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支教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0:31:34
<P>1.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山区,隶属毕节地区,距贵阳200多公里。全县人口90万,除汉族外,还有彝、苗、白、仡佬、蒙古、布依、满等少数民族。全县面积3500多平方公里,辖10个镇、8个乡、18个民族乡,县府驻大方镇。农业主产玉米、油菜、马铃薯、水稻等,特产有生漆、皱椒、烤烟。区域经济落后,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非常贫困。
</P>
<P>2.乌蒙磅礴走泥丸</P>
<P>猫场镇位于大方县西部,距县城51公里,公路路况很差。全镇总人口32000多人,其中苗、彝等少数民族占三分之二;耕地面积17000多亩,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柑桔、花生等。去年上报全镇农业总产值4000多万元,实际仅2000余万元;上报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实际仅600余元。</P>
<P>走进猫场镇,触目所见,当地农民的生存状态令人忧虑。
</P>
<P></P>
<P></P>
<P></P>
<P>这个年轻人脸上露出的笑容表明,贫困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环境,一种习惯,一种常态。</P>
<P></P>
<P>在都市小资眼里,这幅画面充满着田园牧歌式的美丽,而对当地人来说,这其实意味着几个孩子*钱上学</P>
<P></P>
<P>这个孩子14岁,却不能坐在中学的教室里。他必须到小煤窑背煤。今天他看上去很干净、很光鲜,是因为小煤窑已经被整顿关闭,他*活可干。
</P>
<P>而这个孩子只有10岁,他身旁跟他差不多高的背篓,是他每天的劳动工具。他说他很想上学,可是家里没有钱交纳每年140元的学杂费 </P>
<P></P>



<P>我们要讲的第一所小学就在猫场镇狗吊岩村。狗吊岩村位于该镇西端,属于喀斯特地貌,没有成片的可耕地。村子距镇上18公里,是崎岖陡峭的机耕便道,不通班车。全村今年3月才通电,且供电不能保证。至今不通有线电话。</P>
<P></P>
<P>狗吊岩村有一所小学,2003年以前一直在这个岩洞里</P>
<P></P>
<P>坐在岩洞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每天的视野就是这样的</P>
<P></P>
<P>直到2003年10月,在香港慈善人士的资助下,孩子们才迁出了岩洞</P>
<P></P>
<P>2002年暑期,一个大四学生从千里之外的武汉来到这里搞社会调查,他走进了岩洞,给孩子们讲了许多大山之外的事情。</P>
<P>他的名字叫徐本禹,当时是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的学生。</P>
<P>当暑期结束返校时,孩子们一直把他送到好几公里外。每个孩子都流下了眼泪。一个孩子仰着头问道:“大哥哥,你还要来吗?”</P>
<P>徐本禹噙着眼泪,点了点头。他没有告诉孩子们,他正在准备考研究生。
</P>
<P>徐本禹以372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王雅鹏教授。同时,他因为学业优秀获得6000元国家奖学金。但当天晚上,他彻夜未眠。猫场镇狗吊岩村孩子们的眼光一直在他脑海中闪现。</P>
<P>徐本禹出身在山东聊城一个贫困农民家里。他到华中农业大学上学时,甚至没有一件御寒的冬衣。是同寝室一个学生的母亲给了他一件夹衣。这是他第一次得到别人的温暖。今天回想起来,他说,是这件夹衣改变了他的价值观。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帮助别人。
</P>
<P>就在那个*法入眠的夜晚,徐本禹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回到猫场镇狗吊岩村帮助那些孩子。</P>
<P>当他把这个决定通过电话告诉父亲时,电话的那一端,父亲哭了。长久的啜泣之后,父亲用发颤的声音说:“全家尊重你的选择,孩子,你去吧,我们没有意见……”</P>
<P>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学院领导时,大家沉默了,都不敢正视他的眼睛。</P>
<P>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反复讨论,作出了一个决定:支持并为他保留两年的研究生学历。 </P>
<P></P>
