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SU-27系列战机的发展(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1:36:21
1977年5月20日,一架代表当时世界最先进军用飞机技术的苏制新型战机拔地而起,成功完成首次飞行。这架飞机是由著名的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苏-27重型战斗机,北约代号“侧卫”(Flanker)。在世界各种航展频繁亮相的同时,也使当时的前苏联引以为荣,因为从1969年开始研制到实现首飞,终于实现赶超西方国家先进战机的目标。1996年4月2日,苏-27系列最先进机型苏-37原型机成功首飞,具有世界上性能最佳的超机动能力,作战性能惊人。苏霍伊设计局不断推出性能优异的新机型,始终使苏-27系列保持强大的优势。

  苏-27“侧卫”重型单座双发战斗机

  苏-27重型空优战斗机和西方同一水准战斗机都被称为第三代战斗机,研制起步时间相差不大。美国从1965年开始研制F-15重型空优战斗机,1972年7月首飞;英国、德国和意大利三国联合从1969年3月开始研制攻击型“狂风”可变后掠翼战斗机。1973年12月首飞;法国略晚,从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幻影-2000”多用途战斗机,1978年3月首飞。

  苏-27战斗机的出现,使全世界为之一震,而其优异性能表现来自苏霍伊及西蒙诺夫这两任总设计师远见卓识。首先坚持采用最新技术,而且许多新技术还处实验室开发阶段,虽然技术上风险较大,但这样才能超越其它机型;采用大机身设计,充分考虑未来的升级改进空间,因此苏-27系列战斗机不断能够升级改进和应用到广泛领域,而且也是世界上航程较远的战斗机型之一。

  前苏联“TPFI”计划 美国在六十年代中期率先开始研制第三代先进战斗机,也称为“FX”计划,后演变为F-15战斗机。前苏联为与之对抗,很快相应提出了“先进战术战斗机”(PFI)计划。1971年,计划分化为两部分,其中苏-27重型空优战斗机被称为“TPFI”计划。

  苏-27的前身为T-10试验机,在众多“先进战术战斗机”(PFI)方案中获胜。随后苏霍伊公司又进一步对T-10试验机进修修改,比如起落架后移、雷达舱加大、主翼翼型变动等,产生“侧卫-A”原型机,整体性能先进并采用飞行线控技术,在1977年5月20日成功完成首飞。1984年生产型“侧卫-B”正式服役,具有十个武器外挂点,远优于西方国家战机,美制F-15A有八个外挂点。至1992年,独联体国家已装备了300多架苏-27飞机,目前生产的飞机主要用于出口。

  苏-27战斗机的设计特点 生产型苏-27“侧卫”重型单座战斗机采用翼身融合设计,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中置后掠式机翼,翼根前伸边条翼,双垂尾,机身前部高于飞机主梁。机头略向下垂,采用气泡式座舱罩,因此使飞行员具有良好的视线。矩形进气道,机翼下机腹吊装两台AL-31 F涡轮喷气发动机,进气道底部及侧壁有栅型辅助门,以防起落时吸入异物。

  机身材料大量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和钛合金。采用静不稳定设计,4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无机械备份。

  苏-27具有机动性和敏捷性好、续航时间长等特点,可以进行超视距作战。该机完成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动作显示出了其优异的飞行性能和操纵性能,以及发动机良好的加速性能。由苏-27专门改装的P-42实验机,完成超过最高飞行升限和起飞速度等近40项世界纪录。苏-27 UB教练机采用标准双座机型,在1985年3月首飞。

  苏-27战斗机的设计主要性能

  苏-27战斗机装备一门图拉(Tula)设计局生产的30毫米GSh-301机炮,机炮最大射速1,500发和初速度860米/秒,备弹150发。在十个外挂点能挂载多种导弹、火箭弹和炸弹。

  苏-27战斗机携带的空对空导弹的范围包括:R-27(北约命名为AA-10“白杨”)全方向中距半主动导弹,R-27R1是半主动雷达制导型,R-27T1是红外制导型,射程0.5-60公里;R-73 E(AA –11“射手”)近程全向红外制导格斗导弹,射程从0.3-20公里。空对地任务弹药包括:100、250和500公斤普通和延时爆炸空投炸弹;500公斤燃烧弹装置;25和500公斤RBK集束炸弹;C-8、C-13和C-25非制导火箭弹。

