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篇文章。张召忠亲口证实:曾有一套弹射器随二手航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20:24:00
原帖在此:新浪博客。红星闪闪:今天绝大多数的中国海军军人依旧没有机会亲眼见到航空母舰。原因很简单,中国海军还没有这种战舰,迄今为止也没有任何一艘外国航母访问过中国大陆。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张召忠海军少将对我说,他参加海军15年后才第一次见到航空母舰,那还是缘于1985年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
  准确说,这是一艘被外国海军废弃的退役航母。多少年后,外国的军事专家们还在颇有深意地“分析”当时中国进口这艘航空母舰的缘由。他们说:1985年中国就以“拆卸”的方式购进一艘澳大利亚的退役航母“墨尔本号”,这艘航空母舰进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南海军事基地进行了部分分解,其中升降机、蒸汽弹射器、主飞行甲板均得以保留。中国利用它进行了准航空母舰舰载航空兵试验。
  张召忠:正好是“墨尔本号”考察团的亲历者之一。他说,事实根本不像外国所谓军事专家分析的这样“深谋远虑”。今天看来,“墨尔本号”其实是改革开放初期,地方发展经济带来的一个意外的“宝贝”。
  1985年3月,广州造船厂通过华联船舶有限公司,经投标向澳大利亚购买了这条军舰,并与广东中山市拆船公司联合对其拆解。“墨尔本号”本是英国“二战”时期设计的“尊严”级航母,1943年4月15日该舰在英国的巴鲁·维克斯船厂开工建造,1945年4月28日下水。当它下水时还没来得及栖装,“二战”就已经结束。于是这艘航空母舰一度停工,直到1949年才复工,进行了5年多的现代化改装。
  正是由于这次改装,让张召忠等几十名中国海军研究人员得以在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亲眼看到一艘航空母舰,目睹上面尚存的所有现代航母必备关键设备。因为“墨尔本号”的这次现代化改装,为这艘“二战”时设计的直通甲板航母改装了现代大中型航母标志性的斜角着舰甲板、蒸汽弹射器、新式阻拦装置,以及帮助飞行员在航母甲板上降落的“菲涅尔”助降反射镜。改装后这艘航母于1955年10月28日正式编入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服役,次年成为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旗舰。
  “墨尔本号”在提前退役、转卖给中国船厂前,澳大利亚方面已经基本拆毁了所有装备和电子系统,还将该舰尾舵焊死成一个固定角度。但军舰飞行甲板上的弹射器和拦阻索等关键设备还在。中国的拆船厂当时不知道也不关心这艘庞大的废舰上有这么些关键性的东西,还是当地造船厂一位军代表突然看见来了这么个从没见过的大家伙,立刻通知了海军总部。海军装备部迅速派遣下属海军装备研究所,临时抽调由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30多人前往参观。
  当年考察团成员在“墨尔本号”的留影
  之所以说是去“参观”,可见这个临时搭起来的团组任务来得突然。海军当时其实没有任何有关航母的具体研究项目和计划。拆船厂不归军方管,着急拆船赚钱,所以团组当时预定的行程只有几天。张召忠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墨尔本号”是个下午。“当时就看到一个十几层楼高的大家伙在那里。我们所有人当时都是第一次见航母,什么也不知道。别说弹射器,我当时连航母上的鞭状天线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张召忠说,当时不是今天这样的互联网时代,那时就连航母的图片都很少。“墨尔本号”虽然只是一艘废弃的老舰,但毕竟是一艘近2万吨级的真航母。而当时中国最大最先进的051“旅大”级导弹驱逐舰才不过3000多吨。
  在南国炎热潮湿的6月,这批老中青三代军人兴奋地“参观”了几天,意识到这艘即将被拆毁的航母的价值。紧迫的是它马上就要被拆成一堆废铁。对于中国海军来说,这可以说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张召忠说,当时他和大多数同事都只有三十出头,对航母的研究热情很高,所有人都申请延长调研时间,住进了附近闷热的工棚,开始一个舱室一个舱室地调研种种细节。
  张召忠说,当时的“墨尔本号”没有动力,船舱里黑咕隆咚。垃圾堆里混杂着废弃的作战值班记录和被扔掉的私人物品。调研组成员一人一个手电,在十几层楼高的船舱内测绘,逐步了解了一艘现代航空母舰的主体结构和舰上各种主要设备。“当时有几个50多岁的老同事还感叹说,我们不行了,中国发展航空母舰是早晚的事,这看你们了。”
  说起这些往事,张召忠感叹道:“这一下子,24年过去了。”当年的青年军官如今步入老年。中国海军经历了80年代的“忍耐”时期,也迎来近10年来空前的大发展。唯一没有改变的历史,是当年“墨尔本号”最终调研报告里写的那句话:在中国海军史上,航空母舰这一栏至今仍是空白。原帖在此:新浪博客。红星闪闪:今天绝大多数的中国海军军人依旧没有机会亲眼见到航空母舰。原因很简单,中国海军还没有这种战舰,迄今为止也没有任何一艘外国航母访问过中国大陆。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张召忠海军少将对我说,他参加海军15年后才第一次见到航空母舰,那还是缘于1985年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
