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总额超过日本的意义 [ 陈经 ](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22:55:42
中国GDP总额超过日本的意义 [ 陈经 ](转载)
日本, 中国, GDP, 总额
GDP超过日本这个事,2000年时我没有去想。那时GDP总额只有日本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我不会去想GDP超过日本的事,直觉是需要很多年。但就有思考,为什么日本人口是中国的十分之一,GDP却是中国的五倍。
  
  那时我得出的结论是,日本GDP高估了,有很多虚的第三产业。而中国低估了,汇率因素,统计因素。因此,中日经济实力差距并没有五倍这么大。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平凡”的观察,比人所共知的“日本经济比中国领先很多”要有深度。这大约是我首次较为认真地思考经济问题,所以记得。
  
  到2005年的时候,我大概已经明白,中国以汇率计GDP会在2012年左右超过日本。我把这个问题进一步推到,2030年GDP超过美国。这个推断就需要相当深入的思考了,得出了似乎令人震惊的结论。当然,现在再这么说就没人奇怪了。在当时,绝对是“反常识”的。2002年,莱曼兄弟的研究员“大胆”地唱多中国,说中国GDP在2030年会超过日本。2005年,天涯有一个后来火了的贴子,“驳雪亮军刀2030年GDP超过日本”,看到2030年超日的预测,都觉得不可能。
  
  2010年,从官方统计数字上,GDP真的超日了,全球媒体也会炒一通。但中国舆论对此早有预期,不会震惊了。只有对中国经济数字陌生的外国人可能会忽然惊讶一下。
  
  按传统舆论倾向,会感觉这是中国人口多凑的,人均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还是很落后。中国人均GDP排名不过世界百名左右,约有50-70个发展中国家超过或者和中国差不多。按照这样的理解,这些国家之所以GDP总额没有超过日本,只是因为人口没有中国这么多。所以,中国和自己比是进步很大,但放在全球来看,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里也不过中等水平。所以,GDP超日,只是一个“平凡”的事,没啥了不起的。中央宣传也是这样强调的。
  
  这样的评价很自然,不过基本是错误的理解,只把GDP当数字,对其经济意义就不太了解,或者不愿意提。在我看来,中国以汇率计GDP超过日本,绝对是一个“非平凡”的事件,不是人口多凑出来的。
  
  为什么以汇率计GDP超过日本是个很难的事?日本有一亿多人,人均4万多美元,总量很可观了。就算你有13亿人,要凑出5万亿美元的GDP才能超过日本,相当有难度。相对来说,超过意大利的1万亿美元总额就不是太难,只是一个“平凡”的事件,所以2002年中国GDP超意大利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欧元一升值,居然被意大利反超回来了。能超过意大利的国家还有几个,印度、俄罗斯、巴西。但能超过日本的国家就没有了,印度也不行,有绕不过去的障碍。
  
  为什么5万亿美元GDP很难凑?因为人海战术在这么大的规模上,已经不管用了。以支出法计算的GDP由消费、投资、净出口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净出口数值1500-2000亿美元,占3-4%,大头是消费与投资。消费按数字大约是36%,这个肯定是有低估,但“非平凡”不在于这个低估。投资占GDP约60%,这是一个可怕的比例,除了中国没有其它国家是这样的。人海战术凑GDP,就是凑消费,投资是凑不出来的。中国的GDP大头是投资出来的,不是靠人多消费出来的。2010年8月11日,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说,“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9.1%,拉动GDP增长6.6个百分点”,就是说的这个事。
  
  以五万亿美元GDP总额计,其中3万亿美元要靠投资来完成。一年要把3万亿美元投资搞出来,是个很夸张的事。3万亿美元投资还是一个统计数字,好象感觉不出什么。它的目的是,实现“固定资本形成额”。这个和消费不一样,消费完了就完了,固定资本形成了,有效期很长。苏联为什么感觉解体是经济灾难?因为前面那么多年搞出来的“固定资本形成”,后来慢慢废掉了,等于打仗炸光了。
  
  中国投资的数字比“固定资本形成额”要大一些,主要是因为土地价值还要算进投资数字里。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17.2万亿。1999年,“固定资产形成额”是2.9万亿。这些概念比较复杂,大约可以粗略地理解,10年过后,每年的“固定资本形成额”翻了五倍。现在每年投资3万亿美元搞“固定资本形成”。
  
  这基本是个“mission impossible”,GDP第一的美国也搞不定。美国主要是消费,但“固定资本形成额”就可能没有多少。它可能投资数字不小,但真搞成的东西不是太多,大部分付工资耗掉了。如果美国“固定资本形成额”够高,绝不会有要破产的说法。往大里估,它也就是欠20万亿美元。固定资本形成一年要有个3万亿美元,几年下来就很可观了,这些欠的钱根本不是问题。以美国发达的融资手段,还会越来越富。它就是搞不出,而且原来形成的“固定资本”还贬值,经济问题才特别大。原来搞“信息高速公路”,这确实是有效的“固定资本形成”,经济就不错。后来投房地产,有没有效就难说了,看来是个泡沫。现在搞新能源,能不能搞出“固定资本形成”,不好说。
  
