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潜伏2年揭密美"最高机密":9·11后的美国情报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16:23:37
记者潜伏2年揭密美"最高机密":9·11后的美国情报机构  
2010年07月25日   来源: 新京报   



  21世纪,尽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进入“政府透明”时代,但国家安全领域,依然被视为信息公开的禁区。最近,美国主流大报《华盛顿邮报》却扮演了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捋虎须”者。数十名记者“潜伏“调查两年,做了成千上万的采访,挖出了美国情报机构在9·11以后极度膨胀的详细内幕,向美国纳税人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工作的“隐秘世界”。

  主流大报闯信息公开禁区

  从7月19日起,曾披露“水门事件”的美国主流大报《华盛顿邮报》连续刊登了题为“美国最高机密”的系列报道,这一系列报道,冲破国家安全领域的“敏感地带”,披露了美国情报机构在9·11恐怖袭击后极度膨胀的现状。

  系列报道为美国读者、纳税人呈现出了一个庞大、隐秘,但同时又效率低下的政府“隐秘世界”。除了文字内容外,报道还制作了大量图表等数据并公布在网站上。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7/25/c_12369803.htm记者潜伏2年揭密美"最高机密":9·11后的美国情报机构  
2010年07月25日   来源: 新京报   



  21世纪,尽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进入“政府透明”时代,但国家安全领域,依然被视为信息公开的禁区。最近,美国主流大报《华盛顿邮报》却扮演了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捋虎须”者。数十名记者“潜伏“调查两年,做了成千上万的采访,挖出了美国情报机构在9·11以后极度膨胀的详细内幕,向美国纳税人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工作的“隐秘世界”。

  主流大报闯信息公开禁区

  从7月19日起,曾披露“水门事件”的美国主流大报《华盛顿邮报》连续刊登了题为“美国最高机密”的系列报道,这一系列报道,冲破国家安全领域的“敏感地带”,披露了美国情报机构在9·11恐怖袭击后极度膨胀的现状。

  系列报道为美国读者、纳税人呈现出了一个庞大、隐秘,但同时又效率低下的政府“隐秘世界”。除了文字内容外,报道还制作了大量图表等数据并公布在网站上。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7/25/c_12369803.htm
从7月19日报道连载的第一天到7月21日,领导完成这一系列报道的两位资深记者达娜·普里斯特和比尔·阿尔金连续三天在《华盛顿邮报》的网站上与网友进行交流,介绍了这一重磅报道出炉的前前后后。

  比尔·阿尔金说,他和达娜·普里斯特从2008年8月就开始着手这一调查。提出这个选题是因为他们当时困惑于同样的问题,他们都看到了一些现象但却不知道那到底意味着什么。“9·11之后,新出现的一系列政府机构和企业是如此庞大而隐秘,我们一起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开始了解它。”阿尔金说。

  阿尔金说,他和普里斯特以及其他一些记者多年来也曾经陆续做过有关报道。但用2年的时间来进行调查,全面审视9·11之后美国政府的国家安全机构还是第一次。
 20名记者明察暗访达两年

  普里斯特说,这一报道的目的,是要描述美国政府中最重要的部门并指出问题所在。

  她说,“在不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下,让政府解释如何花费纳税人的金钱,这是报纸每一天都应该做的。这是我们的信念,也是我们在做的事情。”她说,做这个系列报道是为了弄清是否可以让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运转得更好。

  对此,阿尔金解释说:“作为普通的公民,我们被要求用选票来作出重要的国家决策,但是,这应当是在充分了解相关信息以后。”
普里斯特说,当她提出这项报道时,报社表示了同意。“我们有可能调查出点什么来,这个想法对他们很有吸引力。”不过,普里斯特承认,这是她做过的最艰难的报道。“那2年中有好几次我都怀疑我们到底能不能把看到的东西变成新闻。这里的编辑和记者一样,都投入了调查工作。”

  2年中,普里斯特、阿尔金和其他报道团队的成员做了成千上万的采访,到访了很多地方。《华盛顿邮报》共有20位记者参与了这一报道。他们中包括调查记者、图表专家、数据库记者、视频记者、研究员、编辑等。

  《华盛顿邮报》在编者按中指出,这一报道和数据库使用了成千上万来自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的公开记录,经过记者的调查,他们发现9·11后,共有多达45个政府机构及其下属的1271个机构参与情报工作,而参与情报工作的私营企业则达到了1931家。
 “(对于采访工作)信息公开非常重要,尽管它们听起来似乎不那么迷人。”阿尔金说。

  普里斯特表示,在报道团队调查的很多地方,记者们大多无法进入。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比如普里斯特本人曾经得以有机会进入过一些军方和情报机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花很多时间开着车绕着这些建筑转悠,试着想办法描述那里的情景。”
  国家安全与政府透明的平衡

  普里斯特表示,尽管刊登在《华盛顿邮报》上的报道包含了丰富的数据,但是更多的细节仍没有披露。“这不是因为它们属于机密信息,没有刊登主要是由于公共安全方面的原因。”

  阿尔金表示,他们调查的内容是否属于“机密”由政府来决定,但是在另一方面,媒体应该能就涉及公众利益和国家安全的事情做出判断。“如果每一次政府都宣称国家安全,把媒体报道的新闻列为‘机密’,那就不会有任何新闻了。”阿尔金说,“最重要的标准是‘危害’。即一篇报道是否应被刊登,要看它是否构成危害。”

  为了确认报道不会危及国家安全,在报道完成后,报道团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进行确认、核实和反复检查数据,并考虑了报道可能会带来的潜在危害。此后,报道团队又与政府高层官员进行了长达1个月的交流。阿尔金说:“我们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内部讨论,并且对任何有关具体地点的描述是否构成危险与政府进行了反复交流。”

 阿尔金表示,最终的报道达到了“适合这个信息时代的一种平衡”,即传达了充分的信息,这些信息又没有危害国家安全。

  普里斯特解释说,最终刊登的报道只是向人们描述了美国情报机构的现状,但既没有披露任何情报活动的地点,也没有描述任何情报活动的细节。

  阿尔金强调说,这一系列报道也没有作出任何判断,“数据本身会说话。”(记者 马晶)