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空海一体战”剑指何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05:00:08
感谢知远的“hscg1234 ”

http://forum.defence.org.cn/viewthread.php?tid=29904&extra=page%3D1&page=5

(美)简·范托尔等 摘自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研究报告

毛翔 编译


“空海一体战”理论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政治军事背景。它源于美国对美军有可能丧失未来在西太平洋地区战略优势的恐慌和忧虑。作为当今经济、军事发展势头最猛的地区,东亚越来越吸引美国的视线。在这一地区中,除了日、韩等美国的传统盟友外,还存在着中、俄这类他国无法控制的政治、军事强国,且无论其意图如何,他们的发展和强大都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造成了事实上的挤压。为了继续保持六十余年来美国在该地区所享有的军事优势,美军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军事对策以抵消新兴大国军事崛起对美国利益的冲击,“空海一体战”理论由此应运而生。



醉翁之意:打破解放军的反介入



自二战结束后,美军成为首屈一指的全球性力量起,美国就始终保持并维护着针对全球绝大多数地区的力量投送体系,此体系在保护西方所赖以生存的贸易航路、资源和市场方面,发挥了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之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中,苏联对美国全球性的力量投送体系和军事存在发起挑战,所幸两国强权并未真的走向战争,美国的军事力量也只在朝鲜、越南和中东等地显示了威力。到上世纪末,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美国迎来了不受挑战的黄金时期,一时间,按照美国的意愿重塑整个世界成了热门话题。

然而,上帝留给美国人的时间并不多,这种不受挑战的神话很快就被打破了。在全球范围内,恐怖主义成为西方的头号强敌,反恐战争至今仍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在新兴的东亚地区,连续保持三十年高速经济发展的中国,也已具备挑战美国利益和军事优势的能力。自上世纪末起,中国为做好彻底解决台湾问题的准备,在军事上努力获取并发展所谓的“反介入”作战能力,其核心就是要在对台湾及附近岛屿行使武力时,防止国外势力阻挠并干涉解放军的军事行动。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解放军的反介入能力已有了长足进步,长期维系西太地区稳定的军事平衡也开始倾斜,这对驻西太地区的美军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美军在当地的力量投送体系遭遇了重大的挑战。如果美国束手无策并任由这种情形发展下去,那么未来美军在当地将面临非常艰难的战略抉择:要么接受现实放弃对该地区盟友和伙伴的安全承诺;要么找到应对之法并发展出针对性的军事能力,重塑西太地区的军事平衡。

虽然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不会立即裂变为美国的敌对方,但古老的政治格言说得好,“意图会在一夕之间改变”,只要具备实力,未来就始终存在这种可能。目前,中国虽没有明确表现出改变当前西太地缘战略态势的意图,但却致力于发展能够有效控制从中国大陆至第二岛链间(关岛、新几内亚群岛一线)广大海空区域的军事能力,除非北京改弦更张,或是美国积极应对重塑平衡,否则美军未来在该地区军事行动的风险将急剧增加。正是在解放军针对西太海区第一、第二岛链的反介入作战能力加速成形,美国在该地区战略利益有可能遭遇重大挑战的背景下,国防部长盖茨、参联会主席马伦会同海、空军作战部长共同商议如何应对西太战区出现的新形势。与三十年前,陆、空军领导人提出的“空地一体战”相类似,现在海、空军的联合也形成了新的“空海一体战”作战理论,它所包含的战场包括西太地区海、空域以及近地空间和虚拟网络空间。它想着力解决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美国在西太地区的军事力量如何有效应对“有关国家针对美国军事体系弱点而打造的反介入作战能力”,继续保持美国在这一重要地区的力量投送能力和决定性影响力。



解放军反介入能力未来发展展望



基于当前中国军事技术、作战理论和防务开支的发展趋势,未来解放军用于反介入作战的军事能力将能达到以下水平:

• 具有可观的天基空间预警、导航、侦察和监视作战设施,拥有各类新机理、动能/非动能反卫星武器,能够向近地空间实施快速补充发射;

• 具备包括网络战在内的全谱电子战能力;

• 拥有高精度的远程侦察、监视雷达系统(空基、天基、陆基超视距);

• 拥有上千枚发射平台多样,射程涵盖近、中、远程的精确制导弹道导弹、巡航导弹;

• 在中国的近、中海域,拥有一支能够发射超音速掠海反舰导弹和先进鱼雷的水下静音潜艇舰队;

• 拥有一支用于有效核威慑的现代化弹道导弹核潜艇舰队;

• 拥有数量庞大的、适宜远洋近海作战的先进水雷;

• 拥有先进的多层次一体化防空系统,数量众多的第三、第四代制空战斗机/攻击机,其水面舰队具备可靠的区域防空能力;

• 拥有难以有效打击,可覆盖整个大陆西太平洋海区和空域的侦察-打击-指挥控制(C2)地下光纤网络。

从具体的作战运用上看,解放军的军事理论著述强调中国正在发展的反介入作战能力要能达成以下目标:

• 未来解放军在西太战区展开军事行动时,要阻止美国毫无顾忌地运用其天基作战设施,中国已意识到美国军事力量的核心和弱点在于过分依赖天基侦察、情报、通信和导航系统;

• 将美军在西太战区(第二岛链以西,含第二岛链)的固定作战设施,如航空基地、锚地或后勤中转基地,全部纳入解放军的快速火力打击圈内。如果美国在区域内的盟国,如日本、韩国也配合美军对解放军的军事行动进行干涉,那么解放军的火力打击也将覆盖上述国家境内的美军设施;

• 解放军的海空远洋打击能力必须要有能力威胁并摧毁2200千米内的美国水面舰艇编队,使美国的航母攻击力量无法在第一岛链海域内有效作战(但这只对传统有人舰载机有效,美国海军的UCAS无人机则不受此距离限制),水面舰艇的远程巡航导弹无法攻击中国沿海本土;

• 阻止美海军先进的水下力量进入中国近海或沿海,鉴于中国的水下反潜作战能力较弱,这一任务不太可能由解放军海军的先进潜艇来担负,而会通过建设近、沿海水下声纳阵列,部署新型反潜水雷来实现;

• 加大一体化区域防空导弹和反隐形雷达的部署力度,加快高端防空导弹和第四代/第五代战机的研发和采购数量,确保中国本土和盟国不受美国优势空中力量的袭扰;

• 发展高端网络战能力,利用美军对网络的依赖,在战时干扰美军对网络的运用。而且,由于美国的军事行动对民用网络的依赖程度相当高,这种网络战能力也绝不仅限于战时的军用网络,其更大的目标在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对互联网的控制、使用权。感谢知远的“hscg1234 ”

http://forum.defence.org.cn/viewthread.php?tid=29904&extra=page%3D1&page=5

(美)简·范托尔等 摘自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研究报告

毛翔 编译


“空海一体战”理论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政治军事背景。它源于美国对美军有可能丧失未来在西太平洋地区战略优势的恐慌和忧虑。作为当今经济、军事发展势头最猛的地区,东亚越来越吸引美国的视线。在这一地区中,除了日、韩等美国的传统盟友外,还存在着中、俄这类他国无法控制的政治、军事强国,且无论其意图如何,他们的发展和强大都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造成了事实上的挤压。为了继续保持六十余年来美国在该地区所享有的军事优势,美军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军事对策以抵消新兴大国军事崛起对美国利益的冲击,“空海一体战”理论由此应运而生。



醉翁之意:打破解放军的反介入



自二战结束后,美军成为首屈一指的全球性力量起,美国就始终保持并维护着针对全球绝大多数地区的力量投送体系,此体系在保护西方所赖以生存的贸易航路、资源和市场方面,发挥了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之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中,苏联对美国全球性的力量投送体系和军事存在发起挑战,所幸两国强权并未真的走向战争,美国的军事力量也只在朝鲜、越南和中东等地显示了威力。到上世纪末,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美国迎来了不受挑战的黄金时期,一时间,按照美国的意愿重塑整个世界成了热门话题。

然而,上帝留给美国人的时间并不多,这种不受挑战的神话很快就被打破了。在全球范围内,恐怖主义成为西方的头号强敌,反恐战争至今仍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在新兴的东亚地区,连续保持三十年高速经济发展的中国,也已具备挑战美国利益和军事优势的能力。自上世纪末起,中国为做好彻底解决台湾问题的准备,在军事上努力获取并发展所谓的“反介入”作战能力,其核心就是要在对台湾及附近岛屿行使武力时,防止国外势力阻挠并干涉解放军的军事行动。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解放军的反介入能力已有了长足进步,长期维系西太地区稳定的军事平衡也开始倾斜,这对驻西太地区的美军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美军在当地的力量投送体系遭遇了重大的挑战。如果美国束手无策并任由这种情形发展下去,那么未来美军在当地将面临非常艰难的战略抉择:要么接受现实放弃对该地区盟友和伙伴的安全承诺;要么找到应对之法并发展出针对性的军事能力,重塑西太地区的军事平衡。

虽然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不会立即裂变为美国的敌对方,但古老的政治格言说得好,“意图会在一夕之间改变”,只要具备实力,未来就始终存在这种可能。目前,中国虽没有明确表现出改变当前西太地缘战略态势的意图,但却致力于发展能够有效控制从中国大陆至第二岛链间(关岛、新几内亚群岛一线)广大海空区域的军事能力,除非北京改弦更张,或是美国积极应对重塑平衡,否则美军未来在该地区军事行动的风险将急剧增加。正是在解放军针对西太海区第一、第二岛链的反介入作战能力加速成形,美国在该地区战略利益有可能遭遇重大挑战的背景下,国防部长盖茨、参联会主席马伦会同海、空军作战部长共同商议如何应对西太战区出现的新形势。与三十年前,陆、空军领导人提出的“空地一体战”相类似,现在海、空军的联合也形成了新的“空海一体战”作战理论,它所包含的战场包括西太地区海、空域以及近地空间和虚拟网络空间。它想着力解决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美国在西太地区的军事力量如何有效应对“有关国家针对美国军事体系弱点而打造的反介入作战能力”,继续保持美国在这一重要地区的力量投送能力和决定性影响力。



