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歼7歼8改进与2000年中国空军空战环境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3:44:22
歼-7、歼-8改进改型与2000年中国空军空战环境分析

近期从网上看到不少网友对空军装备的不满,一些人提出为何不将老式飞机退役,多装备一些先进战机。其实是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并不具备在国际军火市场采购武器的便利,这种情况直到苏联解体后才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即便当时少数国家愿意卖武器给中国,其价格也是高的出奇,按照当时国家的总体方针,在国防开支年年递减的情况下,根本无力装备空军。
  80年代,曾与法国有过采购幻影2000的接触,但购买40架飞机的价格竟超过建国35年国家对整个航空工业的投资。为了价格问题,胡耀邦曾亲自出面与法国总统商谈,希望法国方面能给出个友好价格。但是法国人很现实,友谊归友谊,生意归生意,谈了两年,解决不了价格问题,最后只好放弃。
  现在资讯比较公开,国防透明度也在提升,对于强化全民国防意识很有好处。但是由于不明历史原因而责备国防工业职工、责备国防卫士,我觉得很不公平,应当说当时的国防工业职工及国防卫士都尽了力,特别是国防卫士,他们在武器装备严重落后的情况下,随时准备以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
  今天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利用公开资料(歼-7II取米格-21数据,歼-7III取米格-21MF数据),模拟从军事分析的角度揭示中国空军装备发展的过程。文中内容均是根据当时的政治、军事斗争形势,中国空军与潜在作战对象及其装备情况进行的分析与推论,主要目的是让大家了解军用飞机改进改型的研究过程、研究方法或思路,以及中国空军为何要反复对歼-7、歼-8进行改进改型,提供军事爱好者了解一些军事常识,并不是作战对策分析,也不构成实际的决策咨询意见。
歼-7、歼-8改进改型与2000年中国空军空战环境分析
  80年代初期,由于中国空军的武器装备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大幅度落后于世界水平的情况,使中国空军的远期作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应付2000年前后国际环境对中国的挑战,成为中国空军面临的重要课题。
  摆在空军面前的情况是:
1、国际环境虽然开始好转,但地区性热点依然存在,南亚问题、南方边境问题、北方边境问题、东南沿海问题,均有演变为局部战争的可能;
2、新时期军队建设总方针已定,军费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短期内军队的装备也不可能发生重大改变;
3、中国的军事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
  上述三点决定了在2000年前后,中国军队必须立足现有装备,随时准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可能对我发动的战争挑衅。
  而在2000年前后,中国空军可能的作战区域,主要是西南边境、南方边境、北部边境,以及东南沿海地区,潜在作战对象主要是美、苏及周边军事强国和地区,其主要空军装备为第三代作战飞机。
  在与潜在作战对象的空中斗争中,中国空军歼击机的主要作战对手是敌方战斗机,因此,应重点研究敌战斗机对中国空军的威胁程度。
一、作战前景及对现役主战飞机的影响分析
  由于潜在作战对手拥有的第三代战斗机通常拥有超视距作战能力,而中国空军的主战飞机歼-7、歼-8均不具备远战能力,在典型化的空战过程中会发生一次空战分成两个阶段的现象,即:
  第一阶段,敌空军第三、第二代战斗机可以在我机视距外发射中距空空导弹,杀伤我机;而我机无法杀伤敌机。
  第二阶段,进入近距空战,双方均可以攻击、杀伤对方。
  根据模拟空战结果估计,未来空战中有50%的战斗要在近距格斗后结束;在格斗空战中,机动性能占优势的飞机至少可以获得2:1的击落比优势。据此,对空战不同阶段的杀伤率加权为:
超视距杀伤率1.0,机动性占优势飞机的杀伤率0.5,机动性能较差的飞机杀伤率0.25。
  在1982年的中东战争与英阿冲突中,空空导弹的杀伤率已经超过0.6。考虑到2000年前后,战斗机干扰能力的提高,借用美国国防部所给出的空空导弹对采用电子对抗的低空战斗机的杀伤率0.15。
  取交战双方参战前飞机数量相等,计算双方飞机损失变化情况(假想敌为A方,中国空军为B方)。并根据兰切期特战斗动态议程考察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由于B方没有远距空战能力,损失大于A方,会很快达到转变点,此时,每轮空战中B方参战飞机全部被击落。平均击落比为13:1。
