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155毫米自行火炮划代综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19:13:05


原文摘录自NAAS93期,原创内容,著作权所有,山寨仿冒必究!


战后155毫米自行火炮划代简述



  155毫米口径火炮是西方国家陆军的主用大口径压制火炮,也是两次北约弹道协议中规定弹药必须能够通用的火炮。为此,西方各国对这一口径火炮——特别是能伴随机械化部队作战的155毫米自行火炮倍加关注,许多新技术的试验和应用也首先考虑这一火炮系统。155毫米自行火炮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二战结束后经过60年不断发展进步,形成了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的庞大火炮家族。如果从技术演进和使用需求两方面综合考虑,战后至今研制的这些155毫米自行火炮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代产品。
        
  第一代155毫米自行火炮的典型代表就是美国的M109。二战时各国装备的大口径自行火炮普遍由坦克底盘和牵引火炮简单组合构成敞开战斗室设计,火炮射界狭小、高大笨重、不能空运、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核、生、化三防条件下的作战需求。为此,美国从50年代初开始研制一种全新的155毫米自行火炮。1963年7月定型量产的M109式155毫米自行火炮率先采用了优化设计的自行火炮专用底盘,通过封闭式回转炮塔搭载一门M126型23倍口径火炮身管。M109后置战斗室、全封闭炮塔的布局开创了战后大口径自行火炮最经典的结构形式,M109自行火炮改进型号繁多,60年代装备到几乎所有北约成员国陆军,成为那一时期西方标准155毫米自行火炮。
      
  除上述特点外,以M109为代表的第一代155毫米自行火炮还采用铝合金装甲减轻结构重量,火炮操作方式以液压助力的人工操作为主,仅装有简单的液压辅助推弹装置,火炮射击装填主要由炮手完成,只能达到3发/分的最大射速和1发/分的持续射速。第一代155毫米自行火炮尚不具备火控系统概念,仅有传统的光学、机械瞄准装置,作战流程与牵引火炮没有明显差别。从1966年开始,美国用北约制式的新型39倍口径M185式身管代替老式炮身,使改进后的M109A1自行火炮最大射程从由14600米增加到18100米,之后一直到M109A5的众多改型(包括其他使用国自行更换国产39倍口径身管的改进型号)主要围绕火力相关部分进行优化,从而在主要火力性能上达到了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标准。
      
  第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研制开始于60年代后期,这时第一次北约弹道协定标准已经为西方各国普遍接受,符合这一标准的各种牵引155毫米火炮也已基本研制成功,在此基础上,从二战废墟上慢慢恢复元气的英、德、意三个主要北约国家开始联合研制替代M109系列的第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SP70。SP70的研制工作持续到80年代初,最终因为三个研制国技术标准和使用需求不统一,科研组织结构上重复建设、互相推诿扯皮而归于失败。这种最典型的第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流产导致整个7、80年代,西方各国都在通过升级改进M109的方式,勉力维持自己陆军炮兵部队主战装备的编制规模和技术水平,并最终成就了M109火炮家族的发展壮大。除SP70外,典型的第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还包括:意大利本国研制的“帕尔马利亚”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它是奥托.梅拉拉公司为了外贸出口需要自己单独发展的火炮型号,80年代初研制成功后小批量出口到利比亚、尼日利亚等国;博福斯公司1965年设计定型的Bandkanon 1A式155毫米自行加农炮采用了长身管、全自动装弹等前所未有的先进设计,但是超越时代技术水平的1A式火炮又大、又重、又贵、有复杂,仅生产26门就成产了。而70年代法国研制的AUF1式155毫米自行火炮和日本研制的75式155毫米自行火炮则成功定型并且批量装备本国陆军,成为这一代自行火炮中修成正果的少数代表。
      