<P>徐本禹比别人更能体会到贫困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他在华中农业大学读书期间获得过特困生补助、特困生自强奖等,受社会恩泽,他便回报社会,大学四年里,小徐用勤工俭学挣来的钱和自己的奖学金共资助了5名和自己一样的贫困学生。</P>
<P>刚上大学不久,他参加了学校安排的第一次勤工助学活动,打扫学生公寓的楼道,打扫了一个月,得到了50元钱。他把这笔勤工俭学所得的钱捐给了山东费县一个叫孙姗姗的贫困小学生。大二时,他得到了学校发的400元特困补助。他把其中200元钱捐给了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活动,还把100元钱捐给了在聊城师范学院读书的一个贫困生。</P>
<P>2001年3月,他因向绿色希望工程捐款,成为了湖北电视台《幸运地球村》的嘉宾。当节目录制完毕后,这期节目的主持人——香港凤凰卫视的许戈辉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变送给他一个信封。后来他回忆这个情景时说:“我当时估计里面是钱,我说我不要。田野(另一个主持人)和许戈辉对我说:‘就把这钱当作是你哥和你姐送给你的!’在回校的路上,我打开一看,里面有500元钱,在公交车上我*法说出我当时的心情,自己给予社会的是那么少,社会给予我的却是那么多!回到学校后,我把其中的200元钱捐给了我们班的一名家庭条件很差的同学,100元捐给了在聊城师范学院读书的景玉春同学,还有100元钱捐给了湖北沙市的一名孤儿,她的名字叫许星星。她曾获得过全国十佳春蕾女童的称号,她是一个比我还坚强比我还勤奋的小女孩。她六岁以前从没有吃过一个冰淇淋,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从湖北电视台回来后,我给自己许了一个诺言:无论自己生活多么拮据,一定要帮助她。”从2001年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徐本禹一直没有间断过对许星星的资助。原来学校每个月发给他22元钱的生活补助,他留出2元钱做班费,其余20元钱都给她寄去。有奖学金、生活补助以及家里给他寄生活费的时候,他就多给她寄一些,有时寄50、有时寄100、200。</P>
<P>当华中农业大学决定为徐本禹保留研究生学籍后,徐本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他看来,这是母校又一次帮助了他。</P>
<P>几天后,他回到了猫场镇狗吊岩村,向村长报到
</P>
<P>他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也吸引了许多追随者。可是,狗吊岩村实在太穷太苦了。不仅物质文化生活极度贫乏,而且这里是一个封闭的信息孤岛,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晚上靠油灯照明,连寄一封信也要走18公里崎岖的山路才能找到邮所。而文化背景的巨大差距造成的心理和话语障碍又使他们久久不能融入这个环境。追随他的志愿者一个一个地离去。</P>
<P>2004年4月,他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做了一场报告。谁也没料到他在台上讲的第一句话是:“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快坚持不住了……”本来以为会听到激昂的豪言壮语的学生们惊呆了,沉默了。许多人的眼泪夺眶而出。</P>
<P>报告会后,他又返回了狗吊岩村,每天沿着那崎岖的山路,去给孩子们上课
</P>
<P>徐本禹倍感孤独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隐情。作为义务支教的先行者,徐本禹的行为属于自发的“个人行为”,因此,他并没有被列入团中央的西部志愿者行动计划,只是一个“体制外”的志愿者。在我们这个“组织”决定一切的国家,这就意味着徐本禹得不到体制内西部志愿者的生活补助,成为一个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他的行动也不可能被主流媒体按“报道方针”进行宣传报道。换句话说,他很难得到社会的关注。这使他注定成为一个孤独的志愿者。
</P>
<P>幸亏共青团贵州省委、大方县委组织部、大方团县委和华中农业大学给了他援助和支持。贵州团省委后来将他补入本省志愿者名单,每个月发给他500元生活补助(列入团中央的每月800元),这才将他从衣食*着的困境者解脱出来。徐本禹每月节衣缩食,将这500元钱省出大半,用来资助山区的孩子上学。仅在猫场镇中学,他就资助了32位贫困学生。为了能与外界联系,他买了一部旧手机(爱立信T17),但只用来发短信,从不拨打和接听电话。他付不起更多的手机资费
</P>
<P>他就这样默默地在大山的重围中履行着他的阳光下的诺言。
</P>

[SOUND]http://http://www.sachow.net/Music/PacificMoon/NJ/02.wma[/SOUN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0 19:26:42编辑过]