  为改变这种情况,可采取提高B方飞机拥有数、参战率、近距杀伤率(机动能力),采取干扰、机动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对方中距导弹的杀伤能力。
  通过分析得知,采取提高B方飞机数量一倍、提高B方飞机参战率一倍、提高B方近距杀伤能力一倍、降低对方中距杀伤率50%,大体上可使击落比改善一倍左右(即由13:1平均降为6:1)。
  使B方拥有与A方相同的中距杀伤能力,可改善击落比近10倍(即由原来的13:1降为1.4:1)。
项 目 击落比
典型条件 13:1
B方数量多一倍 5.5:1
B方出动率高一倍 6:1
B方近距杀伤率高一倍 6.6:1
A方中距杀伤率降低50% 7.6:1
B方中距杀伤率与A方相等 1.4:1
  (上述表格的结论可以帮助分析人员估计不同因素对歼-7、歼-8改进改型的相对重要性。)
  从上述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空军主战飞机歼-7、歼-8的中、远期改进改型目标为:
1、首先解决的是增加中距拦射导弹和相应的火控系统,以消除与第三代战机在中距杀伤率上的差距;
2、提高飞机的机动能力,而瞬时机动性能比持续机动性能更为重要,以消除与第三代战机在近距杀伤率上的差距;
3、尽量提高飞机的参战率(即出动率),以参战兵力的优势,弥补技术上的劣势,作为改进内容主要是简化维护、降低再次出动的准备时间,提高战时飞机的出动率和利用率。
二、对中国空军主战飞机的改进要求
  由于提升我机中距杀伤率,对改善击落比影响最大,就成为歼-7、歼-8改进改型的重点。
1、提升主战飞机的中距杀伤率。提升主战飞机的中距杀伤率,必须增加中距拦射导弹和相应的火控系统。从第三代战机的机载火控雷达情况看,探测距离大体为160km至42km,雷达天线尺寸分别为92cm至40cm,具体情况如下。

雷达型号 载 机 测距(km) 天线尺寸(cm、型式)
APG-63 F-15 160 92(平板)
APG-65 F-18 100 71(平板)
APG-66 F-16 上视74,下视55 71X54(平板)
RDM 幻影2000 上视102,下视35 67(抛物面)
VOLVO F-4(改) 上视42,下视30 50(抛物面)
APG-67 F-20 上视56,下视41 30X40(平板)
  末来中国空军现役主战飞机改进的目标是,雷达探测距离至少应达到第三代战机的下限,即以不产生质的差距为底线,因此最低限度应选择类似F-16飞机的APG-66级别雷达,探测距离在74km,相对应的雷达天线尺寸为71cm左右。据此,确定选用雷达的天线尺寸为70cm。(注:据说中国空军制式军用机载雷达的天线尺寸大体就定在70cm)
  从中国空军现役主战飞机情况来看,歼-7II进气道尺寸为66.3cm,歼-7III为87cm,而且均为机头进气方式,安装大尺寸机载雷达较为困难,从歼-7III的改进情况来看,为安装小型机载雷达,进气道加大为87cm,使飞机的机动性能出现较大倒退。只有歼-8飞机的前机身截面较大,安装大型机载雷达的可能性较大;但必须将进气道改为两侧进气。
  结论:增加中距拦射导弹和相应的火控系统方面的改进,应以歼-8飞机为主;由于歼-7II不具备改装大尺寸雷达天线的可行性,因此,其作战性能的改进应当以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能为主,并示情况换装类拟APG-67的小型高性能雷达。(注:实际的改进工作基本上就是这种格局,歼-8II发展了远战能力;歼-7E突出了机动性能)
2、降低敌机的中距杀伤率
  为降低敌机的中距杀伤率就要挫败敌方导弹攻击。为此,首先要获取可靠的导弹攻击警报,然后要能及时实施有效的反导弹措施。
(1)导弹攻击警报(略)
(2)反导弹措施(略)
3、提升我机机动性能
  提高战斗机的机动性是改善飞机近距杀伤率的重要措施之一。60-70年代,单位剩余功率(SEP)值是衡量飞机机动性能的综合指标;随着空空战火力的变化,70年代末开始突出战斗机稳定盘旋性;80年代,随着近距格斗导弹的崭露头角,又变为强调瞬时盘旋性能;预计2000年以后出现的第四代战斗机,将十分重视超音速机动性与非常规机动性能。
  在我国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与美、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的条件下,过分追求过高的机动性指标,不仅技术上有困难,而且会使飞机重量增加,成本效率下降,机动性能反而会受到影响,因此应寻求最佳的成本效率。
(1)水平加速性能(略)
(2)爬升性能(略)
(3)水平机动性能
  当前,我军主战飞机与世界典型第三代战机稳定盘旋过载性能对比情况(H=5000m,M=0.9)。
F-16A为6.8g,歼-7II为5.1g,歼-7III为4.28g,歼-8(略)