解放军反介入能力未来发展展望



基于当前中国军事技术、作战理论和防务开支的发展趋势,未来解放军用于反介入作战的军事能力将能达到以下水平:

• 具有可观的天基空间预警、导航、侦察和监视作战设施,拥有各类新机理、动能/非动能反卫星武器,能够向近地空间实施快速补充发射;

• 具备包括网络战在内的全谱电子战能力;

• 拥有高精度的远程侦察、监视雷达系统(空基、天基、陆基超视距);

• 拥有上千枚发射平台多样,射程涵盖近、中、远程的精确制导弹道导弹、巡航导弹;

• 在中国的近、中海域,拥有一支能够发射超音速掠海反舰导弹和先进鱼雷的水下静音潜艇舰队;

• 拥有一支用于有效核威慑的现代化弹道导弹核潜艇舰队;

• 拥有数量庞大的、适宜远洋近海作战的先进水雷;

• 拥有先进的多层次一体化防空系统,数量众多的第三、第四代制空战斗机/攻击机,其水面舰队具备可靠的区域防空能力;

• 拥有难以有效打击,可覆盖整个大陆西太平洋海区和空域的侦察-打击-指挥控制(C2)地下光纤网络。

从具体的作战运用上看,解放军的军事理论著述强调中国正在发展的反介入作战能力要能达成以下目标:

• 未来解放军在西太战区展开军事行动时,要阻止美国毫无顾忌地运用其天基作战设施,中国已意识到美国军事力量的核心和弱点在于过分依赖天基侦察、情报、通信和导航系统;

• 将美军在西太战区(第二岛链以西,含第二岛链)的固定作战设施,如航空基地、锚地或后勤中转基地,全部纳入解放军的快速火力打击圈内。如果美国在区域内的盟国,如日本、韩国也配合美军对解放军的军事行动进行干涉,那么解放军的火力打击也将覆盖上述国家境内的美军设施;

• 解放军的海空远洋打击能力必须要有能力威胁并摧毁2200千米内的美国水面舰艇编队,使美国的航母攻击力量无法在第一岛链海域内有效作战(但这只对传统有人舰载机有效,美国海军的UCAS无人机则不受此距离限制),水面舰艇的远程巡航导弹无法攻击中国沿海本土;

• 阻止美海军先进的水下力量进入中国近海或沿海,鉴于中国的水下反潜作战能力较弱,这一任务不太可能由解放军海军的先进潜艇来担负,而会通过建设近、沿海水下声纳阵列,部署新型反潜水雷来实现;

• 加大一体化区域防空导弹和反隐形雷达的部署力度,加快高端防空导弹和第四代/第五代战机的研发和采购数量,确保中国本土和盟国不受美国优势空中力量的袭扰;

• 发展高端网络战能力,利用美军对网络的依赖,在战时干扰美军对网络的运用。而且,由于美国的军事行动对民用网络的依赖程度相当高,这种网络战能力也绝不仅限于战时的军用网络,其更大的目标在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对互联网的控制、使用权。
解放军反介入攻击行动设想


过去几年里,不少专家曾专门研究过解放军在未来将如何运用其反介入战力,向美国驻西太地区军事力量发动大规模攻击行动,其中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上述作战能力和战役目标,但这些著作中既缺乏对反介入作战能力的详尽分析,也未从解放军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这一战略。因此,应主要基于解放军自己的军事学说和其未来发展的方向,设想解放军在西太战区如何对美、日、韩等国军事力量发起先发制人的攻击行动,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攻击行动主要是对西太地区的美军及其日、韩盟国的军事力量和设施实施猛烈的、预有准备的攻击行动,其战役企图是使美军海空力量无法有效阻止解放军在第一岛链内的作战行动,无力对大陆本土目标实施大规模有效打击;总体目标是实质性地增大美国军事干涉的代价和难度,拖延美国全力展开军事干涉的反应时间,并进而造成改变区域力量格局的既成事实。一旦上述目标实现后,中国将全面转入战略防御,竭力阻止美国军事力量进入战区,以这种既成事实促使美国重新评估以武力恢复战前态势所要付出的代价,最终实现战前的战略目标。从本质上看,中国的这一战略与1941年日本帝国偷袭珍珠港时的战略设想非常相似,但中国也有足够的底气,即中美未来的力量对比远比当年日美间的力量对比要乐观。

为了实现上述构想,中国将综合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骤:

战前几分钟内,中国将使用陆基定向能武器、陆基动能武器、陆基干扰站或天基反卫星武器,对美国及西太地区盟国的战略指挥通信系统实施“致盲、致聋、致哑”的作战行动, 摧毁或干扰美国及其日、韩盟国部署在低轨道上的空间侦察、监视和预警通信设施,如天基红外系统、第三代天基红外传感卫星、GPS导航卫星、通信中继卫星等。与此同时,协调一致地实施网络攻击和电子攻击。

紧接着,中国将使用弹道导弹,配合少量的陆基远程巡航导弹,对美、日在第二岛链内的海空军事基地发动饱和式攻击,同时解放军空军也将加入对日本目标的袭击,这些基地包括关岛安德森、冲绳嘉手纳和日本本土的三泽空军基地,关岛的机场、港口和后勤设施等。解放军的目标是使美军无法在短期内充分利用这些作战基地,以免对解放军在西太战区的军事行动造成重大影响。

在完成对固定作战目标的打击后,解放军将主要使用陆基反舰弹道导弹、空射反舰巡航导弹以及先进静音潜艇,对距中国沿岸2500千米内的美国水面舰艇部队实施驱赶性打击,其目的在于使美军海上投送力量远离中国本土和近海地区。

之后中国将全面控制南海海域,阻断美国及其盟国自由出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通道,同时将核潜艇前出部署至中太平洋夏威夷、印度洋迪戈加亚西一线,遮断美国从本土、中东两个战略方向向西太平洋第二岛链主要作战基地进行增援的航道。

中国若实现上述目标,美军驻西太地区海空力量将无力履行对盟友的安全承诺,只能坐等解放军迅速完成战前预定的大规模登岛作战任务。等到美军逐步完成力量调动,重建西太战区海空基地网,进而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军事干涉时,将面临一系列战后既成事实,此时美军领导层将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要么咽下苦果;要么不惜以爆发核冲突的代价继续与中国展开全面战争。



“美国式的战争方式”面临重大挑战




解放军所倡导的反介入战略,事实上正好击中了美国在西太地区的软肋。发展这种针对性的作战能力,既不需要像前苏联那样冒着全面赶超的风险,经济上的压力也能承受。这也充分暴露了“美国式的战争方式”的弱点。在过去六十年里,美军的作战模式、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以下关键要素却并没有什么变化:

• 由于利益需求遍及全球,美国一直奉行前沿部署政策,平时在这些前沿基地内预置大量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战时补充兵力后即可迅速实现军事存在;

• 由美国决定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进行战争,时刻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 利用充裕的战场通信网络和带宽,实现定向、精确的指挥控制;同时竭力阻止敌方利用高效的指挥信息手段;

• 采用各种手段使战区只对己方单向透明,随时掌握敌军部署、行动情报,同时阻止敌军获取美军的相关情报;

• 保有并频繁运用强大、快速的空中力量;

• 在战区后方构建安全区域,使战争后勤补给享有安全的操作运行区域。

与解放军的反介入战略相比较,美军赢得战争的以上关键要素会受到全面或部分压制,如果解放军采用前述反介入战法对西太美军展开先发制人的攻击,则该地区的美军将陷入极大的混乱之中:

• 整个战区内,无论前方或后方,将没有一处可放心使用的基地和设施;航母被迫退避深海;美军的空中力量将无法对战场造成影响;

• 传统上作为美军力量倍增器的天基、电磁和战场网络设施将失效,美军将在缺乏这些支援系统的环境下苦战,其侦察、监视、预警和战场指挥控制能力将被大大削弱;

• 本土或其他战略方向上的支援力量将无法自由出入战场;

• 将丧失战争的主动权,被迫以敌人的方式实施作战。

在美国看来,后方基地的安全对于支撑前沿基地的作战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二战以来,美国在各战区的后方支援基地通常建在战区纵深区域,远离敌方火力打击的范围之外,一来使敌军无法有效攻击,二来这些基地位于盟国境内,可以得到盟国的全力保护,因此后方基地始终未成为问题。但如果美国是在与一个拥有大量远程精确制导火力的对手抗衡时,后方基地的安全就成为空谈,特别是当这些基地都是易损毁的软目标时,就更是如此了。后方基地如此,前沿作战基地的情况则更糟,如果战争初期美国丧失了主要的前沿基地,对其作战行动将会产生以下影响:

• 由于基础设施被毁,对这些资源依赖极深的作战能力将大打折扣,比如空军的出击强度和远程打击能力等;

• 空基ISR作战力量不得不从更远的后方奔赴战区,战区海空ISR能力大幅降低;

• 为弥补前沿基地对空中作战行动的支撑,空军空中加油机部队的任务量将大增,这会大大增加作战成本;

• 依赖空运的快速支援陷入停顿,美军将不得不花更多时间来进行作战准备;

• 在这些前沿基地恢复作用之前,美军的后勤补给将依靠海运能力,这将迫使海军分散其实力为货船提供护航,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直接用于作战的兵力。

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的处境也与美国空军的前沿基地相似,当面对一个拥有远超出其战术舰载机作战半径、且能够实施多样化精确制导攻击的对手时,航母和载有远程巡航导弹的水面舰艇将不得停留在远离对方火力打击范围以外的海域,对战场的支援作用也会随着与战场距离的增大而锐减。不幸的是,目前中国对水面编队的打击能力和手段正符合上述条件,而这种威胁更是美国海军在过去六十年里所从未遇到过的。