  第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最主要的特点是普遍采用了发动机后置,战斗室中置部局底盘。这是由各研制国为了节约成本,降低技术风险直接采用本国主战坦克底盘的“拿来主义”设计风格造成的,不过事实证明,这种部局方式严重限制了火炮战斗性能——尤其是自动装填系统和弹药携带量,因此在后来研制第三代155毫米自行火炮时各国又都回到后置炮塔、战斗室的经典部局上来。在第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上铝合金装甲大行其道,这种设计虽然明显降低了火炮结构重量,但是也削弱了防护性能。在火炮设计上,虽然第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基本都能兼容北约标准弹药体系,发射新型底排榴弹和火箭增程榴弹射程超过30千米,但是炮身长度并不完全一致,出现了40倍(AUF1)、41倍(帕尔马利亚)口径这样特立独行的型号。第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的自动化程度较第一代产品大幅攀升,火炮液压自动操瞄装置具备了自动抬炮、自动瞄准、射击后自动复瞄能功能,通过自动或半自动装填装置实现了重达40千克弹丸的任意角机械装填,使炮手劳动强度大为减轻,火炮射速也较第一代提高了一倍。第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首次拥有了火控系统的完整概念,惯导定位装置、弹道计算机、射击诸元的数码显示和装定器、新型电台等一系列产品让这一代155毫米自行火炮炮兵连射击指挥能力有了飞跃性提高。
      
  从80年代末开始,英、德、法、美等国各自分别开始研制第三代155毫米自行火炮。这一次,欧洲国家终于能够唱主角,90年代中期开始,英国的AS90和德国的PzH 2000这种两种如雷贯耳的第三代155毫米自行火炮相继服役,最终满足了近30年来两国陆军缺少先进155毫米自行火炮的饥渴需求,它们两者之间激烈的外贸竞争也为整个90年代国际自行火炮军贸市场奉献了一出出连台好戏。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在新一代155毫米自行火炮研制却陷于失落,超越时代的“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诞生于冷战末期,冷战结束后生不逢时的它因为不能适应新世纪全球局部战争形式的需求和过分拔高的性能指标带来的搞成本高技术风险而将自己白白葬送。世纪之交是一个155毫米自行火炮技术在全球范围迅速扩散、百花齐放的时代,一贯特立独行的法国开创了车载炮这一155毫米自行火炮新兴技术领域,“凯撒”以其技术风险、成本和性能的完美平衡引来一大批后来者竞相模仿。随着一些中、小国家火炮科研能力的提升,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南非的G6/52、韩国的K9“雷鸣”、日本的99式甚至新加坡这样的弹丸小国都拿出了本国具有三代技术水平的155毫米自行火炮产品。中国也在2005年定型装备了PLZ-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达到了西方90年代后期三代155的先进技术水平。此外,美国的M109A6“游侠”、南非的G6(45倍身管基本型)以及中国的PLZ-45等型号研制时间与其他三代155大体相同,但是性能上并没有全面达到三代标准,因此可以看作是二代半产品。
      
  系统化炮兵是第三代155毫米自行火炮最突出的特点,从这一代开始,155毫米自行火炮后面必须加上“武器系统”这个定语。自行火炮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由前观、侦察、指挥、通信、维修、后勤保障、训练等等各分系统组合成完整的作战体系,而且从火炮研制伊始就已经对系统化炮兵各种配套装备的设计生产进行统筹考虑,打包研制、打包装备。就火力来说,各国研制的第三代155毫米自行火炮已经全面接受第二次北约弹道协议标准,直接采用或选装52倍口径长身管155毫米火炮,火炮最大射程均突破40千米大关,最远已达70千米水平。自动装填系统已经是三代155的标准配置,弹丸均实现了任意角自动装填,部分型号还实现了发射药半自动装填,火炮最大射速超过8发/分,爆发射速3发/15秒甚至更短,模块化发射药也开始替代传统药包装药。三代155都配备有完善和火控、炮控设备,能实现自动解算并装定诸元、自动瞄准射击,可在行进间完成大部分射击准备工作,在无预设阵地情况下,基本都能做到停车30秒后开火射击,而完整的炮兵作战指挥系统则让炮兵营甚至更大的火力打击单位同时对多个目标作战,系统作战效能使前两代155火炮难以望其项背。在防护方面,三代155又开始重新选择高性能钢装甲,防护等级较二代产品提高一级,并且更加注重对布散式反炮兵攻顶武器的防御。三代155底盘均为专门设计,采用前置侧置发动机,后置战斗室的合理布局,动力强劲,野战机动性能优秀,能够伴随陆军其它三代主战装备机动作战。但是,过分追求火力和防护性能也让三代155付出了巨大的重量代价,除“凯撒”等车载炮外,其战斗全重普遍超过40吨,PzH2000甚至达到了56吨的空前水平。
      
