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提问,为什么我国70年代初发射了返回式卫星,却到80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6 14:31:29


按说卫星能绕地球N圈,不存在射程问题,把卫星换成和谐蛋不就是洲际弹道导弹了么?怎么中国的洲际火箭到80年代才首次试射?

按说卫星能绕地球N圈,不存在射程问题,把卫星换成和谐蛋不就是洲际弹道导弹了么?怎么中国的洲际火箭到80年代才首次试射?
是首次全程试射吧


呵呵,印度有洲际导弹吗?朝鲜有吗?以色列有吗?导弹与火箭卫星只是“约等于”而不是“全等于”。
照这样理解,东风-31根本不用为射程问题担忧了,还分什么8000公里和9000公里,早应该是无限远的射程。能射卫星的国家都可以拥有无限远的洲际导弹了。

呵呵,印度有洲际导弹吗?朝鲜有吗?以色列有吗?导弹与火箭卫星只是“约等于”而不是“全等于”。
照这样理解,东风-31根本不用为射程问题担忧了,还分什么8000公里和9000公里,早应该是无限远的射程。能射卫星的国家都可以拥有无限远的洲际导弹了。
楼上说的对
火箭和导弹技术相同不假,但是区别还是很大的
主要还是投射重量的问题
东风五号的投射重量在当时已经不算小了
一般的卫星不返回地球,要当导弹弹头用,那就是返回式卫星了,返回式卫星与洲际导弹弹头的重返大气层方式不同,返回式卫星的误差都是以几十公里计,返回式卫星比一般的小卫星结构复杂,重量要大得多,要发射返回式卫星运载火箭也要达到洲际导弹的级别,我国当年发射返回式卫星用的就是东风5洲际导弹(改称长征2)

所以你说的方法根本不可行
DF31要陆上机动,射程被体积限死了,但DF5这种液体燃料的导弹体积比最开始的CZ1/CZ2运载火箭还是要大得多的,显然体积不是制约因素,而当时的返回式卫星重量有1800公斤,运载能力应该也不是问题,还是无法理解中国洲际导弹试射为何拖了这么久


东风5导弹1965年开始研制,1971年9月10日首次试射,1980年5月18日进行飞向太平洋的最大射程试验(9070公里),这样的射程足以覆盖苏联全境,却够不着美国.
东风5导弹和长征2/2C火箭完全是一回事,第一批制造的东风5导弹发射位卫星时被称为长征2火箭,第二批制造的东风5导弹发射卫星时被称为长征2C火箭
风暴1号是上海仿制东风5的产品,并压缩了第二级发动机的设计余量,结果第一次发射卫星因二级发动机推力不足失败,后决定采用与东风5相同的第二级发动机,两者参数趋于一致.1981年成功进行一箭三星后,风暴1便被取消了.
以下是东风5定型前的26次发射纪录
1971年9月10日:低弹道飞行,落点偏远565公里
1972年8月10日:发射模拟卫星,失败 (风暴1)
1973年4月8日:低弹道飞行,失败
1973年9月18日:发射卫星,失败 (风暴1)
1974年7月14日:发射卫星,失败 (风暴1)
1974年11月5日:发射返回式卫星,失败
1975年7月26日:发射卫星,成功 (风暴1)
1975年11月26日:发射返回式卫星,成功
1975年12月16日:发射卫星,成功 (风暴1)
1976年8月30日:发射卫星,成功 (风暴1)
1976年11月10日:发射卫星,失败 (风暴1)
1976年12月7日:发射返回式卫星,成功
1977年9月14日:低弹道飞行,成功 (风暴1)
1978年1月26日:发射返回式卫星,成功
1978年4月13日:低弹道飞行,成功 (风暴1)
1978年10月5日:低弹道飞行,成功
1979年1月7日:高弹道飞行,成功
1979年4月5日:低弹道飞行,成功
1979年7月15日:高弹道飞行,成功
1979年7月28日:一箭三星,失败 (风暴1)
1979年10月:抬高型低弹道飞行,成功
1979年11月26日:低弹道飞行,氧化剂提前耗尽
1980年5月18日:飞向太平洋,成功
1980年5月21日:飞向太平洋,落点偏近约1400公里
1981年9月20日:一箭三星,成功 (风暴1)
1981年12月7日:高弹道飞行,成功