  中国是靠夸张的“资本形成”能力,凑到5万亿美元GDP的。这方面不仅超日了,而且超美了。中国一年形成的固定资本,美国是做不到的。比如中国一年建成一万公里高速公路,5000公里普铁高铁,1000公里地铁,美国就做不到。
  
  这个“资本形成”,光人多是没有用的。印度人也多,不过“资本形成”没有多少。人口上亿的国家不少,如果有能力搞“资本形成”,劳动力都不是问题。其它发展中国家人口总数约是中国3倍,但中国的“资本形成”要比它们加起来还要多。
  
  一年3万亿美元规模的“资本形成”,到底是个什么规模?我们估算以后,就会知道这是多可怕的一个数字了。给个直观感受。假设“资本形成”全在房地产上,一个房子100平米,价值100万。3万亿美元就是2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2000万个房子,20亿平米。如果都卖出去了,一天要卖5.5万个新房,成交550亿。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一年也就卖这个数。如果50%靠贷款,一年光新房的房贷就要新增10万亿。而2010年全年所有新增贷款,计划只有7.5万亿,其中新房房贷只是不多的一部分。所以,中国的“资本形成”,房地产只是一小部分。
  
  再给个直观感受。假设三峡工程完成,形成资本2000亿。20万亿人民币的“资本形成”,相当于一年搞定100个三峡工程。是建成,不是在建。如果算在建,可能相当于一年同时有1000个三峡工程在搞。秦始皇修万里长城,隋朝修大运河,这就是倾全国之力了,弄出事了,不过留下了“固定资产形成”。再比如中国的良田,就是数千年精耕细作形成的,把泥土里的石子捡出来,就得多少代人一直做。这10年搞的“固定资产形成”,可能要超过以往数千年的总和。以前的战乱毁灭掉了不少,这10年没战乱,还上了巨量。
  
  要怎样才能把“固定资本形成”做到中国这么大?要资源,要产能,要技术,要市场。没有足够资源,资本形成就没有物质基础。没有产能,资本形成的速度就起不来。没有技术,资本形成就没有生产力基础。没有市场,资本形成就可能是无效劳动,或者强吹的泡沫。资源需求,中国自己产煤是世界一半,除了石油进口是第二,其它大宗商品进口基本是世界第一,超过一半的不少。产能,钢铁产量是世界一半,10多年翻了10倍,直接出口或者作为产品部件的不多,大头是变“固定资产形成”了。其它占世界产量一半的还有不少。光这两条,就决定了没有别的国家可以这么折腾了。技朮这个事,也不容易。发展中国家没有啥技朮,也不象能自行发展出来。发达国家高成本的技朮要干中国这个规模的“资本形成”也不行,经验证明,没干出什么东西。市场,可能难度是最高的。怎么把“资本形成”这事弄得有利可图,正反馈循环越干越有劲,还持续30年,非常困难。
  
  所以,要论“固定资本形成”,真的没有国家搞得过中国了。不仅是超日,某种程度上说,看这架势,能和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其它所有国家的总和对抗了。确实地球上的起重机之类的东西,一半以上在中国干活。有一句话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就是这个意思。硬的条件限制就决定了,其它发展中国家学不了中国。
  
  不过“固定资本形成”,不仅包括建筑、工厂等硬件设施,还包括技朮、品牌、文化等软件资本。这方面,中国还没有走得很成功。这是日本强过中国的地方,美国日本都比中国强很多。印度要追赶中国,也只能在这方面努力。技朮、品牌、文化,有时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比起中国现在的成就,难度要更高。这方面中国数千年来有不少积累,这10年也有发展,但就没那么醒目。
  
  GDP超过日本,它的意义不在于人均GDP增长了多少,而是“固定资本形成”能力,某种程度上做到了顶峰,这是“非平凡”的。同时,通过这种分析,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也清楚了。不是什么“扩大消费”,而是把“固定资本形成”能力升级。“资本形成”能力有了,人均GDP、消费总额,都是不用费事自然上去的东西。如果“资本形成”能力有所欠缺,强要把人均GDP或者消费提上去,那就是“痛苦型”与“浪费型”GDP,或者是造泡沫。因此,我不希望中国的GDP再象这10年这样猛增,不是好事,还是要先打基础。
  