  正式因为第三代155毫米火炮庞大的身躯和高昂成本限制了自身装备规模,特别是战略机动性能。进入新世纪以来,各陆军强国开始重新检讨155毫米自行火炮发展模式。随着轻量化、模块化、信息化、无人化等全新设计理念竞相引入,第四代155毫米自行火炮孕育而生。这一次美、德两国走在世界前列,于2008年先后推出了NLOS-C“非瞄准线火炮”和“雷神”炮兵火炮模块的全系统样炮。然而,美国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带来了远比其它国家更复杂多样的战场环境,让陆军迷失了对主战装备性能的真正需求。结果,NLOS-C变成了“十字军战士”之后另一个“大茶几”,只能翻过头来继续走改进M109这一务实稳健路线。德国陆军已经批量装备了三代155中的翘楚PzH 2000,虽然装备量缩水到不足初始计划的三分之一,但是无论资金还是需求短时间内都没有采购下一代155毫米自行火炮的欲望,于是PzH 2000的嫡长子“雷神”自行火炮只能将目光投向波诡云谲的大口径自行火炮外贸市场。反倒是偏安北欧一隅的小国瑞典,凭借着对独立自主国防路线的不懈追求,从90年代初开始酝酿先进155毫米自行火炮研制计划,历经20年发展,在新世纪初成功转型,完成三型样炮跳跃式技术升级,最终诞生了超越三代155技术水平,具备四代155特征的“弓箭手”轮式自行榴弹炮。第一批“弓箭手”自行火炮的量产合同已于2009年仲夏签订完毕,2011年10月,将作为世界上第一种正式装备的四代155进入瑞典皇家陆军服役。
      
  如前所述,第四代155毫米自行火炮具备众多先辈不曾拥有的技术特征。首先是实现了火炮无人化操作,乘员人数缩减到2~3人,且全部集中在车体前部独立装甲保护的战斗-驾驶室内,与弹药系统完全隔离,使安全性能大幅提升。其次不再以长身管、高射速、大携弹量作为对火力性能的极致追求,因为实现了无人化操作,四代155火炮的战斗射速与三代产品基本持平甚至有所降低,但是通过各种先进弹药技术仍然能够满足远射程、高精度、多目标等任务需求,复合材料身管、钛合金炮口制退器、激光点火等等火炮新技术也会在四代155上逐步推广使用。模块化是四代155的另一突出特点,这方面最为完善的“雷神”火炮已经将所有子系统集成在炮塔内部,通过标准座圈和电气接口选择不同安装平台就能满足履带式、轮式自行火炮、要塞炮、岸防炮、舰炮等等五花八门用途需求。最后也是新世纪所有在研武器装备的共同特点——信息化,通过开放式宽带总线架构支撑起的四代155信息作战平台具有图形化人-机交互界面,从而实现了各兵种、各装备之间信息互联互通,为火炮乘员构建起虚拟战场态势图,实现计算机辅助决策下快速制定火力打击方案等前所未有的高级功能。
      