  R-73(北约称为AA-11“射手”)近程空对空导弹由莫斯科的Vympel国营工程设计局供给。是一种全向导弹能够同目标在尾追或迎头模式上交战。导弹制导使用冷却红外自导引头。R-73在目标指示角+/-45度内攻击目标,由于角速率提高达到60度/每秒,导弹能在0.02-20公里之内的距离内拦截目标,包括能够拦截g-过载达到12g,和2,500公里小时速度的目标。

  苏-27部分战机装备一种新的对策系统组件,用于相互和团队保护。对策系统包括“警笛”3全方向照射雷达告警接收机、箔条和红外诱骗投放器和一个位于翼尖吊舱的主动多模式干扰机。

  苏-27装备脉冲多普勒雷达,使用边跟踪边扫描和上视/上射和下视/下射能力。雷达防御3平方米目标作用距离前半球100公里在后半球40公里。雷达有能力同步搜寻、探测和跟踪最大10个目标,并自动评估威胁优先次序,可同时攻击2个目标,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飞机在风档玻璃前安装一套OEPS-27光电探测系统,包括一个红外搜寻和跟踪传感器(IRST)和一套激光测距仪用于校准。光电系统作用范围是40-100公里,取决于目标呈现的视界角;头盔安装目标瞄准器提供检测、跟踪和攻击能力。其中在风挡前固定安装的OEPS-27光电探测系统和先进头盔安装目标瞄准器是最大特色,后被众多国家仿照。
1977年5月20日,一架代表当时世界最先进军用飞机技术的苏制新型战机拔地而起,成功完成首次飞行。这架飞机是由著名的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苏-27重型战斗机,北约代号“侧卫”(Flanker)。在世界各种航展频繁亮相的同时,也使当时的前苏联引以为荣,因为从1969年开始研制到实现首飞,终于实现赶超西方国家先进战机的目标。1996年4月2日,苏-27系列最先进机型苏-37原型机成功首飞,具有世界上性能最佳的超机动能力,作战性能惊人。苏霍伊设计局不断推出性能优异的新机型,始终使苏-27系列保持强大的优势。

  苏-27“侧卫”重型单座双发战斗机

  苏-27重型空优战斗机和西方同一水准战斗机都被称为第三代战斗机,研制起步时间相差不大。美国从1965年开始研制F-15重型空优战斗机,1972年7月首飞;英国、德国和意大利三国联合从1969年3月开始研制攻击型“狂风”可变后掠翼战斗机。1973年12月首飞;法国略晚,从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幻影-2000”多用途战斗机,1978年3月首飞。

  苏-27战斗机的出现,使全世界为之一震,而其优异性能表现来自苏霍伊及西蒙诺夫这两任总设计师远见卓识。首先坚持采用最新技术,而且许多新技术还处实验室开发阶段,虽然技术上风险较大,但这样才能超越其它机型;采用大机身设计,充分考虑未来的升级改进空间,因此苏-27系列战斗机不断能够升级改进和应用到广泛领域,而且也是世界上航程较远的战斗机型之一。

  前苏联“TPFI”计划 美国在六十年代中期率先开始研制第三代先进战斗机,也称为“FX”计划,后演变为F-15战斗机。前苏联为与之对抗,很快相应提出了“先进战术战斗机”(PFI)计划。1971年,计划分化为两部分,其中苏-27重型空优战斗机被称为“TPFI”计划。

  苏-27的前身为T-10试验机,在众多“先进战术战斗机”(PFI)方案中获胜。随后苏霍伊公司又进一步对T-10试验机进修修改,比如起落架后移、雷达舱加大、主翼翼型变动等,产生“侧卫-A”原型机,整体性能先进并采用飞行线控技术,在1977年5月20日成功完成首飞。1984年生产型“侧卫-B”正式服役,具有十个武器外挂点,远优于西方国家战机,美制F-15A有八个外挂点。至1992年,独联体国家已装备了300多架苏-27飞机,目前生产的飞机主要用于出口。