<P>1.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山区,隶属毕节地区,距贵阳200多公里。全县人口90万,除汉族外,还有彝、苗、白、仡佬、蒙古、布依、满等少数民族。全县面积3500多平方公里,辖10个镇、8个乡、18个民族乡,县府驻大方镇。农业主产玉米、油菜、马铃薯、水稻等,特产有生漆、皱椒、烤烟。区域经济落后,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非常贫困。
</P>
<P>2.乌蒙磅礴走泥丸</P>
<P>猫场镇位于大方县西部,距县城51公里,公路路况很差。全镇总人口32000多人,其中苗、彝等少数民族占三分之二;耕地面积17000多亩,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柑桔、花生等。去年上报全镇农业总产值4000多万元,实际仅2000余万元;上报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实际仅600余元。</P>
<P>走进猫场镇,触目所见,当地农民的生存状态令人忧虑。
</P>
<P></P>
<P></P>
<P></P>
<P>这个年轻人脸上露出的笑容表明,贫困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环境,一种习惯,一种常态。</P>
<P></P>
<P>在都市小资眼里,这幅画面充满着田园牧歌式的美丽,而对当地人来说,这其实意味着几个孩子*钱上学</P>
<P></P>
<P>这个孩子14岁,却不能坐在中学的教室里。他必须到小煤窑背煤。今天他看上去很干净、很光鲜,是因为小煤窑已经被整顿关闭,他*活可干。
</P>
<P>而这个孩子只有10岁,他身旁跟他差不多高的背篓,是他每天的劳动工具。他说他很想上学,可是家里没有钱交纳每年140元的学杂费 </P>
<P></P>



<P>我们要讲的第一所小学就在猫场镇狗吊岩村。狗吊岩村位于该镇西端,属于喀斯特地貌,没有成片的可耕地。村子距镇上18公里,是崎岖陡峭的机耕便道,不通班车。全村今年3月才通电,且供电不能保证。至今不通有线电话。</P>
<P></P>
<P>狗吊岩村有一所小学,2003年以前一直在这个岩洞里</P>
<P></P>
<P>坐在岩洞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每天的视野就是这样的</P>
<P></P>
<P>直到2003年10月,在香港慈善人士的资助下,孩子们才迁出了岩洞</P>
<P></P>
<P>2002年暑期,一个大四学生从千里之外的武汉来到这里搞社会调查,他走进了岩洞,给孩子们讲了许多大山之外的事情。</P>
<P>他的名字叫徐本禹,当时是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的学生。</P>
<P>当暑期结束返校时,孩子们一直把他送到好几公里外。每个孩子都流下了眼泪。一个孩子仰着头问道:“大哥哥,你还要来吗?”</P>
<P>徐本禹噙着眼泪,点了点头。他没有告诉孩子们,他正在准备考研究生。
</P>
<P>徐本禹以372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王雅鹏教授。同时,他因为学业优秀获得6000元国家奖学金。但当天晚上,他彻夜未眠。猫场镇狗吊岩村孩子们的眼光一直在他脑海中闪现。</P>
<P>徐本禹出身在山东聊城一个贫困农民家里。他到华中农业大学上学时,甚至没有一件御寒的冬衣。是同寝室一个学生的母亲给了他一件夹衣。这是他第一次得到别人的温暖。今天回想起来,他说,是这件夹衣改变了他的价值观。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帮助别人。
</P>
<P>就在那个*法入眠的夜晚,徐本禹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回到猫场镇狗吊岩村帮助那些孩子。</P>
<P>当他把这个决定通过电话告诉父亲时,电话的那一端,父亲哭了。长久的啜泣之后,父亲用发颤的声音说:“全家尊重你的选择,孩子,你去吧,我们没有意见……”</P>
<P>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学院领导时,大家沉默了,都不敢正视他的眼睛。</P>
<P>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反复讨论,作出了一个决定:支持并为他保留两年的研究生学历。 </P>
<P></P>
<P>徐本禹比别人更能体会到贫困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他在华中农业大学读书期间获得过特困生补助、特困生自强奖等,受社会恩泽,他便回报社会,大学四年里,小徐用勤工俭学挣来的钱和自己的奖学金共资助了5名和自己一样的贫困学生。</P>