  行文即将结束之时,不能不提的还是美国的M109自行火炮,在NLOS-C下马之后,美国利用其若干成熟技术对M109A6进行大刀阔斧的技术升级,这是自M109诞生以来最全面的技术改进计划,由此产生的M109A6 PIM自行火炮2009年已经完成样炮生产,进入技术测试阶段。通过更换全新底盘(源自“布莱德利”步兵战车底盘技术),彻底解决了老M109跟不上机械化大部队的龟速问题,而完全引自NLOS-C项目的火炮全电伺服技术和信息化火控平台更是让二代半水平的M109A6一跃成为超三代水平的先进火炮装备。未来,除了美军将用这一改造套件升级自己全部老式M109自行火炮外,还将强势进军世界老式155毫米自行火炮升级改造市场,誓死捍卫自己在世界上产量和装备保有量第一155毫米自行火炮的金字招牌。按照美军计划,M109A6 PIM自行火炮将满足2050年前陆军炮兵装备使用需求。届时,M109这个见证了战后155毫米自行火炮完整发展历程的经典装备将以自己“百年老炮”的丰富经历成为继B-52战略轰炸机之后,现代技术兵器发展史上又一个不朽传奇。

原文摘录自NAAS93期,原创内容,著作权所有,山寨仿冒必究!


战后155毫米自行火炮划代简述



  155毫米口径火炮是西方国家陆军的主用大口径压制火炮,也是两次北约弹道协议中规定弹药必须能够通用的火炮。为此,西方各国对这一口径火炮——特别是能伴随机械化部队作战的155毫米自行火炮倍加关注,许多新技术的试验和应用也首先考虑这一火炮系统。155毫米自行火炮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二战结束后经过60年不断发展进步,形成了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的庞大火炮家族。如果从技术演进和使用需求两方面综合考虑,战后至今研制的这些155毫米自行火炮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代产品。
        
  第一代155毫米自行火炮的典型代表就是美国的M109。二战时各国装备的大口径自行火炮普遍由坦克底盘和牵引火炮简单组合构成敞开战斗室设计,火炮射界狭小、高大笨重、不能空运、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核、生、化三防条件下的作战需求。为此,美国从50年代初开始研制一种全新的155毫米自行火炮。1963年7月定型量产的M109式155毫米自行火炮率先采用了优化设计的自行火炮专用底盘,通过封闭式回转炮塔搭载一门M126型23倍口径火炮身管。M109后置战斗室、全封闭炮塔的布局开创了战后大口径自行火炮最经典的结构形式,M109自行火炮改进型号繁多,60年代装备到几乎所有北约成员国陆军,成为那一时期西方标准155毫米自行火炮。
      
  除上述特点外,以M109为代表的第一代155毫米自行火炮还采用铝合金装甲减轻结构重量,火炮操作方式以液压助力的人工操作为主,仅装有简单的液压辅助推弹装置,火炮射击装填主要由炮手完成,只能达到3发/分的最大射速和1发/分的持续射速。第一代155毫米自行火炮尚不具备火控系统概念,仅有传统的光学、机械瞄准装置,作战流程与牵引火炮没有明显差别。从1966年开始,美国用北约制式的新型39倍口径M185式身管代替老式炮身,使改进后的M109A1自行火炮最大射程从由14600米增加到18100米,之后一直到M109A5的众多改型(包括其他使用国自行更换国产39倍口径身管的改进型号)主要围绕火力相关部分进行优化,从而在主要火力性能上达到了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标准。
      
