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问题:国学和大衍之数50有什么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8 23:53:24
国学按照本人的理解就是解读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学问.但是发现一个很多国学家都不厌其烦的反复讨论这个大衍之数50.50这个数字即不是时间的划分刻度,也不是计量单位.在中华民族的生活里根本没有这个数字的任何影响.如果一定要定一个数字作为本民族的符号的话我觉得24节气的24这个数字是很好的. 而且我觉得所有国学家的解释都比较可笑.以下是摆渡来的:
----------------------------------------------------------------------------
西汉·京房:五十者, 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 其一不用者,天一不用,天之生气,将欲以虚来实,故用四十九焉。

  后汉·马融:《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 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节气节。北辰位居不动,其余四十九运而用也。

  后汉·荀爽:卦各有六爻, 六十四十八, 加乾坤二用, 凡有五十。( 乾 )初九,潜龙勿用,故用四十九也。

  汉·刘歆:是故元始有象, 一也;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而为十,成五体。以五乘十,大衍之数也。

  东汉·郑玄: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气通,五行减五,大衍又减一,故四十九。

  三国·姚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者,其六有象,六画之数,故减之四十九也。

  三国·王弼: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之以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夫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故常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宗也。

  南宋·朱熹:大衍之数五十,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至用以筮,则又止用四十九,盖皆出于理势之自然,而非人之知力所能损益也。

  清·姚配中:大,大数也;天地之数五十五,减其小数五,以象五行,用其大数五十以演卦。故曰‘ 大演之数五十’,五十者,参天两地,减五亦参天两地,减一,象太枢也。 《洪范》‘一五行’,五行俱生于一,合之则五,故减五以象五行。 五者,五行之生数,中央数也;五行成数,皆以五合生数,则成数之中,俱各有五。

  唐·崔憬:“八卦之数相加为五十,艮为少阳,其数三;坎为中阳,其数五;震为长阳,其数七;乾为老阳,其数九; 兑为少阴,其数二;离为中阴,其数十;巽为长阴,其数八;坤为老阴,其数六。”

  宋·程颐:大衍之数五十,数始于一,备于五。小衍之而成十,大衍之则五十。五十,数之成也。 成则不动,故损一以为用。‘天地之类五十有五, 成变化而鬼神’也。

  近人杭辛斋认为 :“大衍之数,是一阴一阳各得一半,为二十五。二十五为一、三、五、七、九的数, 两个一、三、五、七、九相对,一阴一阳各得二十四,而中间之一,乃阴阳各半分,相加只有四十九。”

  金景芳认为:按以上诸说,或牵附《图》《书》;(朱熹.姚配中),或杂以《老庄》(王弼),或凭臆穿凿,(京房、马融、荀爽),皆毫无根椐;较为杰出者,乃在姚信董遇二人,然谓六画为象。六画,亦无当于易理也。盖全《易》不言五行,亦犹洪范不言八卦。

  高亨认为:“大衍之数五十”之后脱“有五”二字,故成为五十。

  王赣认为:“大衍数”是《易经》对七爻及七爻以上卦的统称。(详见王赣著《古易新编》和《大衍新解》两书)
---------------------------------------------------------------------------------------------------------------------------------------------

本人觉得可笑是不同单位的数加在一起硬凑这个数值.


国学按照本人的理解就是解读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学问.但是发现一个很多国学家都不厌其烦的反复讨论这个大衍之数50.50这个数字即不是时间的划分刻度,也不是计量单位.在中华民族的生活里根本没有这个数字的任何影响.如果一定要定一个数字作为本民族的符号的话我觉得24节气的24这个数字是很好的. 而且我觉得所有国学家的解释都比较可笑.以下是摆渡来的:
----------------------------------------------------------------------------
西汉·京房:五十者, 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 其一不用者,天一不用,天之生气,将欲以虚来实,故用四十九焉。

  后汉·马融:《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 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节气节。北辰位居不动,其余四十九运而用也。

