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泽勇,我国首台涡扇发动机研制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01:59:26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据日本业界的一项分析,在单位重量创造的价值比这一数值上,船舶为1,轿车为9,计算机为300,而航空发动机则高达1400,被称为世界工业产品中的皇冠。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尹泽勇,日前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呼吁,作为继英美俄法之后,第五个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要加快振兴航空发动机产业,实现航空发动机产业科学发展。

  飞机的“心脏”是航空发动机,这一“心脏”的打造,各国航空业倾尽心力。66岁的尹泽勇是“中国心”工程师,他研制的每一台航空发动机:独立、创新、脉动中国。

  中国“心脏”的心肌组织

  尹泽勇投入中国“心脏”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并非偶然。作为我国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科技领域的领跑者,尹泽勇曾创下了许多“第一”,这些“第一”构成了今天中国飞机“心脏”的心肌组织。

  作为我国最早的“有限元”(一种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设计技术探索的先驱,多学科优化设计新探索方面的领头人,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和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尹泽勇打造的“中国心”是原装的“中国造”。

  作为我国首台涡扇发动机研制者,尹泽勇主持研制我国第一型独立自主研发的涡轴发动机;第一型传动系统:这一系统输入转速最高、传动比和功重比最大、寿命最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持编制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可靠性大纲;第一次主持开展涡轴发动机技术验证工作;主持开展我国第一型小推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总体方案确定及低压部件技术攻关。

  “西方国家经验表明,一项新的发动机关键技术从开发到应用需要约10年。”尹泽勇说,为了中国自己的航空发动机,他准备了近40年。

  1945年出生于重庆的尹泽勇,1967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随后进入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所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等职。从建所伊始,到研究所发展成为我国中小微型航空发动机研究发展中心、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基础和预先研究基地及地面用轻型燃气轮机研究工程基地,尹泽勇与研究所丈量了中国航空动力事业的漫漫航程。

  强劲的飞机“心脏”背后

  1970年,进入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工作不久的尹泽勇就以超前的眼光,率先开展“有限元”这一前沿学科的研究及应用工作。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体-壳过渡元和疏-密过渡元两类新元素,将两者有机结合,解决了多种发动机复杂结构的强度分析问题,使当时研究所在“有限元”理论应用于发动机结构强度分析方面一直处于行业前列。

  由他负责全面技术工作的某涡轴发动机,是我国首台从预研开始全新自行设计的航空发动机,也是我国航空技术向世界先进航空技术接轨的一次成功探索。

  这一技术打破了国外在此领域的垄断和对发动机产品的封锁,走出了自主创新、自我发展的道路,并为下一步先进直升机装备扫清了最大障碍。完成了我国涡轴发动机研制方式从仿制向自主研发的根本转变,实现了涡轴发动机技术水平从第一代向第三代的跨越发展,我国由此成为能够独立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先进涡轴发动机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在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并设计定型的第一种涡扇发动机的研制过程中,尹泽勇严格按我国军标要求,主持制定国内首型涡扇发动机型号规范;主持编制国内第一个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可靠性大纲,论证并成功实践了如何结合规范规定的分析及试验开展可靠性工作;主持解决了发动机、飞机性能及结构匹配问题;结合国内发动机应用特点,创造性地提出确定初始首翻期的方法。

  首台发动机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这一领域研制零的突破,并达到国际同类现役发动机水平,提高了我国涡扇发动机研制技术,对我国中小涡扇发动机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是一项重大的科技进步成果。

  目前,该发动机已大量装配某型飞机,改变了该飞机动力装置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该发动机研制及应用于2003年获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研制金奖,2004年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把握航空发动产业创新脉动

  美国国家发展计划中对航空发动机有这样一段描述:航空发动机是一个技术精深、新手难以进入的领域。“中国心”的创新,尹泽勇准备了近半个世纪,未来,他还将继续把握创新的脉动前行。

  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有限元”这一前沿学科研要求计算机内存量大、计算速度快,当时只有上海、北京等地的计算中心才有此条件,为此,他常常穿梭于上海、北京与株洲三地之间。

  在排队上机的日子里,怕错失机会,尹泽勇天不亮就起床赶往计算中心,等到忙完了才发现早过了吃饭时间。有时又因为计算遇到阻碍而食难下咽。从那时起,就落下了胃痛的病根。

  因表现突出,1985年9月,尹泽勇到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深造。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一些同伴留在了异国他乡,尹泽勇却在航空报国的使命感驱使下,于1987年5月毅然回国,开始了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创新之旅。

  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是一个多学科、跨专业、跨部门、跨单位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分工、大协作。