  第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研制开始于60年代后期,这时第一次北约弹道协定标准已经为西方各国普遍接受,符合这一标准的各种牵引155毫米火炮也已基本研制成功,在此基础上,从二战废墟上慢慢恢复元气的英、德、意三个主要北约国家开始联合研制替代M109系列的第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SP70。SP70的研制工作持续到80年代初,最终因为三个研制国技术标准和使用需求不统一,科研组织结构上重复建设、互相推诿扯皮而归于失败。这种最典型的第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流产导致整个7、80年代,西方各国都在通过升级改进M109的方式,勉力维持自己陆军炮兵部队主战装备的编制规模和技术水平,并最终成就了M109火炮家族的发展壮大。除SP70外,典型的第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还包括:意大利本国研制的“帕尔马利亚”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它是奥托.梅拉拉公司为了外贸出口需要自己单独发展的火炮型号,80年代初研制成功后小批量出口到利比亚、尼日利亚等国;博福斯公司1965年设计定型的Bandkanon 1A式155毫米自行加农炮采用了长身管、全自动装弹等前所未有的先进设计,但是超越时代技术水平的1A式火炮又大、又重、又贵、有复杂,仅生产26门就成产了。而70年代法国研制的AUF1式155毫米自行火炮和日本研制的75式155毫米自行火炮则成功定型并且批量装备本国陆军,成为这一代自行火炮中修成正果的少数代表。
      
  第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最主要的特点是普遍采用了发动机后置,战斗室中置部局底盘。这是由各研制国为了节约成本,降低技术风险直接采用本国主战坦克底盘的“拿来主义”设计风格造成的,不过事实证明,这种部局方式严重限制了火炮战斗性能——尤其是自动装填系统和弹药携带量,因此在后来研制第三代155毫米自行火炮时各国又都回到后置炮塔、战斗室的经典部局上来。在第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上铝合金装甲大行其道,这种设计虽然明显降低了火炮结构重量,但是也削弱了防护性能。在火炮设计上,虽然第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基本都能兼容北约标准弹药体系,发射新型底排榴弹和火箭增程榴弹射程超过30千米,但是炮身长度并不完全一致,出现了40倍(AUF1)、41倍(帕尔马利亚)口径这样特立独行的型号。第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的自动化程度较第一代产品大幅攀升,火炮液压自动操瞄装置具备了自动抬炮、自动瞄准、射击后自动复瞄能功能,通过自动或半自动装填装置实现了重达40千克弹丸的任意角机械装填,使炮手劳动强度大为减轻,火炮射速也较第一代提高了一倍。第二代155毫米自行火炮首次拥有了火控系统的完整概念,惯导定位装置、弹道计算机、射击诸元的数码显示和装定器、新型电台等一系列产品让这一代155毫米自行火炮炮兵连射击指挥能力有了飞跃性提高。
      
  从80年代末开始,英、德、法、美等国各自分别开始研制第三代155毫米自行火炮。这一次,欧洲国家终于能够唱主角,90年代中期开始,英国的AS90和德国的PzH 2000这种两种如雷贯耳的第三代155毫米自行火炮相继服役,最终满足了近30年来两国陆军缺少先进155毫米自行火炮的饥渴需求,它们两者之间激烈的外贸竞争也为整个90年代国际自行火炮军贸市场奉献了一出出连台好戏。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在新一代155毫米自行火炮研制却陷于失落,超越时代的“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诞生于冷战末期,冷战结束后生不逢时的它因为不能适应新世纪全球局部战争形式的需求和过分拔高的性能指标带来的搞成本高技术风险而将自己白白葬送。世纪之交是一个155毫米自行火炮技术在全球范围迅速扩散、百花齐放的时代,一贯特立独行的法国开创了车载炮这一155毫米自行火炮新兴技术领域,“凯撒”以其技术风险、成本和性能的完美平衡引来一大批后来者竞相模仿。随着一些中、小国家火炮科研能力的提升,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南非的G6/52、韩国的K9“雷鸣”、日本的99式甚至新加坡这样的弹丸小国都拿出了本国具有三代技术水平的155毫米自行火炮产品。中国也在2005年定型装备了PLZ-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达到了西方90年代后期三代155的先进技术水平。此外,美国的M109A6“游侠”、南非的G6(45倍身管基本型)以及中国的PLZ-45等型号研制时间与其他三代155大体相同,但是性能上并没有全面达到三代标准,因此可以看作是二代半产品。
      