  从上述对比情况看,我军第二代战机与世界第三代战机在机动性能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在2000年前后的空战中,近距空战进入高度集中在中低空,为获得大转弯角速度,会实施动态机动并迅速进入贴地高度,导弹的上射、下射能力可以弥补某一高度上的机动性能不足。综合以上因素,要求中国空军主力飞机的改进设计应注意提升升力系数,降低翼载,改进低速操作品质,重点提高瞬时机动性能;而稳定盘旋性能,应力求达到与F-16A相接近的水平。
(4)垂直机动性能(略)
4、提高飞机出动率(略)
三、改进主战飞机的技术可行性分析(略)
四、改进情况
1、歼-8II型飞机。1979年,军方提出在歼8I型飞机的基础上改成从两侧进气,以提高性能。1980年9月,总参谋部和国防工办正式批准空军提出的战术技术要求,并命名为歼8II型飞机。根据军方的要求,沈飞公司在歼-8I的基础上将进气道改为机身两则;采用两台WP-13AII型发动机(发动机6600kgX2)、换装装新式雷达、瞄准系统增加环式快速射击的攻击方式(具备近距格斗能力和一定的离轴发射能力),加装新研制的拦射火控计算机(可用于发射中距空空拦射导弹)、增装自动驾驶仪、装备了雷达制导的中程拦射导弹和空对地火箭。使歼8II型成为中国军方第一种具有第三代超视距作战能力的飞机,火控系统为当时国内最先进水平,基本上达到世界第三代战机水平,同时存在较大的改进余地;但由于该机的气动外型未作大的改动,发动机较原计划还有较大差距,原定安装的WP-14未能如期换装,作战推重比由原定的1.05,降为0.92(F-16为1.06,F-15为1.13,幻影2000为0.85,F-4C为0.79),因此,飞行机动性能仍与第三代战机仍有一定差距。该机1988年8月设计定型。歼-7、歼-8改进改型与2000年中国空军空战环境分析

近期从网上看到不少网友对空军装备的不满,一些人提出为何不将老式飞机退役,多装备一些先进战机。其实是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并不具备在国际军火市场采购武器的便利,这种情况直到苏联解体后才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即便当时少数国家愿意卖武器给中国,其价格也是高的出奇,按照当时国家的总体方针,在国防开支年年递减的情况下,根本无力装备空军。
  80年代,曾与法国有过采购幻影2000的接触,但购买40架飞机的价格竟超过建国35年国家对整个航空工业的投资。为了价格问题,胡耀邦曾亲自出面与法国总统商谈,希望法国方面能给出个友好价格。但是法国人很现实,友谊归友谊,生意归生意,谈了两年,解决不了价格问题,最后只好放弃。
  现在资讯比较公开,国防透明度也在提升,对于强化全民国防意识很有好处。但是由于不明历史原因而责备国防工业职工、责备国防卫士,我觉得很不公平,应当说当时的国防工业职工及国防卫士都尽了力,特别是国防卫士,他们在武器装备严重落后的情况下,随时准备以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
  今天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利用公开资料(歼-7II取米格-21数据,歼-7III取米格-21MF数据),模拟从军事分析的角度揭示中国空军装备发展的过程。文中内容均是根据当时的政治、军事斗争形势,中国空军与潜在作战对象及其装备情况进行的分析与推论,主要目的是让大家了解军用飞机改进改型的研究过程、研究方法或思路,以及中国空军为何要反复对歼-7、歼-8进行改进改型,提供军事爱好者了解一些军事常识,并不是作战对策分析,也不构成实际的决策咨询意见。
歼-7、歼-8改进改型与2000年中国空军空战环境分析
  80年代初期,由于中国空军的武器装备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大幅度落后于世界水平的情况,使中国空军的远期作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应付2000年前后国际环境对中国的挑战,成为中国空军面临的重要课题。
  摆在空军面前的情况是:
1、国际环境虽然开始好转,但地区性热点依然存在,南亚问题、南方边境问题、北方边境问题、东南沿海问题,均有演变为局部战争的可能;
2、新时期军队建设总方针已定,军费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短期内军队的装备也不可能发生重大改变;
3、中国的军事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
  上述三点决定了在2000年前后,中国军队必须立足现有装备,随时准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可能对我发动的战争挑衅。
  而在2000年前后,中国空军可能的作战区域,主要是西南边境、南方边境、北部边境,以及东南沿海地区,潜在作战对象主要是美、苏及周边军事强国和地区,其主要空军装备为第三代作战飞机。
