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将上演“高密度”辛亥百年纪念系列活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23:04:13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2/24/c_121115922.htm


2月23日,香港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筹备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会议宣布将举行多项活动,包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及举办主题讲座、文艺晚会等大型纪念活动。 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等出席了会议并讲话。中新社发 邓庆乐 摄  

1.jpg

  中国各地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动陆续打响,作为孙中山革命思想发源地的香港,亦正式吹响纪念活动“集结号”,由政商界名人牵头,将在未来9个月内高密度式上演4场相关活动。



  去年10月,全国政协决定将隆重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等纪念活动,并成立筹备办公室。“香港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筹备委员会”亦于23日举行第二次会议,标志着香港地区活动筹委会组织架构正式成立。

  “香港是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发源地,是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是革命宣传的舆论阵地,也是联络革命志士的后方基地。香港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应‘办出特色’”,全国政协副主席、筹委会荣誉主席之一的董建华在23日的会议上为香港“打气”。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彭清华、副主任殷晓静出席会议。

  “国家尚未完全统一,振兴中华的任务,正呼唤我们向前走;机遇不容错失,责任不可回避,”董建华呼吁中华民族同心协力,以振兴中华民族大义为己任,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活动为契机,继承、弘扬先贤爱国主义精神。

  香港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筹委会邀得社会各界“重量级”名人担任荣誉主席及顾问,出任荣誉主席的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彭清华;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吕新华、香港首富李嘉诚等担任名誉主席;顾问包括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等,并已动员香港侨界社团联会等43个机构力量,获香港众多爱国爱港人士支持。

  据负责活动承办的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会长余国春、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介绍,香港的相关纪念系列活动包括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大会、大型专题展览、名家讲座及辛亥革命真迹展、寻访辛亥革命先贤足迹为主题的港台学生交流营、文艺晚会等;其中,大型专题展览已于去年底圆满举办。

  系列纪念活动中,港台学生交流营备受传媒关注。通过主办方严格甄选的300名港台大中学生,届时将从香港这一辛亥革命的思想发源地出发,赴中山、广州、武昌、南京、北京等城市,追寻辛亥先贤的足迹,从自己角度展开对辛亥革命的“思索之旅”,与中山先生的革命激情作“亲密接触”。

  董建华指出,中央对香港方面活动非常重视。他认为,香港的活动不仅要充分反映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并应体现当前香港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记者 谭休伊)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2/24/c_121115922.htm


2月23日,香港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筹备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会议宣布将举行多项活动,包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及举办主题讲座、文艺晚会等大型纪念活动。 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等出席了会议并讲话。中新社发 邓庆乐 摄  

1.jpg

  中国各地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动陆续打响,作为孙中山革命思想发源地的香港,亦正式吹响纪念活动“集结号”,由政商界名人牵头,将在未来9个月内高密度式上演4场相关活动。



  去年10月,全国政协决定将隆重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等纪念活动,并成立筹备办公室。“香港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筹备委员会”亦于23日举行第二次会议,标志着香港地区活动筹委会组织架构正式成立。

  “香港是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发源地,是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是革命宣传的舆论阵地,也是联络革命志士的后方基地。香港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应‘办出特色’”,全国政协副主席、筹委会荣誉主席之一的董建华在23日的会议上为香港“打气”。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彭清华、副主任殷晓静出席会议。

  “国家尚未完全统一,振兴中华的任务,正呼唤我们向前走;机遇不容错失,责任不可回避,”董建华呼吁中华民族同心协力,以振兴中华民族大义为己任,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活动为契机,继承、弘扬先贤爱国主义精神。

  香港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筹委会邀得社会各界“重量级”名人担任荣誉主席及顾问,出任荣誉主席的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彭清华;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吕新华、香港首富李嘉诚等担任名誉主席;顾问包括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等,并已动员香港侨界社团联会等43个机构力量,获香港众多爱国爱港人士支持。

  据负责活动承办的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会长余国春、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介绍,香港的相关纪念系列活动包括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大会、大型专题展览、名家讲座及辛亥革命真迹展、寻访辛亥革命先贤足迹为主题的港台学生交流营、文艺晚会等;其中,大型专题展览已于去年底圆满举办。