与中国发展迅速的水面远程打击能力相比,美国海军核潜艇所擅长的水下战场可能是唯一受影响较小的领域。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下战场对双方可能都是个难题:中国海军的反潜能力不强;而中国的柴电静音潜艇大规模服役后,对美国海军来说同样也难以探测,特别是在战区西部第一岛链内的近海区域更是如此。在这一区域内,中国海军占据事实上的主场之利,有确切证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以科学研究、近岸海底资源开发的名义大力在东海、南海等第一岛链以西海区布设各种水声探测仪器和光缆,这些设施有可能在战时成为中国海军水下战场的倍增器,如果它们再用光缆与各种水下武器,如沉底的水雷、智能水雷等联成一体后,将会使这片海域成为美国海军的“禁区”。

在网络及电磁领域,解放军正积极发展复杂的网络战能力,解放军高层也开始严肃看待未来成立新的网络战司令部的问题。现代社会中的网络攻击更多的时候像是双刃剑,但与他国相比,美国更易受到伤害。考虑到美国社会的网络化程度远超过其他国家,当民众习以为常的社会网络环境在突然之间崩溃后,所造成的影响必然大于其他依赖不那么深的国家。
解放军反介入背景下美军面临的作战问题

战场指挥控制系统攻防问题

战场指挥控制攻防主要包含两方面:维系己方在战区的指挥通信网络,破坏对方的现代指挥通信网络,使其无法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快速精确地指挥控制部队。对美国而言,过于依赖天基、空基指挥信息系统构成的战场指挥控制网,已成为美式战争的常态;而中国则正好相反,虽然中国也在努力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但对于天基、空基指挥控制网络的依赖仍远低于美国。中国的指挥控制网络主要借助于密布在大陆和近海的地下有线光纤网络、部署于腹地的远程陆基超视距雷达、数量庞大的各型无人侦察平台,以及各种担负军事任务的商业船只,再加上中国发展迅猛的反卫星及电子战能力,这些都使得中国在西太战区这样的作战环境中,获得了远较美国优越的指挥控制能力。

鉴于中美对天基系统的依赖程度不同,且两国都具有相当强的天基系统攻击手段,若冒着己方天基系统被摧毁的风险,同时去摧毁对方天基系统,这对解放军高层来说肯定是极有吸引力的选择。而且从另一个方面看,中国在战争初期摧毁美方在西太战区的天基指挥控制系统,主要依赖自身的天基、陆基攻击系统,而美方的天基指挥控制系统不仅供自己使用,还开放给战区的盟友,因此瘫痪了这些天基指挥设施等于同时掐断了盟国的指挥控制系统,这绝对是“一石数鸟”的好买卖。若中国在战争初期不惜牺牲自己的天基攻击系统,摧毁美方在西太战区的天基指挥控制系统,那么在双方天基系统都无法使用的情况下,中国会转而依靠本国和延伸出境的地下光纤网,而美国只能依赖临时部署的空基指挥控制网,部分恢复原有指挥控制功能,故而作战能力会大为降低。基于上述类似的原因,在社会信息网络和军用网络攻防方面,中国也具有不对称的先发优势。

最后,考虑到西太战区独特的海、空战场背景,美国海、空军因长期以来军种利益竞争而互相构筑的技术门槛,也会加大构建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难度。比如海、空军的指挥控制系统在软件方面并不兼容,海军的LINK-22/16数据链无法与空军的数字通用地面系统(DCGS)互连互通。



远程精确打击攻防问题

比较中美两国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也会发现两者差异巨大。传统上,美国更依赖于大中型陆基、海基轰炸/攻击机,辅以数量庞大、可由多种平台发射的远程巡航导弹;而解放军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则主要依托近、中、远程弹道导弹,辅以反舰和对陆攻击型巡航导弹,而且中国的远程打击力量多由机动输送/发射车运载,战时极难定位和打击。

两国不同的远程精确打击体系也各有优劣。美国的远程精确打击多依托载人战机搭载精确制导武器实施防区外发射,这样可避开解放军的一体化先进防空网,而且打击路径、突破方向的选择也较为灵活;但这种安全的打击方式也只适用于少数几种远程防区外制导弹药,且只能打击一些防护较弱的软目标;而对于一些深埋地下的硬目标,如地下指挥所、地下光纤枢纽或终端,则仍需突破对方的防空网实施大装药量的近距离投掷,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由美国空军最先进的隐形机群来实施攻击,也难免没有损失。

相比之下,解放军的远程精确打击体系则由飞行时间短、难以防御的近中远程弹道导弹构成,飞行时间短则意味着美国及盟国的防御时间短,拦截的费比效高昂,而且解放军中近程弹道导弹的充足库存使其也可以多种方式全程组织导弹火力突袭,如集中火力式的饱和攻击、多波次单发袭扰攻击等,从而迫使美国将注意力转移到打击导弹发射车和实施导弹防御上来。

而弹道导弹防御无论从技术还是实战角度看,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目前美国装备的拦截弹多以动能杀伤的方式撞毁来袭弹头,导弹防御作战不仅需依托天基预警控制系统,而且对地面情报支援也非常依赖,与来袭弹头的价值相比,反导的代价则十分高昂。此外,由于拦截弹数量有限,所能防御的弹道导弹数量也有限,若与解放军目前的弹道导弹库存相比,完全不成比例。

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弹道导弹攻防双方将处于显著的不对称地位,攻击一方更占先机之利。而且就未来解放军弹道导弹库存数量和增长速度而言,到2020年时,解放军各型号弹道导弹数量都会超过千枚,仅凭这些导弹就足以打破美国及其盟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所维系的军事平衡。未来如果中国准备在西太战区有所行动(比如收复台湾),为防止美国等国的干涉,必将以大规模弹道导弹攻击拉开军事行动的序幕。

从美国的角度看,最佳的导弹防御方案只能是在发射前就将其击毁,而要达到这样的作战效果必须冒极大的风险,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中国的导弹发射装置几乎都可机动发射,无论是对其探测、识别,还是在短暂的摧毁窗口时间内实施攻击,都很困难;二是即使射程最近的近程弹道导弹,其发射点也位于中国海岸线 200千米以内,要攻击这些发射平台,必须突破由大量防空导弹、先进制空战斗机组成的一体化防空网;三是中国的导弹及其发射装置数量惊人,小规模的打击很难奏效,而要全面发动大规模攻击,即使加上盟国打击力量,驻西太地区的美国海、空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至于更被动的应付举措则不外乎以下几种:设置假目标;对机场、港口设施采取广泛的伪装和欺骗措施;快速修复被毁设施以尽快发挥作用;将战机分散配置到各类简易起落地点,如高速公路、民用小型机场等。

对于美国的大型机动目标,如航母编队、水面舰艇编队等,防范解放军远程精确导弹突袭最好的办法则是压制其指挥控制、侦察监视系统,使其无法实时探测、识别并定位这些目标,虽然美国的海上编队拥有“宙斯盾”之类具有反导能力的防空系统,但也面临着拦截数量有限的窘境,如果一支美国航母编队冒然进入中国的火力打击圈,则很快就会在各种诱饵弹头、远程巡航导弹和战机的攻击中耗尽有限的垂直发射拦截弹。而且垂直发射系统无法在海上装填,只能返回母港重新补充,一来一去将耗费数周时间,这也会极大地削弱美军本来有限的反导、防空能力。



防空与突防问题

以现在解放军空防系统的发展趋势和速度推算,到2020年时,解放军将拥有由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重型远程防空系统(S-300/400)组成的一体化防空系统,即使以那时美军的空中突击能力而言,要穿越这些铁幕深入中国腹地遂行攻击任务也极具挑战性。当前,中国将其先进防空系统部署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首都圈一带,构成了防御美国空中力量最坚硬的外层防御。

中美在远程精确制导打击能力方面的差异,同样也影响着中美双方各自的防空问题。当前解放军要建立先进的一体化防空体系,还必须大力解决目标探测、跟踪和拦截等老问题;而美军虽在这方面大大领先于解放军,但仍缺乏对大陆纵深目标和机敏目标的打击能力。

另外,解放军在防范美国的空中突击时,也会面临类似美国防范中国弹道导弹时遇到的问题,即先进防空导弹数量有限,很容易在对手刻意筹划的空中战役中消耗殆尽,如电子战、空中诱饵或战术欺骗等。而且,中国在面对美国由最先进的下一代隐形战机组成的空中突击编队时,需要更多先进的俄制远程防空系统,并革新其防空预警探测网,这也是一笔不亚于美国发展实战化反导项目的巨大投资。

综上所述,在面对对方的空中突击力量时,中国将面临更多挑战和压力,特别是中国目前的防空态势主要集中在陆地边界而非海上边界,如果美国未来拥有可靠的远程打击力量,能够从中国周边任意方向突破中国的防空体系,那么中国就不得不将集中于东南沿海和首都附近的防空网分散到其他战略方向,这将会使美国及盟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占据更大的空中优势。
海上控制与阻截问题

在海上和水下领域,“空海一体战”具有保护美国及盟国在重要海区自由出入,以及阻止中国海军进出的双重目标。在水面作战环节,中国努力发展的精确制导弹道导弹反舰能力将对美国在西太海区的水面编队造成重大威胁;除此之外,中国也在寻求其他阻碍美国海上编队自由出入的手段。

在探测、预警方面,中国为弥补其陆基超视距雷达的不足,正努力开发新型探测、监视和预警平台,比如具有隐形外观的高升限长航时无人预警飞行器、天基海事探测系统,假以时日,中国将拥有针对第一、二岛链海区内的不间断实时探测预警网络。同时,新的探测预警网也能为中国的远程反舰武器提供精确的制导中继信息。