  加强与所有协作单位的沟通与联系,是尹泽勇在型号研制过程中的一贯主张:遇到困难互相支持,遇到问题互相协商,遇到矛盾互相沟通。作为研制团队的领军人物,尹泽勇妥善处理各方关系,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形成上下同心、决战决胜的浓厚氛围,促进型号研制工作顺利进行。

  当质量与进度发生冲突时,无论任务多紧,压力多大,尹泽勇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不姑息任何疏忽懈怠。尹泽勇的严格,在研究所乃至全行业内都知名。多年来,他对待科研工作总是精益求精,同时也特别注意培养研发队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在做好技术工作的同时,尹泽勇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他培养了中青年副总师、学科技术带头人、主任、副主任设计师数十名,已经及正在培养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20余名。在他的带领下,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的年轻人快速成长,形成了一支有较高素质、较强实力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梯队。

  作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尹泽勇利用各种时机,在不同的场合为航空发动机行业和地方高新产业的发展尽心尽责。在建设湖南航空城、组建国家直升机救援与探测总队、加快我国航空发动机战略性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有他发出的声音。(帅茜) 来源:瞭望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据日本业界的一项分析,在单位重量创造的价值比这一数值上,船舶为1,轿车为9,计算机为300,而航空发动机则高达1400,被称为世界工业产品中的皇冠。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尹泽勇,日前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呼吁,作为继英美俄法之后,第五个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要加快振兴航空发动机产业,实现航空发动机产业科学发展。

  飞机的“心脏”是航空发动机,这一“心脏”的打造,各国航空业倾尽心力。66岁的尹泽勇是“中国心”工程师,他研制的每一台航空发动机:独立、创新、脉动中国。

  中国“心脏”的心肌组织

  尹泽勇投入中国“心脏”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并非偶然。作为我国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科技领域的领跑者,尹泽勇曾创下了许多“第一”,这些“第一”构成了今天中国飞机“心脏”的心肌组织。

  作为我国最早的“有限元”(一种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设计技术探索的先驱,多学科优化设计新探索方面的领头人,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和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尹泽勇打造的“中国心”是原装的“中国造”。

  作为我国首台涡扇发动机研制者,尹泽勇主持研制我国第一型独立自主研发的涡轴发动机;第一型传动系统:这一系统输入转速最高、传动比和功重比最大、寿命最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持编制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可靠性大纲;第一次主持开展涡轴发动机技术验证工作;主持开展我国第一型小推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总体方案确定及低压部件技术攻关。

  “西方国家经验表明,一项新的发动机关键技术从开发到应用需要约10年。”尹泽勇说,为了中国自己的航空发动机,他准备了近40年。

  1945年出生于重庆的尹泽勇,1967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随后进入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所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等职。从建所伊始,到研究所发展成为我国中小微型航空发动机研究发展中心、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基础和预先研究基地及地面用轻型燃气轮机研究工程基地,尹泽勇与研究所丈量了中国航空动力事业的漫漫航程。

  强劲的飞机“心脏”背后

  1970年,进入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工作不久的尹泽勇就以超前的眼光,率先开展“有限元”这一前沿学科的研究及应用工作。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体-壳过渡元和疏-密过渡元两类新元素,将两者有机结合,解决了多种发动机复杂结构的强度分析问题,使当时研究所在“有限元”理论应用于发动机结构强度分析方面一直处于行业前列。

  由他负责全面技术工作的某涡轴发动机,是我国首台从预研开始全新自行设计的航空发动机,也是我国航空技术向世界先进航空技术接轨的一次成功探索。

  这一技术打破了国外在此领域的垄断和对发动机产品的封锁,走出了自主创新、自我发展的道路,并为下一步先进直升机装备扫清了最大障碍。完成了我国涡轴发动机研制方式从仿制向自主研发的根本转变,实现了涡轴发动机技术水平从第一代向第三代的跨越发展,我国由此成为能够独立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先进涡轴发动机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在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并设计定型的第一种涡扇发动机的研制过程中,尹泽勇严格按我国军标要求,主持制定国内首型涡扇发动机型号规范;主持编制国内第一个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可靠性大纲,论证并成功实践了如何结合规范规定的分析及试验开展可靠性工作;主持解决了发动机、飞机性能及结构匹配问题;结合国内发动机应用特点,创造性地提出确定初始首翻期的方法。

  首台发动机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这一领域研制零的突破,并达到国际同类现役发动机水平,提高了我国涡扇发动机研制技术,对我国中小涡扇发动机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是一项重大的科技进步成果。