  系列纪念活动中,港台学生交流营备受传媒关注。通过主办方严格甄选的300名港台大中学生,届时将从香港这一辛亥革命的思想发源地出发,赴中山、广州、武昌、南京、北京等城市,追寻辛亥先贤的足迹,从自己角度展开对辛亥革命的“思索之旅”,与中山先生的革命激情作“亲密接触”。

  董建华指出,中央对香港方面活动非常重视。他认为,香港的活动不仅要充分反映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并应体现当前香港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记者 谭休伊)
据说TG也有纪念活动,到时可以对比一下台湾和大陆的。
辛亥百年掀纪念热 两岸遗迹团拍卖会兴起


为迎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两岸四地酝酿一股“中山风”。辛亥遗迹旅行团、辛亥文物拍卖会陆续有来。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掀起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为迎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两岸四地酝酿一股“中山风”;去年内地斥资二百亿翻新武昌起义军政府等多处历史遗址,邀请港澳台人士举办纪念活动,令“辛亥百年”愈煲愈热,辛亥遗迹旅行团、辛亥文物拍卖会更是陆续有来。

  孙中山先生祖籍广东中山,该市由○七年开始,部署一系列孙中山文化工程,去年投入逾亿元人民币进行相关的文物建设,扩展文化及旅游活动。中山市迎接辛亥革命的活动,只是全国的一部份,早前内地斥资二百亿,翻新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辛亥红楼广场、起义门、辛亥首义烈士祠、孙中山辛亥铜像等,掀起纪念活动的序幕。

  香港方面,特区政府着手策划逾十项纪念活动,本地各社团也自组筹委会,投资二百八十万大搞“辛亥革命”活动,旅行社亦举办与之有关的“辛亥旅游团”。

  策划人之一的区议员麦业成指,“辛亥百年”广受关注,与中央有莫大关系。“今年元旦在红楼有升旗典礼,两岸四地又举办的辛亥专题讲座,内地对纪念活动投资逾百亿,邻近的中山亦投入数亿,绝对有牵头效应。台湾也花了数亿筹办活动,连澳门也成立辛亥百年活动组织委员会,香港作为孙中山先生求学及成长之地,有不少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景点,如红楼和白泥碉堡,怎能被比下去。”

  游港或北上 寻中山革命路

  他透露,将伙拍中国游踪旅行社,在四月九日起办“辛亥团”。“行程两日一夜,参观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大元帅府及黄埔军校,团费每位五百,初步计划办十团,主攻香港居民。”

  “辛亥百年”来势汹汹,香港旅行社也觑准商机推出旅行团,抢先向学校推销。据闻,康泰旅行社近月拟定五日四夜行程,主打武汉、中山、广州三地,游览辛亥红楼广场、首义文化公园,暂定四月出发,至今已有多间中学报名。康泰旅行社副总经理陈建鹏称,康泰正筹备与辛亥主题相关的旅行团,配合内地及台湾一同推广,详情暂未能透露。

  香港中旅社有职员透露,春节后会在香港不定期举办“中山之路”一日游,主要吸引自由行客人。“每位只要二百八十八元,便可游览孙中山纪念馆、香港大学、中山史迹径等,踏着中山先生的足迹,了解他在香港的生活及对革命的贡献。”

  孙中山墨宝涨价四倍

  除旅游项目,辛亥革命文物及艺术品身价也升温,尤其是孙中山的书法,短短一年已涨价三四倍,不少拍卖行也密谋筹办主题拍卖会。

  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萧萍称,暂定六月举行以辛亥革命为题的大型拍卖会,估计收集近三百件珍品。“愈近百周年,辛亥革命关键人物的艺术品愈受关注,去年在北京拍卖的一幅孙中山书法,便以破纪录一百万人民币成交。”

  香港邮政发言人指,今年十月十日将发行特别邮品,包括邮票、版票、邮票小型张等。
辛亥百年论坛羊城召开 吹响辛亥革命纪念集结号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2/20/c_121100987.htm


二月的羊城,春寒料峭。19日,天空飘着小雨,此时的黄花岗公园略显冷清。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前,辛亥革命志士后裔代表庄重地向烈士献上花圈,四十余位辛亥志士后裔共聚一堂,共忆先辈峥嵘岁月。

19日上午,在拜祭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后,辛亥百年纪念论坛(黄花岗站)随之拉开帷幕,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埋骨之地举办的这次纪念活动,拉开了步入农历辛亥百年之后纪念活动的序幕,吹响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集结号。