  后汉·荀爽:卦各有六爻, 六十四十八, 加乾坤二用, 凡有五十。( 乾 )初九,潜龙勿用,故用四十九也。

  汉·刘歆:是故元始有象, 一也;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而为十,成五体。以五乘十,大衍之数也。

  东汉·郑玄: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气通,五行减五,大衍又减一,故四十九。

  三国·姚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者,其六有象,六画之数,故减之四十九也。

  三国·王弼: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之以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夫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故常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宗也。

  南宋·朱熹:大衍之数五十,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至用以筮,则又止用四十九,盖皆出于理势之自然,而非人之知力所能损益也。

  清·姚配中:大,大数也;天地之数五十五,减其小数五,以象五行,用其大数五十以演卦。故曰‘ 大演之数五十’,五十者,参天两地,减五亦参天两地,减一,象太枢也。 《洪范》‘一五行’,五行俱生于一,合之则五,故减五以象五行。 五者,五行之生数,中央数也;五行成数,皆以五合生数,则成数之中,俱各有五。

  唐·崔憬:“八卦之数相加为五十,艮为少阳,其数三;坎为中阳,其数五;震为长阳,其数七;乾为老阳,其数九; 兑为少阴,其数二;离为中阴,其数十;巽为长阴,其数八;坤为老阴,其数六。”

  宋·程颐:大衍之数五十,数始于一,备于五。小衍之而成十,大衍之则五十。五十,数之成也。 成则不动,故损一以为用。‘天地之类五十有五, 成变化而鬼神’也。

  近人杭辛斋认为 :“大衍之数,是一阴一阳各得一半,为二十五。二十五为一、三、五、七、九的数, 两个一、三、五、七、九相对,一阴一阳各得二十四,而中间之一,乃阴阳各半分,相加只有四十九。”

  金景芳认为:按以上诸说,或牵附《图》《书》;(朱熹.姚配中),或杂以《老庄》(王弼),或凭臆穿凿,(京房、马融、荀爽),皆毫无根椐;较为杰出者,乃在姚信董遇二人,然谓六画为象。六画,亦无当于易理也。盖全《易》不言五行,亦犹洪范不言八卦。

  高亨认为:“大衍之数五十”之后脱“有五”二字,故成为五十。

  王赣认为:“大衍数”是《易经》对七爻及七爻以上卦的统称。(详见王赣著《古易新编》和《大衍新解》两书)
---------------------------------------------------------------------------------------------------------------------------------------------

本人觉得可笑是不同单位的数加在一起硬凑这个数值.


人择原理的一个实例而已


算了,怕引起辩论。

编辑掉。

算了,怕引起辩论。

编辑掉。
反正过去占卜是这么操作的,五十根蓍草,拈一不用,用四十九根演化,得出卦象。
为什么大衍之数是五十,可能在周易里当做一个常识或公理而没有深讲
也许连山、归藏做了解释,可惜我们看不到了
北斗七星高 发表于 2011-2-12 21:53


    也就是说大衍之数50最早出在周易里?那这个数字是文王首先提出来的还是上古传下来的被记述在周易里的
对国学不了解
不过那些晦涩难懂的句子会不会是古代的算筹口诀呢?
因为中国古代对一次同余式的求解问题被称作“大衍求一术”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出现在周易-系辞上传里
有说系辞是孔子所做
至于来源,当然是上古文王甚至更早传下来的,孔子只是对周易做了整理,又添加了一些枝叶的东西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而奥妙皆在“遁去的一”。
所以要问寇仲和徐子陵。
我喜欢类似这样的解释.我觉得这个数字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某种常数之类那样的数字.
高亨认为:“大衍之数五十”之后脱“有五”二字,故成为五十。 这个说法很有可能,55=1+2+3……+9
《易经·系辞上传》              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
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
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
以四以象四时,
--------------------------------------------------------------------------------------------
五十有五是天地之数,与大衍之数有别
猜想:
50进位制,每个数位的范围从0到49,满50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