  在与潜在作战对象的空中斗争中,中国空军歼击机的主要作战对手是敌方战斗机,因此,应重点研究敌战斗机对中国空军的威胁程度。
一、作战前景及对现役主战飞机的影响分析
  由于潜在作战对手拥有的第三代战斗机通常拥有超视距作战能力,而中国空军的主战飞机歼-7、歼-8均不具备远战能力,在典型化的空战过程中会发生一次空战分成两个阶段的现象,即:
  第一阶段,敌空军第三、第二代战斗机可以在我机视距外发射中距空空导弹,杀伤我机;而我机无法杀伤敌机。
  第二阶段,进入近距空战,双方均可以攻击、杀伤对方。
  根据模拟空战结果估计,未来空战中有50%的战斗要在近距格斗后结束;在格斗空战中,机动性能占优势的飞机至少可以获得2:1的击落比优势。据此,对空战不同阶段的杀伤率加权为:
超视距杀伤率1.0,机动性占优势飞机的杀伤率0.5,机动性能较差的飞机杀伤率0.25。
  在1982年的中东战争与英阿冲突中,空空导弹的杀伤率已经超过0.6。考虑到2000年前后,战斗机干扰能力的提高,借用美国国防部所给出的空空导弹对采用电子对抗的低空战斗机的杀伤率0.15。
  取交战双方参战前飞机数量相等,计算双方飞机损失变化情况(假想敌为A方,中国空军为B方)。并根据兰切期特战斗动态议程考察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由于B方没有远距空战能力,损失大于A方,会很快达到转变点,此时,每轮空战中B方参战飞机全部被击落。平均击落比为13:1。
  为改变这种情况,可采取提高B方飞机拥有数、参战率、近距杀伤率(机动能力),采取干扰、机动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对方中距导弹的杀伤能力。
  通过分析得知,采取提高B方飞机数量一倍、提高B方飞机参战率一倍、提高B方近距杀伤能力一倍、降低对方中距杀伤率50%,大体上可使击落比改善一倍左右(即由13:1平均降为6:1)。
  使B方拥有与A方相同的中距杀伤能力,可改善击落比近10倍(即由原来的13:1降为1.4:1)。
项 目 击落比
典型条件 13:1
B方数量多一倍 5.5:1
B方出动率高一倍 6:1
B方近距杀伤率高一倍 6.6:1
A方中距杀伤率降低50% 7.6:1
B方中距杀伤率与A方相等 1.4:1
  (上述表格的结论可以帮助分析人员估计不同因素对歼-7、歼-8改进改型的相对重要性。)
  从上述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空军主战飞机歼-7、歼-8的中、远期改进改型目标为:
1、首先解决的是增加中距拦射导弹和相应的火控系统,以消除与第三代战机在中距杀伤率上的差距;
2、提高飞机的机动能力,而瞬时机动性能比持续机动性能更为重要,以消除与第三代战机在近距杀伤率上的差距;
3、尽量提高飞机的参战率(即出动率),以参战兵力的优势,弥补技术上的劣势,作为改进内容主要是简化维护、降低再次出动的准备时间,提高战时飞机的出动率和利用率。
二、对中国空军主战飞机的改进要求
  由于提升我机中距杀伤率,对改善击落比影响最大,就成为歼-7、歼-8改进改型的重点。
1、提升主战飞机的中距杀伤率。提升主战飞机的中距杀伤率,必须增加中距拦射导弹和相应的火控系统。从第三代战机的机载火控雷达情况看,探测距离大体为160km至42km,雷达天线尺寸分别为92cm至40cm,具体情况如下。

雷达型号 载 机 测距(km) 天线尺寸(cm、型式)
APG-63 F-15 160 92(平板)
APG-65 F-18 100 71(平板)
APG-66 F-16 上视74,下视55 71X54(平板)
RDM 幻影2000 上视102,下视35 67(抛物面)
VOLVO F-4(改) 上视42,下视30 50(抛物面)
APG-67 F-20 上视56,下视41 30X40(平板)
  末来中国空军现役主战飞机改进的目标是,雷达探测距离至少应达到第三代战机的下限,即以不产生质的差距为底线,因此最低限度应选择类似F-16飞机的APG-66级别雷达,探测距离在74km,相对应的雷达天线尺寸为71cm左右。据此,确定选用雷达的天线尺寸为70cm。(注:据说中国空军制式军用机载雷达的天线尺寸大体就定在70cm)
  从中国空军现役主战飞机情况来看,歼-7II进气道尺寸为66.3cm,歼-7III为87cm,而且均为机头进气方式,安装大尺寸机载雷达较为困难,从歼-7III的改进情况来看,为安装小型机载雷达,进气道加大为87cm,使飞机的机动性能出现较大倒退。只有歼-8飞机的前机身截面较大,安装大型机载雷达的可能性较大;但必须将进气道改为两侧进气。
  结论:增加中距拦射导弹和相应的火控系统方面的改进,应以歼-8飞机为主;由于歼-7II不具备改装大尺寸雷达天线的可行性,因此,其作战性能的改进应当以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能为主,并示情况换装类拟APG-67的小型高性能雷达。(注:实际的改进工作基本上就是这种格局,歼-8II发展了远战能力;歼-7E突出了机动性能)
2、降低敌机的中距杀伤率