  系统化炮兵是第三代155毫米自行火炮最突出的特点,从这一代开始,155毫米自行火炮后面必须加上“武器系统”这个定语。自行火炮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由前观、侦察、指挥、通信、维修、后勤保障、训练等等各分系统组合成完整的作战体系,而且从火炮研制伊始就已经对系统化炮兵各种配套装备的设计生产进行统筹考虑,打包研制、打包装备。就火力来说,各国研制的第三代155毫米自行火炮已经全面接受第二次北约弹道协议标准,直接采用或选装52倍口径长身管155毫米火炮,火炮最大射程均突破40千米大关,最远已达70千米水平。自动装填系统已经是三代155的标准配置,弹丸均实现了任意角自动装填,部分型号还实现了发射药半自动装填,火炮最大射速超过8发/分,爆发射速3发/15秒甚至更短,模块化发射药也开始替代传统药包装药。三代155都配备有完善和火控、炮控设备,能实现自动解算并装定诸元、自动瞄准射击,可在行进间完成大部分射击准备工作,在无预设阵地情况下,基本都能做到停车30秒后开火射击,而完整的炮兵作战指挥系统则让炮兵营甚至更大的火力打击单位同时对多个目标作战,系统作战效能使前两代155火炮难以望其项背。在防护方面,三代155又开始重新选择高性能钢装甲,防护等级较二代产品提高一级,并且更加注重对布散式反炮兵攻顶武器的防御。三代155底盘均为专门设计,采用前置侧置发动机,后置战斗室的合理布局,动力强劲,野战机动性能优秀,能够伴随陆军其它三代主战装备机动作战。但是,过分追求火力和防护性能也让三代155付出了巨大的重量代价,除“凯撒”等车载炮外,其战斗全重普遍超过40吨,PzH2000甚至达到了56吨的空前水平。
      
  正式因为第三代155毫米火炮庞大的身躯和高昂成本限制了自身装备规模,特别是战略机动性能。进入新世纪以来,各陆军强国开始重新检讨155毫米自行火炮发展模式。随着轻量化、模块化、信息化、无人化等全新设计理念竞相引入,第四代155毫米自行火炮孕育而生。这一次美、德两国走在世界前列,于2008年先后推出了NLOS-C“非瞄准线火炮”和“雷神”炮兵火炮模块的全系统样炮。然而,美国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带来了远比其它国家更复杂多样的战场环境,让陆军迷失了对主战装备性能的真正需求。结果,NLOS-C变成了“十字军战士”之后另一个“大茶几”,只能翻过头来继续走改进M109这一务实稳健路线。德国陆军已经批量装备了三代155中的翘楚PzH 2000,虽然装备量缩水到不足初始计划的三分之一,但是无论资金还是需求短时间内都没有采购下一代155毫米自行火炮的欲望,于是PzH 2000的嫡长子“雷神”自行火炮只能将目光投向波诡云谲的大口径自行火炮外贸市场。反倒是偏安北欧一隅的小国瑞典,凭借着对独立自主国防路线的不懈追求,从90年代初开始酝酿先进155毫米自行火炮研制计划,历经20年发展,在新世纪初成功转型,完成三型样炮跳跃式技术升级,最终诞生了超越三代155技术水平,具备四代155特征的“弓箭手”轮式自行榴弹炮。第一批“弓箭手”自行火炮的量产合同已于2009年仲夏签订完毕,2011年10月,将作为世界上第一种正式装备的四代155进入瑞典皇家陆军服役。
      
