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配额“有价无市” 价增10倍仍无货可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6:29:44


1950年至2006年世界稀土产量变化图。美国的稀土生产大幅降低直至停滞,而中国稀土在1980年代中期后迅速垄断世界市场。

“5万、6万、8万、10万……”近日,在中国稀土贸易圈里流传着这样一组价格一路飙涨的数据,据业内人士称,这代表着前期稀土出口配额非法买卖的交易金额。不同于以往1万、2万甚至最低时仅有几千、几百元的成交价,今年由于中国稀土显得格外珍贵,即使开价出现了数倍的暴涨,令很多逐利者苦恼的依然是“有价无市”。

“不是价位不够高,实在是国家给的(配额)太少,没人舍得卖。”许多业内人士都表示,往年交易火爆的市况如今已变得格外冷清,出口配额“一吨难求”。

伴随国家的多项重拳出击,中国稀土出口企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配额紧缺。据商务部发布的配额指标数据统计,2010年,中国全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总数比2009年减少了近40%,这在中国稀土出口史上前所未有。

而与此同时,一项有关现行配额分配是否“合理”、“科学”的争论也正愈演愈烈。已实行多年的配额制度,某种程度甚至已被看成是近年导致中国稀土稀有元素大量出口、保护缺失的“祸端”之一。

配额和订单、生产能力不匹配

“今年的价格肯定还要涨,我觉得还没有‘爆发’。”广东一位没有出口资质的稀土贸易商张先生近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自己的配额都不够,怎么会向外边卖出?”“10万元的漫天要价其实是在推脱,真实情况是谁都舍不得卖。”记者近日以买家身份联系国内多家拥有稀土配额的稀土厂商,几乎都得到了同样明确的回答。

张先生告诉记者,尽管国家明令禁止,但这些年配额买卖早已是稀土行业公开的秘密。虽然自己的公司没有资质,但每年也都能弄到一些国外订单,他就会想办法买点配额,再联合有资质的企业“混着”出去。至于其他有资质的企业之间相互买卖配额,更是司空见惯。

“主要受配额制度的限制和倾斜,很多稀土生产企业得不到配额。相反,一些非生产型的贸易公司,却通过各种渠道得到配额。这样势必会造成实际配额和实际订单、生产能力的不协调。

没有生产或订单少的贸易商,如果得到的配额量大,就会向企业买产品出口,或者直接把配额卖给企业出口。”包头一家大型稀土企业的匿名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证实了这个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据2005年公开报道统计,内蒙古自治区的稀土企业当时购买的出口配额就相当于分配配额的1.9倍,企业普遍感到配额不足,因此买卖需求旺盛。而这些年,随着国家稀土出口的日益收紧,业内人士透露,类似买卖应当是有增无减。


2010年,中国全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总数比2009年减少了近40%,这在中国稀土出口史上前所未有。

出口配额大降近40%

尽管有价无市,今年配额价格的持续暴涨和卖家的格外吝啬,也是事出有因。

“今年不论有没有出口资质都很难做,配额的确太少,许多厂家不得不忍痛放弃到手的订单。”张先生向记者表示。

按照惯例,国家商务部应在上年底和当年中发布该年度的稀土出口配额数,分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两种类型。在商务部7月发布的  《2010年第二批一般贸易稀土出口配额的通知》中记者看到,2010年下半年配额总数(内、外资合并以后)共计7976吨,加上上半年,2010年中国全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总数仅为30258吨,相比2009年的50145.1吨减少近40%。

“近2万吨的削减绝对是史无前例。”在国家保持了多年5万吨上下总配额的配给制度下,多家稀土出口企业对今年形势都表示出  “惊叹”,“尤其是下半年的配额,相比去年同期下降近60%。”

事实上,中国下决心收紧稀土配额的信号始于2007年,当时国家对稀土生产的计划由指导性调整为指令性。自2007年起,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萎缩外(当年出口配额为47448.7吨),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年减幅超过15%。

2009年工信部制定的《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2009~2015年)》更是明确提出,2009年至2015年每年出口稀土不超过35000吨。

“将来的配额买卖估计会越来越贵、越来越难了。”对于起价超10万的配额报价,一名资深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分析,“不排除个别稀缺元素有可能达到这个数目,但也有可能是表明推托之意。大家普遍配额紧缺,一吨难求,因此10万元宁肯加到给客户的报价里,也没必要卖给别人了,否则也会丢失客户。”

对于出口配额大幅削减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记者采访的多位企业人士都表示出了相对乐观。毕竟相比过去较大的出口量和“土”价钱,现在即使出口减少,也能从持续看涨的稀土国际价位中得到一定补偿。

原有制度不利于资源保护?