  (完)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83878.shtml中国GDP总额超过日本的意义 [ 陈经 ](转载)
日本, 中国, GDP, 总额
GDP超过日本这个事,2000年时我没有去想。那时GDP总额只有日本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我不会去想GDP超过日本的事,直觉是需要很多年。但就有思考,为什么日本人口是中国的十分之一,GDP却是中国的五倍。
  
  那时我得出的结论是,日本GDP高估了,有很多虚的第三产业。而中国低估了,汇率因素,统计因素。因此,中日经济实力差距并没有五倍这么大。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平凡”的观察,比人所共知的“日本经济比中国领先很多”要有深度。这大约是我首次较为认真地思考经济问题,所以记得。
  
  到2005年的时候,我大概已经明白,中国以汇率计GDP会在2012年左右超过日本。我把这个问题进一步推到,2030年GDP超过美国。这个推断就需要相当深入的思考了,得出了似乎令人震惊的结论。当然,现在再这么说就没人奇怪了。在当时,绝对是“反常识”的。2002年,莱曼兄弟的研究员“大胆”地唱多中国,说中国GDP在2030年会超过日本。2005年,天涯有一个后来火了的贴子,“驳雪亮军刀2030年GDP超过日本”,看到2030年超日的预测,都觉得不可能。
  
  2010年,从官方统计数字上,GDP真的超日了,全球媒体也会炒一通。但中国舆论对此早有预期,不会震惊了。只有对中国经济数字陌生的外国人可能会忽然惊讶一下。
  
  按传统舆论倾向,会感觉这是中国人口多凑的,人均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还是很落后。中国人均GDP排名不过世界百名左右,约有50-70个发展中国家超过或者和中国差不多。按照这样的理解,这些国家之所以GDP总额没有超过日本,只是因为人口没有中国这么多。所以,中国和自己比是进步很大,但放在全球来看,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里也不过中等水平。所以,GDP超日,只是一个“平凡”的事,没啥了不起的。中央宣传也是这样强调的。
  
  这样的评价很自然,不过基本是错误的理解,只把GDP当数字,对其经济意义就不太了解,或者不愿意提。在我看来,中国以汇率计GDP超过日本,绝对是一个“非平凡”的事件,不是人口多凑出来的。
  
  为什么以汇率计GDP超过日本是个很难的事?日本有一亿多人,人均4万多美元,总量很可观了。就算你有13亿人,要凑出5万亿美元的GDP才能超过日本,相当有难度。相对来说,超过意大利的1万亿美元总额就不是太难,只是一个“平凡”的事件,所以2002年中国GDP超意大利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欧元一升值,居然被意大利反超回来了。能超过意大利的国家还有几个,印度、俄罗斯、巴西。但能超过日本的国家就没有了,印度也不行,有绕不过去的障碍。
  
  为什么5万亿美元GDP很难凑?因为人海战术在这么大的规模上,已经不管用了。以支出法计算的GDP由消费、投资、净出口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净出口数值1500-2000亿美元,占3-4%,大头是消费与投资。消费按数字大约是36%,这个肯定是有低估,但“非平凡”不在于这个低估。投资占GDP约60%,这是一个可怕的比例,除了中国没有其它国家是这样的。人海战术凑GDP,就是凑消费,投资是凑不出来的。中国的GDP大头是投资出来的,不是靠人多消费出来的。2010年8月11日,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说,“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9.1%,拉动GDP增长6.6个百分点”,就是说的这个事。
  
  以五万亿美元GDP总额计,其中3万亿美元要靠投资来完成。一年要把3万亿美元投资搞出来,是个很夸张的事。3万亿美元投资还是一个统计数字,好象感觉不出什么。它的目的是,实现“固定资本形成额”。这个和消费不一样,消费完了就完了,固定资本形成了,有效期很长。苏联为什么感觉解体是经济灾难?因为前面那么多年搞出来的“固定资本形成”,后来慢慢废掉了,等于打仗炸光了。
  
  中国投资的数字比“固定资本形成额”要大一些,主要是因为土地价值还要算进投资数字里。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17.2万亿。1999年,“固定资产形成额”是2.9万亿。这些概念比较复杂,大约可以粗略地理解,10年过后,每年的“固定资本形成额”翻了五倍。现在每年投资3万亿美元搞“固定资本形成”。
  
  这基本是个“mission impossible”,GDP第一的美国也搞不定。美国主要是消费,但“固定资本形成额”就可能没有多少。它可能投资数字不小,但真搞成的东西不是太多,大部分付工资耗掉了。如果美国“固定资本形成额”够高,绝不会有要破产的说法。往大里估,它也就是欠20万亿美元。固定资本形成一年要有个3万亿美元,几年下来就很可观了,这些欠的钱根本不是问题。以美国发达的融资手段,还会越来越富。它就是搞不出,而且原来形成的“固定资本”还贬值,经济问题才特别大。原来搞“信息高速公路”,这确实是有效的“固定资本形成”,经济就不错。后来投房地产,有没有效就难说了,看来是个泡沫。现在搞新能源,能不能搞出“固定资本形成”,不好说。
  