除弹道导弹、陆基制导武器外,中国庞大的水下舰队和空军部队也担负有重要的反水面舰艇任务,前者通常携带有潜射反舰导弹或重型鱼雷,专门在战区猎取诸如航母这类高价值目标;后者则凭借众多数量,随时对进入第一岛链的敌海上编队发起饱和精确攻击。在水下战场,美军的首要任务是挫败解放军海军潜艇部队对美国及盟国水上编队的威胁,附带为经过该地区的盟国商船提供保护;其次则是与解放军海军的潜艇舰队对决,保持美国水下力量进入该地区的自由。

由于作为中美水下战场的第一岛链以西海区属大陆架近海浅水,海底水声环境复杂,即使对于拥有先进反潜能力的美国海军,要想在这里占尽优势也绝无可能,特别是在中国已掌握先进柴电静音潜艇制造技术和战术的条件下,更是如此。因此,两国潜艇在第一岛链的相遇更像是看谁更能获得命运女神垂青的掷骰子游戏。而在第二岛链大洋作战环境下,美国凭借先进的水下探测能力将能够占据先机,但这也只限于防止中国潜艇进入可进行鱼雷攻击的范围之内,如果潜艇伺机从远距离上向美国水上编队发射潜射巡航导弹,则依然难以控制。由于潜艇天生具有难以探测、定位和作战灵活等特点,因此和应对中国的弹道导弹一样,最好的办法仍是将其摧毁在港口和锚地,防止它们进入大海,而且这种摧毁战术正好切中中国潜艇部队的要害,后者主要以柴电潜艇为主,它们在海上的自持能力有限,必须定期返回母港补给和休整,这就为美国海空力量提供了足够的机会,只要拥有准确的情报,就能将这些潜艇击毁在港口内。除运用空中力量对港口内的中国潜艇进行打击外,美国还有其他选择,比如由核潜艇携带智能水下机器人或水雷,并将其布设在外海通往中国潜艇锚地必经的航道上,就有可能威胁返航的中国潜艇。

此外,由于中国在西太海区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军、商港,要有效开展针对解放军的水下作战,必须为战区投入足够的资源,且耗费数个月的时间,才有可能战胜中国潜艇。

中国目前正以发展经济和科研的名义,在第一岛链以西海区、特别是在其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内的水下铺设水声探测网,战时这将构成中国近海的水下态势感知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国反潜能力不足的缺陷。美国及其盟国的水下力量在进入这一区域时,也将谨慎行事,且需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来探清中国的水下探测系统。



武器弹药保障问题

美国目前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是,未来十至二十年内美国的军事力量将经历规模急剧缩减的变化。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根据目前美军各主要作战装备和平台单价上涨的情况,以及美国国防预算未来的执行情况所做出的判断。由于久拖不决的反恐战争占用了大量经费和资源,未来几年里用于新武器装备采购的经费比例已是一降再降。照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到2020年,美国可能用于轮替部署于西太战区的机动部队和装备数量,如适合近海作战的核潜艇、隐形战机、远程轰炸机、加油机、反导拦截弹及水面舰只等,都将大大低于解放军的同类装备数量,这样的保障水平绝对不足以维系西太地区本已脆弱的军事平衡。

未来美军不得不将过少的主战打击装备和平台集中用于对付解放军的少数高价值目标,而且仅有的少数装备还必须耗费更长的时间,反复突破中国的防空火线,从而大大增加战损率。如果这一切成为现实,正好符合中国实施反介入战略的初衷,即迟滞外国干涉,有利于解放军集中更多力量达成速战速决的目标。虽然美国也意识到武器装备质量在一定条件下并不能完全代替数量,近年来也大力发展濒海战斗舰(LCS)这类低成本舰只,但在未来十年内也远达不到未来中美冲突时用于护航和编队所需的数量,而且这种舰艇缺乏防空反潜能力,也并不适合与中国这样的国家展开高强度作战。

在其他主战装备方面,如加油机等,由于西太战区范围广大,在前沿阵地无法使用的战争初期,对空中加油机的数量需求将远远超过目前美国所拥有的加油机规模;出于同样的原因,战争初期海军舰载机也将担负大范围海空内的空基侦察、预警任务,这也远远超出了目前驻西太地区舰载航空联队所能承担的任务水平。此外,由于战争爆发,位于美国本土的后备役舰队将重新武装投入战场,但考虑到距离战场遥远,它们可能不得不花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前沿部署,而在此期间,解放军可能已经达成了最初的战略目标,并全力转入防御阶段,即使后期庞大的后备舰队到达战区也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在主要弹药的库存方面,由于与另一个实力相近的大国展开大规模冲突所需的各类主要弹药数量非常惊人,美军也会面临很大的问题,比如目前美军各类重要的精确制导武器(巡航导弹、防区外发射弹药、空空导弹、反导拦截弹、防空导弹等)的全球库存,都不足以支撑与中国的高强度战争,更不用说西太地区的库存了。如果美军在这种情况下被迫与解放军交战,有可能在开战后的几天时间内就会消耗掉战区内绝大多数精确制导武器,随后便陷入有枪无弹的尴尬境地。比如美国海军的中坚——“宙斯盾”级巡洋舰、驱逐舰,只有122套(后者只有96套)垂直发射单元,这些发射单元除配备用于防空的“标准”系列导弹外,还混装有其他远程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在战争初期解放军发动的大规模导弹袭击中,其弹药存量很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耗尽。由于前沿基地,甚至第二岛链的后方基地的港口设施有可能被毁,它们将不得不返回夏威夷进行补给,而光是往来战区的时间就超过了数周。假设美国届时为应付战争消耗而开足马力全力生产,也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美国本土的防务工业根本无力在短时间内扩充产能。

因此,在前沿可用兵力、装备和弹药都不足,且很有可能先期遭受大规模袭击的条件下,美军很可能无力发动以主导区域局势为目标的大规模反击战。
承受最初的沉重一击

从危机到冲突爆发过程中,区域内的美国盟友都希望美国信守其安全承诺,并显示强大的前沿存在,威慑任何可能的冒险行动。如果美国此时为减少可能的损失而将作战力量撤离易受攻击的前沿基地,比如嘉手纳空军基地,或因防范不足而造成作战力量在第一轮攻击中损失殆尽,就会被摇摆不定的盟友视作软弱不堪的信号。因此,承受住残酷的第一击考验,是安抚盟友、有效展开后续作战行动的重要保证。

假设美国在冲突爆发前获得战略性预警情报,美国和盟国必须尽快展开防御行动。可以说预警时间越长,防御准备越充分,美国及盟国所受的损失也就越小。比如对空中力量来说,可以采取以下主动和被动防御行动:

• 集中探测、监视和预警手段,实时获取攻击情报;

• 将高价值空中作战力量,如隐形飞机、战术战斗机移至加固机库中,远程轰炸机、运输机、加油机飞离前沿基地;

• 空基、海基反导系统离港并进入预定保护重要军事目标的反导拦截位置;

• 启动重要军事设施快速修复程序,人员装备进入战时位置;

• 加快后勤补给集散点的物资分发,装备、物资按战时标准补充至作战部队;

• 美国本土做好航天快速补充发射准备。

上述措施的首要目标是,在经受第一轮猛烈打击后,各主要前沿基地能在短时间内部分恢复作战能力;同时,如果解放军为确保攻击效果而发起持续导弹攻击,则还可消耗其导弹库存量。同时,美军和盟军的电子战部队实施广泛的电子佯动和欺骗,掩护重要移动军事目标撤离。海基反导力量(主要是美、日“宙斯盾”战舰)接到战略预警后,须在24~48小时内完成补给并离港,驶往预定保护重要目标的反导拦截点。海军航母等大型舰只和编队则立即驶离解放军远程火力打击圈以躲避攻击。

美军和盟军在空中及海上迅速防御的同时,潜艇部队则快速前出到前沿基地附近(第一岛链琉球群岛至吕宋岛一线海域)实施反潜-侦察作战,袭击中国军用船只,侦察中国海上编队的活动情况;同时驻关岛、夏威夷基地的海、空军反潜兵力立即展开反潜警戒行动。一旦解放军的导弹攻击使安德森、嘉手纳以及马里亚纳群岛一线的海空军基地受到重创,从上述基地疏散出的机动兵力则赶赴日本本土的自卫队和美军基地,支援日本海、空自卫队在东海、黄海、日本海等区域实施防御作战。这样既可保存实力,又可帮助日本防御,以坚定其抵抗决心。

而美军驻西太战区外围基地的兵力,则展开以下行动:增援舰只和空中力量奔赴战区后方基地,向战区输送精确制导弹药和武器装备,对运输舰队实施护航。由于西太战区与美国本土和其他战区距离遥远,上述增援舰只最快能在10天后到达西太战区边缘;空中力量虽快得多,但也将受限于功能缺损的前沿、后方基地,以及后勤补给方面的制约,故并不能全力实施攻击行动,而主要以防御为主。



指挥控制战

在西太战区的战场背景下,中美两国的冲突带有显著的“指挥控制战”特点。战争初期,在双方都丧失天基指挥信息系统的条件下,双方都努力探测、发现对方目标,并予以致命打击;同时也打击对方的探测体系,防止对方发现己方目标。鉴于中美两国雄厚的战争实力,这一过程将在陆、海、空、天、电磁等领域同时展开,并贯穿战争始终。事实上,解放军反介入战略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ISR系统,而且这也都是双方作战体系中的致命“软肋”,可以说,谁能在战时掌握ISR和指挥控制体系的优势,谁就极有可能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中美双方对彼此ISR体系的试探和软攻击可能在冲突爆发前两三年就已展开,而在冲突爆发后的最初几小时内,这种攻击也将达到高峰。