  苏-27战斗机的设计特点 生产型苏-27“侧卫”重型单座战斗机采用翼身融合设计,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中置后掠式机翼,翼根前伸边条翼,双垂尾,机身前部高于飞机主梁。机头略向下垂,采用气泡式座舱罩,因此使飞行员具有良好的视线。矩形进气道,机翼下机腹吊装两台AL-31 F涡轮喷气发动机,进气道底部及侧壁有栅型辅助门,以防起落时吸入异物。

  机身材料大量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和钛合金。采用静不稳定设计,4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无机械备份。

  苏-27具有机动性和敏捷性好、续航时间长等特点,可以进行超视距作战。该机完成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动作显示出了其优异的飞行性能和操纵性能,以及发动机良好的加速性能。由苏-27专门改装的P-42实验机,完成超过最高飞行升限和起飞速度等近40项世界纪录。苏-27 UB教练机采用标准双座机型,在1985年3月首飞。

  苏-27战斗机的设计主要性能

  苏-27战斗机装备一门图拉(Tula)设计局生产的30毫米GSh-301机炮,机炮最大射速1,500发和初速度860米/秒,备弹150发。在十个外挂点能挂载多种导弹、火箭弹和炸弹。

  苏-27战斗机携带的空对空导弹的范围包括:R-27(北约命名为AA-10“白杨”)全方向中距半主动导弹,R-27R1是半主动雷达制导型,R-27T1是红外制导型,射程0.5-60公里;R-73 E(AA –11“射手”)近程全向红外制导格斗导弹,射程从0.3-20公里。空对地任务弹药包括:100、250和500公斤普通和延时爆炸空投炸弹;500公斤燃烧弹装置;25和500公斤RBK集束炸弹;C-8、C-13和C-25非制导火箭弹。

  R-73(北约称为AA-11“射手”)近程空对空导弹由莫斯科的Vympel国营工程设计局供给。是一种全向导弹能够同目标在尾追或迎头模式上交战。导弹制导使用冷却红外自导引头。R-73在目标指示角+/-45度内攻击目标,由于角速率提高达到60度/每秒,导弹能在0.02-20公里之内的距离内拦截目标,包括能够拦截g-过载达到12g,和2,500公里小时速度的目标。

  苏-27部分战机装备一种新的对策系统组件,用于相互和团队保护。对策系统包括“警笛”3全方向照射雷达告警接收机、箔条和红外诱骗投放器和一个位于翼尖吊舱的主动多模式干扰机。

  苏-27装备脉冲多普勒雷达,使用边跟踪边扫描和上视/上射和下视/下射能力。雷达防御3平方米目标作用距离前半球100公里在后半球40公里。雷达有能力同步搜寻、探测和跟踪最大10个目标,并自动评估威胁优先次序,可同时攻击2个目标,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飞机在风档玻璃前安装一套OEPS-27光电探测系统,包括一个红外搜寻和跟踪传感器(IRST)和一套激光测距仪用于校准。光电系统作用范围是40-100公里,取决于目标呈现的视界角;头盔安装目标瞄准器提供检测、跟踪和攻击能力。其中在风挡前固定安装的OEPS-27光电探测系统和先进头盔安装目标瞄准器是最大特色,后被众多国家仿照。
无线通信组件提供声音通信和数据链:战斗机和地面管制站之间视距内VHF/UHF无线通信,战斗机和地面管制站空地通信电台作用距离1,500 公里;一个套加密数据链用于战斗机之间的作战信息交换;从地面控制站使用自动侦听模式命令指导。

  动力装置安装两台留里卡设计局的双轴AL-31F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静推力77千牛,加力推力可达122.6千牛。带有数字式燃油调节系统。发动机高温部件采用钛合金制造,带有加力燃烧室,发动机喷管的收敛扩张喷口装置。

  苏-27首次与北约飞机对峙震惊世界 苏-27重型战斗机刚刚服役不久,就有惊人之举,1987年9月13日,挪威空军P-3B“602”号反潜侦察机正飞行在巴伦支海上空,苏军出动一架苏-27对它进行了拦截。苏-27经过两次驱逐无效后,第三次低速接近后,突然加速从挪威空军P-3B机身下方掠过,但是飞机高大的垂尾尖端撞上P-3B右侧发动机的螺旋桨叶片,碎片击穿了P-3B机身,下跌了大约1000英尺后稳住,后双方各自离开。因此苏-27又被称为“空中手术刀”,可见采用钛合金和高强度铝合金的机身非常坚固和性能可靠。