  目前,该发动机已大量装配某型飞机,改变了该飞机动力装置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该发动机研制及应用于2003年获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研制金奖,2004年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把握航空发动产业创新脉动

  美国国家发展计划中对航空发动机有这样一段描述:航空发动机是一个技术精深、新手难以进入的领域。“中国心”的创新,尹泽勇准备了近半个世纪,未来,他还将继续把握创新的脉动前行。

  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有限元”这一前沿学科研要求计算机内存量大、计算速度快,当时只有上海、北京等地的计算中心才有此条件,为此,他常常穿梭于上海、北京与株洲三地之间。

  在排队上机的日子里,怕错失机会,尹泽勇天不亮就起床赶往计算中心,等到忙完了才发现早过了吃饭时间。有时又因为计算遇到阻碍而食难下咽。从那时起,就落下了胃痛的病根。

  因表现突出,1985年9月,尹泽勇到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深造。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一些同伴留在了异国他乡,尹泽勇却在航空报国的使命感驱使下,于1987年5月毅然回国,开始了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创新之旅。

  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是一个多学科、跨专业、跨部门、跨单位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分工、大协作。

  加强与所有协作单位的沟通与联系,是尹泽勇在型号研制过程中的一贯主张:遇到困难互相支持,遇到问题互相协商,遇到矛盾互相沟通。作为研制团队的领军人物,尹泽勇妥善处理各方关系,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形成上下同心、决战决胜的浓厚氛围,促进型号研制工作顺利进行。

  当质量与进度发生冲突时,无论任务多紧,压力多大,尹泽勇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不姑息任何疏忽懈怠。尹泽勇的严格,在研究所乃至全行业内都知名。多年来,他对待科研工作总是精益求精,同时也特别注意培养研发队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在做好技术工作的同时,尹泽勇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他培养了中青年副总师、学科技术带头人、主任、副主任设计师数十名,已经及正在培养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20余名。在他的带领下,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的年轻人快速成长,形成了一支有较高素质、较强实力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梯队。

  作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尹泽勇利用各种时机,在不同的场合为航空发动机行业和地方高新产业的发展尽心尽责。在建设湖南航空城、组建国家直升机救援与探测总队、加快我国航空发动机战略性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有他发出的声音。(帅茜) 来源:瞭望
WS10都是浮云了,我要的是WS15
孤陋寡闻,还真没听说过。
应该是WS-11。
找了半天,也没看到太行啊。
俺的主要目的是要驳斥那些诋毁太行的人,NND,当初骗得俺好苦,KC煞白煞白的
隆蔚 发表于 2011-1-30 12:06

目前,该发动机已大量装配某型飞机,改变了该飞机动力装置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该发动机研制及应用于2003年获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研制金奖,2004年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TG就这样,习惯了,一个词非要绕好几句
lcc6 发表于 2011-1-30 12:10
尹泽勇是搞小推力大涵道比涡扇的。。。这个貌似是WS-11。。。
yankee 发表于 2011-1-30 12:12

ws-11是啥。。。秦岭??不会吧
lcc6 发表于 2011-1-30 12:18
株洲动力所的K-8配套发动机WS-11。。。
yankee 发表于 2011-1-30 12:19


    就是就是
zc1945 发表于 2011-1-30 12:21

不是吧,唉,白高兴一回了,俺果然还是菜鸟啊。如果真错了,就请版主锁帖吧
zc1945 发表于 2011-1-30 12:21
据说这东西山寨的比较潦草。。。
lcc6 发表于 2011-1-30 12:22
你这算诋毁太行吧,而且造假。
缺乏常识就去解读八股文只能闹笑话.
ertert 发表于 2011-1-30 12:26
推力相当于TH加力推力的1/8。:D
lcc6 发表于 2011-1-30 12:07
哪些人诋毁太行啊?我想听听,我很感兴趣。
kk1000 发表于 2011-1-30 12:27


    你们都是坏淫,打击菜鸟的热情。。。。
中小推力,明显不是太行啊
俺把贴名改了,小白了一回,大家别见笑
尹泽勇和TH没关系,热动力系的表示没接触此人的路过...
太行现在不是不太行就是太不行
看介绍结合上下文和时间,应该是WS-11!不知道这个11下面还会不会继续发展和改进,如果在这个11的基础上能发展推力2500KG的东东就好了!
lcc6 发表于 2011-1-30 12:18 d0aad1ce6e.jpg这个才是秦岭!
WS-11是仿乌克兰的小推涡扇吧。
问下PUPU, L15的那国产化小推在成发吧?进度怎么样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