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与匈奴之战(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8 20:13:25
西汉与匈奴之战-河南之战
      奏汉时期的河南地即今鄂尔多斯高原中的河套平原,位于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是夹在贺兰山、阴山和鄂尔多斯高原之间的一块平原。黄河贯穿整个平原,不仅有利于航运,而且还带来了丰富的水利资源。加之这里地势开阔平坦,土壤肥沃,水草丰盛,很早就得到开发利用,因而成为中原农业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共同向往的沃土。
作为蒙古高原与陕甘黄土高原的分界区域,河南地不仅在经济上具有巨大的优势,而且在军事上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战国末年至西汉初年,中原王朝的汉族统治者和北方的匈奴统治者,在这里曾经展开反复争夺,最终是匈奴人取得胜利,占据了河南地。这里距离西汉的国部长安不足千里,匈奴的骑兵只需急驰一二日便可到达,屏蔽长安的北地、上郡等地不时成为汉匈交战的前线,长安也就一直处在匈奴铁骑的威胁之下。对于西汉王朝来说,匈奴占据河南地,就如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在背后,它所构成的威胁,远比匈奴对西汉边境接连不断的袭扰来得严重。因此,汉武帝在反击匈奴之始,首先便想把匈奴势力逐出河南地,以解除心腹之患。
元光六年(前129年)冬,匈奴继续袭扰上谷,渔阳(治今北京密云西南)。汉武帝任命韩安国为材官将军,驻守渔阳,以加强东方的防御。次年即元朔元年(前128年)秋,匈奴又分兵三路,突破长城关塞,大举入犯。左路2万余骑攻至辽西,杀辽西太守,略边民2000余人;中路杀入渔阳,击败渔阳太守军干余人,寻又败韩安国军干余骑,几乎将其歼灭;右路进入雁门,杀略干余人。汉武帝急命卫青率3万精骑山雁门,李息率兵一部出代郡,迎击匈奴骑兵。卫青“斩首虏数干”,这才暂时挫败匈奴的攻势。但是,元朔二年(前127年)春,。匈奴左贤王部又大举进犯上谷、渔阳。韩安国率700人出战,负伤败阵,退守壁垒不出,匈奴骑兵掳掠干余人及牲畜而去。“是时虏言当入东方”,汉武帝命韩安国向东移驻右北平(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南),以阻挡匈奴向东方深入,同时决定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作战方针,令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急速出兵云中(治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突袭匈奴防守薄弱的河南地。
卫青、李息率部出塞后,从云中向西大迂回。他们先沿黄河北岸(左岸)西进,在秦长城的掩蔽之下迅速推进至高阀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黄河西北),切断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楼烦二王与匈奴腹地的联系。然后南下,完成对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迂回包抄,突然掩袭白羊王和楼烦王。白羊、楼烦二王没有料到汉军会突然出现,仓促交战,被一举击溃,即率少数亲兵逃遁。汉军歼敌数干人,俘获“伏听者”:‘3017人及牛羊百余万头,收复了河南地全部土地,穿行干余里到达陇西,“全甲兵而还”。
汉军此役取得前所未有的大胜,首先得自汉武帝积极主动的战略部署。当匈奴军逞威于西汉东北边境时,他不为局部的失利所牵制,毅然采取避实就虚的战略,奇袭防御空虚的河南地,从而牢车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其次,此次取胜,还得益于远程奔袭和大迂回战术使用的成功。卫青、李息率领精锐骑兵,敢于孤军深入,大胆地从匈奴白羊、楼烦二王与右贤王辖区中间的缝隙中穿过,行军干余里,切断了白羊、楼烦与匈奴腹地的联系,然后迂回包抄,直达陇西,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此外,汉军的胜利,还与白羊、楼烦二王所部人马不多、战斗力较弱有关。白羊、楼烦二王本非匈奴亲信,他们所统率的主要不是征战疆场的兵士,而是安居乐业的后方牧民,加上80多年来那里长期处于和平环境,防务相对薄弱。所以,当西汉的骑兵突袭而来时,其溃败乃是理所当然之事。