  苏-27首次巴黎航展亮相再演传奇 在当时的前苏联,苏27战斗机负责国土防空和中远程对地支援作战,是苏军专用机型而长期处于保密状态和不用于外销。但前苏联不断通过苏-27战斗机在航展亮相和在飞行表演时做出一些高难度的特技动作来宣传其性能。1989年巴黎航展苏-27首次亮相,著名试飞员普加乔夫表演了“眼镜蛇”超机动飞行动作,令所有人非常惊叹。而且还具有传奇色彩,一架苏-27在飞行表演时被雷电击中,部分元件熔化,竟仍能完成特技飞行动作并安全降落。毕竟这是前苏联在国力全盛时期的精心力作,在设计上和材料选用上精益求精。

  强化机动能力引发争议 苏制飞机一味追求超机动能力在几起坠机事件中开始受到指责。1999年在巴黎航展上,一架苏-27战斗机进行一连串特技表演,当飞机机头冲下垂直俯冲表演时,本来在离地极低的高度迅速改平快速飞离,但飞机突然失控,飞行员在最后一秒钟凭借性能卓越的K-36IIM弹射系统成功逃身,但飞机在离观众仅1,000米的地方坠毁。从客观来看,虽然空战已经开始进入超视距时代,但无论是前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其机载电子技术方面和西方国家相差较大,因此强化机动能力只能是一种比较好的均衡优势的办法,然后同时加大电子技术的研究力度来弥补。因此还有另一种说法,虽然苏-27系列在后来的航展中又发生过坠机事件,但仍然在各种航展表演中坚持作高难度特技动作,这些已经成为苏式系列飞机的招牌,换得其它国家的惊呼。因此,俄政府后来批准苏-27系列飞机出口后,迅速占领大量市场份额,苏霍伊公司在世界先进歼击机制造数量上占据第三位。2003年,苏式飞机的出口额达15亿美元。

  但总而言之,超机动能力是新一代飞机的重要标志,也是以欧洲“台风”等三代半和美国F-22等第四代战斗机的重要指标之一,说明超机动能力是实用和必需的。

  数次“突袭”美军“小鹰”号航空母舰编队展示能力 对于成功多次“突袭”军“小鹰”号航空母舰这一系列事件,有不同的说法。主要是,美国和日本计划从2000年10月至11月份在日本海举行代号为“利剑-2000”的“美日联合军事演习”,参加演习的有日本大约30艘军舰和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率领的第七舰队。俄军在8月份就开始着手准备进行“突袭”击沉美军航空母舰演练。在2000年10月17日,苏-27战斗机携一架苏-24侦察机突破美国小鹰号航母编队的雷达侦测,低空飞近在发射机载反舰导弹距离进行一次模拟发射后按命令离开,对方没有任何发觉。2000年11月9日,俄军这次派出的几个苏-27战斗机和苏-24侦察机双机编队决定作更大胆的试探,模拟攻击后再直接从“小鹰”号航空母舰上空掠过,第一支编队低空掠过时,航空母舰上的美军误以为是自己的参加演习飞机,有些人还挥手致意;不久,另一支俄军双机编队再次低空掠过,看清飞机俄军红星标志的美军立即处于混乱状态,当时情景被苏-24侦察机拍下。

  事后不久,2000年11月15日由俄军方首次披露的,俄罗斯空军司令阿纳托利·科尔尼亚科夫大将称10月17日和11月9日,俄罗斯空军的苏-24MR战斗侦察机和苏-27战斗机几度成功突破美国“小鹰”号航母的防空雷达网,多次在航母上空来回穿越。

  据当时报道来看,首先俄军精密部署战术得当,选定“小鹰”号进行加油补给行动限制和防卫松懈时进行;第二说明美军航空母舰编队的多层防御并非无隙可乘,因为虽然“小鹰”号正在加油补给,但当时处于演习期间全部参加的舰艇和人员都处于临战的高度警戒状态;第三,证明苏式系列飞机的惊人性能和飞行员高超驾驶技术。

