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中日应展开“互信机制”沟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9:42:21
● 邱震海
观海听风

  日本扣押中国渔船事件再次凸现中日钓鱼岛主权争议的敏感,由此也使人再次思考中日在主权争议背景下,未来如何在钓鱼岛海域保持平稳氛围的策略问题。

钓鱼岛问题的激化和质变

  坦率讲,近年中日围绕钓鱼岛主权的争议不但有逐渐激化,同时更有发生质变的迹象。所谓激化,是指日本近年加强了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和警戒力度。所谓质变,是指过去若干年,虽然钓鱼岛争议始终含有战略博弈成分,但其性质基本上属于中日两国的主权争议;但近年,这一问题则逐渐演变成中国崛起背景下,中美日三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博弈的一环。不然,人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日本近年突然加强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和警戒,同时加快包括钓鱼岛在内的25个离岛的“国有化”,并考虑在钓鱼岛驻军和举行演习,模拟从敌国手中夺回具主权争议的岛屿。

  过去若干年,对中国国内民众的保钓情绪,中国官方大都进行谨慎的管理甚至限制。但与此同时的另一个事实则是:钓鱼岛问题并非静态不变的过程,而是正在不断激化和发生质变;中国国内民众情绪有时会推着政府在策略上做出某些日趋强硬的姿态。

  从长期来说,中日关系正在经历两个民族历史上第一次极其艰难而漫长的国家定位和民族心理的调适过程,需要一个基本氛围的稳定来推进和完成这一调适过程。而且客观看,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中日关系一系列结构性问题的最终解决,将有待于中日关系态势的基本完成。因此,钓鱼岛问题的博弈从整体而言,必须服从于这一大局,而不能因钓鱼岛问题的博弈而影响乃至阻碍了中日国家定位和民族心理的调适过程。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钓鱼岛的问题正在发生微妙质变,已经成为在中国崛起背景下日本与中国展开博弈的一个重要筹码。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适度的强硬其实都是这一战略博弈过程的题中之义。只是强硬的程度与中日关系整体调适,其间尺度到底如何拿捏,是一个颇有艺术的问题。

  中日双方都必须看到,无论是中方对钓鱼岛的主权诉求,还是日方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都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日方不可能忽视中方的主权诉求以及中国民众本已高涨、并在新背景下可能继续上升的保钓声浪,不然中日关系大局就会因日方的单方面否认主权争议和强硬警戒措施而持续毒化。同时,中方也不可能完全忽视钓鱼岛目前由日方实际控制的事实。

  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中日钓鱼岛前沿“互信机制”,就不是一个痴人说梦的问题了。钓鱼岛前沿的“互信机制”并不以双方的主权共识为前提,也不以解决主权归属为目标,而是在迈向钓鱼岛问题最终解决的道路上,维持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氛围及其游戏规则,或至少寻求一旦发生冲突后的危机处理机制。一旦这一机制相对确立,则双方在具体做法上都须在一定程度上退回到原来的主权争议的状态,而剥离步步紧逼、事实状态化等战略博弈动作。
钓鱼岛“互信机制”的四大要素
  具体说来,中日双方应通过内部渠道,就以下问题展开私下沟通:

  一、日方不能忽视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诉求;中方也不能对目前日方实际控制钓鱼岛的事实视而不见。

  二、从中日关系大局出发,日方必须在钓鱼岛主权存在争议的客观背景下,对钓鱼岛周边的警戒采取一种中日双方均能认可并达成默契的新形态。

  三、中日就双方在钓鱼岛周边的互动方式达成一些双方认可并达成默契的游戏规则,并严格监管双方人员的有关行动。

  四、中日双方迅速建立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机处理或管理机制,一旦发生冲突立即透过这一机制寻求解决途径。