2010年,“出口配额”在中国稀土贸易圈里绝对是个“尤物”,备受宠爱却又饱受争议。尤其对于现行分配制度和权重计算方式,都被业内吵嚷着要求改革。

“出口配额买卖本身的出现就体现了目前实行的出口配额分配办法有不科学的地方。”北大纵横合伙人雷春昭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其中的主要矛盾就在于配额限制打破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供求平衡,而且是相反的。

众所周知,内蒙古是中国稀土生产最重要的省份,而这些年成倍的配额缺口及诸多的买卖成交,都昭示了这一配给制度在客观上已经失衡。显然,配额的分配不均是促成配额非法买卖的首要原因。


稀土元素有“工业味精”之称,用途十分广泛。但近年来稀土原料的价格却异常低迷,与稀土工业产品价格高昂形成鲜明对比。

据内蒙古一家稀土厂商对记者反映,在被包钢稀土统购统销之前,很多当地企业购买一吨稀土出口配额都要花费1000~2000元,出口利润大部分被购买配额的费用抵消。这也一度被称作是当时制约内蒙古稀土企业发展的“配额之困”。

随着中国稀土出口限制的越发严格,现行配额制度的权重计算方法,某种程度上已经被看成是近年导致中国稀土稀有元素大量出口流失和保护缺失的“祸端”之一。

按照目前国家制定的计算公式,无论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要想满足稀土出口配额的申报条件,最主要的考核指标就是近3年稀土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

“其中每年的‘出口数量’完全由商务部统一界定,这个参数几乎不变。这样,企业能从配额总数中获取的出口权重,主要就取决于‘出口金额’,而出口金额的变化实际不是由出口产品价格的高低决定,而是取决于出口的稀土品种。”一家大型国有稀土企业的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解释了其中的原委。他表示,稀土共有17种元素,不是每一种元素都稀缺,所以不同元素间的价格差别极大。

譬如出口氧化铕、氧化镝,目前市场价达到了250万~300万元/吨,而出口氧化铈却只需要大约2.5万元/吨,相差足足100倍。那么,在国家已经圈定既定“出口数量”下,对于出口镝、铽、铕这类“昂贵的”稀有元素的企业,意味着其“出口金额”就会很大。按照计算公式,企业就将拥有更多优势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出口权重,即更多的出口配额。

“这样的结果,就必然导致企业为使出口资质达标和争夺出口权重,而逐渐偏向出口昂贵的、国家稀有的稀土元素,而这也就会造成多余的元素‘出’不掉,稀缺的元素管不住的现象。这实际和国家要保护和限制‘稀有’稀土元素出口的出发点完全相悖。”上述企业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建议细分配额标准

毋庸置疑,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自1998年实施以来,对限制低附加值稀土产品的出口、调整稀土产品出口结构、促进我国稀土产业链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稀土市场形势的转变,多年未经修改的配额制度在实践中也的确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


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自1998年实施以来,对限制低附加值稀土产品的出口、调整稀土产品出口结构、促进稀土产业链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商务部此次公布的2010年下半年稀土出口配额的企业中,一家企业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诸多有资质企业配额遭遇过半削减的同时,这家企业所得配额不降反升  (在2010年第一批配额中,获得的配额是374吨,第二批获得了380吨。)而据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家企业正是因为出口镝等昂贵“稀有”元素较多,才得以获得如此之权重。

“国家本应该严格控制镝等‘稀有’元素的出口,但这样还能增加配额,不是适得其反吗?”赣州一家大型稀土企业的人士难掩自己的疑惑和不满。

“17种稀土元素不能只用一个配额标准,而应该按照稀缺程度分成两个、3个、5个或更多的标准,就好比稀土的出口关税,出口镝、铽是25%的关税,出口镧、铈、镨、钕是15%关税,通过税率的差别把元素的稀缺性体现出来。这样虽然复杂一些,但必定能更好地保证配额计算方式和实际保护意义相统一。”上述大型国有稀土企业的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但记者采访发现,这样的提议目前也存在南北差异,南方企业普遍对现行制度比较认可,原因在于南方出口镝、铽等“昂贵稀有”元素较北方多,比较有利于获得较高的权重。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出口配额下达到企业的时间平均滞后一个季度,而稀土企业在没有取得配额的情况下,不敢与外商签订协议,造成我国稀土行业产品整体呈现供应不稳定的状况。