因此,瘫痪解放军的ISR体系,瓦解其指挥控制系统,是美军“空海一体战”战略成功的关键。战争初期,解放军天基侦察监视体系被击毁,会使其对西太美军前沿基地受损与恢复情况的评估陷入停顿,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打或是不打都是问题。持续发射,会浪费弹药库存;不打,又可能令美军基地重新发挥作用。此外,美国还会依托第二岛链数目众多的岛屿,建设一系列小型基地,同时也迷惑解放军的ISR体系,分散其远程打击火力。考虑到美国及其盟国较之中国更强的指挥控制战能力,可以认为,在战争初期解放军的ISR及指挥控制系统将遭受持续打击,其恢复情况远比不上美军及其盟国。而美军及盟国在初期受到沉重打击的前沿、后方基地,也将陆续恢复作战功能,这将极大地消耗解放军的远程精确打击火力,特别是中、远程弹道导弹。而且,美军及盟国还会为各个恢复功能的前沿基地建立多层反导体系,这都会加速解放军的弹道导弹消耗。在压制解放军远程火力打击能力的后续作战行动发起后,解放军导弹攻击的威力将越来越小,这既减轻了盟军反导作战的压力,也使解放军的战争代价陡增。
如何瘫痪解放军的ISR体系

对解放军天基ISR体系的攻击主要集中在两类行动上:一是迅速瘫痪解放军的在轨设施;二是尽量摧毁解放军的天基攻击能力和补充发射能力,如针对空间的地面监视站,卫星发射中心和陆基定向能系统。比较两国的空间快速补充发射能力,可看出美国比中国更加优越。美国的发射设施主要在大洋另一端的本土,而中国的发射能力大都处于美国可打击的范围内。如果中国要攻击美国本土的发射设施,将不得不动用洲际射程的战略级武器,而这些武器即便只配备常规弹头,也会被美国解读为最终的核摊牌。因此,只有在战争爆发后迅速实施类似打击,美国补射的天基ISR体系才不会再受威胁,而美国也能在一定时间内恢复天基ISR能力。

对解放军其他陆基ISR体系的攻击,如陆基超视距雷达、指挥控制节点等,也是战争初期美军最优先的目标。由于这些目标多位于战场纵深的腹地,美国可有两种选择:一是从西太战区正面突破中国绵密的防空体系;二是从战场的侧后突破,如从印度洋安达曼海或迪戈加西亚基地,由缅甸方向突入中国内地,或是驻中东美军由新疆和西藏方向,对这些大型设施实施远程攻击。

战争初期对水下ISR的破袭行动可由美军及盟国潜艇完成,其行动目标主要是利用智能深潜器、水下机器人,破坏解放军在近海布设的反潜探测设施,以便为进一步的反潜作战打开通道。对于空基ISR、指挥控制平台,则利用远程精确制导火力,力争将其击毁于地面机场,或利用远程无人战机在空中追猎这类目标。



对己方指挥控制系统采取补救措施 

考虑到战争初期解放军针对美军天基ISR和指挥控制体系实施重点攻击,使其极有可能遭受严重损失,因此需要采取以下预置和补救措施:

• 向靠近战区的中太平洋部署机载ISR和指挥控制系统,使其在战争爆发后的10小时内,能飞赴战区弥补天基系统被毁后的空档,并协调残余力量进行有组织防御;

• 战前建立天基ISR系统的备用资源,这些备份卫星平时处于静默状态,并运行于高轨道,战时迅速变轨补位,确保天基系统在战争爆发最重要的头几天内,能为美军行动提供支援;

• 战争初期,全力打击解放军的天基攻击系统和航天发射系统,保护美国补射的天基作战资源。

此外,为适应在缺乏天基ISR系统支援下的作战,战区内的美国海、空军在战前就应研究怎样在低带宽通信条件下作战的问题。



战争中后期的指挥控制战 

在双方天基ISR体系都被摧毁、无法发挥作用后,中美两国可能都得依靠空基ISR和指挥控制平台。在中国本土,解放军可依靠抗毁能力强的地下光纤网络实现指挥控制;而在远离大陆的海空域,则只能依靠陆基超视距雷达,配合大型无人ISR平台,对美军基地、海上编队实施探测和预警。海上指挥控制战亦变成对对方空基ISR平台的猎歼行动。由于中方无人机在对第一岛链以外的海域侦察时,需要穿越遥远的海区,并且该区域部署着优势的美国海空力量,可以预期,解放军的远程无人ISR系统将在第一岛链以东遭到全面压制,无法为本土的远程打击火力提供实时目标情报。而美国的航母编队能驶近第一岛链,并将中国沿海地区纳入火力打击范围。同样,美国也将以大量无人ISR平台在第一岛链附近对解放军沿海火力打击体系进行侦察和定位,为前沿美军基地和海上编队提供针对解放军空军突击、导弹火力打击的预警情报。

从作战角度看,采用无人ISR平台对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战时各类探测系统都将受到贯穿战争始终的电子战干扰,战场上大量欺骗和诱饵战术都需要采用多种传感器综合判断和确认,否则就无法为火力打击形成有效的指引。因此,当一方的ISR体系功能逐渐缺失后,其劣势将会逐渐积累并形成恶性循环。



压制解放军的远程打击能力

瓦解解放军的弹道导弹攻击

“空海一体战”在战术上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防止解放军利用其弹道导弹优势在战争初期获得压倒性战果。这需要综合运用进攻和防御手段,压制、瓦解解放军的导弹攻击。考虑到解放军的大规模导弹生产能力,美军及盟国在战争初期肯定会面临巨大压力。为此,在对解放军沿海的远程ISR体系成功压制后,应立即开始对其导弹发射能力实施打击。打击的第一步是,利用海、空军远程隐形战机,并在潜射陆攻巡航导弹的支援下,压制解放军空中、陆基一体化防空网,削弱解放军部署在沿海的防空火力。在对其防空系统发起打击的同时,可利用载机发射的空中诱饵和电子攻击手段,迷盲其机载、陆基防空雷达,然后再运用各类远程精确弹药、渗透战机,采用包含软、硬杀伤在内的多种手段,攻击防空体系的发射阵地和指挥控制节点,干扰其ISR设施,为后继攻击打开通道;第二步,继续使用海空军渗透战机、远程弹药或地面特种力量,对付解放军部署于沿海的弹道导弹发射体系。

鉴于解放军在沿海地区部署的机动式近中程弹道导弹数量庞大,美国针对导弹发射架和发射阵地的大规模攻击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这一威胁,只能起到干扰、压制的作用。而为了达到最佳压制效果,在目标选取上就必须将整个导弹火力攻击体系的薄弱和核心环节作为打击的重点,如相对固定的弹体库、导弹装填点、导弹火力指控中心,以及可制约其在战区机动的交通设施(作战区域的重要桥梁隧道)等。通过打击这些支援性重要目标,可以迟滞、干扰其导弹发射过程,降低其攻击的有效性

加强空海协同,削弱解放军的导弹发射能力

作战过程中,美国对解放军ISR体系和指挥控制系统的有效打击,与有效压制解放军的导弹攻击能力相辅相成。一旦有效瘫痪了解放军的远程侦察预警体系,海空军的中、近程打击火力就能对数量众多的解放军防空系统、弹道导弹发起大规模攻击,从而从实体上摧毁解放军的远程打击体系。在遂行空海一体打击时,美国海、空军需抛弃各自为战的模式,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加强联合作战,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联合作战的威力。

只有在空军的天基攻击清除了解放军针对海洋的天基ISR系统后,海军舰只才能获得更大的行动自由;海军的海基空间作战和区域防空能力,同样也能进一步扩大对空军机群的保护范围;海军现在部署的成熟反导体系,也能为空军防御解放军的导弹攻击发挥作用。此外,海军的潜射远程巡航导弹、先进无人攻击机等也能担负各类先期的高风险渗透打击任务,为后续空军有人战机扩大战果铺平通路。

最后,由于解放军弹道导弹的发射装置数量庞大,几乎难以对其达成较高程度的直接摧毁。但利用多种手段,如电磁软杀伤、携带精确制导弹药的无人机滞空寻猎,以及巡航导弹打击等,也能有效制约其发射,增加其在机动和隐蔽过程中消耗的时间,打乱其发射计划,使其无法形成有效的杀伤波次。这能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毕竟在战争中后期,海、空军多层反导系统部署完毕的前提下,批次导弹攻击如果未形成饱和的数量规模,将很难通过由多层反导系统组成的拦截网。
夺取战争主动权


在战争初期的防御阶段结束后,美军及盟国军队将展开一系列反击战役,夺取战争的主动权。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美国对战区空中优势的夺取一如既往决定着战争最终的胜负。在战争初期,制空权将只限于日本及周边重要岛屿上空,而随着制空空域的不断扩大,战区海、空战场的主动权逐渐回到美国及盟国手中。



确保日本及周边的制空权,并向西逐步扩大制空权的范围

战争初期,日本本土及第一岛链前沿基地面临的主要威胁,是解放军的弹道导弹和陆基远程巡航导弹,因此,能否有效维持这些基地的作战能力,将成为后续空海一体战得以实施的关键。为此,平时就可采取“西轻东重”的部署态势,利用日本国土的地理特征,将美军及日本航空自卫队的重要作战力量移往远离解放军近程导弹射程的日本东北部。

如果战争初期,解放军运用机载远程巡航导弹攻击其火力打击圈以外的目标,则正好可利用其为达到有效射程而远离中国本土的有利时机,在日本周边发起空中战役,瓦解解放空军的远程攻击载机,而这些空中远程攻击力量也是解放军进行远洋海上攻击的重要手段。在实施防空作战时,应主要利用空中战机力量,而将有限的反导、防空拦截弹用于防御弹道导弹。

考虑到作战距离以及双方空基ISR系统的性能及运用经验,可以想象,发生在日本本土以西空域的空中战役,将以美日联军的胜利而告终。在防御阶段结束后,日本西部重要基地功能逐渐恢复,美日便可将制空权拓展到东海及琉球群岛上空。夺取制空权作战的主要目标包括:

• 在与解放军先进战机(如苏-30MKK、歼-10)的空战中取胜;

• 持续消耗解放军的远程航空兵打击力量;

• 保护空基ISR、指挥载机,使其建立起可靠的探测、预警体系,并使反潜机能安全地在第一岛链以东海域遂行反潜作战;