汉匈河南之战,双方投入的兵力不多,规模亦不为大,但它在汉匈战争史上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西汉王朝收复河南地,使得汉朝的北部边防线更往北推移至黄河沿岸,为长安增添一道屏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匈奴对关中地区的直接威胁,这不仅大大有利于京都地区伪繁荣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西汉王朝在全国统治的加强。战后,汉武帝下令在河南地设置五原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与朔方郡(治今内蒙古乌拉待前旗东南)。中大夫主父偃上书,“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筑城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汉武帝便停止正在进行的通西南的筑路工程,“兴十余万人筑卫朔方(城)”,又招募内地居民10万至朔方实边,并修缮秦代的旧长城及沿河要塞,把河南地建成一个可以向东、西、北三面出击匈奴的军事基地。昔日匈奴刺向汉朝后背的利刃,于是迅速转变为汉军指向匈奴前胸的长戟。

资料来源 陶克涛:《毡乡春秋》《汉书》三只眼睛看历史网站整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4-22 19:05:33编辑过]
西汉与匈奴之战-河南之战
      奏汉时期的河南地即今鄂尔多斯高原中的河套平原,位于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是夹在贺兰山、阴山和鄂尔多斯高原之间的一块平原。黄河贯穿整个平原,不仅有利于航运,而且还带来了丰富的水利资源。加之这里地势开阔平坦,土壤肥沃,水草丰盛,很早就得到开发利用,因而成为中原农业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共同向往的沃土。
作为蒙古高原与陕甘黄土高原的分界区域,河南地不仅在经济上具有巨大的优势,而且在军事上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战国末年至西汉初年,中原王朝的汉族统治者和北方的匈奴统治者,在这里曾经展开反复争夺,最终是匈奴人取得胜利,占据了河南地。这里距离西汉的国部长安不足千里,匈奴的骑兵只需急驰一二日便可到达,屏蔽长安的北地、上郡等地不时成为汉匈交战的前线,长安也就一直处在匈奴铁骑的威胁之下。对于西汉王朝来说,匈奴占据河南地,就如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在背后,它所构成的威胁,远比匈奴对西汉边境接连不断的袭扰来得严重。因此,汉武帝在反击匈奴之始,首先便想把匈奴势力逐出河南地,以解除心腹之患。
元光六年(前129年)冬,匈奴继续袭扰上谷,渔阳(治今北京密云西南)。汉武帝任命韩安国为材官将军,驻守渔阳,以加强东方的防御。次年即元朔元年(前128年)秋,匈奴又分兵三路,突破长城关塞,大举入犯。左路2万余骑攻至辽西,杀辽西太守,略边民2000余人;中路杀入渔阳,击败渔阳太守军干余人,寻又败韩安国军干余骑,几乎将其歼灭;右路进入雁门,杀略干余人。汉武帝急命卫青率3万精骑山雁门,李息率兵一部出代郡,迎击匈奴骑兵。卫青“斩首虏数干”,这才暂时挫败匈奴的攻势。但是,元朔二年(前127年)春,。匈奴左贤王部又大举进犯上谷、渔阳。韩安国率700人出战,负伤败阵,退守壁垒不出,匈奴骑兵掳掠干余人及牲畜而去。“是时虏言当入东方”,汉武帝命韩安国向东移驻右北平(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南),以阻挡匈奴向东方深入,同时决定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作战方针,令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急速出兵云中(治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突袭匈奴防守薄弱的河南地。
卫青、李息率部出塞后,从云中向西大迂回。他们先沿黄河北岸(左岸)西进,在秦长城的掩蔽之下迅速推进至高阀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黄河西北),切断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楼烦二王与匈奴腹地的联系。然后南下,完成对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迂回包抄,突然掩袭白羊王和楼烦王。白羊、楼烦二王没有料到汉军会突然出现,仓促交战,被一举击溃,即率少数亲兵逃遁。汉军歼敌数干人,俘获“伏听者”:‘3017人及牛羊百余万头,收复了河南地全部土地,穿行干余里到达陇西,“全甲兵而还”。