<P>刚上大学不久,他参加了学校安排的第一次勤工助学活动,打扫学生公寓的楼道,打扫了一个月,得到了50元钱。他把这笔勤工俭学所得的钱捐给了山东费县一个叫孙姗姗的贫困小学生。大二时,他得到了学校发的400元特困补助。他把其中200元钱捐给了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活动,还把100元钱捐给了在聊城师范学院读书的一个贫困生。</P>
<P>2001年3月,他因向绿色希望工程捐款,成为了湖北电视台《幸运地球村》的嘉宾。当节目录制完毕后,这期节目的主持人——香港凤凰卫视的许戈辉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变送给他一个信封。后来他回忆这个情景时说:“我当时估计里面是钱,我说我不要。田野(另一个主持人)和许戈辉对我说:‘就把这钱当作是你哥和你姐送给你的!’在回校的路上,我打开一看,里面有500元钱,在公交车上我*法说出我当时的心情,自己给予社会的是那么少,社会给予我的却是那么多!回到学校后,我把其中的200元钱捐给了我们班的一名家庭条件很差的同学,100元捐给了在聊城师范学院读书的景玉春同学,还有100元钱捐给了湖北沙市的一名孤儿,她的名字叫许星星。她曾获得过全国十佳春蕾女童的称号,她是一个比我还坚强比我还勤奋的小女孩。她六岁以前从没有吃过一个冰淇淋,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从湖北电视台回来后,我给自己许了一个诺言:无论自己生活多么拮据,一定要帮助她。”从2001年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徐本禹一直没有间断过对许星星的资助。原来学校每个月发给他22元钱的生活补助,他留出2元钱做班费,其余20元钱都给她寄去。有奖学金、生活补助以及家里给他寄生活费的时候,他就多给她寄一些,有时寄50、有时寄100、200。</P>
<P>当华中农业大学决定为徐本禹保留研究生学籍后,徐本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他看来,这是母校又一次帮助了他。</P>
<P>几天后,他回到了猫场镇狗吊岩村,向村长报到
</P>
<P>他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也吸引了许多追随者。可是,狗吊岩村实在太穷太苦了。不仅物质文化生活极度贫乏,而且这里是一个封闭的信息孤岛,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晚上靠油灯照明,连寄一封信也要走18公里崎岖的山路才能找到邮所。而文化背景的巨大差距造成的心理和话语障碍又使他们久久不能融入这个环境。追随他的志愿者一个一个地离去。</P>
<P>2004年4月,他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做了一场报告。谁也没料到他在台上讲的第一句话是:“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快坚持不住了……”本来以为会听到激昂的豪言壮语的学生们惊呆了,沉默了。许多人的眼泪夺眶而出。</P>
<P>报告会后,他又返回了狗吊岩村,每天沿着那崎岖的山路,去给孩子们上课
</P>
<P>徐本禹倍感孤独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隐情。作为义务支教的先行者,徐本禹的行为属于自发的“个人行为”,因此,他并没有被列入团中央的西部志愿者行动计划,只是一个“体制外”的志愿者。在我们这个“组织”决定一切的国家,这就意味着徐本禹得不到体制内西部志愿者的生活补助,成为一个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他的行动也不可能被主流媒体按“报道方针”进行宣传报道。换句话说,他很难得到社会的关注。这使他注定成为一个孤独的志愿者。
</P>
<P>幸亏共青团贵州省委、大方县委组织部、大方团县委和华中农业大学给了他援助和支持。贵州团省委后来将他补入本省志愿者名单,每个月发给他500元生活补助(列入团中央的每月800元),这才将他从衣食*着的困境者解脱出来。徐本禹每月节衣缩食,将这500元钱省出大半,用来资助山区的孩子上学。仅在猫场镇中学,他就资助了32位贫困学生。为了能与外界联系,他买了一部旧手机(爱立信T17),但只用来发短信,从不拨打和接听电话。他付不起更多的手机资费
</P>
<P>他就这样默默地在大山的重围中履行着他的阳光下的诺言。
</P>

[SOUND]http://http://www.sachow.net/Music/PacificMoon/NJ/02.wma[/SOUN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0 19:26:42编辑过]
狂顶的说.
