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往事的凋零】阿芙乐尔号昨天退役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1:50:00


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 ... e=1&BoardID=190

“阿芙乐尔”号:最后的保卫战

  俄“去苏联化”风波再起

  军舰退役之争,表面上只是在争论这艘百年巨舰是否具有军事地位,背后却反映了俄罗斯“去苏联化”的过程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姚望、费佳发自莫斯科、圣彼得堡

“救救阿芙乐尔!”最近,你会听到俄罗斯共产党这样的呼吁。

  事情源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即将退役,到今年12月1日,军事人员将离别船舰,只留下几位非军方的工作人员:三位清洁工,和六位保安。这是俄罗斯海军司令韦索斯基的决定,也似乎就是这艘传奇之舰最后的命运。而在今年2月,海军副司令斯穆格林还说军舰退役后,仍保留军官和水兵。看来计划快不过变化。

  红色岁月象征

  10月底,圣彼得堡已经是深秋,阴暗的天空压在宽阔的涅瓦河口上,凉飕飕的海风吹入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似乎要把残留在树梢上的叶子都给吹落。

  涅瓦河北岸的河汊内,浅灰色的“阿芙乐尔”号静静地停靠在纳希莫夫海军学校前。

  对于不少到俄游览的中国人而言,到圣彼得堡游玩,不论冬宫、夏宫还是保罗彼得要塞的意义都比不上这艘巡洋舰。因为这艘船的名字太如雷贯耳了。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阿芙乐尔”号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十月革命。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900年下水,沙皇尼古拉二世本人亲临观礼,虽历经百年,但它看上去保养得不错。甲板、船舷、烟囱以及火炮等依然光亮如新。该舰长124米,宽16.8米。在一百多年前,可算得上庞然大物。高高矗立于舰桥上的三个大烟囱,体现着老式舰船的特征。

  从岸上有舷梯连接上船,船首的152毫米口径大炮格外引人注目,只见这门炮炮口指向对岸冬宫的方向,在灰暗的天空映衬下显得如此沉静。一块铜牌上写着:“十月革命时,攻打冬宫的炮弹就是从这门主炮发射的。”

  就是这门炮了!

  1917年11月7日,按照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水兵们将“阿芙乐尔”号开到尼古拉耶夫桥。10时,列宁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起草了《告俄国公民书》,通过“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向全国广播。21点45分,“阿芙乐尔”号按照革命军事委员会指令,打出了一发空弹,“轰”的一声,这就是信号。起义官兵和赤卫队立即向冬宫发起进攻。临时政府被逮捕。江山就此变色。后世有历史学家考证,进攻冬宫之役并不激烈,守卫冬宫的士官生们并未顽强抵抗。不过这并不妨碍“阿芙乐尔”就此扬名立万。

  1923年后这艘军舰成为训练舰,为苏海军培养干部。在卫国战争中,参与了保卫列宁格勒(即圣彼得堡)的战役期间,舰上的9门大炮被拆除,由152名官兵组成“波罗的海舰队独立特种炮兵连”扼守阵地。后来,军舰自沉于港湾中。

  二战后,“阿芙乐尔”被打捞出来。不过,饱经沧桑的巡洋舰已经不能再承担起实际作战任务。

  “为什么只能穿苏联的衣服”

  “它成了象征,苏联的象征。”伊万诺沃第一苏维埃博物馆馆长加琳娜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苏联政权的起点是这艘船,通过授予荣誉来灌输政权合法性,使之成为革命的圣地,供人膜拜。

  经过修整后,1948年它为了革命文物,并作为苏联中央海军博物馆的一个分馆,永久地停泊在涅瓦河畔。

  “阿芙乐尔”号大部分被布置为陈列室。在它的舰舱内陈列着500余件与该舰光荣历史有关的文件和物品:有当年的水兵们使用过的物品,有记载着昔日辉煌的老照片。另外还包括很多枚勋章。其中一枚是1968年授予的、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主题设计的“十月革命”勋章。这些勋章与其被看作是授予这艘冰冷的钢铁之躯,不如说是对政权自身的肯定。