转眼间,辛亥革命已百年,往者已逝,待来者追忆。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有更多的声音在为如何发扬光大辛亥精神而呐喊。辛亥革命网的发起人陈木奎认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要纪念和缅怀辛亥志士为国家进步、民族独立所作出的流血牺牲,更要通过历史,弘扬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中国同盟会广州遗属联谊会秘书长郭月虹女士在谈起她的伯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郭继枚先生时说道:“革命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他们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下一个百年,我们更应当将先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郭月虹女士对当前有些年轻人不了解历史感到担忧,她指出,现在拜金主义之风盛行,有些年轻人不理解先辈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精神,她认为对现在80后和90后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小抓起。

在论坛上,四十余位辛亥志士后裔聚首一堂,共同追忆先辈往事,其中包括了埋骨黄花岗上的温生才、郭继枚、黄鹤鸣、罗遇坤、秦炳等烈士的后裔。论坛上,温生才烈士后裔温国杰等几位志士后裔代表先后发言追忆了先辈革命事迹,对先辈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所做的努力表达敬意。

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主任田苹详细介绍了“广州三•二九起义”的经过,正是这次起义揭开了辛亥那一年跌宕起伏的革命序幕。论坛结束后,部分嘉宾参观访问了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重温那段峥嵘历史。

据悉,本次论坛由由中国同盟会广州遗属联谊会、辛亥革命网广州市黄花岗公园、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主办,广东省社科院、民革广东省委会、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等单位嘉宾也参加了此次论坛。(中新网广州2月19日电 廖丽丽 刘烨)
对于孙大炮的历史问题应该好好理清才好!
“辛亥革命”百年祭: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史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2/21/c_121104201.htm
资料图:辛亥革命博物馆.jpg图为《辛亥革命大事录》内页。.jpg



“辛亥革命”如今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一般理解为“1911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围绕辛亥革命,中国现当代还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辛亥革命纪念,从民国始迄于今,未尝稍斩。

  “辛亥革命”一词从诞生之日起,其含义就不断演变。而辛亥革命纪念之中该词的运用最为密集,各方对其表达尤为充分,遂为研究者提供了绝佳的视角来探讨其词义的流变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辛亥革命”一词的诞生

  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此书出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关革命的报道。同年,以“辛亥革命”为书名的,还有署名草莽余生编辑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录》(见右上图),张绍曾为该书作序,指出草莽余生为廖少游。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间奔走南北议和,阅历广泛,“特就昔日所历之境,所与之役,与夫见闻……抄集成册。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其起止时间换算成公历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时限与《辛亥革命始末记》基本相合。上述两书所载事实,都发生于农历辛亥年,称之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但在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初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而“辛亥革命”极为罕见。即便是孙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时所用名词也没有一定之规。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以孙中山名义发布的公文中,有“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复”、“革命”等说法。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不见直书“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说至今仍然沿用。

  在20年代前后,“辛亥革命”的使用开始升温且影响日广。1919年8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连载《民众的大联合》政论长文,使用了“辛亥革命”一词,并就其内涵有过精炼的阐述。1921年10月梁启超以《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为题,发表演讲,诠释了辛亥革命内涵。第一次国共合作初始,陈独秀撰写《辛亥革命与国民党》,专门探讨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渐成专有名词。

  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在有关纪念中,“辛亥革命”字样出现得特别频繁。1927年双十前夕,中国国民党中央制定了宣传大纲,第一条就是“继续辛亥革命的精神,矫正辛亥革命的缺陷”。1930年7月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词汇,以迄于今。

民国时期,各政治派别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解读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不仅是刚过去的历史,而且是民国立国不可缺少的历程,因而对辛亥革命的解说,就不仅仅是学术意义上的探讨,也是影响到各政治力量的现实地位的政治宣言了。历史上关于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解读,不同时期的政府,不同的政治派别可谓众说纷纭。在今天看来,这些论说不但丰富了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认识,透视出民国时期思想文化变迁的轨迹,也展示了民国年间政治力量消长的历史图景。

  1.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认为辛亥革命有民族民主革命性质

  民国初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对这场革命多有论述和解读。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在北京五族共和会与西北协进会上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确认了辛亥革命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质。