  准确说,这是一艘被外国海军废弃的退役航母。多少年后,外国的军事专家们还在颇有深意地“分析”当时中国进口这艘航空母舰的缘由。他们说:1985年中国就以“拆卸”的方式购进一艘澳大利亚的退役航母“墨尔本号”,这艘航空母舰进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南海军事基地进行了部分分解,其中升降机、蒸汽弹射器、主飞行甲板均得以保留。中国利用它进行了准航空母舰舰载航空兵试验。
  张召忠:正好是“墨尔本号”考察团的亲历者之一。他说,事实根本不像外国所谓军事专家分析的这样“深谋远虑”。今天看来,“墨尔本号”其实是改革开放初期,地方发展经济带来的一个意外的“宝贝”。
  1985年3月,广州造船厂通过华联船舶有限公司,经投标向澳大利亚购买了这条军舰,并与广东中山市拆船公司联合对其拆解。“墨尔本号”本是英国“二战”时期设计的“尊严”级航母,1943年4月15日该舰在英国的巴鲁·维克斯船厂开工建造,1945年4月28日下水。当它下水时还没来得及栖装,“二战”就已经结束。于是这艘航空母舰一度停工,直到1949年才复工,进行了5年多的现代化改装。
  正是由于这次改装,让张召忠等几十名中国海军研究人员得以在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亲眼看到一艘航空母舰,目睹上面尚存的所有现代航母必备关键设备。因为“墨尔本号”的这次现代化改装,为这艘“二战”时设计的直通甲板航母改装了现代大中型航母标志性的斜角着舰甲板、蒸汽弹射器、新式阻拦装置,以及帮助飞行员在航母甲板上降落的“菲涅尔”助降反射镜。改装后这艘航母于1955年10月28日正式编入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服役,次年成为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旗舰。
  “墨尔本号”在提前退役、转卖给中国船厂前,澳大利亚方面已经基本拆毁了所有装备和电子系统,还将该舰尾舵焊死成一个固定角度。但军舰飞行甲板上的弹射器和拦阻索等关键设备还在。中国的拆船厂当时不知道也不关心这艘庞大的废舰上有这么些关键性的东西,还是当地造船厂一位军代表突然看见来了这么个从没见过的大家伙,立刻通知了海军总部。海军装备部迅速派遣下属海军装备研究所,临时抽调由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30多人前往参观。
  当年考察团成员在“墨尔本号”的留影
  之所以说是去“参观”,可见这个临时搭起来的团组任务来得突然。海军当时其实没有任何有关航母的具体研究项目和计划。拆船厂不归军方管,着急拆船赚钱,所以团组当时预定的行程只有几天。张召忠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墨尔本号”是个下午。“当时就看到一个十几层楼高的大家伙在那里。我们所有人当时都是第一次见航母,什么也不知道。别说弹射器,我当时连航母上的鞭状天线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张召忠说,当时不是今天这样的互联网时代,那时就连航母的图片都很少。“墨尔本号”虽然只是一艘废弃的老舰,但毕竟是一艘近2万吨级的真航母。而当时中国最大最先进的051“旅大”级导弹驱逐舰才不过3000多吨。
  在南国炎热潮湿的6月,这批老中青三代军人兴奋地“参观”了几天,意识到这艘即将被拆毁的航母的价值。紧迫的是它马上就要被拆成一堆废铁。对于中国海军来说,这可以说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张召忠说,当时他和大多数同事都只有三十出头,对航母的研究热情很高,所有人都申请延长调研时间,住进了附近闷热的工棚,开始一个舱室一个舱室地调研种种细节。
  张召忠说,当时的“墨尔本号”没有动力,船舱里黑咕隆咚。垃圾堆里混杂着废弃的作战值班记录和被扔掉的私人物品。调研组成员一人一个手电,在十几层楼高的船舱内测绘,逐步了解了一艘现代航空母舰的主体结构和舰上各种主要设备。“当时有几个50多岁的老同事还感叹说,我们不行了,中国发展航空母舰是早晚的事,这看你们了。”
  说起这些往事,张召忠感叹道:“这一下子,24年过去了。”当年的青年军官如今步入老年。中国海军经历了80年代的“忍耐”时期,也迎来近10年来空前的大发展。唯一没有改变的历史,是当年“墨尔本号”最终调研报告里写的那句话:在中国海军史上,航空母舰这一栏至今仍是空白。
TG电磁弹射器也在搞,是不是出来时会有人说是美国出卖的技术?
这是很老的故事了。CD恐怕至少有5个这样的帖子吧。
很老的故事了,HM是必须有的
大概是09年航空档案上出自当头一砖手笔的大作吧
墨尔本号航母啊···顺便捞一捞
抱歉,图有点大
嗯,既然是老内容了,那就放手捞一把吧。。。
墨尔本号是很久远的故事了
唉…让他沉啦吧~
能猜到是墨尔本上的,那个基本上算晶体管吧,现在都扣肉好几代了。
航空档案某期好像提过这事。
给力!陆航学院机型真不少
月经贴啦,建议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