  包括“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内的,分布在苏联境内大大小小的十月革命遗迹们,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熏陶了一代代苏联公民。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

  苏联的公民们受够了苏联的生活。人们希望享受更多的自由,更多的选择:“为什么我们只能穿苏联的衣服?为什么商店里只有苏联制造的食品?为什么我不可以随便看西方的媒体……”

  商业的限制也让老百姓感到不自由。“上世纪80年代,一切都被国家计划决定。生产多少,报怎么样的价格,任何企业的改进都得通过最高领导的批准。”现任进出口公司经理的瓦夏向本报回忆道:“我哪有动力去工作?”

  八十年代末,公开性的提出,使得整个社会开始反思十月革命的后果。

  很多历史书、杂志与节目痛快淋漓地否定着苏联的共产主义价值观。“那个时侯对苏联体制的批判,导致了人民扭转了对以往榜样的看法:如建国英雄列宁变成了红色恐怖的发起者、集中营的创造者、神职人员的杀手、持不同观点的知识分子的镇压者”——这是历史学家加格拉丁所著的《祖国历史:20世纪-21世纪初》中的一段话。

  苏联的爱国精神已经没有那么强的影响力。1991年底的“别罗韦日协定”,使得苏联这艘巨舰沉没了。

  列宁格勒就改名圣彼得堡。幸运的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已经被俄政府移交给纳希莫夫海军学校。这所学校还是保持了它原来的展览状况,不过意义下降了很多。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十月革命没有了,那一声炮响意义何在?

  “阿芙乐尔”号继续停靠在涅瓦河畔,继续充当着景点。

  但名舰毕竟是名舰。

  随着中俄之间旅游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这条船前,回忆那一声传到中国的炮响。

  俄罗斯的新贵们也打上了这艘船的主意。俄罗斯财阀普罗霍罗夫去年夏季曾在阿芙乐尔举办晚会。晚会来宾在军舰上彻夜饮酒狂欢。来宾中包括了俄罗斯政府高官、工商巨头和文化艺术界名人。

  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名舰上的派对也许才更有情调。

  “去苏联化”进行时

  俄海军舰队的首脑决定“阿芙乐尔”号地位时,也是俄共发出抗议呼声时。虽然表面上只是争论这艘巡洋舰是否具有军事地位,背后却反映了俄罗斯“去苏联化”的过程。

  确切而言,对于苏联的纪念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对苏联疆域的怀念;其二则是从意识形态角度,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怀念。争论主要围绕第二点展开。

  刚独立的俄罗斯民主派们尽量和苏联拉开距离。他们通过媒体与其他国家资源(如教科书)推广新的生活方式:倾向欧洲,否定苏联。

  《祖国历史:20世纪-21世纪初》说:“刚刚告别苏联的公民,在极端民主派媒体的影响下,学习西方国家的体制。人们把它们当作法律和政治生活,社会保障的样板。”

  最怀念苏联时代的是老人家。他们是现在俄罗斯共产党的主要选民。老人家失去了在苏联的生活地位。当时的退休金算很高,而且还有很多补贴,现在相对来说少了。年轻人可以去赚外快,但他们只能靠退休金而已。再加上很多老年人很难以接受私有化的过程。“这个土地是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解放的,我们为了解放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而去奋斗,但为什么现在这块土地属于这个人,那块属于那个人?国家的土地应该是公有的而不是私有的。”库尔斯克的一位老先生如是说。

  “最近我常常想:我们把多么的伟大的国家丢了,这个国家叫做苏联。这是一个又伟大的又独立的国家,它可以不管别人决定自己的政策。当时没有失业,没有恐怖主义,没有民族冲突,人们的交往很容易理解,感情真实。”一位30多岁的俄罗斯人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这段话。