汉军此役取得前所未有的大胜,首先得自汉武帝积极主动的战略部署。当匈奴军逞威于西汉东北边境时,他不为局部的失利所牵制,毅然采取避实就虚的战略,奇袭防御空虚的河南地,从而牢车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其次,此次取胜,还得益于远程奔袭和大迂回战术使用的成功。卫青、李息率领精锐骑兵,敢于孤军深入,大胆地从匈奴白羊、楼烦二王与右贤王辖区中间的缝隙中穿过,行军干余里,切断了白羊、楼烦与匈奴腹地的联系,然后迂回包抄,直达陇西,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此外,汉军的胜利,还与白羊、楼烦二王所部人马不多、战斗力较弱有关。白羊、楼烦二王本非匈奴亲信,他们所统率的主要不是征战疆场的兵士,而是安居乐业的后方牧民,加上80多年来那里长期处于和平环境,防务相对薄弱。所以,当西汉的骑兵突袭而来时,其溃败乃是理所当然之事。
汉匈河南之战,双方投入的兵力不多,规模亦不为大,但它在汉匈战争史上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西汉王朝收复河南地,使得汉朝的北部边防线更往北推移至黄河沿岸,为长安增添一道屏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匈奴对关中地区的直接威胁,这不仅大大有利于京都地区伪繁荣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西汉王朝在全国统治的加强。战后,汉武帝下令在河南地设置五原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与朔方郡(治今内蒙古乌拉待前旗东南)。中大夫主父偃上书,“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筑城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汉武帝便停止正在进行的通西南的筑路工程,“兴十余万人筑卫朔方(城)”,又招募内地居民10万至朔方实边,并修缮秦代的旧长城及沿河要塞,把河南地建成一个可以向东、西、北三面出击匈奴的军事基地。昔日匈奴刺向汉朝后背的利刃,于是迅速转变为汉军指向匈奴前胸的长戟。

资料来源 陶克涛:《毡乡春秋》《汉书》三只眼睛看历史网站整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4-22 19:05:33编辑过]
漠南之战
对匈奴来说,河南地本是阴山南麓的屏障,当时单于的王廷就设在阴山及其南麓。河南地为汉朝所夺,单于王廷就直接暴露在汉军的攻击之下。因此,匈奴尽管在元朔二年时又占领了汉上谷郡斗辟县之造阳地(今河北赤城县至独石口一带),但仍然无法弥补在“河南地”的损失。河南之战结束后,匈奴便乘汉军忙于巩固新设郡县防务之机,频频入犯汉境。元朔三年(前126年)冬,军臣单于死,其弟左谷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攻败军臣单于太子于丹。伊稚斜单于即于元朔三年夏亲率万骑攻入代郡,杀死太守共友,掠走干余人。同年秋,又入雁门,杀略干余人而去。元朔四年,匈奴9万骑兵又分兵三路,攻入代郡、定襄;上郡,杀略数干人。匈奴右贤王也不甘心河南地之失,频频进兵河南地,袭扰朔方,杀略吏民甚众。
面对匈奴的全线进攻,汉朝起初只采取有限反击的战略,把打击的目标对准匈奴的右贤王,以巩固新设置的朔方郡。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命车骑将军卫青率3万骑兵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努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于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俱出右北平;几路大军凡10余万人,出击匈奴。其中,出高阙的卫青等主力军进攻右贤王的王廷,出右北平的李息、张次公主要是牵制匈奴左部。卫青指挥大军疾进六七百里,于夜间到达匈奴右贤王的王廷之地,并发动突然袭击。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至,饮酒醉”。遭到汉军的突袭后便仓皇北逃,一名爱妄和数百名亲兵跟随他逃遁。汉军追之不及,俘获其属小王10余人、部众1.5万人及“数十百万”头牲畜。卫青得胜归来,被汉武帝拜为大将军。此役的胜利,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朔方的防务,而且大大削弱了匈奴右贤王的势力和匈奴中、西部的联系,威胁到单于主力的右侧,从而为后来河西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然而,右贤王的惨败并未使匈奴停止对汉朝的进攻。元朔五年秋,匈奴又出动万骑攻入代郡,杀死都尉朱英,掳走干余人。西汉君臣因此认识到,必须寻找匈奴的主力进行决战并给予有力的打击,否则,将无法遏制匈奴的入犯并有可能重新陷入被动的境地。汉武帝于是决定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反击战,寻歼匈奴主力。元朔六年(前123年)春,他发布命令,对此作了精心的部署:以大将军卫青为统帅,出定襄;合骑侯公孙敖为中将军,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卫尉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弯将军,皆属大将军统辖。年轻的侍中霍去病也被派至卫青留下,参加作战,被卫青任为票姚校尉。