  俄罗斯苏-27SM改进计划使战斗力提高 随着世界各国武器装备更新步伐加快,俄军现役的苏-27战斗机日趋落伍,而一些诸如苏-30等新机型优先用于出口来赢利,俄军飞行员中普遍抱怨认为,俄军工企业只知道将新型航空发动机出售给印度等国外用户赢利,而对俄军现役战机缺乏升级、平时训练飞行存在空中解体安全隐患不闻不问。随着近来连续几年俄罗斯经济状况逐渐好转,开始有力量升级和新购武器装备给日趋落伍的俄军。俄罗斯军方官员2003年12月26日宣布,作为俄军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最大规模军事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俄空军将给其现役喷气式战机换上新型发动机和电子设备,来整体提升空军的战斗力,升级俄军苏-27战机群的工作将在2005年全部结束,而升级后的苏-27SM战机性能将超过向中国和印度出口的苏-30MKK和苏-30MKI战斗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4 12:26:27编辑过]
苏-30系列双座远程战斗机

      苏-30是一种双座远程战斗机,在1989年12月首次飞行,在1992年少量进入俄国空军力量服役。主要基于Su-27 UB双座教练机改进,由伊尔库茨克航空制造联合企业(IAPO)制造。

  苏-30目前衍生四种外销型号 可以说苏-30系列是一种主要针对外销的机型,基本型苏-30M,出口型为苏-30MK.。目前已经出口到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服役,马来西亚和越南已经定购。根据出口到不同国家进行改进,目前衍生出四种不同型号:中国苏-30MKK型、印度苏-30MKI型,计划出口到马来西亚苏-30MKM型和越南的苏-30MKV型。据称2003年8月应付到印度尼西亚的两架新飞机与中国苏-30MKK型基本相同。

  苏-30系列作战性能增强 Su-30M(MK)外挂点增加到12个,能携带8吨武器弹药。除了苏-27原有的武器种类外,能携带最新型的俄武器弹药,如新型中距R-77先进中程空空导弹。苏-30航程超过3,000公里,能够不需要空中补给燃料就能容易地执行海面巡逻任务。在空战方面,苏-30装备了先进的电子设备,雷达能同时跟踪100公里内的10个目标。苏-30装备了现代化战斗机不可或缺的数据链系统,使其可以在多架飞机之间共享战场信息。必要时,苏-30还能当作预警指挥机使用,引导4架同型号飞机或苏-27系列飞机作战。

  RR-77(RVV- AE)中距空对空导弹,被北约称为AA-12。R-77在中段采用惯性制导无线电更新资料和末端主动制导,射程1-80公里。目前正在发展一种新型R-77,射程达到150公里,使用固体燃料发动机推进。

  苏-30系列强化对地攻击能力 苏-30强化了对地攻击能力,可动用各种制导和非制导武器,在防空火力圈外对地进行精确打击。能够携带X-59中程空地导弹、X-29近距空地导弹、雷达制导的X-31高速反辐射导弹和X-31空地反辐射导弹。同时,飞机重要部位加装了特种防护装甲,如座舱安装钛合金防护装甲,使飞机具备了额外的保护,得以自如地低空穿行在空防严密的敌方领空。苏-30具有快速减速和快速加速的能力,同时,它还可通过减小其雷达、红外和目视信息而达到良好的隐身效果。

  苏-30战斗机,开始装备全新概念的双向推力矢量发动机,可随时改变发动机推力方向,增强战斗机的机动能力。

  苏-35单座全天候战斗/攻击机

  苏-35(苏-27 M)“超级侧卫”单座攻击战斗机在1983年12月29日开始设计,首架原型1988年6月28日首飞,1993年早期完成最终测试,1992年首次在英国范堡罗航展上公开展出,1994年9月完成11架原型机和预生产型飞机的生产。2004年4月90年首批飞机正式装备部队。苏-35与西方“阵风”、“台风”和“鹰师”同被列为三代半战斗机。

  苏-35共有十二个外挂点,采用多用途挂架可有十四个外挂点,最大载弹量8吨,可装备R-77,R-73,KS-172,R-27EM/AE,R-27E,R-27,H-31,H-29L/T,KAB-500L/KR,KAB-1500,H-15,H-65,H-59M和S-25LD各种型号的导弹等武器,以及500千克和250千克的炸弹。安装两台留里卡设计局的AL-35F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可达137千牛,航程4,000公里。