• 对第一岛链以东海域的解放军水面舰只进行空中打击,阻截解放军的海上行动;

• 以空中兵力为主,遂行对中国内陆ISR体系、沿海一体化防空体系的作战行动,用大量低价值无人机诱饵消耗其防空导弹,为下一步摧毁其导弹攻击能力铺平道路。



在南海、东海海域阻截解放军水面舰艇

在夺取区域制空权后,美国空军及海军将在广大海域寻歼解放军水面舰艇编队,特别是那些配备远程反舰、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的舰只。对此,“空海一体战”战略将主要利用己方建立起的空中优势,清除解放军的水面舰艇部队;至于另一支重要的反水面舰艇力量——潜艇,也将在反潜巡航过程中,利用解放军舰艇较弱的反潜探测和监控能力,在中、远海展开海上猎杀。此外,在南海、东海的辽阔海域,机动迅速的空中突击力量也正好胜任这种大战场空域的作战任务。当然,鉴于解放军海军已配备了先进的区域防空导弹系统,空中力量的损失也在所难免。

当解放军的水面舰艇因损失巨大而逐渐收缩至中国沿海或港口后,美国海军航母的中、短程打击力量便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海军即将装备的高性价比无人攻击机,便可对中国沿海的先进防空系统展开打击。



将解放军潜艇封堵在第一岛链以西海域

目前,中国的柴电静音潜艇主要装备了远程潜射巡逻导弹和先进鱼雷等武器系统,在陆基航空兵和远程导弹打击火力的支援下,将对美海军水面舰只造成重大威胁。除打击水面目标外,解放军潜艇部队还担负着评估弹道导弹攻击效果、伺机打击陆上重要基地的任务。从这一角度看,战争初期,美海军核潜艇部队的首要任务,就是在第一岛链以东海域遂行反潜任务。鉴于战区内大陆架海域水声环境复杂,并且解放军海军潜艇部队近年来取得了惊人的技术进步,可以预料,整个战争期间的反潜作战都将十分困难。

反潜作战的先期目标是保护第一、第二岛链之间的海域,特别是菲律宾海海域的水下安全,因为这一区域是美军向战区输送支援的重要通道,还分布着关岛这样重要的海上后勤枢纽基地。战争初期,清除这一海域的解放军水下力量,对美军而言也较有优势。这里远离中国本土,周围是美海、空军兵力集结的重心,以此为起点逐步驱赶解放军水下力量具有现实意义。美军及盟国可充分运用空中反潜和水声探测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在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冲绳群岛-台湾岛-菲律宾一线布设海底声呐阵列反潜封锁网。由于解放军潜艇部队很可能在冲突爆发前就已部署到各个海区,因此在战争初期,反潜作战将是海军防御部队的重中之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柴电潜艇的自持能力有限,在2~3周内就得陆续返回基地补给,而返航途中或在港口补给时往往极易被反潜声呐阵列发现,进而被快速赶到的空中反潜力量击毁。

“空海一体战”战略强调,在这些潜艇易遭摧毁的时段,应利用多种手段向其发起突击。为弥补现有空中、水下反潜手段在搜寻广阔海区时的不足,战争初期可考虑由隐蔽性强的核潜艇实施攻势反潜布雷行动。这些智能水雷价格相当低廉,且有效时间较长,非常适用于西太战区海底环境复杂、海域面积广阔的战场。布设时可将其置于重要航道的水下、中国沿海潜艇基地附近,利用对潜艇声纹的智能识别能力,使其仅对通过的解放军潜艇实施攻击。

一旦限制住解放军潜艇的活动区域,第一岛链以西海区的制海权就牢牢控制在了己方手中,美军及盟国潜艇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利用己方核潜艇所搭载的水下机器人,破坏解放军布设于近海的水下反潜声呐阵列,对于此后的反潜作战也极其重要。



后续作战行动

在“空海一体战”的下一阶段,美军及盟国将利用前一阶段作战所夺取的战争主动权,建立并完善战区后方补给体系,为大规模反攻作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些行动包括:继续执行护航任务,为后方、前沿基地补充作战物资;持续压制解放军的远程火力打击系统,建立安全的后方区域;在周边战区展开攻势行动,封锁各个方向驶往中国的航路、航线,并切断中国的能源、原料进口。
这是一篇美国智库详细解读“空海一体战”的文章,转至知远。

感谢“hscg1234”,让我们了解到美国人对未来中美可能冲突的思路。
在未来十年可能的中美(非核)冲突中,对各个层次的ISR系统主导权的争夺将放在首位。

在打击力量中,美帝最看重X37B之类的天基武器,其次是HTV-2、X51等快速打击能力,然后是F22和B2等隐身空军,最后才是昔日的老大航母。
转载的文章不错,体系作战才是重点,丝带不过是其中一个节点而已
目标已经不在地球了!
解放军报撰文点评美军研制X37B空天战机用途

新闻背景:2010年12月3日,在经历了7个多月的神秘太空之旅后,美国空军X-37B空天飞机在洛杉矶范登堡空军基地顺利降落。X-37B是在去年4月下旬,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由火箭运载升空的,一直在围绕地球飞行。目前,外界只知道它在太空期间进行了5次机动变轨,而美军对于该飞行器的真实性质和用途依然保密,更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美国媒体纷纷将X-37B称为“神秘的航天飞机”。而人们更为关注的是,美国研制这种空天飞机到底有何用途?

  在X-37B升空之前,美国军方曾表示,X-37B的正式称呼为“轨道测试飞行器”,它将执行诸如导航、定位、热防护等测试任务,并称它不会导致“太空武器化”。但显然,这项迄今已投入数亿美元的保密项目不可能“如此单纯”。

  X-37B的研发最初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启动的,后来改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实施,最终又被美国空军快速反应能力办公室接手,其主导部门的变更过程似乎已经说明了它的军事意义。

  B-2和B-52需要12到24个小时才能完成的远程轰炸任务,X-37B只需要两个小时

  X-37B到底有哪些潜在的军事用途呢?从外形上看,它长约8.8米,翼展约4.6米,起飞重量超过5吨,体积只有美现役航天飞机的四分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先进的空天战斗机或空天作战飞行器的雏形,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

  空天飞机能自由往返于天地之间,凡是航天飞机能干的事,它几乎都能胜任。它可以把大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一次性投放多颗卫星更是它的拿手活儿;它能向空间站运送或接回宇航员和各种物资;更重要的是它还能执行各种诸如拦截、侦察和轰炸等军事任务,成为颇具威力的空天兵器。

  空天飞机飞行速度很快,在地球上任何两个城市间的飞行时间都用不了2小时。

  因此,在军事上,这种空天飞机既可用于洲际轰炸和战略侦察,又可作为航天运载工具或太空兵器。其主要任务有:运输、发射小卫星、攻击敌国卫星、打击地面目标、快速投送兵力。美空天飞机方案中,有一种是可用作跨太平洋飞行的高超音速运输机,能以5~6倍音速在3万米的高度作巡航飞行,只需两小时便可从美国杜勒斯机场飞至日本东京。

  以往美空军下达远程轰炸任务时,一般依靠基地和打击目标的位置,来决定派遣B-2远程隐形轰炸机还是B-52轰炸机,而这往往需要12到24个小时才能完成任务。空天飞机则既能在外太空巡航,又能进入大气层直接执行打击任务,将使美国真正建成一个“两小时全球打击圈”。美国国防部曾有过“两小时内攻击地球上任意一个目标的快速全球打击”的战略构想。X-37B空天飞机无疑是实现这一战略构想的利器。

  此外,美军还可能会把X-37B用作太空武器载体,同时用作试验平台和通用平台,搜集各类情报。X-37B发射升空之后,曾经有一组国际航天观察家对这一航天器进行了连续跟踪,他们主要使用视频望远镜跟踪航天器,确信该航天器可以用作新型间谍卫星。据来自多伦多的一名航天观察家称,X-37B每4天经过地球的同一地区,与美国成像卫星相似。爱好者们称X-37B轨道大约在地球上空410千米,大约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X-37B的飞行轨道经过多个美军感兴趣的地区,包括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和朝鲜等等。

  X-37B如果装上“机械手”,就可以将别国的卫星“打包”带回;如果装载上武器,就成了标准的太空战机

  X-37B集多项先进技术于一身,其“运载火箭+无人航天飞机”模式也代表着更高的水平。虽然它可用于全球打击和侦察,但这种定位对于X-37B来说或许还不够。

  美军已经拥有多种全球打击手段,装载上百枚“战斧”导弹的核潜艇、满挂隐形导弹的战略轰炸机、改装常规弹头的洲际导弹等完全可以满足美军的作战需要,已没有必要耗费巨资再发展一种专用的太空轰炸机。因此X-37B的对地攻击/侦察能力很有可能是“兼职”,其主要作战方向仍是太空。

  由于采用自主驾驶和导航模式,X-37B可以长期在太空部署。一旦美军将太空定位为战场,X-37B就可对别国的卫星、宇宙飞船甚至是太空站下手。如果装备简单的“机械手”(美国航天飞机已装备此类设备),X-37B可以将别国的卫星“打包”带回美国;由于无需考虑气动布局,X-37B可装载或挂装多种武器,装备导弹后,X-37B又成了标准的太空战机,可威慑别国航天器和空间设施。

  所以在未来战争中,它既可以当作航空兵参加战斗,也可以参加天军行列,出现在太空战场上,与“敌”厮杀。

  去年7月29日、10月7日和9日,X-37B在规定时间内并没有经过监测点,神秘“失踪”。观察者们用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才重新找到它,原来它改变了轨道和飞行方向。从X-37B强大的变轨能力可见,未来一旦接到攻击指令,X-37B完全可以临时调整自己的轨道高度和角度,向别国卫星发起攻击。同样,它也完全有能力通过变轨,来填补美军现有卫星侦察能力的空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应急响应”。