  为降低敌机的中距杀伤率就要挫败敌方导弹攻击。为此,首先要获取可靠的导弹攻击警报,然后要能及时实施有效的反导弹措施。
(1)导弹攻击警报(略)
(2)反导弹措施(略)
3、提升我机机动性能
  提高战斗机的机动性是改善飞机近距杀伤率的重要措施之一。60-70年代,单位剩余功率(SEP)值是衡量飞机机动性能的综合指标;随着空空战火力的变化,70年代末开始突出战斗机稳定盘旋性;80年代,随着近距格斗导弹的崭露头角,又变为强调瞬时盘旋性能;预计2000年以后出现的第四代战斗机,将十分重视超音速机动性与非常规机动性能。
  在我国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与美、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的条件下,过分追求过高的机动性指标,不仅技术上有困难,而且会使飞机重量增加,成本效率下降,机动性能反而会受到影响,因此应寻求最佳的成本效率。
(1)水平加速性能(略)
(2)爬升性能(略)
(3)水平机动性能
  当前,我军主战飞机与世界典型第三代战机稳定盘旋过载性能对比情况(H=5000m,M=0.9)。
F-16A为6.8g,歼-7II为5.1g,歼-7III为4.28g,歼-8(略)
  从上述对比情况看,我军第二代战机与世界第三代战机在机动性能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在2000年前后的空战中,近距空战进入高度集中在中低空,为获得大转弯角速度,会实施动态机动并迅速进入贴地高度,导弹的上射、下射能力可以弥补某一高度上的机动性能不足。综合以上因素,要求中国空军主力飞机的改进设计应注意提升升力系数,降低翼载,改进低速操作品质,重点提高瞬时机动性能;而稳定盘旋性能,应力求达到与F-16A相接近的水平。
(4)垂直机动性能(略)
4、提高飞机出动率(略)
三、改进主战飞机的技术可行性分析(略)
四、改进情况
1、歼-8II型飞机。1979年,军方提出在歼8I型飞机的基础上改成从两侧进气,以提高性能。1980年9月,总参谋部和国防工办正式批准空军提出的战术技术要求,并命名为歼8II型飞机。根据军方的要求,沈飞公司在歼-8I的基础上将进气道改为机身两则;采用两台WP-13AII型发动机(发动机6600kgX2)、换装装新式雷达、瞄准系统增加环式快速射击的攻击方式(具备近距格斗能力和一定的离轴发射能力),加装新研制的拦射火控计算机(可用于发射中距空空拦射导弹)、增装自动驾驶仪、装备了雷达制导的中程拦射导弹和空对地火箭。使歼8II型成为中国军方第一种具有第三代超视距作战能力的飞机,火控系统为当时国内最先进水平,基本上达到世界第三代战机水平,同时存在较大的改进余地;但由于该机的气动外型未作大的改动,发动机较原计划还有较大差距,原定安装的WP-14未能如期换装,作战推重比由原定的1.05,降为0.92(F-16为1.06,F-15为1.13,幻影2000为0.85,F-4C为0.79),因此,飞行机动性能仍与第三代战机仍有一定差距。该机1988年8月设计定型。
2、歼-7E。80年代中期,军方根据现有装备及航空工业情况提出对歼-7II进行改进的要求:主要是提高飞机中低空机动格斗能力,增大续航时间,缩短起飞滑跑距离,增强火力及电子战能力。根据军方的要求,成飞公司在歼-7II的基础上,将原三角翼改为双三角翼,安装了前后缘机动襟翼,换装WP-13F发动机(发动机推力6560kg),更新机载电子设备(加装平显瞄准系统等),增加武器外挂架(共4个),最大外挂能力增至1600kg。该机87年10月立项,90年5月首飞,92年7月完成全部试飞,93年设计定型。经过改进改型,歼-7E的性能有大幅提高,稳定盘旋过载提高29%,最大航程增加17-44%,机动飞行性能已达到第三代战机水平。如H=5000m,M=0.9时,稳定盘旋过载:F-16A为6.8g,歼-7E为6.6g,与F-16A基本接近;由于歼-7E的翼载荷比F-16A小,因此,瞬时盘旋性能优于F-16A,在近距格斗时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导弹发射机会。
五、对歼-7、歼-8改进改型的评价
  我们知道第三代战机与第二代战机相比,非常强调两点:一是格斗能力(即近距缠斗能力);二是远战能力(即超视距作战能力)。而战斗机的作战效能也完全取决于这两点。由于中国空军装备总体上劣于潜在作战对象,要想战胜敌人,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即至少应取得一方面的优势,歼-8II与歼-7E走了两条不同的改进路子,前者强调远战能力;后者追求近距格斗能力,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因为在作战飞机的主要两种作战能力方面,只要在一方面占优势或与敌大体相当,就可以通过战术的运用来发挥你的优势,避开你的弱点,去战胜装备优势的敌人。但是如果两者都不占优势,就缺乏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物质条件,歼-7III基本就是属于这种情况,近战不行,远战也不行,与敌歼击机对垒,只能被动挨打;或者只能用于打击敌运输机、轰炸机、侦察机,这就违背了作为主战飞机而加之研制开发的初衷。
