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照片背后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3:48:46
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照片背后的故事
 来源: 羊城晚报




  □张放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张照片,自它被公布那一刻起,就注定成为摄影作品之经典。当美国总统尼克松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的第二天,它就跨出国界,很快登上世界各大报纸版面,旋即被西方人冠以“中美交往的珍贵瞬间”、“经典时刻”。但静心细品,方发觉这照片拍得的确精彩,拍摄者有对中国当时政治气候的独特把握能力。
  如果说法国文学家普鲁斯特凭一部《追忆似水年华》奠定了自己在国际文坛的独特地位,那么,拍摄出此照片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当时最活跃的摄影家杜修贤,完全可以凭此照片,跻身国际摄影家行列。原因之一就是:拍摄者可能与所有当时的西方摄影记者相比,有对当时中国政治时局更深的理解与把握;尤其重要的是,通过拍摄,把这种理解与把握,酣畅淋漓地展示出来。
  在数码相机普及到幼儿园的今天的年轻人眼中,老杜的那张照片,可能几乎没有什么太特别之处。不过就是周恩来有些往后仰,而尼克松稍微有些主动罢了。但就这一刹那间动作的捕捉,几乎是很多摄影记者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当年的周恩来所处的政治环境,在今天看来,可以说是很险恶的。周围几乎没有支持他拥护他的当年一起长征过来的老战友,他的周围,只有“四人帮”及其爪牙们。
  在这种环境下,要不偏不倚地处理好对美关系,成为了周恩来一生中最大的挑战之一。他私下曾叮嘱过老杜,一定要拍出美国人是“主动前来”拜访的味道的照片出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不被“四人帮”抓住“倒向美帝国主义”的政治把柄。而如何能拍出这种感觉,则要依靠老杜的临场发挥了。而且,关键一点是,老杜还不能出一点纰漏,因为,这是在全世界瞩目下,经过三十多年的彼此敌对与无交往,中美两国领导人的第一次握手,不可能有补拍的机会的。
  结果,用当年的流行语就是,老杜胜利地完成了周总理交给他的政治任务,而且完成得非常出色。
  周恩来与尼克松的握手照,在国内所有大报纸上刊登后,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而几十年过后,当我们来到当年随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起来中国的美国著名杂志《生活》网站,找到当年美国拍摄者拍摄的照片后,不难发现,美国人的确比中国人简单多了,他们没有政治上的太多考量,也没有政治环境意义上的过多思考。他们关注的,不是谁主动谁不主动,而是更急着使自己成为在美国本土发出两国领导人握手照片的第一人。
  显然,政治制度上的不同,和中美两国文化背景的大不相同,造成了彼此各自关注焦点的不同,甚至有些南辕北辙。
  周恩来关注的,不是电视直播,因为当时的中国,不像今天,几乎所有中国人的家庭里,都没有电视。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还是报纸,而报纸中的王中王,不是别的,就是《人民日报》。而照片是第二天必须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所以,周恩来更关注的是静态的照片,而不是其他。因此,拍出一张不让自己显得主动的照片,就真的显得十分重要。
  反观尼克松,他则把到达中国的时间,安排在美国的电视“黄金时间”。因为,根据《尼克松回忆录》,之所以这么安排时间,是因为他要给自己的连任竞选,打下更好的选民基础。
  结果,中美在彼此交往中,取得了各自想要得到的:历史被创造了出来,世界被震动了一番。







http://news.xinhuanet.com/xhfk/2010-11/15/c_12774994.htm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照片背后的故事
 来源: 羊城晚报