  采用新的翼面设计来提升机动性能 苏霍伊设计局采用该机采用翼身融合气动布局和放宽静安定技术,前置鸭翼、主翼、平尾“非稳一体化三翼面”设计增强苏-35的机动性能。前置鸭翼可分别操纵,由液压装置驱动,沿用苏-33的设计。与苏-27相比,过载能力增加,灵活性增加,滚转以及高攻角稳定度增加。采用了四余度数字式三维电传飞控系统,使得苏-35没有攻角限制。

  机载设备大量更新 苏-35装备新型数字驾驶控制和数字发动机控制系统,更换最初苏-27的模拟计算机。机首装有一部N011M脉冲多普勒雷达,最大探测距离150公里,可同时跟踪15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6个目标;尾锥管内装有一部NO14后视雷达,可对尾追目标进行攻击。后来装备的新型“甲虫”(Zuk)雷达性能惊人,具有偏移能力 (+/-130度),同时跟踪24个目标和同时打击其中的8个目标。后部尾锥管装有后视雷达系统,同时使飞机的重心后移,改良和增强战术能力,可以根据攻击目标的不同完全自动地进行飞行模式和武器的控制。

  创新的“越肩发射”能力 苏-35是第一种具有后射空对空近程导弹能力的机型,也被称为“越肩发射”。这种能力的实现首先,尾锥管内装有一部NO14后视雷达具有火控能力;第二点,在机翼下装有能水平180度转向的发射架,根据作战模式来选择自动转向或指令转向;第三点,俄专门研制出R-73型可后射近距空中格斗导弹。这种能力具有极强的实战价值,在近距空中格斗中,尤其是机群格斗中,被对方追尾攻击是无法避免的,这种能力可以直接打击后面的敌机而无需转向,避免被迫转向带来的速度和机动能力下降的不利影响。

  世界上一些其它先进机型也借鉴这种实用的后射能力,例如欧洲“台风”战斗机,采用先进近距格斗导弹发射后在火控系统指引下向后回转180度的方式,没有采用转向发射架。
       苏-32FN/苏-34并排双座战斗/轰炸机

  苏-34(苏-27 IB)是一种独特的并排双座位打击型战斗/轰炸机。机长25米,高6米,正常起飞重量42吨。机体与苏-30相比稍大,增加内部油箱容量,最大的起飞重量与苏-30相比增加10-15%,配备两台装有矢量喷嘴和加力燃烧AL-31FP或AL-35涡扇发动机,航程更远、续航时间更长。1990 年首次飞行。苏-32FN是苏-34战斗/轰炸机的出口型,是一种双座多用途侦察/战斗机。苏-34可保证从低空和超低空打击所有种类的目标,精度高,可有效突破敌现代防空体系,可在昼夜任何气象条件下作战。

  苏-34设计和性能特点 苏-34重要特征采用前置鸭翼,一个巨大的扁平机头前部采用明显的边缘设计,减少雷达横截面,类似美国的SR-71高空高速侦察机。装甲防护驾驶座舱基本达到西方国家水准,配备二个K-36 DM零/零并排喷射座椅给驾驶员和副驾驶员改进机载设备,多功能显示器显示飞行参数、机载设备和战术数据操作状态。装备新型先进的“甲虫MFSE”多模式无源相控阵雷达,可发现和同时跟踪24个空中目标并同时引导空空导弹攻击其中的8个,具有导航/攻击、地形跟随和地形回避模式,发现驱逐舰类目标的距离为135千米,发现歼击机类目标的距离为120千米。安装一套光电火控系统、Geofizika前视红外吊舱和TsNIRTI电子反措施组件,配有精确的瞄准导航系统。飞机有一个与众不同较大的尾锥管,容纳一部NO-14后视雷达系统,具有威胁自动告警和引导空对空导弹后射打击来袭目标。

  苏-34具有超远航程 苏-34在机翼各有一个内部油箱,在机身中有四个内部油箱,能携带12,100公斤燃料。 还能挂载三个外部燃料箱,每个容量3,000升。飞机速度与苏-27相比降低很多,海平面达到1,300公里/小时和高空达到1,900公里/小时。但航程更远,最大航程4,000公里,作战半径1,000公里。