  如前所述,第四代155毫米自行火炮具备众多先辈不曾拥有的技术特征。首先是实现了火炮无人化操作,乘员人数缩减到2~3人,且全部集中在车体前部独立装甲保护的战斗-驾驶室内,与弹药系统完全隔离,使安全性能大幅提升。其次不再以长身管、高射速、大携弹量作为对火力性能的极致追求,因为实现了无人化操作,四代155火炮的战斗射速与三代产品基本持平甚至有所降低,但是通过各种先进弹药技术仍然能够满足远射程、高精度、多目标等任务需求,复合材料身管、钛合金炮口制退器、激光点火等等火炮新技术也会在四代155上逐步推广使用。模块化是四代155的另一突出特点,这方面最为完善的“雷神”火炮已经将所有子系统集成在炮塔内部,通过标准座圈和电气接口选择不同安装平台就能满足履带式、轮式自行火炮、要塞炮、岸防炮、舰炮等等五花八门用途需求。最后也是新世纪所有在研武器装备的共同特点——信息化,通过开放式宽带总线架构支撑起的四代155信息作战平台具有图形化人-机交互界面,从而实现了各兵种、各装备之间信息互联互通,为火炮乘员构建起虚拟战场态势图,实现计算机辅助决策下快速制定火力打击方案等前所未有的高级功能。
      
  行文即将结束之时,不能不提的还是美国的M109自行火炮,在NLOS-C下马之后,美国利用其若干成熟技术对M109A6进行大刀阔斧的技术升级,这是自M109诞生以来最全面的技术改进计划,由此产生的M109A6 PIM自行火炮2009年已经完成样炮生产,进入技术测试阶段。通过更换全新底盘(源自“布莱德利”步兵战车底盘技术),彻底解决了老M109跟不上机械化大部队的龟速问题,而完全引自NLOS-C项目的火炮全电伺服技术和信息化火控平台更是让二代半水平的M109A6一跃成为超三代水平的先进火炮装备。未来,除了美军将用这一改造套件升级自己全部老式M109自行火炮外,还将强势进军世界老式155毫米自行火炮升级改造市场,誓死捍卫自己在世界上产量和装备保有量第一155毫米自行火炮的金字招牌。按照美军计划,M109A6 PIM自行火炮将满足2050年前陆军炮兵装备使用需求。届时,M109这个见证了战后155毫米自行火炮完整发展历程的经典装备将以自己“百年老炮”的丰富经历成为继B-52战略轰炸机之后,现代技术兵器发展史上又一个不朽传奇。
近距离看炮霸哦。


四代155自行火炮的典型代表,另附一个穿越后的打酱油神物{:jian:}


m109-155mm.jpg

SP70.jpg

26_7498_68b029a891010a9.jpg

Donar_self-propelled_howitzer_KMW_Copyright_001.jpg



M109A6PIM.jpg

四代155自行火炮的典型代表,另附一个穿越后的打酱油神物{:jian:}


m109-155mm.jpg

SP70.jpg

26_7498_68b029a891010a9.jpg

Donar_self-propelled_howitzer_KMW_Copyright_001.jpg



M109A6PIM.jpg
现在评分标准变了,一给就可以升一级。

楼主这个可以升一级了。
顶了然后×精 {:wu:}
科普贴,谢谢[:a15:]
顶炮霸   {:hao:}
M109还真是长鸣
PL05还有后续的么?比如PL10?
M109A6 PIM这么改下来,除了编号,跟以前的原型没多大联系了吧。
  文章很好,帮助排版了。字多,拥挤在一起,网络读者一般不看。
看来,这个大脑袋来头真不小.........

第四代相比第三代来说,作战性能上感觉没有什么质的提高,单独来出来分为四代有点牵强。
大不露的科普文不错:b
一发155炮弹有多少钱?不会是几十万人民币吧
PZH2000 56T、、、、
黑暗梦魇 发表于 2010-10-6 03:37


    你看炮口制退器;P
上次看杂志。。。说雷神是德国佬和通用动力联合研制的???是真的么,炮霸。。。
M109真是经典呀
M109PIM,真是..........
脂砚斋 发表于 2010-10-6 10:29
开玩笑吧,这还得了。

上次看杂志。。。说雷神是德国佬和通用动力联合研制的???是真的么,炮霸。。。
传说中的好人卡 发表于 2010-10-6 17:06


底盘是 通用动力财团欧洲地面系统分部承制的
原型是西班牙圣芭芭拉厂的枪骑兵IFV
上次看杂志。。。说雷神是德国佬和通用动力联合研制的???是真的么,炮霸。。。
传说中的好人卡 发表于 2010-10-6 17:06