  □张放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张照片,自它被公布那一刻起,就注定成为摄影作品之经典。当美国总统尼克松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的第二天,它就跨出国界,很快登上世界各大报纸版面,旋即被西方人冠以“中美交往的珍贵瞬间”、“经典时刻”。但静心细品,方发觉这照片拍得的确精彩,拍摄者有对中国当时政治气候的独特把握能力。
  如果说法国文学家普鲁斯特凭一部《追忆似水年华》奠定了自己在国际文坛的独特地位,那么,拍摄出此照片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当时最活跃的摄影家杜修贤,完全可以凭此照片,跻身国际摄影家行列。原因之一就是:拍摄者可能与所有当时的西方摄影记者相比,有对当时中国政治时局更深的理解与把握;尤其重要的是,通过拍摄,把这种理解与把握,酣畅淋漓地展示出来。
  在数码相机普及到幼儿园的今天的年轻人眼中,老杜的那张照片,可能几乎没有什么太特别之处。不过就是周恩来有些往后仰,而尼克松稍微有些主动罢了。但就这一刹那间动作的捕捉,几乎是很多摄影记者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当年的周恩来所处的政治环境,在今天看来,可以说是很险恶的。周围几乎没有支持他拥护他的当年一起长征过来的老战友,他的周围,只有“四人帮”及其爪牙们。
  在这种环境下,要不偏不倚地处理好对美关系,成为了周恩来一生中最大的挑战之一。他私下曾叮嘱过老杜,一定要拍出美国人是“主动前来”拜访的味道的照片出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不被“四人帮”抓住“倒向美帝国主义”的政治把柄。而如何能拍出这种感觉,则要依靠老杜的临场发挥了。而且,关键一点是,老杜还不能出一点纰漏,因为,这是在全世界瞩目下,经过三十多年的彼此敌对与无交往,中美两国领导人的第一次握手,不可能有补拍的机会的。
  结果,用当年的流行语就是,老杜胜利地完成了周总理交给他的政治任务,而且完成得非常出色。
  周恩来与尼克松的握手照,在国内所有大报纸上刊登后,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而几十年过后,当我们来到当年随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起来中国的美国著名杂志《生活》网站,找到当年美国拍摄者拍摄的照片后,不难发现,美国人的确比中国人简单多了,他们没有政治上的太多考量,也没有政治环境意义上的过多思考。他们关注的,不是谁主动谁不主动,而是更急着使自己成为在美国本土发出两国领导人握手照片的第一人。
  显然,政治制度上的不同,和中美两国文化背景的大不相同,造成了彼此各自关注焦点的不同,甚至有些南辕北辙。
  周恩来关注的,不是电视直播,因为当时的中国,不像今天,几乎所有中国人的家庭里,都没有电视。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还是报纸,而报纸中的王中王,不是别的,就是《人民日报》。而照片是第二天必须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所以,周恩来更关注的是静态的照片,而不是其他。因此,拍出一张不让自己显得主动的照片,就真的显得十分重要。
  反观尼克松,他则把到达中国的时间,安排在美国的电视“黄金时间”。因为,根据《尼克松回忆录》,之所以这么安排时间,是因为他要给自己的连任竞选,打下更好的选民基础。
  结果,中美在彼此交往中,取得了各自想要得到的:历史被创造了出来,世界被震动了一番。







http://news.xinhuanet.com/xhfk/2010-11/15/c_12774994.htm
当时那个时代,真是难为周公啊
问题是这张照片是PS的。
新老军事迷 发表于 2010-12-11 19:31

是P掉了冀朝铸吗?
bigbluetooth 发表于 2010-12-11 20:39
是的
尼克松的回忆录里面描述了因为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所以他离老远就主动伸出手去握手。
   杜勒斯的助手就决不跨越杜勒斯划出的的界限, 所以用右手拿咖啡杯, 用左手拍周的肩膀。
mangmangliu 发表于 2010-12-13 11:34
怎么我看的《中美较量大写真》里说这是个广为人知的误传呢
补充一下,我说的误传指的是周伸手而杜拒绝的事。书中记载,当时中方的原则是不主动向美方伸手,但美方伸手时不要拒绝,另外周和杜也没有什么机会“狭路相逢”。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提起日内瓦会议,人们不由会联想到一件引人争论的事,即会议期间杜勒斯究竟有没有拒绝与周恩来握手。
当时正值中美关系处于冰封雪冻时期。日内瓦会议召开之前,杜勒斯确实曾亲自下令:禁止美国代表团的任何人员同任何中国代表团的人员握手。长期以来,国际上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即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杜勒斯断然拒绝了。当时任代表团秘书长的王炳南在他后来的回忆录《中美会谈九年回顾》中对此事做了澄清。他写道:“有人说,在日内瓦期间,周恩来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杜勒斯拒绝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他说,作为代表团的秘书长,在整个会议期间,他都是与周总理在一起的。每次开会时都是由他引路,陪着总理进入会场的。会场的座位是按每个国家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排列的,中国是CHINA,排在前面,而美国是USA,排在后面,两者相距甚远。每次开会和散会时,美国代表团和中国代表团从来都是从不同的门进出会场,因此两人会场上并不曾相遇。其次,杜勒斯是个坚决反共的人,他坚定的信念是决不容许共产主义在世界上存在。在当时中美仇视的情况下,他更不会想与共产党人打什么交道。第三,杜勒斯本来就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善与人交往的人。平时,他往往是一下汽车便低着头径直进入会场,一散会则立即退场,低着头钻进汽车,从不理睬记者,不不向任何人打招呼或寒暄。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没有机会、也根本不会主动伸出手去和杜勒斯握手的。另外,由于杜勒斯提前回国,他在日内瓦仅呆了一个星期,所以事实上并没有发生“拒绝与周总理握手”的故事。此外,周总理也是不会主动去握杜勒斯的手的,因为我国代表团当时早有规定:我国外交人员在公共场合不主动和美国人握手,当然如果他们主动来握手时,要礼尚往来,不要拒绝。
——摘自《中美较量大写真》
总理的气场是很足的,当年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加分很多啊。
我见的一张彩色照片怎么把周背后的人都处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