  上述四个方面,需要中日双方在高层首肯下寻求沟通,客观上需要双方对各自现有立场都作出某些调整。其中技术上最难的是第二点和第三点,亦即日方须部分改变目前对钓鱼岛的警戒方式,而中方也部分控制其保钓船只和渔船的走向。其中包括:日方须认识到,中方对目前由日方实际控制的钓鱼岛宣示主权,是现阶段中日关系一个不可绕开的环节,日方从中日关系大局出发,必须在钓鱼岛最前沿容忍中方的主权宣示行为,不然形势必然向着更为恶化的方向发展;而中方则也须看到,钓鱼岛问题的解决需要长时间的过程,目前钓鱼岛确实由日方实际掌控,因此中方的主权宣示行动应以不在最前沿发生激烈冲突为原则。

  中日之间能否达成上述共识,取决于双方能否站在中日关系的战略高度,并对各自国民的情绪实施管理。必须承认,在这方面即便撇开日方有意将钓鱼岛作为与中国博弈的战略筹码,日方对其国民情绪的管理难度要高于中方。因此,决定钓鱼岛问题是否升级的球,现在是在日方这一边;而日方能否做到这一点,最终取决于日方对包括钓鱼岛问题在内的中日关系是否具有足够诚意。

  一旦确立这一“互信机制”,中方保钓船只和渔船是否进入钓鱼岛周围十二海里,是一个技术层面可以解决,而且也是中方从战略高度可以掌控的问题。事实上,过去若干年中方对保钓运动进行了用心良苦的管理。

  但若日方仍坚持现阶段否认钓鱼岛主权争议的顽固立场,并坚持对钓鱼岛周边实施高度警戒,则上述“互信机制”就根本无从谈起,那么钓鱼岛前沿的冲突将不断升级。而钓鱼岛前沿的持续冲突,势必累积中日民间的情绪对立,这显然也是日本方面不愿看到的。
因此,虽然可能中日双方的认知程度和时机均未到,但提出钓鱼岛“互信机制”的倡议,却是时机已到。
作者为凤凰卫视评论员
http://www.zaobao.com/yl/tx100915_002_2.shtml● 邱震海
观海听风

  日本扣押中国渔船事件再次凸现中日钓鱼岛主权争议的敏感,由此也使人再次思考中日在主权争议背景下,未来如何在钓鱼岛海域保持平稳氛围的策略问题。

钓鱼岛问题的激化和质变

  坦率讲,近年中日围绕钓鱼岛主权的争议不但有逐渐激化,同时更有发生质变的迹象。所谓激化,是指日本近年加强了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和警戒力度。所谓质变,是指过去若干年,虽然钓鱼岛争议始终含有战略博弈成分,但其性质基本上属于中日两国的主权争议;但近年,这一问题则逐渐演变成中国崛起背景下,中美日三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博弈的一环。不然,人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日本近年突然加强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和警戒,同时加快包括钓鱼岛在内的25个离岛的“国有化”,并考虑在钓鱼岛驻军和举行演习,模拟从敌国手中夺回具主权争议的岛屿。

  过去若干年,对中国国内民众的保钓情绪,中国官方大都进行谨慎的管理甚至限制。但与此同时的另一个事实则是:钓鱼岛问题并非静态不变的过程,而是正在不断激化和发生质变;中国国内民众情绪有时会推着政府在策略上做出某些日趋强硬的姿态。

  从长期来说,中日关系正在经历两个民族历史上第一次极其艰难而漫长的国家定位和民族心理的调适过程,需要一个基本氛围的稳定来推进和完成这一调适过程。而且客观看,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中日关系一系列结构性问题的最终解决,将有待于中日关系态势的基本完成。因此,钓鱼岛问题的博弈从整体而言,必须服从于这一大局,而不能因钓鱼岛问题的博弈而影响乃至阻碍了中日国家定位和民族心理的调适过程。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钓鱼岛的问题正在发生微妙质变,已经成为在中国崛起背景下日本与中国展开博弈的一个重要筹码。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适度的强硬其实都是这一战略博弈过程的题中之义。只是强硬的程度与中日关系整体调适,其间尺度到底如何拿捏,是一个颇有艺术的问题。