二月,卫青受命之后,率六将军统率10余万骑,洁浩荡荡地开出定襄,由北挺进,寻求匈奴主力决战。不料中途突然遭遇匈奴骑兵,双方仓促开战,汉军击溃匈奴军,斩首3000余级。由于暴露了目标,兼之气候寒冷,卫青随即还师,于定襄、云中、雁门一线休整,等待战机。四月,卫青再次率部出征。北进数百里后,与严阵以待的数万名匈奴伏兵展开激战。起初,汉军颇多失利,右将军苏建、前将军赵信受到匈奴单于军及左贤王军的两面夹击,激战一日,所部3000余骑伤亡殆尽,苏建仅得身逃;赵信原是匈奴降将,战败后便带领800余骑投降匈奴。卫青指挥部队猛攻,最终击溃匈奴军,共斩首1.9万级,转败为胜。匈奴单于北逃,汉军乘胜追击。霍去病神勇无比,他仅率800轻骑,孤军追敌数百里,不仅斩杀匈奴军2028人,而且“斩单于大父行藉若侯产”,俘获匈奴相国、当户及单于叔父罗姑比等,功居全军之冠。凯旋归来后,被朝廷封为冠军侯。
这次漠南之战,就战略决策而言,汉军在击破匈奴右贤王之后,利用匈奴单于庭右翼暴露的弱点,选择单于本部为打击目标,显然是比较恰当的。但是,由于这个战役是继河南之战的第二次大规模战略反击战,汉军的进攻已失去了隐蔽性和突然性,匈奴军队吸取前次失败的教训,加强侦察,在战前即已设下埋伏,严阵以待,汉军因而未能达到预期日的。经过激烈战斗,汉军之所以还能取胜,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着兵力上的优势和卫青、霍去病的英勇战斗精神和出色的指挥才能。战役结束后,汉武帝虽然对霍去病褒奖有加,但却末给卫青益封行赏,说明他对这个战役的结果并不满意。不过,经过此役的打击,匈奴单于的实力毕竟受到削弱,他也由此正视了汉军的兵威,开始考虑如何避开汉兵锋锐的问题。赵信投降后,“教单于益北绝幕,以诱罢汉兵,檄极而取之,毋近塞”。伊稚斜单于立即如以采纳,将匈奴纶根据地迁至大漠以北。汉朝正北方向边界的战争因此便相对减少,匈奴频繁扰边的势头已被遏制。从这一点看,汉武帝发动漠南之战的初衷,还是部分实现了。
河西之战
      在合黎山、龙首山和祁连山之间,有一处东南——西北走向、长达l 000公里的狭长地带,因地处黄河以西,古称“河西”,今因其地理特征又称为“河西走廊”。这个连接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走廊,水源丰富,土质肥沃,宜耕宜牧,又是中原腹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汉文帝初年,匈奴逐走月氏人,占据了河西之地。匈奴单于奴单于命挥邪王统治河西的西部,大约当今甘肃酒泉地区;命休居王管辖河西东部,大约当今甘肃武威地区。他们据此而西控西域各国,南制西羌诸部,对西汉王朝的西部边境构成严重威胁。
汉武帝即位之初,曾有一个联合月氏、夹击匈奴的宏大计划。然而这个计划的实施却颇费周折,首先是北部战场压力太大,令汉军无暇他顾,其次则是月氏人无意东归故地,使汉军孤掌难鸣。因此,直至汉匈漠南会战之时,河西地区仍在匈奴人的牢固控制中。
漠南之战结束后,匈奴单于把主力远撤至大漠以北,大漠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剩下匈奴左贤王和河西的浑邪、休屠二王。左贤王虽仍不断袭扰汉边,但规模不大,且又局限在东北——隅,可暂时不必对他大动干戈。河西之地的匈奴军自身实力不强,尤其是在右贤王被汉军击破之后,更显得势单力薄;浑邪、休屠二王多年来又一直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控制西域和西羌之上,对汉军并不怎么注意。而张赛出使西域回国后,虽然带来了月氏人不愿与匈奴人为敌的信息,但他同时又极力主张经营西域,认为取得西域可“广地万里”,不仅能获取“天马”、“奇物”,而且可以招来拖西各族为外臣”,利用当地各族之间的矛盾孤立匈奴,以“断匈奴右臂”。因此,汉武帝决定把主战场转移到西北地区,夺取河西之地,以解除汉朝西部边境的威胁,并为进一步经营西域、北击匈奴奠定基础。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三月,汉武帝命霍去病为膘骑将军,率万骑自陇西出塞,进攻河西。由于当时汉廷对河西的地理和敌情了解不多,所以只以万骑出征,显然是带有为日后的大规模出兵进行侦察与试探的性质。为避免被匈奴军和羌人所发现,霍去病带兵出陇西后,大约在今兰州以西渡河,过乌亭逆水(今庄浪河),沿乌鞘岭北坡的草地而行,经过邀淄部落牧地,又渡狐奴河(今石羊大河),尔后转战6日,接连扫荡了隶属于匈奴的5个小部落王国,拒战者诛之,归附者赦之。