  革命的进程,诚如他在《八年今日》一文中的描述:“今日何日,乃革命党员熊秉坤开枪发难,清朝协统黎元洪被迫而起革命军于武昌之日也。随而冯国璋焚烧汉口,随而袁世凯病起彰德……无如党人遍布国中,响应四起,遂致清朝江山不可收拾,于是而南北和议开,于是而非袁莫属之论起,时予方在伦敦从事于外交问题之解决,正当着手举世同情,乃屡促共和国体之速定,正式政府之成立,欲乘时要求友邦之承认,乃迁延两月,头绪全无,加以远闻国人,尚有主张清帝之君宪者,予深恐革命大功亏于一篑,故不得不舍外交之良机,而奔驰回国……于是草创政府于南京,而共和国体乃定焉。”这既是孙中山的个人经历,实际上也勾画出从武昌起义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历史脉络,这正是辛亥革命的核心内容。同时也褒扬了革命党人肇建民国的历史功勋。

  在这篇发表于1919年10月10日的纪念文章中,孙中山还鉴于当时时局,感慨“今日何日?正官僚得志,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日也”,“今日之民国,竟成亡国士大夫之天下也”。尽管“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革命尚未成功这一论断,以后得到了中国国民党的进一步发挥和解说。

  2.北洋系在辛亥纪念中,存在着刻意“去革命化”的倾向

  民初执政北京的北洋系,对辛亥革命的解释则暧昧其词,语焉不详。1912年10月10日,由北京政府内务部举办追祭礼,国务总理赵秉钧代表袁世凯恭读祭文,只以“时会既开,国风丕变,帝制告终,民豪聿见”数语,表现民国肇建过程,肯定诸位烈士终结帝制之功,对民族革命几乎不提。

  1913年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他在长达万余字的《莅任宣言书》中,提及辛亥之役只有寥寥数语,只说“武昌事起,为时势所迫,身当其冲”,简笔勾勒了自己从武昌起义出山到上位临时大总统的历程,突出了五族共和的主题。

  实际上北洋系在辛亥纪念中,存在着刻意“去革命化”的倾向。1912年由孙中山、黄兴等发起在北京举办革命纪念会,会期将届,接内务部通知,更名为共和纪念会。1913年底北洋系将领段祺瑞督鄂,对武昌起义门、聚义门之名颇为反感,认为“以二城门为标榜,致军民脑筋易起浮动观念”,下令恢复其原名中和门、通湘门。

  这种貌似怪异的表现,其实有其合理解释。首先这与袁世凯为首的北洋系经历有关。对于袁世凯的北洋系而言,武昌首义后,北洋六镇即担负起扑灭南方革命烈火的责任,在山陕、长江沿线与民军反复厮杀。在北洋系的经历中,恰恰是他们的力战,造成了五族共和局面。清帝退位诏书上分明写着“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其次,高举“共和”大旗,也是国家建设的现实需要。民元4月以后,袁世凯为首的北洋系居于执政地位,民国初建,政府的亟务是统一和稳定,“五族共和”已成国策,纪念中过分强调革命,显然不合时宜,不利于国内各族敦睦,稳固国基共建民国。无可否认,北洋政府要员原在清政府任职,辛亥之役中,一段时间曾效忠清朝,与革命军进行过正面的军事对抗,纪念之中宣传革命之功,无异于授人以柄,其执政地位尤显尴尬。这也是民元北京政府只宣扬“共和”,不愿也不能宣扬辛亥纪念中的“革命”的原因了。

3.“辛亥革命,乃革命党和咨议局合演的一出‘痛饮黄龙’”

  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在批评辛亥革命未能联系广大民众之外,毛泽东说明了辛亥革命是由留学生、哥老会、士兵等群体发动参加的,还是取得了“倒去”“圣文神武的皇帝”,开始“建设”“大逆不道的民主”等成果,较为简练地道出了辛亥革命组织、发动的历程及其政治成果。

  为说明民众联合的必要性,毛泽东还以辛亥革命为例,“溯源吾国民众的联合,应推清末咨议局的设立,和革命党——同盟会——的组成。有咨议局乃有各省咨议局联盟请愿早开国会的一举。有革命党乃有号召海内外起兵排满的一举。辛亥革命,乃革命党和咨议局合演的一出‘痛饮黄龙’”。这段话肯定了革命党和咨议局在辛亥革命中的同等重要作用。