<P>他想用自己的激情点燃贫困山乡孩子们的心灵。</P><P></P><P>他把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外化为具体而琐碎的行动。
</P><P>徐本禹正在深山中为孩子们交待怎样迎接即将举行的期末考试。他带有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在山谷中回响:“你们不比别人差!” </P><P></P><P>他伸手擦去鼻尖上的汗水,眼里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没有告诉孩子们,另外两名同他一道在这里支教的志愿者两天后就要离开。而他自己也会在最近转到另一个更加艰苦的村寨。
</P><P>另外两名志愿者是半年前由贵州团省委派来的,团省委此举是为了让徐本禹不至于太孤单。半年来,他们三人在这极其偏僻的大山中体验着自己人生最沉重的履历。
</P><P>徐本禹至今没有谈恋爱。曾有不少仰慕他的女大学生追随而来,最终悄然而去。而徐本禹却在这志愿者小屋中抒写他对贫困孩子们博大的爱。
</P><P>想起这张照片可能会被那些孩子们珍藏一生,我们的心禁不住有些颤抖起来。</P><P></P>
好贴要顶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3 18:24:03编辑过]
<P>唉~~~~想不通呀~~~~这么大的国家竟然需要志愿者才能完成义务教育`~~~钱都去哪里了</P>
<P>加精加精,严重要求加精,这么好的帖子.....</P><P>杀光贪官搞教育!!!!!</P>
<P>杨某的孩子告诉我们,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上学!!!!!!!!!!!!!!!!!!!!!!!</P><P></P><P>面对孩子的眼神,谁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P><P>我们给了杨某一点钱,告诉他如论如何一定要给孩子交学费。杨某这个山里汉子,抖动着嘴唇,无语哽咽。</P><P></P><P>在大水乡,辍学儿童随处可见。并不是当地人不重视教育,而实实在在因为太穷太穷。</P><P></P><P>每当看见这样的场景,我们就忍不住掉泪。
</P><P>其实,大石村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人文传统。徐本禹将要来支教的大石小学,建于1943年,原名“国立大石小学”,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大石小学唯一的“教学楼”就建于20世纪40年代,如今已摇摇欲坠。6个年级共6个班的110名学生就在这栋老房子里上课。</P><P></P><P>低年级的学生在楼下上课。教师里十分昏暗。
</P><P>这是二年级教室。</P><P></P><P>大石小学属于村办小学,国家没有一分钱投资。教师只有初中学历,每月工资110元。但因不少学生拖欠学费,这110元只是一个政策数字。
</P><P>石小学王校长,彝族,高中学历。他同其他教师一样,每天都要同学生们一道走过漫长的乡间小道,来到学校。最远的学生每天摸黑出门,步行两小时才能到校上课。
  
教师生活十分清贫,但他们以自己微弱的力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文明星火悄悄播撒在这寂静的山乡。让我们向这些默默*闻的播火者致敬!