  苏-34强化打击能力 苏-34有十二个外挂点,能够携带包括空对空、空对地、反舰和反辐射等多种导弹,火箭弹,制导和非制导炸弹,主要包括:R-27、R-73、RVV-AE型空空导弹,KH-25M、KH-29、KH-31A/P型空对地导弹,KH-59M、KH-35、KH-41反舰导弹,KAB-500、KAB-1500激光制导炸弹,以及各种火箭和集束炸弹等。其中70%的导弹都是新式武器。

  首批战斗/轰炸机预计在2005年开始出口,能够用于替换Su-24前线战斗/轰炸机、Su-25强击机和图-26轰炸机。

  俄罗斯苏-34研制进展 2003年7月,俄罗斯空军和“苏霍伊”航空生产联合体已完成苏-34型战斗/轰炸机的第一阶段国家级试验工作,主要是使用机载武器对地、海和空目标实施打击;并将进行第二阶段试验,将主要以提高该型机战斗性能为主,而后进行批量生产。另外,在第二阶段中,苏-34将实施利用卫星信号进行制导的导弹武器试验。在苏-34的第一阶段试验过程中,利用“悬铃木”光学系统进行导航轰炸时获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机载武器作战使用的最佳精确度。据称,轰炸的精确度比普通轰炸精确度高出4倍。

  苏-34战斗/轰炸机的作用定位 对于苏-34战斗/轰炸机,存在一些不同看法。苏-34首先用于实施对地和海上目标打击,其次是用于空中格斗,同时具备苏-27战斗机的格斗性能和图-26轰炸机的对地攻击能力。对于苏-27这种先进机型,偏爱是固然的,苏霍伊挖掘潜力方面可以说登峰造极,衍生出庞大的系列,涵盖各种作战用途。发展出机身巨大的苏-34战斗/轰炸机,类似美国正在研究将F/A-22改进成FB-22做法,演化出一种轰炸机型。一些观点认为,从性能看,苏-34除了在航程方面增加较多外,其它性能因机身巨大而降低,没有采用全隐形设计,因此其轰炸能力面临如何有效突防问题,载弹量与苏-30基本相同为8吨,因此攻击能力基本接近;另一种观点认为,苏-34主要用于突袭在防御圈外进行打击,载重量没有加大,但较大的机体能够挂载最先进的空射巡航导弹,可对数千公里之外的敌目标实施精准打击,被视为战略打击平台。而且,在缺乏航空母舰的俄罗斯,用于海上巡逻将使海上威慑范围扩大。
Su-37先进全天候多任务战斗机

  苏-37是一种单座位或双座位多任务格斗/战斗机,在1991年首次展示模型。1992年完成风洞试验进入基本设计,1996年4月原型机首次试飞。同年,苏-35在迪拜航展首度亮相,表演许多超常规动作,展示超机动性能,轰动了整个世界。2003年12月,开始正式生产制造。苏-37保留了苏-30MK型机的结构,同时利用了在前掠翼苏-47型机上已经试验的新技术。该机将于2006~2008年间制造。

  苏-37具有14个外挂点,武器负载达到8吨。苏-37是在苏-35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也采用“非稳一体化三翼面”外形,苏-37的新型机翼厚度相对增加,不但可使歼击机能够抗受大攻角时的巨大负载,增加燃油量,也可携带补充的导弹炸弹负载。

  新型航电系统 驾驶座舱配备有四个液晶显示器和导航数据、机载系统监控器和操作情形控制面板,驾驶员有一个侧短-行程操纵杆而不是一根中央操作杆,一个航空电子控制手柄和发动机推力控制手柄。安装新型多功能NO-11 M脉冲多普勒相控阵雷达,有能力同时跟踪空中和地面上的数种目标,最大数量达到15个目标,而且同时提供其中6个目标指示和引导给空对空导弹,具有地形跟随和地形回避(低空飞行时绕过地面障碍物),地图绘制和多通道引导武器能力。在尾锥管内安装一部后视NIIP NO-12 雷达、光电火控和监视系统。改进型光电瞄准系统包括热成像仪,它与激光测距目标指示仪一起工作。光学雷达系统与机载雷达和改进型飞行员头盔瞄准仪组成统一的系统,还配备与集群其它飞机进行目标信息交换的系统。