  不过,社会上也有不同的声音。《俄罗斯记者杂志》的一篇文章就认为现在的俄罗斯社会比苏联社会自由得多,国家根本不干涉人们的私人生活,没有老师会管学生的发型,大学毕业之后人家可以随便选工作而不是通过国家分配去别的城市。出国、看外国的杂志、买国外的书、入反对党都可以。这些事实是没办法否定的。

  苏联解体后,十月革命节被改为“和谐和解日”。前几年,俄罗斯节日调整的时候,把11月7日的节日也给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11月4日的民族统一日。

  但俄共等左翼政党和组织仍将每年的这一天作为“十月革命”节进行纪念。在俄共主导下,上世纪90年代,国家杜马通过决议,认为苏联解体的决议是非法的。

  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说:“11月7日对全体俄罗斯人民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日子,应该了解并记住它。” 而和十月革命息息相关的“阿芙乐尔”号去年夏季的派对事件被媒体爆光后,引起了俄共的愤怒和抗议。俄共指责在军舰上开晚会是亵渎神圣的革命历史文物。

  但财阀普罗霍罗夫反驳说,“阿芙乐尔”巡洋舰仅是一件历史文物,这艘军舰早已不是十月革命象征。俄罗斯应对十月革命认真反思。

  俄共:挽救信仰

  其实类似这样的争论还在继续存在着。包括是否应该取消飞机上的红五星,是否应该把列宁墓迁移出红场。诸如此类。

  偶尔也有回潮,让苏联派们激动一阵子。比如,五星又重回了军旗的图案;比如,今年11月7日,莫斯科红场列宁墓又出现了几百米长队等候瞻仰列宁仪容的现象,这是相对于平日久违的场面。但“阿芙乐尔”号最新的命运让俄共失落,他们已经不是当权派,年轻的俄罗斯民众也很少能说清楚11月7日俄罗斯“荣军日” 的含义。

  不过,共产党员们仍然坚决地捍卫着“苏联”,他们通过杜马的讲坛呼吁改变关于“阿芙乐尔”号命运的决定。他们依然在历次行游中高举“十月革命万岁”标语,高喊“我们的祖国是苏联”。

  捍卫“阿芙乐尔”号地位是俄罗斯共产党政治斗争的宿命。而对另一些人则有不同的解读,网友“Морква”在网上留言:“这下好了,关于在‘阿芙乐尔’号开晚会的争论会平息了,吵闹的人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平静地看待这件事,正如第一苏维埃博物馆馆长加琳娜所言,“‘阿芙乐尔’号是一个博物馆,不管地位如何,记录的是一段历史。”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 ... e=1&BoardID=190

“阿芙乐尔”号:最后的保卫战

  俄“去苏联化”风波再起

  军舰退役之争,表面上只是在争论这艘百年巨舰是否具有军事地位,背后却反映了俄罗斯“去苏联化”的过程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姚望、费佳发自莫斯科、圣彼得堡

“救救阿芙乐尔!”最近,你会听到俄罗斯共产党这样的呼吁。

  事情源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即将退役,到今年12月1日,军事人员将离别船舰,只留下几位非军方的工作人员:三位清洁工,和六位保安。这是俄罗斯海军司令韦索斯基的决定,也似乎就是这艘传奇之舰最后的命运。而在今年2月,海军副司令斯穆格林还说军舰退役后,仍保留军官和水兵。看来计划快不过变化。

  红色岁月象征

  10月底,圣彼得堡已经是深秋,阴暗的天空压在宽阔的涅瓦河口上,凉飕飕的海风吹入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似乎要把残留在树梢上的叶子都给吹落。