随后翻越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境的大黄山,又称燕支山),向西北挺进干余里后,与浑邪、休屠二王遭遇。两军经过一番短兵相接的激战,浑邪、休屠二王败走,汉军擒获恽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大小头领,斩首8900余级,还缴获了休屠王的两个祭天金人。汉军取得了祁连山北麓的第一次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师率减什七”,万余汉骑,只剩下3000余,霍去病只好引残兵而回。行至皋兰山下(今兰州南),遭到匈奴折兰王和卢侯王的阻击。霍去病指挥士卒与敌展开短兵交战,杀二王而败敌军,胜利回师。
初战告捷,给汉武帝以极大的鼓舞,他决心乘河西匈奴惊魂未定之时,再次发动攻击。元狩二年夏,汉武帝命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领数万骑进攻河西;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率万余骑出右北平,进击左贤王。
按照事先预定的作战计划,在西北方向,霍去病率部自北地出塞,是为北路;公孙敖率部自陇西出塞,是为南路。霍去病所部是侧翼进攻,应从北侧插入敌后,断其退路,而公孙敖所部则负责正面进攻,同时又负有吸引敌方注意力,掩护北路汉军之迂回包抄的任务。霍去病率领一部“常选”即经过严格挑选的精骑,按计划自灵武(今宁夏银川北)渡河,先是翻越贺兰山,而后又“涉钩箸、济居延”,即穿过浚稽山沙地(今巴丹吉林大沙漠),绕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北)而转向南,沿弱水行军,通过小月氏地区(今甘肃酒泉一带),再由西北转向东南,深入2000余里,进至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黑河(今弱水上游)流域。然而,公孙敖所部却因迷失方向而未能如约与霍去病军会合。面对此种意外,英勇非凡的霍去病当机立断,毅然指挥部队向匈奴军的侧背后发动攻击。匈奴军很快就一败涂地,30200人战死,单桓、酋徐二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投降,另有五王及王母、单于阀氏、王子共59人和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63人被俘。汉骑则付出了“大率减什三”的代价。
当河西大捷之时,在北方,李广与张骞出右北平后,于进军途中失去联系。匈奴左贤王率4万骑兵将李广所部4000骑团团包围。面对十倍于已的强敌,李广沉着冷静,令其子李敢率数十骑直冲敌阵,从敌军阵营左右接合部之间急驰而过,回来报告说:“胡虏易与耳!”汉军士兵大受鼓舞,李广乃令部下列为圆阵,手执弓管向外对敌。匈奴骑兵连续发动冲击,箭如雨下,汉兵死者过半,弓箭也将用尽。李广令战士只引满弓驾而不发箭,自己用大黄连驽向匈奴稗将射击,接连射死数人,匈奴的攻势这才缓和下来。夜暮降临,“吏士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服其勇也”。第二天,汉军又奋勇拼杀,张骞率万骑赶到。左贤王见不能取胜,只得解围北撤。疲劳不堪的汉军也很快撤兵而还。
霍去病在数月之间连败河西匈奴军,除了归功于汉武帝用兵河西战略决策的英明之外,还得益于下述的诸多因素。首先,汉军的作战时机选择恰当,战术运用巧妙。匈奴历来多在秋高马肥之时用兵作战,而汉军由于马匹有粮草饲养,故骑兵的作战并不完全受到季节的影响,春、夏两季皆可出击。·此次,汉军在春季作战之后稍事休整,随即发起第二次进攻,这种连续作战的方式突破了匈奴骑兵的作战常规,完全出乎匈奴的意料之外,因而能取得出敌不意、攻其不备的良好效果。其次,汉军统帅英勇、将士能战,具有强大的战斗力。霍去病于漠南战役中脱颖而出,此次出战河西,是他第一次独立领兵作战。这位年轻的主帅,一向具有剽悍勇猛的战斗作风,不畏艰险,不怕强敌,作战时“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这不能不极大地鼓舞汉军的士气,激励他们英勇奋战。汉军广大将士的英雄主义行动和高昂的斗争精神,为夺取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第三,汉军注意区分主要敌人和胁从分子,分化瓦解敌对势力。河西历来是多民族的聚居区,在匈奴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之下,民族矛盾一直比较尖锐。
霍去病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都注意利用匈奴内部的矛盾,坚持“舍服知成而止”的政策,.只要敌军表示归服便赦而不问,而把打击的目标集中在拒不归服、坚持反抗的一小部分顽敌身上。第一次进军河西时过部落而不战,皋兰山下的之战也只诛杀“锐悍者”而不残无辜等,都是“舍服知成而止”政策的具体表现。这不仅对分化瓦解敌军、夺取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相当的作用,而且还对河西各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浑邪王的数万部众在后来归降了汉廷。