东风5导弹1965年开始研制,1971年9月10日首次试射,1980年5月18日进行飞向太平洋的最大射程试验(9070公里),这样的射程足以覆盖苏联全境,却够不着美国.
东风5导弹和长征2/2C火箭完全是一回事,第一批制造的东风5导弹发射位卫星时被称为长征2火箭,第二批制造的东风5导弹发射卫星时被称为长征2C火箭
风暴1号是上海仿制东风5的产品,并压缩了第二级发动机的设计余量,结果第一次发射卫星因二级发动机推力不足失败,后决定采用与东风5相同的第二级发动机,两者参数趋于一致.1981年成功进行一箭三星后,风暴1便被取消了.
以下是东风5定型前的26次发射纪录
1971年9月10日:低弹道飞行,落点偏远565公里
1972年8月10日:发射模拟卫星,失败 (风暴1)
1973年4月8日:低弹道飞行,失败
1973年9月18日:发射卫星,失败 (风暴1)
1974年7月14日:发射卫星,失败 (风暴1)
1974年11月5日:发射返回式卫星,失败
1975年7月26日:发射卫星,成功 (风暴1)
1975年11月26日:发射返回式卫星,成功
1975年12月16日:发射卫星,成功 (风暴1)
1976年8月30日:发射卫星,成功 (风暴1)
1976年11月10日:发射卫星,失败 (风暴1)
1976年12月7日:发射返回式卫星,成功
1977年9月14日:低弹道飞行,成功 (风暴1)
1978年1月26日:发射返回式卫星,成功
1978年4月13日:低弹道飞行,成功 (风暴1)
1978年10月5日:低弹道飞行,成功
1979年1月7日:高弹道飞行,成功
1979年4月5日:低弹道飞行,成功
1979年7月15日:高弹道飞行,成功
1979年7月28日:一箭三星,失败 (风暴1)
1979年10月:抬高型低弹道飞行,成功
1979年11月26日:低弹道飞行,氧化剂提前耗尽
1980年5月18日:飞向太平洋,成功
1980年5月21日:飞向太平洋,落点偏近约1400公里
1981年9月20日:一箭三星,成功 (风暴1)
1981年12月7日:高弹道飞行,成功


东风5原计划1973年部署.然而由于1971年9月10日和1973年4月8日两次发射失败(东风5的上海版仿制品风暴1于1972年8月10日和1973年9月18日两次发射均失败),1973年10月国家批准东风5推迟部署,原先一步到位研制真正洲际导弹的计划被分成了两步,先研制缩水版洲际导弹.此后又经过多次本土试验,直到1980年5月18日才成功进行了首次全程试验(9070公里,飞向太平洋),1986年设计定型,

我国直到1993年才研制出真正的洲际导弹:http://lt.cjdby.net/viewthread.p ... p;extra=&page=1

东风5原计划1973年部署.然而由于1971年9月10日和1973年4月8日两次发射失败(东风5的上海版仿制品风暴1于1972年8月10日和1973年9月18日两次发射均失败),1973年10月国家批准东风5推迟部署,原先一步到位研制真正洲际导弹的计划被分成了两步,先研制缩水版洲际导弹.此后又经过多次本土试验,直到1980年5月18日才成功进行了首次全程试验(9070公里,飞向太平洋),1986年设计定型,

我国直到1993年才研制出真正的洲际导弹:http://lt.cjdby.net/viewthread.p ... p;extra=&page=1
进行过洲际导弹全程试射的国家好像美 中,苏联不知道。
前苏联当然做过全射程试验,靶区都跑到南半球了。


长征一号就是东风五

返回式卫星的大气层再入和ICBM的弹头再入还是差别很大的

长征一号就是东风五

返回式卫星的大气层再入和ICBM的弹头再入还是差别很大的
谁能科谱下主要区别在哪?
以上说错方向了,洲际导弹的全程试验中国境内完成不了,只能打到太平洋,但是80年之前中国的导弹驱逐舰还没成熟,直升机上舰还没有成功,这样就没办法快速回收和保护弹头。就算是80年全程试验的时候,旅大级驱逐舰也是没有带导弹远航的,够呛!这个史实大家可以多看看关于旅大级驱逐舰的文章。
LS说的是大实话