  从歼-8II的改进改型看,由于具备了超视距攻击能力,将大幅度降低歼-8II与敌三代战机空战时的击落比;在近距格斗能力方面,虽然歼-8II机动性能的提升还不尽如人意,但是并不表明该机不具备近距格斗能力。从传统空战看,比较强调稳定盘旋性能,主要是受当时武器性能的限制,攻击机必须利用稳定盘旋性能的优势在敌机后方构成稳定的发射(射击)条件;而现代空战,由于新式格斗导弹具有离轴发射能力,因此,瞬时盘旋性能就显得更为重要,空战中,只要载机机头与目标线夹角减小到一定程度,机载导弹的导引头能跟踪上目标,就可发射导弹。
  从歼-8II的气动外型看,该机采用大后掠角、小展弦比和小厚弦比的三角翼,使机翼前缘向上卷起的脱体涡,增大了上翼面的压力,减少机翼后缘向前的反压力,推迟了大迎角时的气流分离,使临界迎角和抖动迎角增大,并使飞机在小速度、大迎角飞行时具有良好的俯仰安定性和操作性;同时使大载荷时诱导阻力大,飞机减速快。这两个特点使歼-8II在做减速盘旋时的瞬时速度比较大(具体情况就不讲了,给大家留点想象空间),这将有利于构成具有离轴发射能力格斗导弹的发射条件,加之歼-8II本身具有一定的离轴发射近距格斗导弹的能力,将弥补该机稳定盘旋性能不佳的缺点。只有当歼-8II的离轴发射格斗导弹用完,并被迫转入用机载火炮空战时,稳定盘旋性能较优的F-16才会有较多的机会。
  外界传闻歼-8II多次败给歼-7II,我想应当是指传统的模拟空战训练方式,即稳定盘旋空战(因为离轴攻击训练目前尚无有效的空战结果记录评判方式),如果转入离轴攻击空战,歼-7II未必能占到便宜。
  从歼-7E的改进改型来看,该机最突出的改进是近距格斗能力的大幅提升。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要受三个条件的限制:一是最大载荷限制,一般不超过8-9个g;二是失速限制,要求尽量提高Cy,并尽量降低翼载荷;三是可用推力的限制,要求尽量提升推重比。由于歼-7E将原三角翼改为双三角翼,并安装了前后缘机动襟翼,使该机的Cy大幅提升;别外,由于换装了WP-13F发动机(发动机推力6560kg)可用推力增加460kg,这些都对稳定盘旋性能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由于PW-13系列发动机中更大推重比的新机型已批量生产,歼-7E的机动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余地,改进后的歼-7E在中低空稳定盘旋性能与F-16A基本相当,这对于持续空中格斗尤为重要。
  水平机动性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是瞬时盘旋性能,通常是以减速来达到,因此不受可用推力限制,只受承载能力和失速限制。由于歼-7E的翼载荷小于F-16A,因此,歼-7E在瞬时机动性上占有优势。如果要更详细作出对比,F-16A作机动时速度小于278km/s就不能减速,而歼-7E由于Cy大幅提升,翼载荷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估计该机的失速表速将会比歼-7II的210-220km/s 有较大程度的放宽,这无疑将对提升歼-7E的瞬时盘旋性能起到重要作用。据此推算出其减速盘旋性能将将超过F-16A,这对于迅速进入发射格斗导弹位置是必不可少的,加上歼-7E配备的PL-8号具有一定的离轴发射能力,将使歼-7E在与F-16A的近距格斗中将占有较大的优势。
  经过上述改进,歼-7E与歼-8II的作战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根据兰切期特战斗动态议程分析(不考虑战术因素),在相同数量、同等条件下战术对抗:歼-8II对F-16、幻影2000的战损率将由歼-8的13:1降至1.4:1;而歼-7E对F-16、幻影2000的战损率则由歼-7II的13:1降至6:1(歼-7E战损率大的主要原因是不具备远战能力,在空战的第一阶段不具有中距杀伤力)。而F-7E如果与有远战能力的歼-8II或苏-27混合编队,将有助于大大降低战损率,而且在我机数量提升一倍的情况下,战损率还将下降一倍。例如我军以歼-7E4机与歼-8II4机组成的混合编队,打击F-16A或幻影2000的4机编队,我军的战损率将下降为0.7:1。
  然而令人愦撼的是,歼-8II与歼-7E的改进改型都不全面,歼-8强调远战能力的提升,但忽视了飞行机动性能的改进;歼-7飞机强调飞行机动性能的改进,却不重视远战能力的提升;已至于为对付F-16和幻影2000,需要歼-8II与歼-7E的混合编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战效能。其实如同幻影III一样,歼-7、歼-8这两种飞机平台都具备向第三代战机发展的潜力,如果集中力量开发,相信这两种战机都可以象幻影2000一样脱胎换骨地升级为第三代战机,这方面对比一下幻影III与歼-7的各项指标性能就很清楚了,而且歼-8II的改进潜力要远远超过幻影III。但歼-8的改进改型并未达到这一目标,真正形成第三代战机的歼-8III是近年才出来,晚了十多年。