  革命党与咨议局分途并进,共同推动了辛亥革命,这种认识并非毛泽东独创。早在民元,梁启超就有类似的说法。1912年10月,自戊戌变法后即流亡海外的梁启超应邀回京,受各方邀请发表演说,在题为《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演说中,他回忆“当去年九月以前,君主之存在,尚俨然为一种事实,而政治之败坏已达极点,于是忧国之士,对于政界前途发展之方法,分为二派:其一派则希望政治现象日趋腐败,俾君主府民怨而自速灭亡者,即谚所谓‘苦肉计’也,故于其失败,不屑复为救正,惟从事于秘密运动而已;其一派则不忍生民之涂炭,思随事补救,以立宪一名词,套在满政府头上,使不得不设种种之法定民选机关,为民权之武器,得凭借以与一战。此二派所用手段虽有不同,然何尝不相辅相成!去年起义至今,无事不资两派人士之协力,此其明证也”。 “现在之国势政局,为十余年来激烈、温和两派人士之心力所协同构成”。激烈派自然是指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温和派当然是咨议局立宪派了。

  到1921年,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演讲中,继续谈辛亥革命是由两条路径进行的观点,“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的起一种大联合运动。武昌一声炮响,各省咨议局先后十日间,各自开一场会议,发一篇宣言,那二百多年霸占铺产的掌柜,便乖乖的把全盘交出,我们永远托命的中华民国,便头角峥嵘的诞生出来了”。

  与民初相比,梁也有观点的渐变。他继续说“当光绪、宣统之间,全国有知识有血性的人,可算没有一个不是革命党”。最后清朝被推翻“是全国人的自觉心,到时一齐迸现的结果”。10年前,梁氏犹且极力反对革命,于今 “革命党”大而化之,囊括了“立宪派的人”了。而且据此,辛亥革命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分别落在了同盟会和立宪派中人肩上。

  4.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了,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命题

  随着北伐的胜利,中国国民党逐渐取得中央政权。此时,除延续孙中山对辛亥革命性质的定位外,国民党在宣传中还做了不同程度的发挥。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中指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在肯定辛亥革命具有两层意义的同时,对于民族革命的成功略有保留,民族革命未能成功的那一部分当是指“帝国主义者对我们的压迫依然如故”,使辛亥革命民族革命的性质之中加入了反帝内涵,这是对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引申。1940年潘公展在《辛亥革命与抗战建国》中,进一步对辛亥革命反帝的意义加以阐发,赞扬辛亥革命是“被压迫民族的国民革命运动的拓荒创举”。

  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了,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命题。1930年双十纪念日中,何应钦对此做了一个比较简洁的说明,指出“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一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一点而论,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究不能不谓为失败。革命的目的不只在推翻满清,不只在获得中华民国的虚名,而在造成一个三民主义自由平等的新中国”,明确了实现三民主义为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从此意义上看,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可以自圆其说了。

  20年代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辛亥革命也有切合时代特点的解读

  1927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的告民众书中说,“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先生,看见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在于国民党没有民众的基础,而只有军队,所以在十三年决心改组国民党”,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发动群众。

  抗战之际,面对共同的敌人,建立最广泛的抗敌统一战线成爱国国人关切的问题。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 “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对辛亥革命中各政治力量的联合,促成革命成功,给予充分肯定。

  1939年,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对辛亥革命的社会性质、地位以及成败做了述评。1945年,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做了进一步解说。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的论断,中国共产党是从反帝反封建角度来探讨的,这和中国国民党从是否实现三民主义任务的角度探讨,是不相同的。毛泽东在三四十年代形成的关于辛亥革命性质、地位和成败的论断,后逐渐成为被普遍接受的观点。 何 广 (作者单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香港今年将举办系列活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辛亥革命博物馆1.jpg辛亥革命博物馆.jpg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2/11/c_121063361.htm

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10日表示,香港今年将举办系列活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让年轻一代增强对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认识。

民政事务局辛卯年新春酒会10日举行,行政长官曾荫权等政要出席,曾德成致辞。

曾德成说,过去一年,在民政工作范畴的庞杂事务以至配合施政团队在各区推动落实的政策,得到民间团体和组织的积极响应。市民大众与特区政府同心同德,推动香港社会更繁荣、进步。

他说,新的一年会继续加强同各社会团体和地区组织团结协作,鼓励编织更广泛、深入的社会网络,建立政府与社会更紧密沟通的渠道,支持开展更活泼多采的小区活动,汇聚更多民众,携手合作贯彻落实各项施政,为市民谋福祉。