底盘是 通用动力财团欧洲地面系统分部承制的
原型是西班牙圣芭芭拉厂的枪骑兵IFV
果然是简述, 这么短就完了?
回复 3# bigblu


    第一个是英国那个?
第一个是M109{:3_82:}
装甲师 发表于 2010-10-6 18:45


    上次还有个说一发手枪弹6块的呢:dizzy: 我说真要是一发6快后勤部的人早骂娘了。
xzclzj 发表于 2010-10-7 08:40


    会不会是去北方射击场挨宰后的阴影……
蹲着茅坑逗蛆玩 发表于 2010-10-7 08:48


    我也不清楚他怎么算出来的6快钱.
xzclzj 发表于 2010-10-7 08:56


    估计是去射击场看到的价格,那里是赚钱的地方。
大布鲁的文章要顶一下
大布鲁的文章要顶一下
装甲师 发表于 2010-10-6 18:45
制导炮弹有可能。
xzclzj 发表于 2010-10-7 08:40
那就要看什么手枪弹了,还有价格翻番的呢。:D
回复 33# 山人256g


    看来要特别指明说 普通54手枪弹之类的才行了,要不挑刺的说,啊,你看ze个,特种麻醉弹 XX元;P

特种弹价格就真的不便宜了吧。
要顶。
话说TB这炮党死忠一定会跟进的吧。
xzclzj 发表于 2010-10-9 00:54
现在弹药的品种和价格都丰富了。不要说麻醉弹,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用来伤人毁物的军用弹药,甚至是某些手枪的普通弹,价格都不便宜呢。:D
山人256g 发表于 2010-10-9 08:29


    我对轻兵器的知识基本为零,只能分辨的出手枪,步枪的区别,连反器材步枪我都要看半天,如果口径大,枪管长我才能肯定下来:D 多谢指教
GIAT公司为法国陆军升级AUF1式自行榴弹炮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04年5月28日报道,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公司(GIAT)已经为法国陆军生产出了第一门改进型AUF1式自行榴弹炮(SPG),其代号为AUF1 TA式榴弹炮。根据订单,GIAT计划到2004年12月交付94门改进型火炮中的18门,2005年和2006年每年交付33门,最后10门于2007年交付。

  法国武器装备总署(DGA)于1999年底与GIAT签订改进合同,合同要求GIAT将AUF1式自行榴弹炮升级成AUF1 TA标准,并将1门样炮升级成采用52倍口径155毫米身管的AUF2标准。为了升级AUF1,陆军某工厂从多方面改进底盘,包括配用新型Mack E9型柴油机,该柴油机采用ENC200自动变速箱。改进后的底盘被送往GIAT下属的布尔日工厂与改进型炮塔进行组装。此次升级还包括安装法国泰勒斯公司的新型“阿特拉斯”(ATLAS)火炮火控系统,以减少武器进入战斗的转换时间,提高目标捕获的精度。

  预计GIAT将升级174门AUF1式榴弹炮:70门升级成AUF2标准,107门升级成AUF1 TA标准。虽然AUF2样炮已经完成,但是由于成本原因,法国陆军至少在短期内将不会进行AUF2的升级。(来源: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
bigblu 发表于 2010-10-6 00:15

请教大布鲁:

我LS贴的法国AUF1的这两款最新改进型———AUF2 和 AUF1 TA 技术水平分别怎样?具体都有什么改进之处?有没有装自动装填系统?

另外,看了3代和4代的介绍,感觉4代在战斗性能上实际上没什么提高之处,研制研制作未来的技术储备足以,花钱装备根本就没这必要。。。
我感觉四代的最大优点在于模块化和通用性.
邪恶地想拿一货船就码上一堆集装箱一般就开打.上了岸后把底盘运过来,炮塔吊过去就跑前边继续干活..
要真这么个便利法长远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