    根据新的计划,美国广播理事会将继续制作音频和视频内容,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平台发送,包括智能手机,目的是利用中国具有上网功能的手机的爆炸性增长。据美国广播理事会的听众调查,有7%的中国人每周用手机上网,中国农村用手机上网的人比城市更多。路透社分析说,美英等国政府关闭各自的对华广播绝不是放弃在意识形态上的竞争,而是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电视及互联网上,因为这些领域云集了更多的受众。

    而在美国国会,一些重要的保守派人士反对这个削减计划。对这一计划持批评态度的人说,在北京斥资几十亿美元扩充自己的国际广播能力的时候,美国之音却在削减自己对中国的广播计划,显然目光相当短浅,该法案势必会在国会山掀起一番争论。
XX们把中国人们活活恶心成了XX。
网络确实让中国人民看到了真相,看清了美国的无耻。
网络是个信息的海洋,翻墙是个技术活儿,会翻的也不是盲信的人。广播的便捷,网络比不了。所以网络代广播是自欺欺人。
网络是个信息的海洋,翻墙是个技术活儿,会翻的也不是盲信的人。广播的便捷,网络比不了。所以网络代广播是自欺欺人。
强烈要求美国国务院为中国人开发翻各大英文科研数据库的墙的软件
ddlei 发表于 2011-2-24 13:30


    翻墙怎么算技术活?技术含量太低了吧。关键是翻墙的人要有一个好胃口,免得被XX们恶心得吃不下饭。所以翻墙请常备蓝天六必治牙膏,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
我天朝自有gfw
我朝有河蟹,不怕。
别了“司徒雷登”!
美分党的薪酬确实是大幅上涨了。
反华要讲究与时俱进啊
说句实话吧,就目前中国网民的文化文平,大多会被误导的,现在中学生与小学生成年人整天在网上泡着是大有人在的,腾讯网就是一个例子,往往别人拿出几张或几条假新闻就可以误导一个人,加上现在许多专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做违心的事来,只怕到时有人向往的“民猪”会是个大陷井,菲律宾的美国模式也不见得有多强大嘛。只有提高全民水平才能真的认清事实真相
针锋相对呗,咱们也组织网军,抢占退特阵地,发垃圾广告,攻击美国全球霸权主义,美军单独享受冲绳美娘子,不分给我们宅男,揭露他们收买JY在退特发帖,
如果他们也进行选择性删除,那么就等于阉割了,那推特的自由舆论的婊子牌坊就立不起来了
针锋相对呗,
咱们也需要自己的青年近卫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