“我们将继续弘扬关爱精神,鼓励团结互助、友爱包容,联合各方力量一同关心新来港人士、少数族裔和其它需要关心的人士,从多方面推动工作,增强社会凝聚力,携手建设和衷共济的国际都会。”

他表示,会继续着力于社会文化建设,开展公民教育和青年工作,让爱国爱港精神薪火相传。今年是辛卯年,100年前辛亥年发生的革命,揭开了中国历史新一页,自此100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由积弱走向富强,香港也在这过程中实现了回归。“我们会在今年里举办一系列活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配合做好国民教育,让年轻一代增强对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认识,从而迈向更广阔的发展天地。”(记者 曾嘉)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1-01/14/c_12980239.htm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辛亥百年。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18世纪之末,19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20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扬时代也。”

    “百年锐于千载”是孙中山对于同盟会成立前那一百年世界历史的精辟概括,也可以用来形容同盟会成立后这一百年的世界历史,因为20世纪的“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等等,其变化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远远超越了19世纪那一百年。反思辛亥百年,应在时间与空间两方面作更大的扩展,以期形成长时段与多维度的整体考察。

    重新思考三民主义

    首先是民族主义。过去的研究多半侧重于“排满”问题探讨,而有意无意冷落了“五族共和”的阐析。其实,在中华民族作为国族认同方面,辛亥那一代人不仅开创于初始,而且还在政治、制度、政策乃至文化诸层面有持续的探索性实践。应该承认,孙中山及其后继者,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贡献,至少我们在中华民族作为国族的总体观念上与前人是一脉相承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增进民族平等、团结,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乃至促进少数民族内部社会革新等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但是,在民族认同与民族团结方面仍然存在着若干问题,仍然需要从历史到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

    作为历史遗产,辛亥革命也有负面的因素。为鼓励民众推翻清王朝而鼓吹“排满”,显然助长了大汉族主义或汉族中心主义。以20世纪初革命报刊宣扬的“黄帝文化”而言,至今我们一味“弘扬”而未能有所“扬弃”其“汉族中心主义”内涵。所以我不断提倡“新黄帝观”,即给始祖文化符号以更具包容性的诠释,以增进全中华民族作为统一国族的认同,可能也更符合孙中山“五族共和”的积极意蕴。

    其次是民权主义。辛亥革命开启了共和之门,迈出了走向共和的第一步。就以孙中山自己为例,他对五权宪法的创建寄予很高期望,曾经明确揭示:“以三民主义为立国之本原,五权宪法为制度之纲领。”但对于这个理念,连孙中山自己也还缺乏相关的架构设计。直到1920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并就任非常大总统之后,孙中山才逐步把五权宪法从抽象理念形成完整的国家体制框架。概括起来是:1.以“权能分离”作为理论基础;2.“五权分立”具体化,成为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院政府的架构;3.进一步确定县一级实行选举、复决、罢官、创制等直接民权,每县选代表一人,组成国民大会代表全国人民行使政权,并授权中央政府行使治权。

    但是,孙中山却未能在生前实施自己的方案;而国民党定都南京以后,所谓“五权分立”的推行也是举步维艰,其后逐步演变得荒腔走板,更非孙中山所能预料。“五权分立”为了防止西方议会、政党政治的弊端,将考试权从行政权中分出,纠察权从立法权中分出,借以寻求更为完善的权力相互制衡。国民党内外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服膺者也并非都是虚应故事,其中确实有些忠贞之士满心期望通过五权宪法的实施,把中国引向民主与法治的进步道路。但是,任何良好的民主政治设计,都改变不了国民党政府“党治”、“军治”、“独治”的严酷事实,“五权分立”的政治架构只能流于虚有其表的形式。这种披着五权宪法外衣的威权统治,在1949年以后随着国民党的失败而转移到台湾。直到蒋介石死后,迫于内外形势的急速变化,蒋经国在临终前解除了党禁、报禁与戒严,这才结束了蒋家王朝的威权统治。正是在此以后,“五权宪法”、“五权分立”才真正在台湾受到全面检验与不断修正。