  中国是靠夸张的“资本形成”能力,凑到5万亿美元GDP的。这方面不仅超日了,而且超美了。中国一年形成的固定资本,美国是做不到的。比如中国一年建成一万公里高速公路,5000公里普铁高铁,1000公里地铁,美国就做不到。
  
  这个“资本形成”,光人多是没有用的。印度人也多,不过“资本形成”没有多少。人口上亿的国家不少,如果有能力搞“资本形成”,劳动力都不是问题。其它发展中国家人口总数约是中国3倍,但中国的“资本形成”要比它们加起来还要多。
  
  一年3万亿美元规模的“资本形成”,到底是个什么规模?我们估算以后,就会知道这是多可怕的一个数字了。给个直观感受。假设“资本形成”全在房地产上,一个房子100平米,价值100万。3万亿美元就是2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2000万个房子,20亿平米。如果都卖出去了,一天要卖5.5万个新房,成交550亿。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一年也就卖这个数。如果50%靠贷款,一年光新房的房贷就要新增10万亿。而2010年全年所有新增贷款,计划只有7.5万亿,其中新房房贷只是不多的一部分。所以,中国的“资本形成”,房地产只是一小部分。
  
  再给个直观感受。假设三峡工程完成,形成资本2000亿。20万亿人民币的“资本形成”,相当于一年搞定100个三峡工程。是建成,不是在建。如果算在建,可能相当于一年同时有1000个三峡工程在搞。秦始皇修万里长城,隋朝修大运河,这就是倾全国之力了,弄出事了,不过留下了“固定资产形成”。再比如中国的良田,就是数千年精耕细作形成的,把泥土里的石子捡出来,就得多少代人一直做。这10年搞的“固定资产形成”,可能要超过以往数千年的总和。以前的战乱毁灭掉了不少,这10年没战乱,还上了巨量。
  
  要怎样才能把“固定资本形成”做到中国这么大?要资源,要产能,要技术,要市场。没有足够资源,资本形成就没有物质基础。没有产能,资本形成的速度就起不来。没有技术,资本形成就没有生产力基础。没有市场,资本形成就可能是无效劳动,或者强吹的泡沫。资源需求,中国自己产煤是世界一半,除了石油进口是第二,其它大宗商品进口基本是世界第一,超过一半的不少。产能,钢铁产量是世界一半,10多年翻了10倍,直接出口或者作为产品部件的不多,大头是变“固定资产形成”了。其它占世界产量一半的还有不少。光这两条,就决定了没有别的国家可以这么折腾了。技朮这个事,也不容易。发展中国家没有啥技朮,也不象能自行发展出来。发达国家高成本的技朮要干中国这个规模的“资本形成”也不行,经验证明,没干出什么东西。市场,可能难度是最高的。怎么把“资本形成”这事弄得有利可图,正反馈循环越干越有劲,还持续30年,非常困难。
  
  所以,要论“固定资本形成”,真的没有国家搞得过中国了。不仅是超日,某种程度上说,看这架势,能和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其它所有国家的总和对抗了。确实地球上的起重机之类的东西,一半以上在中国干活。有一句话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就是这个意思。硬的条件限制就决定了,其它发展中国家学不了中国。
  
  不过“固定资本形成”,不仅包括建筑、工厂等硬件设施,还包括技朮、品牌、文化等软件资本。这方面,中国还没有走得很成功。这是日本强过中国的地方,美国日本都比中国强很多。印度要追赶中国,也只能在这方面努力。技朮、品牌、文化,有时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比起中国现在的成就,难度要更高。这方面中国数千年来有不少积累,这10年也有发展,但就没那么醒目。
  
  GDP超过日本,它的意义不在于人均GDP增长了多少,而是“固定资本形成”能力,某种程度上做到了顶峰,这是“非平凡”的。同时,通过这种分析,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也清楚了。不是什么“扩大消费”,而是把“固定资本形成”能力升级。“资本形成”能力有了,人均GDP、消费总额,都是不用费事自然上去的东西。如果“资本形成”能力有所欠缺,强要把人均GDP或者消费提上去,那就是“痛苦型”与“浪费型”GDP,或者是造泡沫。因此,我不希望中国的GDP再象这10年这样猛增,不是好事,还是要先打基础。
  
  (完)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83878.shtml
夜半读醒文
这文够软的...
投资金额的多少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些钱都投入到什么领域去了,也就是都拿干什么了?
"驳雪亮军刀2030年GDP超过日本"这个帖子,没当想到GDP的时候,我都会去鞭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