  X-37B或将引发空天战争,受美国推动,世界范围内空天飞机的研制已全面升温

  X-37B很可能是世界范围太空军备竞赛的一个新里程碑,向世界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号。

  作为一种潜在的战略武器,它给世界带来的危险可能一点也不比核武器小。目前,虽然X-37B还只是一架技术验证机,但未来的后续机型将更为成熟,更加先进。数月前,美国军方已宣布,第二架X-37B的研制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之中,预计在2011年春季将完成试飞。

  受美国的推动,世界范围内空天飞机的研制已全面升温。目前具备研制空天飞机技术、条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俄罗斯、欧盟和日本。其中俄在高超音速技术领域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国内有多家机构长期致力于高超音速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并在燃料技术、耐高温材料及一体化设计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已经进入了空天飞机飞行验证阶段。

  同时,欧洲国家也在寻求发展。法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进行高超音速技术研究。英国科学家表示,他们正在开发一种能从普通机场跑道起降的太空飞机,可以将太空游客以5倍音速的速度送入地球轨道,这种飞机有望在10年内问世。

  此外,亚洲国家如日本、印度也积极开展空天飞机相关技术实验。日本已掌握了点火、推力测量、燃料调节和发动机冷却等关键技术。目前,日正在实施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技术项目是两级入轨航天运载器,第一级为高超音速运输机,其飞行速度可达6马赫。

  印度国防部也启动了小型可重复使用空天飞机计划,当它不携带火箭发动机时,可作为一种高超音速飞机,用于对地攻击或侦察,然后返回基地。目前,印有多个实验室已取得了较大进展,超音速燃烧效率已经达到了设计值的70%。

  可以预见,未来世界在空天飞机领域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美军20倍音速飞行器可用于常规快速全球打击

据美国《华盛顿时报》近日报道,美国国防部科学家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因为他们计划于2011年发射第二架HTV-2“猎鹰”高超音速飞行器。根据美国国防部的规划,“猎鹰”HTV-2是美国常规快速全球打击计划的一部分,也是美国实施全球“点穴战”最重要的武器。

  本报专稿/何适

  二次实验引发争论

  “猎鹰”HTV-2耗资3.08亿美元,是亚轨道临近太空飞行器,由“米诺陶”火箭发射。在大气层的边缘,火箭打开整流罩释放飞行器,此后飞行器在地球上空以21000千米/小时(超过20倍音速)的速度滑翔。

  五角大楼正在发展一系列此类高超音速武器,作为快速打击紧迫威胁(如恐怖主义者的行动或敌对国家将要使用核武器)的手段。“猎鹰”计划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与空军共同研发的,它只是一系列常规远程打击计划中的一个。常规远程打击计划还包括DARPA的另一个项目“弧光”以及空军X-51计划。

  不过,对于“猎鹰” HTV-2计划而言,让美国人刻骨铭心的是,2010年4月首次试验失败。在近期的一项声明中,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公布了首次试验飞行失败的原因: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命令飞行终止”。DARPA称,工程评估委员会发现,飞行是在飞行器开始剧烈滚转、“超出飞行器上自动飞行系统的控制能力范围”之后终止的。这个委员会“评估并一致同意了”为第二次飞行试验提出的一系列补救措施。

  不过,美国这次计划进行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第二次试验也在美国内部引发了争论,特别是关于常规快速全球打击(CPGS),许多人有着不同观点。美国国会及其它反对者扼杀了此前在美国潜射弹道导弹上安装常规弹头以便获得CPGS能力的建议,他们担忧其它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可能会错误地启用这类武器,从而引发一场核战争。

  高超音速武器的支持者们说,他们不会从洲际弹道导弹基地发射高超音速武器,这类武器的轨迹与核导弹不同。武器专家说,远程常规打击武器将解决新兴威胁而且有助于美国减少对核武器的依赖。

  实现全球快速打击

  美国国防部决定进行“猎鹰”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第二次试验,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与俄罗斯进行的核武条约磋商,所以这个议题变得愈发紧迫。美国专家们认为,新一代高超音速打击飞行器将不会受到战略武器限制条约的限制。

  美苏等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进行高超音速飞行技术研究,在冷战年代实施过一系列相关研究计划。美国更是在“星球大战”时代以雄心勃勃的“国家空天飞机”(NASP,X-30)计划而达到巅峰。由于冷战结束和不可克服的巨大技术障碍,NASP在90代初不得不下马,此后高超音速研究活动渐渐归于沉寂。

  1998年,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宇航工程师普利斯顿·卡尔特提出Hypersoar高超音速概念机。Hypersoar重新引起了DARPA对高超音速技术的浓厚兴趣。从2000年开始的四年多时间里,卡尔特调往 DARPA,负责该局高超音速飞行器多个相关研究项目,建立了Hypersoar初始研究组。

  2003年6月,这个高超音速飞行器项目名称命名为“猎鹰”(FALCON)。7月29日,项目招标征询书正式发布,“猎鹰” 计划粉墨登场。此计划的目标是研发、演示、验证从美国本土实施全球快速打击以及快速空间发射所需的技术,兼具快速反应航天发射和快速全球打击双重任务,项目划分为近期(2010年时间段)和远期(2025年时间段)目标。

  在近期目标下,“猎鹰”是一种无动力高超音速再入滑翔机动运载工具。可以用地基、空基、天基多种平台进行发射,可以携带多种弹药;可以选择1枚钻地弹头、4枚小直径炸弹、6枚广域自主搜寻目标弹药或6架进行情报收集、监视、侦察的无人机等。飞行器进入亚轨道后沿低伸惯性弹道飞行,然后再入大气层,利用其高升阻比气动外形进行大范围滑翔机动,规避拦截火力,到达适合位置时释放出携带的弹药,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这种快速、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为美军带来了实施“点穴战”的基础。试想,部署在美国本土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系统接到作战命令后2小时内实施发射,分别能够在45分钟内、52分钟内精确击中远达13000公里、16700公里的各种目标,其效率和效能是非常惊人的。当然,高超音速飞行器系统还是相对昂贵的武器,高超音速飞行器系统的研发费用将达25亿美元,还有其他支持设施费用,因此这类系统不可能大量部署,只能用于“点穴”作战任务以打击高价值目标,持续的火力打击还需前沿部署的航母打击群和空军战机完成。
五角大楼推演中美太空战 天基ISR系统互为对手

本报特约编译 柴志廷

  编者按 在美国五角大楼眼中,当前中国军力已经远远超出了自身防御所需要的程度,而且解放军的新能力明显旨在削弱或挫败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力量。美国《空军》杂志执行主编约翰·特帕克日前发表文章称,中国军力的增长似乎把主要目标放在削弱美军现有优势上。本报编译此文,仅供读者参考。

  今年8月,五角大楼按照美国国会的规定,照例公布了本年度中国军力报告。该报告记录了中国军队旨在将其打造成一流强军而进行“长期、全面改革”,详细介绍了解放军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进展——从巡航及弹道导弹到潜艇和战斗机。

  从“好奇”到“担忧”

  总体来说,中国现在正在发展向其周边地区外投射武力的实力以及“反介入/区域隔绝”能力,这些能力将会限制美军在太平洋冲突中的选择。

  这份报告是继美国方面针对中国发出两大重要警告后发表的。今年7月,美国一个两党委员会对《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进行了另类评估,该委员会指出美国必须增强其在太平洋的兵力,尤其是要应对逐渐增长的中国威胁。而且,早在今年春,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就建议发展更强大的部队,以便应对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力量。该中心提出了“空海一体战”战略,并将其当作应对中美之间的潜在武装冲突而进行准备的作战理论框架,这套理论所强调的是海军舰艇以及远程战机。

  带有中立性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专家组和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都指出,从现有兵力以及未来20年的兵力部署情况来看,在中美武装冲突第一回合中,美国军队会受到沉重打击。

  五角大楼在这份报告中,重复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上将的说法,他宣称最近自己对待中国军事建设的态度,已经从“好奇转变为了由衷的担忧”。马伦上将指出,中国未来长远的军事雄心很难让人看透,而这种透明度的缺乏可能会导致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产生误解或误算。

  五角大楼报告称,虽然有利益冲突,但如果中国的军事建设和意图能够更加“透明”,与中国的战争并非不可避免。但国防部在报告中认为,目前中国的意图仍不明朗。

  五角大楼分析的其他关键点还有:首先,中国军力大部分仍集中在应对台海问题,而且中国对自身的定位是,能够在美国增援部队陷入困境时一举武力收复台湾。其次,中国公开努力压制美国兵力,追求不直接挑战美国的“不对称战略”,同时,大量学习美国武装部队的武器设计能力和结构配备。

  五角大楼一名高级国防官员表示,报告是对中国军事能力、潜力、战略的全面性评估,不仅是对军队的评估。该官员称,“这并不是要深入和严肃讨论政策本身,但还需要做出最大的努力来使报告更直接、真实,进行更好的描述和分析。”

  这些事实说明,中国的军力将继续快速提升。中国有世界上最活跃的陆基弹道和巡航导弹项目,而且正在发展或建造大量导弹。中国正在生产和改进核弹道导弹,以将美国本土大部分目标纳入射程范围内,发展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和针对弹道导弹攻击的防御系统。

  中国海空军力发展迅速

  在战斗机方面,解放军空军正迅速将其主力机型由冷战时期设计的陈旧战机,替换为配备最新航空电子设备与武器系统的现代化战机。而且,中国还在列装可与F-16战机相媲美的国产歼-10战机,并对其获得授权生产的俄罗斯苏-27型战机进行了独特的改进。此外,北京还在使用新装置升级旧式战斗机,从而延长它们的使用期限。

  五角大楼称:“解放军空军正以美国及俄罗斯空军为模版,继续将自己从负责有限领土防御的部队,转变为更加灵活敏捷并且能够在进攻与防御行动中开展近海行动的部队。”