  尽管晚了,但并不影响歼-8III作为第三代战机的独特魅力。
六、歼-8的最新改进型,中国自己的第三代战机歼-8III
歼-8III飞机的特点
  歼-8III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机身比歼-8II缩短40cm,在三角形机翼前方的进气口上方安装一对小前翼,使飞机的气动布局由三角翼变为三面翼。由于歼-8III的图象并未公开,其前翼的具体位置尚不清楚,从理论上讲,前翼与主翼应出现部分重叠,才能构成最佳的气动上的近距耦合;但前翼与主翼过近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当主翼放襟翼增升时,前翼难以配平襟翼产生的低头力矩和升力增量,因此主翼的增升势必受到限制。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修改部分气动设计,如以色列的“劝狮”C-2飞机在安装小前翼后,为了平衡安装前翼引起的全机重心移动,在其主翼半翼展的35%处加装了锯齿形前缘,增大了外翼段面的面积和前缘后掠角,并在机头两侧安装了小边条,这些变化会使飞机的结构重略有增加,但飞行性能则大为改善。另一种方式是放宽静安定余度,以减轻全动式前翼的配平负担,改善高机动性能,这一方法既不会增加结构重量,又可获得最佳升力。但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采用先进的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有消息说歼-8III的飞控系统采用了三轴数字式四余度电传系统,飞控计算机采用容错计算机技术,系统由有三部不同的32位RISC系统架构计算机组成。由于80年代中期沈飞已在歼-8II飞机上进行了电传系统的试飞,歼-8III采用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应是可信的,这意味着歼-8III将是中国第一种采用主动技术控制和电传操纵的先进飞机。
飞机的动力装置
  歼-8III的发动机据说采用的是WP-13FII,与WP-13AII比,其推力增加约15%,最大推力为78千牛(P=7960kgX2),推重比约7左右。采用大推重比发动机无疑将大大提高歼-8III飞机的作战推重比,改善飞机的机动性能。
机体结构与材料
  歼-8III广泛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为了减轻飞机重量,歼-8III大量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机翼采用了整体复合材料技术,机体寿命增为6000小时。
机载设备
  歼-8III机载设备也相当先进,装备了先进的弹射座椅和新型的彩色液晶显示系统。机载系统使用了新的信息处理技术、新一代数字计算机和软件,各分系统和武器系统等都采用了多路信息交换系统。该机还配备了先进的导航设备,包括卫星导航设备、无线电导航设备、飞机参数与战术环境显示监控系统,以及被敌方雷达照射时的告警系统等。
  在火控系统方面,装有俄罗斯的“甲虫”机载雷达或以色列的机载雷达,同时装备有由雷达、红外搜索/跟踪仪和激光测距装置组成的综合系统,可有效地保证飞机对空中目标的探测、发现、截获和自动跟踪,以及确定其坐标和距离。其精确性、抗干扰能力,以及与机载雷达交换信息的能力都很出色。由于这一综合系统的使用,可使飞机截获目标的时间缩短,机载武器的命中率提高,配合头盔瞄准具,将有较强的攻击能力。在防卫方面,装有KG8605A机载主动式干扰机,并配有整合干扰丝/热焰弹形成的主被动自卫系统。
  为保证飞行安全,飞机上还装有飞行状态和过载限制器,这样,就可保证飞机在机动状态时,飞行员也能放心大胆地实施有效的作战行动。
歼-8III与F-16和幻影2000的比较
  从气动布局上看,F-16采用的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边条翼技术,幻影2000用的是50-60年代成熟的大后掠三角形布局,两机均是新机老布局;歼-8III则选用80年代有长足进步的鸭式布局,可谓老机新布局。三者的共同点是都能利用脱体涡产生的有利干扰获得高升力。但三角翼的后掠角受总体布局的限制,获得高升力的能力有限;边条是固定的,很难用他去适应所有的飞行状态;歼-8III的前翼则是全动的,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控制有利干扰。实验证明,在静不安定飞机上安装全动式前翼,有助于增加升力,当飞机大迎角时,还能提供俯仰操纵。