  涅瓦河北岸的河汊内,浅灰色的“阿芙乐尔”号静静地停靠在纳希莫夫海军学校前。

  对于不少到俄游览的中国人而言,到圣彼得堡游玩,不论冬宫、夏宫还是保罗彼得要塞的意义都比不上这艘巡洋舰。因为这艘船的名字太如雷贯耳了。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阿芙乐尔”号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十月革命。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900年下水,沙皇尼古拉二世本人亲临观礼,虽历经百年,但它看上去保养得不错。甲板、船舷、烟囱以及火炮等依然光亮如新。该舰长124米,宽16.8米。在一百多年前,可算得上庞然大物。高高矗立于舰桥上的三个大烟囱,体现着老式舰船的特征。

  从岸上有舷梯连接上船,船首的152毫米口径大炮格外引人注目,只见这门炮炮口指向对岸冬宫的方向,在灰暗的天空映衬下显得如此沉静。一块铜牌上写着:“十月革命时,攻打冬宫的炮弹就是从这门主炮发射的。”

  就是这门炮了!

  1917年11月7日,按照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水兵们将“阿芙乐尔”号开到尼古拉耶夫桥。10时,列宁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起草了《告俄国公民书》,通过“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向全国广播。21点45分,“阿芙乐尔”号按照革命军事委员会指令,打出了一发空弹,“轰”的一声,这就是信号。起义官兵和赤卫队立即向冬宫发起进攻。临时政府被逮捕。江山就此变色。后世有历史学家考证,进攻冬宫之役并不激烈,守卫冬宫的士官生们并未顽强抵抗。不过这并不妨碍“阿芙乐尔”就此扬名立万。

  1923年后这艘军舰成为训练舰,为苏海军培养干部。在卫国战争中,参与了保卫列宁格勒(即圣彼得堡)的战役期间,舰上的9门大炮被拆除,由152名官兵组成“波罗的海舰队独立特种炮兵连”扼守阵地。后来,军舰自沉于港湾中。

  二战后,“阿芙乐尔”被打捞出来。不过,饱经沧桑的巡洋舰已经不能再承担起实际作战任务。

  “为什么只能穿苏联的衣服”

  “它成了象征,苏联的象征。”伊万诺沃第一苏维埃博物馆馆长加琳娜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苏联政权的起点是这艘船,通过授予荣誉来灌输政权合法性,使之成为革命的圣地,供人膜拜。

  经过修整后,1948年它为了革命文物,并作为苏联中央海军博物馆的一个分馆,永久地停泊在涅瓦河畔。

  “阿芙乐尔”号大部分被布置为陈列室。在它的舰舱内陈列着500余件与该舰光荣历史有关的文件和物品:有当年的水兵们使用过的物品,有记载着昔日辉煌的老照片。另外还包括很多枚勋章。其中一枚是1968年授予的、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主题设计的“十月革命”勋章。这些勋章与其被看作是授予这艘冰冷的钢铁之躯,不如说是对政权自身的肯定。

  包括“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内的,分布在苏联境内大大小小的十月革命遗迹们,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熏陶了一代代苏联公民。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

  苏联的公民们受够了苏联的生活。人们希望享受更多的自由,更多的选择:“为什么我们只能穿苏联的衣服?为什么商店里只有苏联制造的食品?为什么我不可以随便看西方的媒体……”

  商业的限制也让老百姓感到不自由。“上世纪80年代,一切都被国家计划决定。生产多少,报怎么样的价格,任何企业的改进都得通过最高领导的批准。”现任进出口公司经理的瓦夏向本报回忆道:“我哪有动力去工作?”

  八十年代末,公开性的提出,使得整个社会开始反思十月革命的后果。

  很多历史书、杂志与节目痛快淋漓地否定着苏联的共产主义价值观。“那个时侯对苏联体制的批判,导致了人民扭转了对以往榜样的看法:如建国英雄列宁变成了红色恐怖的发起者、集中营的创造者、神职人员的杀手、持不同观点的知识分子的镇压者”——这是历史学家加格拉丁所著的《祖国历史:20世纪-21世纪初》中的一段话。

  苏联的爱国精神已经没有那么强的影响力。1991年底的“别罗韦日协定”,使得苏联这艘巨舰沉没了。

  列宁格勒就改名圣彼得堡。幸运的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已经被俄政府移交给纳希莫夫海军学校。这所学校还是保持了它原来的展览状况,不过意义下降了很多。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十月革命没有了,那一声炮响意义何在?