  五角大楼指出,中国国内已达成一致意见:保护其全球利益将需要“增强解放军空军的远程运输与后勤能力”,如远程战略运输等。那些曾在大地震后将满载救灾物资的C-17运输机派往中国的美国空军领导人报告称,解放军空军官员当时正在专心研究这些行动而且还记了笔记。

  五角大楼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空军可能不会寻求遍及全球的攻击战斗能力。解放军空军“未来10年的工作重点”将会是继续打造“针对台湾地区以及驻东亚美军”的可靠军事威慑,从而阻止台湾地区独立或者对台湾施加影响,使其“按照北京政府的意见解决这一争论”。

  目前,中国航空工业所存在的最直接障碍是,它仍部分依赖于国外供应商提供的发动机和电子设备,而且在战时大量生产战机方面存在困难。

  不过,中国拥有积极发展的舰艇建造项目,他们发展了各式各样的水面战舰及潜艇(包括柴油动力及核动力)。据美国国防部一位高级官员透露,中国正在远离其沿海水域的地方开展更多行动,并且为其舰队配备了先进的导弹。

  与中国武装部队的任何其他部队相比,中国潜艇舰队的发展都更为迅速,五角大楼相信,到2009年时,中国至少一半的潜艇已经实现“现代化”。中国将潜艇与弹道导弹视为“阻止美国舰队的最佳远程武器”,使其无法在任何靠近中国影响范围的海域开展行动。

  此外,中国仍在继续改装从乌克兰购买的二手航母——“瓦良格”号,以使其最终能够投入使用。而且北京还计划在未来大约20年的时间建造大约4艘航空母舰。

  美国强化太空战能力

  “全球反对太空武器化”组织专家布鲁斯·加侬称,新一轮太空军备竞赛促成了全球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为给该项目筹措资金,美国航空工业已经开始游说华盛顿政府。

  五角大楼曾多次在内部报告中称,太空是新的军事疆域。五角大楼认为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机是“第一次太空战”,美军在战争中全面检验了新技术,并开始贯彻“取得全方位优势”的建军理念。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第一轮攻击所使用的武器有70%是通过军事卫星制导。当前进行的反恐战争也正利用太空设施进行全面的协调。

  不过,问题在于,如果美国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其他国家也可以。因此,五角大楼多年来一直在发展“破坏他国利用太空资源”的能力。布鲁斯·加侬称,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的战略总体规划指出,“掌握太空优势的能力是至关紧要的,维持太空优势是现代战争取得胜利必不可缺的先决条件。简而言之,我们必须能够在维持自己太空能力的同时,迅速压制任何敌人的太空能力”。

  布鲁斯·加侬认为,美国对其他国家太空设施带来的威胁正在引发新一轮太空军备竞赛。2007年中国进行的反卫星武器试验就是在警告美国,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称霸太空”。作为回应,美国于2008年也摧毁了一颗本国的失控间谍卫星,向世界展示了美军打击太空目标的能力。在这次打卫星行动中,美国海军从一艘“宙斯盾”舰上向太空发射了一枚导弹,成功的击落了目标卫星。这次试验也向俄罗斯和中国发出暗示——“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有进攻能力。

  目前,美国、日本及韩国的宙斯盾战舰环绕中国海岸线,使中国的核威慑力处于危险之中。中国也很清楚美国太空司令部在每年一度的电脑模拟军事演习中,首先对中国进行打击。在这场模拟军事演习中:2022年,美国动用其目前正在研制的神秘武器——“军用航天飞机”对中国发动突然袭击。这种“军用航天飞机”可以像普通飞机那样起飞,在一小时内通过太空飞行达到地球另一端,突然对中国实施毁灭性打击,然后再飞回基地。五角大楼正在向美国国会与公众推销这种太空飞机,希望它成为过时且日益昂贵的航天飞机的继承者。

  美国空军自2001年便开始进行代号为“施里弗”的系列太空战演习,其演习内容包括“暂时阻止对手接近本国的太空设施”;截至到2010年,空军已经完成了第六次太空战演习。尽管如此,有关这一系列演习的公开信息依旧很少。直到最近,才有一份涉及太空设施的演习过程文件被解密,这份文件介绍了有关美中太空战想定的模拟背景——两国在重要的天基ISR(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等太空技术方面是主要的竞争对手。该设想包括,将“蓝”军(与美国军队相似)部署到前沿阵地,然后对“红”军(与中国军队类似)实施攻击。红军认为,要想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就不能在部署阶段攻击蓝军的太空设施,这是因为红军不想让自己的ISR太空设施也陷入危险,这就要求红军密切监视蓝军的部署情况。在蓝军完成前线部署后,红军便可以利用飞机进行侦察,从而将军队调配到更佳的位置上,然后再攻击敌军的太空设施。

  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艾克·斯凯尔顿认为,中国无需将美国视作威胁。但“我们国家之间仍可能发生冲突,而且我们必须为未来做好准备。”
中国专家称中国研发未来武器比建造航母更明智

东方网1月4日消息:美国《华盛顿邮报》2日文章称,2009年令人恍然大悟的一件事是在上海听到中国专家沈丁力教授谈有关未来战争的话题。不过,沈教授不是在陈述建立一支蓝色海军去挑战美国太平洋地区霸权的白日梦。相反,他是在谈论未来战争与传统陆权和海权的不相关性——特别是当武器的涵义已扩展到包括网络攻击、空间武器、激光武器、脉冲武器和其他定向能量束武器之时。

  沈丁力对一些中国分析家坚持北京应该接受19世纪美国海权传教士阿尔弗雷德·马汉的观点一直持否定态度。他说,马汉理论已经过时,“不论任何舰船,如果被来自太空的激光武器击中,都将毁灭。”沈教授争辩到,中国的未来不是因为建造航母战斗群而具有竞争力,而是采用先进武器“使其他操作系统失灵”而具有威慑力。

  文章称,这位中国专家的观点表明了一种趋势,那就是你可能不愿意关注美军士兵在阿富汗的新闻片段,由于先进技术的存在,战争的本质正在接近另一个“关键点”。正如火药、大炮、飞机、火箭弹和核武器已经改变了战争的原貌,故而不仅在美国,还在中国、印度和其他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处于研发设计阶段的新一代武器将会再次改变战争的样式。

  据Wired杂志“危险空间”博客的文章称,我们还是能找到即将到来的军事竞争的蛛丝马迹:2010年,中国向太空发射的火箭数量与美国相当,这也是历史上首次有其他国家能匹敌美国。同时,根据《航空周刊》的报道,爱好和平的日本也正计划采用定向能量束武器装备下一代战机。

  战争正在改变的事实已被五角大楼部分的接受和理解。特别是美国海军和空军正在使用最新科研成果来研发外太空武器。以下是作者从防务刊物中选取的一些例子。

  例如美国空军拥有一个“定向能量指挥部”。如果你认为“射线枪”只是被用在《巴克·罗杰斯》(一部美剧)中,那么仔细考虑一下这些从美国军方出版的刊物中截取的关于使用伽马射线、激光、微波和电磁波谱其他部分的片段:“加强和关注这些波能够创新出许多定向能量束概念,而这些能被用于建立高效的武器军工厂。”

  美国海军则有“海事激光演示”计划,旨在寻求于2014年前建造出舰船激光炮。由于发生了故障,其首次海洋测试于2010年11月停止,但很快就将恢复。与之相类似的,空军的机载百万瓦特级化学激光器试验也在去年10月宣告失败。

  文章称,当我们在讨论令人不寒而栗的武器系统试验时,美国空军上个月授权了使用高能量电磁辐射攻击计算机的合同。Wired杂志的史佩瑟·阿克曼称,这些试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在保护自己电子设备的同时如何去摧毁他人的设备。”

  令我们感到担忧的是,尽管美国军界在向前看,但仍有一些顽固分子大声疾呼要建造老旧的航母战斗群系统,而这些武器很快就会受到新武器的侵害。如果五角大楼试图成为另一个IBM公司,运转规模庞大、笨拙的巨型计算机,同时又想要变成像苹果公司一样的创新者,而实际上美国可负担不起。

  文章还称,2011年要破解的难题是美国如何能够既保持住来自部署在全球的常规舰队和军事基地的“传统力量”收益,又能够应对军事力量转变的新现实。美国不想成为在航空旅行出现时的火车公司,也不想变成在电视时代到来之时想要保持老旧节目制作的无线电广播网络。

  话题再回到中国的分析家沈丁力教授的话题上,他表示很感谢美国愿意花费如此多亿美元为全球贸易提供安全稳定的公共产品。他还称,中国也将具备提供这类产品的能力,中国今后将会重点研发能够摧毁战舰和坦克的武器,而不是竞相建造战舰和坦克。总之,在涉及到国防问题时,美国不能变得如此没有主见。

  文章表示,当身陷其中的时候,美国人不能停止“为了最后的战争而奋斗”,但也是时候更多的考虑一下现存武器系统的弱点和是否有办法大幅缩减五角大楼的“传统”预算,即便我们已为新纪元花费甚多了。(编译:甄蕾)
感觉这个 空海一体战 就是打 经济相互依赖 的脸的

米帝敢于毫无顾忌地公然讨论如何对一个核大国的本土目标进行打击 只能证明TG对美战略核威慑能力还远远不够
回复 16# 隼鹰


这算个蛋。美帝空海一体战的提出是和当年空地一体战一样的,战略转型的方向而已。针对中国又不是啥新闻,两国互为假想敌有不是一两天了。老美的海军陆战队还准备转型,将来有可能对中国沿海二炮基地进行突袭。他们已经进行过一次演习了。
“空海一体战”是老美战略方向和军事结构的大调整。

取代老子,TG将成为美帝的最主要目标。在建设以太空ISR为核心的平台基础上,米军今后的军事中心将放在激光、电磁炮等未来武器上,常规武器将居于次要地位。

大家沉浸在丝带的喜悦中,我觉得CD的童鞋们对此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