赣州市稀土行业协会秘书长、赣州稀土矿业公司副总经理赖兆添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近几年,出口配额的计算公式总体趋势已经在向生产型企业转移,除去配额分配不公及配额计算公式的争议,配额买卖的盛行及价位的持续暴涨实际都反映了监管机制的重大疏漏,建议一定要加强监管,同时针对配额进行动态管理,根据企业生产和出口的实际状况进行变化和调整。



中国是稀土原料生产大国,但在稀土制品方面却落后于发达国家,长期徘徊于低端产品领域。图为稀土原料氧化镥粉末和稀土制品硅酸钇镥晶体。


中国在稀土提炼技术上有领先优势,但却长期得不到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导致大量稀土资源被低价贱卖。图为稀土金属钪和镱。


稀土金属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十分广泛,与日常生活已经密不可分。图为可制造轻便X光机射线源的稀土金属铥。

氧化钇和氧化铒粉末

氧化铽粉末

氯化镧粉末

金属钐

金属钕


稀土样品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0_08/20/1995571_0.shtml

1950年至2006年世界稀土产量变化图。美国的稀土生产大幅降低直至停滞,而中国稀土在1980年代中期后迅速垄断世界市场。

“5万、6万、8万、10万……”近日,在中国稀土贸易圈里流传着这样一组价格一路飙涨的数据,据业内人士称,这代表着前期稀土出口配额非法买卖的交易金额。不同于以往1万、2万甚至最低时仅有几千、几百元的成交价,今年由于中国稀土显得格外珍贵,即使开价出现了数倍的暴涨,令很多逐利者苦恼的依然是“有价无市”。

“不是价位不够高,实在是国家给的(配额)太少,没人舍得卖。”许多业内人士都表示,往年交易火爆的市况如今已变得格外冷清,出口配额“一吨难求”。

伴随国家的多项重拳出击,中国稀土出口企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配额紧缺。据商务部发布的配额指标数据统计,2010年,中国全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总数比2009年减少了近40%,这在中国稀土出口史上前所未有。

而与此同时,一项有关现行配额分配是否“合理”、“科学”的争论也正愈演愈烈。已实行多年的配额制度,某种程度甚至已被看成是近年导致中国稀土稀有元素大量出口、保护缺失的“祸端”之一。

配额和订单、生产能力不匹配

“今年的价格肯定还要涨,我觉得还没有‘爆发’。”广东一位没有出口资质的稀土贸易商张先生近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自己的配额都不够,怎么会向外边卖出?”“10万元的漫天要价其实是在推脱,真实情况是谁都舍不得卖。”记者近日以买家身份联系国内多家拥有稀土配额的稀土厂商,几乎都得到了同样明确的回答。

张先生告诉记者,尽管国家明令禁止,但这些年配额买卖早已是稀土行业公开的秘密。虽然自己的公司没有资质,但每年也都能弄到一些国外订单,他就会想办法买点配额,再联合有资质的企业“混着”出去。至于其他有资质的企业之间相互买卖配额,更是司空见惯。

“主要受配额制度的限制和倾斜,很多稀土生产企业得不到配额。相反,一些非生产型的贸易公司,却通过各种渠道得到配额。这样势必会造成实际配额和实际订单、生产能力的不协调。

没有生产或订单少的贸易商,如果得到的配额量大,就会向企业买产品出口,或者直接把配额卖给企业出口。”包头一家大型稀土企业的匿名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证实了这个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据2005年公开报道统计,内蒙古自治区的稀土企业当时购买的出口配额就相当于分配配额的1.9倍,企业普遍感到配额不足,因此买卖需求旺盛。而这些年,随着国家稀土出口的日益收紧,业内人士透露,类似买卖应当是有增无减。


2010年,中国全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总数比2009年减少了近40%,这在中国稀土出口史上前所未有。

出口配额大降近40%

尽管有价无市,今年配额价格的持续暴涨和卖家的格外吝啬,也是事出有因。

“今年不论有没有出口资质都很难做,配额的确太少,许多厂家不得不忍痛放弃到手的订单。”张先生向记者表示。

按照惯例,国家商务部应在上年底和当年中发布该年度的稀土出口配额数,分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两种类型。在商务部7月发布的  《2010年第二批一般贸易稀土出口配额的通知》中记者看到,2010年下半年配额总数(内、外资合并以后)共计7976吨,加上上半年,2010年中国全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总数仅为30258吨,相比2009年的50145.1吨减少近40%。