    最后是民生主义。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孙中山师法亨利·乔治与约翰·穆勒,同时又从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以及均田、公仓等方案中受到启发,提出“平均地权”以谋防止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分化的弊害。孙中山自信“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过去曾被讥评为徒托空言,其实他和他的后继者在这方面还是做过多方面的探索与讨论,积累了颇为丰富的经验教训的。民生一词,从经济而言,涵盖发展与分配两个方面,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欧美强矣,其民实困”。20世纪初始,中国资本主义还处于极为幼弱的时期,1905年提倡“节制资本”诚然是“睹其祸害于未萌”,但现今对于中国而言则早已是严酷的现实。尽管我们坚持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并未能置身于资本主义“祸害”之外,而双轨制经济并存衍生的权钱交易,更使这种“祸害”愈演愈烈。因此,最近几年,政学各界及媒体、网络苦心积虑,“民生”一词遂成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之一。

    孙中山:伟大的国际主义者

    孙中山及其后继者设计的多种具体方案,已成昨日黄花,很难解决当前社会深层转型的复杂问题,但“一手抓土地流转(平均地权),一手抓投资调控(节制资本)”的思路仍然可以对我们有所启发。孙中山晚年对世界主义,特别是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关系的思考,经过百年世界风云变幻的映照,在全球化浪潮已经席卷世界各地的今天,仍然可以发人深省。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又是伟大的国际主义者,从革命一开始就谋求国际合作,而且晚年还更为热忱地呼吁建立一个和平、公道、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晚年的孙中山,不再简单地以东方、西方或者肤色差别划分世界,而是把世界区分为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两大阵营。他呼吁全世界“受屈人民”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而所谓“受屈人民”也包括“压迫民族”中的“受屈人民”,以及虽已强大然而真诚支持世界各国“受屈人民”的苏联。他甚至天真地把“苏维埃主义”与中国传统的大同理想等同起来,劝说日本“联苏以为与国”,共同支援亚洲乃至全世界“受屈人民”的反帝斗争。这可以认为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又一次升华。

    孙中山以“恢复中华”作为自己革命生涯的发端,但是从来没有把民族主义的范围局限于中华,更没有以此作为终极目标。他认为民族主义乃是世界主义的基础,因为被压迫民族只有首先恢复民族的自由平等,然后“才配得上讲世界主义”。并且期望以俄国人民作为欧洲世界主义的基础,以中国人民作为亚洲世界主义的基础,然后扩而大之,才能实现整个人类的世界主义。

    百年以来的世界,风云变幻,日新月异。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与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演变,与孙中山的理想相距甚远。但是他的总体思路,特别是有关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间关系的深层思考,并非纯然是美好的空想,仍然有许多值得重视的现实依据。在全球化潮流席卷整个世界,人类已经进入网络化信息时代的今天,如何正确处理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极为复杂而又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当前某些政论家正在构思的所谓“全球地方关系”(global-local relationships)或“全球地方化”(glocalization),与孙中山的思路正相呼应,似乎一脉相承。

    举一可以反三。中国现代的历史叙事,必须以更为超越的心态,广博的胸怀,把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并真正置于世界之中,作百年以上长时段的宏观考察与分析,才可以谈得上史学的创新,思想的解放,对中国、对世界,于学术、于现实也才都大有裨益。

    我认为这是对辛亥百年的最好纪念。

    (章开沅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孙大炮就是个萝莉控!
看到这种会场气氛就抓狂~~~
诶,我一直没觉得老袁称帝是个多么了不得的错误,可惜啊
大陆办有点名不正   WW办又有点尴尬,  还是香港办最合适
53263部队 发表于 2011-2-24 13:07


    大陆有什么不正啊,tg可是继承了中华正统的共和国
回复 13# stu_osa


    孙大炮建的国民党被TG赶到台湾去了。。。
争议中。。。。。。
53263部队 发表于 2011-2-24 13:31


    孙大炮建的国民党本就和辛亥革命关系不大,而孙本人也不过辛亥革命后期参与者之一,并非发起者,也谈不上领导了辛亥革命。tg作为辛亥革命以来,第一个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统一共和国,自然有资格作为主体纪念辛亥革命
不要忘了,大陆也有国党的,八个参政党中就有国党革命委员会。TG骂的国党反对派可以理解为国党中的反动派,不同于继承中山遗志的革命委员会。
对岸的活动叫百年国庆,不叫辛亥百年纪念。
stu_osa 发表于 2011-2-24 13:07