  通常情况下,近距耦合鸭式飞机的配平升力要比常规飞机高一些,机动性能也好些。除可以增加主机翼升力外,还起平衡作用,而且在改善失速状态和大迎角时垂直尾翼的绕流方面,效果也相当明显。典型的如以色列的幼狮C-2飞机,与未安装鸭翼的幻影V对比,幼狮C-2的纵、横向操纵性能和持续转弯性能均较好,在所有使用高度,尤其是在低空,阵风效应较低;改善了大迎角和低速情况下的机动性。82年黎以战争后,英国《飞行》杂志记者采访了以色列空军的一位高级军官,这位军官对“劝狮”C2的评价之高,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他说,在某此方面“劝狮”C2甚至比F-15和F-16还要优越,在空战中“幼狮”C2的击毁率并不比F-15和F-16低。
  但必须指出的是,“幼狮”C2并未运用主动技术控制和电传操纵技术。只是简单鸭式翼,而这种简单鸭式翼由于距飞机重心距离较小,配平能力有限,对盘旋性能的改善还是相当有限的。尽管如此,装有鸭翼的“幼狮”C2的出色表现已经足以让人刮目相看;那么运用主动控制和电传操纵技术控制前翼的歼-8III,必将使飞行机动性能的改善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操纵系统来看,歼-8III配备了较先进的三轴数字式四余度电传系统。与F-16和幻影2000一样,静安定余度也是负值。无论何种气动布局的飞机,只要放宽静安定余度,其性能都会有所改善,但相对之下,鸭式布局的收益要更大些。歼-8III放宽了静安定余度后,进一步降低了配平阻力,并提高了前翼的配平能力。由于前、后翼面均为正升力面,其升力差不多是常规三角翼飞机的两倍,机动性能也强得多,这表明,歼-8III的气动布局更为先进。虽然我们无法得知歼-8III的Cy,也无法对比三种机型的Cy,但是歼-8III气动布局的先进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由此推断出歼-8III的Cy高于F-16A与幻影2000也并不为过。
  从飞机推重比来看,歼-8III是1.11,F-16A是1.06,幻影2000是0.85,显然,歼-8III具有较大的储备推力,其推重比上的优势已非常明确,已这对于提升机动性能将有重要的作用。
  从上述情况来看,尽管我们目前并不清楚歼-8III的机体结构强度有无改变,飞机最大承受载荷有无提升。但仅从构成飞机稳定盘旋性能的另外两个重要指标Cy和推重比,以及瞬时盘旋性能的另个一个重要指标Cy来看,在水平机动性能方面,歼-8III已是占尽了优势。
  至于武器系统方面,在执行空战时,歼8III最多可携带8枚空空导弹(4枚中距、4枚格斗导弹),雷达采用的是以色列或俄罗斯的射控雷达,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同时还装备有红外跟踪瞄准系统,与头盔瞄准系统相配合,可“看那儿打那儿”。 空空导弹的阵容也十分强大,包括国产的PL-9、PL-12、AMR-1导弹,俄罗斯的R-77、R-73先进空空导弹以及以色列的怪蛇IIII超级空空导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歼-8III配备的R-73十分先进,与头盔瞄准系统相配合其离轴射角可达60度,优异的机动性加先进的格斗导弹,即使将歼-8III冠名为近距格斗霸主也不为过。
  从上述分析来看,歼-8III飞机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如同幻影III到幻影2000的变化一样,甚至跨度还要略大一点。做为一种60年代研制的老式飞机,歼-8III能有如此重大的改变,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如果我们还是用歼-8的老观念来看待歼-8III,则要犯重大的错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未来的台海战争中,歼-8III将是F-16A和幻影2000的制命克星或杀手。
2000年6月12日完稿
2000年6月18日定稿
附:
幻影III与歼-7II、歼-8主要性能对照表
项 目 幻影III 歼-7II 歼-8
翼 展 8.22 7.15 9.344
机 长 14.77 15.76 21.52
机 高 4.25 4.10 5.41
翼面积 34.85 23
后掠角 60度 57度
展弦比 1.94 2.22
相对厚度 4.5~3.5% 5%
空 重kg 6307 5133 9000
无外挂起飞kg 7221
战斗起飞kg 12000 8003 16260
翼 载kg 344 348
作战推重比 0.53 0.76 0.74
最大M 2.17 2.05 2.2
海平面V表 1370 1200  
巡航V M0.9    
升 限 19200 20000  
最大航程km 3330 1480 2250
发动机(kg) 6200 6100 6000X2
武 器 30炮x2 30炮X2 30炮X2

ì
支持改进作为效费比高的低档多用途战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