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试飞经历可用推测黑丝现处的研处状态(转新浪文,重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3:36:24
中国战机研制流程:以歼十为例

  中国军队一般将武器装备研制划分为“论证→方案确定→工程研制→设计定型→生产定型”等五个阶段。据报道,歼十在1980年代开始研制,1991年8月27日完成全尺寸金属样机总装,1996年3月完成飞控实物(铁鸟台)的飞行模拟试验,01号原型机应该在1996—1998年之间完成制造,1998年3月23日歼十成功首飞。

  之后制造了8架原型机,其中02号原型机用于静力破坏试验,03-07号5架原型机用于飞行测试,08、09号2架原型机作为地面子系统测试平台。2003年,至少7架预生产型歼十战机交给中国空军,进行飞行和作战性能测试。2006年,歼十战机正式进行中国空军服役。

  前面提到的成飞“试制”任务,应该是全尺寸金属样机制造之后的原型机制造。因为“金属样机制造”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原型机试制”打基础,只有原型机制造才称得上为“试制”。

  但必须看到的是,歼十从1998年首飞到2006年服役,也用了8年时间。而且,这还是在俄罗斯提供AL-31FN发动机的前提下实现的。目前,国内还没有推重比8-10一级的涡扇发动机,俄罗斯目前也没有更先进的成熟发动机,所以中国未来战机的研制或多或少会受此影响。

  歼十首席试飞员雷强谈战机首飞前测试

  记者:首飞开始前,应该有一系列的先期试验要完成。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歼-10当时是怎样进行这些试验的?

  雷强:首先做了机上在环实验。这个实验是这样:飞机生产出来以后,给飞机打上液压,通上电,然后你坐在座舱里面,在飞机前面有个视景仿真显示屏,可以模拟显示飞机机动时飞行员看到的景象变化。这时你拉驾驶杆,因为有液压,所以舵面就按设计规律偏转,显示屏上显示的天地线等景物也会随之改变。相当于飞行员坐在座舱里面,根据眼前的视景去飞!通过这种试验,检验飞机能不能正常控制。如果在这里都不能控制,实际飞行时你肯定控制不了!

  这项实验做完以后,就是低速、中速、高速滑行试验了,一般低速滑行主要是看飞机在地面滑行的灵活度,因为对战斗机地面滑行的能力如转弯半径、滑行速度等指标有要求。这时候飞机就是一辆三轮车,只不过这辆车价值好几个亿罢了。

  然后是中速滑行实验,速度范围大概在60—100千米/小时,这种滑行实验主要是看飞机的纠偏能力。就是说我们什么操作都不做,把飞机摆在跑道上,仅仅靠发动机推力往前滑行。如果飞机偏向一侧,走不了直线,就说明飞机存在问题!导致跑偏的因素很多,可能是飞机外形不对称导致气动力不对称;也可能是起落架有问题--包括起落架安装位置,刹车等都有可能造成飞机跑偏。跑偏问题当时困扰我们很久。进度拖了有8个多月,最终,滑了90多次,终于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在世界范围内,在地面中速滑行阶段,咱们做实验的次数算是比较多的!

  光这样滑还不行,还需要通过高速滑行实验来确定飞机的气动力确实与设计值吻合,这样才敢飞!这就必须要在高速滑行阶段进行抬前轮再放下的实验。就是说我在滑行到一定速度后拉杆抬头,这时飞机的气动力应该能够使前轮抬起来。接着再推杆,飞机前轮还能再回到地面。然后把飞机上这个气动力参数拿回去和风洞吹风的数据比较,修正计算模型。(《我与歼10二十年》)

这是报道的后半部,前半部还介绍了MD和鹅毛的四代机研制流程,要看全文的请自行链接下面: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1-05/0918626900.html中国战机研制流程:以歼十为例

  中国军队一般将武器装备研制划分为“论证→方案确定→工程研制→设计定型→生产定型”等五个阶段。据报道,歼十在1980年代开始研制,1991年8月27日完成全尺寸金属样机总装,1996年3月完成飞控实物(铁鸟台)的飞行模拟试验,01号原型机应该在1996—1998年之间完成制造,1998年3月23日歼十成功首飞。

  之后制造了8架原型机,其中02号原型机用于静力破坏试验,03-07号5架原型机用于飞行测试,08、09号2架原型机作为地面子系统测试平台。2003年,至少7架预生产型歼十战机交给中国空军,进行飞行和作战性能测试。2006年,歼十战机正式进行中国空军服役。

  前面提到的成飞“试制”任务,应该是全尺寸金属样机制造之后的原型机制造。因为“金属样机制造”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原型机试制”打基础,只有原型机制造才称得上为“试制”。

  但必须看到的是,歼十从1998年首飞到2006年服役,也用了8年时间。而且,这还是在俄罗斯提供AL-31FN发动机的前提下实现的。目前,国内还没有推重比8-10一级的涡扇发动机,俄罗斯目前也没有更先进的成熟发动机,所以中国未来战机的研制或多或少会受此影响。

  歼十首席试飞员雷强谈战机首飞前测试

  记者:首飞开始前,应该有一系列的先期试验要完成。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歼-10当时是怎样进行这些试验的?

  雷强:首先做了机上在环实验。这个实验是这样:飞机生产出来以后,给飞机打上液压,通上电,然后你坐在座舱里面,在飞机前面有个视景仿真显示屏,可以模拟显示飞机机动时飞行员看到的景象变化。这时你拉驾驶杆,因为有液压,所以舵面就按设计规律偏转,显示屏上显示的天地线等景物也会随之改变。相当于飞行员坐在座舱里面,根据眼前的视景去飞!通过这种试验,检验飞机能不能正常控制。如果在这里都不能控制,实际飞行时你肯定控制不了!

  这项实验做完以后,就是低速、中速、高速滑行试验了,一般低速滑行主要是看飞机在地面滑行的灵活度,因为对战斗机地面滑行的能力如转弯半径、滑行速度等指标有要求。这时候飞机就是一辆三轮车,只不过这辆车价值好几个亿罢了。

  然后是中速滑行实验,速度范围大概在60—100千米/小时,这种滑行实验主要是看飞机的纠偏能力。就是说我们什么操作都不做,把飞机摆在跑道上,仅仅靠发动机推力往前滑行。如果飞机偏向一侧,走不了直线,就说明飞机存在问题!导致跑偏的因素很多,可能是飞机外形不对称导致气动力不对称;也可能是起落架有问题--包括起落架安装位置,刹车等都有可能造成飞机跑偏。跑偏问题当时困扰我们很久。进度拖了有8个多月,最终,滑了90多次,终于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在世界范围内,在地面中速滑行阶段,咱们做实验的次数算是比较多的!

  光这样滑还不行,还需要通过高速滑行实验来确定飞机的气动力确实与设计值吻合,这样才敢飞!这就必须要在高速滑行阶段进行抬前轮再放下的实验。就是说我在滑行到一定速度后拉杆抬头,这时飞机的气动力应该能够使前轮抬起来。接着再推杆,飞机前轮还能再回到地面。然后把飞机上这个气动力参数拿回去和风洞吹风的数据比较,修正计算模型。(《我与歼10二十年》)

这是报道的后半部,前半部还介绍了MD和鹅毛的四代机研制流程,要看全文的请自行链接下面: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1-05/0918626900.html
第一个沙发给了J-20 看来确实离收费不远了~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