  中日双方都必须看到,无论是中方对钓鱼岛的主权诉求,还是日方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都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日方不可能忽视中方的主权诉求以及中国民众本已高涨、并在新背景下可能继续上升的保钓声浪,不然中日关系大局就会因日方的单方面否认主权争议和强硬警戒措施而持续毒化。同时,中方也不可能完全忽视钓鱼岛目前由日方实际控制的事实。

  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中日钓鱼岛前沿“互信机制”,就不是一个痴人说梦的问题了。钓鱼岛前沿的“互信机制”并不以双方的主权共识为前提,也不以解决主权归属为目标,而是在迈向钓鱼岛问题最终解决的道路上,维持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氛围及其游戏规则,或至少寻求一旦发生冲突后的危机处理机制。一旦这一机制相对确立,则双方在具体做法上都须在一定程度上退回到原来的主权争议的状态,而剥离步步紧逼、事实状态化等战略博弈动作。
钓鱼岛“互信机制”的四大要素
  具体说来,中日双方应通过内部渠道,就以下问题展开私下沟通:

  一、日方不能忽视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诉求;中方也不能对目前日方实际控制钓鱼岛的事实视而不见。

  二、从中日关系大局出发,日方必须在钓鱼岛主权存在争议的客观背景下,对钓鱼岛周边的警戒采取一种中日双方均能认可并达成默契的新形态。

  三、中日就双方在钓鱼岛周边的互动方式达成一些双方认可并达成默契的游戏规则,并严格监管双方人员的有关行动。

  四、中日双方迅速建立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机处理或管理机制,一旦发生冲突立即透过这一机制寻求解决途径。

  上述四个方面,需要中日双方在高层首肯下寻求沟通,客观上需要双方对各自现有立场都作出某些调整。其中技术上最难的是第二点和第三点,亦即日方须部分改变目前对钓鱼岛的警戒方式,而中方也部分控制其保钓船只和渔船的走向。其中包括:日方须认识到,中方对目前由日方实际控制的钓鱼岛宣示主权,是现阶段中日关系一个不可绕开的环节,日方从中日关系大局出发,必须在钓鱼岛最前沿容忍中方的主权宣示行为,不然形势必然向着更为恶化的方向发展;而中方则也须看到,钓鱼岛问题的解决需要长时间的过程,目前钓鱼岛确实由日方实际掌控,因此中方的主权宣示行动应以不在最前沿发生激烈冲突为原则。

  中日之间能否达成上述共识,取决于双方能否站在中日关系的战略高度,并对各自国民的情绪实施管理。必须承认,在这方面即便撇开日方有意将钓鱼岛作为与中国博弈的战略筹码,日方对其国民情绪的管理难度要高于中方。因此,决定钓鱼岛问题是否升级的球,现在是在日方这一边;而日方能否做到这一点,最终取决于日方对包括钓鱼岛问题在内的中日关系是否具有足够诚意。

  一旦确立这一“互信机制”,中方保钓船只和渔船是否进入钓鱼岛周围十二海里,是一个技术层面可以解决,而且也是中方从战略高度可以掌控的问题。事实上,过去若干年中方对保钓运动进行了用心良苦的管理。

  但若日方仍坚持现阶段否认钓鱼岛主权争议的顽固立场,并坚持对钓鱼岛周边实施高度警戒,则上述“互信机制”就根本无从谈起,那么钓鱼岛前沿的冲突将不断升级。而钓鱼岛前沿的持续冲突,势必累积中日民间的情绪对立,这显然也是日本方面不愿看到的。
因此,虽然可能中日双方的认知程度和时机均未到,但提出钓鱼岛“互信机制”的倡议,却是时机已到。
作者为凤凰卫视评论员
http://www.zaobao.com/yl/tx100915_002_2.shtml
原来就是要我们默认日本实际控制,要求日本低调处理,别让我们面子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