  苏-37开始采用第四代战斗机特征之一的人工智能系统,可对任何空中之敌(包括小型目标)实施提前攻击,所有信息和瞄准系统的多通道性和算法保护性,不进入敌防空区便可对地面目标实施攻击,超低空飞行并且飞越或绕过地面障碍物,包括自动飞行状态,对空中目标和地面目标的自动集群行动,对抗敌方的无线电电子和光学电子设备,所有飞行阶段和作战使用的自动化等。

  新型AL-31 FU TVC(推力矢量控制)涡扇发动机 苏-37安装二台AL-31 FU TVC(推力矢量控制)涡扇发动机。基于苏-27安装的AL-31 F双轴涡扇发动机全新改进。采用模块化设计,带加力燃烧室,每台发动机提供83.36千牛推力,使用加力燃烧最大推力142千牛,尾喷口可操纵上、下15-+15度偏转。推力矢量控制完全进入数传飞行控制系统之内被整合。两台发动机的推力矢量控制尾喷口在两对液压式装置作用下能同步和异步偏斜。推力矢量控制没有冲角限制在速度接近零允许机动操纵,能被驾驶员通过专用的侧部手柄来手动控制或自动地被飞行控制操作。苏-37战斗机的超强机动性能依靠的新型双向推力矢量控制发动机和全权数字飞行线控系统,允许飞机在几乎任何的高度从旋冲和失速状态中迅速恢复。

  苏-37的发展地位 苏-37是基于苏-35基础上的苏-27系列最新机型。对于世界上正在进行的以F/A-22为代表第四代(俄分类为第五代)战斗机的开发,俄罗斯进度明显落后美国,还要面临美国另一种低端第四代JSF战斗机的市场份额争夺。因此,俄罗斯又在苏-35基础上再加以改进出苏-37的一种原因,增加出口潜力来占住市场份额;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制俄罗斯正在平行展开。一方面选择外形设计,另一方面对机载设备的研制可以先安装在苏-37上进行试验,验证一些新技术。 苏-27系列发展过程的特点

  从苏-27到最新型苏-37;从1977年5月20日苏27原型机首飞到1996年4月2日苏-37原型机成功首飞,苏霍伊将苏-27的性能一次次提升,走出一条成功之道。

  从苏-27系列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楚看到其发展围绕的三个核心:新型发动机、新型雷达和新型机载武器。苏-27系列外形最大的变化只是从苏-33开始加装前置鸭翼和气动外形稍微改动,而俄罗斯空军最新装备的改进型苏-27SM战机甚至没有采用前置鸭翼。

  从高机动性能到超机动性能的实现,是发动机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至今,在发动机技术上,俄罗斯众多方面领先于其它国家。

  强大的作战能力提升主要得益于更先进的雷达和更先进的机载武器系统。例如,苏-27雷达的能力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2个目标,而苏-37新型先进雷达,能够同时跟踪空中和地面等15个目标并同时打击其中的6个目标,雷达有效距离也增强几倍。

  苏-27系列战斗机为俄罗斯贡献巨大

  如今,苏-27系列战斗机已经成为俄罗斯军机中最成功的机型,一方面用来保持俄罗斯空中力量的地位的重要基础之一;另一方面,出口到众多国家,获得巨大经济利益。最近,俄罗斯苏霍伊公司总经理波戈西扬表示,从1996年到2003年,“苏霍伊”公司共通过俄罗斯防务装备出口公司(俄境内负责武器出口的国家垄断企业)与国外客户签署了总额为120多亿美元的战机出口和许可生产合同。他介绍称:“这期间战机的销售数量超过了160架,同时,我们的客户群体也在不断成长之中…,马来西亚成为装备‘苏’系战机的第30个国家。另外,在最近几年中部分国家还将根据我们的授权在其本国生产250架新型的‘苏’系战机。”
       俄罗斯现在引进开始第四代先进战斗机的开发,苏-37可能是苏-27系列的最后一种改进型战斗机。但这种成功的系列产品,与世界上所有优秀战机一样,将在航空历史发展中写下辉煌的一页。
好贴~收了
好东西!顶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