</P><P>石小学办公室。木制书柜上贴着已经褪色的对联:“只有诗书万卷,全无金银半文”。 </P><P></P><P>在这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上,冬天,寒风会像刀子一样穿透篱笆墙,切割在孩子里稚嫩的脸上。</P><P></P><P>黑板很小,但粉笔很贵,所以,不需要太大的黑板,因为不需要太多的板书</P><P></P><P>楼板随时可能坍塌,但只要能念书,这都不成问题。</P><P></P>
55555555555555555555555,感动啊
向志愿者们致敬,这种情况全国来说还有很多,要彻底改变的话只能靠政府,但大家也能看到,要在这样的山区修一条能通汽车的路,投资肯定不是一个小数,让我们祝福国家越来越强大吧,只有更强大,才能深入到每一个角落![em0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0 19:36:19编辑过]
哎~~~~~
<P>强烈要求加精固定~</P>
你们是没人性还是麻木了怎么不顶
这个地方空气好,水质好!人都要多活500年!
<P>雪儿快来啊</P>
偶有人性,偶再顶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arlin</I>在2004-8-13 18:49:00的发言:</B>
偶有人性,偶再顶</DIV>
<P>偶朋友刚从百色贫苦山区回来,立刻汇了1000过去,他也说他还有人性</P>
交通是个大问题啊!中央也有所觉悟了!在大规模建造高速公路!
不过说实话,我上小学那会,条件也不比这好.77年人,家在苏北,就全国来说应该不算很差吧.所以,不要抱怨,不要牢骚,大家一起努力,一定会好起来的.象徐本禹一样,我们加油吧![em05]
俺觉得俺大学毕业也想去~在哪申请啊?俺8是团员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daodan</I>在2004-8-13 19:02:00的发言:</B>
俺觉得俺大学毕业也想去~在哪申请啊?俺8是团员</DIV>
<P>如果真的想去!叫我一声啊!</P>
怎么叫你?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daodan</I>在2004-8-13 19:02:00的发言:</B>
俺觉得俺大学毕业也想去~在哪申请啊?俺8是团员</DIV>
<P>你要想明白那里的条件是你想不到的艰苦</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kktv206</I>在2004-8-13 19:08:00的发言:</B>


<P>你要想明白那里的条件是你想不到的艰苦</P></DIV>
<P>靠~谁都不去那怎么成</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daodan</I>在2004-8-13 19:06:00的发言:</B>
怎么叫你?</DIV>

QQ102546447
好了
道德沦丧啊
<P>震撼!太落后了。</P><P>加强教育!!</P>
UP!
不顶不是人
唉~又是这样的帖子,让人心情沉重呀~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到这样穷山区将捐款亲自交到这些穷苦人的手中,再不敢相信什么希望工程
中国的伟大与不朽不仅是数千年的历史或半世纪来的强盛,更深的的是中国有象徐本禹这样的灵魂和那些决意奉献的不屈的人民。
<P>希望工程?真正到老百姓手上的有多少啊!!</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ill65</I>在2004-8-14 1:33:00的发言:</B>

<P>希望工程?真正到老百姓手上的有多少啊!!</P></DIV>
<P>一成,哪像你出家人这么慈悲呢?每次都给足一成半!</P>
水区难得出现的帖子,唉,中国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濯瀴</I>在2004-8-14 1:35:00的发言:</B>


<P>一成,哪像你出家人这么慈悲呢?每次都给足一成半!</P></DIV>

一成还不一定有呢.
能说什么那,心情沉重, 向志愿者致敬!!!很感动
<P>我想这里一定也有从这样的小学读书出来的,我就是其中一个,不过是在海南中部山区,相对比他们要好一些。</P><P>其实,只要还没有被贫穷麻痹,希望就能迎来幸福生活。更多的,我们不是要给予同情,而是鼓励。</P>
好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