“近2万吨的削减绝对是史无前例。”在国家保持了多年5万吨上下总配额的配给制度下,多家稀土出口企业对今年形势都表示出  “惊叹”,“尤其是下半年的配额,相比去年同期下降近60%。”

事实上,中国下决心收紧稀土配额的信号始于2007年,当时国家对稀土生产的计划由指导性调整为指令性。自2007年起,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萎缩外(当年出口配额为47448.7吨),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年减幅超过15%。

2009年工信部制定的《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2009~2015年)》更是明确提出,2009年至2015年每年出口稀土不超过35000吨。

“将来的配额买卖估计会越来越贵、越来越难了。”对于起价超10万的配额报价,一名资深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分析,“不排除个别稀缺元素有可能达到这个数目,但也有可能是表明推托之意。大家普遍配额紧缺,一吨难求,因此10万元宁肯加到给客户的报价里,也没必要卖给别人了,否则也会丢失客户。”

对于出口配额大幅削减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记者采访的多位企业人士都表示出了相对乐观。毕竟相比过去较大的出口量和“土”价钱,现在即使出口减少,也能从持续看涨的稀土国际价位中得到一定补偿。

原有制度不利于资源保护?

2010年,“出口配额”在中国稀土贸易圈里绝对是个“尤物”,备受宠爱却又饱受争议。尤其对于现行分配制度和权重计算方式,都被业内吵嚷着要求改革。

“出口配额买卖本身的出现就体现了目前实行的出口配额分配办法有不科学的地方。”北大纵横合伙人雷春昭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其中的主要矛盾就在于配额限制打破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供求平衡,而且是相反的。

众所周知,内蒙古是中国稀土生产最重要的省份,而这些年成倍的配额缺口及诸多的买卖成交,都昭示了这一配给制度在客观上已经失衡。显然,配额的分配不均是促成配额非法买卖的首要原因。


稀土元素有“工业味精”之称,用途十分广泛。但近年来稀土原料的价格却异常低迷,与稀土工业产品价格高昂形成鲜明对比。

据内蒙古一家稀土厂商对记者反映,在被包钢稀土统购统销之前,很多当地企业购买一吨稀土出口配额都要花费1000~2000元,出口利润大部分被购买配额的费用抵消。这也一度被称作是当时制约内蒙古稀土企业发展的“配额之困”。

随着中国稀土出口限制的越发严格,现行配额制度的权重计算方法,某种程度上已经被看成是近年导致中国稀土稀有元素大量出口流失和保护缺失的“祸端”之一。

按照目前国家制定的计算公式,无论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要想满足稀土出口配额的申报条件,最主要的考核指标就是近3年稀土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

“其中每年的‘出口数量’完全由商务部统一界定,这个参数几乎不变。这样,企业能从配额总数中获取的出口权重,主要就取决于‘出口金额’,而出口金额的变化实际不是由出口产品价格的高低决定,而是取决于出口的稀土品种。”一家大型国有稀土企业的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解释了其中的原委。他表示,稀土共有17种元素,不是每一种元素都稀缺,所以不同元素间的价格差别极大。

譬如出口氧化铕、氧化镝,目前市场价达到了250万~300万元/吨,而出口氧化铈却只需要大约2.5万元/吨,相差足足100倍。那么,在国家已经圈定既定“出口数量”下,对于出口镝、铽、铕这类“昂贵的”稀有元素的企业,意味着其“出口金额”就会很大。按照计算公式,企业就将拥有更多优势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出口权重,即更多的出口配额。

“这样的结果,就必然导致企业为使出口资质达标和争夺出口权重,而逐渐偏向出口昂贵的、国家稀有的稀土元素,而这也就会造成多余的元素‘出’不掉,稀缺的元素管不住的现象。这实际和国家要保护和限制‘稀有’稀土元素出口的出发点完全相悖。”上述企业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建议细分配额标准

毋庸置疑,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自1998年实施以来,对限制低附加值稀土产品的出口、调整稀土产品出口结构、促进我国稀土产业链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稀土市场形势的转变,多年未经修改的配额制度在实践中也的确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


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自1998年实施以来,对限制低附加值稀土产品的出口、调整稀土产品出口结构、促进稀土产业链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商务部此次公布的2010年下半年稀土出口配额的企业中,一家企业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诸多有资质企业配额遭遇过半削减的同时,这家企业所得配额不降反升  (在2010年第一批配额中,获得的配额是374吨,第二批获得了380吨。)而据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家企业正是因为出口镝等昂贵“稀有”元素较多,才得以获得如此之权重。