  “阿芙乐尔”号继续停靠在涅瓦河畔,继续充当着景点。

  但名舰毕竟是名舰。

  随着中俄之间旅游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这条船前,回忆那一声传到中国的炮响。

  俄罗斯的新贵们也打上了这艘船的主意。俄罗斯财阀普罗霍罗夫去年夏季曾在阿芙乐尔举办晚会。晚会来宾在军舰上彻夜饮酒狂欢。来宾中包括了俄罗斯政府高官、工商巨头和文化艺术界名人。

  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名舰上的派对也许才更有情调。

  “去苏联化”进行时

  俄海军舰队的首脑决定“阿芙乐尔”号地位时,也是俄共发出抗议呼声时。虽然表面上只是争论这艘巡洋舰是否具有军事地位,背后却反映了俄罗斯“去苏联化”的过程。

  确切而言,对于苏联的纪念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对苏联疆域的怀念;其二则是从意识形态角度,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怀念。争论主要围绕第二点展开。

  刚独立的俄罗斯民主派们尽量和苏联拉开距离。他们通过媒体与其他国家资源(如教科书)推广新的生活方式:倾向欧洲,否定苏联。

  《祖国历史:20世纪-21世纪初》说:“刚刚告别苏联的公民,在极端民主派媒体的影响下,学习西方国家的体制。人们把它们当作法律和政治生活,社会保障的样板。”

  最怀念苏联时代的是老人家。他们是现在俄罗斯共产党的主要选民。老人家失去了在苏联的生活地位。当时的退休金算很高,而且还有很多补贴,现在相对来说少了。年轻人可以去赚外快,但他们只能靠退休金而已。再加上很多老年人很难以接受私有化的过程。“这个土地是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解放的,我们为了解放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而去奋斗,但为什么现在这块土地属于这个人,那块属于那个人?国家的土地应该是公有的而不是私有的。”库尔斯克的一位老先生如是说。

  “最近我常常想:我们把多么的伟大的国家丢了,这个国家叫做苏联。这是一个又伟大的又独立的国家,它可以不管别人决定自己的政策。当时没有失业,没有恐怖主义,没有民族冲突,人们的交往很容易理解,感情真实。”一位30多岁的俄罗斯人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这段话。

  不过,社会上也有不同的声音。《俄罗斯记者杂志》的一篇文章就认为现在的俄罗斯社会比苏联社会自由得多,国家根本不干涉人们的私人生活,没有老师会管学生的发型,大学毕业之后人家可以随便选工作而不是通过国家分配去别的城市。出国、看外国的杂志、买国外的书、入反对党都可以。这些事实是没办法否定的。

  苏联解体后,十月革命节被改为“和谐和解日”。前几年,俄罗斯节日调整的时候,把11月7日的节日也给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11月4日的民族统一日。

  但俄共等左翼政党和组织仍将每年的这一天作为“十月革命”节进行纪念。在俄共主导下,上世纪90年代,国家杜马通过决议,认为苏联解体的决议是非法的。

  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说:“11月7日对全体俄罗斯人民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日子,应该了解并记住它。” 而和十月革命息息相关的“阿芙乐尔”号去年夏季的派对事件被媒体爆光后,引起了俄共的愤怒和抗议。俄共指责在军舰上开晚会是亵渎神圣的革命历史文物。