    同感觉哎..
孙大炮被捧得太厉害了
民国百年
向辛亥革命先烈们致敬
stu_osa 发表于 2011-2-24 13:07


    老袁就tmd大烧饼,可惜了了
看这场面还以为TG在开会。。。
这有什么名不正的?TG在北京砸钱办奥运,在上海砸钱办世博,在广州砸钱办亚运,就舍不得再到武昌砸一笔钱给辛亥革命办个生日party?
今年有某个更重要的90周年活动
90周年活动:handshake
向辛亥革命先烈们致敬
stu_osa 发表于 2011-2-24 13:07
这个是的~~
话说今年的三联生活周刊1月17日刊里对袁大头的评价还是很客观的~
期待三联辛亥革命系列的第二期出版~
孙大炮当年为了财政也想签卖国条约,只不过被宋教仁极力反对阻止才罢了~
还有当年百日维新说他背叛光绪论,其实,袁大头只不过识时务而已,当年在京津重地全是保守派的军队,控制了慈禧又怎样呢?
历史这么评价袁大头不太公平的~他也是有部分贡献的,尤其是推动了中国军事现代化~作为满清里比较开明的北洋系还是部分继承了李鸿章的衣钵的。
罗经舰桥 发表于 2011-2-24 13:45
尤其和日本的关系不清不楚的,要钱卖国条约,可惜被宋阻止~;P
stu_osa 发表于 2011-2-24 13:36
貌似连国民党的创始人也不是他哦~;P
biogxh 发表于 2011-2-24 15:45


    我说的是中华革命党改组的那支国民党,就是现在ww那支
为什么没人纪念成都的保路运动100周年呢?
特别是宜万铁路修通了的这个时候,这么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cba2012 发表于 2011-2-24 14:44


    + 1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八卦话题全系列 孙设局暗杀宋教仁始末  
隆裕葬礼上,北洋陆军军乐队演奏的乐曲
袁世凯称帝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913年10月10日民国国庆,袁世凯着大元帅服在天安门城楼举行大阅兵,北洋受阅部队走过天安门广场,齐声高唱《大帅练兵歌》;“......第一立志要把君恩报,第二功课要靠官长教。第三行军莫把民骚扰。我等饷银皆是民脂膏......”,旋律和今天《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已经差不多,原始录音

极其珍稀的品种民国三年袁世凯大头“签字版”试铸币全品相出售
http://t.cn/a8uCku


详细目录http://t.cn/a8uCku
刺杀宋教仁
苏式斗圞争哲学
“大炮”诨号的由来
“中国”和“清国”的法学概念
令史家难堪的是
血染中华的无头公鸡
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的目的
孙大炮设局暗圞杀宋教仁始末
遁初因我而死
“此计甚好”和“此仇必报
慈禧太后拍案;“可惜可惜
中国人的“奴性”是教育出来的
政冶工具学和广场地理学
袁世凯的国家战略
慈禧太后和《共圞产圞党宣言》
梁启超把中国真正带进了现代
袁世凯“挑断”孙大炮脚筋
袁世凯心中的“龙旗”永不倒
中华民国总统是孙大炮让给袁世凯的吗?
袁世凯称帝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袁世凯最高政圞治理想“归政还朝”
流血的板凳
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把辛亥革命一笔勾销的“鬼上身”
中圞华民国新国歌
今日的中国和袁世凯的《万言书》
神经病啊你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伟大事件     ......
最新报道
无非是同盟会,光复会,共进会那点儿乌七八糟的事儿。。。
宋教仁先不管,至少刺杀陶成章这个没跑儿了吧。。。
纪念辛亥革命又不是纪念孙文。。有啥不可以。。更何况孙文还在天安门广场摆着呢。。。
再说了。。咱们不是还有民革么,嘿嘿。。要不安排个民革人士访台联合纪念活动?
stu_osa 发表于 2011-2-24 13:07
诶,我一直没觉得老袁称帝是个多么了不得的错误,可惜啊
老袁毕竟还是旧官僚出身,即使他比其他同僚强出百倍,可惜最终也没能摆脱自己的历史局限。不然,他也许才是“中国的华盛顿”。
现在呢,一步走错,万世骂名。后来执政的国民党自然不会对他有什么好脸,其后上台的TG跟他又没什么瓜葛,甚至在当初还反过他的北洋系,自然也不会有好评价。
向先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