“国家本应该严格控制镝等‘稀有’元素的出口,但这样还能增加配额,不是适得其反吗?”赣州一家大型稀土企业的人士难掩自己的疑惑和不满。

“17种稀土元素不能只用一个配额标准,而应该按照稀缺程度分成两个、3个、5个或更多的标准,就好比稀土的出口关税,出口镝、铽是25%的关税,出口镧、铈、镨、钕是15%关税,通过税率的差别把元素的稀缺性体现出来。这样虽然复杂一些,但必定能更好地保证配额计算方式和实际保护意义相统一。”上述大型国有稀土企业的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但记者采访发现,这样的提议目前也存在南北差异,南方企业普遍对现行制度比较认可,原因在于南方出口镝、铽等“昂贵稀有”元素较北方多,比较有利于获得较高的权重。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出口配额下达到企业的时间平均滞后一个季度,而稀土企业在没有取得配额的情况下,不敢与外商签订协议,造成我国稀土行业产品整体呈现供应不稳定的状况。

赣州市稀土行业协会秘书长、赣州稀土矿业公司副总经理赖兆添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近几年,出口配额的计算公式总体趋势已经在向生产型企业转移,除去配额分配不公及配额计算公式的争议,配额买卖的盛行及价位的持续暴涨实际都反映了监管机制的重大疏漏,建议一定要加强监管,同时针对配额进行动态管理,根据企业生产和出口的实际状况进行变化和调整。



中国是稀土原料生产大国,但在稀土制品方面却落后于发达国家,长期徘徊于低端产品领域。图为稀土原料氧化镥粉末和稀土制品硅酸钇镥晶体。


中国在稀土提炼技术上有领先优势,但却长期得不到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导致大量稀土资源被低价贱卖。图为稀土金属钪和镱。


稀土金属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十分广泛,与日常生活已经密不可分。图为可制造轻便X光机射线源的稀土金属铥。

氧化钇和氧化铒粉末

氧化铽粉末

氯化镧粉末

金属钐

金属钕


稀土样品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0_08/20/1995571_0.shtml
好好好!大大帝好!~~~~~~~~~~
等着看吧,马上就会有一堆走私的出来
回复 3# 吃饱了等饿


    这就是新一轮炒作的开始
这是必须的
肯定会有走失的
建立交易所
卖个屁,这种战略资源就应该停产,
全被走私了,mb
矿区布置作战机器人,见人就杀。
矿区布置作战机器人,见人就杀。
====================
开采不是问题, 是不准出口就是了. 当是战略资源, 谁敢走私带去打靶.:L
这东西为啥还在卖???   买啥不好,我们缺卖血的这点钱么?
走私10kg以上者,抓一个毙一个,抓两个毙一双!不信这样还能吓不住他们!
这文章很是迎合最近小锉子的论调,有为倭寇作伥之嫌
走私能赚什么钱啊,炒配额才赚钱.
卖不了就转型作别的嘛。
比如在国内加工成产品往外卖,利润也高还能学到技术。。
被洋爷玩死也正常,中国人不懂经商已经几十年,只求现利,而不惜破坏性乱搞。就希土目前的混乱来说,结果应该不会太好,政策和对策,总会被万能的钱给买通的。

矿产都这样,煤还在进口,有种你就一吨希土也别出口。再加上实用技术差,希土也再次证明了我们真正是要嘛没有的农业大国和人员密集型产业的缩影,干脆断了算了。
印象中,国家开始重视稀土出口管理的情况是从2007年开始的,记得那年,对稀土出口不加控制,大骂政府,嚷嚷的最凶的,就是被超大各位“冷静”人士所取笑的中华网的“愤青”。最终舆论的巨大压力还是令国家对稀土出口政策开始了调整。从这点上来说,应该给网络上那些建议国家对稀土出口加以控制的人士记一大功。
zxz001 发表于 2010-8-21 12:23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有区别。
现在中央财政有钱,但是穷地方的地方财政有的还很紧。

卖这个地方财政能有收入。
bxdfhbh 发表于 2010-8-21 13:44
稀土价格涨上去了
对穷地方来说达到了利润最大化,因为你要把对环境资源的破坏算进开采成本里去的
只要地方政府不是胆大妄为捞过界,招致中央打击,那还是会得益的
走私是可以枪毙的
回复 17# 霍达克
总的来看愤青再多点是好事。
mmd 国家应该让出一部分稀土引导炒房团的资金去炒稀土 降房价升稀土
出口配额拍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