其实全程试验的战略意义更大一些了,貌似现在TG都不打全程试验了
重剑无锋 发表于 2010-10-12 18:10


    长征一号是东风四
长征二号才是东风五


楼主,载荷不一样,东方红一号才一百多公斤,可以用DF4发射。

TG当时核弹的小型化只能做出一吨以上的,要想打到洲际就必须开发更强大的DF5。

据梁思礼回忆,文革也一定程度上耽误了DF5的开发。

楼主,载荷不一样,东方红一号才一百多公斤,可以用DF4发射。

TG当时核弹的小型化只能做出一吨以上的,要想打到洲际就必须开发更强大的DF5。

据梁思礼回忆,文革也一定程度上耽误了DF5的开发。
回复 15# xinzhoujie


原来如此,长知识了,谢谢。
第一次了解详情
马背上的共和国 发表于 2010-10-12 14:22
根据国际公约(具体叫什么给忘了,很久以前看过的),不能使洲际导弹的弹头进入绕地轨道,成为轨道武器(即使是飞行不满一周也不允许),否则洲际导弹根本没有射程一说,完全可以成为长期在轨的轨道炸弹,或者是轨道轰炸机。

一般的卫星不返回地球,要当导弹弹头用,那就是返回式卫星了,返回式卫星与洲际导弹弹头的重返大气层方式不同, ...
网络启智 发表于 2010-10-12 16:11

返回式卫星的返回精度是由需求决定的,如果是弹头,提高精度并不难,苏联曾开发过绕地飞行不满一周的卫星式洲际导弹,精度也不算太差(跟当时的导弹比),后来国际公约就禁止了。
另外,发射卫星可比发射同样重量的洲际导弹弹头所需的火箭小,要不然苏联当初也不会为了增加射程开发卫星式洲际导弹了。
一般的卫星不返回地球,要当导弹弹头用,那就是返回式卫星了,返回式卫星与洲际导弹弹头的重返大气层方式不同, ...
网络启智 发表于 2010-10-12 16:11

返回式卫星的返回精度是由需求决定的,如果是弹头,提高精度并不难,苏联曾开发过绕地飞行不满一周的卫星式洲际导弹,精度也不算太差(跟当时的导弹比),后来国际公约就禁止了。
另外,发射卫星可比发射同样重量的洲际导弹弹头所需的火箭小,要不然苏联当初也不会为了增加射程开发卫星式洲际导弹了。
貌似发动机的关机时间很重要
  洲际导弹全程试验要求的条件太多了,051、远望都是为洲际导弹全程试验配套的项目,此外还有补给舰、远洋拖轮、舰载直升机,国际关系也是制约因素之一,80年编队出去前还和友好国家打了招呼,一旦船在海上坏了修不好,可以到友好国家的港口停靠修理。
记得是当年这些测量船的里面的设备都没有全部搞出来,所以光有弹,还不能玩全程试验。
发射卫星怎么说都是个民用的东东,所以怎么搞都可以。
但试射洲际导弹就不同了,一旦试射,就会让外界形成一个受威胁的借口。
大家都知道山姆大叔是中山狼,但其实北极熊也是吃人的。
所以,发射卫星可以有优哉游哉,一边发展一边试验。
一旦试射洲际导弹,那就是必须达到战备水平。
你发射卫星人家可能不理你。
但你试射洲际导弹之后,你就得随时准备人家来打你炸你,而你必须有还手的能力。
这个差别才是先发射卫星后试射洲际导弹的真正原因。
中国当时为了组建远洋测量和护航特混舰队,花了很长时间,那时候远望1、2号,国产驱逐舰都是在那时候搞出来的
会不会跟制导系统有关系?卫星发射,下面又是船又是站,可以测控调整,而且早期卫星打漂个几十公里无所谓,只要别栽回来就行。返回的时候也是一大堆雷达、测控站跟着,落到国内就基本算胜利:D。可导弹则不同,飞出去就全靠自己了,惯导、星导不过关就不要想实用化了。而且落点要求远比卫星高的多,还不能做末端测控。我想这些方面应该属于比打一个广播台卫星更难的地方。

如果能在美国西海岸建几个测控站随时听用,洲际导弹的研制难度肯定会小很多。;P
DF31要陆上机动,射程被体积限死了,但DF5这种液体燃料的导弹体积比最开始的CZ1/CZ2运载火箭还是要大得多的,显然体积不是制约因素,而当时的返回式卫星重量有1800公斤,运载能力应该也不是问题,还是无法理解中国洲际导弹试射为何拖了这么久
============================
我倾向于配套设施没完成。远望号首次远航貌似在76年,用了三年左右才找到合适靶场并完成测绘工作。
弹头的再入速度远高于返回式卫星,其热防护实验用风洞比实验返回式卫星更高标准。


把我在26楼的说法简单化,就是政治因素决定先打卫星再打导弹。

把我在26楼的说法简单化,就是政治因素决定先打卫星再打导弹。
开始的时候靶场选的不是南太平洋而是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