  但财阀普罗霍罗夫反驳说,“阿芙乐尔”巡洋舰仅是一件历史文物,这艘军舰早已不是十月革命象征。俄罗斯应对十月革命认真反思。

  俄共:挽救信仰

  其实类似这样的争论还在继续存在着。包括是否应该取消飞机上的红五星,是否应该把列宁墓迁移出红场。诸如此类。

  偶尔也有回潮,让苏联派们激动一阵子。比如,五星又重回了军旗的图案;比如,今年11月7日,莫斯科红场列宁墓又出现了几百米长队等候瞻仰列宁仪容的现象,这是相对于平日久违的场面。但“阿芙乐尔”号最新的命运让俄共失落,他们已经不是当权派,年轻的俄罗斯民众也很少能说清楚11月7日俄罗斯“荣军日” 的含义。

  不过,共产党员们仍然坚决地捍卫着“苏联”,他们通过杜马的讲坛呼吁改变关于“阿芙乐尔”号命运的决定。他们依然在历次行游中高举“十月革命万岁”标语,高喊“我们的祖国是苏联”。

  捍卫“阿芙乐尔”号地位是俄罗斯共产党政治斗争的宿命。而对另一些人则有不同的解读,网友“Морква”在网上留言:“这下好了,关于在‘阿芙乐尔’号开晚会的争论会平息了,吵闹的人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平静地看待这件事,正如第一苏维埃博物馆馆长加琳娜所言,“‘阿芙乐尔’号是一个博物馆,不管地位如何,记录的是一段历史。”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想当年一声炮响送来马列主义的船啊。


军人全部下船,转交给海军博物馆了。前几天海博的105济南舰也是一样,最后一名军人转业,离开了军舰。



军人全部下船,转交给海军博物馆了。前几天海博的105济南舰也是一样,最后一名军人转业,离开了军舰。

che 发表于 2010-12-2 23:43
哦,那么说在这之前,海博里的105舰依然有官兵在上面服役啊。
毛子就这么堕落下去吧,等想起斯拉夫的意思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俄共没前途了啊
一个时代的象征 啊
俄罗斯参加过对马海战的舰艇幸存下来得也没有多少了……
中国没有名舰呀
uiopuiop 发表于 2010-12-3 09:51
105“济南”号导弹驱逐舰就是呀!
还有名艇,攻击核潜艇401艇
=Enterprise= 发表于 2010-12-3 01:29
请问斯拉夫对于毛子来说是什么意思啊?
毛子不需要大海军,但需要对历史的传承和尊重吧
一代名舰啊。。。。
回复 12# 嘘嘘巡洋舰

斯拉夫这个称呼的来源是德文里奴隶的意思
值得思考的一件事情.
=Enterprise= 发表于 2010-12-3 19:59
恩,字面上看是这个意思,那对毛子有什么特殊含义?老兄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毛子,巴尔干很多民族称为泛斯拉夫民族,泛斯拉夫语系。是否和这些表亲民族的分崩离析有关呢?
回复 9# uiopuiop


    很多啊!
   比如 中山舰
        重庆舰
        还有等等。。。
回复 12# 嘘嘘巡洋舰


    斯拉夫是名族的名称,就像汉族一样。
退役退役吧,关中国毛事情
嘘嘘巡洋舰 发表于 2010-12-3 20:14


   同学,语文课要好好上……
  当俄罗斯人民抛弃曾经的坚定信仰,投入西方虚情假意的怀抱的时候,俄罗斯的衰败也就不可避免,成为西方的“奴隶”指日可待。还好,普京大统领一声炮响,掀起了俄罗斯对社会主义的重新并公平的认识,带来了俄罗斯的初步复苏……
明如日月 发表于 2010-12-3 22:42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nightpiano 发表于 2010-12-3 23:36

啥时候TG成毛子皮上的毛了。。。。。
阿芙乐尔舰炮打冬宫的事情,目前对中国的政治意义,其实的确比对毛子的政治意义要大……尽管历史上阿芙乐尔舰根本就没有炮打冬宫,只是放了信号炮……真正的炮击是从彼得保罗要塞里用很小很小的炮打的……
毛子不要的话,拖到土鳖这来当主题公园吧,毕竟还是个一战的文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