伊稚斜单于对河西匈奴军的两度惨败十分恼怒。当年秋天,他下令召见浑邪王、休屠王,欲加杀戮。浑邪王遂与休屠王密谋降汉。汉武帝闻报则喜,但又恐有诈,特地派霍去病率军前往受降。汉军出动之后,休屠王又忽然变势;结果被浑邪王所杀,部众也被吞并。霍去病的大军渡过黄河,与浑邪王军队迢迢相望,“浑邪稗王将见汉军而多不欲降者,颇遁去”,局面一片混乱。霍去病立刻率领精锐突入匈奴军中,将浑邪王置于自己的监护之下,同时纵兵斩杀了8000多名力战欲逃之人,稳定了局势。然后,派人护送浑邪王前往长安,同时命汉军监护号称10万实有4万多人的匈奴降众东渡黄河。汉武帝下令郡县出动大车3万辆相迎,将他们分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黄河以南的战国秦长城之外,“因其故俗,为届国”。同时,“赏赐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
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使汉匈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此役使匈奴继失河南地后又丧失河西,其统治西部地区的根基便被彻底拔除了。此后,匈奴不仅在与汉朝争夺西域的斗争中长期陷于被动的地位,同时也在经济上遭受重大的损失,匈奴人哀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位我嫁妇无颜色。”而对汉朝来说,由于河西匈奴势力的消灭,“金城、河西并南山(祁连山)至盐泽(今罗布泊)空无匈奴”,西部边郡的人民因而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就在河西之战胜利的当年,汉武帝下沼将陇西.、北地、上郡的戍卒减少一半,“以宽天下谣役”,这对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因长期战争而遭受巨大消耗的西汉经济,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由于西汉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不仅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联系,而且打开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开始实现“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汉匈的实力对比因此开始发生了变化。如果说,此前汉匈双方还是保持均势的话,那么,此后匈奴便日趋衰弱并渐居下风,而汉朝的优势则日益明显,基本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河西之战结束后,汉武帝特嘉奖霍去病,“以干七百户益封骤骑将军”。后来,霍去病去世,汉武帝又下令隆重为其送葬,并“为冢象祁连山”,以表彰他在河西之战中的卓著功勋。这一切,充分反映了汉武帝对这次战役成果的重视。
太经典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以下是引用猴子在2003-4-22 20:08:12的发言:
太经典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强汉与盛唐-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em08][em08][em08][em08][em08][em08]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好文!
我们之所以被外国叫做汉人、唐人,原因就在于汉、唐的强大。
中华之重新崛起,就在我们这个时代!
没知识!!西汉初期,国力很差!~~不要一概而伦,一直到汉武帝才强盛,别忘了还有个白登之围!!!!
"此地,吾等去家千里,前进则必成!后退则必死!吾汉军之男儿当奋勇却敌,与予共功名!”
这是当时汉军前将军段正明在率军冲锋前的激励将士士气的话!当时他领五千骑深入作战,与匈奴1万主力相遇,匈奴万骑冲锋时,地动山摇,别说是人,连马腿都发抖。
当时的汉军何等豪迈啊!
什么时候我们的国家才能像原来的汉朝和唐朝那么强盛阿!
以下是引用水神在2003-6-7 21:42:00的发言:
什么时候我们的国家才能像原来的汉朝和唐朝那么强盛阿!
只要我们努力,快了[em09][em08][em08][em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